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勒林引起的不良反应7例及防治

普勒林引起的不良反应7例及防治

一、普乐林引起不良反应7例及其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杨亚南[1](2014)在《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为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原因、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本课题选取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重点监测品种中的全部八种中药注射剂(喜炎平、双黄连、清开灵、参麦、生脉、香丹、丹参和脉络宁注射液),通过检索八种中药注射剂ADR相关文献报道及对天津地区ADR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引发ADR的原因、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对用药监护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尽量减少或避免ADR发生的措施,有助于帮助临床工作者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特点、规律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具体了解,及早诊断、治疗,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为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方法:(1)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分析:①检索1992-2012年国内主要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喜炎平等八种中药注射剂ADR的期刊文献报道;②阅读并筛选文献报道,将数据较完整、可明确关联性的ADR病例报道、信息通报、药物安全性研究的文献纳入研究;③设计数据记录表,录入文献报道数据,将ADR的临床表现与累及系统-器官情况分类统计:④从患者个体因素、药物相关因素、ADR的发生与表现、ADR的处置与结果等角度,对文献报道中的ADR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总结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2)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天津地区ADR报告分析:①收集2010-2012年天津地区上报的ADR自发报告,将怀疑药品涉及喜炎平等八种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纳入研究;②对ADR报告进行关联性评价,将可确定与八种中药注射剂的关联性的ADR报告纳入研究;③设计数据记录表,录入天津地区ADR报告数据,将ADR的临床表现与累及系统-器官情况分类统计;④从患者个体因素、药物相关因素、ADR的发生与表现、ADR的处置与结果等角度,对ADR报告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总结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⑤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ADR后的处置方式对ADR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①喜炎平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用药合理性、合并用药因素;②双黄连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合并用药、给药剂量、溶媒选择及用量因素;③清开灵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患者自身体质、合并用药、给药剂量因素;④参麦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用药合理性、合并用药、给药剂量、溶媒选择及用量因素;⑤生脉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用药合理性、合并用药、给药剂量、溶媒选择及用量因素;⑥香丹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患者自身体质、合并用药、给药剂量因素;⑦丹参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患者自身体质、用药合理性、合并用药、给药剂量因素;⑧脉络宁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合并用药、给药剂量因素;⑨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出现一般较快,多数在用药后1h内出现,部分可能在用药后24h内出现;其所累及的系统-器官分布范围较广,主要集中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及全身性损害,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⑩经卡方检验,在1h时间水平上,发生ADR后未给药组与对症药物治疗组的ADR持续时间存在显着差异。结论:①筛选出了喜炎平等八种中药注射剂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可尽量避免或减少其引发ADR;③中药注射剂引发ADR时,对症药物治疗对缩短ADR的持续时间有效;④提高ADR报告的规范程度,有利于提高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水平,可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张成燕[2](2010)在《针灸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针对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穴方式众多、操作方法各异的现象,选取膻中、中脘、双侧内关、足三军、丰隆穴治疗本病,以期为临床优选腧穴、规范操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61例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针刺膻中、中脘、双侧内关、足三里、丰隆穴加艾灸膻中、中脘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电针内关穴治疗,两组皆以10次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及静息心电图变化。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70.00%(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67.74%,对照组40.0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比较及心电图疗效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O.05)结论:本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取得较电针内关穴为优的疗效,既可以提高针刺疗效,又减少了心绞痛的发生次数及抗心绞痛药物的用量,较对照组更加安全。

赖淑婷[3](2009)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文中认为目的1、回顾性探讨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特点、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防治及预后。2、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SCI)是目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它是症状性脑梗塞的一种前兆,因此对此病的研究很有必要。3、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CT特点,CT梗塞灶部位与脑梗塞是否出现症状的相关系。4、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SCI)不易被患者及医师注意到或忽略,易再继续发生脑梗塞,而不管是无症状性或是有症状性的,都能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到损害。因而预防进一步加重。5、探讨对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脑梗塞防治与否和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的转化的危险因素关系。6、探讨糖尿病合并症状性与无症状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特点,有利于重新认识症状与证型的形成机理,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方法本课题为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年龄、性别、形体、饮食习惯、病程、临床症状、中医证型、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标为主,调查250份糖尿病合并脑梗塞、2型糖尿病病案资料。应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验证形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症候与危险因素的探讨。结果1、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和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二组在舌象、脉象、证型相结合分析,结果显示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为基本证型。2、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与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二者在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数中,凝血、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指标均高于正常值,结果显示这些数值均是导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3、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在CT特点上,以腔隙性多发性梗塞最多见。主要损伤部位为基底节、放射冠,多数还同时伴有脑萎缩。所以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上易出现肢体瘫痪程度较轻。4、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与糖尿病,二组在年龄、形体、病程上,这3种因素呈正相关性,P<0.05。5、糖尿病合脑梗塞与糖尿病,二组在凝血、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统计结果显示:二组在这些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标上无显着的差异性,P>0.05。结论1、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年龄、血高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饮酒等,这些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2、在本课题观察研究中,从临床症状和舌脉象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相结合探讨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基本证型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在临床上的中医辨证有一定的指标意义。3、糖尿病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以凝血指标升高、血脂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升高、空腹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这些指标异常提示了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脑梗塞,而这些指标也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机制及病情轻重、预后等的临床重要指标。

