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 STUDY OF STUDENTS' ANXIETY ON THE LISTENING PERFORMANCE IN CET BAND IV(论文文献综述)
张莎[1](2021)在《新HSK对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反拨效应实证研究》文中指出
刘作敏[2](2021)在《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教与学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反拨效应又名反拨作用(washback/backwash),指测试对教与学所产生的影响。这一概念后来被引用到应用语言学领域,特指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对相应的外语教与学产生的影响(辜向东,2007)。汉语水平考试(以下简称HSK)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标准化汉语测试,对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学习成果以及汉语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甚至教学点的课程设置、班级设置和教材选用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反拨效应。笔者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志愿者教师,时间与条件较为充分。因此,笔者在前人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摩洛哥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的形式,以Excel、SPSS等工具为辅助,从反拨效应的考试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来探析HSK中级考试对摩洛哥汉语教与学的反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者均产生了反拨效应,且影响显着,包括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总体来说,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和教师对HSK的认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及哈桑孔院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取上。因此,我们应该放大积极效应,抑制消极效应,加强对汉语教师,尤其是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学技能培训,激发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促进摩洛哥汉语教与学全面平衡发展。
马雪梅[3](2021)在《模因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新闻类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听力作为最基本、最综合的语言技能,在英语教学以及文化交际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英语听力能够有效监测并巩固学生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运用。然而目前大学阶段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力教学,受教师教学、学生水平、评价方式等主观的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时安排、教师对英语听力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听力有效性呈现周期过长等。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发展的一种新理论,它是国外学者道金斯提出的。我国何自然教授(2005)将其引入中国,并开始了模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研究。本研究在模因理论的启示下,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功能教学法,提出根据模因生命周期的大学英语新闻类听力教学模式,旨在探讨该模式能否降低学生的英语新闻听力焦虑、提高其听力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新闻英语听力成绩。为探究此教学模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新闻类听力教学中的影响,本研究以输入假说、认知心理学、认知功能教学法为理论基础,以西北民族大学19级藏数班和19级体育教育1班70名学生为研究被试,对实验组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听力教学实验研究。在教学实验开始前,研究者对研究所在学校进行了先导实验研究,并对研究被试展开了兴趣以及焦虑的问卷调查与新闻听力前测。研究者发现,研究被试存在英语听力能力与兴趣度不高,存在英语听力学习焦虑感的情况。因此研究者将模因论大学英语新闻类听力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的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中,旨在通过对该模式的实验,改善研究被试的英语新闻类听力学习现状并探究以下研究问题:1.模因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新闻类听力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新闻听力成绩有什么影响?2.模因论大学英语新闻类听力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新闻类听力兴趣有什么影响?3.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新闻类听力是否存在焦虑感?如果产生,通过此次实验,能否降低学生的焦虑感?为了探究以上研究问题,研究者使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的开展以及实验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经过三个月的模因论英语新闻听力训练,实验组研究被试的英语新闻听力成绩没有受到教学活动的影响,与前测成绩不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前测与后测以及与对照组的结果、访谈结果分析,研究者发现在模因论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试验后,实验组研究被试的英语新闻类听力兴趣有了改观,但已存在的焦虑感在统计学意义上没有受到该教学模式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结果,研究者在后期的访谈中可知,学生的焦虑感有所减弱,自信心有一点提升,只是程度较低,没能体现在统计学数据中。因此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改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新闻类听力兴趣,提升学生自主性,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听力学习焦虑感。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杨星星[5](2020)在《英语专业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与阅读成绩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是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习背景和语言差异等因素,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上有其自身特点。已有研究表明,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阅读成绩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相关研究大都指向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高中生,对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生的研究尚待丰富。