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电信本地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忠峰[1](2021)在《中国铁路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系统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让旅客出行更美好为目的,以“列车公众无线网络”为基础,以“旅客行程服务”和“特色车厢服务”为核心,构建中国铁路高速列车智慧出行延伸服务平台,为旅客提供高速移动场景下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高质量出行服务体验。基于现阶段中国高速铁路运行环境及沿线网络覆盖情况,提出了基于运营商公网、卫星通信和超宽带无线局域网(EUHT-Enhanced Ultra High Throughput)三种车地通信备选方案,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分别对三种备选方案的建设难度、投入成本及服务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现阶段以“运营商公网”方式搭建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基于运营商公网实现车地通信,以不影响动车组电磁干扰与安全为前提,设计了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组网架构,为进一步完善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的运维管控、智能化延伸服务、网络服务性能以及系统安全性,深入研究面向动车组公众无线网络复杂设备的运管平台、高铁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流媒体智能调度、基于列车位置的接收波束成形技术和网络安全防护设计,最终为旅客提供了面向移动出行场景的行程优选、在途娱乐服务、高铁订餐、接送站等定制化延伸服务。随着5G技术已全面进入商用时代,为进一步提升旅客出行服务体验,以5G在垂直行业应用为契机,提出5G与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融合组网方案,创新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建设和运营新模式,论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深入分析当前高速移动出行场景下旅客的服务需求,调研了国内外公共交通领域公众无线网络服务模式及经营现状,提出了以实现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服务为目的,带动铁路旅客出行服务向多样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设计方案。在系统分析了既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信技术选择、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和系统运维管理等难题。2、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OWA(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算子与差异驱动集成赋权方法,利用基于OWA与差异驱动的组合赋权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通过灰色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各方案的灰色关联系数,得到灰色加权关联度,对三种备选方案合理性进行优势排序,最终确定了现阶段基于运营商公网为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车地通信方案。3、基于动车组车载设备安全要求,设计了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总体架构、逻辑架构和网络架构;基于动车组车厢间的互联互通条件,分别设计有线组网和无线组网的动车组局域网解决方案。4、基于Java基础开发框架,采用Jekins作为系统构建工具,设计面向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的云管平台微服务架构设计。使用高可用组件和商业化的Saa S(Software-as-a-Server)基础服务,保证云端的可扩展性、高可用和高性能,解决了列车公众无线网络的远程配置及管理。5、基于传统CDN原理和部署并结合高速列车车端的线性组网物理链路的特点,提出基于高速列车组的CDN概念,简称“高铁CDN”。设计由中心服务器提共一级缓存,单车服务器提供二级缓存的高铁CDN的两级缓存方案,每个二级缓存的内容为一级缓存的一份冗余,以此进一步提升旅客使用公众无线网络的体验,同时结合DNS解析技术提升请求的响应速度并减少出口带宽及流量的占用,提供了流畅的视频娱乐和上网体验。6、基于列车高速运行场景,分析了基于位置信息的多普勒效应补偿对于提高接收信号质量的影响,通过实验模拟了接收波束成形技术对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每个时隙下网络速率的变化,提出了350km/h高速移动场景下基于位置信息的多普勒效应补偿技术,以验证了基于位置信息的多普勒补偿技术和接收波束成形技术在高铁场景下的有效性,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天线间距和天线数量对于波束成形技术的影响关系。7、针对高速列车网络环境,根据802.11系列相关协议中Beacon数据包会携带AP网络相关属性进行广播这一特点,利用协议标准未定义的224字段进行唯一性标识加密,唯一性标识加密算法是通过RC4、设备MAC地址与随机码组合,不定期更新。系统采用AP(Access Point)间歇性扫描形式检测,调整虚拟接口到过滤模式,不断轮询所有频道,实现车载非法AP的检测与阻断。8、基于列车无线公众网络,打造了车上车下一体化、全行程、链条式延伸服务生态,实现了人流、车流、物流3流合一,极大提升了旅客出行服务体验。9、针对5G应用场景及业务需求,基于现有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运营服务系统,通过复用其基础设施,采用5G室分技术设计了列车公众无线网络与5G融合组网方案。该方案通过创新建设模式,引入车载室分设备,并结合5G大带宽、低时延、多连接等特性进行无线调优方案设计,实现车厢内部5G信号和Wi-Fi信号的双重覆盖。
赵毅[2](2018)在《基于SDN/NFV的宁夏电信城域网网络重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城域网网络架构主要向用户提供接入互联网的通道能力和控制网络带宽能力,业务实现相对简单,缺乏流量管理、业务控制能力,存在设备利用效率低、网络自愈能力弱、建设维护成本高等缺点。面对包括自动驾驶、智慧家庭、虚拟现实等新的业务应用需求,需要网络具备业务快速灵活开通能力,具备感知好,故障少,价格低的优点,这些需求必须通过网络重构实现。本文首先对宁夏电信城域网目前的网络架构进行分析,提出目前城域网面临的包括网络结构不合理、流量调度能力弱、管理控制能力差等问题;结合国外运营商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通过SDN和NFV技术的应用实现网络重构的构想,提出宁夏电信IP城域网网络重构方案,通过数据中心搭建SDN和NFV管控平台,整合现网网管系统,开发新的应用系统,新增虚拟RR设备、VBRAS设备,升级现有设备使其具备SDN能力,整合城域网ITV CDN节点,依托现有城域网架构使用SDN和NFV技术实现宁夏电信城域网业务快速部署、流量灵活管控的能力。