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5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忱,孙秀珍[1](2021)在《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持续增高,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尤以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为主。下鼻甲在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预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鼻甲手术是目前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尤其是鼻塞、喷嚏症状的重要治疗方法。本文就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周运菲[2](2021)在《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拟在运用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观察治疗后其疗效并与对照组西药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方面的疗效差异,探讨中医药在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上的优势,从而为临床工作者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江西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且经中医辨证为肺虚感寒型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加入本次课题研究,将60例经中医辨证为肺虚感寒证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温鼻通窍饮加味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与氯雷他定片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随访1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积分,通过SPSS(23.0)统计软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结束1月内复发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经检验后P值高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对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都有效但无明显差异,两组疗效相仿。2.在症状、体征和总积分方面: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和总积分均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P值均小于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疗效;在两组间进行单项症状、体征和总积分比较时,鼻塞、流涕积分和总积分方面检验得出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鼻痒、喷嚏、和体征方面积分比较时经统计学软件检测得出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治疗组在改善鼻塞、流涕和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而在鼻痒、喷嚏、和体征方面无显着差异。3.在中医证候方面: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经统计学检验得出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均对改善中医症状有效,在两组间进行中医症状的单项比较时,统计学检验得出在面色苍白、气短和畏风怕冷三项中医证候上P值均小于0.05,而在自汗这一项中医证候上不同,经统计检验得出P值大于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面色苍白、气短和畏风怕冷中医证候上更有优势,在自汗方面无明显差异。4.在复发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随访1月,发现治疗组有4例患者复发,26例未复发;对照组有9例患者复发,21例未复发,两组间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复发情况的比较得出P值大于0.05,说明治疗后1月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对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复发无明显差异。5.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生命体征正常。结论:1.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与氯雷他定两种治疗方案都对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有效,且两者疗效水平相仿。2.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和氯雷他定片治疗均能改善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体征,但在改善鼻塞、流涕方面疗效优于单纯氯雷他定片治疗。3.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和氯雷他定片治疗均能改善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在改善患者面色苍白、气短和畏风怕冷方面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更胜一筹。4.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治疗与单纯氯雷他定片相比复发人数更少。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副作用小,疗效显着,中药颗粒携带简便,针刺操作简单,不失为大众接受的治疗方案。
吴显文[3](2020)在《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聚焦超声和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材料和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研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分析,得出科学分析后的结论。步骤包括以下:(1)由2名评价员按照预先制定的文献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聚焦超声和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和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3)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提取研究数据;(4)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 Man5.3软件对数据综合分析,并行meta分析;(5)解释结果,得出结论。结果(1)共纳入对照研究文献9篇,其中RCT研究5篇,非RCT研究4篇,共1245例受试者,聚焦超声597例,射频消融648例。其中对8个研究的有效率和症状评分行meta分析,共纳入患者1179例患者,聚焦超声564例,射频消融615例。(2)对5个RCT研究行异质性和敏感性分析后,其中4个RCT研究进入meta分析,共计纳入630例受试者,其中聚焦超声325例,射频消融305例。Meta分析显示,聚焦超声VS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的RR值及其可信区间为1.13[1.05,1.22](Z=3.30,P=0.0010),提示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个研究分别采用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结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纳入受试者304例,聚焦超声134例,射频消融170例。对随访6个月的有效率行meta分析,RR值及其可信区间为1.05[0.97,1.13](Z=1.10,P=0.27),提示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个研究对比了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随访12个月时鼻塞、喷嚏和鼻涕症状VAS评分,纳入受试者152例,其中聚焦超声79例,射频消融73例。