为了探索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生阅读自我效能感对其阅读成绩的影响,本研究以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内蒙古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蒙古语授课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英语专业蒙古语授课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如何?(2)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如何?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收集研究数据,主要研究结果为:(1)英语专业蒙古语授课学生的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在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三个维度中,努力感处于高等水平,能力感和应对挫折与挑战感处于中等水平。从2018级到2016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及其三个维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在阅读自我效能感的三个维度中,努力感、应对挫折与挑战感和阅读成绩呈低度正相关,能力感与阅读成绩呈中度正相关。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与阅读成绩呈低度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对阅读成绩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解释阅读成绩13%的变异。最后,论文提出了提高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建议:(1)设定合理的阅读目标和任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进行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3)树立成功的榜样。(4)建立多元阅读能力评价方式。(5)注重情感因素,创设和谐的环境。(6)注重阅读基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研究虽以英语专业蒙古语授课学生为例,但其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其它民族语言授课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孔傅钰[6](2020)在《HSK中高级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以来华留学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测试伴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而出现,汉语水平考试(HSK)属于语言测试的一种,它主要用来衡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考生是否达到了某一水平。语言测试对语言学习和教学产生的影响被称之为反拨效应(Washback)。目前国内外的反拨效应研究主要聚焦英语测试,对HSK这一大规模汉语考试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将以反拨效应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使用调查问卷、课堂观察、个人访谈等研究工具,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已经参加过HSK中高级考试的本科留学生及国内数名高校的国际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聚焦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以此来探究HSK对汉语教与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SK对汉语的教与学均产生了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显着于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对两者的影响总体均为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同时,学生的考试动机、对考试的认识以及教师对考试各方面的看法是影响HSK产生反拨效应强度的主要因素。然而,受测试本身缺陷、学习者和教师个体差异、教辅资料等客观事实的限制,HSK对汉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未能完全显现。最后,笔者从研究结果中受到启发,分别针对学生、教师以及考试本身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以期充分发挥HSK对汉语教与学的积极反拨作用,促进考试与教学的双重发展。
文婷[7](2020)在《新HSK五级听力测试对听力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自实行以来,其成绩已经成为了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毕业、升学、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新HSK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和汉语教师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利用新HSK对汉语教学的反拨效应,既能够进一步提高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也能够帮助汉语教师反思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内基于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语言技能对新HSK教学效果的反拨效应研究还很少,而听和说是交际运用的关键,且学生对其畏难情绪较大,本文旨在探求新HSK五级听力测试对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本文将国外的“反拨效应”理论引用到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旨在从测试角度进行分析并反过来指导教学。本文重点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不同类别留学生在新HSK五级听力中的偏误类型及其原因。二、调查分析新HSK五级中听力部分对听力教与学反拨效应的实际情况,发现了新HSK五级听力部分对听力教与学的反拨效应的不同类型及应对措施。三、通过统计分析指出新HSK五级词汇大纲现存的不足,并提出几条改进建议,给今后的教学与研究提供革新方向。四、针对新HSK五级听力测试中的偏误类型及其对教学产生的反拨效应,提出可行性建议,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充分地利用新HSK的积极反拨效应更好的学与教。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课堂观察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本文的语料来源包括:五套新HSK五级听力真题(2018年)、新HSK五级词汇大纲、新HSK五级听力测试反拨效应调查问卷(学生)和新HSK五级听力测试反拨效应调查问卷(教师)。
