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36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通[1](2021)在《桂枝茯苓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相关指标变化,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CP/CPPS的方案。方法:本研究病例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符合调查病例标准的连续病例。通过严格的试验纳入、排除、剔除标准,最终将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A使用中国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推荐的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对照组B使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组C在桂枝茯苓丸加味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疗法,连续治疗6周。分别搜集对照组和治疗组干预前后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计数,检测研究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分析评价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治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1.疗效结果:治疗组C20例,其中治愈2人,显效12人,有效4人,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A20例,治愈1人,显效7人,好转4人,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B19例,治愈1人,显效7人,好转4人,总有效率为63.6%。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X2检验,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ac=0.028<0.05;(?)Pbc=0.047<0.05)。2.临床相关指标评价:在NIH-CPSI评分方面,三组患者治疗前对比NIH-CPSI评分,P大于0.05,具有可比性。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与对照组A、B对比,P分别为Pac=0.042,Pbc=0.049,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三组治疗前后对比,经统计学分析,P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A、B对比结果P<0.01,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从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计数来看,三组治疗前卵磷脂小体计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C有17例卵磷脂小体计数为+++及以上,对照组A有14例,对照组B有13例,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治疗后卵磷脂小体计数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A、B治疗后比较P均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3.治疗过程中,对照B组1例脱落,患者回外地探亲;余未见明显不适,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4.2个月后随访结果,对照组A复发率为25.0%;对照组B复发率为16.7%;治疗组复发率为5.5%。经卡方检验,治疗组与对照A、B组P均大于0.05,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三种治疗方案在治疗后复发率上具有可比性。结论:中药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耳穴治疗在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时有独特的优势。耳穴贴压疗法对桂枝茯苓丸在该疾病的疗效上有促进提升作用。值得进一步循证医学数据支持和验证。
王小云[2](2021)在《苇茎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苇茎汤加减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相关性指标及肺部CT等的影响,以评价苇茎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州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苇茎汤加减治疗,疗程为12天,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肺部CT、病原学检查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并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病原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11%,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第7天、治疗第12天,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4)炎症指标:治疗第7天、治疗第12天,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指标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12天观察组降钙素原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第7天,对照组降钙素原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12天对照组降钙素原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治疗第7天、治疗第12天在改善降钙素原方面疗效相当(P>0.05)。(5)影像学情况:观察组的肺部炎症总吸收率为89.19%,对照组的总吸收率为83.33%,两组治疗方案在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方面疗效相当(P>0.05)。(6)病原学情况:治疗第12天,两组病原学检出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两组在清除病原体方面疗效相当(P>0.05)。结论:(1)苇茎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改善CAP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2)苇茎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降低CAP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炎症相关性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3)苇茎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改善PCT、清除病原体及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方面与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相当。(4)苇茎汤加减治疗CAP痰热壅肺证患者的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具有良好安全性。
