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技术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PCR技术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PCR技术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任金瑞,李均同,赵效南,吴香菊,王曦,丛晓燕,戴美学,杜以军,刘玉庆,齐静[1](2021)在《禽类三种常见病原菌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是禽类3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为实现3种病原菌的快速检测,选择各自的保守基因ompA、phoA和fimW,建立并优化了同时鉴定3种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3个引物对的最佳终浓度分别为0.60、0.28、0.20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7℃;该方法能从其他7种临床常见病原菌中特异性区分出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DNA水平和菌水平的最低检测限分别达到1 pg/μL和104 cfu/mL。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好,检测成本低、效率高,适用于禽类常见3种临床重要病原菌单一或混合感染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李奇峰,李嘉位,马为红,高荣华,余礼根,丁露雨,于沁杨[2](2021)在《畜禽养殖疾病诊断智能传感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畜牧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也增加了畜禽疾病诊断的难度。为提高畜禽养殖中的动物福利水平,并降低畜牧养殖中因动物疫病与健康异常带来的经济损失与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近年出现了一批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畜禽疫病诊疗的自动化方法,如机器视觉分析、动物音频分析、红外温度感知、深度学习分类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对患病或异常畜禽动物的诊断效率、缩短诊断周期、降低畜牧养殖中人工巡检劳动力。畜禽疫病自动诊疗方法不同于常规的基于病理学知识的诊断方法,其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自动获取畜禽在养殖过程中的图像、声音、体温、心率、排泄物等各类特征信息,而后通过梅尔倒谱系数、Logistics回归分析等数学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并对动物的健康状态做出评价与预测。文章分别从畜禽形态诊断技术、行为诊断技术、声音诊断技术、体温诊断技术、其他生理参数诊断技术等几个方面总结阐述了目前动物疫病智能诊断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一些基础的方法原理,这些方法基于动物外型与体尺、行为与动作、鸣叫与声音、体温、排泄物、呼吸与心率等数字化特征,通过数学模型对传感器采集到的特征进行实时分析与分归类,基本实现了对理想环境下动物健康状态的评价。目前的畜禽动物疾病自动诊疗技术研究成果丰富,但相关诊断方法大多是在理想环境下进行,而实际的生产养殖环境中干扰因素很大,目前的诊断方法大多无法很好地排除干扰并精确提取出所需特征信息;并且目前的数字化禽畜疾病诊断方法多是基于禽畜的一种特征信息进行分析诊断,这使得诊断系统的诊断准确度受到影响,诊断结果说服力不足。同时目前的大多数数字化禽畜疾病诊断方法还存在诊断泛化能力差、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其推广与应用。未来畜禽疾病自动诊断的研究重点是提高其传感算法的精度和数学模型的适用性与鲁棒性,并进一步发展基于多种特征耦合与数据融合的智能化畜禽疾病诊疗专家系统,争取实现实时、高效、智能、精准的畜禽健康诊断。

伍钢,韦佳塔,张玉雪,陈海兰,刘琪琦,江明生[3](2021)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一次同时测定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序列,在兽医临床上已被应用到畜禽疾病诊断、疾病监测、致病机理研究、耐药性分析等相关工作中。本综述结合应用实例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兽医临床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总结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兽医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和解决措施,并展望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兽医临床的应用前景。

程悦[4](2020)在《规模化蛋鸡场鸡蛋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农业互联网+”大环境下,我国蛋鸡养殖业在不断转型。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来指导蛋鸡养殖企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的饲养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的优质商品蛋全产业链管理制度,保证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商品蛋,以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质量监管,提升商品蛋供应链信息溯源水平,为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本文以蛋鸡生长过程为研究基础,确定蛋鸡生产过程的关键工作和鸡蛋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采用PHP编写语言和My SQL数据库,同时应用B/S版结构,对蛋鸡生长、环境、饲喂、免疫、产蛋、销售等信息进行后台监测与追踪记录,设计了规模化蛋鸡场鸡蛋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流程,实现企业智能化管理与鸡蛋质量安全溯源。