一、规范合作社经营管理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褚熹成[1](2021)在《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庞大农民人口及农村地域。作为一种发展迅速的新型农民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改善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快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是,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无法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因此,如何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政府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有效地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这是一系列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淮安市是具有农业特色的城市,市内现有105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其规范化建设情况不一,既有规范化建设优秀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如淮安区正亮粮食专业合作社、淮阴区武梅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洪泽县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也有规范化建设一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本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通过相关理论为切入点,主要采取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查、记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市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现实状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本文发现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规范化建设上存在着合作社的设立、日常管理、清理不够规范;对规定的基本原则遵照不足;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流于形式;合作社人才欠缺;对组织机构的完善和发展不够重视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规范合作社的设立、日常管理、清理工作;二是坚持遵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五项基本原则;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四是加强合作社人才建设;五是坚持和完善组织机构。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给予建议,进而为我们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
王雅静[2](2021)在《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问题的“主力军”,企业家才能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充分肯定了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具有较高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通过识别市场机会,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但是,现有研究大多忽视了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动态变化关系。一个可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是:尽管每个企业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企业家才能,但是,随着企业家通过理论学习和“干中学”,其企业家才能的属性特征发生了变化。企业家才能的属性特征不同,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影响就会不同,企业家才能绩效必然有差异性。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要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通过历史回溯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分析企业家才能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作用机理,揭示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内在关系。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进行文献回顾,并作简要概括和评论;第二,构建“企业家才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内在关系;第三,运用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回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演进脉络及其发展概况,探寻企业家才能在其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同时利用江苏扬州数据检验和典型案例研究,揭示企业家才能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第四,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企业家才能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良好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其作用机理是:其一,捕捉市场机会的才能,是企业家发现市场机会,对此进行识别和预测,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快速反应和行动,及时做出市场决策,为企业带来可能的盈利机会的能力。其二,组织生产要素的才能,是企业家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较小的要素投入实现高效的产出,实现市场平均利润的能力。其三,创新发展的才能,是企业家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在技术、产品、管理、市场、组织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性的变革,使企业获取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捕捉市场机会、组织生产要素、创新发展三个维度的企业家才能互为影响,贯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全过程。第二,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动态变化关系。具体表现在:其一,企业家才能具有累积性。农业企业家在学习教育和“干中学”中获取知识和经验,累积了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良好的绩效,良好的绩效又对企业家才能形成正向激励作用,促进农业企业家再一次累积企业家才能。其二,企业家才能具有异质性。