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脾切除术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脾切除术

一、脾切除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文献综述)

温楚楚[1](2020)在《青黛四黄散敷脾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青黛四黄散敷脾对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患者 PLT 计数水平、出血症状及中医症状的影响,客观评价青黛四黄散敷脾治疗成人CITP的临床疗效,为CITP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门诊明确诊断为成人CITP的患者49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剔除脱落2例,最终纳入研究45例),其中研究组为23例,在怡癜饮及维持剂量(0-15mg/d)激素基础上给予青黛四黄散敷脾治疗,每次敷药时间6 h-8 h,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第2周随访;对照组22例,维持怡癜饮及维持剂量(0-15mg/d)激素治疗;通过比较PLT计数水平的变化、中医症候等级评分及2016ITP出血评分的变化,评估青黛四黄散敷脾治疗CITP的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需要进行中医症候评分及2016ITP出血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需检查血常规并记录血小板计数水平。治疗结束后2周进行随访,两组患者需检查血常规并记录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中医症候评-分、出血评分及激素使用量等基线资料比较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比较组内比较:研究组在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为29(24,34)×109/L,治疗后为40(37,69)× 109/L,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38.23±12.66×109/L,治疗后为45.32±16.81 × 109/L,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研究组血小板计数为39(30,70)×109/L,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43.14±18.93×109/L,组间比较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比较组内比较:研究组在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6(5,9)分,治疗后为3(3,5)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平均值为5.27±2.334分,治疗后为4.55±1.993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疗效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候评分均下降,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8.2%。(3)治疗前后两组主要临床单项症状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紫癜、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紫癜改善有效率为68.42%,神疲乏力改善有效率为42.86%,面色苍白改善有效率为62.5%,对照组紫癜改善有效率为6.67%,神疲乏力改善有效率为10%,面色苍白改善有效率为16.67%。(4)治疗后两组出血症状疗效比较组内比较:研究组在治疗前出血评分为2(2,2)分,治疗后为1(1,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降低。对照组在治疗前出血评分为2(1,6)分,治疗后为2(1,4.25)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出血评分量表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出血评分均下降,研究组有效率为52.2%,对照组有效率为13.6%。(5)治疗前后西医疗效判定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根据血小板数值变化进行疗效判定比较,得出两组疗效在第2周、第4周、第6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周、第4周、第6周研究组有效率分别为21.7%、26%、30.4%,对照组分别为9.1%,9.1%、13.6%。结论:(1)青黛四黄散敷脾治疗成人CITP,可以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尤其在紫癜、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的改善上较为明显,并且可以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血小板计数,且有助于稳定血小板计数。(2)青黛四黄散敷脾操作安全,副作用小,可重复性强;使用自制敷药带进行敷脾操作简便,药液不易渗出,并减少胶带使用对皮肤引起的各种不适,并可重复利用,进一步改良后可以推广使用。

