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学正面扣球的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汪贝贝[1](2021)在《小学排球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 ——以京、豫、皖三省市部分地区为例》文中提出在现阶段,我国的排球教育整体发展形势不够乐观,尤其是小学排球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国家倡导体育强国和“三大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校园排球是促进排球运动推广,实现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学体育教师专项包罗万象,排球专项教师数量占比非常少,受师资影响部分小学安排非排球专项教师教学或不开设排球课。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排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教学策略,并结合教学实际内容提供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应用案例,为排球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小学排球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教学中多数教师均提出的学习兴趣教学问题、技能教学问题和基本运动能力发展问题等常见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案例,以便排球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有法可教。研究结果表明:1.对以北京、安徽、河南三省市的113名不同小学的体育教师调查发现,排球技术特征导致学生难入门为当前小学排球实践教学的最主要问题,而学生对排球运动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感觉统合发展不足、学生动作技能认知不足、学生的基本动作模式发展不足、学生专项技术操作能力弱是导致学生排球技术学习难入门的主要原因。2.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小学排球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构建了兴趣激发与保持策略、技能认知提升策略、感觉统合发展促进策略、基本动作模式提高策略和专项动作技能提高策略五个教学策略。每个教学策略均包含策略目标、策略操作步骤和策略操作技术三部分。其中的策略操作技术又具体分为策略设计技术、策略指导技术、策略调控技术和策略评价技术。3.以小学阶段初学排球技术的水平二阶段的学生和包含六次课的垫球技术单元教学计划为例进行的小学排球技术教学策略运用案例分析,将兴趣激发与保持、技能认知提升、感觉统合发展促进、基本动作模式提高和专项动作技能提升五个教学策略有机融入垫球技术的单元教学,对小学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排球技术教学中应用有效教学策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具有积极的参考和指导做作用。
孙守东[2](2020)在《高校体育专业排球慕课课程设计研究 ——以“扣球”技术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模式下产生了很多的新媒体,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教育”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应运而生。2019年世界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得以“封国、封城”,按下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暂停键,然而,教育不能停,下一代的希望不能按下“暂停键”。在这特殊的历史时刻,倒逼国家网络云课堂、空中课堂迅速完善,并对大、中、小学实现了全覆盖,瞬间让“互联网+教育”成为了主体形式,并已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中坚力量。“慕课”正是“互联网+教育”模式助力于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慕课”与体育专业技术课程的结合,是新时代信息化资源在传统体育技术课上的运用,也将是体育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一次飞跃。本研究以体育专业学生排球慕课设计为研究对象,以“扣球”技术慕课为研究案例,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逻辑推理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将排球课程特点和慕课特点相结合,以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微型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制作出“扣球”慕课教学视频,最终将排球“扣球”慕课设计的过程完整的呈现出来,旨在为排球教学技术课的信息化提供新的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球慕课课程设计原则上坚持以排球课程的特性为基础,结合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原则,达到统筹兼顾,在课程运用上坚持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2)设计排球慕课首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期分析,进而确定教学目标,再设计排球慕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每一部分的时间长短和具体的练习手段。(3)排球慕课视频素材采集的硬件设施必须符合教学的规范要求,拍摄画面要清晰明了;拍摄环境尽量封闭,减少外界影响;示范人员技术动作应当规范,建立学生正确的动作表象。(4)排球慕课视频设计时要考虑教学背景图片、视频画面的位置、教学内容的讲解字幕、讲解内容的配音字幕等部分的合理布局;背景图片和视频画面要达到近实远虚的效果,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5)评价体系的设计要涉及慕课制作过程的各方面,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慕课的相关环节,从而提高慕课的质量。排球慕课课后检测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相关习题,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方式方法。
陈翱翔[3](2019)在《“空中高点抓球”辅助练习应用于排球扣球教学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排球运动,因此对排球运动的推广以及对于排球运动技术的普级是我们现如今的重中之重。排球扣球技术作为排球运动中进攻性最强的,威胁性最大的技术动作,是广大排球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本研究针对排球扣球技术提出一个辅助性练习,为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提供参考。为了进一步改善排球扣球的教学训练方法,剖析当前运动员在扣球时出现的错误,探索对排球扣球技术的有效教学方法,为运动员能够更好的掌握排球扣球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空中高点抓球辅助练习在排球扣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本文以“空中高点抓球”辅助练习应用于排球扣球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宁波大学2017级的排球普修队的30名学生进行抽签分组(原人数为41人,去除女生与大学前有排球基础的同学,共计30人),对照组进行的排球扣球教学内容为传统排球扣球教学,实验组在进行传统的排球扣球教学基础上,再加上空中抓球。通过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不同实验,研究各组别在实验后所呈现出来的排球扣球技术水平,分析空中高点抓球辅助练习在排球扣球教学训练中是否具有良好的作用。研究结论:1.空中高点抓球辅助练习能强化动作串联2.空中高点抓球辅助练习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在空中的击球点3.空中高点抓球辅助练习能让学生更好的完成扣球完整动作