李雪[8](2019)在《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研究是web 2.0时代下提高学生翻译水平的全新教学形式。慕课翻译教学研究肇始于2013年,国内的慕课翻译教学研究起步稍晚,于2014年兴起,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探时期。目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征:第一,国内外研究的论文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第二,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都注重探究与翻转课堂和SPOC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形式,不同的是,国内研究侧重于对教学模式与口译教学的探析,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不够紧密,而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第三,国内的研究主题较为分散,被引文献之间缺乏相关性,而国外研究文献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第四,国内外均以论述性研究为主,采用文献法进行探究,但国外实证性研究文献的数量远超国内。第五,国内外研究都具有明显的语言学属性。基于现有研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理论,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江苏省三市五所高校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为研究工具,旨在回答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慕课平台下翻译教学的五大设计要素之间关系如何?第二,学生的慕课翻译学习意愿与设计要素之间有何联系?第三,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第四,学生的性别、专业、语言水平在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上有何差异?数据分析后获得的主要发现有:第一,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存在差异性。首先,按均值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技术功能”、“教学组织者”。其次,这五大要素之间存在“权重”的极差性,其中,“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与“技术功能”最为重要,其次为“教学评价”,而“教学组织者”最不重要。第二,学习意愿与“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技术功能”与“教学评价”四大要素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与“教学组织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因此,“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技术功能”、“教学评价”设计的效果越精良,学生的慕课翻译学习意愿就越高。第三,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受“教师”因素影响最大,受“学生”因素影响次之,“环境”因素影响最小。从权重上来看,“教师”与“学生”的影响是相当的,“环境”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是最低的。第四,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待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的态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女生比男生更加能够认同“教师”、“学生”、“环境”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但是,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在学生的专业与语言水平上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性差异(P>0.05)。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访谈了12名师生。访谈内容分析在进一步证实问卷结果的基础上,还能挖掘出目前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尚存在的问题。接下来,选取《英汉互译方法与技巧》慕课课程作具体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建议。本研究对慕课翻译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价值。首先,教师需考虑到不同设计要素的特点,明确教学设计各环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而,(1)重点优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关注讨论区学习氛围,鼓励生生互动,开展实时互动;(3)突破语言类慕课课程评价存在的局限性,提高作业完成率;(4)利用教育大数据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提供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从技术上提高学习的便捷性,从而提高学习意愿;(5)注重教师出镜、教师语言艺术、教师参与度在学生慕课学习中的作用,提高教师在学生翻译学习中的影响力。其次,教师需明确慕课翻译教学设计会受到自身、学生与环境的影响,从而,(1)重点加强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设计技能,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改善教学理念;(2)注重学习者分析,关注学习者态度,教学内容应符合学习者现有的英语水平与翻译水平;(3)需考虑到社会需求与课程大纲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在理论价值上,首先,本研究为慕课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次,自行编制了“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量表”与“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量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在实践价值上,本研究对教师厘清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要素与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为慕课翻译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真实、富有借鉴意义的现实启示。
姜蕴仪[9](2019)在《韩国汉语学习者新HSK五级考试反拨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新HSK五级考试对韩国汉语学习者汉语学习的反拨效应的研究,包括积极反拨效应和消极反拨效应,探究新HSK五级考试对考试目的、考试重要性、考试难度等方面认识不同的学生所产生的反拨效应有什么差异。同时,针对新HSK五级考试的反拨效应对韩国汉语学习者提出学习建议。本文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反拨效应的重要研究,然后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地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参考了施智闵的反拨效应模型,并提出了两点假设:1.考试会因外界因素、考生的内在因素对学习者产生影响;2.考试所产生的反拨效应会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心理态度上。同时,结合国内外反拨效应研究的主要结论及本文的研究目的设计了本文的调查问卷。访谈用于辅助调查问卷,在初步了解学生的情况后,笔者选择了个别韩国汉语学习者进行访谈,更详细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以及对新HSK五级考试的态度、认识以及产生的原因,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调查结果。笔者对韩国京畿道的两所高校以及韩国忠清南道的两所高校的中文系,将要参加或已经参加过新HSK五级考试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第一手资料。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后,笔者随机选取了八位考生进行了访谈。