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银矿1~#矿体胶结充填材料配比及成本优化

查干银矿1~#矿体胶结充填材料配比及成本优化

一、查干银矿1~#矿体胶结充填材料配比及成本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温震江[1](2022)在《钢渣协同矿渣制备超细尾砂充填胶结料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资源开采对安全与环保日趋重视,并且面临越来越多的深埋、高应力矿山,尾砂胶结充填法采矿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以水泥作为胶结剂的尾砂充填尤其超细尾砂充填,固化效果差,成本高,开发适用于超细尾砂骨料的充填胶凝材料,是实现矿山安全、高效和低成本开采的关键,也是越来越多矿山所面临的共同需求。针对中关铁矿超细尾砂充填面临的技术与经济难题,本文基于“以废治灾”的理念,在前期固结粉开发的基础上,利用邢邯地区的冶金渣,开展矿渣基胶凝材料适用于超细尾砂充填的试验研究。为了进一步降低胶凝材料成本,采用钢渣替代水泥熟料,协同矿渣开发适用于超细尾砂的无熟料钢渣基胶凝材料(为了区别于有熟料的矿渣基胶凝材料,简称“钢渣基胶凝材料”),然后对其胶结强度、管输及流变特性进行研究,在确定合理强度的基础上对料浆配比进行优化,并进行了工业充填试验,为钢渣基胶凝材料在中关铁矿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本文开展以下研究:(1)对包括矿渣、钢渣、脱硫石膏及全尾砂等试验材料进行物化特性分析,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开展适用于超细尾砂骨料的碱激发、盐激发及碱盐复合激发矿渣基胶凝材料,确定优化配比为:水泥熟料掺量10%、脱硫石膏15%掺量和矿渣微粉掺量75%。(2)在矿渣基胶凝材料开发的基础上,采用钢渣替代水泥熟料和部分矿渣,开展了适用于超细尾砂充填的钢渣基胶凝材料配比试验,并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和优化,开发出“无熟料,少矿渣”的钢渣基胶凝材料,其优化配比为:钢渣粉掺量30%、脱硫石膏掺量16%和矿渣粉掺量54%;通过微观试验,探究了钢渣基胶凝材料水化反应过程、水化产物类型及其微观结构,提出了协同激发机理,并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钢渣基胶凝材料不发生充填体膨胀的原因。(3)对钢渣基胶凝材料应用于超细尾砂胶结充填进行研究,与P.O42.5水泥对比,分别开展了胶砂强度试验、料浆管输特性及流变特性试验,并对其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使用钢渣基胶凝材料充填体强度、料浆流动性和稳定性均优于水泥;并且采用Fluent软件对实际充填浓度和流量下的料浆管输流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管道压强、流速和沿程阻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4)根据中关铁矿地质条件和嗣后充填现状,以胶结充填体与矿岩的相互作用分析胶结充填体和矿岩能量耗散关系,并基于能量匹配关系,确定一步和二步充填28d合理强度分别不低于2.50MPa和1.0MPa;在此基础上,结合料浆管输特性结果,采用模糊优选决策理论,对充填料浆参数进行优化决策,由此确定充填料浆的优化设计参数为:采用钢渣基胶凝材料、胶砂比为1:5和料浆质量浓度为64%;并利用中关铁矿充填系统进行工业试验,通过充填采场钻芯取样强度测试,结果表明:钢渣基胶凝材料-超细尾砂充填体强度满足中关铁矿强度要求,具有较好稳定性,并且与水泥和矿渣基胶凝材料相比,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本文研究为钢渣基胶凝材料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及实现矿山安全、高效和低成本采矿奠定基础。

肖春瑜[2](2020)在《河流下某萤石矿床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安全开采是矿床地下开采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对于矿体离地表近,地表情况相对复杂的矿山,更加应该重视其安全开采的技术研究。本文结合赣南某萤石矿的实际开采情况,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方法对该矿进行安全开采方面的技术研究,对该矿床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为获得矿区矿岩物理力学参数和矿区的地应力以便为数值模拟提供计算参数,在矿山现场取芯进行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研究及声发射试验测定地应力,在现场结构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BQ法与RMR法对岩体进行了分级与评价,RMR评价结果为矿区岩体质量等级为Ⅱ级,矿岩岩体质量较好。声发射法地应力测定得到了地应力回归方程,为数值模拟应力反演提供基础。(2)为得到矿山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最优配比,对尾砂进行了物理性质实验测试,并且对不同浓度的尾砂的塌落度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通过进行室内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分析,获得了胶结充填体力学参数与灰砂比、充填浓度、养护时间的关系,通过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得到该矿山尾砂胶结充填体的最优配比,同时也将这一配比的充填体参数用作数值模拟充填材料参数。(3)为研究矿床开采地表变形规律及矿床开采后河流下方围岩应力情况,运用数值模拟辅以现场应力监测这一手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采并且充填的工况3,地表沉降Z位移最大值为5.86mm,充填采空区对改善地表稳定性效果明显,此时地表构建筑物满足安全规范。在地表河流8个主要位置设置数值模拟沉降监测点,在矿山进行充填的情况下,地表河流的监测点沉降基本为0。通过现场应力监测反映了数值模拟开采与充填的安全性。从监测数据整体来看,监测点的应力值整体来说数值较小,波动不大,表明矿山在监测的约六个月时期内监测采空区区域稳定。(4)为优选出矿山回采最安全合理采场结构参数,基于Mathew理论和弹性力学小变形薄板分析法初步取定15种采场结构参数,基于AHP因素权重分析法,对初步取定的采场参数方案的应力、位移、塑性区及回采率等因素给予赋权重,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各方案各因素数值大小,再进行优势排序,最终得到安全开采的矿床的采场结构参数。

杨清平,王少勇,刘洪斌[3](2019)在《适应大型采掘设备运行的充填体强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在矿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充填体的稳定性受爆破震动和铲运机等设备运行的影响,因此,充填体的强度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矿山的安全和高效生产。以谦比希铜矿西矿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山的开采技术条件,采用经验类比法和理论计算法确定充填体的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的充填体强度需达到1.5 MPa,浇面层的充填体强度需达到2.5~3 MPa,且浇面层的厚度为1.0 m;充填体需达到自立时,充填体的强度应大于0.1MPa;充填体需满足铲运机的运行时,浇面强度须大于2.15 MPa,浇面层厚度大于0.7 m。

