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ower Manage(论文文献综述)
周建雄,缑鹏超,张雁[1](2021)在《通信管理系统中的电源管理模块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通信系统电源管理模块管理松散、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电源管理模块。通过电源管理模块的总体设计对电源输出信号进行集中把控;通过电源管理电路图使电源能够稳定输出,保证通信系统能够不间断运行;通过XD1129电源管理芯片对系统电源模块集成化处理,对电源管理模块传达的指令能够快速反应;通过主动队列管理算法(RED算法)完成电源管理指令的迅速传达,解决电源管理指令松散的问题。最后通过SPECTRE软件得到电源管理模块尖峰电压测试结果,尖峰电压间隔为58 MHz,稳定输出电压为300 V。通过试验,本研究设计的电源管理模块输出电压不存在间断。
刘荣亮[2](2021)在《应用于蓝牙耳机智能充电仓芯片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各类可穿戴设备的广泛推广,有低功耗的需求的电子产品逐渐增多,因此如何降低开关电源管理芯片的功耗成为热点研究领域。高集成度低功耗的开关电源管理芯片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商用价值。本文首先对DC-DC的峰值电流模和电压模进行了小信号建模。根据推导出的传递函数计算了功率级的零点和极点。使用Matchcad对所建立的小信号模型进行了波特图绘制,并设计了补偿电路。接着详细分析了带隙基准、电流偏置电路、峰值电流采样电路等电路的工作原理。本论文使用新塘0.35μm工艺进行设计,主要设计了低功耗带隙基准源、低功耗偏置电路等。最后对整体芯片进行仿真并绘制了芯片版图,芯片尺寸600μm X800μm。对版图提取寄生参数后进行仿真。前仿真和后仿真结果一致,Vbus端在1.8V至4.3V电压输入范围下可实现升压功能。最大输出电压5V,最大峰值负载1V;Vbat端在4V-5.5V输入范围下可实现Buck Charger功能,Buck Charger工作模式下最大占空比可达100%,最大充电电流1.5A。空载时静态电流8μA,符合低功耗设计要求。
董峰[3](2021)在《基于智能充电芯片的太阳能采集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针对太阳能微能量采集系统进行研究设计,设计了基于智能充电芯片BQ25505微能量采集及存储功能,利用Cadence对所设计电源管理电路的关键电压和充电效率进行仿真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电源裕度调节功能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且对微能量采集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调研,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理论及开关电源理论进行了研究。根据BQ25505芯片的功能及内部结构阐述了电路的设计理论,接着设计了基于智能充电芯片BQ25505太阳能微能量采集系统,提出新颖的微能量采集解决方案,实现高效采集和管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中产生的微瓦(u W)到毫瓦(m W)的电力,并且采用主电池和备用电池双电源设计,解决了传统充电设备能量采集端采集到的能量与负载能量消耗不平衡的状态;其次,利用EDA软件Cadence完成电源管理系统电路关键电压的仿真,验证了电路系统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再次用Pspice模型对电路充电效率进行仿真和计算,解决了低Iq,DCM模式下的微能量采集电路效率难以测量的问题,为微能量采集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打下基础。最后根据所设计基于BQ25505太阳能微能量采集系统进行实物PCB制作,搭建实验测设平台,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实物验证分析。设计两种电源裕度调节方案,一种通过修改所设计的太阳能微能量采集系统外围电路来实现,另一种则在原有电路的基础上通过对超低功耗高效同步buck-boost转换器TPS63900进行设计,并且利用EDA软件Cadence完成电源裕度调节电路关键电压的仿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完善了系统电源裕度调节、输入电流限制等功能。接着通过对传统电压调节技术及本文设计的两种调节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所设计电源裕度调节功能使得比其他静态电流Iq较高,无法动态改变输出电压的设备相比,工作时每个负载周期的总充电量减少,电池寿命延长,优化了电源管理系统的效率。最后基于本文电源裕度调节电路的设计进行实物PCB制作,搭建实验测设平台,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实物验证分析。
孙豪,蔡雨晴,黎瑶[4](2021)在《2020年全球及国内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观察》文中认为0前言电源管理芯片(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s),是在电子设备系统中担负起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及其他电能管理的职责的芯片。其主要负责识别、控制CPU供电幅值,产生相应的短矩波,推动后级电路进行功率输出。所有电子设备都有电源,但是不同的系统对电源的要求不同。为了发挥电子系统的最佳性能,需要选择最适合的电源管理方式。为此,电源管理的创新芯片在不同产品应用中发挥不同的电压、电流管理功能,