高亮[4](2018)在《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垫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排球是一项起源于美国,对技术要求细腻,对运动员整体素质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自二十世纪初期传入中国就得到迅速推广,在国内广受欢迎,1951年“6人制”排球规则的施行奠定了现代排球运动的基础。近几年随着体育课程的改革,我国中小学及各大高等院校相继引入排球运动课程,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排球写进了“校本体育课程纲要”和“体育选修课程纲要”,这就对排球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的“基本功”之一,也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排球技能,能更有效的提高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广大排球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关注的课题。本文针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特点设计了“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验证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在“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为排球垫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教学目标与过程以及操作程序与教学评价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对象为招募的排球零基础体育学院学生,探析“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在排球垫球技术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如下一、“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有效的学习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在排球技能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能够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观察、讨论、比较与分析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答案的学习环境中,在这一环境中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开发,提高掌握技术动作的效率,帮助学生建立运动知觉。三、“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放手”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让学生主动的融入到体育课程中,自觉的进行技术的练习,自主的进行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推动课程的进展。四、在以“合作与探究”为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作为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和“解惑者”消除了以往在课堂中严肃的形象,这使学生的心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放松,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营造了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体育课程真正的魅力与乐趣。
李富岭[5](2017)在《“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在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普修课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传统教学方法在学生的技能学习中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组织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本文借鉴网球运动项目的教学方法,构建了“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是通过在排球比赛时改变球飞行速度、场地大小、比赛规则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本文详细阐述了“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高校排球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结合高校排球普修的教学特点,设计“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的实验内容、方法及研究程序。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科研方法相结合,以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普修课学生为实验对象,对“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在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2)“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3)虽然“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排球技术上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使用“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提高的效果更加明显,尤其是在发球和传球技术方面,并且学生理论成绩也优于传统教学方法。(4)“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通过比赛贯穿整个教学充分挖掘排球运动的竞争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提高排球教学质量。
