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硫辛酸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α-硫辛酸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α-硫辛酸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吕艳杭[1](2021)在《基于PKCα/Nrf2/ROS通路探讨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从PKCα/Nrf2/ROS信号通路方面探讨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每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40%CCl4(第一次使用5ml/kg体重,以后每隔3天以每3ml/kg体重,每周2次,共8周)皮下注射,联合高脂低蛋白食物(以玉米面为饲料,实验第一、二周加用0.5%胆固醇、20%猪油),为了防止肝纤维化自然修复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仍每周腹腔注射一次40%CCl4油剂3ml/kg体重/每次;正常组正常饲养,同时采用同体积花生油皮下注射8周后灌胃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肝纤维化模型组造模成功病理模型组于4mg/kg生理盐水灌胃,秋水仙碱组于每日0.11mg/kg体重给予秋水仙碱进行灌胃;柔肝化纤颗粒剂量组予柔肝化纤颗粒溶液4mg/kg灌胃,每周3次,共8周,连续8周取材。各组分别于用药8周后,禁食12h,经1%戊巴比妥麻醉,股静脉采血后处死,开腹剖取肝脏,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脏情况,采用ELLSA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PCR、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I型胶原蛋白酶(Collagen I,Col I)、III型胶原蛋白酶(Collagen III,Col III)、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dehydrogenase1,NQO1)、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α)、核因子E2相关因子(NF-E2-related factor 2,Nrf2)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1.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组织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的肝小叶结构完整,轮廓清晰,肝组织致密,无假小叶结节形成,汇管区及其周围未见小胆管及纤维组织增生,胞核位于中央。病理模型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甚至消失,结节形成,肝索排列紊乱,汇管区大量增生的纤维,呈条索状,肝细胞脂肪变性,胞浆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均存在肝小叶结构不清晰,汇管区及其周围小胆管可见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脂肪变性,胞浆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但程度均较病理模型组有明显减轻。2.柔肝化纤颗粒对SOD、GSH-Px、MDA含量的影响1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MDA含2量显着升高(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3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SOD、GSH-Px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明显升高(P<0.05)。3.柔肝化纤颗粒对血清ROS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ROS含量均降低(P<0.05)。4.柔肝化纤颗粒对α-SMA m RNA、E-Cadherin m RNA、PKCαm RNA、Nrf2mRNA、HO-1 m RNA、NQO1 m RNA、Collagen I m RNA、Collagen III m RNA表达的影响1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PKCαm 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柔肝化纤颗粒组的PKCα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秋水仙碱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PKCα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2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Nrf2m 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Nrf2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3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HO-1m 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HO-1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4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NQO1 m 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NQO1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5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α-SMA 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α-SMA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6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E-Cadherin 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E-Cadherin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Collagen I 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柔肝化颗粒组Collagen I 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秋水仙碱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Collagen I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7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Collagen III 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柔肝化颗粒组Collagen III 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秋水仙碱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Collagen III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5.柔肝化纤颗粒对α-SMA、E-Cadherin、HO-1、NQO1、PKCα、Nrf2、Collagen I、Collagen III蛋白表达的影响1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PKCα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PKC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2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Nrf2蛋白表达下降(P<0.05),柔肝化纤颗粒组Nrf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Nrf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3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秋水仙碱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柔肝化纤颗粒升高不明显(P>0.05)。3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4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5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柔肝化纤颗粒组的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6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Collagen I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柔肝化纤颗粒组的Collagen I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秋水仙碱组的Collagen I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Collagen I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7与正常组相比,病理模型组的Collagen III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柔肝化纤颗粒组的Collagen I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秋水仙碱组的Collagen I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柔肝化纤颗粒组的Collagen III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可改善CCl4诱导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显着降低血清中ROS、MDA含量,升高血清中SOD、GSH-Px的含量,提示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柔肝化纤颗粒通过对PKCα的激活,促进Nrf2发生核转移,抑制ROS信号通路的表达以抗氧化应激反应,下调α-SMA、E-cadherin的表达以抑制HSCs活化,减少Collagen I、Collagen III分泌,减少ECM在肝脏中的沉积,从而实现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常晓翠[2](2020)在《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致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金属镉是一种分布广泛、生物毒性明显的常见环境污染物。镉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和放大,可致人畜发生骨质疏松、实质器官损伤、肿瘤等多种疾病。肝脏是镉毒性作用的重要靶器官,有研究证明镉能够导致肝脏细胞发生凋亡,并且镉肝脏毒性的主要毒理机制是氧化损伤作用。鸡是人们日常食用的主要家禽,因环境污染和使用矿物添加剂脱镉处理不彻底等原因,鸡镉中毒发生的潜在风险较高,这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还可能使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迫切需要找到鸡镉中毒解毒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试验以镉氧化损伤的毒性机制为理论依据,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α-lipoic acid,α-LA)和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及其联合应用对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6只一周龄扬州本地三黄鸡,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镉组、α-LA组、CGA 组、α-LA+CGA 组、镉+α-LA 组、镉+CGA 组、镉+α-LA+CGA 组,每组 12 只,公母各半。