龚浪[3](2021)在《改性碱木质素—黏土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的去除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工业和农业废水中通常同时包含抗生素和重金属这两种或多种组份的污染物,处理该类污染物比处理单一组份的污染物更加复杂,研究吸附剂在单一组份和双组份中不同的吸附行为对处理实际废水有巨大的帮助。本文研究了碱木质素在吸附方面的应用,即以碱木质素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改性制备出形状规则的磷酸碱木质素(PAL),并对抗生素和重金属进行单组份和双组份吸附实验。将PAL负载到高岭土和Fe3O4上制备出磁性复合材料(MKL-PAL)对抗生素和重金属进行单组份和双组份吸附实验。探究了碱木质素的还原性在去除抗生素和重金属方面的应用,用碱木质素和聚乙烯亚胺交联聚合物来固化纳米铁和蒙脱土制备出复合材料L/P-nZVI@Mnt来吸附K2Cr O4和降解抗生素。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环氧氯丙烷连接剂,磷酸二氢钠为改性试剂将磷酸基团接枝到碱木质素上面,制备形状规则的磷酸碱木质素(PAL)来吸附盐酸左氧氟沙星(LH)。通过不同的表征手段(FTIR,XRD,SEM)证明了磷酸基团与碱木质素成功结合,PAL的比表面积为9.53 m2/g是AL的5.5倍。在静态吸附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初始浓度,溶液pH,接触时间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添加量为0.02 g/50 m L;当LH的浓度为80 mg/L时,去除率在80min内达到100%;PAL对LH的最大吸附量为389.1 mg/g。在LH和Pb2+双组分溶液中,PAL对Pb2+的吸附量上升,对LH的吸附量下降。通过对吸附LH前后的PAL进行FTIR和XPS表征分析出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AL吸附LH主要是通过π-π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以及氢键。(2)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高岭土(MKL),然后对MKL和碱木质素(AL)进行原位磷酸改性制备磁性高岭土负载磷酸碱木质素的复合物(MKL-PAL)。通过不同的表征手段(FTIR,XRD,SEM,T G)证明PAL成功负载在高岭土和Fe3O4上。在静态吸附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MKL-PAL的最佳制备条件,添加量,初始浓度,接触时间和温度对吸附LH的影响。结果表明:MKL的添加量为0.5 g时用来负载PAL制备出的MKL-PAL吸附性能最高,最佳添加量为0.02 g/50 m L;当LH的浓度为80 mg/L时,去除率40min内达到99.3%;最大吸附量为528.6 mg/g。与PAL相比,负载到MKL上的PAL对LH的吸附能力、热稳定性以及pH适应性得到提升。在LH和Pb2+双组分溶液中,MKL-PAL对Pb2+的吸附量上升,对LH的吸附量下降。(3)用液相还原法将制备的纳米铁(nZVI)负载在蒙脱土(Mnt)上,然后用碱木质素(AL)和聚乙烯亚胺(PEI)的交联反应固定水中的nZVI和Mnt制备复合材料L/P-nZVI@Mnt来吸附并还原水中的K2Cr O4和降解水中的左氧氟沙星(Lev)。通过不同的表征手段(FTIR,XRD,SEM)证明了交联聚合物成功包覆nZVI同时插层蒙脱土。吸附K2Cr O4的实验表明,K2Cr O4先被L/P-nZVI@Mnt吸附后被nZVI还原成无毒Cr3+。降解Lev的实验表明,用K2(SO4)2作氧化剂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Lev。L/P-nZVI@Mnt具有很好可重复使用性能。
赵晓东,吕传柱,于学忠,刘红升,刘双庆[4](2020)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文中指出急诊患者往往起病急、症状重且病情复杂多样,特别是急性感染性疾病,不仅是急诊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各种基础性疾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重症感染患者常因病情危重故多数在急诊科首诊,由此也是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通常高于门诊的原因。急诊抗感染策略起始多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后续则按病原学检查结果如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更加有的放矢治疗。
王诗恒[5](2020)在《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肠炎疾病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多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微致病生物感染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腹部胀满、高热、里急后重、腹泻、大便稀、伴脓血或黏液等,严重者可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由于生活、学习、工作等压力的不断增大,暴饮暴食、酗酒、过食油腻等不良饮食习惯在民众中的日益增多,加上食品卫生问题和滥用抗生素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肠炎类疾病的发生率持续较高。西医治疗肠炎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抗生素,但是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和增强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等问题,而中医治疗肠炎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葛根芩连汤为《伤寒论》中的一首经典方剂,目前多用于治疗包括肠炎疾病在内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研究通过检索常用数据库中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旨在对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种类、中医证型、用药规律、用药量、药物加减、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使用临床试验方法学评价文献的质量,并使用Meta分析评价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期刊平台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相关文献,使用NoteExpress对文献进行管理,使用Excel对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总结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的疾病种类、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药物加味类型和用量、用药方法、疗程、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再选取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进行Meta分析,以分析葛根芩连汤的临床疗效和有效性。