白宇[6](2016)在《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院校及中、小学排球运动的开展进入热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出台,明确指出将排球运动定为必修课程,此《方案》的提出,对排球教学工作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对习练者要求相对较高的运动,其中正面扣球技术又是普修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而如何提高排球技能,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要考虑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排球正面扣球技术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验证其在排球正面扣球技术教学中的效果,为排球扣球技术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特点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操作程序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招募零基础的学生进行正面扣球的教学实验,探析三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扣球技术的影响,进一步论证实验假设的合理性。研究结果有以下几点:(一)通过对教学实验的分析证明,在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中,运用第三条“教学链”(完整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掌握,其教学效果优于第一条“教学链”(分解教学法)和第二条“教学链”(逆向教学法),由此得知,第三条“教学链”(完整教学法)适用于排球扣球的技能教学,并且第三条“教学链”(完整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尽快模仿和体会到完整的扣球技术,快速参与到扣球的“网上”练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受到成功运用技术带来的喜悦,提高自信心。(二)扣球各个技术动作环节衔接紧密,形成整体,第三条“教学链”(完整教学法)能够强化学生头脑中的正确技术动作概念及影像,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扣球动作的技术概念,保证扣球技术的连贯性,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强调扣球的完整技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才能够抓住整个扣球技术动作过程,避免技术动作脱节。(三)第一条“教学链”(分解教学法)对于学生掌握重点技术环节有较好的作用,但是因长时间的基础练习,学生会感觉到枯燥、降低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抵触的心理,导致在扣球中技术动作不连贯,容易产生动作脱节的现象,引起技术动作变形。(四)第二条“教学链”(逆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快速感受到完整的扣快球技术,尝试到扣球的“快感”,但是,因长时间的进行扣快球练习,导致学生对四号位扣球的助跑时机、起跳位置和击球点高度有所欠缺,因此,“逆向教学法”对学生提高扣球的兴趣有积极作用;对四号位扣球技术上的提高并不显着。
赵哲哲[7](2013)在《准备活动中利用诱导练习提高排球选修课学生四项技术水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学排球教学注重垫球、传球的教学,可是中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在了解排球运动之后,学生不满足于这两项的学习,学生有学习发球和扣球的愿望,为了满足学生的愿望,顺应“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本文根据学生掌握垫球和传球的情况,合理的安排发球和扣球内容的教学。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开始阶段,为满足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根据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了解到,目前中学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准备活动部分还是以跑圈和徒手操为主,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加上中学男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在基本部分教学中容易出现伤害事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排球课在中学的开展和普及。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以运动技能迁移理论等理论为基础,根据排球运动规律和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了一套在准备活动中进行诱导练习的方法,通过此方法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准备活动与基本部分的关系,经过教学实验证明,以实验班和对照班四项技术的达标与技评成绩、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和身体素质指标为依据,得出实验班的成绩要明显好于对照班,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诱导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应用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刘喜林[8](2013)在《简论高校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策略》文中提出正面扣球是排球运动中扣球的最基本的技术,是学好其它扣球技术的基础,怎样教好和学好正面扣球是高校体育教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探讨。
张正阳[9](2012)在《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排球运动损伤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引入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来探讨江西省高校体育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管理问题,初步构建起江西省高校体育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找出江西省高校体育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江西省高校体育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风险处理的合理性建议,帮助江西省高校体育排球专项学生和体育教师重新审视和合理应对排球教学活动的运动损伤,阻断风险源,消除和抑制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小排球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机率。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江西省高校体育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源分为:技术动作风险源、学生主体风险源和外部因素风险源。技术动作风险源分为:垫球、传球、扣球、发球、拦网和移动六个部分。学生主体风险源分为: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固有伤病、自我管理和精神状态七个部分。外部因素风险源分为:时间、场地、器材设备、天气、生活、赛事安排、运动队管理、裁判员、社会支持和教师十个部分。2.江西省高校体育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技术动作风险源风险量排序为:扣球、拦网、垫球、传球、发球、移动。江西省高校体育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学生主体风险源风险量排序为:固有伤病、技能、体能、心理能力、战术能力、自我管理、精神状态。江西省高校体育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外部因素风险源风险量排序为:教师、运动队管理、生活、天气、场地、器材设备、时间、裁判员、社会支持、赛事安排。3.江西省高校体育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风险应对策略是风险防范、风险减轻和风险转移。在风险事件发生前采取风险防范方法措施,在风险事件发生中和发生后采取风险减轻措施。对于江西省高校体育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风险转移的主要措施是保险。