皮义强[5](2021)在《低功耗微处理器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如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运动健康、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智能化、信息化的产品,这些变化给微处理器这一传统控制设备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其市场需求正逐年上升。同时,市场也对微处理器提出了新的需求:低功耗指标,并且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个指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低功耗已经成为微处理器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微处理器设计的重要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微处理器中进行功耗管理的电源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微处理器的应用场景着手,剖析了不同应用场景的特点,完成了以阶梯式功耗管理为核心的多工作模式设计。微处理器被划分为四个性能、功耗各不相同的可配置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微处理器的整体结构,提出了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案,运用多电源域、电源门控等技术对微处理器的电源网络进行设计,通过在工作模式和停止模式下使用不同效能的LDO来优化低功耗模式下的功耗表现,设计了电源管理模块实现对系统状态变化和电源信号的全方位控制。对于系统中的时钟信号,本文设计了树状结构的时钟网络,并使用时钟管理模块对所有时钟门控、时钟分频进行管理,同时,针对电源管理模块时钟频率过低带来的模式唤醒时间较长的问题,设计了一个逻辑简单的时钟切换电路,将电源管理模块的时钟源在不同状态下进行切换,提高了微处理器的有效运行速度。本文根据软硬协同验证策略,对本文微处理器及电源管理系统进行了完备的功能验证,论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最终的回片功耗测试结果显示,微处理器在常规工作模式下功耗为22u A/MHz,停止模式下为1.8u A,待机模式下为50n A,各个模式之间有着明显的功耗梯度,同其他低功耗类型的微处理器相比,可以看出本文微处理器的低功耗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市场最先进水平,证明所设计的电源管理系统有着较好的低功耗优化效果。
陈挺[6](2021)在《一种新能源船混合动力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为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国家积极号召船舶运输行业要进行技术变革,促使现代船舶的技术设计逐渐朝着环境保护、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的方向发展,基于混合动力设计理念的新能源船便应运而生。目前,主流的船舶混合动力系统主要是燃料发电机供电、燃料电池驱动电机提供动力的电力推进式混合动力系统。本文在主流的混合动力系统上进一步研究探索,创新性采用更多不同类型能源作为蓄电池的动力源,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节能性,并设计出了一种可行的新能源混合动力船舶的电源管理系统。根据相关项目实际需求,本文主要研究设计一种小型五米级别的新能源船混合动力电源管理系统。首先对新能源混合动力船舶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电源管理系统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同时介绍本文研究新能源船的混合动力系统组成,并根据其实际应用需求确定对应的电源管理系统方案。然后采用模块化方法对该电源管理系统进行详细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燃油发电机AC/DC变换器模块、新能源充电模块、以及电池供电放电双向DC/DC转换器模块等,实现充电方式多样化且统一以电能形式输出给无刷电机推进器进行驱动的工作方式。其次,通过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分析设计,得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具体参数及设计后整合全部模块,设计出可行的混合动力电源管理系统。基于一种小型五米级别的新能源船混合动力系统的实际需求,本文研究设计了对应的混合动力电源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节能性,实现了蓄电池的更多新能源动力源充电,具备较好的环保性和动力表现。并且,经过最后实际测试,所设计的新能源船混合动力电源管理系统及制作的样机基本能实现新能源船舶的实际航行需求,能够通过多形式的动力源给蓄电池正常充电,到达了预期的目标。
周向军[7](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高智慧电源管理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电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在对智慧电源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运用了Revit软件,数据管理引擎应用SQLServer数据库,以ADSP-BF537为核心处理器设计系统的总线开发和集成电路,通过PPICONTROL寄存器完成集成调度,实现智慧电源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智慧电源管理的智能性较好,提高了电源输出的功率增益和效益,降低了功耗,具有很好的电源智慧管理效能。
