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cL-70抗原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晨曦[1](2021)在《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硬化症基因组学和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硬化症的基因组学研究目的: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以皮肤增厚、纤维化和免疫应答为特征的系统性罕见自身免疫病。SSc的发病机制仍然难以捉摸,但普遍认为遗传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中国汉族人群SSc进行了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1)采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汉族人群SSc患者342例和健康对照694例进行了研究,分析遗传易感位点与SSc之间的关联性;(2)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sequencing,WES)的方法,对中国汉族人群SSc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20例进行了研究,并在241例健康对照及258例SSc患者中进行Sanger测序及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结果:(1)ARID3A rs10415976-G等位基因频率在SSc患者组中低于健康对照组,rs350146-TT基因型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在加性遗传模型下,ARID3A rs10415976-G与中国汉族人群SSc相关,在显性遗传模型下,ARID3A rs62132345-T与中国汉族人群SSc相关,在隐性遗传模型下,ARID3A rs350146-T与中国汉族人群SSc相关;CXCR5rs77871618-T等位基因频率在SSc患者组中略低于健康对照组;在显性遗传模型下,CXCR5 rs77871618-T和CXCR5 rs2077579-G与中国汉族人群SSc相关;GTF2Irs117026326 和 rs73366469 与 SSc 密切相关;GTF2Irs1 17026326-T 等位基因频率和TT基因型频率在SSc患者组中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GTF2Irs73366469-C等位基因频率和CC基因型频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在三种遗传模型下,GTF2I rs117026326-T 和 rs73366469-C 与中国汉族人群 SSc 相关;NFKB1 rs1599961-AG 基因型频率在SSc患者组中略高于健康对照组;在显性遗传模型下,NFKB1 rs1599961-A与中国汉族人群SSc相关;TNFSF8 rs1555457-T等位基因频率和TC基因型频率在SSc患者组中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在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型下,TNFSF8 rs1555457-T与中国汉族人群SSc相关;TYK2基因的rs2304256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SSc之间未发现显着关联;(2)WES的结果提示下列突变与中国汉族人群SSc相关:位于CTDSP2基因的chr12:58220166 A>C位点,位于RPL23A基因的chr17:27047791 G>T 位点,位于RGMA基因的 chr15:93595516 C>A 位点,位于ABCA3基因的 chr16:2348431 A>G 位点,位于WRN基因的 chr8:30969288 A>T 位点,位于 PPIH基因的 chr1:43131706 G>T 位点、位于UGT8基因的 chr4:115589309 G>A位点、位于LATS1基因的chr6:150005366 G>C位点、位于TSTD2基因的chr9:100367851 G>C 位点、位于NDRG4基因的 chr16:58538497 A>G 位点、位于ADAP2 基因的 chr17:29253861 G>A 位点、位于 PIEZO2 基因的 chr18:10736603 T>C位点、位于RASGRP4基因的chr19:38907780 G>T位点、位于PRR12基因的chr19:50097777 T>C 位点和位于CHGB基因的 chr20:5905646 T>C 位点。结论:ARID3A rs10415976、CXCR5 rs77871618、GTF2Irs117026326 和 rs73366469、NFKB1 rs1599961和TNFSF8 rs1555457是中国汉族人群SSc的易感位点。CTDSP2、RPL23A、RGMA、ABCA3、WRN、PPIH、UGT8、LATS1、TSTD2、NDRG4、ADAP2、PIEZO2、RASGRP4、PRR12和CHGB这十五种基因中发生的突变为潜在引起SSc发病的稀有突变,推测这些基因突变对基因功能影响较大,可作为后续研究的重要靶基因。第二部分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硬化症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目的:自身抗体对于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本研究评估了已知的SSc相关自身抗体对SSc诊断的价值,并采用包含21 148种人类蛋白的Huprot阵列的方法,发现了新型的SSc相关自身抗体。方法:(1)采用免疫膜条的方法检测320例SSc、100例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对照和3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的13项SSc相关自身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 236 例 SSc、125例CTD对照和166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的抗RNA聚合酶Ⅲ(RNAP Ⅲ)抗体,并评估了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2)采用两阶段的筛选策略,第一阶段采用Huprot阵列筛选40例SSc、30例CTD对照和2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的候选SSc相关自身抗原,第二阶段采用定制的候选SSc相关自身抗原小芯片进行大样本验证,纳入400例SSc、200例疾病对照和10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最后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进行确认。