刘青[4](2007)在《葛根素调节支架内狭窄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与背景:1987年支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领域中的一个里程碑,其后的10余年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治疗中一种有确切疗效的重要手段,但相当高(10 %50 %)的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率限制了支架植入术的发展。随着可在局部缓慢释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药物的药物涂层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应用, ISR率明显降低,大大延缓了支架术后再次行PCI的时间。目前,临床常用的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和紫杉醇涂层支架。但药物涂层支架的使用也面临许多问题。如支架运用的远期疗效,以及昂贵的价格等。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疗效较好,价格合适的药物涂层支架。从支架洗脱药物的角度来说,葛根素具有以下优势:(1)为异黄酮,具有脂溶性,能在组织中长期存留;(2)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3)促进内皮细胞修复;(4)抗炎作用;(5)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以上特点表明,葛根素具有防治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能性。所以我们采用中药葛根素涂层支架进行动物实验,并与裸支架、PC涂层支架以及临床应用的国产雷帕霉素涂层支架(FirebirdTM)进行比较,观察葛根素对家兔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探讨葛根素药物涂层支架能否有效抑制内膜增生,能否抑制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并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考察葛根素能否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在早期阻断再狭窄的发生和发展,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与结果:本实验分为三个部分:1葛根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炎性损伤后修复保护作用研究方法:(1)HUVE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2)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损伤后HUVEC增殖和活性的影响;(3)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葛根素对IL-1β损伤后HUVEC分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4)放免法测定葛根素对IL-1β损伤后HUVEC分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影响;结果:高、中、低三剂量组葛根素均能保护内皮细胞,提高HUVEC活性。其中葛根素浓度10-3mol·L-1时,能明显提高内皮细胞活性(P<0.01); IL-1β可使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减少,ET-1含量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葛根素高、中、低三剂量组均可使NO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葛根素高、中剂量组可使ET-1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葛根素低剂量组降低ET-1含量作用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性。2葛根素对炎性损伤后HUVEC的细胞因子表达及炎性细胞黏附迁移的影响方法:(1)采用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E-选择素(Endothelium-selectin,E-slectin)的含量;(2)采用黏附实验的方法检测葛根素对HUVEC和U937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3)采用Transwell法,检测葛根素对U937单核细胞迁移的影响;(4)采用Westernblot分析葛根素对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P65活化以及对P-IκBα的影响。结果:细胞ELISA法观察到:IL-1β刺激下,HUVEC的粘附分子E-selectin、趋化因子MCP-1、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量增高。葛根素能降低炎性损伤后HUVEC的E-selectin、MCP-1、IL-6、TNF-α表达量;黏附实验证实,IL-1β刺激下,HUVEC与U937单核细胞的黏附增强,葛根素能抑制HUEVC与U937单核细胞的黏附;趋化迁移实验证实,内皮细胞经IL-1β作用后对U937单核细胞趋化作用增强,而加入葛根素后,可减少U937细胞的迁移数目;westen blot实验显示:IL-1β刺激HUVEC,诱导IκBα磷酸化,提高NF-κB活性,葛根素能抑制IκBα磷酸化,阻止内皮细胞NF-κB的活化过程。3家兔髂动脉支架植入术观察葛根素涂层支架的疗效。方法:行家兔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四周后处死,取支架植入处血管切片。前期实验已经证实,葛根素能抑制家兔髂动脉新生内膜的增生,并且免疫组化也显示,葛根素能促进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增多,降低炎性因子IL-6表达。在此基础上,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进一步观察组织中NF-κBP65,MC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裸支架组比较,葛根素涂层支架能降低家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中,髂动脉内MCP-1、NF-κB的表达量(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机制复杂,炎症反应作为一个复杂的互相影响的网络式反应,是支架术后再狭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通过以上三部分实验结果证实:1.葛根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调节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分泌,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2.葛根素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从而抑制其下游的表达产物:粘附分子、趋化因子及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迁移,阻断炎症的进一步发展。3.整体实验显示葛根素涂层支架可以抑制家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中血管内膜的增生,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上调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促进内皮细胞修复的功能以及葛根素抑制NF-κB等炎症因子,从而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炎症发生有关。