对两组鼻塞、喷嚏和鼻涕症状VAS评分进行meta分析,IV值及其可信区间分别为0.75[-0.82,2.31](Z=0.93,P=0.35)、-0.04[-3.91,3.83](Z=0.028,P=0.98)和-0.41[-4.97,4.16](Z=0.17,P=0.86),提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个研究中,除1个研究未描述不良反应外,其余8个研究均对术后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超声治疗组中,2个研究报道鼻腔黏膜水肿4例,1个研究报道鼻腔瘢痕2例。射频治疗组中,1个研究报道术后1年鼻腔水肿10例(10%)、分泌物伪膜干痂1例(1%)、鼻腔干燥7例(7%)、鼻腔瘢痕5例(5%);1个研究描述2例术后鼻出血。所有研究均未报道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下鼻甲萎缩及嗅觉减退等不良反应。1个研究报道下鼻甲黏膜水肿持续时间长,鼻腔水样分泌物更多,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聚焦超声高。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改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有效性方面,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射频消融;在改善变应性鼻炎的鼻塞、喷嚏和鼻涕症状方面,尚无足够证据证明聚焦超声优于射频消融。在安全性方面,聚焦超声对于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优于射频消融。两种技术均可作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种选择。
何正荣,肖荣,杨雪[4](2019)在《微波治疗仪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及对症状总积分影响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研究微波治疗仪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及对症状总积分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01月~2019年03月期间收治的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2例。其中实行传统常规治疗的为参照组,实行微波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波热凝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治疗成效极为显着,不会产生副作用,患者普遍易于接受,有着推广价值。
陈陆泉,杨宇洋,杨威[5](2012)在《通过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变应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I型变态反应,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变应性鼻炎与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分泌旺盛、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有关[1]。临床以鼻
冯荣昌[6](2009)在《益气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应性鼻炎(也称过敏性鼻炎)是指以突然的反复发作的喷嚏、流涕、鼻塞和鼻痒为主要症状的鼻病,中医学称之为鼻鼽。随着工业的发展,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在15~20%左右,而香港6~12岁儿童的发病率更高达40.8%,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在香港西医一般用药物治疗为主,少数采用免疫疗法,药物治疗以抗组胺药、血管收缩剂、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能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等为主,虽可控制症状的发作,但有些药副作用大;免疫疗法见效慢,甚至有不良刺激,且疗程长,患者不易坚持。中药、针灸、贴敷等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各家的疗效差异大,方法不一致。本研究选择香港地区发病率较高的气虚型(肺气虚、脾气虚和肺脾气虚)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及比较中药和西药的疗效,通过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探讨,以验证中医药的疗效。研究目的:探讨益气脱敏汤治疗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研究方法:以香港大学中医临床中心为基地,选择2008年1月3日至2009年2月28日收治的100例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用益气脱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0例,轻度用:佳力天(Clarityne与国内名“开瑞坦”成分Loratding相同)治疗,中、重度:佳力天,加上雷诺考特(Rhinocort成分budesonide)鼻用喷雾剂。研究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主症和体征都有明显改善,两组总有效率相同为90%。治疗组显效率为72%,对照组显效率为34%。疗效指标分析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无差异,显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中药治疗组实质疗效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研究结论:益气脱敏汤治疗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在喷嚏、鼻塞、体征和次症畏风、自汗、腰酸、肢冷、食少、便溏、口干、烦热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流涕、鼻痒两组都有较好疗效。
申荆华[7](2007)在《针药治疗鼻鼽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大量的文献报告中医药在临床上治疗鼻鼽的方法:药物疗法、针灸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特异性脱敏疗法、免疫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及热疗法等,各疗法均有各自疗效和优点。本科研项目选择肺气虚型的新加坡的鼻鼽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及比较针刺及口服鼻敏感胶囊的疗效,通过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探讨,以验证传统中医针刺的确切疗效。研究目的:探讨针刺及口服鼻敏感胶囊治疗肺气虚型鼻鼽的疗效。研究方法:以新加坡中华医院为主要基地,选择2006年3月8日至2007年3月8日收治的100例肺气虚型的鼻鼽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新加坡钟炎洲私人有限公司(TONG JUM CHEWPTE LTD)商标为绿叶的鼻敏感胶囊,观察及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疗效。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针刺组总有效率93%,口服鼻敏感胶囊组总有效率58%,疗效指标分析,两组于治疗前后差别明显(P<0.05),说明针刺或口服鼻敏感胶囊治疗肺气虚型鼻鼽具有良好的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对比,针刺组的疗效明显高于鼻敏感胶囊组(P>0.05),提示针刺组的疗效较口服鼻敏感胶囊为佳。研究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肺气虚型鼻鼽在鼻痒、喷嚏、流涕、鼻塞、鼻甲肿大等症状及体征方面优于口服鼻敏感胶囊。
刘俊昌,高丽[8](2004)在《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亦称过敏性鼻炎,为全球常见病、多发病。据国外统计,发病率为10%-40%。Bousquet指出,必须将AR看作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在我国发病率为37.74%,每年约有2000万人患病。AR患者最烦恼的不仅有睡眠、鼻部症状等问题,还有日常活动和社会交际限制及情绪问题,所以AR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本病属中医学“鼻鼽”范畴。现将近年来本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如下:
杨桂华[9](2020)在《自制鼻通膏治疗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观察,评价自制鼻通膏治疗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便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有效制剂。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配合自制鼻通膏涂擦鼻腔)以及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各40例。均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每日记录患儿症状、体征,观察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情况,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两组患儿常见鼻部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患儿喷嚏、鼻痒、流涕、鼻塞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进行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配合自制鼻通膏涂擦鼻腔的治疗组患儿常见鼻部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均较单独口服药物组为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说明自制鼻通膏涂擦鼻腔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结论:相对于单纯口服西药,配合自制鼻通膏治疗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疗效更加显着,其起效时间更快。自制鼻通膏外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高,适合临床推广。
侯佳慧[10](2020)在《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随机法设置治疗组和对照组,对针刺结合雷火灸和西药氯雷他定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分析两种方法的疗效和优势,从而为临床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提供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以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针刺结合雷火灸组),对照组32例(西药氯雷他定组),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以鼻症状总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TNNSS)、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期各指标评分变化。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鼻症状总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分(TNNSS)以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RQLQ)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观察其疗效。1.TNSS评分结果: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总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随访期总分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TNNSS评分结果: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随访期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RQLQ评分结果: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总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随访期总分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总体疗效比较:针刺结合雷火灸组共30例,显效16例,显效率为53.33%,有效11例,有效率为36.67%,无效3例,无效率为10.00%,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32例,显效8例,显效率为25.00%,有效18例,有效率为56.25%,无效6例,无效率为18.75%,总有效率为81.25%。经非参数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针刺结合雷火灸与口服西药氯雷他定都可以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症状、鼻炎伴随症状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针刺结合雷火灸在改善鼻症状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方面优于氯雷他定,在缓解鼻炎伴随症状方面两组疗效相当。
二、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5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5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
1.1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
1.2 变应性鼻炎的致病因素 |
1.3 变应性鼻炎的西医疗法 |
2.中医学对鼻鼽的认识 |
2.1 鼻鼽的历史源流 |
2.2 鼻鼽的病因病机 |
2.3 鼻鼽的中医疗法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研究资料 |
1.1 研究目的 |
1.2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3 病例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和观察时间 |
2.3 疗效指标分级及评分标准 |
2.4 病情分度 |
2.5 记录方法 |
2.6 疗效评价 |
2.7 总有效率计算 |
3.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一般情况分析 |
1.1 性别比较 |
1.2 年龄比较 |
1.3 病程比较 |
1.4 病情比较 |
2.治疗前两组各项积分比较 |
2.1 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2.2 治疗前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
2.3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治疗后两组各项积分比较 |
3.1 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 |
3.2 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 |
3.3 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 |
3.4 治疗后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
4.研究结果分析 |
5.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肺虚感寒证型的理论依据 |
2.温肺通窍法的理论依据 |
3.中医选方依据 |
4.方义与单味中药的分析 |
5.针刺选穴依据 |
6.疗效总结 |
7.结论 |
8.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表 |
个人简介 |
(3)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聚焦超声技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4)微波治疗仪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及对症状总积分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5)通过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通过蝶腭神经节治疗AR临床应用概况 |
1.1 针刺蝶腭神经节 |
1.2 蝶腭神经节封闭疗法 |
1.3 电灼及热凝法刺激蝶腭神经节 |
1.4 其他方法刺激蝶腭神经节 |
2 讨论 |
(6)益气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西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述 |
1.变应性鼻炎的分类 |
2.变应性鼻炎的遗传学基础 |
3.变应性鼻炎的环境因素 |
3.1 空气污染 |
3.2.微生物感染 |
4.抗原物质 |
5.发病机制 |
6.治疗进展 |
6.1 避免接触变应原 |
6.2 药物治疗 |
6.3 免疫疗法 |
6.4 手术及其它治疗 |
第二章 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
1.鼻鼽的概念和源流 |
2.病因病机方面的研究 |