结果:(1)与CTD对照组相比时,SSc组的抗RP11、抗CENPB、抗CENPA和抗Scl-70抗体的阳性率较高,与健康对照相比时,SSc组的抗Ro-52、抗CENPB、抗CENPA和抗Scl-70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Scl-70抗体在SSc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组的阳性率高于不合并组,具有预测SSc患者中ILD的发生的价值;与CTD和健康对照组相比,ELISA检测的抗RNAPⅢ抗体在SSc的阳性率更高,抗RNAP Ⅲ阳性的患者的肾危象发生率比抗体阴性的患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第一阶段的Huprot阵列筛选出113种候选SSc相关自身抗原,第二阶段的小芯片及Western blot验证出了一种新型的SSc相关自身抗体——抗SNRPA抗体,它在SSc组的阳性率显着高于疾病对照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RP11、抗CENPB、抗CENPA和抗Scl-70抗体可用于诊断中国汉族人群的SSc;ELISA检测到的抗RNAP Ⅲ抗体对SSc具有诊断价值,且对与SSc相关的肾脏疾病具有预测价值;抗SNRPA抗体是一种新型的与中国汉族人群SSc相关的自身抗体,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可作为抗Scl-70抗体在临床应用上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检测。
陈高峰[2](2021)在《涎液化糖链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KL-6在RA-ILD中的诊断价值、评估肺部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续就诊于我院并明确诊断的RA-ILD患者115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RA患者115例,收集患者基线期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信息。其中具有我科两次随访记录的RA-ILD患者80例,依据是否存在肺部进展分成进展组(n=44)与未进展组(n=36)。结果1.RA-ILD组患者平均年龄60.02±10.59岁,类风湿关节炎病程4(1,10)年,男性48人,女性67人,17.4%的RA-ILD患者存在胸闷气短,36.5%的患者出现肺部听诊爆裂音,关节肿胀为2(0,8)个,关节压痛为9(2,17)个,晨僵持续时长1(0.5,2)小时。RA组患者平均年龄59.34±9.75岁,类风湿关节炎病程7(3,15)年,男性48人,女性67人,无(0/115)RA患者存在胸闷气短,1.7%(2/113)的患者出现肺部听诊爆裂音,关节肿胀为4(1,8)个,关节压痛为10(4,17)个,晨僵持续时长1(0.5,1.5)小时。2.同RA患者组相比,RA-ILD组的KL-6水平、抗SSA抗体阳性率、ANA阳性率、抗Ro52抗体阳性率、RF滴度、LDH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ESR、CRP、DAS28、PLT、抗SM抗体阳性率、抗SSB抗体阳性率、抗Jo-1抗体阳性率、抗Scl-70抗体阳性率、抗角蛋白抗体阳性率、抗CCP抗体滴度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3.ROC分析得出血清KL-6水平诊断RA患者出现ILD的最佳临界值为278 U/ml,敏感性为78.23%,特异性为83.48%,曲线下面积为0.89。4.在RA-ILD患者中,KL-6与FVC(r=-0.398,p=0.003)、FEV1(r=-0.292,p=0.034)、TLC(r=-0.345,p=0.012)存在明显负相关。5.KL-6与HRCT评分(r=0.688,p<0.001)之间呈正相关。6.RA-ILD进展组的基线KL-6水平要明显高于RA-ILD未进展组(680(502.25,881)vs 293(236,383.75),p=0.002)。ROC分析得出,确定基线KL-6水平判断RA-ILD患者出现肺部进展的最佳截止值为501 U/ml,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91.67%,曲线下面积为0.871。7.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L-6(OR=1.007 95%CI:1.003-1.010,P<0.001)是RA-ILD肺部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1.在RA患者中,血清KL-6可辅助临床区分ILD患者和非ILD患者,以提高RA-ILD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并有助于评估患者肺部的严重程度。2.基线血清KL-6高水平是RA-ILD患者出现肺部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在临床中,KL-6水平高(KL-6>501 U/ml)的RA-ILD患者应警惕出现肺部进展。3.对于RA-ILD,血清KL-6是一种有效的、简便的血清学指标,未来需要大规模、多中心和前瞻性研究来验证以上发现。
刘合会,袁李梅,杨滨宾,曹文婷,郭芸,张佩莲,邓丹琪[3](2021)在《抗Scl-70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抗Scl-70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病(SS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18年2月该院142例SSc住院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对抗Scl-70抗体阳性和抗Scl-70抗体阴性SS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抗Scl-70抗体阳性SSc患者72例(50.7%),抗Scl-70抗体阴性者70例(49.3%)。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中弥漫型SSc患者更多(70.8%vs. 44.3%),SSc分类评分更高[(14.63±2.27)分vs.(11.40±2.72)分],起病至确诊间隔时间更短[12.0(18.0)个月vs. 12.0(28.0)个月],更容易并发间质性肺病(ILD)(48.6%vs. 20.0%),平均住院天数更短[(12.51±7.45)d vs.(17.71±17.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cl-70抗体滴度越高,患者SSc分类为弥漫型SSc的可能性越大(P<0.05),并发ILD的概率也越大(P<0.05)。抗Scl-70抗体滴度与SSc分类评分、抗核抗体(ANA)阳性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小板(PLT)值均呈正相关(P<0.05)。抗Scl-70抗体滴度与住院天数、抗核糖核蛋白(RNP)/Sm抗体、抗Ro52抗体、抗多发性肌炎硬皮病抗体(PM-Scl)、抗着丝点蛋白B(ACA)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核小体、组蛋白、线粒体M2阳性率,白蛋白(ALB)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Scl-70抗体与弥漫型SSc和ILD密切相关。抗Scl-70抗体阳性患者SSc分类评分更高,起病至确诊间隔时间更短及平均住院天数更短。