孙玉明[5](2006)在《葛根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葛根是中医传统的解表药,近年来研究证明葛根异黄酮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已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近年后,国内不断有抗骨质疏松症中药面市,但均基于传统中医理论,采取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等方法,但无论是中医文献,还是现代中医临床,未见把葛根运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本课题系统地回顾了骨质疏松症文献资料,总结了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对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治法及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中药葛根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其主要成分葛根异黄酮与己被证明具有抗骨质疏松症作用的大豆异黄酮在化学结构上比较相似,理论上对骨代谢可能有改善作用。国内已有实验室研究葛根异黄酮或其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对骨代谢影响的报道,但尚无葛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报道,本研究首先进行了葛根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等症状的临床研究,并进行了葛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影响的有关研究。 临床研究在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骨质疏松症专科门诊及病房收集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葛根治疗组、阿法D3对照组,分别给服葛根煎剂和阿法D3,观察28天为一疗程,治疗前、治疗后分别对患者的VAS、活动能力、腰背疼痛等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检测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经统计学分析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评估葛根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研究表明葛根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VAS、活动能力、腰背静息痛等方面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阿法D3。在骨代谢生化指标方面,葛根组病人的ALP、BGP、U-Ca、U-Cr、U-Hop、U-Ca/U-Cr、U-Hop/U-Cr等项目有所下降,其中BGP、U-Hop、U-Hop/U-Cr在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表明葛根能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转换率,抑制骨吸收,有类雌激素样作用。 本研究拓展了葛根临床应用范围,并对葛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探索,研究成果开辟了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思路。

曾庆云[6](2006)在《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的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包括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系统回顾了历代中医药治疗偏瘫的主要成就,并对中、西医治疗的原则和方法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分析既往偏瘫综合康复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吸纳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和功能评价方法、保留中医证候和辨证康复的观点、保持和丰富中医独特的综合康复技术等,是发挥中西医康复医学的优势、建立偏瘫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重要途径。临床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中、西医不同康复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分析中、西医康复方案临床疗效的异同。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对两种康复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控制康复医疗成本的有效途径。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5例缺血性脑卒中(证属中风病中经络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分为中康组27例和西康组28例。中康组采用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西康组采用规范的西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治疗4周后,从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检查两个部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临床疗效评定包括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认知功能等治疗前后的改变,及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并发症情况。实验室检查部分包括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免疫学指标等的改变。两组的卫生经济学研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结果:中康组和西康组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相若(P>0.05)。与西康组相比,中康组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较好,对提高中医综合疗效、改善中医主要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卒中后并发症、调节免疫系统的紊乱等方面的作用均有显着优势(P<0.05)。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显示中康组显着低于西康组。结论: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均有确切的疗效。与西医康复方案相比,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可明显提高中医综合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减少卒中后并发症,而且成本-效果比最低,因此可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偏瘫康复治疗方案。

荆鲁[7](2005)在《血府逐瘀汤临床拆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及阐明复方配伍规律是方剂研究中的关键环节,拆方研究自然成为复方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既往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复方进行了拆方探索,取得了众多进展,但这些研究多是从动物实验方面进行的,存在物种差异性及拆方模型病证相符率较低等问题。科学、规范的临床拆方研究尚属空白。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本研究选择血府逐瘀汤进行病证结合的临床拆方研究,期望明晰拆方药物作用靶点及机制,为科学简化处方行为要素,寻求充分反映药物疗效性和安全性的指标进行初步探索。 一、以冠心病心绞痛作为疾病诊断,选取血瘀气滞证,病证结合,通过血府逐瘀汤相同治法不同配伍系列拆方药物的临床观察,把方剂配伍、拆方与疗效评价结合为—体。从安全性指标观测、中医证候观测、疾病疗效观测、实验室指标观测、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记录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方证对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前提下,药物配伍变化对人体疾病治疗产生的变化规律。 二、临床研究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气滞证病人131例,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原方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配伍组、安慰剂组四组。每人服药10ml/次,一日3次,疗程为4周。所有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均可维持原西药标准治疗。观察前对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变化、硝酸甘油消耗量、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NO、ET、t-PA、ox-LDL、IL-6、IL-8、Hs-CRP、CD41、CD62P)水平改变、安全性指标观测、中医证候观测及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并记录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统计学检验应用SAS6.12软件进行处理,