2.1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现代各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本病进行了阐述研究 |
3.内治法的文献研究 |
3.1 中医证型分析 |
3.2 中医治则治法分析 |
3.3 选方分析 |
3.4 内治中药分析 |
4.针灸治疗 |
4.1 针刺治疗 |
4.2 穴位疗法: |
5.其它疗法 |
5.1 雾化吸入 |
5.2 外用药物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中医证候标准 |
4.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
5.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
6.病例纳入标准 |
7.对受试者可变因素控制 |
8.排除病例标准 |
9.终止和撤除临床试验标准 |
10.主要研究方法 |
二、统计学方法 |
三、临床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 |
2.两组治疗前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3.治疗后统计学指标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1.立题背景 |
2.导师的经验 |
3.益气脱敏汤治疗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理论探讨 |
4.佳力天及鼻用喷雾剂雷诺考特治疗气虚型变应性鼻炎 |
5.两种疗法比较 |
第五章 结论 |
1.研究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针药治疗鼻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中医对鼻鼽的研究 |
一、中医对鼻的生理功能的认识 |
二、鼻与脏腑的关系 |
三、鼻与经络的关系 |
四、鼻鼽历史源流 |
五、历代医家对鼻鼽的病因病机分类研究 |
六、历代医家对鼻鼽的治疗 |
七、现代中医对鼻鼽的研究 |
八、中医对鼻鼽的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 |
第二章 西医对变应性鼻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
一、变应性鼻炎及分类 |
二、变应性鼻炎的病因 |
三、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
四、临床表现 |
五、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
六、诊断要点 |
七、鉴别诊断 |
八、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对变应性鼻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
一、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的应用 |
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 |
三、中西医结合的实验研究 |
第四章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二、统计学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第六章 讨论 |
1、选定肺气虚型单纯性过敏性鼻炎病例的背景 |
2、肺气虚型单纯性过敏性鼻炎的针灸取穴的理论探讨 |
3、鼻敏感胶囊治疗气虚型单纯性过敏性鼻炎的理论探讨 |
4、两种疗法的比较 |
第七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自制鼻通膏治疗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3. 试验病例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1. 分组方法 |
2. 治疗方法 |
3. 观测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疗效性指标 |
4. 疗效评价指标 |
4.1 评分标准 |
4.2 疗效评判标准 |
5.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6. 统计学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1. 基础资料比较 |
2. 临床疗效评价 |
3 治疗组相关资料分析 |
4. 不良反应 |
讨论 |
一、过敏性鼻炎研究概况 |
1. 中医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常用外治疗法 |
2. 西医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临床治疗 |
二、选题的必要性 |
三、自制鼻通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依据 |
四、基础药物的选取依据 |
五、研究结果分析 |
六、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鼻鼽病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10)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传统治疗概况 |
1.4 小结 |
2 西医学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
2.1 过敏性鼻炎的定义 |
2.2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 |
2.3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 |
2.4 过敏性鼻炎的分类 |
2.5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
2.6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技术路线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
1.7 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指标 |
2.5 随访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中断及脱落情况 |
3.2 治疗前组间均衡性比较 |
3.3 治疗结果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2 雷火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 |
3 选穴依据 |
3.1 针刺选穴依据 |
3.2 雷火灸选穴依据 |
4 结果分析 |
4.1 总体疗效 |
4.2 鼻症状总分 |
4.3 鼻炎伴随症状总分 |
4.4 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 |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5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J]. 王晓忱,孙秀珍.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4)
- [2]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D]. 周运菲.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D]. 吴显文.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4]微波治疗仪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及对症状总积分影响分析[J]. 何正荣,肖荣,杨雪.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4)
- [5]通过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 陈陆泉,杨宇洋,杨威. 北京中医药, 2012(08)
- [6]益气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 冯荣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5)
- [7]针药治疗鼻鼽的临床研究[D]. 申荆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9)
- [8]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刘俊昌,高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4(01)
- [9]自制鼻通膏治疗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D]. 杨桂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研究[D]. 侯佳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对照组论文; 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论文; 射频消融论文; 微波治疗论文; 中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