李胜[4](2019)在《石人沟铁矿急倾斜薄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目前,石人沟铁矿井下采矿方法主要为充填法,其中,中厚及以上矿体采用中深孔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而极薄矿体和薄矿体则采用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由于三期工程开采强度之大,-165m水平以上可实施中深孔回采的中厚及以上矿体已开采近3/4,而大量薄矿体受采矿方法限制,回采周期长、供矿能力低,进而导致井下供矿压力持续增大、生产稳定性极差。因此,如何根据矿山现有生产系统特点,实现薄矿体安全高效回采是石人沟铁矿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石人沟铁矿井下薄矿体赋存情况,选取了较为典型的一段矿体作为试验矿房进行研究。首先,对矿体及围岩的性质、赋存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探测,并形成了三维模型。其次,以阿特拉斯281掘进台车和1254采矿台车等现代化设备为基础,确定了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开展了沿矿体倾向、顶板破碎和上分层巷道积水等不同条件下切割井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研究,自主设计并成功实施了大水中深孔堵孔技术方案,利用现有铲运设备完成了2m3遥控铲运机改造项目,并成功应用于分层矿区残余矿石回收。最后,采用青砖型重力式挡墙封堵、钻凿充填钻孔、全尾砂胶结充填、毛石铺垫人工接顶等一系列措施完成了分层采空区充填工作。通过对-120m中段12-2#13-1#穿M1矿体开展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的试验研究,实现急倾斜薄矿体低分段、安全高效、绿色无废开采的目的,为井下各分段区域的薄矿体回采提供了借鉴和依据。图43幅;表8个;参76篇。

于清军,徐帅,李元辉,李坤蒙[5](2018)在《泡沫膨胀充填材料膨胀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传统胶结充填材料充填到地下采空区后存在的充填不接顶的问题,应用化学添加剂,在传统充填材料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泡沫膨胀充填材料。采用试验数据的表图分析对影响充填体膨胀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发泡剂添加比例对充填体膨胀率有较大影响,3.75%8.75%的发泡剂添加量可以使不同浓度的充填试样产生-2.97%16.54%的膨胀率;料浆浓度对充填体膨胀率也有一定影响,灰砂比与膨胀率之间关系不明显。最后根据强度与膨胀率关系,结合矿山实际充填工作,从27个试验方案中优选出了若干适合矿山分层充填及嗣后充填的试验方案。

王堃[6](2017)在《尾砂充填体蠕变特性及充填区地表移动规律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尾砂胶结充填被认为是目前矿山实现无废开采的最佳模式之一,能够控制地表沉降、提高矿石采出率及促进矿山环保。有色金属矿产在洗选过程中产出的含硫尾砂是目前尾砂安全处置工程中的难点问题。含硫尾砂作为骨料进行井下胶结充填处置的过程中,金属硫化矿物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盐,进而会长期侵蚀充填体,影响充填体的工程稳定性。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安全角度,均迫切需要对充填体的蠕变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现场调研,确定了测定充填体六大力学指标,并对其进行配比优选。在最优配比下分析不同含硫量和养护龄期对尾砂充填体蠕变特性的影响,并推导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对某金属矿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测定,对FLAC3D进行二次开发,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充填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尾砂充填材料的最优配比为料浆浓度74%、灰砂比1:6、粉煤灰掺量20%;硫化物氧化产酸对尾砂充填体的蠕变特性具有损伤效应,其蠕变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即瞬时弹性阶段、衰减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高硫工况下的地表沉降值和水平位移值最大,低硫和中硫工况下地表沉降值和水平位移值最小,低硫尾砂充填体和中硫尾砂充填体对地表的移动控制好于高硫尾砂充填体。研究结果对充填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王凤麟[7](2017)在《某铜矿尾砂胶结充填配比试验研究及强度优化设计》文中指出在现有技术水平支持的条件下,地下矿体的开采主要为对于矿石的合理开采。充填采矿法作为处理矿山空区的重要方法,其稳定性对于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降低充填成本和进行充填体强度设计的要求,本文以某铜矿-340m中段试验采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二步骤方式回采矿体。论文结合国内外资料、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的手段,进行了配比试验研究和强度优化设计分析,主要的研究内容以及成果如下所示:1、对于该铜矿本文开展了对于不同灰砂配比材料的相关试验,包括不同配比材料3d、7d、28d的抗压和抗拉强度测试试验,从而得到了该矿材料配比的具体力学参数,通过极差分析以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材料强度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为第三章充填体自立强度的确定提供了数据。2、对于国内外充填体强度的设计模型进行分析以及计算,并且分析各模型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结合相关参数从而确定矿柱的合理强度需求。通过充填体的能量分析理论以及建立“平衡拱”力学模型,为采场稳定性的维护提供了理论依撑。对于采场跨度的合理性,本文采用尖点突变理论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采场跨度35m的合理性。3、应用FLAC3D软件对于采场-340m中段采场进行了模拟设计,并提出了5种灰砂配比优化方案,从应力变化、塑性区分布、位移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采场的稳定性以及充填体的应力变形分布,初步确定了合理方案。并结合AHP和FCE构建了综合评价的层次模型,最后通过在多因素的角度下确定最优方案,为矿山充填体的强度配比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俊[8](2017)在《空场嗣后充填连续开采胶结体强度模型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绿色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固体非能源矿产"三率"评价标准的推行,充填采矿法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盘区机械化连续开采、安全高效、低成本及低贫损是充填采矿技术的核心研究主题。两步骤的空场嗣后充填法是开采矿石围岩中等稳固、中厚及以上矿体的主体采矿方法。该法分两步骤回采,矿柱胶结充填,矿房非胶结充填。为最大限度提高矿石回收率,该法已发展为无矿柱连续开采模式。稳定的胶结充填体形成的支撑框架是回采矿房的安全保障。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胶结体强度是空场嗣后充填法的关键,也关系到降低充填成本的现实要求。