屈敏[2](2020)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二线治疗方案之一。该药在成人ITP中疗效相对较为确切。近年来也相继发表了一些关于儿童ITP中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报道,但总体上病例数相对较少,且尚无对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ITP的荟萃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评估前瞻性临床研究中利妥昔单抗对ITP儿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利妥昔单抗在儿童ITP中的进一步应用及其地位提供更为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 法]两位独立的研究者分别独立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PubMed、OVI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gov 和 Cochrane Library。检索词包括:“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利妥昔单抗、美罗华、“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adolescent、child、“child,preschool”、infant、age before 18、ITP、immune thrombocytopenia、thrombocytopenia、rituximab。从每个数据库的建立之时截止到2019年11月,以获得儿童ITP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合格研究。分析指标包括:总体反应(Overall response,OR)、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复发和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采用Stata软件(15.0版)进行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用于汇集各研究的结果。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定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结 果]我们检索到的3457篇文章中,去除重复文章1083篇,删除明显与研究内容无关、动物实验或综述类文献101篇,余下文献进行初筛,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排除与本研究内容不符文献2124篇,最后剩余文献下载全文,根据纳入标准(所有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ITP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儿童年龄在1个月至19周岁以下范围内,英语或中文资料)与排除标准(病例数小于1 0例,无法获取全文,回顾性研究)排除文献。通过仔细阅读全文,139篇文献内容不满足本研究的标准。最终有10篇研究符合荟萃分析的纳入标准。其中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有3篇合格文献(92例儿童ITP);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有7篇合格文献(156例儿童ITP)。结果显示OR率0.58(95%CI 0.47~0.69,12=70.4%)、CR 率 0.37(95%CI0.28~0.46,I2=50.5%)、复发率 0.26(95%CI 0.14~0.38,I2=61.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0.17(95%CI 0.08~0.27,I2=59.6%)。[结 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ITP的治疗中,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有效的二线治疗药物。但该药的长期有效性尚不明确,未来需要大样本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评价利妥昔单抗在儿童ITP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张娜娜[3](2020)在《地塞米松序贯泼尼松治疗重症ITP早期治疗反应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短期静脉滴注序贯泼尼松口服治疗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早期治疗反应与疗效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及早甄别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及时调整为二线治疗方案、避免因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引发相关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血液科并以接受了地塞米松10mg/d×5d静脉滴注、序贯泼尼松1mg/kg·d口服的81例重症ITP患者病历资料;以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的第3d、第6d为早期治疗反应的观察点,以第28d为疗效的观察点,以血小板计数为指标判定早期治疗反应和疗效;并根据第6d的早期治疗反应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有效组及无效组,对相关临床指标(性别、年龄、临床乏力症状、有无合并感染、出血积分、单供体血小板输注量),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免疫指标(抗核抗体、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等进行分析,判断其与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1、81例重症ITP患者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后第3d、6d、28d中位PLT分别为19.00×109/L、47.00×109/L、79.00×109/L,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其中有效组患者血小板提升更为明显,分别为29.50×109/L、73.00×109/L、119.00×109/L,且与无效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反应第3d、第6d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60%、74.10%;第28d的CR率、R率和NR率分别为37.00%、42.00%、21.00%,有效率为79.00%,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第3d、第6d及第28d有效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2、年龄、临床乏力症状、中性粒细胞比率、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抗核抗体、补体C3在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有无合并感染、出血积分、单供体血小板输注量、白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补体C4、Ig G、Ig M、Ig A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研究显示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与早期治疗有效患者的比例具有相关性(R=-0.462,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补体C3是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早期治疗反应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1、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是重症ITP的有效治疗方案。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可使重症ITP患者的血小板明显上升,大大降低了出血风险。序贯应用泼尼松则可巩固疗效。2、糖皮质激素序贯的早期治疗反应可以作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早期预判指标。3、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的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早期治疗反应;ANA阳性、补体C3降低对早期治疗反应有负性影响;骨髓巨核细胞及补体C3是影响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方案早期治疗反应的独立预后因素。