王晨阳[8](2021)在《一种智能化野外红外相机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逐渐突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动物保护是生态保护的重要环节,物种资源调查为动物保护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红外线触自动数码相机陷阱技术,可以降低调查成本,缩短调查周期。但目前的红外相机还存在误触发、数据无法实时传输的不足,需要改进。本文根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提出的使用场景和需求,设计一套带检测功能,可实时回传视频数据的智能化野外红外相机,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监测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和实时回传视频的需求,技术上选择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动物检测方法,基于Wi-Fi和Lo-Ra的网络方法,并太阳能弱光发电方法延长相机续航,得出了智能化野外红外相机的总体设计方案,具体分为智能拍摄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2.基于物种检测方法对智能拍摄模块进行设计。围绕基于集成NPU的相机So C完成了硬件电路的实现,并利用WL-SSD算法在相机上实现了动物检测,并根据检测算法改进拍摄流程,抑制了红外相机连续误触发,此外通过可变比特率和帧间预测得方法缩减视频码率。3.基于Wi-Fi和Lo-Ra的方案对数据传输模块进行设计。相机So C连接大功率Wi-Fi路由模块,通过8d B增益天线实现了较远距离的Wi-Fi连接,通过Lo-Ra射频模块实现了长距离低速通信。在Wi-Fi连接时基于RTSP实现了视频的实时传输,实现了Wi-Fi断开下对相机的窄带通信和控制。4.基于光伏发电方案对电源管理模块进行设计。采用基于MMPT算法的充电管理芯片实现了弱光光伏发电的硬件设计,根据需求选用DC-DC和LDO电源变压芯片实现了对智能化野外红外相机的供电。使用单片机控制双电池分别充放电,并设计了,增加了太阳能利用率。5.完成了智能拍摄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的集成并设计了外壳结构,在室外环境进行了拍摄、检测、数据回收和实时视频传输的测试。本文所设计的智能化野外红外相机通过甲方验收,各指标符合甲方要求,目前正在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试用,并应用于基于智能化红外相机构建物种保护智能化的相关研究。
张帆[9](2021)在《基于复合微能源的智能自驱动电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的概念深入人心。各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微小型电子设备和系统对能源供给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能源供给方式由于其供能持久性、环境污染以及材料资源消耗等局限性,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其不断提高的功率、体积、续航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为这些电子设备提供可持续稳定的能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周围环境中采集微能源为各种可穿戴设备、便携式设备供能是目前新兴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这为解决这些设备能源供给问题提供一种非常好的思路。基于光电、热电、电磁、静电、压电和摩擦起电等机理的各种微能源采集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交叉与融合发展,推动了复合微能源采集技术的出现。复合微能源采集技术走向实用道路最关键的就是电源管理电路,但这部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大多数研究都只是对复合微能源进行简单的叠加。为此,本文以快速发展的摩擦纳米发电机为基础,结合发展日益成熟的太阳能采集技术,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复合微能源采集器件,能够同时收集摩擦机械能和太阳能。设计并制作了典型的独立滑块式摩擦纳米发电机和旋转式摩擦纳米发电机,所制作的旋转式摩擦纳米发电机采用叉指结构的铜电极和聚酰亚胺薄膜,能够输出最大峰值电压640 V,最大峰值输出功率5.49 m W。此外,针对旋转式摩擦纳米发电机,深入探讨研究了影响其输出性能的两个因素,即摩擦对的有效接触面积和电极上粘附的杂质对输出性能的影响。采用了硅太阳能电池,结合制作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制备了相应的复合微能源采集器件。基于设计和制作的复合微能源采集器件,采用合适的电源管理策略,针对不同的器件,设计并测试了不同的电源管理电路。其中,基于旋转式摩擦纳米发电机,提出了一种利用充能的电容做偏置的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并对电路中的元器件,如电感、电容和电压比较器等等进行了合理的优化,使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效率最高能够达到80.1%。在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设计的复合微能源采集器件,以及基于该复合微能源采集器件的电源管理电路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张艺潇[10](2021)在《面向微纳能源采集的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手机、笔记本、智能手环等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电子钱包、远程办公、健康监控等,便携化和智能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很多便携式电子设备依旧采用电池供电。研究人员通过提高电池的容量,加快电池的充电来提高电子设备的工作效率。