差异化的企业家才能形成不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绩效,企业家才能越高,取得的经营绩效越好。在每一个农业企业家的企业家才能内部,企业家才能的维度结构具有异质性。三个维度的企业家才能应均衡发展,形成企业家才能的整体合力。其三,企业家才能具有匹配性。企业家才能应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动态匹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的发展要求。从本研究中,得出的政策建议是:第一,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项目、税收、金融等支持的同时,要加大培育力度,更加注重培育农业企业家捕捉市场机会、组织生产要素、创新发展的企业家才能。特别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发展阶段,在农业企业家成长过程中,关注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异质性和匹配性的动态变化,持续不断地进行动态跟踪培养。要改变低层次、重复化的培育方式,加强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农业企业家具备程度更高、维度结构更完整、与企业发展要求更匹配的企业家才能。第二,打破偏重工商企业家、城市专业技术人才下乡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想,鼓励青年农民、农民工、村干部、农村大学生等有乡土根基、有农业创业意愿、有一定企业家素质和才能的群体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者,让乡土农民这个最大的潜在创业群体创成业、创好业,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现有文献对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充分肯定了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具有的重要促进作用。但是,现有研究大多忽视了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动态变化关系。本研究构建“企业家才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捕捉市场机会、组织生产要素、创新发展三个维度的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影响,创新性地提出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异质性和匹配性三个维度的属性特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动态变化关系。第二,现有文献关于企业家才能理论和企业家才能指标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研究较少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的测度指标。本研究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的素质、能力和绩效指标体系,研究谁将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本研究既拓展了企业家才能理论的研究领域,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周家雨[3](2021)在《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不适合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拥有的独特优势得到各方认可。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虽然政府给予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导和规范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讨论如何规范合作社发展、提升质量水平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的热议话题。治理机制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平稳运行的关键制度保证,治理机制较完善的合作社经济效益较好、带动作用较强。对此,本研究讨论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案例情况阐述各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理,对于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研究从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合作社、治理机制、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作为文章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其次,根据查找文献情况设计调研提纲,进行线上调研和线下调研,收集原始数据资料。运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研究合作社治理机制的影响因素。严格按照扎根理论流程进行操作,得到概念化词语72个、范畴化词语16个、主范畴4个、核心范畴2个。结果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受到人力资源能动性和政府、资本外部性两大核心范畴的共同影响,据此结合案例阐述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最后,基于扎根理论得到最终结果,联系实际情况从两个层面提出优化合作社治理机制的建议:政府层面建议:提高政府监督管理力度、提供相应配套扶持政策。合作社层面建议:保证监督机制实施效果、合理协调利益分配机制、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增强社员合作及同质性。
王雪伊[4](2021)在《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营体制组织和制度创新,可以有效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选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阜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起步晚,发展能力依然薄弱,而供销社作为主管部门,势必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问题,加强供销社对合作社指导扶持服务,引导其健康、规范发展,改变阜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的瓶颈,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筹功能,从而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通过实地研究,总结出阜蒙县供销社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发展成效,并分析出当前制约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些问题。一是缺失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二是金融服务供给匮乏;三是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缺乏;四是辅助合作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最后针对上述的问题,给出多种今后促进发展的建议:一是以全方位金融服务化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瓶颈,通过开展系统内资金互助、联合金融机构满足合作社金融需求、创建金融服务平台来解决合作社长期缺乏资金的问题;二是加强合作社内部建设,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财务会计机制;三是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的供给和培养,保证合作社人才储备。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引入高学历年轻人才,开展自身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四是提高农民专业合作是的市场竞争力。供销社需要积极领办合作社、辅助合作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经济体系。
