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筒仓机械爆破一体化控制拆除技术

大型筒仓机械爆破一体化控制拆除技术

一、大型筒仓的机械与爆破综合控制拆除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夏志远[1](2021)在《自然崩落法矿山底部结构失稳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然崩落采矿法作为一种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地下采矿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深地矿产资源大规模高效开采的首选方法,受到了国际采矿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自然崩落法矿山的底部结构承担着采场出矿任务,所有矿石都需经底部结构运出采场,保障底部结构安全稳定是自然崩落法成功运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自然崩落法开采的特殊性,底部结构服务年限长且处于复杂变化的高应力环境,导致底部结构维护难度大,失稳破坏风险高。因此,揭示自然崩落法矿山底部结构失稳发生和演变机理,并提出失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以国内典型自然崩落法矿山铜矿峪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室内试验、数值仿真模拟和力学理论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了自然崩落法矿山底部结构三种常见失稳类型的发生和演变机理,并针对失稳机理的不同分别提出了防治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开展了铜矿峪矿现场底部结构失稳特征调研与失稳时空演化过程分析,揭示了铜矿峪矿530中段底部结构失稳发生和演变的普遍规律,主要结论包括:底部结构失稳区域有相当大的比例发生在拉底推进线前方20~30m范围内;随着拉底推进,一些底部结构失稳区域修复后会呈现反复失稳;副层地压显现受主层开采影响严重,尤其是位于拉底推进线前方的底部结构易出现失稳;拉底过程中,在桃型矿柱尖部上方易形成残留矿柱,表现为局部出矿穿脉顶板地压显现强烈,附近聚矿沟呈现“少矿无矿”的现象。2)基于压力拱理论、薄板理论和散体应力拱理论对底部结构全生命周期受力过程进行力学解析,通过建立底部结构全生命周期受力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底部结构从巷道掘进开始到出矿结束的全生命周期应力和位移演化规律,揭示了铜矿峪矿底部结构全生命周期失稳机理,主要结论如下:拉底推进线前方底部结构受采场空间围岩压力拱作用易产生压应力集中,随着拉底面积增加,压应力集中程度逐渐增强,当达到底部结构岩体剪切破坏条件时,就会产生地压破坏现象;随着拉底推进,推进线前方的底部结构逐渐转移到拉底空间下方,此时底部结构压应力集中得到释放,但在高水平构造应力和垂直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底部结构发生向上的挠曲变形,出矿穿脉侧帮和桃型矿柱尖部逐渐呈现拉应力集中,随着拉底面积增加,拉应力集中程度逐渐增强,当超过底部结构抗拉强度时,再次产生地压破坏现象,所以底部结构会呈现反复失稳的地压现象;拉底后尽快促使上覆矿岩崩落,有助于释放拉底推进线前方出矿巷道集中的压应力,以及拉底空间下方桃型矿柱尖部和出矿巷道两帮的拉应力,从而降低底部结构失稳发生概率。3)构建了主副层联合开采底部结构受力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主层开采扰动下副层底部结构应力和位移演化特征和规律,揭示了副层底部结构失稳机理,主要结论如下:主层拉底推进和上覆矿岩崩落加剧了副层拉底推进线前方底部结构压应力集中,使其更易达到岩体剪切破坏条件,从而增大了副层推进线前方底部结构失稳发生概率;主层拉底推进和上覆矿岩崩落降低了副层拉底空间下方底部结构竖直向上挠曲变形和拉应力集中,使其不易超过岩体抗拉强度,降低了副层底部结构反复失稳概率。4)构建了拉底不良底部结构受力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残留矿柱扰动下底部结构应力和位移演化特征和规律,揭示了拉底不良诱发底部结构失稳机理,结果表明:残留矿柱下方桃型矿柱产生较高压应力集中,随着拉底面积增加桃型矿柱尖部压应力持续升高,如果达到岩体剪切破坏条件就会造成桃型矿柱失稳;残留矿柱下方出矿水平地压破坏易发生在出矿穿脉顶板,而正常拉底区域地压破坏易发生在出矿穿脉侧帮;随着拉底推进,残留矿柱下方底部结构呈现“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的应力分布状态;残留矿柱附近的上覆矿岩处于拉应力释放区域,不利于上覆矿岩的崩落,造成聚矿沟无破碎矿石出现。5)研究了铜矿峪矿微震监测系统布设方案,确定了 410中段和530中段的传感器位置坐标,经过定位精度的模拟分析,满足定位误差和系统灵敏度要求,可实现底部结构失稳监测预警任务。6)分别针对三种不同类型底部结构失稳的发生和演化机理,开展了防治措施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提出了出矿巷道锚网索喷与底板混凝土反拱的联合支护新形式,有效地控制了出矿巷道围岩的松动变形,提高了底部结构的整体强度,增加了底部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主层后拉底与副层预拉底相结合的拉底方式,不但可保证主层快速投产,而且改善了副层底部结构应力状态;提出了适当增加桃型矿柱尖部上方拉底高度,将桃型矿柱两侧拉底巷道中间的拉底区域作为一个爆破单元同时爆破的措施,从而减小爆破夹制作用,避免残留矿柱的形成。

魏小宁[2](2020)在《基于ISM的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搭设式钢管支架具有通用性强、施工方便、整体刚度好、承载能力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在高净空、大跨度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然而,由于目前工程建造过程中搭设式钢管支架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技术,使得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鉴于此,本文将解释结构模型(ISM)应用到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体系中,考虑钢管支架安全管理隐患的重大危险因素的影响,建立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事故佐证和德尔菲法,确定了事故隐患清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钢管支架事故隐患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设计、材料、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环境五个方面的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指标体系,为下文建立安全管理模型奠定了基础。其次,基于德尔菲法,确定了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各指标的相关性,结合ISM技术理论,构建了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的解释结构模型,进而把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形成三阶层次结构的因素梯级:搭建钢管支架,即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的根本因素;构件数量情况和生态环境是其直接因素;其余的因素为间接因素,为预防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基于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解释结构模型,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以筒仓漏斗钢管支架为例,对筒仓漏斗钢管支架安全管理隐患进行模糊综合评判与分析,得出筒仓漏斗案例在钢管支架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验证了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解释结构模型在钢管支架安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为该类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方法提供一定指导。