当前,缺乏对该类胶结充填体所需强度的系统研究,其强度设计大多采用经验类比法等,往往造成充填体强度与工程实际要求不符。有的矿山因充填体强度不足发生充填体崩塌,有的矿山则因充填体强度过高而造成充填成本居高不下影响效益,可见科学合理的胶结体强度,直接影响到矿体安全、高效开采及矿石开采率指标。因此,有必要根据两步骤空场嗣后充填法的工艺特点,基于充填体的受力状态,建立胶结充填体的强度模型,这对深化充填采矿理论研究和指导矿山生产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两步骤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步骤的变化对胶结充填体受力状态的影响,结合充填体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认为胶结充填体的力学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顶板岩体受力状态支撑顶板破碎岩体、为侧帮卸载岩块的滑移趋势提供侧限压力、抵抗采场闭合和限制尾砂流动,基于胶结充填体为"自立性人工矿柱"特点开展建模及研究工作。研究方法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大红山铜矿空场顶板跨落实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平衡拱高度与采场结构尺寸、围岩稳定性的关系。将采场顶板平衡拱与胶结充填体接触部分对应拱顶石重力视为岩层作用于胶结充填体顶部的压力,确定了胶结充填体顶部压力的计算方法。(2)以滑移角确定采场围岩片帮范围,指出侧帮围岩滑移面上抗滑阻力与胶结充填体作用力共同保持具有滑移趋势的三维楔形体稳定,采用楔体滑动理论建立了采场侧帮滑移块体的极限平衡状态方程,并推导了采场侧帮对胶结体的压力。(3)根据尾砂三联杆高压固结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尾砂密度随压力的变化关系满足幂函数特征。通过分析自重条件下采场内任意高度尾砂微元体的平衡条件,建立了大体积尾砂充填体自压密规律(即尾砂密度随高度的变化关系)。采用Fluent模拟采场内尾砂密度的分布状态,结果表明,相同高度条件下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密度最大差值为0.062t/m3,最小差值为0.001t/m3,平均密度相差0.011t/m3,结果高度吻合。(4)采用莫尔-库仑准则及楔体滑动理论,分析胶结体和尾砂充填体接触面上尾砂单元体极限应力状态以及尾砂三维楔形体的极限平衡状态,结合尾砂自压密规律,分别建立了尾砂充填体对胶结体侧压力的计算方法,两种分析方法虽然不同,但却能推导出相同的结果。(5)综合以上研究内容,建立了两步骤空场嗣后胶结充填体最不利状态下(一侧临空、一侧受非胶结尾砂侧压力条件下)的强度模型,包括内聚力计算模型、抗压强度计算模型和抗剪强度计算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胶结充填体结构尺寸、顶板松散岩体重力、围岩作用力、胶结充填体与围岩之间的接触条件以及尾砂充填体对胶结体侧压力等因素,更符合采场实际情况。(6)采用FLAC 3D建立了大红山铜矿385中段48-54线区段的数值模型,根据空场嗣后胶结体强度模型计算结果(强度随高度的变化关系),对区段内胶结矿柱分层赋值强度参数。根据试块强度实验和应力应变实验结果,选择胶结矿柱分层变形参数。选用Model morh(本构模型为莫尔-库仑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385中段48-54线区段内胶结矿柱按设计的强度参数及分层充填方式条件下,在区段回采过程中均能保持稳定。(7)本文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红山铜矿48-54线区段大盘区空场嗣后充填连续开采的生产实践。经矿山统计,共采出矿石2238919t,平均品位0.45%,贫化率10.03%,回收率87.5%,盘区生产能力达2487t/d。区段内胶结矿柱服务至整个区段回采结束未发生大规模垮塌。工业应用证明,依据本文建立的胶结充填体强度模型设计的充填体强度及配合比符合大红山铜矿生产实践要求。论文研究成果对深化充填采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相似矿山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张光存[9](2015)在《金川镍矿早强胶凝材料开发及充填料浆管输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川镍矿是以埋藏深、矿岩破碎、矿体厚大和地应力高为特点的大型难采硫化铜镍矿床。通过采矿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金川镍矿最终选择了生产能力低和采矿成本高的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目前金川镍矿主要以棒磨砂作为充填骨料和以水泥作为充填胶凝材料,并采用高浓度和高灰砂比的充填料浆,其充填成本之高在国内外并不多见,因此金川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并影响着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降低充填采矿成本和提高采矿经济效益是金川镍矿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本文以金川集团公司重大科研项目“新型充填胶凝材料开发与固体废弃物利用研究”及科技攻关项目“金川特大型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支撑理论与关键技术”为依托,针对金川矿区周围可以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开展基于金昌瓮福化工厂磷石膏、金昌铁厂水淬渣的早强充填胶凝材料开发以及高浓度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特性研究,为提高金川充填采矿经济效益和固体废弃物利用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及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金川镍矿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要求3d、7d、28d的充填体强度分别达到1.5MPa、2.5MPa、5.0MPa。随着矿山采矿进入千米深井,确定与深部采场地压相匹配的充填体强度,是实现深部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通过搜集整理金川地应力实测数据,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建立地应力预测模型,进行深部地应力场回归分析预测,揭示金川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充填体强度设计方法,确定了金川目前的充填体设计强度仍适用于深部高地应力采场安全采矿要求。(2)针对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对充填体早期强度的要求,金川镍矿目前采用1:4高灰砂比和77%-79%高浓度料浆的管道自流输送充填技术,不仅充填采矿成本高(165.00元/m3),而且对料浆自流输送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开展了利用磷石膏和水淬渣为主要组分的早强充填胶凝材料研发。首先对磷石膏和水淬渣等充填物料进行物化特性分析,然后,开展不同激发剂配方的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神经网络建模预测和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揭示了磷石膏-矿渣基早强胶凝材料充填体强度与激发剂掺量的关系与变化规律,获得了磷石膏-矿渣基早强胶凝材料的最佳配方为:生石灰5%,磷石膏25%,NaOH为2%,芒硝2.5%和矿渣微粉65.5%。