研究发现,新HSK五级对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反拨效应是存在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影响反拨效应的因素有:(1)外界因素:绝大多数韩国汉语学习者参加HSK五级考试的目的是由于就业需要或毕业。(2)内在因素:大多数学习者认为HSK五级考试很重要,同时,考生对考试重要性的认识受考试目的的影响。大部分学习者认为HSK五级考试很难,是具有挑战性的考试。部分韩国汉语学习者觉得HSK五级考试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相关度一般,约半数学习者认为HSK五级考试题目太多,时间不够,大多数学习者对是否需要改进HSK五级考试呈中立态度,绝大多数学习者在通过HSK五级考试之后还会继续学习汉语。积极影响表现为:HSK五级考试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绝大多数学习者认为由于考试前的大量复习,所以考试对提高汉语水平很有帮助,同时也认为HSK五级考试能正确地反映出他们的汉语能力。在学习方式方面大部分学习者在备考时会制定学习计划、增加汉语学习时间,同时,也会为了通过考试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出改变,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还会改进汉语学习习惯。消极影响体现在:在学习态度方面,由于HSK五级考试属于高级水平考试,考试难度以及考试目的等原因使得一些水平较低的考生对考试产生焦虑心理,同时,这也阻碍了考生对学习汉语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学习方法方面,大部分学习者还是会采用做模拟题和真题这样的带有功利色彩的、短期性的浅层学习方法来准备HSK五级考试,这种学习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考生成绩,但是学习的基础并不够扎实。这也是由于社会赋予新HSK五级考试的社会功能,使得应试者会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参加考试,产生“应试学习”的现象,这对语言学习来说可能会成为阻碍。最后,本文为韩国汉语学习者提出的学习建议是:明确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考试。教师应明确考试内容、给予正确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建议社会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使用考试结果,减少或消除对考试结果的误用。将语言测试成绩用于结业、入学、选拔等用途时,应结合其他评估手段来进行抉择。汉办及时反馈学生成绩信息,相关机构加强文化宣传。
陈琦[10](2019)在《新HSK五级测试对马达加斯加来华留学生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文中提出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指测试对教师、学生以及他们的教和学产生的影响。它可以分为正面反拨效应和负面反拨效应。本文以马达加斯加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新HSK五级测试对马达加斯加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反拨效应,帮助马达加斯加来华留学生(甚至帮助其他国家来华留学生)在平时的汉语学习中,学会利用新HSK的积极影响,利用正面反拨效应,促进汉语学习,破除应试学习的魔障,更好地学习汉语及其内在文化精髓。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反拨效应研究成果,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HSK五级测试对马达加斯加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哪些正面反拨效应;第二部分是新HSK五级测试对马达加斯加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哪些负面反拨效应;第三部分是如何发挥新HSK五级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的积极作用,促进马达加斯加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减少其消极作用。本研究发现新HSK五级测试对马达加斯加来华留学生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反拨效应主要体现为新HSK五级测试对学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帮助他们提高了汉语水平,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应对考试,选择更优质的学习策略;负面反拨效应是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存在“应试学习”的现象,倾向于使用浅层学习方法,并伴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对其汉语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此对马达加斯加来华留学生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将学习汉语和参加新HSK五级测试的外部动机和为内部动机结合起来,合理认识新HSK五级测试及其考察目的,明确新HSK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测试,要摆脱“应试学习”的心理魔障,学会减轻心理负担,轻松应考。第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第三,合理安排备考周期,均衡复习备考和专业课学习的时间。第四,依托在华学习环境的便利,利用多种学习资源。
二、A STUDY OF STUDENTS' ANXIETY ON THE LISTENING PERFORMANCE IN CET BAND IV(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 STUDY OF STUDENTS' ANXIETY ON THE LISTENING PERFORMANCE IN CET BAND IV(论文提纲范文)
(2)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教与学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背景 |
1.2.1 摩洛哥的语言现状 |
1.2.2 哈桑孔院的汉语教学现状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研究问题 |
1.3.3 研究对象 |
1.3.4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语言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相关研究 |
2.1.1 语言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相关介绍 |
2.1.2 反拨效应的概念 |
2.1.3 反拨效应的相关研究 |
2.2 HSK相关研究 |
2.2.1 HSK介绍及研究分类 |
2.2.2 HSK反拨效应相关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调查结果简述 |
3.1 学生调查结果简述 |
3.1.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
3.1.2 学生访谈结果 |
3.2 教师调查结果简述 |
3.2.1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 |
3.2.2 教师访谈结果 |
第四章 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教与学的反拨效应 |
4.1 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学习者的影响 |
4.1.1 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
4.1.2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的影响 |
4.1.3 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
4.2 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教学的影响 |
4.2.1 对汉语教师的影响 |