牛彦俊[3](2020)在《柱承式螺旋钢板仓事故分析鉴定与加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螺旋钢板筒仓作为当今全世界物料贮存界的重要结构构件,具有建造成仓时间快、质量轻、材料可重复回收再利用、配套设施较完善等易于被业界接受的众多特点。螺旋钢板仓现已大量应用于仓储事业中,产生了非常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比于钢筋混凝土筒仓,具有其明显、独特的优势。鉴于钢板仓在我们国家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其受力性能已被各国学者广泛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动态装卸料、储料流态、改流体设计、稳定性能、抗震性能、温度作用和风荷载作用下钢板仓性能等。本文以某实际螺旋式钢板仓倾斜事故为对象,对发生事故的钢板仓进行检测和鉴定,采用ABAQUS软件对该钢板仓进行五种工况下的静力分析和局部加劲肋分析,最后对破损筒仓进行了抗震加固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情况,基于厂方要求以及对事故现场的初步调查情况,对该螺旋钢板仓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检测与鉴定。结果表明,该螺旋钢板仓事故为仓体上部主要结构构件连接节点破坏及失稳造成的局部倾斜,而并非整体倾斜,在设计方面,设计草图简单,缺少大部分结构细部构造做法、节点详图,如加劲肋连接节点详图、布置详图等,这些缺陷是造成结构安全隐患的基本原因。在构造方面,将加劲肋弱轴布置在筒仓仓壁受到水平压力最大的方向,大大削弱了槽钢的实际受力性能,使筒体结构的整体与局部刚度降低,从而增大了筒仓仓壁及加劲肋组合结构在受力方向的位移,极易形成局部失稳现象。在施工方面,加劲肋连接处偏心较大,竖向受力不均匀,造成加劲肋局部失稳;加劲肋与仓壁钢板间的焊接焊缝外形不均匀、成型与观感较差;筒仓竖向加劲肋部分相邻连接节点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将形成筒仓在水平压力作用下的薄弱环节,造成筒仓在上述节点处的脆性破坏。(2)采用ABAQUS软件对该钢板仓进行五种工况(装料1/3仓、装料1/2仓、装料2/3仓、满仓以及发生事故时的水泥装载高度28m)下的静力分析和局部加劲肋分析(包括装料28m和满仓两种工况)。在对局部节点加劲肋分析中,根据节点的连接情况分为三种工况(完全连接、A节点部分连接、B节点部分连接)。通过整体分析可知,随着装载水泥高度的增加,筒仓整体结构的应力和位移水平不断增大。筒仓的应力和位移的最大值主要出现在筒仓的底部;砼梁以及内部钢筋应力值都低于材料的强度值;柱的砼应力值小于其强度值。在满仓工况和装料28m时,筒仓底部应力都超过筒仓钢板的屈服强度,超出比例分别为0.16%和0.01%。在满仓工况和装料28m时,KZ1的柱头钢筋刚达到屈服值。在装料28m时,筒仓中部位移比较大,达到21.07mm-22.87mm。在满仓时,筒仓中部位移值达到22.79mm-25.17mm。综合整体分析、筒仓加劲肋分析和加劲肋节点分析可知:实际筒仓结构的破坏并不是出现在筒仓应力和位移最大的部位;装料28m时,实际破坏部位处应力和位移都较大,当节点出现连接破坏时,会造成筒仓壁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应力值都超过所使用钢板材料的屈服强度,位移增大形成局部屈曲,同时加劲肋会穿出筒仓壁进一步造成破坏,该破坏形态与实际破坏形态相符。(3)采用盈建科软件对上部仓体进行了纠倾方案及对损伤筒仓进行了抗震加固分析。将整个螺旋钢板仓按照上下结构分别进行了加固后的计算复核,因下部为混凝土框架结构,上部主要为钢结构,考虑到两种材料的变形不协调,故采取上下结构分别计算,对荷载的计算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整体计算,通过验算结果表明:仓下支撑结构加固后承载能力、构造、变形、轴压比、剪跨比等主要技术指标均满足《钢筒仓技术规范》GB50884-2013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之要求;上部仓体结构构件及连接强度、稳定性计算均满足《钢筒仓技术规范》GB50884-2013规定的设计要求;钢筒仓整体抗倾覆计算、稳定计算亦符合《钢筒仓技术规范》GB50884-2013规定的设计要求;通过上述计算复核,从理论上验证了本螺旋钢板仓加固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本螺旋钢板仓的事故处理奠定了理论依据。

刘迪,郭文华,顾云,陈仁康,蔡高文,李飞[4](2020)在《钢筋混凝土筒仓群定向拆除爆破》文中指出为了安全、顺利地拆除钢筋混凝土筒仓群,受倒塌空间限制,制定了分3次定向爆破的方案。通过对大型筒仓群周边环境、分布排列特点以及筒仓结构尺寸等分析,对筒壁、楼梯及电梯井进行预处理,借助筒仓出料口在筒壁开设低位梯形爆破切口,选择合理的切口高度、炮孔方向、布孔参数、装药量和分段延时时间。3次爆破均沿设计方向倒塌,达到预期效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类似的经验。