最后按照重构方案实施了VBRAS、随选网络试点工程,验证了网络重构的技术可行性,为宁夏电信IP城域网大规模重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柴智[3](2020)在《基于物联网(IoT)技术的集群式智能门锁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智能门锁系统是智能家居的一重环节,是提高家庭、宾馆和办公室等场所安全、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据此,论文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面向B端市场(公租房、酒店和企业办公等)的智能门锁系统,该系统具有多元鉴权认证、视频监控、云端集群管控、移动端应急处理与无线升级等功能。此外,为了保障信息安全,论文提出了一种针对本系统改进的嵌入式终端信息传输加密方案。首先,信息传输加密层面:论文选用SM4+CTR对称加密算法,利用32轮非线性迭代结构实现轮密钥扩展、加密过程与解密过程,并通过增加S盒数量、白化密钥和引入混沌系统共计三种方法,改进算法的非线性结构与优化密钥空间,近似达到“一次一密”的效果。其次,硬件层面:论文根据人机交互和无线通讯需求将系统分为7个模块。微处理器模块:负责核心控制,实现了系统的协同处理;人机交互模块:包括电容式键盘模块、NFC模块、摄像头和LCD模块,实现了电子身份采集与图像处理功能;通信模块:包括BLE和NB-IoT模块,实现了终端控制器与上层管理系统之间低功耗无线通信的建立。软件层面:终端软件系统实现了基于人脸特征、RFID标签与键盘密码进行身份识别和时效判断,基于无线通信进行日志上报、本地密码更新与无线升级,以及本地摄像监控等功能。此外,论文将基于MTCNN+Face Net的人脸识别工作部署于云端,极大减轻了终端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负担与能耗。管理系统层面:管理层面由集群式远程管理系统和点对点近程应急预案组成。集群式管理系统部署于云端,以MySQL为数据库,以tomcat为网页服务器,基于CoAP协议与电信IoT平台建立云服务器与终端的数据通道,实现了设备集群管控、人员分权管理与日志记录等功能;应急预案基于BLE协议建立Android客户端与终端的数据通道,实现了无线升级与故障处理功能。最后,论文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加密算法和功耗)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预期的功能,具有良好的低功耗特性和可靠的安全性,为安防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案例。
朱劭驰[4](2019)在《某地光纤到户管理平台的设计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数据业务类型的不断扩展,业务容量呈指数级增长,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技术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提供更强更宽的信息高速公路,不断提升系统、网络容量,提高光纤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为了缩短接入网最后一公里,最终实现Gbit数据业务接入,光纤到户(FTTH)技术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不断推进通信宽带化的技术方案之一。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计划,对能否实现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1]。因此,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为了贯彻落实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加快推进光纤到户建设是加快宽带网络发展、提升宽带基础设施水平的关键要素,加强电子政务对光纤通信接入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党和国家关于互联共享的总体原则,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2]。通过理论基础研究,主要是以管理系统基础理论和通用标准研究为指导,开展系统设计和实现标准、规范的研究,重点研制政府机构元数据、企业元数据、数据接口规范、编码规范、用户服务规范、信息资源分类编码、系统安全性、工作流引擎等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是整个研究内容的基础理论和支撑。加之技术保障研究,通过技术研究整合构建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包括业务架构、信息/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和信息安全架构,并建设数据集成与处理中心,实现复杂信息融合、共享和高效配置,为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撑,是整个研究内容的技术支撑,为管理系统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最后为应用实现,建设一站式集成服务门户平台,实现了光纤到户建设备案管理工作的互联网操作,并在系统上线试运行过程中,针对用户提出的系统功能、性能、稳定性、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对系统进行了持续的优化完善,系统功能得以不断丰富,稳定性和用户体验不断得到提升。平台的建立优化了光纤到户建设备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业务办理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有序;利用办理流程统计、进度实时查询等,方便了本人进行统筹安排和科学管理。实现辽宁省通信建设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竣工验收备案管理系统研究成果的落地应用和实施,为后续开展互联网模式下的通信建设信息化集成服务平台的内容扩充、范围扩展、体系升级提供有效的模式探索和应用支撑。
李双杰[5](2019)在《湖南省娄底移动分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4G(4rd Generation)网络在中国市场得到广泛使用,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电信行业的竞争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着各大电信运营商不断变化其市场发展策略,以谋取在电信市场中不断增加的市场份额,这些激烈的竞争都在各城市或各区域之间展开,而大多数的竞争都是围绕着客户关系展开,随着5G时代的即将到来,现有的竞争格局又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三大电信公司竞争逐步加剧,娄底移动公司面对另外两家电信商的竞争,市场地位也出现大幅变化,主要体现在其客户流失方面,另外在客户管理方面也逐渐出现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客户关系管理制度缺陷等等,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有必要改进其CRM模式。