4.2.2 对哈桑孔院汉语教学的影响 |
4.3 影响HSK中级反拨效应强度的因素 |
4.3.1 学生方面 |
4.3.2 教师方面 |
4.3.3 孔院方面 |
第五章 结语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5.2 对摩洛哥汉语教与学的建议 |
5.2.1 对汉语学习者的建议 |
5.2.2 对摩洛哥汉语教师的建议 |
5.2.3 对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的建议 |
5.3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学生中文版 |
附录二:调查问卷学生法语版 |
附录三: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四: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五:教师访谈提纲 |
(3)模因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新闻类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
1.1.1 Importance of English News Listening Teaching |
1.1.2 Current Status of Listening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s |
1.2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3.1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
1.3.2 Practical Significance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Studies of Memetics |
2.1.1 The source of the Meme |
2.1.2 Studies of Memetics Abroad |
2.1.3 Studies of Memetics at Home |
2.2 Studies of Listening Teaching |
2.2.1 Studies of Listening Teaching Abroa |
2.2.2 Studies of Listening Teaching at Home |
2.3 Studies of News Listening |
2.4 Studies on Memetics of News Listening |
2.4.1 Studies on Memetics of News Listening Teaching |
2.4.2 Studies on Memetics of College English News Listening Teaching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Input Hypothesis |
3.2 Cognitive Psychology |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 |
4.1 Research Questions |
4.2 Research Subjects |
4.3 Research Instruments |
4.3.1 Questionnaire |
4.3.2 Test |
4.3.3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
4.4 Experimental Designs |
4.5 Experimental Process |
4.5.1 Item descrip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
4.5.2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
4.6 Summary |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5.1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Test |
5.1.1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Total Score |
5.1.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Correlation on Three Tests |
5.1.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Different Test of Experimental Group |
5.1.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Differenc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
5.1.5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the Scores of Control Group |
5.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Questionnaire |
5.2.1 Pretest Analysis |
5.2.2 Post-test Analysis |
5.2.3 Pretest and post test Analysis |
5.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Interview |
5.4 Discussion |
5.4.1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s'Test |
5.4.2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s'Interest |
5.4.3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s'Anxiety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Research findings |
6.2 Limitations of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
Appendix Ⅱ |
Appendix Ⅲ |
Appendix Ⅳ |
Appendix Ⅴ |
Appendix Ⅵ |
Acknowledgements |
(5)英语专业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与阅读成绩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英语学习特点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四)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自我效能感 |
2、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
3、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 |
(二)理论基础 |
1、自我效能感理论 |
2、社会认知理论 |
(三)国内外关于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文献综述 |
1、国内文献综述 |
2、国外文献综述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工具 |
1、阅读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 |
2、访谈 |
3、英语阅读成绩 |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一)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 |
(二)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水平 |
1、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 |
2、学生英语阅读效能感各维度分析与讨论 |
3、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变化 |
4、小结 |
(三)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 |
1、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三个维度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 |