段文凯[5](2020)在《记忆场概念下的工业遗产筒仓改造研究 ——以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后工业时代,城市被重新定位,废弃的工业厂区面临改造拆迁的命运。如何更好的使脱离城市发展的工业厂区重新回归城市,使工业建筑承载的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得到延续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工业厂区的众多建筑类型中,筒仓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是城市工业化历史进程的鲜活载体。因此本文将筒仓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记忆场理论的相关研究,提出工业遗产筒仓建筑中的“记忆场”这一概念,为工业遗产筒仓建筑的更新与改造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人文视角。首先,本文通过对相关记忆与场所理论的梳理,对“记忆场”的概念与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建筑与记忆的内在联系做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项目,对筒仓建筑中蕴涵的各种“记忆场”进行解析。将筒仓建筑中的“记忆场”的要素构成分为四类:形态特征要素、空间结构要素、生产流程要素、情感隐喻要素。最后,根据筒仓建筑中蕴涵的“记忆场”的归纳,结合国内外筒仓建筑改造案例与方案,对筒仓建筑中“记忆场”的重构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基于上述四点要素从体量特征、立面特征、内部空间、结构构件、生产路径、工业设备、痕迹和光八个方向探讨筒仓建筑中记忆场的重塑与再现方式,以此强调记忆场要素的唤醒对于筒仓建筑的重要性。

王翔[6](2019)在《黄骅港三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煤炭主要是由我国沿海的各大煤炭港口来运输到全国各地。因此,煤炭港口工程的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煤炭的运输能力,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与国外先进港口相比,我国煤炭港口工程质量管理有不规范、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建设单位受利益驱使,任人唯亲、偷工减料。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在此背景下,研究港口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方案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黄骅港三期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设计了一套新的的管理方案,可供今后扩容工程乃至其他煤炭港口建设参考。首先,本文介绍了黄骅港三期项目质量研究的来源与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随后对项目质量管理特别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其次,对黄骅港三期工程项目概况以及工程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该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各级人员、各级部门的组织管理均有缺陷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中“全过程、全员、全企业”的管理思想,对三期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改进方案。最后,通过加强项目管理与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组织协调与沟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安全与环保的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全面质量管理改进方案顺利有效的实施。方案中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并结合实际,最终可以提高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乔廷尧[7](2019)在《“韧性城市”视野下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 ——以青岛蓝海新港城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逐渐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时期,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对于城市建设问题国家亦给予了高度重视。然而工业化时期城市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提升城市建设效率与质量,便于后期城市建设工作的进行,必须将城市更新提上日程,对此我国提出了“城市双修”的城市规划理念,迎合后工业时代的范式,进行城市修复与生态修复,恢复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肌理,对废旧的城市空间再开发利用。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作为旧城改造类型之一,是城市修补中的重要一环,对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是推进我国“城市双修”工作进程,促进我国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我国的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再利用模式照搬国外、更新手段不符合当前城市发展需要、缺乏区域特色、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推倒重建”式再利用等诸多问题。本文以城市废旧码头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以上思考,从空间设计层面上,总结我国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现状,立足于当前城市学术研究热点——韧性城市理念,遵循整体性、可达性、可持续性等原则,提出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设计策略,结合笔者所在的青岛案例——青岛蓝海新港城项目,分析韧性城市理念视野下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设计策略在案例中的实践应用,从码头区与城市空间融合、提升码头区空间可达性、塑造多元码头公共空间、注重个性化码头空间营造、保证整个规划设计过程的公众参与等几个方面入手,以期对当前我国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提供行之有效的借鉴经验,实现废旧码头区与城市空间协调可持续发展。论文共分为7个章节,其中1、2、3章是论文的基础,主要包含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理论基础、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并对国内外综述、国外相关案例进行了归纳整理。4、5、6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第4章先总结了当前我国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的几种模式,并对于我国城市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第5章详细阐述了基于韧性城市理念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设计的5种策略。第6章通过对青岛蓝海新港城项目进行深入解读,分析韧性城市理念视野下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设计策略在案例中的实践应用,为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实践经验支持。第7章作为整篇论文的总结,阐述论文研究的结论,同时分析论文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对未来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设计的期望。

刘巍[8](2019)在《GH建筑公司战略转型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总体增速趋于平稳。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放缓,工程建筑施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建筑企业中民营建筑企业的生存压力尤为突出。据统计,自2012年民营工程企业的亏损率由11.5%增长至2017年的15.7%,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建筑工程企业特别是民营建筑工程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是现阶段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成功的转型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阶段制定和实施好战略转型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十分重要。本文以GH建筑公司为例,结合GH建筑工程公司内外部环境,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GH建筑公司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现阶段GH建筑公司在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GH建筑公司在战略上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及核心竞争力理论等相关知识和理论为基础,结合公司战略转型的指导思想,提出了(1)确定GH建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拓展海外市场;(3)进行轻资产化运营;(4)推进公司股权多元化;(5)完善公司信息化管理,推进BIM技术建设等相关战略发展路径,并根据战略转型路径,提出了重建企业文化、调整员工激励机制、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塑公司品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等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建议,最后笔者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