王艳[5](2021)在《魅力型领导与内部社会资本对农民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影响 ——基于宁南地区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天下之大业也”,对于我们这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来讲,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漩涡中,保障农业发展是我们应对当前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和纷繁复杂的国内环境的底气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推动新时期“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党中央先是提出精准扶贫政策,解决困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贫困问题。而后为了推动三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经济振兴无疑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扎根本土的农民合作社在减贫、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一直被看成是即合宜又合意的组织形态。发展农民合作社能够帮助农业发展重塑造血功能,让他们产生内在的发展动能,有利于农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也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载体。农民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不仅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公平。相比其他经济组织而言,农民合作社更加注重组织成员的地位,社员对农民合作社的满意度会影响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没有社员的农民合作社与其他经济组织无异,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社员满意度对合作社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的农民合作社,尤其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合作社大多仍处于不规范、相对杂乱的初期阶段,农民合作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内外部双重困境。内部主要面临的是集体行动的困境,比如搭便车、产品供给效率低、产品质量缺乏保障等,这些内部困境使得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受到阻滞。内部桎梏进一步造成农民合作社与外部进行资源交换时处于弱势地位,且相对于其他农业企业而言竞争能力弱,资源(人力、物力、资金等)获取能力更是不堪一击。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合作社的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解决内部桎梏开始。而解决这诸多的内部困境必须首先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统筹各方资源,凝聚人心;其次需要以增强内部社会资本的方式破解集体主义困境。因此,本文基于魅力型领导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视角研究了农民合作社魅力型领导、内部社会资本对社员满意度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利用SPSS22.0和Mplus7.0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得到以下结果:(1)农民合作社魅力型领导能够正向显着影响社员的经营满意度和发展满意度,魅力型领导各维度对社员满意度的影响各有不同。(2)农民合作社内部社会资本显着正向影响社员的经营满意度和发展满意度,社会资本各维度对经营满意度和发展满意度的影响各不相同。(3)内部社会资本在魅力型领导和社员满意度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根据研究结果从提高领导素质和增强内部社会资本两个角度为提高社员满意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通过对本文整个写作过程的回溯和反思讨论了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林少霞[6](2020)在《永泰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手。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人才短缺、运行不规范、贷款难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的扶持才能得以解决。因而,政府如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核心问题。为促进永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本文就永泰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行研究,以政府职能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依据,以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为数据基础,对永泰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如扶持政策宣传不够、金融服务缺位、忽视合作社质量提升、培养合作社人才队伍力度不够、合作社监督管理不够到位等进行分析,并立足永泰实际提出了强化政策宣传、加强金融服务、提高合作社发展质量、加快培养合作社人才队伍、加强监管的对策建议,为政府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夏晨[7](2020)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以德州市LC区DZ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农民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80%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将缺少资金列为其生产经营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从金融机构获得外源融资的能力有限。如何合理的利用外部金融机构资本实现农业专业化合作社发展依然是政府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难题。近年来,部分学者对于制约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总体来讲社会各界对于影响金融支持合作社的因素研究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强化。本课题遵循现有的理论逻辑,从农业合作社自身发展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制约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内在形成机制,利用合作经济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乡村振兴理论等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的积极作用,存在的缺陷和风险,借鉴国外经验,研究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方式。提出了规范金融机构、完善合作社运营、构建诚信体系、完善外部环境等几项解决使用金融机构资金路径的建议。目的在于促进农村金融扶贫助农的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相关建议。