其中染镉方式为自由饮水(50 mg/L),α-LA给药方式为拌饲(400 mg/kg),CGA给药方式为灌胃(45mg/kg)。试验期共三个月,每天记录鸡的体质量,试验结束后采血,测定其血液生化指标,处死鸡采集肝脏、心脏、肾脏、脑等脏器,计算脏器系数;收集肝脏样本,观察其显微和超微病理变化。比色法测定肝脏中抗氧化酶GSH-Px、T-SOD、CAT、GST的活性和MDA、GSH、H2O2以及T-AOC的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肝脏中与抗氧化相关的微量元素Fe、Mn、Zn、Se、Cu及肝脏中镉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1)生长发育指标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体质量、肝脏系数和心脏系数显着降低(P<0.05),脑系数,肾脏系数显着升高(P<0.05);各保护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体质量、脏器系数有所恢复,但差异不显着(P>0.05);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CGA分别与镉共处理组体质量和脏器系数均无显着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AST、UA、CREA、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TP、ALB含量、A/G值和血红蛋白浓度极显着降低(P<0.01),GLO、ALP、LDH、CK无显着差异(P>0.05);各保护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A/G值、ALB、TP含量显着或者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CREA、镉含量显着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TP含量和A/G值显着升高(P<0.05),CREA、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α-LA+CGA与镉共处理组A/G值、TP、ALB、镉含量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LDH、UA、CREA、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镉含量显着升高(P<0.05),其余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各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2)病理变化观察结果显示镉中毒组肝脏细部分空泡变性或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脊断裂,模糊,细胞核核膜部分溶解消失等。与镉中毒组比较,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细胞核和线粒体损伤有所缓解。(3)肝脏氧化应激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MDA、GSH、H2O镉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T-SOD、GST、GSH-Px、CAT活性和T-AOC2、Mn、Fe、Cu、Zn、Se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各保护剂组各项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MDA、GSH、H2O2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GST、GSH-Px活性和T-AOC、Mn、Cu、Zn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H2O2、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T-AOC、Mn显着升高(P<0.05),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α-LA+CGA与镉共处理组MDA、GSH、H2O2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5),Mn、Fe、Cu、Zn、Se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各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MDA、H2O2含量显着升高(P<0.05),T-AOC、Zn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余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4)肝脏凋亡蛋白Bax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Bax蛋白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各保护剂组无显着变化(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Bax蛋白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CGA分别与镉共处理组Bax蛋白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Bax、CytC、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Bcl-2表达量和Bcl-2/Bax值极显着降低(P<0.01);各保护剂组各基因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Bax、Cyt C、Caspase 9和Caspase 3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Bcl-2的表达量和Bcl-2/Bax值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1)。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Bcl-2的表达量和Bcl-2/Bax值显着降低(P<0.05),其他各基因表达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Bcl-2的表达量和Bcl-2Bax值极显着降低(P<0.01),Caspase 9 显着升高(P<0.05)。结论:α-LA和CGA能降低镉在体内的蓄积,缓解镉中毒对鸡生长发育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好。α-LA和CGA能缓解镉对鸡肝脏的氧化损伤,抑制镉通过线粒体通路介导肝细胞的凋亡,对镉致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对于提高鸡抗氧化能力、抑制凋亡、减少镉在体内的蓄积都具有更好的效应。

向晓燕[3](2020)在《吴茱萸碱复合富勒醇纳米粒的制备及肝保护作用评价》文中认为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以肝细胞短期大量死亡为特征,严重时可进展成急性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吴茱萸碱(Evodiamine,ED)是分离自吴茱萸的一种天然活性生物碱,多靶点作用发挥广泛药理活性,具有干预肝损伤的潜力。但是吴茱萸碱的水溶性低、体内半衰期短、无靶向作用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制备了生物相容的吴茱萸碱复合富勒醇纳米粒(Evodiamine complex fullerol nanoparticles,ECFNP),以期改善ED的保肝疗效。本研究对ECFNP的理化性质、药效学和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ECFNP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目的:制备ECFNP,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制备ECFNP并测定其理化参数。结果:制备得到ECFNP,其外观呈淡黄褐色混悬液,透射电镜下观察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423.90±26.12 nm和43.47±1.20 mV、电导率为152.13±0.47μS/cm、pH为5.41±0.02、表面张力系数为38.64±0.52 10-3N/m、密度为1.02±0.00 g/cm3、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分别为2.14±0.00mm2/s和2.18±0.00 mPa·s、折射率为1.3305±0.00。结论:成功制备ECFNP,ECFNP的理化参数适宜。第二部分ALI模型的建立。目的:筛选CCl4浓度,建立适用于药效评价的ALI模型。方法:0.1%、0.2%、0.5%、1%和2%体积浓度的CCl4花生油溶液腹腔注射造模,通过考察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指数和肝脏病理改变来评价肝损伤,筛选出适宜的ALI模型建立方法。结果:各浓度CCl4均可致小鼠血清指标和肝脏指标出现病理改变,随着浓度的增加损伤也更严重。0.1%浓度CCl4导致的肝脏损伤适度。结论:0.1%浓度的CCl4可成功复制ALI模型,适用于后续药效学评价。第三部分ECFNP的肝保护作用评价。目的:考察ECFNP对小鼠ALI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CCl4复制小鼠ALI模型,治疗组分别灌胃给ED和ECFNP(以ED 5mg/kg计)一周,比较ED和ECFNP干预对小鼠血清ALT、AST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肝脏组织匀浆(GSH、CAT、SOD、MDA)指标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ED和ECFNP降低小鼠血清ALT、AST、TNF-α、IL-1β、肝MDA水平和肝脏指数,增加肝组织抗氧化物GSH、CAT、SOD水平,减轻肝脏病理损伤,ECFNP效果更佳。结论:ECFNP改善了ED对小鼠ALI的保护作用。第四部分ECFNP的安全性初步评价。目的:初步评价ECFNP的安全性。方法:评估ECFNP给药对小鼠体重变化、脏器(心脏、脾、肺、肾脏)外观和指数、病理切片的影响。结果:ECFNP对小鼠体重、脏器外观和指数无明显影响,未造成脏器病理损伤。结论:ECFNP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综上,本论文成功制备ECFNP并测定其理化参数,ECFNP改善了ED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且ECFNP体内安全性良好。