为了实现规模化蛋鸡场鸡蛋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设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蛋鸡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V1.0的建立根据对规模化蛋鸡养殖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需求分析,了解蛋鸡养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具体生产流程,设计商品蛋鸡生产信息管理功能模块,对生产数据进行筛选。包括人员管理、鸡场信息、环境监测、物料信息、生产信息、知识库、远程诊断、检测信息和平台维护九大功能模块,为鸡蛋质量安全溯源的实现提供信息来源。2、鸡蛋质量安全溯源系统V1.0的建立本系统设置不同角色权限,登录人员可从预设的网址方便快捷的登录溯源系统。利用批次查询方式可以调取蛋鸡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采集的生产信息和兽医服务信息,通过扫描溯源码查询蛋鸡的生产信息以及鸡群疾病控制信息和鸡蛋质量检测信息等。本系统在运行调试后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溯源查询服务,实现鸡蛋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可溯源。3、远程诊断与检测功能调试与应用为调试蛋鸡场生产管理系统中远程诊断相关功能,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展示系统的疾病防治功能。从病死蛋鸡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6株葡萄球菌,16株葡萄球菌对蕈糖、甘露醇、甘露糖、果糖、木糖、麦芽糖、蔗糖试验结果基本为阳性,尿素、乳糖试验基本为阴性且都不能还原硝酸盐。通过测序比对得到其中4株为松鼠葡萄球菌和12株为缓慢葡萄球菌,选取4株松鼠葡萄球菌测试其对19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4株松鼠葡萄球菌对新生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头孢类等药物具有耐药性。对16株葡萄球菌进行6种耐药基因和7种毒力基因的检测试验,结果发现有5株葡萄球菌含有耐药基因fexA;1株含有耐药基因cfr;7株含有耐药基因ermB;2株含有毒力基因hlb;1株含有毒力基因coa;5株含有毒力基因pvl。最后将实验数据、诊断流程、诊断结果、治疗方法、专家建议上传到系统中,为养殖户生成诊疗报告单。为保证鸡蛋的质量安全合格,对鸡蛋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检测信息功能进行调试,采集60枚鲜鸡蛋进行实验室检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鸡蛋中违禁添加的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6种抗生素药物进行检测,结果均未检测到。均未在蛋液中检测到任何病原菌,仅在蛋壳表面分离到大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头葡萄球菌等,检测中心将以上实验结果上传至系统各功能界面中生成检测报告。通过扫描商品蛋包装上的二维码可以选择调看相关信息,如基础信息、种鸡信息、生产过程、检测结果以及商家介绍等,满足了消费者多方面的信息知情权。综上所述,蛋鸡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从蛋鸡养殖到鸡蛋销售的生产信息的采集、查询、疾病检测等功能,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流程的监督,实现科学管理。鸡蛋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能生成具备生产和检测溯源信息的二维码,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产品信息,满足消费者的信息知情权和食品安全需求。实验室检测可以快速实现蛋鸡疾病的诊断与防治,鸡蛋抗生素残留和细菌污染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赵宇[5](2020)在《鹅星状病毒ORF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POCT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提出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oAstV)是一种新型病原体,主要引起4-21日龄雏鹅内脏和关节痛风,病毒衣壳蛋白ORF2是GoAst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目前,GoAstV引起的痛风病的预防或治疗尚无有效疫苗和药物,所以,及早发现和准确诊断是预防该病流行、传播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电镜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T-PCR相关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各有一定的优缺点,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快速、简单、专一、高效的诊断方法。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是指在现场进行的检测,通过试纸条反应,结合相应的小型分析仪从而可以第一时间得到结果的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荧光微球标记抗体,通过抗原的免疫层析和毛细作用与抗体进行反应,将试纸条上T线和C线的荧光值利用分析仪读取并计算T/C的值,通过便携式分析仪器内置的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抗原的含量。1、为了获得高纯度可溶性的GoAstV抗原,本研究将表达GoAstV部分衣壳蛋白ORF2核酸片段的重组质粒pGEX-4T-1-ORF2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感受态细胞中;经过条件优化后,在IPTG浓度为1.0mmol/L温度在30℃条件下诱导5h表达量最大,诱导后发现pGEX-4T-1-ORF2融合蛋白在上清中大量表达;经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后SDS-PAGE结果显示条带单一,大小为49.1KD;通过BAC法蛋白浓度检测试剂盒测定GoAstV-ORF2融合蛋白浓度为4.015mg/ml。