李之鹏[10](2012)在《“纲要信号”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技术教学也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传统“讲解——示范——练习”的被动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的体育教学。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改革传统教法,尝试新的教法,已提到教学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为此,我们将前苏联当代着名的教育实践家和革新家沙塔洛夫创立的“纲要信号”教学法引入到体育专业技术教学中来。沙塔洛夫所创立的“纲要信号”教学法概括起来就是,教师在认真研究,突出重点,分析难点,考虑各部分知识之间逻辑联系的基础上,将所教授的内容以“纲要信号”的形式展现出来,以“纲要信号”图表为核心进行教学的方法。“纲要信号”教学法创立之初,由于其教学效果明显,传播速度很快。70年代末,前苏联已有数万名教师使用此法,应用学科范围也涉及到了物理、历史、数学等多个领域。目前,这种方法仍在传播之中。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检验和洗礼的“纲要信号”教学法,就其教学特点而言,运用于高校排球选项课是切实可行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纲要信号”教学法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2、“纲要信号”教学法能使授课内容生动、活泼化,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3、“纲要信号”教学法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正确、完整的动作表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科研方法,在苏州大学商学院以排球选项课教学为例,将“纲要信号”教学法与传统教法进行了对比性教学实验,在广泛研究、调查和实验的基础上,获得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大量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纲要信号”教学法运用于体育课教学是必要和可行的。2“纲要信号”教学法受到学生的好评,课堂气氛较好。并能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3、“纲要信号”教学法运用于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转变了学习态度。4、“纲要信号”教学法运用于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
二、初学正面扣球的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学正面扣球的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排球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 ——以京、豫、皖三省市部分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 |
1.4.2 体育教学的相关实践研究 |
1.4.3 小学排球教学的相关研究 |
1.4.4 小结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对小学排球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
3.1.1 教师学校相关情况 |
3.1.2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3.1.3 排球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
3.1.4 小学排球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 解决小学排球实践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针对性教学策略构建 |
3.2.1 兴趣激发与保持策略 |
3.2.2 感觉统合发展促进策略 |
3.2.3 技能认知提升策略 |
3.2.4 基本动作模式提高策略 |
3.2.5 专项动作技能提高策略 |
3.3 小学排球技术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应用案例设计及分析 |
3.3.1 单元教学计划进度安排 |
3.3.2 教学策略应用的案例设计及分析 |
3.3.3 教学策略应用的案例评价结果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小学排球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
附件2 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件3 |
(2)高校体育专业排球慕课课程设计研究 ——以“扣球”技术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相关教育改革政策的提出 |
1.1.2 信息化时代下的教育改革 |
1.1.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一专多能”培养模式下的要求 |
1.1.4 探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能力培养路径应运而生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慕课的定义 |
2.1.2 排球“慕课”的定义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慕课理论研究 |
2.2.2 国外慕课教育热潮 |
2.2.3 国外慕课平台实施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国内慕课文献现状 |
2.3.2 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研究 |
2.3.3 慕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3.4 慕课课程设计的相关研究 |
2.3.5 国内慕课平台的实施情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观察法 |
3.2.4 逻辑推理法 |
3.2.5 个案研究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排球慕课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
4.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4.1.2 掌握学习原理 |
4.1.3 微型学习 |
4.2 排球慕课课程设计的原则 |
4.2.1 针对性原则 |
4.2.2 系统性原则 |
4.2.3 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原则 |
4.3 排球慕课课程进度与内容的规划 |
4.4 排球慕课课程设计过程——以扣球技术慕课设计为个案 |
4.4.1 排球“扣球”技术慕课设计个案选取原由 |
4.4.2 排球“扣球”慕课的前情分析 |
4.4.3 排球“扣球”慕课教学目标设计 |
4.4.4 排球“扣球”慕课教学内容设计 |
4.4.5 排球“扣球”慕课教学视频的设计 |
4.4.5.1 “扣球”慕课教学视频设计的前期准备 |