然而电池作为一种无法自己采集能源的器件依旧需要面临反复充电或者更换的问题,同时废弃电池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能源的出现,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利用环境中的微纳能源为电子设备供电以设计自供能系统。纳米摩擦发电机是一种可以高效采集环境中的机械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输出的能源采集器件。然而纳米摩擦发电机由于其固有电容的存在导致其内部阻抗较高,需要经过电源管理电路才能为电子设备供电。目前已提出的针对纳米摩擦发电机的电源管理电路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电路的实用性。本论文基于同步电荷提取电路,设计了一个无源峰值检测电路,实现了电源管理电路的自驱动。该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电能转化效率高、通用性强、结构简单。结合纳米摩擦发电机,完成了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的实物测试。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纳米摩擦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电学特性进行总结。介绍了同步电荷提取电路的基本原理,基于纳米摩擦发电机的V-Q曲线对应用于纳米摩擦发电机的同步电荷提取电路进行了研究。(2)分析了基于同步电荷提取电路的自驱动电路设计方案,提出使用无源峰值检测电路设计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完成了无源峰值检测电路的设计和优化,分析了基于无源峰值检测电路的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3)完成了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的实物制作和性能测试。通过实物测试验证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证明了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可以有效提高纳米摩擦发电机的充电效率,且具有很好的通用性。(4)设计制作了一个接触分离式的纳米摩擦发电机,对纳米摩擦发电机的输出性能进行测试。结合纳米摩擦发电机与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设计了一个基于计步器的应用。
二、Power Manag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ower Manage(论文提纲范文)
(1)通信管理系统中的电源管理模块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电源管理模块总体设计 |
2 电源管理电路 |
3 XD1129电源管理芯片 |
4 RED队列管理算法 |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结语 |
(2)应用于蓝牙耳机智能充电仓芯片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 电源管理芯片的分类 |
1.2.1 开关型转换器 |
1.2.2 线性稳压电源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DCDC转换器理论分析 |
2.1 DCDC转换器的基本拓扑结构 |
2.1.1 Buck型 DC-DC转换器 |
2.2 Boost 拓扑建模 |
2.3 使用MATCHCAD计算零极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芯片的系统设计 |
3.1 芯片的工作流程设计 |
3.2 芯片的系统框架设计 |
3.2.1 芯片子模块功能介绍 |
3.3 芯片典型应用电路及外围器件的选择 |
3.3.1 典型应用电路 |
3.3.2 外围电路设计 |
3.4 芯片功耗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键子模块电路设计 |
4.1 带隙基准模块 |
4.1.1 带隙基准电路的原理分析 |
4.1.2 带隙基准电路仿真结果 |
4.2 电流偏置电路设计 |
4.2.1 电流偏置电路的原理分析 |
4.2.2 电流偏置电路仿真结果 |
4.3 误差放大器模块 |
4.3.1 折叠型误差放大器原理分析 |
4.3.2 误差放大器仿真结果 |
4.4 峰值电流采样模块 |
4.4.1 峰值电流采样模块原理分析 |
4.4.2 采样电路仿真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芯片的整体仿真与版图布局 |
5.1 芯片整体电路性能仿真验证 |
5.2 芯片版图布局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智能充电芯片的太阳能采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微型能量采集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太阳能采集系统的基本理论 |
2.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理论基础 |
2.1.1 光伏效应 |
2.1.2 等效模型 |
2.1.3 参数测量和计算 |
2.2 开关电源理论 |
2.2.1 开关电源基础 |
2.2.2 开关电源电路拓扑结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太阳能微能量采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的电路设计 |
3.1.1 系统总体结构 |
3.1.2 BQ25505 介绍 |
3.1.3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电路设计理论 |
3.1.4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电路设计 |
3.2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的电路的仿真分析 |