通过对最佳配方的胶凝材料进行强度验证试验,获得1:4胶砂比和78%浓度的新型胶凝材料胶砂3d、7d、28d的充填体抗压强度分别达到1.85MPa、3.06MPa、8.69MPa,满足金川深部采矿对充填体强度的要求(R3≥1.5MPa、 R7≥2.5MPa、R28≥5MPa)。新型早强胶凝材料的强度优于32.5水泥,成本仅是32.5水泥成本的66%。(3)为了进一步优化磷石膏-矿渣基早强充填胶凝材料特性,采用SEM和XRD技术分析,研究新型早强充填胶凝材料水化机理和强度形成过程。研究发现,矿渣微粉在以磷石膏为主要的复合激发剂作用下发生水化反应,其主要水化产物是水化硅酸钙凝胶(C-S-H)和钙矾石(AFt)。芒硝早强剂为早期水化反应创造了适宜的环境,使早期水化反应速度加快。水化硅酸钙凝胶(C-S-H)的大量生成沉积,在充填体中起到充填黏结作用。钙矾石(AFt)的大量生成发育,在充填体中承担穿插支撑作用。随着水化龄期的延长,水化反应改变了充填体的成分,吸收了充填体中的水分,使充填体的结构致密,从而提高了充填体的强度。(4)为了将磷石膏-矿渣基早强充填胶凝材料应用于金川矿山,针对金川矿山充填系统和高浓度料浆管道输送要求,开展了磷石膏-矿渣基早强充填胶凝材料高浓度料浆流动特性参数测试以及管道输送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磷石膏-矿渣基早强胶凝材料的充填料浆流动性与水泥充填料浆的流动性基本相同,新型早强胶凝材料充填料浆完全满足金川矿山对充填料浆的流动性要求(稠度≥9cm、塌落度≥20cm、分层度≤2.0cm)。研究还发现,在料浆浓度为78%和胶砂比为1:4的条件下,早强充填胶凝材料料浆属于宾汉流体,可近似视为均质流体,在管道输送中呈现层流状态。利用充填料浆流动特性测试结果,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新型早强充填胶凝材料料浆在管道中输送的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高浓度充填料浆流经直管、弯管和长距离阶梯管道时的料浆流速、流核、压强以及摩擦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磷石膏-矿渣基早强充填胶凝材料替代水泥,可以利用目前金川矿山高浓度自流充填系统进行新型充填胶凝材料的工业化应用,从而实现金川矿山深部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和经济开采。

张雄天[10](2014)在《膨胀充填材料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浅部资源的不断消耗,开采深部资源是未来采矿的必然趋势,充填采矿法因其具有控制地压、降低贫化损失等显着优点适合深部开采。针对现有充填材料存在的问题,研究新型膨胀充填材料对解决目前充填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轻质泡沫砂浆作为一种注浆材料用于注浆充填工程目前研究较少,而将膨胀材料静态破碎剂引入到充填料浆中的研究目前还未见相关研究。文章通过大量配比试验,配置出了稳定、轻质、减震性能优良可用于充填的新型膨胀充填材料。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现有充填工艺的研究和分析,指出了现有胶结充填材料存在的问题。(2)对现场尾砂进行了含水率测定、化学成分分析、粒径分析等实验,调研清楚了红透山铜矿尾砂的物理、化学性质。(3)对不同配比的普通充填体、泡沫充填体、SCA充填体分别进行了室内单轴抗压实验,揭示了膨胀剂添加量、料浆浓度、灰砂比、养护龄期等单因素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规律。(4)通过极差、方差分析的数学方法对不同养护龄期内充填体强度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探索研究。(5)对普通充填材料的沉降率、膨胀充填材料的膨胀率进行了试验测定,获得了不同配比充填体的沉降率、膨胀率;揭示了膨胀剂添加量、料浆浓度、灰砂比等单因素对沉降率、膨胀率的影响规律。(6)对不同配比泡沫充填材料的声波传播速度进行了试验,分析了发泡剂添加量、料浆浓度、灰砂比、养护龄期等因素对声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同时结合波阻抗原理,对不同配比泡沫充填体的减震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以上研究,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本文制备出了膨胀性能优良、强度较好、减震效果明显的膨胀充填材料,膨胀充填材料能较好的解决矿山充填所面临的问题,同时,膨胀材料的研究也为矿山充填材料的研究工作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二、查干银矿1~#矿体胶结充填材料配比及成本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查干银矿1~#矿体胶结充填材料配比及成本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钢渣协同矿渣制备超细尾砂充填胶结料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充填采矿法研究与进展
        1.2.1 国外充填采矿法发展与应用
        1.2.2 国内充填采矿法应用与发展
        1.2.3 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因素
    1.3 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技术研究
    1.4 充填材料研究与进展
        1.4.1 充填胶凝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
        1.4.2 充填骨料研究与发展现状
    1.5 钢渣产生及利用
        1.5.1 钢渣的产生、处理及利用
        1.5.2 钢渣胶凝活性评价方法
        1.5.3 钢渣活性激发方式
    1.6 充填料浆流动性研究
        1.6.1 料浆管输特性的研究
        1.6.2 高浓度料浆流变特性
        1.6.3 料浆管道输送中沿程阻力计算
    1.7 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当前存在的问题
    1.8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物化特性分析
    2.1 低成本绿色胶凝材料开发固废材料分析
        2.1.1 矿渣微粉
        2.1.2 钢渣微粉
        2.1.3 脱硫石膏
        2.1.4 水泥熟料
    2.2 超细尾砂骨料
        2.2.1 全尾砂取样及样品制备
        2.2.2 全尾砂化学组成
        2.2.3 全尾砂物理特性
        2.2.4 全尾砂絮凝沉降性能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矿渣基胶凝材料试验研究
    3.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方案
        3.1.2 试验方法和过程
    3.2 矿渣基胶凝材料碱、盐激发研究
        3.2.1 碱基激发矿渣胶凝材料配比试验研究
        3.2.2 盐基激发矿渣胶凝材料配比试验研究
        3.2.3 碱基和盐基激发剂配比试验综合分析
        3.2.4 碱盐复合激发矿渣胶凝材料配比试验研究
        3.2.5 碱盐复合激发矿渣胶凝材料配比验证试验
    3.3 本章小结
4 钢渣基胶凝材料配比试验研究
    4.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案
        4.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2 试验方案
    4.2 试验结果和分析
        4.2.1 试验结果
        4.2.2 试验结果分析
    4.3 配比验证试验