杨立芳[4](2019)在《清热安血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清热安血汤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试验前通过SPSS软件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齐同可比性。入组后治疗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清热安血汤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用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14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两组均连续观察一个疗程,并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来判定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68例患者入组本次临床试验,其中4例因未按规定服用药物、脱离连续等原因未完成观察试验,最终共纳入64例患者进行医学统计,其中试验组、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及治疗前后血小板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更好的提高血小板计数,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2.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改善症候方面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显效13例,良效13例,有进步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显效4例,良效18例,有进步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4.在疗效观察过程中,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清热安血汤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属血热妄行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单用醋酸泼尼松的对照组,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醋酸泼尼松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李露[5](2019)在《升板膏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阴虚火旺夹瘀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升板膏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阴虚火旺夹瘀证)的疗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分为各含15人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是升板膏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是仅予以泼尼松治疗,各组治疗时间皆为2月,两组在疾病总有效率、血小板计数、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进行前后相互比较,与此同时并监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变化、消化道反应等情况。结果:在疾病疗效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7%与73.3%,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在中医症状改善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与60%,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在血小板计数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在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在对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的影响方面,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在消化道反应方面,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升板膏与泼尼松联合治疗ITP,在其安全性的基础上,保证了其疗效的肯定性。(2)升板膏与泼尼松联合治疗ITP可以明显升高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且可达到稳定与控制病情的目标。(3)升板膏与泼尼松联合治疗ITP能起到协同效应,可保持疾病疗效,改善中医症状与体征,减少泼尼松对消化道的毒副反应,且对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影响,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健铭[6](2019)在《脾脏体积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切除短期疗效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脾脏体积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切除术后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定义脾脏体积指数(spleen volume index)=最大宽度(cm)×厚度(cm)×长度(cm),收集从2013年4月到2017年10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收住院并行脾切除术治疗的ITP患者67例,根据计算所得的脾脏体积指数,把患者分为正常组(<600cm3)与脾大组(>600 cm3)。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输血小板人数,副脾,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人数,并发症,入院时血小板计数,术前最后一次血小板计数,术后第7日血小板计数,术后30天血小板计数,短期起效率(30天起效率)。结果:28例患者脾脏体积正常,39例患者脾脏增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术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输血小板人数,副脾,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人数,并发症,入院时血小板计数,术前最后一次血小板计数,术后第7日血小板计数,术后30天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大组短期起效率76.92%高于正常组短期起效率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ITP的治疗方法。2.脾脏体积是一项能有效预测ITP患者脾切除短期疗效的指标。

程海晏[7](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ITP用药规律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近20年国内中医药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今后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思路及方法。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结合人工检索的方法,检索1999年至2018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运用中医药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收集、筛选、整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中医文献数据库,搜集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并逐一录入Excel表格,建立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方药数据库,对处方中涉及的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并用SPSS Statistics 20.0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Apriori算法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初步探讨现代医家运用中医药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结果:(1)检索到154篇文献,涉及到的处方共179首,其中含单味中药173味,总用药频次达2042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是甘草(117次),其他使用频次达40次以上的药物包括黄芪116次、当归95次、生地黄93次、仙鹤草83次、白术76次、丹皮71次、党参61次、墨旱莲59次、茜草58次、茯苓56次、三七47次、白芍46次、女贞子44次、赤芍43次、熟地黄43次、阿胶41次、紫草41次。(2)检索到的173味中药可归为17种中药类别,运用频率最高的中药类别为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次之。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医家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用的药对有墨旱莲与女贞子、生地黄与丹皮、黄芪与当归、赤芍与水牛角、白术与茯苓等,注重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的应用和配伍。(3)检索到的154篇文献中涉及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处方共51首,其中含单味中药114味,总用药频次达634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是甘草(41次),其他使用频次达10次以上的药物包括黄芪(40次)、生地黄(34次)、当归(31次)、仙鹤草(29次)、丹皮(24次)、墨旱莲(23次)、白术(22次)、党参(20次)、茜草(20次)、茯苓(18次)、女贞子(16次)、赤芍(15次)、紫草(14次)、三七(13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医家治疗慢性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的常用药对分别为:酸枣仁与龙眼肉、墨旱莲与女贞子、生地黄和丹皮、山药和枸杞子等,注重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的应用和配伍。结论:中医药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甘草、黄芪、当归、生地黄、仙鹤草等,主要用药类别为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和活血化瘀药。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现代医家运用中医药对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进一步服务于临床。