毛腾飞[4](2020)在《基于Biginelli多组分反应的功能聚合物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会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氧化损伤,被认为与衰老和诸多疾病有关。补充抗氧化剂是应对氧化应激最直接的方法,天然提取或人工合成的小分子抗氧化剂在体外实验和动物氧化损伤模型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由于小分子抗氧化剂自身水溶性差、不稳定、体内清除速率快等不足,它们在临床应用中难以起到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因此,为增强抗氧化剂的分散性、溶解性、稳定性,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聚合物抗氧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Biginelli反应合成单体,再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了一系列生物安全性好、抗氧化和抗紫外的聚合物,并验证了这些聚合物在细胞、动物模型中的实际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利用Biginelli反应进行了单体的高通量合成与聚合,采用可从植物精油提取的醛为原料,通过Biginelli反应快速、高效地合成了25种含有3,4-二氢嘧啶-2(1H)酮(Dihydropyrimidines,DHPM)官能团的单体;再通过自由基聚合高通量合成了25种相应的均聚物。评价了单体及均聚物的抗氧化性能,从中筛选出抗氧化性最强的三种均聚物,将其单体分别与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oly(ethyleneglycol)methacrylate,PEGMA)进行自由基共聚,得到水溶性共聚物,用于细胞安全性评估和抗紫外实验。甲基硫脲和苯甲醛参与合成的共聚物具有很好的细胞安全性,而硫脲和苯甲醛参与合成的共聚物以及甲基硫脲和香草醛参与合成的共聚物则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三种共聚物都具有一定的细胞抗紫外性能。其中,甲基硫脲和苯甲醛参与合成的共聚物的效果最佳:10 mg/m L的这一共聚物与A375和L929细胞共培养时,细胞经紫外照射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7%和106%。这一工作显示了Biginelli反应与高通量方法相结合在开发新型功能聚合物方面的优越性,筛选出的共聚物可作为潜在的新型防晒剂。其次,利用聚合物后修饰开发了具有荧光特性的聚合物。对之前筛选出的抗氧化性最强的共聚物进行后修饰,得到具有荧光的新共聚物。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可观察这些共聚物的细胞内吞现象。后修饰共聚物的抗氧化性能和保护细胞免于氧化损伤的能力均比原共聚物弱,但其对细胞和独立DNA的抗紫外性能均比原聚合物强。这一结果表明聚合物的抗紫外性能与其抗氧化性能并不完全一致,抗紫外性能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还以N-乙基咔唑-3-甲醛替代苯甲醛作为Biginelli反应的原料,合成了两种同时具有咔唑基团和DHPM官能团的荧光共聚物。这两种荧光共聚物的细胞内吞也可通过CLSM观察。通过比较含DHPM官能团和咔唑基团或苯环的四种共聚物的抗氧化和抗紫外性能,发现含C=O键的共聚物抗氧化性能很弱,含C=S键的共聚物抗氧化性较强,但四种共聚物均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再次说明聚合物的抗紫外性能与其抗氧化性能并不完全相关。随后,通过ELISA分析,发现四种共聚物都能有效地阻碍细胞内和独立DNA中CPD-DNA和6-4-PP-DNA两种DNA紫外损伤产物的生成,进一步表明含DHPM官能团聚合物的抗紫外机制是防止了紫外导致的DNA损伤。最后,为了进一步增强聚合物的抗氧化性,以二茂铁甲醛为原料,通过Biginelli反应合成新单体,将新单体与PEGMA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同时具有二茂铁基团和DHPM官能团的共聚物。这一共聚物的抗氧化性显着强于只有二茂铁官能团或含有DHPM官能团及苯环的对照组共聚物,且其具有良好的细胞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在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保护实验中,这一共聚物保护细胞的效果明显好于谷胱甘肽、维生素C和花青素三种常见的小分子抗氧化剂。在CCl4诱导小鼠的急性肝损伤保护实验中,该共聚物对抗急性肝损伤的效果优于临床的保肝药物水飞蓟素。这些结果表明金属有机化合物结合多组分反应是开发新型抗氧化聚合物的新途径,由此得到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在对抗氧化应激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本文基于Biginelli反应合成了安全、有效的新型聚合物抗氧化剂和聚合物抗紫外剂。这些聚合物易于合成、安全性好,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体现了多组分反应在开发新型功能聚合物方面的独特优势。

米小杰[5](2019)在《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麦芽酚对小鼠肝脏及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红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熟用品,热处理的红参会产生化学反应,例如氨基酸和还原糖之间产生复杂的梅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从而产生红参的特有成分——麦芽酚(Maltol)。本课题组以往研究已经证实,Maltol对乙醇/扑热息痛致小鼠肝损伤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能够改善顺铂致小鼠肾细胞凋亡和坏死。相关机制研究证明,其能够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而发挥上述药理学作用。在本研究中,通过建立了体内和体外3种不同的毒理模型,以PI3K/Akt信号通路为研究对象,探讨Maltol如何通过调控凋亡信号通路在抗肝纤维化及心损伤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1、Maltol拮抗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肝纤维化及作用机制: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引发的持续性无症状病理过程,并在伤口组织重塑和愈合机制中发挥作用,这种慢性损伤过程长期存在就可能诱发肝硬化,危及患者的生命。在本研究中,利用TAA多次腹腔注射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结果表明,TAA腹腔注射显着增加了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此外,Maltol可改善TAA诱导的氧化应激。而这些均由不同剂量的Maltol所缓解。Maltol也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小鼠肝细胞坏死和炎性浸润的现象,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同时,Maltol显着抑制了肝组织中TGF-β1及其下游靶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表明Maltol除了其抗氧化作用外,还能够通过抑制TGF-β1介导的PI3K/Akt途径诱导HSCs的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实验性肝纤维化。2、Maltol对顺铂致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了探究Maltol在不同组织中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建立了顺铂(Cisplatin)致心肌损伤的体内和体外模型。顺铂的心脏毒性与增加的氧化应激,炎症和细胞凋亡有关,这限制了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在本研究中,Maltol组小鼠通过灌胃给药给予不同剂量的Maltol。顺铂组和Maltol组小鼠分别在给予Maltol后第7,9,11,13天接受4次3 mg/kg的顺铂腹腔注射,以诱导小鼠心脏毒性。结果表明:顺铂组小鼠呈现心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血清中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活性的升高。顺铂还破坏了抗氧化防御系统,而这些变化均被Maltol缓解。同时,Maltol预给药通过缓解顺铂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显着减轻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的细胞凋亡,表明Maltol能够通过调控PI3K/Akt途径改善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此外,本研究建立了顺铂致H9c2细胞损伤模型。利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用ROS荧光染色评价活性氧累积水平,Western blot等技术探讨顺铂诱导H9c2细胞的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佐证了小鼠体内研究的结果。综上所述,在两个不同的毒理试验中,Maltol均由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下游的凋亡蛋白,发挥其肝脏保护和心脏保护作用。这说明,红参之所以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可能与Maltol的产生有关,参与红参整体的生物活性,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来实现。同时,作为食品添加剂,Maltol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世界公认,且具有价格低廉、易于合成等优点,如果能更好的应用到医疗保健领域中,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陈俐秀[6](2019)在《柿树寄生抗急性肝损伤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柿树寄生(persimmon parasitism,PP)的抗急性肝损伤作用进行研究,筛选其活性部位,并初步研究柿树寄生抗炎活性部位分别在四氯化碳和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1)取柿树寄生经80%乙醇回流提取后减压浓缩,再用石油醚溶液、氯仿溶液、乙酸乙酯溶液、正丁醇溶液分别萃取,得柿树寄生石油醚提取物、柿树寄生乙酸乙酯提取物、柿树寄生正丁醇提取物。(2)四氯化碳(CC14)模型建立: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四氯化碳(CC14)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灌胃给药8天后,腹腔注射CC14花生油溶液。检测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水平,肝匀浆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以及肝脏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及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IL-1β、JNK-MAPK、P38-MAPK、TNF-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3)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灌胃给药8天后,腹腔注射265mg·kg-1对乙酰氨基酚,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常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水平、肝匀浆生化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IL-1β的含量水平。结果:(1)柿树寄生正丁醇萃取物(n-butanol extract from persimmon parasitism;NEPP)能显着降低ALT、AST活性水平(P<0.05),降低丙二醛(MDA)活力水平(P<0.05),显着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P<0.05),改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2)NEPP能显着降低AST、ALT活性水平,减少 TGF-β1、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P<0.05),IL-1β、JNK-MAPK、P38-MAPK、TNF-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有效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3)与模型组相比,NEPP能明显降低AST、ALT活性水平,降低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P<0.05),降低MDA活力水平(P<0.05),显着提高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提高微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P<0.05),改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1)柿树寄生活性部位为柿树寄生正丁醇萃取物。(2)NEPP明显减轻CC14所致的肝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抑制MAP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有关。(3)NEPP能明显减轻APAP所致的肝损伤,其机制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有关。