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0篇,通过筛选,最终纳入135篇文献(RCT试验111篇,非RCT试验24篇),年份范围为1997~2019年,共检索到13种肠炎,纳入6种文献较多的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急性肠炎、放射性直肠炎和细菌性痢疾,大部分都为肠道湿热型。共有患者总数为10638例(RCT试验有9089例,其中非RCT试验有1549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的平均治愈率为41.32%,平均有效率为93.37%,西医治疗平均治愈率为22.37%,平均有效率为82.84%,葛根芩连汤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共有247例不良反应事件,葛根芩连汤有59例,西医治疗有188例,葛根芩连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治疗,安全性优于西医治疗,特别指出的是葛根芩连汤治疗的乏力症状多于西医治疗,需引起重视。用药情况方面,成人用量范围为葛根3~40g,黄芩5~30g,黄连3~30g,炙甘草2~30g,儿童用量范围为葛根5~15g,黄芩4~12g,黄连3~15g,炙甘草3~6g,成人用量范围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范围,儿童的用量范围除黄连外基本在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围之内,成人和儿童用药量均小于《伤寒论》中的用量范围。药物加味上,使用最多的三大类是健脾祛湿药、理气药和养血调经药,与中医证型和临床症状基一致。Meta分析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或者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发现,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肠炎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受制于文献数量和质量,本研究结果还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去进一步验证。
陈远方[6](2020)在《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构建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对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病例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储存、管理,借助数据库数据检索、导出等功能开展回顾性研究,探索中医师治疗CG的用药规律,也为寻找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诊疗方面的对接进行有益的探索,为CG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一)数据库构建:经过前期的大量文献学习,参照专家共识及我院慢性胃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结合地域特征以及科研、临床工作的需求,制定了规范统一的数据库字段并构建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慢性胃炎患者门诊病例信息收集模版。详细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四诊信息、病史、相关辅助检查、中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案等信息资料后,对其进行初步数据清洗。随后,借助于R Studio公司开发R shiny包建立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并对4546例慢性胃炎的病例资料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储存、管理。(二)数据库应用:1.利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CG患者的门诊病案资料,运用计算机机器学习算法以及人机结合构建知识图谱的方法学习中医师在辨证论治CG方面的组方用药规律。2.利用数据库收集190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慢性胃炎的病例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究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Hp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结果:(一)建成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目前数据库一共收录20323诊次、454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储存的病例资料内容涵盖患者基本信息、四诊信息,相关病史、辅助检查结果以及详细的中西医治疗用药方案。数据库具有基础的数据储存、检索、查看等病例管理功能以及基于自然语义的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高效开展中医药诊治CG相关的临床、科研工作的需求。(二)基于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展开初步应用,测试数据库的可行性,探索数据库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1.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信息全面,操作简便,在科研应用中能够为统计工作提供准确性、可靠性的数据,是提高临床、科研工作的效率及质量的实用工具。2.数据库中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广东省中医院慢性胃炎优势病种团队接诊的2312例慢性胃炎门诊患者中出现最多的症状分别为上腹胀、嗳气、上腹痛、反酸、胃纳差。病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中医证型前五位分别为脾胃气虚、脾虚湿阻化热证、肝郁脾虚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7796张中医处方共涉及192味中药,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党参、炙甘草、木香、法半夏、陈皮、砂仁、延胡索、厚朴、茯苓、白术。计算机提取出全知识元的数量共10985个,其中核心知识元共248个。