4.4.5.2 “扣球”慕课教学视频素材采集 |
4.4.5.3 “扣球”慕课教学视频素材的整理 |
4.4.5.4 排球“扣球”慕课设计框架 |
4.4.5.5 排球慕课“扣球”教学视频设计成果展示 |
4.4.6 .排球“扣球”慕课评价体系的设计 |
4.4.6.1 排球“扣球”慕课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 |
4.4.6.2 排球“扣球”慕课教学内容设计的评价 |
4.4.6.3 排球“扣球”慕课教学视频设计的评价 |
4.4.6.4 排球慕“扣球”慕课教学效果的测试方式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空中高点抓球”辅助练习应用于排球扣球教学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排球扣球的综述 |
2.2 关于排球扣球技术中击球点的相关研究综述 |
2.3 关于排球扣球时的感知觉的相关研究综述 |
2.4 关于排球扣球教学法的相关研究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教学试验法 |
3.2.3 对比分析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主要内容 |
4.1 实验过程 |
4.2 实验设计框架与内容安排 |
4.3 对照组及实验组扣球教学训练方法 |
4.3.1 传统扣球教学方法 |
4.3.2 空中抓球练习(教师抛球)——实验组特有练习 |
4.4 实验因素的控制 |
4.5 实验结果的测试方法 |
4.6 排球正面扣球技术中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型辅助教学方法的教学内容 |
4.6.1 对照组排球扣球技术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内容 |
4.6.2 实验组排球扣球技术的教学内容 |
4.7 两种教学方法教学实验对比分析 |
4.7.1 体能测试与扣球达标技术前测差异性检验 |
4.7.2 对照组扣球达标、扣球技评、身体素质前测后测分析 |
4.7.3 实验组扣球达标、扣球技评、身体素质前测后测分析 |
4.7.4 对照组与实验组扣球达标、扣球技评、身体素质前测后测分析.. |
4.7.5 对照组与实验组扣球达标、扣球技评前测后测综合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of Thesis |
(4)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垫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3 “传统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1.3.1 “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1.3.2 排球垫球技术的相关研究 |
2 实验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参与者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教学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教学实验的设计 |
3.1.1 实验目的 |
3.1.2 实验地点和时间 |
3.1.3 教学实验的框架与内容安排 |
3.1.4 授课教师与教案编写 |
3.1.5 实验因素的控制 |
3.1.6 实验结果的测试方法 |
3.1.7 实验后的测试及评价标准 |
3.2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两条“教学链”的内容 |
3.2.1 第一条“教学链”(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 |
3.2.2 第二条“教学链”(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 |
3.3 两条“教学链”的理论依据 |
3.3.1 教学模式相关概念的界定 |
3.3.2 体育教学模式相关概念的界定 |
3.3.3 第一条教学链“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3.3.4 第二条教学链“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3.4 教学实验后两条“教学链”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 |
3.4.1 第一轮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2 第二轮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3 两轮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4 讨论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专家访谈内容 |
附录B |
第一条教学链 “传统教学模式”正面双手垫球部分教案 |
第二条教学链“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正面双手垫球部分教案 |
致谢 |
(5)“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在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普修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快易网球 |
2.1.2 网球随心课程 |
2.1.3 “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 |
2.1.4 传统教学方法 |
2.2 研究现状 |
2.2.1 快易网球随心课程研究现状 |
2.2.2 比赛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2.2.3 “气排、软排、六人制排球”的研究 |
2.2.4 发现教学法的研究 |
2.2.5 引导发现法教学的理论解析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教学实验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
4.1.1 实验班对照班排球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
4.1.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4.1.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排球兴趣与动机分析 |
4.1.4 实验班和对照班技术成绩对比分析 |
4.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结果分析 |
4.2.1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学习排球兴趣与学习动机分析 |
4.2.3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技术成绩对比分析 |
4.3 实验后测结果与分析 |
4.3.1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排球兴趣分析与动机分析 |
4.3.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技术成绩对比分析 |
4.3.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理论成绩对比分析 |
4.4 “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
4.4.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动机 |
4.4.2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4.4.3 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 |
4.4.4 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