王国华[8](2004)在《玉足多糖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因其严重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备受关注。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古代医家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认识和现代中西医对脑梗死的治疗进展,根据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关于中风病的理论,对脑梗死恢复期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分析了脑梗死恢复期病机特点以及治疗特殊性,论证了肝肾阴虚,痰阻血瘀是脑梗死恢复期的主要病机,提出滋阴养血、活血通络、补肾益精的治法。 玉足多糖胶囊为玉足海参的提取物,含总多糖55%以上,具有滋阴养血、活血通络、补肾益精之功效。运用玉足多糖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阴虚血瘀证患者24例,与银杏叶胶囊治疗组进行对照。治疗组予玉足多糖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对照组予银杏叶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1粒,疗程为6周,以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神经功能缺损总积分、中医症状各单项、神经功能缺损各单项评分、头部CT检查指标、血液流变学检查指标为观测指标。结果表明:中风病疗效治疗组愈显率50.00%、有效率100.00%,对照组愈显率63.16%、有效率84.21%,两组组间差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愈显率14.29%、有效率100.00%,对照组愈显率31.58%、有效率100.00%,两组组间差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各观测指标组间差别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玉足多糖胶囊同银杏叶胶囊一样对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姜爽,王晓波,袭荣刚,杨东才[9](2003)在《739例心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调查心血管类药物ADR的临床特点及产生原因。方法:从1998年~2001年4月公开发行的国内70余种医药学期刊中收集到心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个案776例,其中符合药物不良反应判定标准的739例,按照不良反应类别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结果:心血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共涉及人体7个系统,其中呼吸系统所占的比例最大(29.8%);涉及相关药物六大类,以ACEI类药物较为常见(230例);重度不良反应46例,死亡15例,死亡占2.03%;51岁以上年龄组的不良反应(78.9%)高于其 他年龄组;口服给药(65.5%)较其他给药途径发生的比例高。结论:心血管类药物ADR的发生与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合并用药及患者的年龄、个体差异、饮食习惯等有关。

王文莉,高天,罗才贵[10](2002)在《葛根素注射液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文中提出

二、普乐林引起不良反应7例及其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乐林引起不良反应7例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文献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喜炎平注射液
        1.2.2 双黄连注射液
        1.2.3 清开灵注射液
        1.2.4 参麦注射液
        1.2.5 生脉注射液
        1.2.6 香丹注射液
        1.2.7 丹参注射液
        1.2.8 脉络宁注射液
    1.3 讨论
        1.3.1 喜炎平注射液
        1.3.2 双黄连注射液
        1.3.3 清开灵注射液
        1.3.4 参麦注射液
        1.3.5 生脉注射液
        1.3.6 香丹注射液
        1.3.7 丹参注射液
        1.3.8 脉络宁注射液
    1.4 小结
二、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天津地区ADR报告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资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喜炎平注射液
        2.2.2 双黄连注射液
        2.2.3 清开灵注射液
        2.2.4 参麦注射液
        2.2.5 生脉注射液
        2.2.6 香丹注射液
        2.2.7 丹参注射液
        2.2.8 脉络宁注射液
        2.2.9 处置方式对ADR持续时间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喜炎平注射液
        2.3.2 双黄连注射液
        2.3.3 清开灵注射液
        2.3.4 参麦注射液
        2.3.5 生脉注射液
        2.3.6 香丹注射液
        2.3.7 丹参注射液
        2.3.8 脉络宁注射液
        2.3.9 处置方式对ADR持续时间的影响
        2.3.10 对ADR报告改进的建议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方法浅析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2)针灸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选择标准
        (二) 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观察指标
        (三) 观察方法
        (四) 疗效判定标准
        (五) 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治疗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比较
        (二) 治疗组治疗前后ST段及T波变化比较
        (三) 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比较
        (四) 对照组治疗前后ST段及T波变化比较
        (五) 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六)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七)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四、典型病例
讨论
    一、中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一) 病因
        (二) 病机
        (三) 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三、选穴处方依据
        (一) 选穴依据
        (二) 刺激方法
    四、结果探讨
        (一) 结果分析
        (二) 机制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3)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 分文献研究
    第一章 古代文献对糖尿病、脑梗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叙述
        第一节 叙述古代文献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及其并发症的认识
        第二节 叙述古代文献对"脑梗塞"病因、病机的认识
        第三节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论述
    第二章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三节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四节 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实验动物研究
        第五节 现代方法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六节 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三章 痰、瘀证对糖尿病、脑梗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相关叙述
        第一节 人体与痰湿证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人体与血瘀的相关性
        第三节 痰浊与血瘀之相关性
    第四章 气象因素、中医时间医学与中风病的论述
        第一节 气象、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时间医学的论述
        第二节 气象天人相应与中医时间医学论述
        第三节 气象因素与中风病的关系
        评述与展望
    第五章 糖尿病血管病变
        第一节 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概述
        第二节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生理病理叙述
    第六章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机制与现代研究进展
        第一节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机制
        第二节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现代研究进展
    第七章 无症状性脑梗塞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生率
        第二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生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病机理
        第四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影像学检查及其研究
        第六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及其防治
        评述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回顾性研究
    第一章 2型糖尿病合并症状性和无症状性脑梗塞危险因素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探讨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临床资料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特点及糖尿病对脑梗塞发病的影响探讨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临床资料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课题创新点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得奖情况
致谢