        4.3.1 试验方案及结果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4 钢渣基胶凝材料BP神经网络强度预测模型
        4.4.1 BP神经网络强度预测模型建立
        4.4.2 数据归一化处理
        4.4.3 神经网络模型可靠性分析
        4.4.4 钢渣基胶凝材料配比强度BP神经网络预测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钢渣基胶凝材料水化反应及协同激发机理研究
    5.1 水化产物及水化反应
        5.1.1 水化产物分析方法
        5.1.2 水化产物
        5.1.3 水化反应过程和协同激发机理分析
    5.2 水化产物微观结构分析
        5.2.1 微观结构分析方法
        5.2.2 微观结构的形貌
        5.2.3 孔结构分析
    5.3 钢渣基胶凝材料安定性研究
        5.3.1 充填体膨胀(收缩)率测定和分析
        5.3.2 钢渣基胶凝材料充填体无膨胀性原因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钢渣基胶凝材料-超细尾砂胶结充填应用研究
    6.1 钢渣基胶凝材料-超细尾砂胶砂强度试验
        6.1.1 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
        6.1.2 试验结果分析
        6.1.3 胶砂强度扩展试验及结果分析
    6.2 钢渣基胶凝材料-超细尾砂充填料浆管输特性试验
        6.2.1 料浆制备与试验方法和步骤
        6.2.2 试验结果和分析
    6.3 钢渣基胶凝材料-超细尾砂充填料浆流变特性试验
        6.3.1 流变仪测流变参数
        6.3.2 简易L管模拟管输测流变参数
        6.3.3 两种方法测定的流变参数对比
    6.4 钢渣基胶凝材料-超细尾砂充填料浆管输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6.4.1 建模及模拟参数确定
        6.4.2 Fluent数值模拟计算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钢渣基胶凝材料在中关铁矿工业充填应用研究
    7.1 基于能量匹配关系确定中关铁矿超细尾砂充填体合理强度
        7.1.1 超细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与养护龄期的关系
        7.1.2 超细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与矿岩能量匹配关系
        7.1.3 中关铁矿超细尾砂胶结充填体合理强度的确定
    7.2 基于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的充填料浆制备参数优化
        7.2.1 多目标模糊优选决策模型
        7.2.2 钢渣基胶凝材料-超细尾砂充填料浆制备参数优化
        7.2.3 钢渣基胶凝材料-超细尾砂充填料浆优化参数验证试验
    7.3 钢渣基胶凝材料中关铁矿工业充填应用研究
        7.3.1 钢渣基胶凝材料半工业充填试验
        7.3.2 钢渣基胶凝材料在中关铁矿工业充填应用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河流下某萤石矿床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地表沉降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充填体强度特性与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矿岩物理力学特性研究与声发射法地应力估测
    2.1 矿山开采条件
    2.2 矿岩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2.2.1 钻探取样与试样加工
        2.2.2 矿岩物理特性
        2.2.3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
        2.2.4 岩体质量评价
    2.3 声发射法矿区地应力估测
        2.3.1 取样与制备
        2.3.2 测试仪器设备与参数设置
        2.3.3 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胶结充填体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3.1 尾砂物理性质与化学组成
        3.1.1 尾砂取样与缩分
        3.1.2 尾砂的密度与粒径分布
        3.1.3 尾砂的其他物理力学性质
        3.1.4 尾砂矿物组成分析
    3.2 不同浓度尾砂对塌落度的影响
    3.3 胶结充填体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3.3.1 试样制备养护及试验
        3.3.2 抗压强度
        3.3.3 抗拉强度
        3.3.4 抗剪强度
        3.3.5 因素敏感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区地表移动数值模拟
    4.1 矿区数值模型的建立
        4.1.1 岩体及充填体力学参数
        4.1.2 建立数值模型及模拟过程
    4.2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2.1 地表稳定性评价方法
        4.2.2 地表沉降与水平位移
        4.2.3 数值模拟河流监测点变形结果对比
    4.3 矿区现场应力监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全开采下采场结构参数优选
    5.1 基于Mathew理论初步取定采场参数
        5.1.1 采场宽度的初步取定
        5.1.2 采场顶柱度的初步取定
    5.2 基于AHP的因素权重分析的采场参数选
        5.2.1 AHP综合评价法
        5.2.2 数值模拟采场结构参数优选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适应大型采掘设备运行的充填体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谦比希铜矿西矿体新盘区采矿方法
2 充填体强度设计
    2.1 经验类比法
    2.2 理论计算法
        2.2.1 充填体自立强度
        2.2.2 铲运机设备运行所需的强度
3 结论

(4)石人沟铁矿急倾斜薄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工程地质资料调查
        1.1.2 急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研究
        1.1.3 井采出矿安全管理研究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矿体回采技术条件分析
    2.1 矿区地质概况
        2.1.1 矿区地质调研
        2.1.2 矿体特征
        2.1.3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2.1.4 矿岩体地质条件
        2.1.5 矿岩体力学性质
    2.2 矿体探测与模型构建
        2.2.1 探测设备与软件介绍
        2.2.2 现场探测与矿体模型构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薄矿体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3.1 现场试验区域的选择