因而对于公司的新老客户所进行的关系管理是其确立市场竞争力尤为重要的方面,是娄底移动公司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客户关系管理概述及理论进行归纳分析,在CRM的理论基础上对娄底移动公司的基本概况进行阐述,并通过娄底移动公司的客户管理现状与娄底移动公司客户管理的市场环境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娄底移动目前面对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优势逐渐弱化,而客户消费理念不断变化,然后,本文分析了娄底移动公司在客户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并探究出娄底移动在CRM过程中,对客户的价值定位不明确,客户细分不准确,客户数据统计结果的应用性不强,对客户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较弱,客户部内部管理工作不规范以及客户服务水平较低等,最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娄底移动客户关系管理的优化方案,先确立娄底移动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的原则和目标,在采取一定的举措,重新界定客户价值并实施客户分类管理,升级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运用大数据技术高效处理客户数据,加强客户服务质量管理并提升客户针对性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为保障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在优化客户管理组织结构层面,构建垂直化的管理体系并实行数据化运营模式,从集团客户部、客户服务部、市场销售部以及电子渠道部加强客户管理团队建设,同时,加强在资金投入上的财务规划,提升公司在本地的品牌文化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使得娄底移动公司能够更好的促进娄底移动客户关系的管理,为娄底移动长期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
王志浩[6](2018)在《基于云计算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SOA等日益成熟,在实践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的应用,在当前的国际研究领域,立足服务理念的新一代云计算技术已然成为了专家们的研究热点。毫无疑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更加专业化、智能化、集约化,在云计算的推动下,使得多条信息技术产业链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源聚合效应日益突出,进一步促进了协同工作、信息共享,为步入面向服务的计算时代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目前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存在的“信息孤岛”及管理系统功能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综合运维管理框架,该框架充分吸收虚拟化和面向服务架构的思想,将运维管理功能封装为松耦合的服务,打通原有各系统间的壁垒,实现管理互通。针对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运维服务选择、基于Hadoop平台的运维数据分类、基于Hadoop平台的运维数据聚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别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为了处理云的随机性所造成的不可预测性的情况,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方法的在线算法。本文重点考虑了用户基于历史经验进行服务选择的个体性和动态性,提出了在线服务选择框架,通过研究分布式选择策略取得全面的服务性能保证。本文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服务选择策略Exp3.C,引导云计算系统在博弈中达到纳什均衡。本研究表明在一个复杂环境中云端用户可能是不理性的,服务提供者提供的资源也是随时可变的,用户的收益仍能够确保达到的时间复杂度。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这个算法的稳定性,可以根据用户的敏感程度提高用户满意度并保障服务质量。针对SPRINT算法存在问题,对其中最佳分割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可通过两种新的数据结构,即类型划分表以及合并化分区表,使得运算过程更加精简,使得不必要的运算能够得以减少,以减少候选节点数目,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构造决策树所需时间得以缩短,使得算法性能得以优化。面对海量数据信息,考虑到在对其进行分类处理时的需求,综合云计算以及数据分类技术,提出基于Hadoop平台的数据分类实现模型。从模型的需求分析、模型构成等角度入手使得数据分析与Hadoop实现了有效融合,并且重点优化改进了SPRINT算法的具体实现,具体来讲主要是从排序并行化、节点并行化、属性并行化等方面实施优化,以保证改进后的算法可适应于Hadoop平台。针对蚁群聚类算法前期收敛速度缓慢的缺点,引入了数据预处理原则,通过K-means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降低了算法的时间代价。引入K-means算法的改进算法MMK-means算法,克服了K-means算法原有的部分缺点,使聚类效果更优秀。将两种改进的算法进行结合,提出基于MMK-means与优化蚁群聚类的混合聚类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针对信息服务设施重复建设、服务体系“烟囱”林立、维护保障难度较大、信息共享使用比较困难等诸多问题,提出一套在云计算环境下的统一网络管理框架。首先,对面向任务的云计算服务及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基于管理代理的云计算网络资源监控技术进行设计,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面向任务的自适应云计算网络规划调度技术进行介绍,对其需求的资源视图和描述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虚拟机网络规划方法。
俞灵灵[7](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认为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张威扬[8](2015)在《银川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电信自2008年底转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综合性的信息服务,这主要得益于其拥有完善和先进的资源系统数据库。将本地的管线资源进行统计后把所有的数据录入到一个能够进行统一管理的数据库,以便进行动态管理。管线资源是中国电信能够更加全面覆盖客户的根本保证,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早在二十世纪初期,银川地区的电信资源管理系统就已经远远达不到高速发展的网络要求了,很多情况下都无法有效地管理资源数据,为了解决这一严重的问题,使得网络的建设更加平稳、可控,就必须要及时建设一套更加有效的资源管理系统,以保证在更加严峻的业务运营过程中有更加坚实的硬件保障。本文设计的系统采用了B/S系统架构、Oracle 9i数据库平台、以及Windows 2010 server的图形服务器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而终端的操作系统一般采用比较稳定的WindowsXP/2010,图形平台则主要采用的是Mapinfo MapX 5.0控件。本文研究的系统主要是以GIS的地理信息为基础,把银川地区所有的管网资源全部都展现在一个平面图上,以便进行统一管理,使得全地区电信资源的分布现状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来。