吴悦[4](202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探寻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及时诊断肺部感染提供一定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使用自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资料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收集的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用药情况。使用SPSS 23.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曼-惠特尼(Mann-Whitney)秩和检验、?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0.05。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SLE患者695例,存在肺部感染的病例有168例,非肺部感染者527例。肺部感染组年龄(岁)大于非肺部感染组(44.9±15.2 vs 39.5±14.6,P<0.05);肺部感染组的住院时间(天)长于非肺部感染组(14(10-22)vs 9(7-14),P<0.05);两组的BMI分布相似(?2=3.21,P>0.05);两组脉压差(mm Hg)无差异(44.2±13.6 vs 44.2±14.6)。两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糖皮质激素每日使用量、羟氯喹每日使用量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无差异。肺部感染组发热发生率大于非肺部感染组(41.7%vs 28.1%,P<0.05),两组雷诺现象、晨僵、皮疹、关节痛、关节炎、口干、吞咽困难、脱发、脉管炎、盘状红斑、颊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肺部感染组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绝对值、RBC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两组尿管型、尿隐血和尿蛋白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肺部感染组白蛋白低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尿素、肌酐和血糖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球蛋白无差异(P>0.05)。肺部感染组凝血酶时间低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肺部感染组C反应蛋白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补体C3、C4和血沉两组无差异(P>0.05)。肺部感染组抗核抗体、抗核小体、抗Scl-70抗体、抗Ro/SSA(52)抗体阳性率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抗组蛋白抗体、抗着丝点B蛋白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Jo-1抗体、抗La/SSB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Ro/SSA(60)抗体、抗Sm D1抗体、抗核糖体蛋白抗体阳性率两组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最终结果提示有9个因素与SLE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有关:年龄、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低蛋白、C反应蛋白、抗核小体抗体、抗Scl-70抗体、红细胞比积、凝血酶原时间。结论SLE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相比,感染组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白细胞计数较高、肾功能较差、营养状况较为不良、炎症因子水平较高、自身抗体阳性率较高;在SLE患者中年龄、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低蛋白、C反应蛋白、抗核小体抗体、抗Scl-70抗体、红细胞比积、凝血酶原时间与肺部感染有关。
潘新兰[5](2020)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价值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常见自身抗体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SLE提供借鉴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确诊SLE患者血清139份,采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定性定量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水平;从中按入院时间、性别、年龄、病程相匹配收集30例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抗ds DNA、抗Sm等主要自身抗体水平;采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定性定量检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同时,收集整理SLE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经统计学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两组数值变量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数值变量采用秩和检验,两组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两变量之间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种方法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检测139例SLE患者血清15种抗核抗体,有134例有阳性结果,总阳性率96.