葛芹[7](2018)在《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MgIG)作为第四代甘草酸制剂,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临床,预防以及治疗肝脏疾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异甘草酸镁虽然作为一个临床上市药,但其具体保肝作用机制仍然不明确,本课题研究异甘草酸镁是否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来达到肝保护作用。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是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过程中的最重要的转录因子之一,负责调控其下游因子如多种抗氧化基因和Ⅱ相解毒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基础研究表明,在给药CCl4处理的大鼠和肝细胞中,存在严重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直接可能导致肝细胞产生凋亡甚至坏死。而Nrf2是否涉及这一过程以及机制如何,亦不清楚。因此,本课题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异甘草酸镁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相关机制。通过研究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及体外L02细胞损伤模型,考察异甘草酸镁对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从抗氧化的角度来探讨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为异甘草酸镁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肝损伤大鼠的肝保护作用机制研究将SD大鼠雌雄各半,分为五组:1)正常组,2)模型组,3)低剂量模型给药组(15 mg·kg-11 MgIG),4)中剂量模型给药组(30 mg·kg-11 MgIG),5)高剂量模型给药组(45 mg·kg-11 MgIG)。根据分组情况进行如下实验:1)检测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变化;2)检测肝组织中GSH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3)观察肝组织病理组织形态学;4)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与其下游靶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情况。2.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损伤L02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将L02细胞分为五组:1)正常组,2)模型组,3)低剂量模型给药组(15μM MgIG),4)中剂量模型给药组(30μM MgIG),5)高剂量模型给药组(60μM MgIG)。根据分组情况进行如下实验:1)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2)采用LDH法检测细胞漏出率;3)采用荧光探针底物法检测细胞内ROS的水平;4)检测L02细胞中GSH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5)应用免疫荧光检测Nrf2核转位情况;6)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与其下游靶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异甘草酸镁明显改善了CCl4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病理检验结果显示,异甘草酸镁给药后大鼠肝组织结构恢复,血清ALT、AST水平下降;相对于模型组来说,异甘草酸镁给药组可以明显提高肝组织SOD活性和GSH含量,并且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异甘草酸镁可能通过激活体内Nrf2/ARE信号通路,上调Nrf2 mRNA水平和核蛋白水平,并且上调其下游因子HO-1和UGT1A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2.异甘草酸镁明显改善了CCl4诱导的L02细胞损伤。采用MTT法确定CCl4造模时间为6 h,确定异甘草酸镁的浓度选为15μM,30μM,60μM;L02细胞形态学考察结果显示,异甘草酸镁给药后L02细胞形态相对于模型组趋于正常;异甘草酸镁给药组可以明显提高L02细胞内SOD活性和GSH含量,并且降低L02细胞中MDA的含量以及ROS含量;通过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异甘草酸镁可以促进Nrf2入核的荧光增强,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实验结果可得,异甘草酸镁可以上调Nrf2 mRNA水平和核蛋白水平,并且上调其下游因子HO-1和UGT1A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论:异甘草酸镁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上调大鼠损伤肝组织以及L02损伤细胞中Nrf2基因表达水平和核内蛋白表达水平,并且对其下游调控因子HO-1、UGT1A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具有上调作用。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为异甘草酸镁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戴媛[8](2017)在《大豆多肽TTYY的抗氧化功能及其代谢组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12BAD33B03)“食源性功能肽生物制备技术研究”的部分内容,主要研究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代谢组学作用机制。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大豆多肽是用蛋白酶将大豆蛋白质水解,再经分离、纯化等操作而得到的一种氨基酸链或蛋白质片段,其氨基酸组成平衡,含量丰富,还具有大豆蛋白质所不具备的良好的溶解性、吸水性等理化性质,而且具有易吸收性、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等多种生理功能。TTYY是从大豆蛋白质中提取的一种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生物活性肽,将其应用于食品中可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因此,有必要对它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确定其保健功效。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作为各种代谢路径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代谢物,通过对这些小分子代谢物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找出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分析生物标志物所涉及的代谢途径,进而判断机体所处的生理状态,并解析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进行应答的反馈信息,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将代谢组学的方法应用于食品领域中,可以全面考察某种食品或营养物质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判断变化发生的层面,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其作用机制。本文以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以TTYY作为外源性刺激,分析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大鼠在刺激作用下的机体的代谢响应,从整体上研究代谢物组和代谢通路的变化,从而解析TTYY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TTYY的抗氧化功能评价采用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大鼠的氧化损伤模型,并对氧化损伤大鼠进行灌胃TTYY处理,测其血清、肝脏和肾脏提取液,指标主要分为四方面:(1)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2)蛋白质氧化产物:羰基;(3)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力(T-AOC);(4)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结果显示,TTYY处理使MDA和羰基含量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和GSH含量升高,且处理剂量不同改变的效果不同,0.4mg TTYY/g体重的处理剂量效果最佳,说明TTYY减轻了脂质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强了大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根据抗氧化功能评价结果判断原则规定,上述四项指标中有三项为阳性,即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抗氧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本实验中四项指标均为阳性,据此判定多肽TTYY具有抗氧化功能。(2)TTYY作用于大鼠的血清和尿液代谢组学研究应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大鼠分别灌胃TTYY10天、20天和30天后血清和尿液代谢物组的变化,采用PCA和PLS-DA得分图方法分析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类聚合情况,采用PLS-DA载荷图方法提取差异性代谢产物,结果发现处理10天代谢物基本没有变化,处理20天有少量代谢物有变化,处理30天有多种代谢物有变化,说明在本文所研究的时间范围内30天是最佳处理时间。从差异性代谢产物中提取生物标志物,血清中鉴定出10种:丙酮酸、亮氨酸、甘氨酸、胆碱、缬氨酸、3-羟基丁酸、丙氨酸、乙酸、谷氨酸和肌酸,尿液中鉴定出14种:丙酮酸、缬氨酸、柠檬酸、马尿酸、胆碱、琥珀酸、苯丙氨酸、乙酸、乳酸、3-羟基丁酸、肌酸、肌酸酐、丙氨酸和牛磺酸。(3)TTYY作用于大鼠的肝脏代谢组学研究应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大鼠分别灌胃TTYY10天、20天和30天后肝脏代谢物组的变化,采用PCA和PLS-DA得分图方法分析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类聚合情况,采用PLS-DA载荷图方法提取差异性代谢产物,结果发现处理10天或20天都只有少量代谢物有变化,处理30天有多种代谢物有变化,说明在本文所研究的时间范围内30天是最佳处理时间。从差异性代谢产物中提取生物标志物,共鉴定出8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肝糖原、胆碱、缬氨酸、乳酸、肌酸和牛磺酸。根据血清、尿液和肝脏中的生物标志物涉及的代谢途径研究机体代谢通路的变化,结果发现,TTYY处理改变了大鼠的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水平,各种代谢水平均向着增强中心能量代谢途径的趋势改变,证明TTYY对大鼠机体有积极的影响。(4)TTYY对氧化损伤大鼠的保护性作用的血清和尿液代谢组学研究采用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大鼠的氧化损伤模型,鉴定出与氧化损伤有关的生物标志物,血清中有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丙酮酸、乳酸、乙酸、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尿液中有乳酸、乙酸、磷酸乙醇胺、甲酸、丙氨酸、胆碱、甘氨酸、丙酮酸、2-酮戊二酸、柠檬酸、牛磺酸和苯乙酰甘氨酸。