3.2.1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
3.2.2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效率的仿真与分析 |
3.3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的电路实现及实验测试 |
3.3.1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的实现 |
3.3.2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的实验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源裕度调节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1 常见电压调节技术 |
4.1.1 数字通信接口 |
4.1.2 数字输入 |
4.1.3 模拟输入 |
4.2 电源裕度调节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2.1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设计原理 |
4.2.2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的实现 |
4.3 电源裕度调节功能的优化设计 |
4.3.1 基于TPS63900 电源裕度调节设计系统说明 |
4.3.2 TPS63900 简介 |
4.3.3 TPS63900 功能及设计理论 |
4.3.4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优化方案电路设计 |
4.3.5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设备配置 |
4.3.6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
4.4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优化方案的电路实现及实验测试 |
4.4.1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优化方案电路实现 |
4.4.2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优化方案电路实验测试 |
4.5 电源裕度调节功能优缺点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2020年全球及国内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全球及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 |
1.1 电源管理芯片的应用场景 |
1.2 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规模 |
1.3 电源管理芯片的产业链分析 |
1.4 电源管理芯片的未来发展趋势 |
1.4.1 高效低耗化 |
1.4.2 高集成度 |
1.4.3 内核数字化 |
1.4.4 智能化 |
2 全球及中国电源管理芯片细分下游市场 |
2.1 消费电子市场 |
2.2 手机市场 |
2.3 通信基站市场 |
2.4 汽车市场 |
(5)低功耗微处理器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低功耗设计方法 |
2.1 功耗源 |
2.1.1 动态功耗 |
2.1.2 静态功耗 |
2.2 降低功耗的方式 |
2.3 低功耗设计方法 |
2.3.1 系统级低功耗优化技术 |
2.3.2 结构级低功耗优化技术 |
2.3.3 寄存器级功耗优化技术 |
2.3.4 逻辑级低功耗优化技术 |
2.3.5 晶体管级低功耗优化技术 |
2.4 低功耗的EDA实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处理器平台搭建 |
3.1 微处理器总体架构 |
3.1.1 系统框架 |
3.1.2 ARM CORTEX-M0+内核简介 |
3.2 多工作模式方案设计 |
3.3 电源网络设计 |
3.3.1 基于系统结构与工作模式的电源域规划 |
3.3.2 网络完整性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电源管理系统功能与结构 |
4.2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 |
4.2.1 模式切换控制设计 |
4.2.2 电压调整设计 |
4.2.3 程序加载设计 |
4.2.4 电源管理模块的控制寄存器 |
4.3 时钟管理模块的设计 |
4.3.1 时钟网络设计 |
4.3.2 时钟源切换设计 |
4.3.3 电源管理模块的时钟优化设计 |
4.3.4 时钟管理模块的控制寄存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仿真验证与功耗分析 |
5.1 仿真验证平台 |
5.2 功能仿真 |
5.2.1 验证的功能点提取 |
5.2.2 程序设计及仿真结果 |
5.3 功耗评估 |
5.3.1 基于PTPX工具的功耗分析准备 |
5.3.2 功耗结果 |
5.4 实测功耗与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一种新能源船混合动力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新能源船产生背景 |
1.2 新能源动力船舶研究现状 |
1.2.1 太阳能动力船舶 |
1.2.2 风能动力船舶 |
1.2.3 氢能动力船舶 |
1.2.4 核能及海洋能动力船舶 |
1.2.5 小结 |
1.3 新能源船舶混合动力技术概述 |
1.3.1 混合动力系统概述 |
1.3.2 柴电混合动力系统 |
1.3.3 柴电-光电混合动力系统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2 五米级双体新能源船舶混合动力电源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