戈晓宇[9](2014)在《节约型园林背景下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建筑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大量堆积,从自然界物质能量循环的角度来看,这些废弃物是“错误时间错误地点的资源”。材料是园林建设的物质基础,在资源越发紧缺环境逐渐恶化的当代,园林材料的选用仍然以自然资源为主,园林建设仍然依赖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速率的攫取,亟需一种基于我国园林建设现状的切实可行的节材措施,采用废弃物和再生建材作为园林材料能够拓展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途径,改变传统建设模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这是本文研究目的之所在。我国大力发展循环型经济,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型园林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主题,为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节约型园林要求在不缩小建设规模、不减少建设投资、不降低建设品质的前提下,最大化节约各种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本文对园林材料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并结合节约型园林的内涵提出了园林材料的应用策略。本文将现象学作为研究方法引入废弃物的应用研究之中,将材料本性与真实性的思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将建构逻辑作为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研究的核心内容,拓展了园林材料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的支撑。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废弃物和再生建材应用的现状,首先将市政道路工程、建筑工程中对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其中能够适用于风景园林中的材料和工程技术。接下来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低材高用”的废弃物营建思想和“瓦爿墙”、“出砖入石”等建造工艺的研究,回溯了废弃物应用的历史。本文归纳了能够适用于园林中的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建材,对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途径和建构逻辑进行了研究,为园林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所在。本文归纳了废弃物和再生建材在应用中具有的节约价值、艺术价值和功能优化价值,结合作者参与的规划设计实践案例对价值的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并采用AHP方法对部分再生建材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价,为园林材料评价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本文提出了以废弃物和再生建材为材料的园林建设实施框架,在园林建设程序的层面上增加了废弃物信息管理系统和基于LCA的园林材料评估程序,既融合了废弃物和再生建材应用的需要,又与我国园林建设的实际情况有较紧密的结合。针对以废弃物和再生建材为材料的园林建设的非常规性,提出了规划设计原则和施工组织策略。以废弃物和再生建材为材料的园林建设实施框架的建立能够在行业政策、信息管理、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层面形成对废弃物和再生建材应用的推动力。

康宏垚[10](2012)在《非电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起爆技术、爆破器材的更新换代,使得现代爆破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非电起爆器材由于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上比较安全,操作简便,能抗杂散电流、静电、射频电等电力输出干扰,稳定性高,在现代爆破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设计稳定可靠的非电起爆网路系统,是爆破成功核心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非电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的展开分析和研究。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在实际运用中虽然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运输保管方便和能轻易实现多段微差起爆等优点,但导爆管起爆网路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无法用专门的仪表来检测起爆网路。虽然有一些爆破工作者和生产厂家在不同的环境下做过一些实验和推断,也对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性提出了一些经验和意见。但是,对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性还停留在经验和直观感觉判断,这对于爆破这种特种行业来说,无法准确掌握的起爆网路,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无法察觉到的安全隐患,所以说对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影响非电起爆网路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人为因素、爆破器材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部分。人为因素主要是爆破设计失误和施工操作失误;环境因素主要有先爆炮孔破坏起爆网路等;爆破器材因素主要是爆破器材不合格、雷管准爆率低两个方面。本文在深入分析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的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利用事故树分析法(FTA)对导致爆破网路失效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来分析评价爆破网路的可靠度。针对常见的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运用全概率公式分析法、布尔展开定理分析法、最小路及理论分析法和递推公式法来计算其可靠度,并结合工程实例来验算运算方法。

二、大型筒仓的机械与爆破综合控制拆除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筒仓的机械与爆破综合控制拆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自然崩落法矿山底部结构失稳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自然崩落采矿法应用现状
        1.2.2 自然崩落法底部结构失稳机理研究现状
        1.2.3 地压控制措施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矿区工程背景及底部结构失稳发生规律研究
    2.1 引言
    2.2 铜矿峪矿工程背景
        2.2.1 矿区地层
        2.2.2 地质构造
        2.2.3 矿体特征
        2.2.4 采矿方法
    2.3 矿区地应力场测试
    2.4 岩体力学参数确定
        2.4.1 岩石力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2.4.2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体力学参数计算
    2.5 铜矿峪矿底部结构失稳发生规律研究
        2.5.1 铜矿峪矿底部结构失稳特征
        2.5.2 铜矿峪矿底部结构失稳发生规律
    2.6 本章小结
3 自然崩落法底部结构全生命周期地压演化特征与失稳机理
    3.1 引言
    3.2 底部结构全生命周期受力过程力学解析
        3.2.1 基于压力拱理论的拉底推进线前方底部结构受力解析
        3.2.2 基于薄板理论的拉底空间下方底部结构等效模型受力解析
        3.2.3 基于散体平衡拱理论的采场矿石对底部结构作用力解析
        3.2.4 小结
    3.3 底部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值模型构建
        3.3.1 模型的构建方法
        3.3.2 模型结构参数
        3.3.3 强度准则
        3.3.4 边界条件与地应力施加
        3.3.5 底部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值模拟步骤
    3.4 底部结构全生命周期力学效应
        3.4.1 底部结构全生命周期应力演化特征
        3.4.2 底部结构全生命周期位移演化特征
    3.5 底部结构全生命周期失稳机理分析
        3.5.1 拉底推进线前方底部结构失稳机理
        3.5.2 拉底空间下方底部结构失稳机理
        3.5.3 底部结构全生命周期反复失稳机理
    3.6 本章小结
4 自然崩落法主副层联合开采底部结构失稳机理
    4.1 引言
    4.2 主副层联合开采数值模型构建
        4.2.1 模型结构参数
        4.2.2 主副层联合开采数值模拟步骤
    4.3 主层开采扰动下副层底部结构力学效应
        4.3.1 主层开采扰动下副层底部结构应力演化特征
        4.3.2 主层开采扰动下副层底部结构位移演化特征
    4.4 主副层联合开采底部结构失稳机理
        4.4.1 副层拉底推进线前方底部结构地压显现加剧机理
        4.4.2 副层拉底空间下方底部结构地压演化机理
    4.5 本章小结
5 自然崩落法拉底不良诱发底部结构失稳机理
    5.1 引言
    5.2 拉底不良采场数值模型构建
        5.2.1 模型结构参数
        5.2.2 数值模拟步骤
    5.3 残留矿柱扰动下底部结构力学效应
        5.3.1 残留矿柱扰动下底部结构应力演化特征
        5.3.2 残留矿柱扰动下底部结构位移演化特征
    5.4 拉底不良诱发底部结构失稳机理
        5.4.1 残留矿柱下方桃型矿柱失稳机理
        5.4.2 残留矿柱下方出矿水平失稳机理
        5.4.3 残留矿柱下方底部结构整体失稳机理
    5.5 本章小结
6 自然崩落法底部结构失稳防治措施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微震监测系统的底部结构失稳防治技术研究
        6.2.1 微震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6.2.2 铜矿峪矿微震监测系统作用
        6.2.3 铜矿峪矿微震监测区域与传感器的布设
        6.2.4 铜矿峪矿微震传感器网络定位精度检验
        6.2.5 铜矿峪矿微震监测系统方案的确定
    6.3 底部结构支护与加固措施研究
        6.3.1 支护与加固措施的提出
        6.3.2 支护与加固效果数值分析
        6.3.3 支护与加固现场应用效果检验
    6.4 主副层联合开采底部结构失稳防治措施研究
        6.4.1 主副层联合开采底部结构失稳防治措施提出
        6.4.2 副层预拉底方式底部结构稳定性分析
    6.5 拉底不良诱发底部结构失稳防治措施研究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ISM的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搭设式钢管支架研究现状
        1.2.2 钢管支架安全指标研究现状
        1.2.3 解释结构模型(ISM)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理论
    2.1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相关理论
        2.1.1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规范
        2.1.2 ISM在钢管支架安全管理原理
    2.2 ISM方法的相关理论
        2.2.1 ISM的相关概念
        2.2.2 ISM方法在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2.2.3 ISM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建模步骤
    2.3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相关理论
        2.3.1 模糊综合评判法原理
        2.3.2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步骤
    2.4 本章小结
3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隐患因素的识别与确定
    3.1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事故隐患
        3.1.1 事故隐患理论和原理
        3.1.2 事故隐患辨别方法
    3.2 事故佐证下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隐患因素的初选
        3.2.1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事故整合
        3.2.2 典型搭设式钢管支架事故案例及隐患分析
    3.3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隐患因素的修正
    3.4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的隐患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ISM在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模型的构建
    4.1 建立邻接矩阵
    4.2 建立可达矩阵
    4.3 对可达矩阵进行等级划分
    4.4 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解释结构模型的应用
    5.1 工程概况
    5.2 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的综合评判
    5.3 基于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解释结构模型的案例分析
    5.4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的预防措施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致谢