系统分为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资源占用情况查询功能、资源定位查询功能、资源分析预警功能以及各种管线资料的导入和统计等功能。因为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增用户,所以系统的各个模块也需要及时的更新,以满足用户和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本文研究的系统的表现和运行形式主要是以图表为主,多种方式的图表使得复杂的系统更加直观,满足大多数人的使用需求。因为在电信行业的运行中需要对大容量数据进行处理,所以本系统还具有处理海量数据的功能。本文所设计的本地网管线资源管理系统采用的Windows布局格式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操作界面,界面简捷、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快捷,当然,针对于客户信息的处理系统的安全性能比较高,长期运行时也比较稳定。本系统能够使大容量数据的处理更加快捷,在提升企业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使得工作人员操作更加简单,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丁平杰[9](2014)在《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对三网融合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广电企业的影响非常明显。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加强自身优势领域、提高竞争力是各方所要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政策扶持和传统的技术升级改造网络无法解决各自面临的全部难题。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分析三网融合政策背景下广电运营商运营现状,找出一条适合于广电网络运营商的生存之路。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借鉴西方国家在“三网融合”问题上制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广电总局关于“三网融合”的相关政策规定,以浙江最具代表性的广电企业-华数广电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发展创新才是硬道理。其次,采用SWOT分析法针对当前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将其与电信运营商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广电网络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华数广电在加强运营、业务、服务能力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进而为“三网融合”当前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意见和参考,从而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本文为广电企业应对三网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策略。结合华数广电的实际情况,为广电企业应对三网融合的业务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为广电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刘晓芳[10](2014)在《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规划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化和网络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下,企业面临全新的竞争局面,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作用日益明显。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电信企业意识到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像湖南电信这样的通信运营商企业,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法、实施的步骤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关系到企业是否能通过信息化技术推动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在企业信息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战略方面己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但对于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研究还比较少,制定切实可行企业信息化规划战略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基于此,论文对湖南电信公司的信息化规划进行了探讨。本文应用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工具和方法,结合通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特点、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对公司信息化规划和实施的步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对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然后针对公司发展战略、内外部约束条件、组织管理模式、主营业务流程等内容,讨论了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包括公司业务系统整合的需求、公司信息系统与业务管理融合的需求、公司信息平台的需求。提出了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规划方案,方案重点解决公司的客服系统和BOSS系统整合、公司信息网管支撑系统整合、公司数据库资源整合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如何实现公司高效运作问题。制定了该方案的实施计划以及方案实施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对同类型通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二、北京电信本地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电信本地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铁路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系统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公共交通领域无线网络服务现状研究 |
1.2.2 旅客需求服务现状 |
1.2.3 中国铁路科技开发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车地通信方案比选研究 |
2.1 车地通信技术方案 |
2.1.1 基于运营商公网的车地通信 |
2.1.2 基于卫星的车地通信 |
2.1.3 基于超宽带无线局域网(EUHT)的车地通信 |
2.2 车地通信方案比选方法研究 |