(4)葛根素调节支架内狭窄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上篇 文献回顾
    综述一 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运用概况
    综述二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炎症机制研究
下篇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葛根素对HUVEC炎性损伤后保护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
    第二部分 葛根素抗炎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
    第三部分 葛根素涂层支架预防家兔髂动脉内膜增殖的初步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5)葛根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
    二、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认识
    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现状
    四、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研究
    五、单味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观察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选择标准
        (三) 病例排除标准
        (四) 中止试验标准
        (五) 脱落病例标准
    二、观察方法
        (一) 分组及治疗方法
        (二) 疗程
        (三) 观察指标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四、观察结果
        (一) 一般情况
        (二) 观察指标的结果与统计分析
        (三) 疗效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一、葛根资源与成分
    二、葛根的药理研究
    三、葛根在骨质疏松症领域的研究现状
    四、骨转换与骨质疏松症
    五、骨矿化与骨质疏松症
    六、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
    七、骨质疏松症发生脆性骨折的客观指标探索
致谢

(6)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的影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第一章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及其康复的认识
        第一节 历代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认识的源流
        一、历代医家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唐宋以前,以正虚邪中为主要病因病机
        (二) 金元时期,倡火、风、气、痰内因为患
        (三) 明清时期,主虚、风、瘀致病说
        二、历代医家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治法的探讨
        (一) 中药汤剂疗法
        (二) 偏瘫其他疗法
        第二节 现代中医药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的研究概状
        一、缺血性脑卒中中药临床研究概况
        (一) 缺血性脑卒中治则治法研究
        (二) 缺血性脑卒中辨证论治研究
        (三) 缺血性脑卒中辨病论治研究
        (四) 缺血性脑卒中经方研究
        (五) 缺血性脑卒中自拟方研究
        (六) 缺血性脑卒中中成药静脉制剂研究
        二、缺血性脑卒中针灸治疗研究概况
        (一) 头针疗法
        (二) 体针疗法
        (三) 电针疗法
        (四) 择时取穴针刺法
        (五) 其他
        (六) 针刺与现代康复疗法结合
        (七)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机理探讨
        三、缺血性脑卒中推拿治疗研究概况
        (一) 推拿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的治疗
        (二) 推拿对中风恢复期的治疗
        (三) 推拿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合并症的治疗
        (四) 推拿与现代医疗技术结合
        (五) 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探讨
        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熏洗疗法研究概况
    第二章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及其康复的认识
        第一节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一)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二)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本质的认识
        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原则和措施概述
        (一)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原则
        (二)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措施
        第三节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康复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一、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康复机制
        (一) 卒中后大脑皮质功能的重建——神经可塑性理论
        (二) 卒中后脑内的生理生化改变——神经可塑性机制与影响因素
        (三) 卒中后脑的可塑性与功能康复
        二、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研究
        (一) 康复治疗的原则
        (二) 康复训练的时间
        (三) 康复治疗的方法
    第三章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综合治疗近况研究
        第一节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一、辨证口服中药与静脉中药制剂合用
        二、中药与针灸合用
        三、中药加手法推拿
        四、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疗法综合应用
        第二节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一、脑梗死西医内科治疗
        二、西医内科加康复训练
        三、西医内科治疗加理疗
        四、西医内科加外科及介入治疗
        五、卒中单元治疗模式
        第三节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一、中西药物结合康复方案
        二、中西药物配合中医推拿针灸等康复治疗方法
        三、中西药物配合西医康复、理疗等治疗方法
        四、中西药物配合中西医综合康复疗法
    小结与体会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纳入标准
        (三) 病例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随机分组
        (二) 治疗方法
        三、一般资料分析
        (一) 病例来源
        (二)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三) 中康组与西康组患者治疗前可比性检测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临床疗效比较
        (一)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二) 中医综合疗效评定及主要症状、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三) 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比较
        (五) 认知障碍水平(MMSE 积分)及3 个月后血管性痴呆(VD)发生率比较
        (六) 生存质量比较
        (七) 临床常见并发症发病率比较
        (八) 卫生经济学指标分析
        (九) 患者依从性情况比较
        (十) 实验室指标及安全性监测
    第三节 研究结论
    第四节 讨论
        一、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因病机探讨
        二、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治则治法探讨
        三、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综合治疗思路的确立
        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建立
        (一)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急性期口服汤药的选用
        (二)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急性期静脉用中药制剂的选用
        (三)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急性期熏洗方药分析
        (四)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针灸方案的确立
        (五)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推拿康复方案的制定
        (六)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急性期中医特色心理康复方案的确立
        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调整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关系探讨
        六、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及其意义
        七、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两种综合康复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八、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中医康复原则探讨
        (一) 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引入中医证候学指标
        (二) 以辨证论治和整体康复作为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 发挥中医独特康复疗法的优势
        (四) 将现代康复医学的有关理论作为脑卒中康复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九、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Ⅱ 中风病主要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Ⅲ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
    附录Ⅳ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附录Ⅴ 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SFMA 量表)
    附录Ⅵ Barthel氏指数法(BI)
    附录Ⅶ 简明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 量表)
    附录Ⅷ WHO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表
致谢
详细摘要