2、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 |
3、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与阅读成绩的回归分析 |
4、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一、主要发现 |
二、教学建议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英语阅读测试成绩 |
附录4 英语阅读测试卷 |
附录5 英语阅读测试卷答案 |
致谢 |
(6)HSK中高级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以来华留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语言测试及其反拨效应介绍 |
2.1.1 反拨效应的定义 |
2.1.2 反拨效应的实质 |
2.1.3 反拨效应的分类 |
2.2 国内外反拨效应研究 |
2.2.1 国外反拨效应研究 |
2.2.2 国内反拨效应研究 |
2.3 汉语水平测试及其相关研究 |
2.3.1 HSK简介 |
2.3.2 汉语水平测试反拨效应研究 |
2.3.3 汉语水平测试其他相关研究 |
第三章 :HSK中高级反拨效应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问卷调查 |
3.3.2 课堂观察 |
3.3.3 访谈 |
第四章 :HSK中高级反拨效应研究结果分析 |
4.1 调查问卷分析 |
4.1.1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4.1.2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4.2 课堂观察分析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4.3.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4.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HSK对教与学的反拨效应及影响其强度的因素 |
5.1 HSK对学生学习的反拨效应 |
5.1.1 学生对HSK的认识 |
5.1.2 HSK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 |
5.1.3 HSK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 |
5.2 HSK对教师教学的反拨效应 |
5.2.1 教师对HSK的认识 |
5.2.2 HSK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
5.3 影响学生学习反拨效应强度的因素 |
5.3.1 考试动机 |
5.3.2 学生对HSK的认知 |
5.4 影响教师教学反拨效应强度的因素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2.1 对汉语学习的启示 |
6.2.2 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
6.2.3 对HSK开发的启示 |
6.3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中文版) |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五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六 :表格2.1HSK考试时长、与其他标准对标情况 |
附录七 :表格2.2各奖学金的汉语水平要求 |
(7)新HSK五级听力测试对听力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相关概念 |
1.3.2 国外反拨效应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反拨效应研究现状 |
1.3.4 HSK反拨效应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教学实验法 |
1.4.4 课堂观察法 |
第二章 新HSK五级听力测试分析 |
2.1 测试简介 |
2.1.1 新HSK五级简介 |
2.1.2 新HSK五级听力简介 |
2.2 测试要求 |
2.2.1 对内部条件的要求 |
2.2.2 对外部条件的要求 |
2.3 测试题型 |
2.3.1 第一部分 |
2.3.2 第二部分 |
第三章 基于新HSK五级真题听力部分的偏误分析 |
3.1 听力测试的偏误统计 |
3.1.1 不同国别的偏误统计 |
3.1.2 不同性别的偏误统计 |
3.1.3 不同学历的偏误统计 |
3.1.4 不同学习时长的偏误统计 |
3.1.5 不同学习经费的偏误统计 |
3.2 不同类别的偏误统计的结果及解释 |
3.2.1 统计方法描述 |
3.2.2 差异性检验 |
3.3 听力偏误类型及偏误数量统计 |
3.3.1 汉语本体知识类偏误 |
3.3.2 听力技能类偏误 |
3.3.3 文化背景类偏误 |
第四章 新HSK五级听力测试反拨效应调查问卷及分析 |
4.1 学生问卷 |
4.1.1 调查问卷及反拨效应分析 |
4.1.2 正面的反拨效应 |
4.1.3 负面的反拨效应 |
4.2 教师问卷 |
4.2.1 调查问卷及反拨效应分析 |
4.2.2 正面的反拨效应 |
4.2.3 负面的反拨效应 |
第五章 新HSK五级听力真题与大纲词汇对比分析 |
5.1 新HSK五级词汇大纲简介 |
5.2 新HSK五级大纲词汇在听力真题中的使用情况统计 |
5.2.1 统计方法 |
5.2.2 统计结果 |
5.3 新HSK五级听力真题中的高频词汇 |
5.3.1 高频词汇统计 |
5.3.2 大纲词汇对高频词汇的覆盖率 |
5.4 新HSK五级听力真题中的超纲词汇 |
5.4.1 超纲词汇统计 |
5.5 建议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新HSK五级听力测试的启示 |
6.1 对新HSK五级听力测试的建议 |
6.1.1 题型设计 |
6.1.2 材料选择 |
6.2 对听力教学的建议 |
6.2.1 创设真实生活情景 |
6.2.2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
6.2.3 明确听力教学目标 |
6.2.4 重视文化对比教学 |
6.2.5 充分利用技术手段 |
6.3 建议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学生问卷调查表 |
附录2 教师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8)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缩略词、术语与人名英汉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
2.2 我国翻译教学研究回溯 |
2.3 国外翻译教学研究评述 |
2.4 国内外慕课翻译教学研究的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混合式学习理论 |
3.3 教学设计理论 |
3.4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四章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
4.1 问卷设计与预测 |
4.1.1 问卷设计 |
4.1.2 预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
4.2 研究问题 |
4.3 研究对象 |
4.4 研究工具 |
4.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1.1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之间的差异性与重要性 |
5.1.2 设计要素与慕课翻译学习意愿之间的关系 |
5.1.3 慕课平台下影响翻译教学的因素 |
5.1.4 影响因素在性别、专业和语言水平上的差异 |
5.2 讨论 |
5.2.1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 |
5.2.2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学习意愿之间的关系 |
5.2.3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
5.2.4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在性别、专业和语言水平上的差异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的效果与启示 |
6.1 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效果分析 |
6.1.1 教学组织者的设计 |