(3)柱承式螺旋钢板仓事故分析鉴定与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筒仓结构破坏原因汇总
        1.1.2 筒仓分类及特点
    1.2 筒仓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螺旋钢板仓现场检测
    引言
    2.1 工程概况
    2.2 检测依据及仪器
    2.3 现场检测
        2.3.1 使用方提供的事故情况说明
        2.3.2 使用条件调查
        2.3.3 地基基础
        2.3.3.1 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2.3.3.2 地基处理情况检测
        2.3.3.3 地基承载力状况
        2.3.3.4 基础现状
        2.3.3.5 基础梁强度检测
        2.3.3.6 基础梁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2.3.3.7 钢板仓下部框架支撑结构相邻柱基相对沉降观测
        2.3.4 钢板仓仓下框架结构框柱倾斜观测
        2.3.5 仓下框架支撑结构
        2.3.5.1 混凝土龄期
        2.3.5.2 仓下框架支撑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
        2.3.5.3 仓下框架支撑结构混凝土碳化检测
        2.3.5.4 仓下框架支撑结构钢筋配置及锈蚀情况检测
        2.3.5.5 裂缝检测
        2.3.5.6 仓下框架支撑结构构件截面尺寸检测
        2.3.5.7 仓下框架支撑结构构件外观质量检查
        2.3.6 仓体结构
        2.3.6.1 仓体结构布置调查
        2.3.6.2 仓体构件材料力学性能检测
        2.3.6.3 仓体构件尺寸检测
        2.3.6.4 仓体构件连接检测
        2.3.6.5 仓体构件安装偏差检测
        2.3.6.6 仓体变形检测
        2.3.6.7 仓体损伤检查
        2.3.6.8 钢板仓仓体结构构造检测
        2.3.6.9 整体外观缺陷检查汇总
    2.4 检测小结
第3章 螺旋钢板仓ABAQUS有限元分析
    引言
    3.1 计算简图
        3.1.1 整体受力分析计算简图
        3.1.2 局部加劲肋节点受力分析计算简图
    3.2 ABAQUS有限元模型
        3.2.1 单元介绍
        3.2.2 材料模型
        3.2.2.1 钢材与钢筋材料模型
        3.2.2.2 混凝土材料模型
        3.2.3 网格划分
        3.2.3.1 整体分析网格划分
        3.2.3.2 筒仓加劲肋分析网格划分
        3.2.4 工况荷载计算
        3.2.5 荷载边界条件
    3.3 ABAQUS模拟结果
        3.3.1 整体模型分析计算结果
        3.3.1.1 工况一—装料1/3仓
        3.3.1.2 工况二—装料1/2仓
        3.3.1.3 工况三—装料2/3仓
        3.3.1.4 工况四—满仓
        3.3.1.5 工况五—装料28m
        3.3.1.6 计算结果小结
        3.3.2 筒仓加劲肋模型分析计算结果
        3.3.2.1 工况一—装料28m
        3.3.2.2 工况二—满仓
        3.3.2.3 计算结果小结
        3.3.3 局部模型分析计算结果
        3.3.3.1 工况一—筒仓节点完全连接
        3.3.3.2 工况二—A节点部分连接
        3.3.3.3 工况三—B节点部分连接
        3.3.3.4 加劲肋强轴与弱轴布置计算对比
        3.3.3.5 计算结果小结
    3.4 本章小结
    3.5 鉴定结论及建议
第4章 螺旋钢板仓支撑结构及仓体加固研究
    引言
    4.1 加固纠倾遵循的总原则
    4.2 螺旋钢板仓抗震加固的概念阐述
        4.2.1 钢板仓地震作用的计算
        4.2.2 螺旋钢板仓抗震构造措施
    4.3 原结构在实测强度及截面尺寸下的核算问题汇总
        4.3.1 模型的建立
        4.3.2 荷载的施加
        4.3.3 工况信息
        4.3.4 荷载组合
        4.3.5 仓下支撑结构内力计算结果
        4.3.6 仓下支撑结构构件超限信息
        4.3.7 上部仓体最不利工况下计算结果
    4.4 仓下支撑结构抗震加固方案
        4.4.1 增设抗震墙及增大截面法加固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
        4.4.2 加固布置及加固详图
        4.4.3 加固后仓下支撑结构构件计算结果
    4.5 上部仓体结构加固方案
        4.5.1 上部仓体出现的主要问题
        4.5.2 加固方案
        4.5.3 加固需施加的牵拉及抬升力计算
        4.5.4 仓体加固补强方案
        4.5.5 加固后计算复核结果
        4.5.5.1 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
        4.5.5.2 结构整体稳定性验算
        4.5.5.3 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位移曲线
        4.5.5.4 上部仓体轴压比计算结果
        4.5.5.5 上部仓体剪跨比计算结果
        4.5.5.6 上部仓体最不利工况下构件应力比简图
        4.5.5.7 上部仓体最不利工况下位移与应力云图
    4.6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4)钢筋混凝土筒仓群定向拆除爆破(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周边环境
    1.2 筒仓结构
2 拆除爆破设计
    2.1 工程特点与技术难点
        1)筒仓群建筑结构复杂。
        2)施工环境复杂。
        3)拆除爆破周期长。
        4)时间要求紧。
        5)安全要求高。
    2.2 预处理措施
        1)筒仓底部。
        2)筒仓顶部。
        3)楼梯及电梯井。
        4)预切缝施工。
    2.3 爆破切口设计
        1)切口长度。
        2)切口高度。
    2.4 爆破参数设计
        1)筒壁爆破参数。
        2)立柱爆破参数。
    2.5 起爆网路
3 爆破安全设计
    3.1 爆破振动校核
    3.2 塌落振动校核
    3.3 爆破飞石校核
4 爆破效果与结语
    4.1 爆破效果
    4.2 结语