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特异性为97.0%。SLE患者血清中134例阳性结果中抗ds DNA、CHrom、Ribo-p、Sm、Sm RNP、RNP、RNP68、SSA、RNP-A、Ro60、Ro52、SSB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58.3%、70.5%、32.4%、41.0%、57.6%、55.4%、36.0%、49.6%、51.1%、56.1%、36.7%、19.4%,与健康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Scl-70、Cen B、Jo-1与健康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抗ds DNA、Ro60、Ro52、SSB、Ribo-p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检测抗Sm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ds DNA、Ro60、SSB、Ribo-p的一致性良好,其Kappa值分别是0.79、0.87、0.76、0.80;两种方法检测Sm、Ro52的一致性一般,其Kappa值分别是0.61、0.50。SLE患者组中Chrom阳性组ESR、CRP升高;WBC降低;抗ds-DNA、Sm水平均显着升高(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CHrom水平与ESR(r=0.317,p=0.000)、CRP(r=0.172,p<0.05)有相关性,但与WBC(r=-0.156,p=0.066)无相关性,在血清抗ds DNA阴性组和抗Sm阴性组中CHrom的阳性率分别为53.4%、54.9%。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检测全程自动化,检测1300个指标/时,多指标同时检测,连续上样,首个出报告时间45分钟,支持急诊检测。ELISA手工/半自动化,1板(96个样本):>2小时,单个指标检测,批量上样,首个出报告时间大于2小时,不支持急诊检测。结论: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检测SLE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与目前临床常用的ELISA结果相当,其中检测血清抗Sm抗体的敏感度高于ELISA;血清抗ds DNA阴性和抗Sm阴性的SLE患者检测其血清抗CHrom抗体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可以自动化、快速及同时定量、多通量检测多种抗体,值得推广应用。
邓天野[6](2020)在《系统性硬化症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78例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究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证型与患者一般资料、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受累系统、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及皮肤科SSc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严格遵循纳入与排除标准,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观察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证型分布情况:寒湿痹阻证出现频率最高(51/65.38%),其次是肺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出现均为(8/10.26%),湿热痹阻证(6/7.69%),痰毒瘀阻证出现频率最低(5/6.41%)。2.性别方面:五种证型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0例,男女比例1:8.75,各证型在性别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及病程方面:在发病年龄上,以40-60岁患者居多(44/56.41%);各证型在年龄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程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寒湿痹阻证与脾肾阳虚证、寒湿痹阻证与肺脾气虚证、湿热痹阻证与肺脾气虚证、湿热痹阻证与脾肾阳虚证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临床表现:在首发症状方面,雷诺现象最多(59/75.6%),其次为皮肤硬紧(17/21.8%);各证型在首发症状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及体征方面,出现频率依次为关节肌肉疼痛>关节压痛>皮肤硬化>雷诺现象>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伸舌受限>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反酸/烧心>体重下降>指腹变平>指骨变短>指尖溃疡=关节发热>皮肤萎缩>皮肤水肿。各证型在皮肤硬化、关节肿胀、张口受限及伸舌受限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寒湿痹阻证存在皮肤硬化组、关节肿胀组、张口受限组、伸舌受限组与无皮肤硬化组、无关节肿胀组、无张口受限组、无伸舌受限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存在皮肤硬化组、吞咽困难组在与无皮肤硬化组、无吞咽困难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系统受累方面:以肺间质病变受累居多(52/66.67%),骨骼肌肉系统受累其次(48/61.54%);各证型在消化系统受累及内分泌系统受累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脾气虚证存在肺动脉高压组、骨骼肌肉系统受累组与无肺动脉高压组、无骨骼肌肉系统受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存在内分泌系统受累组与无内分泌系统受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证型在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AST、ALT、尿素、肌酐)、炎性指标(ESR、CRP)、免疫指标(Ig A、Ig M、Ig G、C3、C4)、特异性抗体(抗Scl-70、ACA)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抗Scl-70抗体与肺间质纤维化比较具有相关性(P<0.05),与肺动脉高压无关(P>0.05);ACA抗体与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无关(P>0.05)。