    3.2 采矿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3.3 中深孔一次成井关键技术研究
        3.3.1 成井理论
        3.3.2 不同地质条件下倾斜切割井设计方式的选择
        3.3.3 切割井穿孔标准化作业规范
    3.4 回采炮孔设计方案
        3.4.1 采准工程设计
        3.4.2 扇形中深孔设计
        3.4.3 中深孔穿孔规范
        3.4.4 大水中深孔装药关键技术研究
    3.5 矿房出矿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采场充填关键技术研究
    4.1 充填采矿法介绍及效益分析
    4.2 矿山现有充填工艺介绍
        4.2.1 尾砂物理性能
        4.2.2 尾砂力学性能
        4.2.3 充填采矿法的应用
        4.2.4 充填料浆的配比原则
    4.3 青砖型重力式挡墙应用
    4.4 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应用
        4.4.1 采场充填料浆流动规律与强度分析
        4.4.2 充填管理铺设与钻孔施工
        4.4.3 充填过程管理
        4.4.4 充填接顶处理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尾砂充填体蠕变特性及充填区地表移动规律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充填材料配比研究现状
        1.2.2 充填体蠕变特性研究现状
        1.2.3 充填后地表移动规律预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尾砂充填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与配比优选
    2.1 充填材料选择的原则
    2.2 充填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测试
        2.2.1 尾砂骨料的级配特性及理化特性
        2.2.2 胶凝材料的种类及理化特性
        2.2.3 添加剂的种类及成分
    2.3 尾砂充填材料制备
    2.4 尾砂充填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测试
        2.4.1 坍落度性能测试
        2.4.2 泌水率性能测试
        2.4.3 强度特性测试
        2.4.4 蠕变性能测试
        2.4.5 收缩性能测试
        2.4.6 渗透性能测试
    2.5 尾砂充填材料配比优选
        2.5.1 最优配比的优选方法
        2.5.2 评级系统的建立
        2.5.3 模糊优选
    2.6 本章小结
3 尾砂充填体的蠕变特性
    3.1 尾砂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3.1.1 试验方案设计
        3.1.2 强度特性分析
    3.2 尾砂充填体单轴蠕变试验
        3.2.1 试验方案设计
        3.2.2 全过程蠕变曲线分析
        3.2.3 变形分析
        3.2.4 蠕变速率分析
        3.2.5 弹性模量分析
    3.3 尾砂充填体蠕变损伤本构方程的建立
        3.3.1 尾砂充填体蠕变损伤演化方程的建立
        3.3.2 三维蠕变损伤本构方程的建立
        3.3.3 蠕变参数的确定方法
        3.3.4 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充填区地表移动规律预测
    4.1 井田概况
    4.2 岩体基本力学参数测定
    4.3 充填体蠕变模型的实现
        4.3.1 FLAC~(3D)软件的二次开发
        4.3.2 充填体蠕变模型的实现
    4.4 数值模拟研究的具体方案
    4.5 地表移动规律预测
        4.5.1 垂直位移场分析
        4.5.2 水平位移场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某铜矿尾砂胶结充填配比试验研究及强度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胶结充填发展现状及过程
        1.2.1 国内胶结充填现状及问题
        1.2.2 国内外胶结充填技术发展历程
    1.3 国内胶结充填技术分析及发展方向
    1.4 充填材料抗压强度影响因素
        1.4.1 添加剂
        1.4.2 胶凝剂
        1.4.3 骨料级配
        1.4.4 料浆浓度
        1.4.5 养护环境
    1.5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及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矿山充填工程应用概况
    2.1 充填系统及工艺选择
        2.1.1 充填系统概况
        2.1.2 充填工艺选择
    2.2 充填工程系统安全监测
        2.2.1 安全监测内容
        2.2.2 监测方法
        2.2.3 采空区稳定性现状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配比材料的性能试验及分析
    3.1 胶结充填材料的配比试验
        3.1.1 充填材料配比选取原则
        3.1.2 充填体的取样
        3.1.3 充填试块的制作以及养护
    3.2 不同配比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
        3.2.1 单轴压缩和劈裂试验
        3.2.2 试块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3.2.3 不同配比结果的数据分析
    3.3 针对强度因素分析的响应面优化方法
        3.3.1 响应面方法的表达方式
        3.3.2 响应面配比优化分析及方案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充填体强度设计与采场稳定性分析
    4.1 胶结充填体的强度设计方法
        4.1.1 经验公式类比法
        4.1.2 数学力学模型法
        4.1.3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对比
    4.2 采场充填体强度的稳定性分析
        4.2.1 基于能量原理的充填体强度分析
        4.2.2 基于能量原理的充填体强度实例分析
        4.2.3 采空区对充填体力学作用模型
    4.3 失稳的突变作用机理研究
        4.3.1 力学模型的建立
        4.3.2 力学模型系统函数的确定
        4.3.3 采场充填体的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充填体强度配比优化设计
    5.1 采场模拟开挖模型建立
        5.1.1 数值软件介绍
        5.1.2 模拟基本内容及假定
        5.1.3 本构模型的选取与边界条件确定
        5.1.4 数值模拟方案建立
    5.2 模拟结果及分析
        5.2.1 SMax最大主应力分析
        5.2.2 SMin最小主应力分析
        5.2.3 塑性区分析
        5.2.4 Z方向位移分析
        5.2.5 对矿柱充填体的稳定性建议
    5.3 基于AHP和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