6.1.2 教学资源的设计 |
6.1.3 教学活动的设计 |
6.1.4 教学评价的设计 |
6.1.5 技术功能的设计 |
6.2 对慕课翻译教学实践的启示 |
6.2.1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提高教师影响力 |
6.2.2 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自主学习便利性 |
6.2.3 开展多元互动合作,促进实时互动 |
6.2.4 突出形成性评价,创新评价方式 |
6.2.5 健全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学习便捷性 |
6.2.6 积极转变角色,成为自主型教师 |
6.2.7 分析学习者特征,优化学习效果 |
6.2.8 考虑社会需求,实现模块化教学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7.1 主要发现 |
7.2 本研究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启示 |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7.4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问卷调查量表 |
附录Ⅱ 访谈提纲与访谈资料编码结果 |
附录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9)韩国汉语学习者新HSK五级考试反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外反拨效应的研究综述 |
二、国内反拨效应的研究综述 |
三、汉语水平考试反拨效应的研究综述 |
第二章 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 |
第一节 语言测试 |
一、语言测试的发展和用途 |
二、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学习行为 |
第二节 反拨效应研究的理论模式 |
一、奥尔德森和沃尔的反拨作用假设 |
二、休斯的“PPP”反拨作用模式 |
三、贝利的反拨效应基本模型 |
四、格林的反拨效应研究模型 |
五、普罗德洛姆的显性——隐形反拨效应模式 |
六、施智闵的反拨效应模型 |
第三章 问卷调查 |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学习、考试动机 |
二、考试的重要性和难度 |
三、韩国汉语学习者对新HSK五级考试的认识 |
四、学习态度 |
五、学习方法 |
六、总体分析 |
第四章 访谈调查 |
第一节 访谈设计与访谈调查的实施 |
第二节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一、访谈内容分析 |
二、访谈结果 |
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 |
第一节 针对学习者 |
一、明确学习目的 |
二、改善学习方法 |
三、端正学习态度 |
四、正确认识考试 |
第二节 针对教师 |
一、明确考试内容 |
二、给予正确引导 |
三、激发学习兴趣 |
第三节 针对相关机构 |
一、合理使用结果 |
二、及时详细反馈 |
三、加强文化宣传 |
结语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新HSK五级测试对马达加斯加来华留学生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1章 理论基础 |
1.1 反拨效应的定义 |
1.2 反拨效应的分类 |
1.2.1 正面反拨效应与负面反拨效应 |
1.2.2 高强度的反拨效应和低强度的反拨效应 |
1.2.3 预期反拨效应和非预期反拨效应 |
1.3 反拨效应模型 |
1.3.1 Aldrson和Wall的反拨效应假设 |
1.3.2 Hughes的“PPP”反拨效应模型 |
1.3.3 Bailey的反拨效应模型 |
1.3.4 Green的反拨作用研究模型 |
1.3.5 本文研究模型 |
第2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2.1 研究问题 |
2.2 问卷研究过程 |
2.2.1 调查问卷设计 |
2.2.2 问卷对象 |
2.2.3 数据收集 |
2.2.4 数据分析 |
2.3 访谈研究过程 |
2.3.1 访谈设计 |
2.3.2 访谈对象 |
2.3.3 数据收集 |
2.3.4 数据分析 |
第3章 正面反拨效应及思考 |
3.1 新HSK五级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 |
3.1.1 新HSK五级测试对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的影响 |
3.1.2 新HSK五级测试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的影响 |
3.2 影响正面反拨效应的因素 |
3.2.1 学习者的内部动机 |
3.2.2 学习者对新HSK五级测试的认识 |
3.2.3 在华学习环境 |
第4章 负面反拨效应及思考 |
4.1 新HSK五级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 |
4.1.1 “应试学习”现象的产生 |
4.1.2 学习者心理负担的产生 |
4.1.3 备考时间过长 |
4.2 影响负面反拨效应的因素 |
4.2.1 学习者的外部动机 |
4.2.2 学校及老师的重视程度 |
第5章 对马达加斯加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建议 |
5.1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 |
5.2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
5.3 合理安排备考周期 |
5.4 利用多种学习资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学术着作 |
期刊论文 |
学位论文 |
网站 |
附录一 新HSK五级测试对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反拨作用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受访者基本信息 |
附录三 访谈结果 |
致谢 |
四、A STUDY OF STUDENTS' ANXIETY ON THE LISTENING PERFORMANCE IN CET BAND IV(论文参考文献)
- [1]新HSK对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反拨效应实证研究[D]. 张莎.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HSK中级对摩洛哥汉语教与学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刘作敏.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2)
- [3]模因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新闻类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D]. 马雪梅.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英语专业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与阅读成绩的相关研究[D]. 杨星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HSK中高级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以来华留学生为例[D]. 孔傅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7]新HSK五级听力测试对听力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D]. 文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D]. 李雪.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9]韩国汉语学习者新HSK五级考试反拨效应研究[D]. 姜蕴仪.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6)
- [10]新HSK五级测试对马达加斯加来华留学生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D]. 陈琦.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