计算机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将核心知识元分为了 6个类簇并将结果以知识图谱形式展现。构建的诊疗知识图谱显示对于气虚血弱的面色萎黄患者,临床医师多选用黄芪、当归益气生血;对于阴虚便秘患者,临床医师多选择北沙参、石斛、玄参、墨旱莲、柏子等药物滋阴、润肠;对于脾胃虚弱的胃纳差、消瘦患者,多以山药、炒稻芽补益脾气、健脾开胃等。3.数据库中190例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的CYP2C19*1、CYP2C19*2、CYP2C19*3基因分别占比58.7%、33.4%及7.9%,CYP2C19*1/*1、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 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41.1%、23.7%、11.6%、19.5%、4.1%。快代谢型(EM)、中代谢型(IM)、慢代谢型(PM)的出现频率分别为41.1%、35.2%、23.7%。相比其它证型,脾胃湿热证的患者更多为IM或PM而不是EM(P<0.001);相比与虚证患者,实证患者中IM及PM更多,而EM更少(P=0-008)。Hp菌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呋喃唑酮、阿莫西林耐药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63.7%、50.5%、31.1%、23.2%、10.0%。Hp菌株对两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比例达到31.1%,对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比例高达58.9%。脾虚湿阻化热证患者的gyrA-RDR及parC基因突变率显着较其它证型的突变率低(P=0.050),脾胃虚弱证及脾胃湿热证患者的16S rRNA基因突变率突变率显着高于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阻证的突变率(P=0.037)。不同证型患者的23S rRNA、PBP1以及porD,oorD基因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808、0.894、0.490)。结论:1.基于R shiny搭建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能够全面收集、安全储存大量的病例信息。数据库应用简单、可操作性强,方便知识检索,有利于临床数据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为临床病例管理、科研工作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中医药治疗CG知识图谱揭示了以传承岭南梁氏脾胃病学术流派思想为主的广东省中医院慢性胃炎优势病种团队辨证治疗CG的用药规律,发现CG的治疗总以补益脾胃为主,辅以调理气机,滋阴、疏肝、清胃也是CG的常用治法。临床中医师注重辨病与辨证的结合,在把握整体治疗方向的同时也通过辨证加减用药以兼顾不同证型患者的相兼症状。3.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中的CYP2C19代谢型总体以EM分布最多。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脾胃湿热证及实证的患者相对有更多的IM与PM。Hp与甲硝唑、克拉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率均超过50%,超过一半的Hp菌株是多重耐药的。中医证型与gryA-RDR或parC基因、16S rRNA基因的突变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与23S rRNA、PBP1以及porD,oorD基因的突变不相关。
朱凯,徐哲锋,蒙晓冰[7](2017)在《白头翁汤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白头翁汤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白头翁汤和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两组均连续治疗5d。比较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转归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腹痛、发热、腹泻症状转归时间分别为(2.6±0.8)d、(1.4±0.4)d、(2.5±0.5)d;对照组患者腹痛和发热症状转归时间分别为(3.9±0.9)d、(2.1±0.6)d、(4.1±0.7)d。研究组的腹痛、腹泻、发热的转归时间显着性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无效率为6.3%、有效率为16.2%、痊愈率为77.5%、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无效率为18.8%、有效率为17.5%、痊愈率为63.7%和总有效率为81.3%,研究组总有效率显着性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头翁汤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较好。
董道伟[8](2016)在《六黄清肺汤治疗风温肺热病(热毒蕴肺,气阴两伤)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研究内容属中医内科学呼吸系统领域,研究性质为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是从脏腑相关、脏腑相干出发,探讨风温肺热病热毒为患,耗伤气阴,通过应用六黄清肺汤治疗风温肺热病(热毒蕴肺,气阴两伤)的临床疗效探索观察,验证风温肺热病(热毒蕴肺,气阴两伤)的中医中药系统治疗,探讨风温肺热病在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新途径。方法:从2014年12月-2014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取符合风温肺热病(热毒蕴肺,气阴两伤证)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6例,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点及口服六黄清肺汤中药治疗,对照组36例,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点治疗。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退热时间,治愈时间,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共36例,其中治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共30例,其中治愈16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处理分析后,两组资料对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温肺热病西医参考对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病,且发病率高,结合目前我国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多数患者存在耐药菌的可能,抗菌药物应用级别越来越高,最终会导致高级耐药致病菌的产生,导师王檀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得出风温肺热病是以热毒贯穿始终的,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存在热毒蕴肺,气阴两伤,本临床观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风温肺热病的中医理论体系,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使患者最短时间恢复健康,回归社会,而且中药治疗安全可靠。