对氧化损伤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TTYY,测定血清和尿液代谢物组的变化,鉴定与TTYY有关的生物标志物,结果发现这些生物标志物与氧化损伤有关的生物标志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变化趋势相反,说明TTYY可以缓解或恢复D-半乳糖造成的氧化损伤。(5)TTYY对氧化损伤大鼠的保护性作用的肝脏代谢组学研究采用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大鼠的氧化损伤模型,鉴定出与氧化损伤有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肝糖原、胆碱、缬氨酸、谷氨酰胺、乳酸、乙酸、酪氨酸、肌酸和牛磺酸。对氧化损伤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TTYY,测定肝脏代谢物组的变化,鉴定与TTYY有关的生物标志物,结果发现这些生物标志物与氧化损伤有关的生物标志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变化趋势相反,说明TTYY可以缓解或恢复D-半乳糖造成的氧化损伤。对血清、尿液和肝脏中的生物标志物涉及的代谢途径进行分析,发现D-半乳糖处理后,大鼠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质代谢均发生改变,代谢效率降低,但是经灌胃TTYY后,这种改变得以缓解和恢复,代谢强度也有所增加,PPM组最接近于对照组,即TTYY的最佳剂量是0.4mg TTYY/g体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TTYY对大鼠机体有保护性作用。

杜斌,杨志勇,蔡维维,冯磊,邱丽颖[9](2017)在《α-硫辛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α-硫辛酸(L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75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水飞蓟素)和LA低、高剂量组。自造模之日起,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2.5 ml/kg腹腔注射20%CCl4,每周2次,连续6 w。自造模之日起,LA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300 mg·kg-1·d-1)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1.0 g·kg-1·d-1的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水飞蓟素(200 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42 d。末次给药2 h后乙醚麻醉,从眼内眦静脉取血,摘取肝脏,比较各组小鼠肝功能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差异。结果 LA低、高剂量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下降(P<0.01);通过Masson、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到LA低、高剂量组可使炎细胞浸润程度、肝细胞水肿程度及肝脏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有所减轻。结论 LA可明显减轻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陈炜[10](2016)在《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药理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冬虫夏草作为传统中药材自15世纪起就广为人知,并在亚洲国家广泛应用。经现在药理科学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含有许多有价值的药用成分。仅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才有冬虫夏草。众所周知,不同产地来源、产收季节、药用部位等因素都对中药材品质影响巨大。因此,本文选取青海和西藏两个不同产地的冬虫夏草作为研究对象,从冬虫夏草中核苷类和虫草素含量、重金属含量和存在的化学形态、不同产地冬虫夏草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不同产地冬虫夏草对庆大霉素诱导的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不同产地冬虫夏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五个方面来考察比较这两个不同产地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目的】研究冬虫夏草中铅、砷、汞、镉四种重金属存在形态,可为冬虫夏草中重金属的毒性和机体吸收程度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考察青海和西藏两个不同产地冬虫夏草中核苷类、虫草素的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差异,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和庆大霉素建立的肾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以及对C57BL/6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综合比较评价这两个产地冬虫夏草的质量,选出品质更为优良的产地,为冬虫夏草原药材的选择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冬虫夏草中核苷类和虫草素的含量。对于重金属的含量测定,铅、镉均是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砷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汞采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采用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结合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法分析研究冬虫夏草中铅、砷、汞、镉的化学形态及其含量。然后,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青海和西藏冬虫夏草低、中、高剂量组,共8个组,分别建立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和硫酸庆大霉素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模型,研究两个不同产地冬虫夏草对大鼠急性肝损伤和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后,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考察两个不同产地冬虫夏草对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同时测定冬虫夏草中腺苷、尿苷、鸟苷、肌苷、尿嘧啶和虫草素的含量,四种重金属铅、镉、砷、汞含量分别是西藏:0.076,0.061,0.38,0.0062mg·kg-1;青海:0.46,0.079,5.9,0.24 mg·kg-1。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Pb以盐酸提取态为主;As主要以残渣形式存在,其次是乙醇提取态和去离子水提取态;Hg基本为残渣态;Cd含量很低,且主要是氯化钠提取态。与模型组相比,两个不同产地冬虫夏草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均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AST、ALT水平,升高肝组织匀浆SOD、GSH水平(P<0.05),改善肝细胞坏死程度,但两个不同产地间的差异并不显着(P>0.05)。与之类似,青海、西藏两个产地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尿量明显减少,NAG酶活性和尿总蛋白显着降低,血肌酐与尿素氮的含量也明显下降,且肾组织病理学形态明显好于模型组。但这两个产地给药组之间相比,各项指标无显着性差异。此外,两个不同产地冬虫夏草高、中剂量组均能显着提高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碳廓清能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能力以及NK细胞的活性,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个产地中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但高剂量组反而出现抑制现象(P<0.05);青海中、高剂量组显着提高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程度,而西藏冬虫夏草无明显作用,且青海高剂量组与西藏三个剂量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青海中、高剂量组及西藏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P<0.05),且这两个产地对应中、高剂量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冬虫夏草中核苷类和虫草素的含量、四种重金属含量和主要存在形态都有很大的差异。青海和西藏两个不同产地冬虫夏草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和庆大霉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力,但两者之间的药理作用效果相当,无显着性差异。

二、α-硫辛酸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α-硫辛酸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KCα/Nrf2/ROS通路探讨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与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流行病学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1.2.1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1.2.2 肝细胞与肝纤维化
        1.2.3 枯否细胞与肝纤维化
        1.3 西医治疗
        1.3.1 药物治疗
        1.3.2 肝脏移植
    2 中医药对肝纤维化的认识与研究
        2.1 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病名的沿革
        2.2 中医学中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辨证论治
        2.4 中药对肝纤维化的认识与研究
        2.4.1 单味中药
        2.4.2 中药复方
        2.4.3 针灸治疗及其他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1.4.1 药物
        1.4.2 50%的CCl4 溶液配制
        1.4.3 制备秋水仙碱
        1.4.4 制备10%的水合氯醛
        1.4.5 制备4%多聚甲醛固定液
        1.4.6 封闭液
        1.4.7 2XSDS蛋白上样缓冲液
        1.4.8 电泳液
        1.4.9 1X转膜液
    2.实验方法
        2.1 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制备及给药方法
        2.1.1 分组方法
        2.1.2 造模方法
        2.1.3 给药方法
        2.2 标本采集
        2.2.1 血清标本的采集
        2.2.2 肝脏病理切片制备
        2.3 HE染色制备
        2.4 Masson染色制备
        2.5 血清中ROS、MDA、SOD、GSH-Px含量的测定