2.2.1 车地通信方案比选指标选取 |
2.2.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2.2.2.1 基于OWA算子主观赋权 |
2.2.2.2 基于差异驱动原理确定指标的客观权重 |
2.2.2.3 组合赋权 |
2.2.3 灰色关联评价分析 |
2.2.3.1 指标预处理确定决策矩阵 |
2.2.3.2 计算关联系数及关联度 |
2.3 车地通信方案比选算例分析 |
2.3.1 计算指标权重 |
2.3.2 灰色关联系数确定 |
2.3.2.1 选择参考序列 |
2.3.2.2 计算灰色关联度 |
2.3.2.3 方案比选分析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3 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系统总体方案研究及系统建设 |
3.1 总体架构 |
3.2 网络架构 |
3.2.1 地面网络架构设计 |
3.2.2 车载局域网架构设计 |
3.3 网络安全防护 |
3.3.1 安全认证 |
3.3.2 安全检测与监控 |
3.4 运营平台建设 |
3.4.1 用户中心 |
3.4.2 内容服务 |
3.4.3 视频服务 |
3.4.4 游戏服务 |
3.4.5 广告管理 |
3.5 一体化综合云管平台 |
3.5.1 云管平台总体设计 |
3.5.2 功能设计及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4 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服务质量测量与优化 |
4.1 公众无线网络服务质量测量分析 |
4.1.1 系统面临挑战 |
4.1.2 服务质量测量场景 |
4.1.3 服务质量分析 |
4.1.3.1 分析方法 |
4.1.3.2 用户行为分析 |
4.1.3.3 网络状态分析 |
4.2 QoE与 QoS指标映射模型分析 |
4.2.1 列车公众无线网络QoE与 QoS指标 |
4.2.1.1 无线网络QoS指标 |
4.2.1.2 无线网络QoE指标 |
4.2.2 QoE与 QoS映射模型 |
4.2.2.1 QoE与 QoS关系 |
4.2.2.2 通用映射模型 |
4.2.2.3 映射模型业务类型 |
4.2.3 系统架构 |
4.2.4 系统问题分析 |
4.2.4.1 开网业务的开网成功率问题 |
4.2.4.2 网页浏览延质差问题 |
4.2.4.3 即时通信的业务连接建立成功率问题 |
4.2.5 性能评估 |
4.3 高铁CDN流媒体智能调度算法研究 |
4.3.1 技术架构 |
4.3.2 缓存策略分析 |
4.3.3 算法设计 |
4.3.4 流媒体算法仿真结果 |
4.4 基于列车位置信息的接收波束成形技术对LTE下行信道的影响研究 |
4.4.1 模型建立 |
4.4.2 信道建模 |
4.4.3 试验模拟结果 |
4.5 本章小节 |
5 基于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的智慧出行服务研究及实现 |
5.1 基础行程服务 |
5.1.1 售票服务 |
5.1.2 共享出行业务 |
5.1.4 特色车厢服务 |
5.1.5 广告 |
5.2 ToB业务 |
5.2.1 站车商业 |
5.2.2 站车广告管理平台 |
5.3 创新业务 |
5.3.1 高铁智屏 |
5.3.2 国铁商学院 |
5.4 本章小结 |
6 融合5G技术的动车组公众无线网络升级优化研究 |
6.1 融合场景分析 |
6.1.1 动车组公众无线网络现状分析 |
6.1.2 5G在垂直领域成熟应用 |
6.2 融合组网需求分析 |
6.2.1 旅客追求高质量通信服务体验需求 |
6.2.2 铁路运营方提升运输生产组织效率需求 |
6.2.3 电信运营商需求 |
6.3 电磁干扰影响分析 |
6.3.1 环境分析 |
6.3.2 干扰分析 |
6.3.3 结论及建议 |
6.4 5G上车方案设计 |
6.4.1 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 |
6.4.2 融合架构设计 |
6.4.3 逻辑架构 |
6.4.4 网络架构 |
6.4.5 系统功能 |
6.4.6 系统建设内容 |
6.5 关键技术 |
6.5.1 本地分流技术 |
6.5.2 高速回传技术 |
6.5.3 时钟同步 |
6.5.4 5G语音回落4G(EPS Fallback) |
6.5.5 5G网络QoS机制 |
6.5.6 隧道技术 |
6.5.7 切片技术 |
6.6 融合5G技术的公众无线网络经营思路 |
6.6.1 业务架构 |
6.6.2 商业模式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SDN/NFV的宁夏电信城域网网络重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 |
1.2 概述 |
第二章 网络重构相关技术介绍 |
2.1 SDN技术 |
2.1.1 SDN技术特点 |
2.1.2 SDN技术架构 |
2.1.3 SDN架构接口技术协议 |
2.1.4 SDN的优势 |
2.2 NFV技术 |
2.2.1 NFV技术的特点 |
2.2.2 NFV用到的主要技术 |
2.2.3 NFV的部署模式 |
第三章 宁夏电信IP城域网的现状和分析 |
3.1 宁夏电信城域网简介 |
3.2 宁夏电信IP城域网现状 |
3.2.1 宁夏IP城域网核心层现状 |
3.2.2 宁夏电信IP城域网汇聚层现状 |
3.2.3 宁夏电信IP城域网接入层现状 |
3.3 宁夏电信IP城域网问题分析 |
3.3.1 宁夏电信城域网核心层问题分析 |
3.3.2 宁夏电信城域网汇聚接入层问题分析 |
3.3.3 宁夏电信城域网中长期问题分析 |
第四章 基于SDN/NFV的宁夏电信城域网网络重构设计 |
4.1 国内外网络重构思路 |
4.1.1 美国AT&T网络重构Domain2.0 计划 |
4.1.2 中国电信网络转型思路 |
4.2 宁夏电信城域网网络重构转型构想 |
4.2.1 宁夏电信城域网网络重构转型的意义 |
4.2.2 宁夏电信城域网网络重构转型长远目标和任务 |
4.3 宁夏电信网络重构设计 |
4.3.1 构建宁夏电信网络重构基础平台 |
4.3.2 核心层重构设计 |
4.3.3 汇聚接入层重构设计 |
4.3.4 宁夏电信未来的IP城域网 |
第五章 宁夏电信城域网网络重构尝试 |
5.1 基于SDN/NFV的 VBRAS技术应用试点 |
5.1.1 v BRAS |
5.1.2 项目试点前期准备工作 |
5.1.3 项目试点方案设计 |
5.1.4 项目实施及测试 |
5.1.5 项目经验总结 |
5.2 基于SDN/NFV的随选网络技术验证 |
5.2.1 随选网络技术验证目的 |
5.2.2 随选网络技术验证部署 |
5.2.3 随选网络业务验证 |
5.2.4 随选网络试点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物联网(IoT)技术的集群式智能门锁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物联网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物联网技术发展历程 |
1.2.2 物联网网络层无线通讯技术 |
1.3 门锁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1 门锁系统研究现状 |
1.3.2 门锁系统身份识别技术 |
1.3.3 门锁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智能门锁的加密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
2.1 加密算法综述 |
2.1.1 加密算法定义及分类 |
2.1.2 分组密码模式分类 |
2.2 SM4 加密算法原理 |
2.2.1 SM4 加/解密算法 |
2.2.2 SM4 轮密钥扩展算法 |
2.2.3 CTR分组模式 |
2.3 SM4 算法改进 |
2.3.1 S-box交替映射优化非线性结构 |
2.3.2 密钥白化扩展密钥空间 |
2.3.3 Logistic混沌系统生成随机CK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终端设备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