2.1 混合动力系统架构概述 |
2.1.1 串联式系统架构 |
2.1.2 并联式系统架构 |
2.1.3 混联式系统架构 |
2.2 五米级双体新能源船舶混合动力电源系统设计 |
2.2.1 双体新能源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
2.2.2 新能源船舶混合动力电源管理系统 |
2.3 电源管理系统总体概述 |
2.3.1 系统工作模式 |
2.3.2 系统能量流动路径 |
2.3.3 蓄电池选型 |
2.3.4 发电机选型 |
2.3.5 AC/DC变换器模块 |
2.3.6 多端口DC/DC模块 |
2.3.7 控制模块 |
2.3.8 新能源充电模块 |
2.4 本章小结 |
3 五米级双体新能源船舶混合动力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AC/DC模块组成概述 |
3.2.1 AC/DC模块控制芯片选型 |
3.2.2 整流滤波电路 |
3.2.3 PFC电路部分 |
3.2.4 PFC过压保护电路 |
3.2.5 增益调制器 |
3.2.6 PFC升压电路 |
3.2.7 PFC开关管驱动电路 |
3.2.8 其他器件及参数确定 |
3.2.9 DC/DC降压变换器 |
3.2.10 双管正激变换器 |
3.2.11 双管正激变换器元器件选型 |
3.2.12 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变压器 |
3.2.13 输出同步整流电路 |
3.2.14 输出电压反馈电路 |
3.3 多端口DC/DC控制模块 |
3.3.1 DC/DC升压电路 |
3.3.2 升压电路的元器件选型 |
3.3.3 升压电路的辅助电源设计 |
3.3.4 DC/DC升压变换器控制电路 |
3.3.5 三端口DC/DC变换器接口隔离电路 |
3.3.6 SOC监测控制电路 |
3.4 新能源充电模块 |
3.5 本章小结 |
4 电源管理系统测试与分析 |
4.1 电源管理系统样机制作 |
4.1.1 系统PCB绘制及焊接 |
4.1.2 系统样机灌胶密封 |
4.2 系统工作测试 |
4.2.1 测试方案及相关设备 |
4.2.2 测试数据分析 |
4.3 装船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总体构架和功能模块 |
1.1 系统总体设计构架 |
1.2 系统的功能模块及技术指标分析 |
2 系统硬件设计 |
3 系统软件开发 |
4 仿真实验与结果 |
5 结语 |
(8)一种智能化野外红外相机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背景与意义 |
1.2 红外相机研究现状 |
1.2.1 数字相机及图像处理技术 |
1.2.2 用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红外相机技术 |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智能化野外红外相机总体方案设计 |
2.1 智能化红外相机的技术要求 |
2.1.1 红外相机需求分析 |
2.1.2 指标要求分析 |
2.2 智能化红外相机设计方案 |
2.2.1 总体设计方案 |
2.2.2 智能拍摄模块 |
2.2.3 数据传输模块 |
2.2.4 电源管理模块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拍摄模块分析与设计 |
3.1 智能化拍摄模块主要技术分析 |
3.1.1 目标检测及其低功耗设计 |
3.1.2 视频数据的编码和压缩 |
3.2 智能拍摄模块设计方案 |
3.3 智能拍摄模块的硬件实现 |
3.4 智能拍摄模块的软件功能实现 |
3.4.1 拍摄功能实现 |
3.4.2 检测功能实现 |
3.4.3 基于检测功能的相机工作模式优化 |
3.5 测试结果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据传输模块分析与设计 |
4.1 数据传输相关技术分析 |
4.1.1 网络环境的建立 |
4.1.2 降低传输距离对功耗产生的影响 |
4.1.3 对红外相机的控制 |
4.2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方案 |
4.3 数据传输模块的硬件设计 |
4.4 数据传输模块的软件功能设计 |
4.4.1 基于Lo-Ra窄带射频网络的通信和控制 |
4.4.2 基于Wi-Fi的多媒体传输方式设计 |
4.4.3 低速网络协同Wi-Fi数据传输 |
4.5 测试结果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源管理模块分析与设计 |
5.1 电源管理模块主要技术分析 |
5.2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方案 |
5.3 电源管理模块的硬件设计 |
5.3.1 控制单元选型和设计 |
5.3.2 电源输入侧设计 |
5.3.3 电源输出侧设计 |
5.4 电源管理模块的软件功能设计 |
5.5 电源管理模块测试与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智能化野外红外相机的系统集成和测试 |
6.1 智能化野外红外相机系统集成 |
6.1.1 总体结构 |
6.1.2 外壳结构设计 |
6.1.3 内部电路结构 |
6.2 相机的功能扩展 |
6.3 相机的部署和测试 |
6.3.1 拍摄测试 |
6.3.2 传输测试 |
6.4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附录 |
(9)基于复合微能源的智能自驱动电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摩擦-电磁复合纳米发电机 |
1.2.2 摩擦-压电复合纳米发电机 |
1.2.3 摩擦-电磁-太阳能复合发电机 |
1.2.4 摩擦-电磁-热电复合发电机 |
1.2.5 摩擦-压电-热电-太阳能复合发电机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于复合微能源的电源管理电路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相关理论 |
2.2.1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