        5.3.1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3.2 AHP确定指标权重
        5.3.3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空场嗣后充填连续开采胶结体强度模型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胶结充填体力学机理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胶结充填体力学机理的方法
        1.2.2 充填体作用机理
    1.3 充填体强度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经验类比法
        1.3.2 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1.3.3 数学力学模型法
        1.3.4 强度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充填体顶压与围岩侧压力分析研究
    2.1 充填体对围岩的力学作用
    2.2 胶结充填体顶部荷载
    2.3 胶结充填体所受侧帮围岩压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尾砂压密规律与侧压力分析研究
    3.1 自重作用下尾砂压密规律研究
        3.1.1 尾砂压缩实验
        3.1.2 尾砂自重压密模型
    3.2 尾砂自重压密规律数值模拟
    3.3 尾砂侧压力计算
        3.3.1 侧压力计算方法一
        3.3.2 侧压力计算方法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场嗣后胶结充填体强度建模及分析
    4.1 分析方法选择
    4.2 胶结充填体力学平衡状态
    4.3 强度模型
    4.4 胶结充填体强度与结构尺寸的关系
    4.5 模型对比与简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结构充填体稳定性数值分析及比较
    5.1 试验区段简介
    5.2 FLAC 3D三维模型
    5.3 地应力赋值
    5.4 回采顺序
    5.5 充填强度参数选择
    5.6 数值模拟结算结果
        5.6.1 Ⅱ段50-54线胶结矿柱稳定性分析
        5.6.2 Ⅱ段48-50线胶结矿柱稳定性分析
        5.6.3 Ⅲ段50线胶结矿柱稳定性分析
        5.6.4 Ⅲ段52线胶结矿柱稳定性分析
        5.6.5 Ⅰ段51线胶结矿柱稳定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业应用
    6.1 充填系统
        6.1.1 砂仓及供料
        6.1.2 水泥仓及供料
        6.1.3 废石仓及供料
        6.1.4 搅拌桶应急水管
    6.2 胶结矿柱分层配合比
    6.3 充填方案
        6.3.1 矿柱胶结充填方案
        6.3.2 矿房尾砂充填方案
    6.4 料浆制备与输送
    6.5 充填挡墙
    6.6 采场排水
    6.7 应力实测
        6.7.1 尾砂侧压力实测
        6.7.2 胶结充填体内垂直应力实测
    6.8 采场工业指标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与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1

(9)金川镍矿早强胶凝材料开发及充填料浆管输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充填法采矿研究现状与发展
        2.1.1 国外充填采矿法的应用现状
        2.1.2 国内充填采矿应用现状与发展
        2.1.3 国内充填法采矿的发展历程
    2.2 充填胶凝材料研究与应用现状
        2.2.1 传统胶凝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2.2 新型充填胶凝材料研究现状
    2.3 地应力与充填体强度设计方法
        2.3.1 地应力的表述及转换
        2.3.2 充填体强度设计方法
    2.4 充填流体力学相关理论
        2.4.1 充填料浆流动参数
        2.4.2 液流状态和雷诺数
        2.4.3 悬液的流型分类
        2.4.4 料浆管道输送的水力计算
    2.5 正交试验与均匀试验原理和步骤
        2.5.1 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与步骤
        2.5.2 均匀试验设计原理与步骤
    2.6 BP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
        2.6.1 BP神经网络的应用
        2.6.2 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的应用
3 金川镍矿深部采场充填体强度设计
    3.1 金川矿山充填技术工艺及充填体强度要求
        3.1.1 金川镍矿资源概况
        3.1.2 金川矿山充填技术与工艺
        3.1.3 金川矿山目前充填体强度要求
    3.2 金川矿山地应力分布特征研究
        3.2.1 金川矿区地应力实测数据搜集分析
        3.2.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金川地应力预测分析
        3.2.3 金川镍矿地应力回归预测分析
    3.3 与金川高地应力采场相匹配的充填体强度标准
        3.3.1 影响充填体强度的因素
        3.3.2 金川充填体强度标准的分析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金川镍矿磷石膏-矿渣基早强胶凝材料研发
    4.1 充填物料的来源及物化特性分析
        4.1.1 磷石膏的来源及物化特性分析
        4.1.2 水淬渣的来源及物化特性分析
        4.1.3 棒磨砂的来源及物化特性分析
        4.1.4 生石灰的来源及物化特性分析
    4.2 开发充填胶凝材料的试验仪器设备和试验步骤
        4.2.1 开发充填胶凝材料的试验仪器设备
        4.2.2 开发充填胶凝材料的试验步骤
    4.3 磷石膏-矿渣基早强充填胶凝材料开发试验
        4.3.1 磷石膏-矿渣基早强充填胶凝材料配方试验
        4.3.2 磷石膏-矿渣基早强充填胶凝材料的验证试验
        4.3.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充填体早期强度预测
        4.3.4 新型充填胶凝材料的早期强度回归分析
        4.3.5 磷石膏-矿渣基早强胶凝材料最佳配方及性价比分析
    4.4 早强胶凝材料水化机理及强度形成过程研究
        4.4.1 胶凝材料水化机理研究的主要仪器
        4.4.2 早强胶凝材料水化过程的化学反应分析
        4.4.3 早强胶凝材料SEM试验结果分析
        4.4.4 早强胶凝材料XRD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高浓度新型早强胶凝材料料浆管输特性研究
    5.1 早强胶凝材料料浆的流动性测试分析
        5.1.1 充填料浆流动性测试的试验仪器
        5.1.2 充填料浆流动性测试的试验过程
        5.1.3 早强充填料浆流动性测试的结果及分析
        5.1.4 基于料浆流动性测试结果的可输送性分析
    5.2 金川矿区充填系统现状及料浆流态分析
        5.2.1 金川矿区充填站的基本情况
        5.2.2 金川矿区充填管网的基本情况
        5.2.3 高浓度充填料浆的流态分析
    5.3 高浓度料浆在直管中的输送特性分析