(5)记忆场概念下的工业遗产筒仓改造研究 ——以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对象
        1.1.4 研究目的
        1.1.5 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1.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学术创新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基础
    1.5 论文结构框架
第2章 “记忆场”的认知研究
    2.1 记忆
        2.1.1 记忆的涵义
        2.1.2 记忆与历史的辨析
        2.1.3 集体记忆的二重性
    2.2 场所
        2.2.1 场所的涵义
        2.2.2 场所精神
    2.3 记忆与场所间的相互影响
        2.3.1 场所对记忆的影响
        2.3.2 记忆对场所的影响
    2.4 本文中的“记忆场”
        2.4.1 “记忆场”的概念界定
        2.4.2 “记忆场”理论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中的“记忆场”的要素构成
    3.1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建筑的基础性研究
        3.1.1 历史更迭
        3.1.2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的类型定位
        3.1.3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的空间结构特征
    3.2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的改造
        3.2.1 入口的处理
        3.2.2 景观悬挑扶梯通廊的设置
        3.2.3 交通流线的梳理
        3.2.4 改造技术难点
    3.3 形态特征要素
        3.3.1 体量特征
        3.3.2 立面特征
    3.4 空间结构要素
        3.4.1 内部空间
        3.4.2 结构构件
    3.5 生产流程要素
        3.5.1 生产路径
        3.5.2 工业设备
    3.6 情感隐喻要素
        3.6.1 痕迹
        3.6.2 光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筒仓建筑中“记忆场”的再现方式
    4.1 形态特征要素的重构
        4.1.1 建筑体量特征的重构
        4.1.2 建筑立面特征的重构
    4.2 空间结构要素的重构
        4.2.1 筒体内部空间的重构
        4.2.2 漏斗结构构件的重塑
    4.3 生产流程要素的重构
        4.3.1 设备构件的再现
        4.3.2 生产路径的组织
    4.4 情感隐喻要素的重构
        4.4.1 痕迹的再现
        4.4.2 光的再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附录A