张青,唐冰,尚北城,谢锐,曾芳俐[9](2004)在《盐酸左氧氟沙星及司氟沙星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司氟沙星片两种药物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种沙门氏菌感染的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组与司氟沙星片组相比,虽成本较高,但较安全。结论在治疗沙门氏菌感染方面,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陈志茶,张玉萍,周洪兰[10](2002)在《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30例》文中研究指明
二、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3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36例(论文提纲范文)
(1)桂枝茯苓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英文对照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前列腺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研究概况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 慢性前列腺炎的定义及分类 |
2 慢性前列腺炎流行病学研究 |
3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 |
4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
5 综述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
4 不良事件处理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 |
7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NIH—CPSI评分表 |
附录二: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积分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苇茎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试验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疗效性指标 |
3.2 安全性观察 |
3.3 观察方法 |
4 疗效评定标准 |
4.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
4.2 影像学疗效评定 |
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研究结果 |
1 病例完成及分布情况 |
2 一般资料比较 |
3 疗效性指标比较 |
3.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比较 |
3.4 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比较 |
3.5 两组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比较 |
3.6 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比较 |
3.7 两组治疗后肺部炎症吸收情况比较 |
3.8 两组病原学检查情况比较 |
4 安全性分析 |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CAP的认识 |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
1.2 CAP病原学研究 |
1.3 西医治疗 |
2 中医对CAP的认识 |
2.1 病名及沿革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辨证论治的认识 |
3 苇茎汤加减的方药分析 |
3.1 选方依据 |
3.2 组方特点 |
3.3 现代药理研究 |
4 苇茎汤加减治疗CAP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分析 |
4.1 对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 |
4.2 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4.3 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
4.4 对影像学检查的影响 |
4.5 对病原学检查的影响 |
4.6 安全性评价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改性碱木质素—黏土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的去除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引言 |
1.1.2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其处理现状 |
1.1.3 抗生素废水的危害及其处理现状 |
1.2 高岭土和蒙脱土简介 |
1.2.1 高岭土 |
1.2.2 蒙脱土 |
1.3 木质素 |
1.3.1 木质素概述 |
1.3.2 木质素结构特点 |
1.4 木质素基吸附剂简介及发展进程 |
1.5 零价纳米铁 |
1.6 粉末态吸附剂的固定和回收 |
1.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磷酸碱木质素的制备及其对水溶液中盐酸左氧氟沙星和重金属吸附性能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
2.2.1.1 主要实验试剂 |
2.2.1.2 主要实验仪器 |
2.2.2 制备PAL的实验步骤 |
2.2.3 PAL的结构表征 |
2.2.3.1 红外光谱分析 |
2.2.3.2 扫描电镜分析 |
2.2.3.3 X射线衍射分析 |
2.2.3.4 热重分析 |
2.2.3.5 XPS分析 |
2.2.4 PAL对盐酸左氧氟沙星(LH)的吸附性能研究 |
2.2.4.1 盐酸左氧氟沙星储备溶液的配制 |
2.2.4.2 PAL添加量对吸附LH影响 |
2.2.4.3 溶液pH值对PAL吸附LH的影响 |
2.2.4.4 PAL对LH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2.2.4.5 PAL对LH的吸附等温线 |
2.2.4.6 PAL再生实验 |
2.2.4.7 PAL在单组份和双组份污染物系统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
2.2.4.8 PAL吸附盐酸四环素(TC)和磺胺嘧啶(SA)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PAL的结构表征 |
2.3.1.1 PAL的 FTIR和 XRD谱图分析 |
2.3.1.2 SEM和 BET分析 |
2.3.1.3 热重分析 |