杨丹,王晓丽[8](2020)在《空壳合作社的成因分析与治理框架——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与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大量空壳合作社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合作社声誉,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总福利。空壳合作社的有效治理对完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多案例研究分析,创新性地从组织生命周期视角剖析空壳合作社产生的原因在于进入阶段政策激励不相容、经营阶段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以及退出阶段法律体系不健全,并提出政府规制与市场相结合的双轨治理框架,针对进入阶段、经营阶段、退出阶段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为促进中国合作社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借鉴。
张益丰,孙运兴[9](2020)在《“空壳”合作社的形成与合作社异化的机理及纠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空壳社"与合作社异化均对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及时清理"空壳社"的同时,研究者需要深度辨析形成"空壳社"与"异化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本文通过机理分析和案例研究,借助Williamson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论证了合作社的异化与部分空壳社的形成是由于合作社交易成本问题而产生"理性选择"的结果。"空壳社"的清理不能搞"一刀切",应该通过构建"社员-合作社"的"置信承诺"机制来有效控制合作社交易成本,并探索以合作社为媒介,促进合作社内部社会化服务供给有序,激活合作社发展潜力,这将成为防范合作社异化和"空壳化"的重要举措。基于上述观点,本文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钱兆源[10](2020)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研究 ——以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文中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其可以显着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近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10月全国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达到220.7万个,带动过半农户入社。数据表明,这种组织形式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少有合作社完全按照《合作社法》进行建设,异化现象严重,本质性、规范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质疑。如何由“边发展、边规范,在发展中规范”向“边规范、边发展,在规范中发展”转变,已经成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选择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调查走访,对该社成立背景及发展历程、在规范化发展中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就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论文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研究动态、理论工具、研究方法、研究范畴等。二是以新田地合作社为实例,从合作社成立政策背景及发展历程、发展模式及理念、经济效益、社会带动效益及生态效益等多角度全方位剖析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现状。三是结合以新田地合作社普通成员及社员为对象的调查问卷结果,对该合作社在产权关系、民主管理、盈余分配、争取政府支持等规范化发展中的具体经验措施进行逐条分析。四是以新田地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配套法律法规、政府扶持方式、合作社综合实力、财务管理、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深入剖析我国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五是从完善法律顶层设计、优化政府扶持方式、健全运营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做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最后得出合作社规范化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和自身建设共同努力的结论。
二、规范合作社经营管理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规范合作社经营管理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的价值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述评 |
1.4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现状 |
2.1 淮安市总体概况 |
2.1.1 淮安市概况 |
2.1.2 淮安市自然资源概况 |
2.1.3 淮安市农业特色情况 |
2.1.4 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 |
2.2 淮安市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做法 |
2.2.1 政府高度重视 |
2.2.2 落实和完善各项法规 |
2.2.3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
2.2.4 推进示范社创建 |
2.3 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案例分析 |
2.3.1 淮安区正亮粮食专业合作社 |
2.3.2 淮阴区武梅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
2.3.3 洪泽县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
2.4 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
2.4.1 规范化程度得到提高 |
2.4.2 促进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 |
2.4.3 吸引更多人留乡发展 |
2.4.4 助力脱贫攻坚与抗疫工作 |
第三章 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