结论:1.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寒湿痹阻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痹阻证>痰毒瘀阻证。2.本病首发症状多为雷诺现象,其次为皮肤硬紧;以关节病变、呼吸系统受累最为常见;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女性高于男性;随着病程延长,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更可能发展成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3.临床表现方面:寒湿痹阻证易存在皮肤硬化、关节肿胀;脾肾阳虚证易存在吞咽困难。4.系统受累方面:PAH受累易出现在肺脾气虚证;内分泌系统受累易出现在湿热痹阻证。5.各证型在实验室指标方面没有区别;抗Scl-70抗体阳性是发生肺间质纤维化病变的危险因素。
王妞[7](2020)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征及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临床特征及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回顾性纳入266例初发CTD患者,根据ILD诊断标准将其分为CTD-ILD+(n=136)和CTD-ILD-(n=130)。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104例(RA-ILD+,n=51;RA-ILD-,n=5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93例(pSS-ILD+,n=45;pSS-ILD-,n=48),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42例(SSc-ILD+,n=23;SSc-ILD-,n=19),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患者27例(PM/DM-ILD+,n=17;PM/DM-ILD-,n=10)。观察各CTD-ILD+和CTD-ILD-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通过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了解各CTD-ILD+的影像学征象及影像学分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其在各CTD-ILD+和CTD-ILD-中的表达差异、在不同疾病类型的CTD-ILD+间的表达差异、在ILD不同影像学分型中的表达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与CTD-ILD-相比,CTD-ILD+的年龄大、病程长,男性、有吸烟史、口干眼干、干咳、活动后气促、Velcro啰音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A-ILD-相比,RA-ILD+的年龄大,有吸烟史、男性、口干眼干、猖獗性龋齿、干咳、活动后气促、Velcro啰音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SS-ILD-相比,pSS-ILD+的年龄大,男性、雷诺现象、干咳、活动后气促、Velcro啰音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c-ILD-相比,SSc-ILD+的年龄大,干咳、活动后气促、Velcro啰音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M/DM-ILD-相比,PM/DM-ILD+的年龄大,干咳、活动后气促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室检查CTD-ILD+的WBC、AST、LDH、HBDH、CRP、ESR水平高于CTD-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的AST、LDH、HBDH、CRP、ESR水平及抗Ro-52阳性率、抗CCP抗体高滴度阳性率高于RA-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S-ILD+的LDH、HBDH、CRP水平高于pSS-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c-ILD+的PLT、CRP水平高于SSc-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DM-ILD+的CRP、ESR水平高于PM/DM-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TD-ILD+的HRCT影像学征象和影像学分型CTD-ILD+的HRCT影像学征象为小叶间隔增厚(62.5%)、磨玻璃影(48.5%)、网格影(37.5%)、蜂窝影(27.2%)、小结节影(22.8%)、胸膜下线影(10.3%)、薄壁囊腔影(9.6%)、实变影(5.1%);RA-ILD+以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蜂窝影为主;pSS-ILD+以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为主;SSc-ILD+、PM/DM-ILD+以磨玻璃影为主。CTD-ILD+影像学分型以NSIP(40.4%)和UIP(33.1%)为主;RA-ILD+以UIP为主,pSS-ILD+、SSc-ILD+、PM/DM-ILD+均以NSIP为主。4.淋巴细胞亚群表达CTD-ILD+的CD4+T细胞、CD4+/CD8+表达低于CTD-ILD-、总NK细胞表达高于CTD-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的总B细胞表达低于RA-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S-ILD+的总T细胞、CD4+T细胞表达低于pSS-ILD-,总NK细胞表达高于pSS-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c-ILD+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SSc-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DM-ILD+的CD8+T细胞表达低于PM/DM-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pSS-ILD+、SSc-ILD+、PM/DM-ILD+四组患者中,总T淋巴细胞(P=0.028)、总B淋巴细胞(P=0.004)、淋巴细胞计数(P=0.012)在整体表达中有统计学差异。