4.4.5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4.4.6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4.5 存在的不足 |
4.5.1 “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缺少参考依据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件 |
附录A 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B 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录C 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普修考核方案 |
附录D 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普修教案 |
9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排球扣球技术的相关研究 |
2.1.1 排球扣球技术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2.1.2 排球扣球技术比赛中的相关研究 |
2.1.3 排球扣球技术训练中的相关研究 |
2.1.4 排球扣球技术生物力学的相关研究 |
2.2 排球扣球技术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1 关于排球扣球技术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
2.2.2 关于排球扣球教学实验方法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参与者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教学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教学实验的设计 |
4.1.1 实验目的 |
4.1.2 实验地点和时间 |
4.1.3 教学实验的框架与内容安排 |
4.1.4 授课教师与教案编写 |
4.1.5 实验因素的控制 |
4.1.6 实验结果的测试方法 |
4.2 排球正面扣球技术三条“教学链”的内容 |
4.2.1 第一条“教学链”(分解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
4.2.2 第二条“教学链”(逆向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
4.2.3 第三条“教学链”(完整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
4.3 三条“教学链”的理论依据 |
4.3.1 教学方法相关概念的界定 |
4.3.2 体育教学方法相关概念界定 |
4.3.3 第一条“教学链”(分解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4.3.4 第二条“教学链”(逆向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4.3.5 第三条“教学链”(完整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4.4 三条“教学链”的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
4.4.1 第一轮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2 第二轮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3 两轮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
4.4.4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准备活动中利用诱导练习提高排球选修课学生四项技术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任务与假设 |
1.3.1 研究任务 |
1.3.2 研究假设 |
2 文献综述 |
2.1 论文有关概念界定 |
2.1.1 练习法 |
2.1.2 诱导练习法概念 |
2.1.3 排球四项基本技术 |
2.2 有关准备活动的现状研究 |
2.2.1 准备活动的概念研究 |
2.2.2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主要功能 |
2.2.3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基本内容 |
2.2.4 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原则 |
2.2.5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研究 |
2.3 诱导练习的研究现状 |
2.3.1 诱导练习的理论基础 |
2.3.2 诱导练习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
2.3.3 诱导练习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3.4 诱导练习在其它教学领域的教学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教学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
4.1 诱导练习效果评价标准制定的依据 |
4.2 诱导练习法的结构分析 |
4.3 诱导练习的实验研究方案 |
4.3.1 实验研究时间 |
4.3.2 实验研究地点 |
4.3.3 实验研究对象 |
4.3.4 实验研究内容 |
4.3.5 实验研究控制条件 |
4.3.6 实验测试指标的确定及测试方法 |
4.4 实验过程 |
4.4.1 实验前 |
4.4.2 实验中 |
4.4.3 实验后 |
4.5 诱导练习的实验结果 |
4.5.1 实验前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比较结果 |
4.5.2 实验后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比较结果 |
4.5.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步幅度的比较 |
4.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6.1 诱导练习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
4.6.2 诱导练习对学生技术水平的影响 |
4.6.3 诱导练习对学生理论水平的影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诱导练习实验测量指标调查表 |
附录B 诱导练习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C 准备活动教案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简论高校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排球正面扣球动作方法和技术解析 |
1.1 准备姿势 |
1.2 预判、助跑和起跳 |
1.3 击球和落地 |
2 排球正面扣球的训练步骤 |
2.1 助跑起跳的训练步骤 |
2.2 挥臂击球动作的训练步骤 |
2.3 空中举球动作训练步骤 |
2.4 完整扣球技术动作的训练步骤 |
3 排球正面扣球的练习方法 |
3.1 助跑起跳练习方法 |
3.2 挥臂和甩腕动作练习方法 |
3.3 扣球基本功练习方法 |
3.4 扣、拦对抗练习方法 |
4 排球正面扣球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
4.1 助跑不顺畅, 和起跳衔接不连贯 |
4.2 起跳点选择不恰当 |
4.3 起跳时机掌握不准确 |
4.4 击球手法不对, 全掌没有包住球 |
4.5 扣球力量小, 速度慢, 攻击性弱 |