        2.6 肝组织中PKCα、Nrf2、HO-1、NQO1、α-SMA、E-Cadherin、Collagen I、Collagen III m RNA表达
        2.6.1 肝组织样本的采集
        2.6.2 肝组织内总RNA的提取
        2.6.3 RNA浓度的测定
        2.6.4 反转录反应
        2.6.5 Real-time q PCR扩增
        2.7 肝组织中PKCα、Nrf2、HO-1、NQO1、α-SMA、E-Cadherin、CollagenI、Collagen III蛋白的表达
        2.7.1 组织样本的采集
        2.7.2 肝组织内总蛋白的提取
        2.7.3 总蛋白的保存
        2.7.4 SDS-PAGE凝胶电泳
        2.7.5 转膜
        2.7.6 封闭
        2.7.7 孵育抗体
        2.7.8 发光显影
        2.8 统计学处理
    3.实验结果
        3.1 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学形态的影响
        3.1.1 大鼠一般情况
        3.1.2 肝脏组织肉眼变化
        3.1.3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3.2 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ROS、MDA、SOD、GSH-Px的影响
        3.2.1 柔肝化纤颗粒对血清中ROS表达的影响
        3.2.2 柔肝化纤颗粒对血清中MDA含量的影响
        3.2.3 柔肝化纤颗粒对血清中SOD含量的影响
        3.2.4 柔肝化纤颗粒对血清中GSH-Px含量的影响
        3.3 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PKCα/Nrf2 通路中PKCα、Nrf2、HO-1、NQO1、α-SMA、E-Cadherin、Collagen I、Collagen III m RNA表达的影响
        3.3.1 柔肝化纤颗粒对PKCαmRNA表达的影响
        3.3.2 柔肝化纤颗粒对Nrf2 mRNA表达的影响
        3.3.3 柔肝化纤颗粒对HO-1 mRNA表达的影响
        3.3.4 柔肝化纤颗粒对NQO1 mRNA表达的影响
        3.3.5 柔肝化纤颗粒对α-SMA mRNA表达的影响
        3.3.6 柔肝化纤颗粒对E-Cadherin mRNA表达的影响
        3.3.7 柔肝化纤颗粒对Collagen I mRNA表达的影响
        3.3.8 柔肝化纤颗粒对Collagen III mRNA表达的影响
        3.4 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PKCα/Nrf2 通路中PKCα、Nrf2、HO-1、NQO1、α-SMA、E-Cadherin、Collagen I、Collagen III蛋白表达的影响
        3.4.1 柔肝化纤颗粒对PKCα蛋白表达的影响
        3.4.2 柔肝化纤颗粒对Nrf2 蛋白表达的影响
        3.4.3 柔肝化纤颗粒对HO-1 蛋白表达的影响
        3.4.4 柔肝化纤颗粒对NQO1 蛋白表达的影响
        3.4.5 柔肝化纤颗粒对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
        3.4.6 柔肝化纤颗粒对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
        3.4.7 柔肝化纤颗粒对Collagen I蛋白表达的影响
        3.4.8 柔肝化纤颗粒对Collagen III蛋白表达的影响
    4.讨论
        4.1 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理论基础
        4.1.1 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疗效研究
        4.1.2 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4.2 氧化应激反应与肝纤维化
        4.3 PKCα/Nrf2/ROS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
        4.4 α-SMA、E-cadherin与肝纤维化
        4.5 Collagen I、Collagen III表达与肝纤维化
        4.6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氧化应激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2)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致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镉的毒性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1 镉的理化特性
        2 镉的污染状况
        3 镉对机体的损伤
        3.1 镉与肝损伤
        3.2 镉与肾损伤
        3.3 镉与骨损伤
        3.4 镉与脑损伤
        3.5 镉与免疫损伤
        3.6 镉与生殖损伤
        4 镉中毒机理研究
        5 镉解毒剂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α-硫辛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1 α-硫辛酸的理化特性
        2 α-硫辛酸的体内代谢
        3 α-硫辛酸的抗氧化作用
        4 α-硫辛酸的应用
    第三章 绿原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1 绿原酸的理化特性
        2 绿原酸的代谢
        3 绿原酸的作用
        4 绿原酸的应用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第一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暴露下鸡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样品采集
        2.3 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
        2.4 血清镉含量的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体质量的影响
        3.2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各脏器系数的影响
        3.3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血液红细胞的影响
        3.5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血清中镉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暴露下鸡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的处理与分组
        2.2 肝脏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2.3 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
        3 结果
        3.1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肝脏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3.2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暴露下鸡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染镉鸡肝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2.2 肝脏氧化指标的测定
        2.3 肝脏微量元素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肝脏氧化指标的测定
        3.2 肝脏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染镉鸡肝脏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的处理与分组
        2.2 免疫组化切片的制备
        2.3 引物的设计
        2.4 肝脏组织总RNA的提取
        2.5 RNA的转录
        2.6 qRT-PCR
        2.7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肝脏组织凋亡蛋白Bax的免疫组化结果
        3.2 肝脏线粒体凋亡基因的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吴茱萸碱复合富勒醇纳米粒的制备及肝保护作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吴茱萸碱复合富勒醇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吴茱萸碱复合富勒醇纳米粒的肝保护作用评价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吴茱萸碱复合富勒醇纳米粒的安全性初步评价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4)基于Biginelli多组分反应的功能聚合物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氧化应激与氧化损伤
        1.1.1 氧化应激的产生
        1.1.2 紫外线与氧化应激
        1.1.3 氧化应激损伤生物大分子
        1.1.4 氧化应激损伤细胞
        1.1.5 氧化应激与疾病
    1.2 抗氧化剂的研究现状
        1.2.1 天然小分子抗氧化剂
        1.2.2 合成小分子抗氧化剂
        1.2.3 高分子抗氧化剂
    1.3 Biginelli反应合成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1.3.1 Biginelli反应的概念与特点
        1.3.2 Biginelli反应合成聚合物
        1.3.3 基于Biginelli反应的高通量合成
    1.4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用原料及试剂
    2.2 聚合物的合成
        2.2.1 单体的高通量合成
        2.2.2 均聚物的高通量合成
        2.2.3 含咔唑基团单体的合成
        2.2.4 含二茂铁单体的合成
        2.2.5 水溶性共聚物的合成
        2.2.6 水溶性共聚物的后修饰反应
    2.3 细胞培养及安全性测试
        2.3.1 细胞培养
        2.3.2 细胞活力测试
        2.3.3 细胞紫外线照射损伤测试
        2.3.4 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测试
    2.4 细胞染色及其它试剂盒的使用方法
        2.4.1 细胞FDA-PI染色
        2.4.2 细胞活性氧(ROS)检测(DCFH-DA)
        2.4.3 细胞凋亡检测(Annexin V-FITC/PI)
        2.4.4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JC-1)
        2.4.5 细胞线粒体染色
        2.4.6 细胞DNA损伤检测
        2.4.7 细胞DNA紫外损伤ELISA检测
    2.5 DNA损伤及凝胶电泳实验
        2.5.1 DNA紫外损伤实验
        2.5.2 DNA紫外损伤ELISA检测
        2.5.3 DNA双氧水损伤实验
    2.6 小鼠活体实验方法
        2.6.1 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2.6.2 小鼠血清转氨酶指标(ALT/AST)的测定
        2.6.3 组织匀浆液的制备
        2.6.4 组织匀浆液蛋白浓度的测定
        2.6.5 组织匀浆液SOD活力的测定
        2.6.6 组织匀浆液MDA含量的测定
        2.6.7 病理切片及免疫染色
    2.7 分析表征方法
        2.7.1 组成与结构分析