影像学分型中,表现为UIP的总T淋巴细胞、CD8+T细胞表达高于NSIP,总B淋巴细胞表达低于NS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TD患者中,年龄大、病程长、吸烟者、有干咳、活动后气促、Velcro啰音等表现者应警惕ILD的发生。2.ESR、CRP升高的CTD患者及抗CCP抗体高滴度阳性的RA患者应警惕合并ILD,除外疾病处于活动状态。3.RA-ILD的影像学分型以UIP为主。4.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对CTD-ILD的影像学进展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王娜[8](2020)在《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的易感基因的初步探索》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以皮肤和(或)脏器的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约60%的SSc患者可出现皮肤外受累表现,肺是较容易受侵犯的脏器。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SSc患者肺部受累最主要最严重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尽管部分研究从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变异等方面阐述了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ystemic scleros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Sc-ILD)的发病机制,但上述研究尚不足以完全解释SSc患者肺部受累的机制,且大部分基因水平的研究基于对欧美人种的研究,国人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为主要研究方法,目的是筛选出可能与国人SSc-ILD发生有关的罕见有害变异基因,同时结合患者自身的临床特征、候选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可能的下游表达产物的变化等多方面,试图从遗传变异的角度解析国人SSc患者罹患ILD可能的致病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收集80例(50例SSc-ILD+30例无ILD的SSc)符合纳入标准的SSc患者,对照组选取208例健康查体中心的查体人员。采集外周血标本送检WES及性激素测定。通过WES法筛选研究对象的变异基因,对测序发现的基因变异频率、有害性、SKATO分析及与临床表型的关联性分析,寻找可能与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通过GO分析、KEGG、PPI等探索易感基因生物学功能、可能参与的通路及下游表达产物变化。研究结果(1)与无ILD表现的SSc患者相比,SSc-ILD患者发病年龄高(P<0.001),病程更长(p=0.009),免疫学指标阳性率及炎症指标更高(抗Scl-70:P=0.004,ESR P=0.004、NLR P<0.001)。性别构成、ACA、hsCRP、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在两组患者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从散发患者中寻找到8个已知易感基因突变(DSP c.269A>G p.Q90R、DSP c.2453T>C p.L818S、CTGF c.622G>A p.A208T、MAPT c.256G>A p.G86S、SOX5 c.1102A>C p.S368R、NLRP1 c.1606C>T p.R536W、IRF5 c.179A>G p.D60G和MUC2 c.5627C>T p.P1876L),从trio家系中寻找到1个新生基因突变(SLAIN1 c.219220insGG p.A73fs)。(3)利用SKATO分析:通过组间比较仅发现RGPD4突变可能与SSc-ILD相关(P=8.13×10-7,OR=17.25)。(4)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携带RGPD4罕见突变的患者均为女性,其中位年龄是57岁,罹患ILD病程1-4年不等,ANA呈高滴度,超过67%患者抗Scl-70抗体呈阳性,ACA呈阴性,影像学模式以NSIP为主。当RGPD4发生Truncating突变后,结构预测发现蛋白二级结构明显改变,蛋白功能丧失可能与患者临床表型较重相关。(5)RGPD4在睾丸组织高表达,其主要与RAN、UBE2I、SUMO1和XPO1有互作,主要参与调控类固醇激素受体结合(GO:0035258,FDR=0.03 78)和以苏素化修饰参与调控免疫系统(HSA-4755510,FDR 0.00041)。(6)SSc-ILD患者的睾酮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3),且睾酮水平不受雄激素代谢相关的基因变异的调控。进一步将SSc-ILD患者根据有RGPD4突变和无突变组,有突变组睾酮水平最低(P=0.08)。校正年龄因素,RGPD4突变状态与睾酮水平相关(B=-0.509,P=0.037)。结论基因参与SSc-ILD发生过程,本研究新发现RGPD4可能是SSc-ILD的易感基因,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性激素水平间接导致ILD发生。由于研究中纳入的样本量偏小,该研究结论需要更进一步的扩大样本量或进行细胞学等的验证。
唐艳君[9](2020)在《47例系统性硬化症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的临床特点及检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增强对SSc的认识,为SS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延缓脏器损害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的47例SSc患者的病史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皮损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1)共收集47例SSc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0例;肢端型31例,弥漫型16例。平均年龄50.79±12.80岁;平均发病年龄45.87±14.24岁;平均病程4.68±8.09年。男性、弥漫型平均发病年龄大于女性、肢端型,肢端型病程长于弥漫型。(2)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的有31例(66.0%)。各种皮肤损害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肤硬化91.5%、皮肤肿胀85.1%、口唇改变61.7%、面具脸59.6%、皮肤异色症55.3%、指尖凹陷性瘢痕46.8%、毛细血管扩张42.6%、甲及甲周改变27.7%、鼻部改变23.4%、皮肤萎缩23.4%、指尖溃疡12.8%。