(7)血府逐瘀汤临床拆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第一章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
    1 拆方研究的主要模式
    2 拆方研究方法
    3 拆方研究的目的
    4 讨论
第二章 血府逐瘀汤研究
    1 血府逐瘀汤渊源
    2 血府逐瘀汤基础研究
    3 血府逐瘀汤临床研究
    4 血府逐瘀汤拆方研究现状
    5 讨论
第三章 冠心病心绞痛研究
    第一节 冠心病心绞痛现代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
        2 诊断及实验室检查
        3 治疗
        4 讨论
    第二节 中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1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2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
        3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
        4 讨论
第四章 血府逐瘀汤临床拆方研究
    第一节 临床拆方方法学探讨
        1 病证结合
        2 方证对应
        3 方证规范化
        4 临床拆方研究平台的建立
    第二节 拆方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冠心病心绞痛中药复方疗效与量表评价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玉足多糖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概况
        一、 病名病位病因病机以及证候的研究
        二、 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
        三、 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
        四、 中医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概况
        一、 脑梗死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二、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三、 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试验目的
    二、 试验设计
    三、 试验结果
    四、 试验结论
    五、 讨论与体会
    参考文献
致谢

(9)739例心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引起ADR药物的分类
    2.3 ADR临床表现
    2.4 给药途径对ADR的影响
    2.5 心血管药物ADR的预后
3 讨论

(10)葛根素注射液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运用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
    1.2 冠心病心绞痛
    1.3 心肌梗塞
    1.4 病素性心肌炎[6]
    1.5 视网膜动脉阻塞
    1.6 突发性耳聋:
    1.7 慢性肺心病:
2 不良反应
    2.1 发热
    2.2 过敏性皮疹或瘙痒
    2.3 休克
    2.4 溶血反应
    2.5 肝损害
    2.6 消化道出血
    2.7 肾绞痛
    2.8 窦房结抑制
    2.9 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普乐林引起不良反应7例及其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调查分析[D]. 杨亚南.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2]针灸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D]. 张成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3)
  • [3]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D]. 赖淑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4]葛根素调节支架内狭窄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D]. 刘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5]葛根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 孙玉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
  • [6]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的影响的对比研究[D]. 曾庆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6(02)
  • [7]血府逐瘀汤临床拆方研究[D]. 荆鲁. 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06)
  • [8]玉足多糖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王国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4)
  • [9]739例心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姜爽,王晓波,袭荣刚,杨东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01)
  • [10]葛根素注射液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 王文莉,高天,罗才贵. 基层中药杂志, 2002(04)

标签:;  ;  ;  ;  ;  

普勒林引起的不良反应7例及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