3.1.1 硬件系统设计需求 |
3.1.2 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
3.2 核心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3.2.1 核心MCU型号与功耗选择 |
3.2.2 核心MCU电路设计 |
3.3 无线通信子系统的硬件设计 |
3.3.1 BLE模块的选型与电路设计 |
3.3.2 NB-IoT模块的选型与电路设计 |
3.4 人机交互子系统的硬件设计 |
3.4.1 电容式触摸键盘的选型与电路设计 |
3.4.2 NFC模块的选型与电路设计 |
3.4.3 视频监控子系统的选型与电路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智能门锁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4.1.1 终端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
4.1.2 核心控制系统的任务调度设计 |
4.2 终端基于电子身份的鉴权认证 |
4.2.1 NFC模块的RFID识别与时效认证 |
4.2.2 电容式触摸键盘的数字密码认证 |
4.3 终端基于无线通信的数据处理 |
4.3.1 BLE模块的通信透传 |
4.3.2 基于BLE协议的无线升级 |
4.3.3 基于CoAP协议的日志上报 |
4.4 终端视频监控 |
4.5 云端人脸识别 |
4.5.1 基于MTCNN的人脸检测 |
4.5.2 基于FaceNet的身份识别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上层管理系统设计 |
5.1 智能门锁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5.2 集群式远程管理系统设计 |
5.2.1 中国电信IoT平台部署 |
5.2.2 阿里云tomcat与 MySQL部署 |
5.2.3 PC端门锁管理界面设计 |
5.3 应急管理系统设计 |
5.3.1 BLE协议之GAP与 GATT自定义 |
5.3.2 Android客户端总体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6.1 系统测试概述 |
6.1.1 系统测试平台 |
6.1.2 系统测试内容 |
6.2 系统功能测试 |
6.2.1 身份识别功能测试 |
6.2.2 视频监视功能测试 |
6.2.3 远程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
6.2.4 应急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
6.3 系统性能测试 |
6.3.1 加密算法性能测评 |
6.3.2 终端设备功耗测评 |
6.4 系统测试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4)某地光纤到户管理平台的设计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现状 |
1.4 论文内容 |
第2章 光纤到户验收备案管理系统的设计 |
2.1 光纤接入网技术概述及主要设施 |
2.1.1 光纤接入网基本构成 |
2.1.2 光纤接入网分类 |
2.1.3 光纤接入网的类型 |
2.2 验收备案管理系统 |
2.2.1 定义 |
2.2.2 备案管理基本流程 |
2.3 光纤到户验收备案管理系统的设计 |
2.3.1 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流程设计 |
2.3.2 总体架构 |
第3章 光纤到户验收备案管理系统平台的设计 |
3.1 系统平台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
3.1.1 设计目标 |
3.1.2 设计原则 |
3.2 系统平台功能架构设计 |
3.2.1 流程分类管理 |
3.2.2 流程创建管理 |
3.2.3 流程运行管理 |
3.2.4 项目数据管理 |
3.2.5 验收文件管理 |
3.2.6 备案信息查询 |
3.2.7 用户管理 |
3.2.8 权限管理 |
3.2.9 日志管理 |
3.3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3.3.1 系统用户表 |
3.3.2 菜单表 |
3.3.3 流程结点定义表 |
3.3.4 流程连线定义表 |
3.3.5 流程日志表 |
3.3.6 竣工验收备案审批表 |
3.3.7 系统日志信息表 |
第4章 系统总体实现 |
4.1 系统实现技术 |
4.1.1 J2EE框架三层架构模式 |
4.1.2 模块化、面向服务的实现技术 |
4.1.3 业务设计和流程引擎技术 |
4.1.4 系统功能实现 |
4.2 系统平台配置 |
4.2.1 系统软件分布 |
4.2.2 Oracle数据库配置 |
4.2.3 应用服务器配置 |
4.2.4 Web服务器配置 |
4.3 系统测试 |
4.3.1 系统测试目的 |
4.3.2 系统测试原则 |
4.3.3 系统测试环境 |
4.3.4 测试方法与内容 |
4.3.5 功能测试分析 |
4.3.6 性能测试分析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 |
致谢 |
(5)湖南省娄底移动分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硏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内容 |
第2章 客户关系管理概述以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
2.1.1 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
2.1.2 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
2.1.3 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
2.2 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客户价值理论 |
2.2.2 客户细分理论 |
2.2.3 关系营销理论 |
2.2.4 数据库营销理论 |
第3章 娄底移动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分析 |
3.1 娄底移动公司基本概况 |
3.1.1 娄底移动公司简介 |
3.1.2 娄底移动公司发展历程 |
3.1.3 娄底移动公司主营业务 |
3.2 娄底移动公司的客户管理现状 |
3.2.1 客户管理组织架构 |
3.2.2 客户业务发展状况 |
3.2.3 客户变化情况 |
3.2.4 客户服务状况 |
3.3 娄底移动公司客户管理的市场环境 |
3.3.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3.3.2 行业优势逐渐弱化 |
3.3.3 客户消费理念不断变化 |
第4章 娄底移动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4.1 客户细分与定位不明确 |
4.1.1 客户价值定位不明 |
4.1.2 客户细分不准确 |
4.2 客户管理相关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不足 |
4.2.1 客户数据统计结果的应用性不强 |
4.2.2 对客户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较弱 |
4.3 客户管理方式待提升 |
4.3.1 客户部内部管理工作不规范 |
4.3.2 客户服务水平较低 |
第5章 娄底移动客户关系管理的优化方案 |
5.1 确立客户关系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
5.1.1 客户关系管理的原则 |
5.1.2 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 |
5.2 明确客户的价值与分类管理 |