雷诺现象合并毛细血管扩张、指尖凹陷性瘢痕、自身抗体(抗Scl-70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阳性、血沉升高的阳性率较高。(3)关节、肌肉受累的有28例(59.6%),消化道受累的有24例(51.1%),肺动脉高压2例(4.3%),间质性肺疾病33例(70.2%),心电图异常16例(34.0%),心脏多普勒彩超结果异常19例(40.4%)。肺部受累患者中男性、弥漫型发病年龄高于女性、肢端型。(4)肢端型抗Scl-70抗体阳性率高于弥漫型,而转氨酶及HSCRP升高、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低于弥漫型。(5)抗Scl-70抗体阳性组面具脸、肺部受累的阳性率显着高于阴性组,而心电图异常、免疫球蛋白升高的阳性率显着低于阴性组。抗CENP-B抗体阳性组平均年龄、平均发病年龄均高于阴性组。(6)甲及甲周改变合并毛细血管扩张,口唇改变合并皮肤异色症,指尖凹陷性瘢痕分别合并皮肤异色症、指尖溃疡、口唇改变的阳性率较高。毛细血管扩张合并肺部受累,指尖凹陷性瘢痕及口唇改变合并消化道受累,口唇改变合并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较高。结论:(1)SSc好发于女性,以肢端型常见,且往往更早发病。(2)SSc皮损表现多样,常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往往同时存在多种皮肤损害。不同类型SSc患者各皮损的阳性率存在差异,甲及甲周皮肤改变更常出现在DcSSc。(3)SSc累及脏器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不同类型SSc的系统损害存在差异,DcSSc 比LcSSc更常出现转氨酶、HSCRP升高以及心电传导系统的受累。(4)皮肤损害与内脏损害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毛细血管扩张容易合并肺部受累,指尖凹陷性瘢痕容易合并消化道受累,口唇改变容易合并消化道受累及ECG改变,通过皮损表现及各项检查,可以预测及评估病情。(5)SSc患者常常出现血清学异常,不同类型SSc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存在差异,LcSSc患者抗Scl-70抗体阳性率较高,且阳性患者容易出现肺部受累。
裴洪利[10](2019)在《ENA多肽抗体免疫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可溶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免疫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8例AID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9例,类风湿关节炎(RA)45例,干燥综合征(SS)24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2例,系统性硬化症(PSS)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ENA多肽抗体免疫功能检测。观察不同类型AID患者及对照组不同抗原IgG类抗体的免疫功能检测结果。结果 SLE患者的抗核小体抗体(抗NKS)阳性检出率为96.97%(96/99), RA患者的抗组蛋白抗体(抗His)阳性检出率为46.67%(21/45), SS患者的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抗SS-A)阳性检出率为66.67%(16/24), MCTD患者的抗SS-A阳性检出率为58.33%(7/12), PSS患者的抗硬皮病抗原70抗体(抗Scl-70)阳性检出率为62.50%(5/8), AIH患者的抗SS-A阳性检出率为50.00%(3/6), ITP患者的抗Scl-70阳性检出率为75.00%(3/4)。结论 ENA多肽抗体免疫功能检测可以作为AID的重要筛查手段,尤其是NKS、SS-A、Scl-70抗体的应用敏感度更高。
二、ScL-70抗原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cL-70抗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硬化症基因组学和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硬化症的基因组学研究 |
(一) 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硬化症的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二) 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硬化症的全外显子组测序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硬化症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 |
(一) 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硬化症特异性自身抗体谱临床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二) 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硬化症新自身抗体的筛选和验证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系统性硬化症的自身抗体、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涎液化糖链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KL-6、SP-D/SP-A、CCL18 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3)抗Scl-70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
2.3 系统累及情况比较 |
2.4 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4)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资料收集 |
2.3 相关标准及数据质量控制及转换 |
2.4 样本量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药物使用情况 |
3.2 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 |
3.3 研究对象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
3.4 研究对象的自身抗体阳性率情况 |