包琪琪[8](2019)在《裴氏升板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从裴氏升板方治疗血热妄行型ITP血小板计数、中西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探讨裴氏升板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血热妄行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以激素治疗的一组命名为西药组,激素加裴氏升板方的一组命名为中西组。14d为一周期,共观察4个周期,通过观察两组ITP第0、7、14、28、42、56 d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出血积分、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来评价裴氏升板方的临床疗效,记录肝肾功等评价裴氏升板方是否安全。结果:西药组有2例脱落病例,故中西组和西药组分别有24、22例病例进入统计,试验结果显示:1.PLT:治疗前后,中西组及西药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以往,但中西组升高的更为明显,P<0.0000,说明裴氏升板方确能升高血热妄行型ITP血小板计数。2.出血积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出血积分均较前下降,中西组出血积分下降较西药组更为明显,两组经秩和检验比较,P=0.001,说明裴氏升板方可改善血热妄行型ITP患者的出血。3.中医临床症状: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显示下降,P=0.042;中西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两组比较,中西组中医临床症状缓解方面优于西药组,这仍然说明裴氏升板方能有效缓解血热妄行型ITP患者中医临床症状。4.安全性指标:在两组患者的治疗中,发生异常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粪常规和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裴氏升板方治疗血热妄行型ITP无肝肾功损害、胃肠道、心血管等明显副作用。结论:1.裴氏升板方能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治疗血热妄行型ITP确有疗效;2.裴氏升板方可明显降低ITP患者出血积分计数,减少出血,改善预后;3.裴氏升板方能明显改善ITP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徐志刚[9](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证型和用药规律,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方法,检索1996年至2016年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TCM)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处理,采用频次分析及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候分布以及证素组合规律、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用药规律,并最终确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证型以及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用方药。结果: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的证型为肝肾阴虚证、气虚血瘀证、血热妄行证、气血两虚证。病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虚、瘀血、火(热)。2.156篇文献中共涉及133首中药复方,共涉及单味中药165味,用药频次达1718次,其中用药频次超过100次的分别为甘草、黄芪、当归、牡丹皮、生地。中药用药类别最多的分别是补虚药,其次是止血药和清热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补益气血、止血化瘀以及清热凉血是临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用配伍药类。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中医证型分别为肝肾阴虚证、气虚血瘀证、血热妄行证、气血两虚证。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为补虚药、止血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组方规律,更好地服务临床治疗。

郝颖[10](2017)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失范与紫癜康颗粒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临床上多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结缔组织病,还可见患者皮肤、粘膜上有瘀点和瘀斑,也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等。当属中医血证中的“肌衄”“紫斑”“葡萄疫”。本病相当于中医内科学中的紫癜,中医对该病辨证论治,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优势。然而在权威文献之间、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学术界内部,辨证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临床辨证治疗、经验传承及相关中药新药研发都造成了很多困难。因此分析该病的辨证差异及利弊,寻找、提出解决的方法与对策是十分必要的。