5.2.1 重新界定客户价值 |
5.2.2 实施客户分类管理 |
5.3 强化系统与大数据的应用效果 |
5.3.1 升级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
5.3.2 运用大数据技术高效处理客户数据 |
5.4 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与层次 |
5.4.1 加强客户服务质量管理 |
5.4.2 提升客户针对性服务水平 |
第6章 娄底移动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组织结构保障 |
6.1.1 构建垂直化的管理体系 |
6.1.2 实行数据化运营模式 |
6.2 部门建设保障 |
6.2.1 集团客户部 |
6.2.2 客户服务部 |
6.2.3 市场销售部 |
6.2.4 网络渠道部 |
6.3 财务规划保障 |
6.4 品牌文化保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云计算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0 综合运维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
1.2.1 云计算技术现状 |
1.2.2 Hadoop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分类聚类算法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基于云计算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
2.1 引言 |
2.2 面向任务的综合运维管理体系结构研究 |
2.2.1 综合运维控制器 |
2.2.2 网络控制器 |
2.2.3 集群控制器和节点控制器 |
2.2.4 面向任务多目标需求的自适应虚拟机部署 |
2.3 基于管理代理的云计算网络资源监控技术 |
2.3.1 基于管理代理的云计算网络资源监控系统设计 |
2.3.2 虚拟机网络监控软件模型选择 |
2.3.3 基于管理代理的网络资源监控技术 |
2.4 面向任务的自适应云计算网络规划调度技术 |
2.4.1 面向任务多目标需求的资源视图及描述方法 |
2.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虚拟机网络规划技术 |
2.4.3 基于负载特征值的综合负载优化调度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运维服务选择算法 |
3.1 引言 |
3.2 云服务选择 |
3.3 基于在线学习的服务选择策略 |
3.3.1 系统模型及公式推导 |
3.3.2 云服务选择算法的在线学习策略 |
3.4 仿真及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Hadoop平台的运维数据分类算法 |
4.1 引言 |
4.2 基于Hadoop平台的改进SPRINT算法 |
4.2.1 SPRINT算法改进 |
4.2.2 SPRINT算法的并行策略 |
4.3 基于Hadoop平台的数据分类实现 |
4.4 仿真及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Hadoop平台的运维数据聚类算法 |
5.1 引言 |
5.2 基于Hadoop平台的MMK-means算法 |
5.2.1 基于K-means的 MMK-means算法 |
5.2.2 基于Hadoop的 MMK-means算法实现 |
5.3 基于Hadoop平台的蚁群聚类算法 |
5.3.1 改进人工蚂蚁前期的盲目性策略 |
5.3.2 改进数据对象的放置策略 |
5.3.3 增加离散的数据对象处理策略 |
5.3.4 改进短期记忆的最佳匹配 |
5.3.5 并行改进的蚁群算法 |
5.5 仿真及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7)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缘起 |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
2.1.1 不再囿于时空 |
2.1.2 集个性化数据 |
2.1.3 具有聚合效应 |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
2.2.1 表现形式迥异 |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
3.1.2 以案由为参数 |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
4.2.1 是否为前提 |
4.2.2 标准之厘定 |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
5.1.1 填补一般条款 |
5.1.2 明晰认定标准 |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
5.2.1 严格适用程序 |
5.2.2 加强说理论证 |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
5.3.1 提升审判级别 |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
5.3.3 建立案例族谱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目次 |
作者简介 |
(8)银川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基础及开发技术 |
1.3.1 GIS技术介绍 |
1.3.2 系统开发环境 |
1.3.3 应用程序的分层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2 系统需求分析 |
2.1 需求分析 |
2.1.1 建设目标 |
2.1.2 性能需求 |
2.1.3 功能需求 |
2.2 务流程调查 |
2.2.1 用户权限管理流程 |
2.2.2 信息录入流程 |
2.2.3 图形图纸生成流程 |
2.2.4 数据统计流程 |
2.2.5 系统维护流程 |
2.3 开发软件平台选取 |
2.3.1 GIS平台选取 |
2.3.2 数据库选取 |
2.3.3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取 |
2.4 系统硬件平台的选择 |
2.4.1 系统网络架构 |
2.4.2 硬件配置 |
2.5 关键用例图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架构设计 |
3.2 逻辑流程设计 |
3.3 系统各模块设计 |
3.4 数据库的总体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实现和测试 |
4.1 系统运行效果 |
4.2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
4.2.1 用户权限管理模块 |
4.2.2 资源查询定位模块 |
4.2.3 资源占用情况查询模块 |
4.2.4 资源分析预警模块 |
4.2.5 图纸打印模块 |
4.2.6 图形配纤模块 |
4.2.7 竣工资料导入模块 |
4.3 系统测试原则 |
4.4 系统性能测试 |
4.5 系统功能测试 |
4.5.1 资源查询定位功能测试 |
4.5.2 资源分析预警功能测试 |
4.5.3 管线资源统计报表功能测试 |
4.6 系统安全 |
4.7 数据备份与维护 |
4.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结构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企业发展战略 |
2.1.2 三网融合的定义与内容 |
2.2 相关理论 |
2.2.1 结构追随战略理论 |
2.2.2 波特五力理论 |
2.2.3 价值链理论 |
2.3 战略管理的常用分析方法 |
2.3.1 SWOT分析方法 |
2.3.2 PEST分析方法 |
3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和华数广电战略分析 |