        2.7.2 理化性能分析
        2.7.3 抗氧化能力测试
        2.7.4 细胞及组织形态观察
        2.7.5 流式细胞仪分析
第三章 抗紫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3.1 单体及均聚物的合成
        3.1.1 单体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3.1.2 均聚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3.1.3 单体及均聚物的抗氧化性能测试
    3.2 水溶性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3.2.1 合成及结构表征
        3.2.2 抗氧化性能测试
    3.3 水溶性共聚物的细胞抗紫外实验
        3.3.1 细胞安全性测试
        3.3.2 A375 细胞抗紫外性能研究
        3.3.3 L929 细胞抗紫外性能研究
        3.3.4 细胞中DNA的紫外损伤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荧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抗紫外性能研究
    4.1 后修饰反应合成荧光共聚物及细胞内吞研究
        4.1.1 后修饰反应合成荧光共聚物
        4.1.2 细胞内吞研究
    4.2 后修饰共聚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4.2.1 抗氧化性研究
        4.2.2 细胞共定位分析
    4.3 后修饰共聚物的抗紫外性能研究
        4.3.1 细胞抗紫外性能研究
        4.3.2 DNA抗紫外性能研究
    4.4 含咔唑基团共聚物的合成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4.4.1 单体及共聚物的合成
        4.4.2 荧光性能研究
        4.4.3 抗氧化性能研究
    4.5 含咔唑基团共聚物的抗紫外性能研究
        4.5.1 细胞抗紫外性能研究
        4.5.2 细胞紫外损伤历程研究
        4.5.3 紫外防护机制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二茂铁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5.1 含二茂铁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5.1.1 含二茂铁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5.1.2 对照组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5.1.3 抗氧化性表征
    5.2 含二茂铁共聚物的细胞氧化应激保护实验
        5.2.1 细胞安全性评估
        5.2.2 细胞氧化损伤实验
        5.2.3 细胞氧化应激保护实验
    5.3 含二茂铁共聚物的动物氧化应激保护实验
        5.3.1 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5.3.2 样品的配制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5.3.3 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工作展望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麦芽酚对小鼠肝脏及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麦芽酚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1.1 麦芽酚的合成
        1.2 麦芽酚的药理活性
        1.3 研究展望
    第二章 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2.1 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2.2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 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2.4 研究展望
    第三章 顺铂诱导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3.1 顺铂致心脏毒性的可能机制
        3.2 顺铂心脏毒性的防治现状
        3.3 研究展望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麦芽酚减轻TAA致小鼠的肝纤维化及分子机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麦芽酚在顺铂致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柿树寄生抗急性肝损伤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柿树寄生活性部位的筛选
    1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材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设备
        2.5 药物制备
        2.6 药物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柿树寄生各提取部分对CCl_4模型所致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3.2 小鼠脏器指数计算
        3.3 生化指标测定
        3.4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3.5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柿树寄生各提取物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4.2 柿树寄生各提取物对小鼠肝组织病理影响
        4.3 柿树寄生各提取物对小鼠血清指标的影响
    5 实验讨论
第二部分 NEPP对CCl_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1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材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设备
    3 实验方法
        3.1 分组与造模
        3.2 脏器指数的计算
        3.3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3.4 切片的制作
        3.5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3.6 生化指标检测
        3.7 ELISA法检测相关指标的含量
        3.8 免疫组化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3.9 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
        3.10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3.11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4.2 NEPP对小鼠脏器指数和ALT、AST的影响
        4.3 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
        4.4 ELISA法检测相关指标的含量影响
        4.5 免疫组化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
        4.6 RT-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7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5 讨论
第三部分 NEPP对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1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材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设备
    3 实验方法
        3.1 动物分组及造模
        3.2 生化指标的测定
        3.3 ELISA法检测 TNF-α、IL-6、IL-1β
        3.4 脏器系数的计算
        3.5 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查
        3.6 切片的制作
        3.7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3.8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NEPP对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4.2 NEPP对ALT、AST活性的影响
        4.3 NEPP对TNF-α、IL-6、IL-1β水平的影响
        4.4 NEPP对肝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5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异甘草酸镁对大鼠肝损伤的肝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药物
        1.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3 实验对象
        1.1.4 溶液的配制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的处理
        2.1.1 动物分组
        2.1.2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2.1.3 样本的收集
        2.2 血清中生化指标的检测
        2.3 肝组织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
        2.4 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
        2.4.1 肝组织前处理
        2.4.2 肝组织中GSH含量检测
        2.4.3 肝组织中MDA含量检测
        2.4.4 肝组织中SOD活性检测
        2.5 RT-PCR法检测异甘草酸镁对肝损伤大鼠肝组织Nrf2、HO-1、UGT1A1mRNA表达的影响
        2.5.1 肝组织总RNA的提取
        2.5.2 cDNA的合成
        2.5.3 RT-PCR
        2.6 Westernbolt法检测异甘草酸镁对肝损伤大鼠肝组织Nrf2核蛋白、HO-1、UGT1A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6.1 肝组织蛋白的提取
        2.6.2 蛋白浓度的测定
        2.6.3 Westernbolt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2.7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血清中生化指标的测定
        3.2 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3.3 对肝组织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异甘草酸镁对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Nrf2、HO-1、UGT1A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5 异甘草酸镁对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Nrf2核蛋白、HO-1、UGT1A1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第二部分 :异甘草酸镁对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药物