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血小板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通过对ITP模型小鼠的观察,从整体、细胞、血小板、细胞因子等多个方面来研究ITP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应用由临床多年经验总结得到的有效方改良得来的紫癜康颗粒对该模型小鼠的影响,从而推测出紫癜康颗粒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通过对ITP辨证规范的权威文献包括《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简称《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称《原则》)、6个版本的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通过对以上几类权威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到权威文献中对该病在辨证问题上的差异情况。从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199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20年里关于中医治疗ITP的期刊文献。从中选取辨证比较明确的文献67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回顾性考察分析了学术界对ITP的辨证情况。通过免疫法造模,建立ITP小鼠模型。模型组与正常组每天给予蒸馏水0.4ml/20g的比例进行灌胃,其他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每日一次,共给药14天,于造模第十五天处死各组小鼠,获取血、骨髓等实验材料。对ITP模型小鼠整体状态、体重、紫癜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剂量紫癜康颗粒治疗及其他治疗组对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及骨髓中多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权威文献、学术界ITP辨证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证标准并不统一。表现在《标准》《原则》与各版本《中医内科学》教材之间,本病辨证大体比较集中,但不完全一致,没有统一的标准,症状复杂多样,互有异同。临床辨证各行其是,在权威文献辨证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离散。同证异名、同症异名现象十分普遍;各证所属的症状臃肿繁杂,且存在大量复合和交叉症状,关键是各证所属症状多数来历不清,使各辨证标准形同虚设。症状名称不规范。在该病的中医辨证症状中,多次出现不规范的中医症候名称,甚至将西医理化诊断指标参与中医辨证诊断,使得中医辨证上产生混乱。2.模型组小鼠体重较正常组小鼠明显下降,各给药组治疗后小鼠体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造模后ITP小鼠躯干近四肢处出现皮下肉眼可见的紫斑,经过给药组治疗后有所减轻;外周血小板计数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髓细胞中IL-3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均降低且有显着差异(P<0.05)。IL-6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高剂量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IL-1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TPO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的含量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TGF-β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紫癜康高剂量组、紫癜康低剂量组均明显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IL-3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和高、中剂量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IL-6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中、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IL-11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TPO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剂量组均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剂量组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病辨证中,证名繁多,逻辑关系混乱,虽来自临床却存在脱离实际的状况。因此,学术界应该结合病情,去伪存真,统一称谓,删繁就简,尽快实现ITP证名和辨证数量的规范。只要剔除与该病无关的症状,理清证与症状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与证有从属关系的症状,剔除无关的症状。只有全面删除与该病毫无关联的症状,结合临床实际整理规范同症异名、交叉重叠的症状和舌苔脉象,把症状限控在合理、规范的范围内,自然会把那些空穴来风的证或数证兼杂的复合证一并减下来,才能实实在在把学术界纷杂混乱的证减下来,实现为证“减肥瘦身”的目的。接下来,再确定一个好的预调查量表,对实现前瞻性辨证规范十分重要。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明确各组症状集合,再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组症状集合的证的属性。在此基础上,经过学术界的反复验证,才可确定为普遍认可的辨证规范,进而上升为行业内的辨证标准。2.紫癜康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骨髓IL-3、IL-6、IL-11、TGF-β1含量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TPO浓度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来达到升高外周血小板计数的作用。