3.1 三网融合的原因 |
3.2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 |
3.3 三网融合对广电网络的意义和影响 |
3.4 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
3.4.1 宏观环境分析 |
3.4.2 竞争力分析 |
3.5 SWOT分析 |
3.5.1 优势分析 |
3.5.2 劣势分析 |
3.5.3 机会分析 |
3.5.4 威胁分析 |
4 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发展战略 |
4.1 华数广电业务发展概况 |
4.1.1 华数广电简介 |
4.1.2 华数广电核心竞争力 |
4.2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业务需求 |
4.2.1 广电业务需求的多维发展 |
4.2.2 广电业务的发展需求和趋势 |
4.3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 |
4.3.1 三年发展目标 |
4.3.2 规划原则 |
4.3.3 建设运营的战略思路 |
4.4 实现三网融合技术平台总体架构 |
4.4.1 有线网升级改造工程 |
4.4.2 云平台建设工程 |
5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下业务保障措施 |
5.1 打造省级骨干网络 |
5.1.1 业务对网络的需求 |
5.1.2 IP多业务和大颗粒业务承载需求 |
5.1.3 支撑全业务发展的家庭接入网络需求 |
5.2 建设业务运营平台 |
5.2.1 媒体云 |
5.2.2 通信云 |
5.2.3 宽带云 |
5.2.4 服务云 |
5.2.5 本地信息化平台 |
5.3 推广多终端支持 |
5.3.1 采用传统数字电视机顶盒 |
5.3.2 推行云宽带电脑 |
5.3.3 实现全新的云媒体终端 |
5.4 完善运营维护和支撑系统 |
5.4.1 总体规划简介 |
5.4.2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概述 |
5.4.3 管理支撑系统(MSS)概述 |
5.5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
5.5.1 总体方案 |
5.5.2 内容监管 |
5.5.3 网络监管 |
5.5.4 终端监管 |
5.5.5 业务监管 |
5.5.6 结算监管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企业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 |
1.2.2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需求分析 |
2.1 湖南电信公司现状 |
2.1.1 公司概况 |
2.1.2 公司的组织与文化 |
2.1.3 公司业务发展现状 |
2.2 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
2.2.1 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
2.2.2 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2.3 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 |
2.3.1 公司业务系统整合的需求 |
2.3.2 公司信息系统与业务管理融合的需求 |
2.3.3 公司信息平台的需求 |
第3章 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规划方案 |
3.1 湖南电信信息化规划目标及方案架构 |
3.1.1 公司信息化规划目标 |
3.1.2 公司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
3.1.3 公司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架构 |
3.2 湖南电信公司信息系统集成关联分析与整合 |
3.2.1 公司信息系统间关联分析 |
3.2.2 公司客服系统和BOSS系统整合 |
3.2.3 公司信息网管支撑系统整合 |
3.2.4 公司数据库资源整合 |
3.3 湖南电信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
3.3.1 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方案 |
3.3.2 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设计 |
3.4 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建设 |
第4章 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规划的实施 |
4.1 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规划实施计划 |
4.1.1 信息化规划实施计划 |
4.1.2 信息化规划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 |
4.2 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4.2.1 确定归口管理部门 |
4.2.2 建立IT支撑体系 |
4.2.3 沟通计划 |
4.2.4 信息技术人员能力发展计划 |
4.2.5 全员参与及分工协作 |
4.3 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规划实施预期效益分析 |
4.3.1 社会效益 |
4.3.2 济效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北京电信本地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铁路高速列车公众无线网络系统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D]. 王忠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基于SDN/NFV的宁夏电信城域网网络重构技术研究[D]. 赵毅.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3]基于物联网(IoT)技术的集群式智能门锁的设计与实现[D]. 柴智.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某地光纤到户管理平台的设计方案的研究[D]. 朱劭驰. 吉林大学, 2019(03)
- [5]湖南省娄底移动分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 李双杰. 湘潭大学, 2019(02)
- [6]基于云计算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王志浩.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18(03)
- [7]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8]银川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威扬.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9]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D]. 丁平杰.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5)
- [10]湖南电信公司信息化规划研究[D]. 刘晓芳. 湖南大学,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