2.3.2 PAL对LH的吸附性能研究 |
2.3.2.1 PAL添加量对吸附LH的影响 |
2.3.2.2 pH对 PAL吸附LH的影响 |
2.3.3.3 PAL吸附LH的动力学研究 |
2.3.3.4 PAL对LH的吸附等温线 |
2.3.3.5 吸附热力学分析 |
2.3.3.6 PAL 的再生实验 |
2.3.3.7 PAL在双组份系统中吸附行为研究 |
2.3.3.8 PAL吸附盐酸四环素(TC)和磺胺嘧啶(SA) |
2.3.3 PAL对LH的吸附机理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磁性高岭土负载磷酸木质素对水中污染物吸附性能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本章所用实验试剂及仪器 |
3.2.1.1 实验试剂 |
3.2.1.2 本章节所用实验仪器 |
3.2.2 磁性高岭土负载磷酸木质素的合成步骤 |
3.2.3 产物的结构表征 |
3.2.3.1 红外光谱分析 |
3.2.3.2 扫描电镜分析和比表面积测定 |
3.2.3.3 X-射线衍射分析 |
3.2.3.4 热重分析 |
3.2.3.5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MKL-PAL的磁性强度 |
3.2.4 MKL-PAL对 LH吸附性能的研究 |
3.2.4.1 主要实验溶液的配制 |
3.2.4.2 MKL-PAL添加量对吸附LH的影响 |
3.2.4.3 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
3.2.4.4 吸附动力学实验 |
3.2.4.5 吸附等温线研究 |
3.2.4.6 再生实验 |
3.2.4.7 MKL-PAL在单组份和双组份污染物系统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
3.2.4.8 MKL-PAL吸附盐酸四环素(TC)和磺胺嘧啶(SA)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MKL-PAL的最佳制备条件 |
3.3.2 MKL-PAL的结构表征 |
3.3.2.1 红外光谱分析 |
3.3.2.2 扫描电镜和BET分析 |
3.3.2.3 XRD分析 |
3.3.2.4 MKL-PAL热重分析 |
3.3.3 MKL-PAL对 LH的吸附性能研究 |
3.3.3.1 MKL-PAL添加量对吸附LH的影响 |
3.3.3.2 溶液pH对 MKL-PAL吸附LH的影响 |
3.3.3.3 MKL-PAL吸附LH的动力学研究 |
3.3.3.4 MKL-PAL对 LH的吸附等温线 |
3.3.3.5 MKL-PAL 的再生实验 |
3.3.3.6 MKL-PAL在双组份系统中吸附行为研究 |
3.3.3.7 盐酸四环素(TC)和磺胺嘧啶(SA)的吸附效果 |
3.3.4 吸附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P-nZVI@Mnt的制备及其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吸附和抗生素降解的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本章所用到的实验试剂、仪器 |
4.2.1.1 本章所用实验试剂 |
4.2.1.2 本章所用实验仪器 |
4.2.2 L/P-nZVI@Mnt的制备 |
4.2.3 L/P-nZVI@Mnt的的结构表征 |
4.2.3.1 红外分析 |
4.2.3.2 扫描电镜分析 |
4.2.3.3 XRD分析 |
4.2.3.4 比表面积分析 |
4.2.3.5 磁强度分析 |
4.2.3.6 XPS分析 |
4.2.4 L/P-nZVI@Mnt对 K_2CrO_4的吸附性能研究 |
4.2.4.1 L/P-nZVI@Mnt添加量对吸附K_2CrO_4的影响 |
4.2.4.2 pH对 L/P-nZVI@Mnt吸附K_2CrO_4的影响 |
4.2.4.3 L/P-nZVI@Mnt吸附K_2CrO_4的动力学研究 |
4.2.4.4 L/P-nZVI@Mnt吸附K_2CrO_4的等温线 |
4.2.4.5 不同阴离子对吸附K_2CrO_4的影响 |
4.2.4.6 L/P-nZVI@Mnt的再生实验 |
4.2.5 L/P-nZVI@Mnt对左氧氟沙星(Lev)的降解性能研究 |
4.2.5.1 不同氧化剂对降解Lev的影响 |
4.2.5.2 L/P-nZVI@Mnt和 K_2(SO_4)_2添加量对降解的影响 |
4.2.5.3 温度对降解的影响 |
4.2.5.4 探究不同样品的最大降解能力 |
4.2.5.5 淬灭实验 |
4.2.5.6 L/P-nZVI@Mnt的再生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L/P-nZVI@Mnt的最佳制备条件 |
4.3.2 L/P-nZVI@Mnt的结构表征 |
4.3.2.1 L/P-nZVI@Mnt的红外表征 |
4.3.2.2 L/P-nZVI@Mnt扫描电镜分析 |
4.3.2.3 XRD分析 |
4.3.2.4 比表面积分析 |
4.3.2.5 L/P-nZVI@Mnt的磁强度分析 |
4.3.2.6 L/P-nZVI@Mnt的 XPS分析 |
4.3.3 L/P-nZVI@Mnt对 K_2CrO_4的吸附性能研究 |
4.3.3.0 不同样品对K_2CrO_4的去除效果对比 |
4.3.3.1 L/P-nZVI@Mnt添加量对吸附K_2CrO_4的影响 |
4.3.3.2 pH对 L/P-nZVI@Mnt去除K_2CrO_4的影响 |
4.3.3.3 L/P-nZVI@Mnt吸附K_2CrO_4的动力学研究 |
4.3.3.4 L/P-nZVI@Mn吸附K_2CrO_4等温线 |
4.3.3.5 不同阴离子对吸附K_2CrO_4的影响 |
4.3.3.6 L/P-nZVI@Mnt吸附K_2CrO_4后的再生性能 |
4.3.4 L/P-nZVI@Mnt对左氧氟沙星(Lev)的降解性能研究 |
4.3.4.1 不同氧化剂对Lev降解的影响 |
4.3.4.2 L/P-nZVI@Mnt和 K_2(SO_4)_2添加量对降解Lev的影响 |
4.3.4.3 温度对降解速率的影响 |
4.3.4.4 探究不同产品的最大降解能力 |
4.3.4.5 淬灭实验 |
4.3.4.6 L/P-nZVI@Mnt的再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前言 |
1 葛根芩连汤概述 |
1.1 方证概述 |
1.2 用量和用法 |
1.3 组成和方解 |
1.3.1 方剂组成 |
1.3.2 方解 |
1.4 现代药理研究 |
1.4.1 退热作用 |
1.4.2 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
1.4.3 解痉、抑制胃肠运动作用 |
1.4.4 抗炎、化痰、止渴、清热作用 |
1.4.5 增强免疫力作用 |
1.4.6 抗缺氧作用 |
1.5 肠炎疾病简述 |
1.5.1 放射性直肠炎 |
1.5.2 急性肠炎 |
1.5.3 溃疡性结肠炎 |
1.5.4 慢性结肠炎 |
1.5.5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
1.5.6 细菌性痢疾 |
2 临床文献研究 |
2.1 研究方法 |
2.1.1 文献纳入和整理 |
2.1.2 数据分析 |
2.1.3 文献的检索和纳入 |
2.1.4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2.1.5 文献整理 |
2.1.6 文献质量评价 |
2.1.7 文献要素分析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过程 |
2.3.1 检索策略 |
2.3.2 文献数量统计 |
2.3.3 文献要素录入 |
2.3.4 文献要素处理 |
2.4 研究结果 |
2.4.1 文献年份 |
2.4.2 文献类型 |
2.4.3 文献分布地区 |
2.4.4 肠炎类型 |
2.4.5 医院级别 |
2.4.6 患者信息 |
2.4.7 诊断标准 |
2.4.8 疗效标准和分级 |
2.4.9 干预措施 |
2.4.10 中医证型 |