3.5 SLE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3.6 评价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拟合优度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几种典型肺部损伤的概述 |
参考文献 |
(5)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B 美国风湿病学院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
附录C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 |
附录D 个人简历 |
附录E 综述 |
引用文献 |
附录F 个案报道合并文献复习 |
(6)系统性硬化症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征及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1章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临床资料记录 |
1.3 实验试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第2章 结果 |
2.1 各CTD-ILD~+/CTD-ILD~-临床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分析 |
2.2 CTD-ILD~+组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HRCT差异比较 |
第3章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2 2010 年ACR/EULAR的RA分类标准 |
附录3 2002 年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标准 |
附录4 2013 年ACR/EULAR制定的SSc分类标准 |
附录5 1975 年Bohan/Peter的PM/DM诊断标准 |
附录6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的易感基因的初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人群 |
2.2 外周血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
2.3 全外显子组测序及分析 |
2.3.1 全外显子组测序 |
2.3.2 生物信息分析 |
2.3.3 基因关联分析 |
2.3.4 新生突变的筛选 |
2.4 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测定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
3.2 与SSc-ILD相关的已知易感基因突变统计 |
3.3 Trio家系中新生突变的筛选 |
3.4 与SSc-ILD相关的潜在易感基因分析 |
3.5 潜在易感基因在人群中突变情况分析 |
3.6 潜在易感基因生物学功能分析 |
3.7 潜在易感基因与性激素的潜在相关性分析 |
3.7.1 SSc患者性激素水平 |
3.7.2 雄激素代谢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 |
3.7.3 RGPD4突变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因组学在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证明 |
附件2 参与雄激素受体代谢调控的通路 |
附件3 参与雄烯二酮和睾酮合成和代谢的基因 |
论文发表情况 |
大会投稿情况 |
致谢 |
(9)47例系统性硬化症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起病部位 |
3 临床表现 |
4. 伴发疾病 |
5. 实验室检查 |
6. SSc患者皮损及内脏受累与SSc特异性抗体的关系 |
7. SSc患者特殊皮肤损害与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 |
讨论 |
1. SSc患者一般资料的特点 |
2. SSc患者皮肤损害的特点 |
3. SSc患者辅助检查及内脏累及的特点 |
4. SSc患者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语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10)ENA多肽抗体免疫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ScL-70抗原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硬化症基因组学和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D]. 刘晨曦.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涎液化糖链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价值[D]. 陈高峰.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抗Scl-70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 刘合会,袁李梅,杨滨宾,曹文婷,郭芸,张佩莲,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1(02)
- [4]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D]. 吴悦.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价值探讨[D]. 潘新兰.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6]系统性硬化症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 邓天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征及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D]. 王妞.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8]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的易感基因的初步探索[D]. 王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9]47例系统性硬化症临床分析[D]. 唐艳君.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10]ENA多肽抗体免疫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裴洪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