3.1 合作社的设立、日常管理、清理不够规范 |
3.1.1 设立合作社乱象丛生 |
3.1.2 合作社日常管理存在欠缺 |
3.1.3 清理工作不到位 |
3.2 对规定的基本原则遵照不足 |
3.2.1 农民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保证 |
3.2.2 部分合作社成为谋私利的工具 |
3.2.3 入社和退社不够理性 |
3.2.4 社员间地位不平等,民主管理原则形同虚设 |
3.2.5 对盈余按比例返还原则不够重视 |
3.3 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流于形式 |
3.3.1 规章制度不健全 |
3.3.2 财务制度不完善 |
3.3.3 制度执行不力 |
3.4 合作社人才欠缺 |
3.4.1 管理、技术人才缺乏 |
3.4.2 共产党员相对较少,且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
3.5 对组织机构的完善和发展不够重视 |
3.5.1 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 |
3.5.2 缺乏协调联合机制 |
第四章 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发展对策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4.1 规范合作社的设立、日常管理、清理工作 |
4.1.1 对合作社的设立严格把关 |
4.1.2 补齐欠缺,健全日常管理机制 |
4.1.3 做好清理整顿工作 |
4.2 坚持遵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五项基本原则 |
4.2.1 保证农民主体地位 |
4.2.2 坚持宗旨 |
4.2.3 理性选择入社和退社 |
4.2.4 管理民主、成员平等 |
4.2.5 坚持盈余按比例返还原则 |
4.3 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制度执行 |
4.3.1 健全规章制度 |
4.3.2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
4.3.3 增强制度执行力度 |
4.4 加强合作社人才建设 |
4.4.1 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 |
4.4.2 积极引导优秀成员入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4.5 坚持和完善组织机构 |
4.5.1 重视和加强党建工作 |
4.5.2 加强合作社的协调联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思路 |
1.3 论文结构 |
1.4 研究方法、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样本选择 |
1.4.3 数据来源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家才能 |
2.1.1 企业家 |
2.1.2 企业家才能 |
2.2 农业企业家才能 |
2.2.1 农业企业家 |
2.2.2 农业企业家才能 |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2.3.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组织形式及基本特征 |
2.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影响因素 |
2.4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
2.4.1 企业家才能与家庭农场发展 |
2.4.2 企业家才能与农民合作社发展 |
2.4.3 企业家才能与农业企业发展 |
2.5 简要的研究评述 |
第3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
3.1 概念界定 |
3.1.1 企业家 |
3.1.2 企业家才能 |
3.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3.2 企业家才能理论 |
3.2.1 风险与不确定性理论 |
3.2.2 创新理论 |
3.2.3 人力资本理论 |
3.3 企业理论 |
3.3.1 分工理论 |
3.3.2 生产函数理论 |
3.3.3 契约理论 |
3.4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理论分析框架 |
3.4.1 企业家才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子 |
3.4.2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维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
3.4.3 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异质性和匹配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历史回顾 |
4.1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略 |
4.1.1 1949年到1978年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略 |
4.1.2 1978年至20世纪末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略 |
4.1.3 21世纪初至今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略 |
4.2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变迁 |
4.2.1 企业家才能与家庭农场发展变迁 |
4.2.2 企业家才能与农民合作社发展变迁 |
4.2.3 企业家才能与农业企业发展变迁 |
4.3 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异质性、匹配性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 |
4.3.1 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 |
4.3.2 企业家才能的异质性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 |
4.3.3 企业家才能的匹配性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研究 |
5.1 案例介绍 |
5.2 企业家才能与家庭农场发展关系的阐释 |
5.2.1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维度与家庭农场发展 |
5.2.2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属性特征与家庭农场发展 |
5.3 经营绩效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研究 |
6.1 案例介绍 |
6.2 企业家才能与农民合作社发展关系的阐释 |
6.2.1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维度与农民合作社发展 |
6.2.2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属性特征与农民合作社发展 |
6.3 经营绩效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典型案例研究 |
7.1 案例介绍 |
7.2 企业家才能与农业企业发展关系的阐释 |
7.2.1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维度与农业企业发展 |
7.2.2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属性特征与农业企业发展 |
7.3 经营绩效 |
7.4 本章小结 |
7.5 三个案例讨论 |
第8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江苏扬州数据检验 |
8.1 理论基础 |