(6)黄骅港三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和来源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项目质量管理相关基本理论
    2.1 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项目质量管理概念
        2.1.2 工程项目特点及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2.2 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
        2.2.1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
        2.2.2 其他原理
    2.3 项目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黄骅港三期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3.1 工程项目概况
        3.1.1 神华黄骅港务公司简介
        3.1.2 三期工程项目概况
        3.1.3 三期项目施工的特点
    3.2 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3.2.1 三期项目管理现状简介
        3.2.2 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2.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TQM的黄骅港三期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4.1 方案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4.1.1 方案设计的原则
        4.1.2 方案设计的目标
    4.2 黄骅港三期项目“全过程”管理改进方案
        4.2.1 PDCA循环分析法的应用
        4.2.2 项目准备阶段的PDCA循环
        4.2.3 项目实施阶段的PDCA循环
        4.2.4 项目收尾阶段的PDCA循环
    4.3 黄骅港三期项目“全员”、“全企业”管理改进方案
        4.3.1 成立QC工作小组
        4.3.2 明确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
        4.3.3 制定各级部门的任务分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黄骅港三期项目质量管理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构建优秀的人才队伍
        5.1.1 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5.1.2 加强各级人员的教育培训
    5.2 加强组织协调与沟通
        5.2.1 总承包方与业主
        5.2.2 总承包方与监理
    5.3 建设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
        5.3.1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5.3.2 完善人员管理制度
    5.4 加强安全与环保管理
        5.4.1 安全环保管理重点
        5.4.2 安全环保管理措施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韧性城市”视野下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 ——以青岛蓝海新港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韧性城市理念
    2.2 城市废旧码头空间
    2.3 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案例分析
    3.1 国内外相关研究
    3.2 国外相关案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当前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的模式、问题、反思
    4.1 国内废旧码头区再利用模式
        4.1.1 生态公园型再利用模式
        4.1.2 历史保护型再利用模式
        4.1.3 创意产业型再利用模式
        4.1.4 城市综合型再利用模式
    4.2 问题与反思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韧性城市视野下我国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设计策略
    5.1 废旧码头与城市空间融合
        5.1.1 城市结构重组
        5.1.2 城市肌理缝合
        5.1.3 老建筑的再利用
        5.1.4 原有驳岸改造
    5.2 提升码头空间的可达性
        5.2.1 城市交通整合
        5.2.2 充分考虑多样内部交通
        5.2.3 静态与动态交通的结合
        5.2.4 人性化的步行空间设计
    5.3 多元公共空间塑造
        5.3.1 保持空间韧性注重绿色空间设计
        5.3.2 满足多样需求的公共空间
        5.3.3 分层次组织空间
    5.4 个性化的空间营造
        5.4.1 地域特色的发掘
        5.4.2 景观建筑的创造
        5.4.3 个性化景观小品
    5.5 公众参与的全过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研究——青岛蓝海新港城规划设计
    6.1 项目概况
        6.1.1 项目定位
        6.1.2 项目背景
        6.1.3 服务人群
    6.2 项目解读
        6.2.1 区位分析
        6.2.2 交通分析
        6.2.3 基地现状分析
    6.3 规划结构与规划理念
        6.3.1 规划理念
        6.3.2 规划结构
    6.4 韧性城市视野下码头空间再利用策略
        6.4.1 提升空间可达性
        6.4.2 绿色空间设计
        6.4.3 多元化的空间功能
        6.4.4 个性化空间营造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8)GH建筑公司战略转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1.3 选题的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相关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和说明
2 GH建筑公司战略转型背景及转型动因分析
    2.1 公司基本情况
    2.2 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2.2.1 外部环境
        2.2.2 内部环境
    2.3 公司SWOT分析
        2.3.1 优势与劣势
        2.3.2 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2.4 公司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2.5 小结
3 GH建筑公司战略转型方案设计
    3.1 公司战略转型思想和目标
    3.2 公司战略转型方案
        3.2.1 确定核心竞争力
        3.2.2 拓展海外市场
        3.2.3 轻资产化运营
        3.2.4 推进股权多元化
        3.2.5 完善公司信息化管理,推进BIM技术建设
    3.3 小结
4 GH建筑公司战略转型保障措施
    4.1 企业文化保障
    4.2 激励机制保障
    4.3 组织保障
    4.4 财务保障
    4.5 人才保障
    4.6 品牌建设保障
    4.7 技术保障
    4.8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节约型园林背景下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与研究综述
    1.1 研究的缘起
        1.1.1 发展循环经济和促进循环型产业的需要
        1.1.2 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趋势的应对
        1.1.3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契机
        1.1.4 实践中的思考
    1.2 研究内容与相关概念释义
        1.2.1 节约型园林
        1.2.2 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建材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3.3 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研究与应用难点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西方园林中废弃物的应用
        1.4.2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废弃物应用
        1.4.3 建筑工程中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
        1.4.4 小结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2 节约型园林背景下园林材料的应用
    2.1 节约型园林的内涵
        2.1.1 面向城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节约型园林
        2.1.2 建设与节约并重的节约型园林
    2.2 园林材料应用与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2.2.1 建造传统的迷失
        2.2.2 园林材料研究的匮乏
        2.2.3 常规材料应用的困境
    2.3 园林材料理论研究的拓展
        2.3.1 废弃物处理的思想发展
        2.3.2 材料的本性与真实性的思辨
        2.3.3 现象学视角下的园林材料研究
        2.3.4 园林材料与建构逻辑
    2.4 节约型园林背景下的园林材料应用策略
        2.4.1 秉承节约理念
        2.4.2 继承传统文化
        2.4.3 探索现代之路
    2.5 小结
3 建筑垃圾及其再生建材的种类与本性
    3.1 废弃砖瓦
        3.1.1 废弃砖瓦的概况及本性
        3.1.2 以废弃砖瓦为原料的再生建材
    3.2 废弃石材
        3.2.1 废弃花岗岩的物质属性
        3.2.2 废弃花岗岩的产生过程及利用方式
    3.3 废弃金属
        3.3.1 废弃金属的概况
        3.3.2 废弃金属在园林中的利用方式
    3.4 废弃混凝土
        3.4.1 废弃混凝土的概况与本性
        3.4.2 以废弃混凝土为原料的再生建材
    3.5 废弃木材
        3.5.1 废弃木材的概况
        3.5.2 以废弃木材为原料的再生建材
    3.6 小结
4 工业固体废物及其再生建材的种类与本性
    4.1 煤矸石
        4.1.1 煤矸石的概况
        4.1.2 以煤矸石为原料的再生建材
    4.2 粉煤灰
        4.2.1 粉煤灰的概况
        4.2.2 以粉煤灰为原料的再生建材
    4.3 铁矿尾矿
        4.3.1 铁矿尾矿的概况
        4.3.2 以铁矿尾矿为原料的再生建材
    4.4 高炉炉渣
        4.4.1 高炉炉渣的物质属性
        4.4.2 以高炉炉渣为原料的再生建材
    4.5 废弃轮胎
        4.5.1 废弃轮胎的本性
        4.5.2 废弃轮胎在风景园林中应用的可能性
    4.6 废弃集装箱
    4.7 废弃玻璃
        4.7.1 废弃玻璃的本性
        4.7.2 以废弃玻璃为原料的再生建材
    4.8 小结
5 废弃物和再生建材在园林中的应用途径和建构逻辑
    5.1 园林道路、场地
        5.1.1 园路、场地基层材料
        5.1.2 园路、场地面层
    5.2 园林构筑、小品及饰面材料
        5.2.1 墙体砌筑材料
        5.2.2 铁矿尾矿
        5.2.3 废弃砖瓦砌筑墙体
        5.2.4 废弃石材饰面
        5.2.5 再生马赛克饰面
        5.2.6 再生空心玻璃砖
        5.2.7 废弃木材
        5.2.8 废弃轮胎
        5.2.9 废弃金属雕塑
        5.2.10 钢筋石笼
        5.2.11 废弃集装箱
    5.3 水体驳岸
        5.3.1 废弃轮胎驳岸
        5.3.2 废弃木材护岸
        5.3.3 石笼驳岸
    5.4 塑造地形
    5.5 小结
6 废弃物和再生建材在园林中应用的价值
    6.1 园林建设中的节约价值
        6.1.1 自然资源的节约——以河间市瀛洲公园为例
        6.1.2 能源消耗的节约
        6.1.3 基于AHP方法墙体砌筑材料的价值评价
        6.1.4 基于AHP方法的园路场地基层填筑材料的价值评价
    6.2 景观特色塑造中的艺术价值
        6.2.1 废弃物应用的现象学转向与符号意义
        6.2.2 历史信息的艺术化与地域特征表达——以烟台园为例
        6.2.3 历史信息的艺术化与场所精神塑造
    6.3 园林材料应用中功能的补充与优化价值
    6.4 小结
7 以废弃物和再生建材为材料的园林建设实施框架
    7.1 废弃物和再生建材应用的症结
        7.1.1 政策扶持和法律法规的缺失
        7.1.2 园林建设中的信息不对称
        7.1.3 废弃物营建的利益失衡
    7.2 法律法规的推动性作用以及鼓励性政策的制定
        7.2.1 国外法律法规对废弃物利用的影响
        7.2.2 鼓励性政策的制定
        7.2.3 基于LCA的园林材料评估框架的建立
    7.3 废弃物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7.4 规划设计原则与施工组织策略
        7.4.1 废弃物对规划设计的逆向作用
        7.4.2 园林规划设计原则
        7.4.3 传统工艺的继承
        7.4.4 施工组织中的节约策略
    7.5 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创新之处
        8.2.1 现象学和建构逻辑视角下的材料研究
        8.2.2 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建构逻辑
        8.2.3 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价值
        8.2.4 以废弃物和再生建材为材料的园林建设实施框架的建立
    8.3 余论与展望
        8.3.1 基于LCA的园林材料评估体系的研究
        8.3.2 节约型园林评价标准的研究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
致谢
附录