        1.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3 实验对象
        1.1.4 溶液的配制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L02细胞的培养和传代
        2.2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2.3 细胞计数
        2.4 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
        2.5 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
        2.6 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L02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2.7 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LDH漏出的影响
        2.8 细胞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
        2.8.1 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测定
        2.8.2 细胞的前处理
        2.8.3 细胞内GSH含量的测定
        2.8.4 细胞内SOD活性的测定
        2.8.5 细胞内MDA含量的测定
        2.9 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Nrf2核转位
        2.10 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异甘草酸镁对L02细胞损伤Nrf2、HO-1、UGT1A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10.1 细胞总RNA提取
        2.10.2 cDNA的合成
        2.10.3 RT-PCR
        2.11 Westernbolt法检测异甘草酸镁对L02细胞损伤Nrf2核蛋白、HO-1、UGT1A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11.1 细胞蛋白的提取
        2.11.2 其他的详细步骤参照第一部分2.3。
        2.1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
        3.2 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L02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
        3.3 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L02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3.4 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L02细胞的LDH漏出的影响
        3.5 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L02细胞的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
        3.6 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L0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7 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L02细胞内核转位的影响
        3.8 RT-PCR法检测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L02细胞损伤Nrf2、HO-1、UGT1A1基因表达的影响
        3.9 Westernbolt法检测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L02细胞损伤Nrf2核蛋白、HO-1、UGT1A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大豆多肽TTYY的抗氧化功能及其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抗氧化肽的研究现状
        1.2.1 抗氧化肽的活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2 大豆抗氧化肽抗氧化功能研究现状
        1.2.3 大豆多肽TTYY的研究现状
    1.3 氧化损伤与防护研究进展
        1.3.1 氧化损伤的机制
        1.3.2 氧化损伤防护的研究进展
        1.3.3 氧化损伤的动物模型
    1.4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4.1 代谢组学的内涵
        1.4.2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1.4.3 代谢组学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1.4.4 代谢组学在氧化损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5 主要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大豆多肽TTYY的抗氧化功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动物
        2.2.3 试验试剂
        2.2.4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5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体重变化分析
        2.3.2 肝重和肾重变化分析
        2.3.3 MDA含量变化分析
        2.3.4 羰基含量变化分析
        2.3.5 抗氧化酶活性及T-AOC分析
        2.3.6 GSH含量变化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大豆多肽TTYY作用于正常大鼠的血清和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动物
        3.2.3 试验试剂
        3.2.4 试验仪器与设备
        3.2.5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血清分析结果
        3.3.2 尿液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豆多肽TTYY作用于正常大鼠的肝脏代谢组学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动物
        4.2.3 试验试剂
        4.2.4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5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肝脏NMR谱图解析
        4.3.2 多元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大豆多肽TTYY作用于氧化损伤大鼠的血清和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动物
        5.2.3 试验试剂
        5.2.4 试验仪器与设备
        5.2.5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5.3.2 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大豆多肽TTYY作用于氧化损伤大鼠的肝脏代谢组学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动物
        6.2.3 试验试剂
        6.2.4 试验仪器与设备
        6.2.5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肝脏NMR谱图解析
        6.3.2 多元数据分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
    7.3 展望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α-硫辛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动物分组与模型制作方法
    1.3 小鼠体重
    1.4 肝脏组织学观察
    1.5 血清中AST、ALT活性的测定
    1.6 肝组织指标的测定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2.2 组织病理学检查
    2.3 对血清AST、ALT活性的影响
    2.4 对肝组织SOD、MDA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10)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药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不同产地冬虫夏草有效成分及重金属含量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冬虫夏草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产地冬虫夏草对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不同产地冬虫夏草对硫酸庆大霉素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不同产地冬虫夏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参与课题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α-硫辛酸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KCα/Nrf2/ROS通路探讨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D]. 吕艳杭.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致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D]. 常晓翠. 扬州大学, 2020
  • [3]吴茱萸碱复合富勒醇纳米粒的制备及肝保护作用评价[D]. 向晓燕.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基于Biginelli多组分反应的功能聚合物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 毛腾飞. 国防科技大学, 2020(01)
  • [5]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麦芽酚对小鼠肝脏及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D]. 米小杰.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6]柿树寄生抗急性肝损伤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陈俐秀.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7]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葛芹.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大豆多肽TTYY的抗氧化功能及其代谢组学研究[D]. 戴媛. 吉林大学, 2017(12)
  • [9]α-硫辛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J]. 杜斌,杨志勇,蔡维维,冯磊,邱丽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06)
  • [10]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药理作用研究[D]. 陈炜.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α-硫辛酸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