8.1.1 关于企业家才能理论的认识 |
8.1.2 关于企业家才能指标的研究现状 |
8.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指标体系 |
8.2 数据来源与检验 |
8.2.1 数据来源 |
8.2.2 信度效度检验 |
8.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8.3.1 企业家才能素质指标特征描述及讨论 |
8.3.2 企业家才能能力指标特征描述及讨论 |
8.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绩效的差异性分析 |
8.3.4 讨论 |
8.4 实证分析 |
8.4.1 变量选择与含义 |
8.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主要研究结论 |
9.1 讨论与结论 |
9.2 理论贡献 |
9.3 政策建议 |
9.4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合作社 |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 |
2.1.3 治理机制 |
2.1.4 合作社治理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司治理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内部人控制理论 |
2.2.4 交易费用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案例分析过程 |
3.1 研究方法选择 |
3.2 资料收集 |
3.2.1 案例选择 |
3.2.2 资料收集与整理 |
3.2.3 案例合作社治理机制简述 |
3.3 译码过程 |
3.3.1 开放性译码 |
3.3.2 主轴译码 |
3.3.3 选择性译码 |
3.3.4 饱和度检验 |
3.4 本章小结 |
4 分析发现与结果阐述 |
4.1 人力资源能动性 |
4.1.1 社员特质 |
4.1.2 管理层特质 |
4.2 政府、资本外部性 |
4.2.1 政府行为 |
4.2.2 资本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的建议 |
5.1 政府层面 |
5.1.1 提高政府监督管理力度 |
5.1.2 提供相应配套扶持政策 |
5.2 合作社层面 |
5.2.1 保证监督机制实施效果 |
5.2.2 合理协调利益分配机制 |
5.2.3 完善社内人才保障机制 |
5.2.4 增强社员合作及同质性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重点和难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供销社含义及发展历程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涵 |
三、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伙伴关系理论 |
二、公共物品理论 |
第三章 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合作社建设现状 |
一、阜蒙县供销社概况 |
二、阜蒙县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 |
三、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做法 |
第二节 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缺失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 |
二、金融服务供给匮乏 |
三、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缺乏 |
四、辅助合作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作用不强 |
第三节 原因分析 |
一、部门工作缺乏联动性 |
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
三、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流失严重 |
四、“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不顺畅 |
第四章 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以全方位金融服务化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瓶颈 |
一、系统内开展资金互助 |
二、联合金融机构满足合作社金融需求 |
三、创建金融服务平台拓宽惠农服务渠道 |
第二节 加强合作社内部建设 |
一、指导建立合作社内部管理监督机制 |
二、监督建立财务会计制度 |
三、促进合作社依法规范发展 |
第三节 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的供给和培养 |
一、出台人才支持政策 |
二、创新培训模式 |
三、加强社员素质培训 |
第四节 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
一、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
二、辅助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
三、建设“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经济体系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魅力型领导与内部社会资本对农民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影响 ——基于宁南地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问题提出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回顾 |
2.1 相关概念 |
2.1.1 魅力型领导 |
2.1.2 内部社会资本 |
2.1.3 社员满意度 |
2.2 文献回顾 |
2.2.1 魅力型领导相关研究 |
2.2.2 内部社会资本相关研究 |
2.2.3 农民合作社满意度相关研究 |
2.3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3.1 研究假设 |
3.1.1 魅力型领导与社员满意度 |
3.1.2 内部社会资本与社员满意度 |
3.1.3 内部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 |
3.2 理论模型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变量操作化与测量 |
4.1.1 魅力型领导 |
4.1.2 内部社会资本 |
4.1.3 社员满意度 |
4.2 问卷初始设计 |
4.3 样本选取与特征 |
第五章 实证分析和假设检验 |
5.1 信效度分析 |
5.1.1 信度分析 |
5.1.2 效度分析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1 魅力型领导的描述性统计 |
5.2.2 内部社会资本的描述性统计 |
5.2.3 社员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 |
5.3 假设检验 |
5.3.1 魅力型领导与社员满意度 |
5.3.2 内部社会资本与社员满意度 |
5.3.3 内部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检验 |
5.4 研究结果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农民合作社员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永泰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合作社 |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 |
2.1.3 政府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府职能理论 |