(10)非电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2 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分析
    2.1 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2.2 导爆管接力起爆网路
        2.2.1 孔外延时串、并联网路设计
        2.2.2 各排孔内起爆雷管段别不同、孔外延时并—串—并网路设计
        2.2.3 孔内延时爆破起爆网路设计
        2.2.4 导爆管接力式起爆网路特点
    2.3 导爆管网格式闭合起爆网路
        2.3.1 导爆管网格式闭合起爆网路形式
        2.3.2 网格式闭合起爆网路的特点
    2.4 高精度导爆管逐孔起爆网路
        2.4.1 逐孔爆破机理
        2.4.2 高精度导爆管逐孔起爆网路的特点
3 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性研究
    3.1 用事故树分析法(FTA)对起爆网路失效分析
        3.1.1 事故树的符号及其意义
    3.2 影响起爆网路可靠度的因素及事故树图
    3.3 事故树的定性分析
        3.3.1 最小割集
        3.3.2 最小径集
        3.3.3 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3.3.4 分析结果
4 非电起爆网路设计的可靠度
    4.1 起爆网路简单串联系统设计可靠度
    4.2 起爆网路简单并联系统设计可靠度
    4.3 起爆网路混联系统设计可靠度
    4.4 提高起爆网路网路设计可靠度的技术措施
    4.5 复杂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
        4.5.1 布尔展开定理分析法
        4.5.2 全概率公式分析法
        4.5.3 递推公式法
        4.5.4 最小路及理论分析法
    4.6 简单起爆网路系统中传爆雷管失效相关性的近似处理
    4.7 非电起爆网路施工工艺对设计可靠度的影响
        4.7.1 导爆管的起爆特性及其对网路可靠度的影响
        4.7.2 网路敷设质量对网路可靠度的影响
        4.7.3 其他因素对设计可靠度的影响
5 工程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爆破设计方案选择
    5.3 起爆网路设计
    5.4 起爆网路可靠度计算
    5.5 爆破施工作业过程注意事项
        5.5.1 布孔和炮孔验收
        5.5.2 装药过程注意事项
        5.5.3 网路连接注意事项
        5.5.4 填塞过程注意事项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大型筒仓的机械与爆破综合控制拆除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自然崩落法矿山底部结构失稳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 夏志远.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2]基于ISM的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研究[D]. 魏小宁.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4)
  • [3]柱承式螺旋钢板仓事故分析鉴定与加固研究[D]. 牛彦俊.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2)
  • [4]钢筋混凝土筒仓群定向拆除爆破[J]. 刘迪,郭文华,顾云,陈仁康,蔡高文,李飞. 工程爆破, 2020(04)
  • [5]记忆场概念下的工业遗产筒仓改造研究 ——以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为例[D]. 段文凯. 中央美术学院, 2020(01)
  • [6]黄骅港三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王翔. 燕山大学, 2019(06)
  • [7]“韧性城市”视野下城市废旧码头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 ——以青岛蓝海新港城为例[D]. 乔廷尧.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8]GH建筑公司战略转型分析[D]. 刘巍.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9]节约型园林背景下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研究[D]. 戈晓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1)
  • [10]非电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研究[D]. 康宏垚.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大型筒仓机械爆破一体化控制拆除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