        5.3.1 料浆流经内径100mm水平圆管的数值模拟分析
        5.3.2 料浆流经内径200mmm水平圆管的数值模拟分析
        5.3.3 料浆流经水平直管时的速度和压强分析
    5.4 高浓度料浆在弯管中的输送特性分析
        5.4.1 料浆流经曲率半径为1.2m弯管的数值模拟分析
        5.4.2 料浆流经曲率半径为0.1m弯管的数值模拟分析
        5.4.3 料浆流经弯管时的速度和压强分析
    5.5 长距离满管阶梯管道输送特性数值模拟
        5.5.1 内径100mm阶梯管道输送的数值模拟分析
        5.5.2 内径200mm阶梯管道输送的数值模拟分析
        5.5.3 长距离满管阶梯输送的速度和压强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膨胀充填材料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山充填技术发展概述
        1.2.2 充填材料研究现状
    1.3 充填材料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膨胀剂的膨胀原理研究
    2.1 膨胀剂发展概述
    2.2 膨胀剂的组成及分类
        2.2.1 硫铝酸钙类膨胀剂
        2.2.2 氧化钙类膨胀剂
        2.2.3 硫铝酸钙-氧化钙类膨胀剂
        2.2.4 发泡剂类膨胀剂
    2.3 膨胀剂的膨胀机理
        2.3.1 钙矾石的膨胀机理
        2.3.2 氧化钙的膨胀机理
        2.3.3 氧化镁的膨胀机理
        2.3.4 发泡剂的膨胀机理
    2.4 影响膨胀剂膨胀效能的因素
        2.4.1 与膨胀剂自身有关的影响因素
        2.4.2 与充填材料有关的影响因素
        2.4.3 与外在条件有关的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3.1 试验材料概述
        3.1.1 发泡剂
        3.1.2 稳泡剂
        3.1.3 静态破碎剂
        3.1.4 无机胶凝材料
        3.1.5 现场尾砂
        3.1.6 试验用水
    3.2 充填试样制备
        3.2.1 充填材料的试验原则
        3.2.2 充填材料的试验方案设计
        3.2.3 充填试样制备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压强度试验及试验数据分析
    4.1 充填体强度设计理论
    4.2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4.2.1 试验内容
        4.2.2 试验目的
        4.2.3 试验流程
    4.3 泡沫充填材料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分析
        4.3.1 泡沫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表图分析
        4.3.2 泡沫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极差分析
        4.3.3 泡沫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方差分析
    4.4 SCA充填材料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分析
        4.4.1 SCA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表图分析
        4.4.2 SCA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极差分析
        4.4.3 SCA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方差分析
    4.5 膨胀充填材料抗压强度进化神经网络模型
        4.5.1 神经网络概述
        4.5.2 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的确定
        4.5.3 充填体抗压强度网络模型的建立及训练
        4.5.4 预测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充填材料膨胀性能研究
    5.1 普通充填体沉降率测定试验
        5.1.1 试验目的
        5.1.2 试验方案
        5.1.3 试验结果分析
    5.2 泡沫充填材料膨胀性能研究
        5.2.1 试验方案
        5.2.2 泡沫充填体膨胀率测量
        5.2.3 试验结果分析
    5.3 静态破碎剂充填材料膨胀性能研究
        5.3.1 试验方案
        5.3.2 SCA充填体膨胀率测定
        5.3.3 试验结果分析
    5.4 充填材料及配合比的优化
        5.4.1 分层充填材料配比优化
        5.4.2 嗣后充填材料配比优化
        5.4.3 两类充填材料充填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泡沫充填材料减震性能研究
    6.1 爆破地震对地下采矿影响分析
    6.2 爆破震动机理及其影响分析
        6.2.1 爆破地震波产生的机理
        6.2.2 爆破震动波的分类
        6.2.3 波在界面处的折、反射
    6.3 爆破震动波特征
    6.4 泡沫充填材料减震性能研究
        6.4.1 泡沫充填材料减震原理
        6.4.2 泡沫充填材料减震试验方法
        6.4.3 不同条件下充填试样声波传播速度测试及分析
        6.4.4 泡沫充填材料减震性能理论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录A 泡沫充填试样极差分析表
    附录B 泡沫充填试样方差分析表
    附录C SCA充填试样极差分析表
    附录D SCA充填试样方差分析表

四、查干银矿1~#矿体胶结充填材料配比及成本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钢渣协同矿渣制备超细尾砂充填胶结料及应用研究[D]. 温震江. 北京科技大学, 2022
  • [2]河流下某萤石矿床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D]. 肖春瑜.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3]适应大型采掘设备运行的充填体强度研究[J]. 杨清平,王少勇,刘洪斌. 采矿技术, 2019(06)
  • [4]石人沟铁矿急倾斜薄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方法研究[D]. 李胜.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泡沫膨胀充填材料膨胀性能研究[J]. 于清军,徐帅,李元辉,李坤蒙. 金属矿山, 2018(05)
  • [6]尾砂充填体蠕变特性及充填区地表移动规律预测[D]. 王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2)
  • [7]某铜矿尾砂胶结充填配比试验研究及强度优化设计[D]. 王凤麟. 江西理工大学, 2017(01)
  • [8]空场嗣后充填连续开采胶结体强度模型及其应用[D]. 王俊. 昆明理工大学, 2017(12)
  • [9]金川镍矿早强胶凝材料开发及充填料浆管输特性研究[D]. 张光存. 北京科技大学, 2015(09)
  • [10]膨胀充填材料的试验研究[D]. 张雄天. 东北大学, 2014(08)

标签:;  ;  ;  

查干银矿1~#矿体胶结充填材料配比及成本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