2.2.2 政府规制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 永泰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3.1 永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
3.1.1 永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
3.1.2 永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困难 |
3.1.3 问卷调查结果 |
3.2 永泰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举措 |
3.2.1 政策制定方面 |
3.2.2 服务方面 |
3.2.3 监督管理方面 |
3.3 永泰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效 |
3.3.1 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逐步形成 |
3.3.2 特色产业发展略有成效 |
3.3.3 合作社呈现多样化发展 |
4 永泰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扶持政策宣传不够,政策执行效率低下 |
4.1.2 金融服务缺位,资金扶持不足 |
4.1.3 注重发展数量,忽视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 |
4.1.4 政府对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队伍力度不够 |
4.1.5 政府对合作社监管不到位 |
4.2 原因分析 |
4.2.1 政府本位思想,职能转变不彻底 |
4.2.2 制度供给不足,合作社需求受到抑制 |
4.2.3 “重效率,轻公平”的政策导向 |
4.2.4 多头管理,部门利益冲突难以协调 |
5 永泰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强化政策宣传,确保政策落实 |
5.1.1 加强各职能部门政策宣传工作 |
5.1.2 完善规制政策,严格绩效考评 |
5.2 加大金融服务,加强财政扶持 |
5.2.1 支持银行小额贷款,加强金融信贷担保服务 |
5.2.2 成立资金互助部 |
5.2.3 设立县级示范社专项奖励资金,扩大农业保险范围 |
5.2.4 规范财务管理 |
5.3 政府转变观念,提高发展质量 |
5.3.1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 |
5.3.2 扶持品牌发展 |
5.3.3 培养合作社自生能力 |
5.4 强化教育培训质量,加强对合作社人才培养 |
5.4.1 提高合作社队伍素质,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
5.4.2 健全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水平 |
5.5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合作社发展 |
5.5.1 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建立绩效考核 |
5.5.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精准甄别 |
5.5.3 构建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监管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永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永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问卷调查对象 |
附录三 永泰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个案访谈提纲 |
致谢 |
(7)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以德州市LC区DZ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本文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农业专业合作社 |
2.1.2 金融机构 |
2.1.3 金融支持政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合作经济理论 |
2.2.2 资源配置理论 |
2.2.3 乡村振兴理论 |
第3章 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金融支持的国内外经验 |
3.1 国内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借鉴 |
3.1.1 福建省三明市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 |
3.1.2 黑龙江省通河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 |
3.1.3 安徽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 |
3.1.4 甘肃省庆阳市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经验 |
3.2 国外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借鉴 |
3.2.1 美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 |
3.2.2 日本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 |
3.2.3 法国农业专业合作社财政金融政策支持经验 |
第4章 DZ镇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金融制约因素分析 |
4.1 DZ镇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
4.1.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4.1.2 DZ镇农业专业合作社问卷调查分析 |
4.1.3 DZ镇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境 |
4.2 DZ镇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金融支持问题的诱因分析 |
4.2.1 发展遗留因素 |
4.2.2 信用体系不完善与用信难问题 |
4.2.3 合作社发展与金融信贷期限、利率不匹配 |
第5章 DZ镇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案例研究 |
5.1 LC农商行DZ分行金融支持农业合作社策略分析 |
5.1.1 丰富金融产品支持 |
5.1.2 增加金融销售网点 |
5.1.3 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授信额度 |
5.2 DZ镇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策略及融资策略 |
5.2.1 党支部创办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 |
5.2.2 DZ镇农业专业合作社融资策略 |
5.3 DZ镇政府参与引导合作社发展思路 |
5.3.1 完善金融信用体系清理空壳合作社 |
5.3.2 政策激励与帮扶助推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 |
第6章 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建议 |
6.1 规范金融机构 |
6.1.1 完善农村金融,增加涉农金融网点 |
6.1.2 规范金融机构,增加金融服务产品 |
6.1.3 拓展业务范围,创新信贷产品支持 |
6.1.4 搭建信息平台,及时宣传产品服务 |
6.2 完善合作社运营 |
6.2.1 完善合作发展,培养信用承贷主体 |
6.2.2 加快产业调整,优化整合资源配置 |
6.2.3 打造知名品牌,以点带面促进发展 |