5 纠正错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9)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我国体育及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 |
1.1.2 我国排球运动及其运动损伤对排球教学的影响 |
1.1.3 风险及风险管理在体育领域的作用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本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
1.3.1 运动损伤研究现状 |
1.3.2 体育领域中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关于排球专项课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实地调查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识别 |
3.1.1 关于风险识别的相关理论概述 |
3.1.2 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源 |
3.1.3 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识别 |
3.1.4 江西省高校体育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识别小结 |
3.2 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评估 |
3.2.1 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风险评估的理论概述 |
3.2.2 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技术动作风险源的风险评估 |
3.2.3 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学生主体风险源的风险评估 |
3.2.4 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外部因素风险源的风险评估 |
3.3 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应对 |
3.3.1 风险应对的相关理论概述 |
3.3.2 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风险应对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纲要信号”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纲要信号”教学法的涵义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我国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1.3 “纲要信号”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
1.3.1 “纲要信号”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1.3.2 “纲要信号”教学法运用于大学排球选项课的可行性分析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比较分析法 |
2.2.6 访谈法 |
3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排球技术中的选取与施加 |
3.1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正面上手发球技术中的选取与施加 |
3.1.1 引臂与挥臂技术分析 |
3.1.2 击球技术分析 |
3.1.3 排球发球技术“信号”的选取与施加 |
3.2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中的选取与施加 |
3.2.1 垫球动作分析 |
3.2.2 击球点、球触手臂部位与击球部位分析 |
3.2.3 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信号”的选取与分析 |
3.3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正面双手传球技术中的选取与施加 |
3.3.1 击球点与击球手型分析 |
3.3.2 指、腕的击球动作分析 |
3.3.3 全身协调用力分析 |
3.3.4 正面双手传球技术“信号”的选取与施加 |
4“纲要信号”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对象 |
4.1.2 实验前测指标的确定 |
4.1.3 实验前测试指标的测试方法 |
4.1.4 实验控制 |
4.2 实验结果 |
4.2.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形态和基本素质测试结果 |
4.2.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排球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4.2.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排球技术基础测试结果分析 |
4.2.4 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
4.2.5 “纲要信号”教学法对学生运动技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 |
4.3 分析 |
4.3.1 第一次详细讲解示范使学生明确了学习内容 |
4.3.2 出示图示进行第二次讲解示范加深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
4.3.3 按图示练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
4.3.4 提问、回答图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致谢 |
四、初学正面扣球的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排球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 ——以京、豫、皖三省市部分地区为例[D]. 汪贝贝.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2]高校体育专业排球慕课课程设计研究 ——以“扣球”技术课为例[D]. 孙守东.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3]“空中高点抓球”辅助练习应用于排球扣球教学的实验研究[D]. 陈翱翔. 宁波大学, 2019(06)
- [4]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垫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高亮. 河南大学, 2018(01)
- [5]“排球随心课程”教学方法在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普修课的实验研究[D]. 李富岭.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2)
- [6]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D]. 白宇. 河南大学, 2016(03)
- [7]准备活动中利用诱导练习提高排球选修课学生四项技术水平研究[D]. 赵哲哲. 北京体育大学, 2013(S1)
- [8]简论高校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策略[J]. 刘喜林.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09)
- [9]江西省高校排球专项教学活动运动损伤的风险管理研究[D]. 张正阳. 华东交通大学, 2012(02)
- [10]“纲要信号”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之鹏. 苏州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