2.2.2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和分类 |
2.2.3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特性 |
2.3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电源管理策略 |
2.4 复合微能源采集技术的电源管理电路相关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复合微能源采集器件的设计和性能测试 |
3.1 引言 |
3.2 复合微能源器件的设计 |
3.2.1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设计 |
3.2.2 复合微能源采集器件的设计 |
3.3 复合微能源采集器件的性能测试 |
3.3.1 摩擦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测试 |
3.3.2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性能测试 |
3.4 影响复合微能源采集器件性能的因素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复合微能源的电源管理电路的设计和测试 |
4.1 引言 |
4.2 基于复合微能源的电源管理电路的研究和设计 |
4.3 基于复合微能源的电源管理电路仿真 |
4.4 基于复合微能源的电源管理电路的制作和测试 |
4.4.1 太阳能电源管理电路的测试 |
4.4.2 摩擦纳米发电机电源管理电路的测试 |
4.5 复合微能源采集器件的电源管理电路的改进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内容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面向微纳能源采集的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纳米摩擦发电机 |
1.2.2 变压器降压电路 |
1.2.3 小电容过渡电路 |
1.2.4 同步电荷提取电路 |
1.2.5 无电感倍压电路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面向纳米摩擦发电机的电源管理原理 |
2.1 纳米摩擦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
2.1.1 纳米摩擦发电机工作原理 |
2.1.2 纳米摩擦发电机的分类 |
2.1.3 纳米摩擦发电机等效模型 |
2.2 纳米摩擦发电机负载匹配理论 |
2.2.1 纳米摩擦发电机阻性负载匹配理论 |
2.2.2 纳米摩擦发电机容性负载匹配理论 |
2.3 同步电荷提取电路 |
2.4 V-Q曲线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和纳米摩擦发电机研究 |
3.1 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
3.1.1 基于同步电荷提取电路的自驱动电源管理 |
3.1.2 无源峰值检测电路设计 |
3.1.3 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仿真验证 |
3.2 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的工作原理 |
3.3 基于PCB的纳米摩擦发电机设计 |
3.3.1 纳米摩擦发电机结构设计 |
3.3.2 纳米摩擦发电机制作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和纳米摩擦发电机性能表征 |
4.1 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测试 |
4.1.1 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信号点测试 |
4.1.2 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性能测试 |
4.2 基于PCB的纳米摩擦发电机测试 |
4.3 自驱动计步器应用实例的设计与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Power Manage(论文参考文献)
- [1]通信管理系统中的电源管理模块设计[J]. 周建雄,缑鹏超,张雁.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21(12)
- [2]应用于蓝牙耳机智能充电仓芯片的关键技术研究[D]. 刘荣亮.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基于智能充电芯片的太阳能采集系统的研究[D]. 董峰.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2020年全球及国内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观察[J]. 孙豪,蔡雨晴,黎瑶. 中国集成电路, 2021(06)
- [5]低功耗微处理器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皮义强.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6]一种新能源船混合动力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陈挺. 海南大学, 2021(10)
- [7]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 周向军. 长春大学学报, 2021(04)
- [8]一种智能化野外红外相机系统分析与设计[D]. 王晨阳.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9]基于复合微能源的智能自驱动电源技术研究[D]. 张帆.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10]面向微纳能源采集的自驱动电源管理电路研究[D]. 张艺潇.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