6.3 构建诚信体系 |
6.3.1 建立信息档案,完善信贷信用管理机制 |
6.3.2 鼓励信用评级,构建农村信用评价体系 |
6.3.3 政府积极参与,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建设 |
6.4 完善外部环境 |
6.4.1 强化政府参与度,建立系统化工作模式 |
6.4.2 完善保险体系,保障金融安全 |
6.4.3 加大政策扶持,明确金融补贴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空壳合作社的成因分析与治理框架——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与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理论分析 |
三、案例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案例背景 |
1. 富农农机专业合作社。 |
2.恒发植物秸秆加工合作社。 |
3. 金邦养殖专业合作社。 |
4. 勤耕农业生产代管合作社。 |
四、空壳合作社的成因分析 |
(一)合作社进入阶段政策激励不相容 |
(二)合作社经营阶段市场机制不完善 |
(三)合作社退出阶段法律体系不健全 |
五、空壳合作社的治理框架 |
(一)合作社进入阶段:完善制度安排,减少信息不对称 |
1. 增强合作社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
2. 完善合作社的政策制度。 |
3. 提高合作社的准入门槛,以法律形式规范合作社的入社程序。 |
(二)合作社经营阶段: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合作社竞争力 |
1. 规范合作社市场秩序。 |
2. 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
3. 提升合作社竞争力。 |
(三)合作社退出阶段:完善退出机制,健全法律体系 |
1. 完善合作社退出的相关行政和法律制度。 |
2. 简化合作社注销程序。 |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
(9)“空壳”合作社的形成与合作社异化的机理及纠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机理研究 |
四、案例分析与论证 |
(一)背景介绍 |
1.受资本胁迫的三莓果业合作社。 |
2.迅速衰败的蓬莱红旗果业。 |
3.有广阔生存空间的利众农机合作社。 |
4.所有者与惠顾者分离的龙塘合作社。 |
(二)命题的论证 |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
(10)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研究 ——以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内文献综述 |
2、国外文献综述 |
3、文献述评 |
(三)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1、理论工具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范畴 |
1、农民专业合作社 |
2、规范化发展基本原则 |
3、规范化发展评价体系 |
(五)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二、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现状 |
(一)成立背景及发展历程 |
1、政策背景 |
2、经营内容 |
3、发展历程 |
(二)发展模式及理念 |
1、发展模式 |
2、发展理念 |
(三)经营绩效 |
1、经济效益 |
2、社会效益 |
3、生态效益 |
三、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经验做法 |
(一)产权关系明晰 |
1、产权结构意义 |
2、产权制度完善 |
3、产权区分量化 |
(二)管理民主科学 |
1、分层制组织结构 |
2、民主决策机制 |
3、组织内设机构 |
(三)盈余分配合理 |
1、盈余分配原则 |
2、粮食贸易盈余分配 |
3、其他交易盈余分配 |
(四)争取政府支持 |
1、创建国家示范社,争取政府扶持 |
2、缓解融资难题,申请贷款贴息 |
3、获得保险补贴,降低风险损失 |
四、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存在问题 |
(一)法律法规有待全面覆盖 |
1、法律基础薄弱 |
2、缺乏有效监管 |
3、领办人地位弱势 |
(二)政府扶持亟需强化统筹 |
1、服务资源分散 |
2、服务供给不够精准 |
3、政策制定不够连续 |
(三)合作社综合实力有待提高 |
1、运营机制不紧密 |
2、产业发展不均衡 |
3、人才资源不充足 |
(四)财务管理亟需进一步规范 |
1、财务制度松散 |
2、财务档案混乱 |
3、信贷功能缺失 |
(五)抗风险能力有待加强 |
1、生产风险极大 |
2、市场风险多变 |
3、金融风险较高 |
五、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出台配套法律法规,统筹顶层设计 |
1、拓宽适用范围 |
2、严格把关监管 |
3、出台地方性法规 |
(二)优化政府扶持方式,强化正面干预 |
1、整合扶持资源 |
2、确保精准施策 |
3、稳定扶持体系 |
(三)健全运营机制,提高人才素质 |
1、完善运营机制 |
2、探寻产业融合 |
3、做好人才储备 |
(四)规范财务管理,发展信用合作 |
1、完善财务制度 |
2、健全财务档案 |
3、探索社内信用互助 |
(五)做好信息化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 |
1、运用信息装备生产 |
2、收集分析市场信息 |
3、丰富创新融资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调查问卷(普通成员) |
附录 B 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调查问卷(社员) |
致谢 |
四、规范合作社经营管理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研究[D]. 褚熹成. 扬州大学, 2021(09)
- [2]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D]. 王雅静. 扬州大学, 2021
- [3]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影响因素研究[D]. 周家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2)
- [4]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问题研究[D]. 王雪伊.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5]魅力型领导与内部社会资本对农民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影响 ——基于宁南地区的实证研究[D]. 王艳. 兰州大学, 2021(12)
- [6]永泰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 林少霞.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7]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以德州市LC区DZ镇为例[D]. 夏晨.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8]空壳合作社的成因分析与治理框架——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与案例研究[J]. 杨丹,王晓丽. 新疆农垦经济, 2020(09)
- [9]“空壳”合作社的形成与合作社异化的机理及纠偏研究[J]. 张益丰,孙运兴. 农业经济问题, 2020(08)
- [10]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研究 ——以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D]. 钱兆源. 郑州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