二、脾切除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脾切除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提纲范文)

(1)青黛四黄散敷脾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ITP流行病学研究
    1.2. IT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2.1 体液免疫
        1.2.2 细胞免疫
        1.2.3 肝脏、脾脏对血小板的影响
        1.2.4 其他因素
    1.3. ITP的治疗
        1.3.1 传统治疗
        1.3.2 新型药物治疗
    1.4. 中医研究概况
        1.4.1 肝脾与紫癜病的关系
        1.4.2 各家对紫癜病的认识
    1.5. 中医外敷法的认识
        1.5.1 中药外敷法的应用
        1.5.2 中药外敷法的立论依据
    1.6. 青黛及四黄散的应用
        1.6.1 青黛的选择依据
        1.6.2 四黄散的选择依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研究对象的流程与标准
        2.1.3 研究方法
        2.1.4 观察指标
        2.1.5 结局评价指标
        2.1.6 观察时间点
        2.1.7 统计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基线比较
        2.2.2 临床疗效
    2.3 讨论
        2.3.1 青黛四黄散敷脾的研究效果
        2.3.2 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二线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地塞米松序贯泼尼松治疗重症ITP早期治疗反应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表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清热安血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1.6 安全性观测
        1.7 疗效性观测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情况的比较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2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
        2.2 两组患者ITP疾病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症候积分比较
讨论
    1 中医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的认识
        1.3 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
        2.1 概念的认识
        2.2 发病机制的认识
    3 清热安血汤
        3.1 清热安血汤的组成及服法
        3.2 方解
        3.3 现代药理学研究
    4 观察指标选择的体会
研究结论
存在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表格
    1 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
    2 中医证候积分
    3 ITP出血评分量表
附录B 知情同意书
附录C 病例报告表
综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西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5)升板膏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阴虚火旺夹瘀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英汉对照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4 治疗方法
    5 观察内容
    6 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西医临床疗效比较
    3 中医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4 血小板数值比较
    5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6 安全性指标观察比较
    7 空腹血糖数值变化比较
    8 消化道反应比较
    9 不良事件说明与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西医学对 ITP 的认识
    2.西医学对 ITP 的治疗
    3.中医学对 ITP 的认识
    4.导师对 ITP 的认识
    5.升板膏立方依据以及药理研究
    6.临床疗效分析
    7.存在不足与未来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脱落或剔除患者例数说明
附录 C 临床观察表
附录 D 不良事件记录表有无
附录 E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 F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6)脾脏体积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切除短期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1.2 手术适应证
    1.3 研究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分析(
    2.2 患者其余指标分析
    2.3 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指标分析
    2.4 短期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脾脏体积分组
    3.2 短期疗效
    3.3 副脾
    3.4 术前术后血小板变化
    3.5 并发症
    3.6 不足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7)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ITP用药规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1.1 中医学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名的认识
        1.1.2 中医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1.3 古代医家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辨证论治
        1.1.4 现代医家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辨证论治
        1.1.5 慢性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2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1.2.1 概述
        1.2.2 病因研究
        1.2.3 发病机制的研究
        1.2.4 西医学治疗方法
第二章 现代医家用药规律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资料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处方收集与整理
        2.1.5 数据库建立和转化
        2.1.6 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期刊来源统计结果
        2.2.2 药物归类统计结果
        2.2.3 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2.2.4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结果
        2.2.5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2.2.6 药物关联分析结果
第三章 慢性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规律的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药物归类统计结果
        3.2.2 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3.2.3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结果
        3.2.4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3.2.5 药物关联分析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现代医家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规律的分析
        4.1.1 ITP高频用药分析
        4.1.2 ITP用药类别分析
        4.1.3 ITP高频用药聚类结果分析
        4.1.4 ITP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4.2 现代医家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规律的分析
        4.2.1 慢性ITP高频用药分析
        4.2.2 慢性ITP用药类别分析
        4.2.3 慢性ITP高频用药聚类结果分析
        4.2.4 慢性ITP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裴氏升板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与处理
    2 试验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处理
    3 主要技术路线图
    4.结果
        4.1 入组情况
        4.2 基线资料
        4.3 疗效性指标观测结果
        4.4 安全性指标观测结果
        4.5 不良事件
讨论
    1 裴正学教授治疗ITP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
    2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进展
    西医学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

(9)基于数据挖掘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简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基于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证素规律分析的资料来源
        1.1.2 基于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用药规律分析的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2.1 基于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证素规律分析的纳入标准
        1.2.2 基于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用药规律分析的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3.1 基于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证素规律分析的排除标准
        1.3.2 基于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用药规律分析的排除标准
    1.4 筛选方法
        1.4.1 基于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证素规律分析的筛选方法
        1.4.2 基于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用药规律分析的筛选方法
    1.5 资料处理及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于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证素规律分析的结果与分析
        2.1.1 检索结果
        2.1.2 证素分布规律
        2.1.3 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聚类分析
    2.2 基于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用药规律分析的结果与分析
        2.2.1 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单味中药频率分析
        2.2.2 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单味中药分类分析
        2.2.3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基于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证素规律分析
    3.2 基于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用药规律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10)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失范与紫癜康颗粒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权威文献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辨证分析
    2 学术界中ITP辨证的综合分析
    3 对ITP辨证现状的思考
论文二 紫癜康颗粒治疗ITP模型小鼠的药效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紫癜康颗粒对ITP模型小鼠的药效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脾切除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参考文献)

  • [1]青黛四黄散敷脾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初探[D]. 温楚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Meta分析[D]. 屈敏.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地塞米松序贯泼尼松治疗重症ITP早期治疗反应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张娜娜.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清热安血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临床观察[D]. 杨立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升板膏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阴虚火旺夹瘀证)临床疗效观察[D]. 李露.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脾脏体积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切除短期疗效的影响[D]. 王健铭.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7]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ITP用药规律的分析[D]. 程海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裴氏升板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D]. 包琪琪.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基于数据挖掘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D]. 徐志刚.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失范与紫癜康颗粒作用机制研究[D]. 郝颖.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脾切除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