2.4.11 临床症状 |
2.4.12 用药情况 |
2.4.13 临床疗效 |
2.4.14 安全性 |
2.4.15 文献质量评价 |
2.4.16 疾病分类论述 |
3 葛根岑连汤或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
3.1 葛根芩连汤或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
3.1.1 资料与方法 |
3.1.2 结果 |
3.1.3 Meta分析 |
3.1.4 讨论 |
3.1.5 结论 |
4 讨论 |
4.1 文献研究情况总结 |
4.1.1 文献的一般情况总结 |
4.1.2 文献质量总结 |
4.1.3 用药情况总结 |
4.1.4 临床疗效 |
4.1.5 安全性 |
4.1.6 Meta分析结果总结 |
4.2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
4.2.1 存在的问题 |
4.2.2 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慢性胃炎西医研究概况 |
一、病因 |
二、临床症状 |
三、诊断方法 |
四、治疗方法 |
第二节 HP耐药情况及根除HP的个体化治疗 |
一、Hp耐药情况 |
二、Hp的耐药机制 |
三、根除Hp的个体化治疗 |
第三节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
一、中医病名认识 |
二、病因病机研究 |
三、辨证分型研究 |
四、中医药治疗研究 |
第四节 数据库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一、数据库技术在古籍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
二、数据库技术在现代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
三、数据库技术名医经验总结、传承中的应用 |
四、数据库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五、小结 |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构建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结果 |
一、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建立 |
二、数据库功能介绍 |
三、数据库基本内容介绍 |
第三节 讨论 |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应用——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知识图谱分析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结果 |
一、病案一般信息 |
二、处方用药信息 |
三、知识图谱中核心知识元的聚类 |
四、诊疗知识图谱 |
第三节 讨论 |
一、病案一般情况 |
二、高频用药规律分析 |
三、知识图谱中核心知识元的聚类分析 |
四、诊疗知识图谱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应用——二:190例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Hp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临床资料收集 |
六、质量控制 |
七、数据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结果 |
一、纳入病例的一般情况 |
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三、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
四、中医证型与Hp耐药基因突变的关系 |
第三节 讨论 |
一、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
二、中医证型与Hp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
第四节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白头翁汤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8)六黄清肺汤治疗风温肺热病(热毒蕴肺,气阴两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研究进展 |
2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3 小结 |
临床观察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实验实施方法 |
3 临床观察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1 立法依据 |
2 理法方药分析 |
3 临床疗效分析及研究体会 |
4 存在问题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四、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3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枝茯苓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研究[D]. 赵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苇茎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疗效观察[D]. 王小云.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改性碱木质素—黏土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的去除性能研究[D]. 龚浪. 广西大学, 2021
- [4]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J]. 赵晓东,吕传柱,于学忠,刘红升,刘双庆. 中国急救医学, 2020(11)
- [5]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D]. 王诗恒.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6]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D]. 陈远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白头翁汤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J]. 朱凯,徐哲锋,蒙晓冰. 陕西中医, 2017(09)
- [8]六黄清肺汤治疗风温肺热病(热毒蕴肺,气阴两伤)的临床观察[D]. 董道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6(05)
- [9]盐酸左氧氟沙星及司氟沙星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 张青,唐冰,尚北城,谢锐,曾芳俐.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4(03)
- [10]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30例[J]. 陈志茶,张玉萍,周洪兰.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