2、为了制备与GoAstV抗原结合良好的多克隆抗体,将纯化后的GoAstV-ORF2融合蛋白通过常规免疫程序免疫2只大白兔,制备兔抗GoAstV-ORF2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制备的多抗其灵敏度良好且效价为1:256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GoAstV-ORF2多克隆抗体与p ET-32a(+)-ORF2融合蛋白反应良好;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组化试验检测临床GoAstV阳性组织固定的石蜡标本,有特异性荧光信号,这些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GoAstV-ORF2多克隆抗体与GoAstV抗原具有良好的反应性。3、为了建立检测GoAstV的POCT方法,利用Protein A/G-Sephrose FF亲和层析柱方法对制备的兔抗GoAstV-ORF2多克隆抗体进行纯化,纯化后有效Ig G的浓度为2mg/m L。以荧光微球标记兔抗GoAstV-ORF2多克隆抗体并作为样品垫和质控线的捕获抗体;以制备的鼠抗GoAstV-ORF2多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并作为检测线,进行组装POCT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并用纯化的GoAstV-ORF2融合蛋白倍比稀释后绘制标准曲线;将GoAstV感染的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分别滴入POCT检测试纸条,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结合标准曲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曲线基本符合要求,但特异性和稳定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高纯度可溶性的GoAstV-ORF2融合蛋白和其兔抗GoAstV多克隆抗体,并以此初步建立了POCT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定量检测GoAstV的方法。

迟恒[6](2020)在《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IMBs-qPCR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引起肠道疾病、关节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肠道外综合症,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食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方法主要为培养法,该方法步骤繁琐且周期较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制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方法,在食品加工过程检测、保障食品安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克隆表达病原菌特异性蛋白的基础上,制备其特异性多抗免疫磁珠,并将免疫磁珠富集分离技术与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结合,以期实现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特异、灵敏、快速的检测。主要进展如下: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特异致病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在对多株耶尔森菌菌株毒力基因检测、以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特异致病性外膜蛋白基因ail和ompF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浓度为5 mg/mL重组外膜蛋白Ail与OmpF。2.免疫磁珠的制备与参数优化:将重组外膜蛋白Ail与OmpF免疫成年雄性家兔,制备效价为1:3200的多克隆抗体。利用该多克隆抗体制备免疫磁珠,并优化免疫磁珠的制备参数,结果表明当25 μL浓度为10 mg/mL抗体与1 mg粒径为1.0-2.0 μm的羧基化磁珠在室温下振荡孵育6 h时,所制备的免疫磁珠偶联效率最好;且使用0.2 mg免疫磁珠捕获101-105CFU/mL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时,捕获效率接近80%,对非耶尔森菌的捕获效率低于10%,证明本研究制备免疫磁珠具有良好的特异性。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mpF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以及吸附纯化兔抗血清:通过对pKD46质粒抗性改造,以及重叠PCR延长转化片段同源臂至500 bp的方式,基于Red重组系统成功获得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mpF基因敲除突变株。将该菌株作为OmpF蛋白特异性多抗阳性血清制备的吸收菌株,提高检测的特异性,还可以将其作为本实验的阴性对照菌株。4.免疫磁珠捕获-荧光定量PCR(IMBs-qPCR)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方法的建立:通过在线软件设计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foxA的特异性引物;使用该引物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确定检测最低限为64 CFU/mL;再加入沙门氏菌等干扰菌株,验证本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使用IMB s-qPCR方法检测人工污染牛奶、猪肉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菌液浓度为103-104 CFU/mL时,捕获率大于68%。该方法与培养法相对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整个流程只需要12 h,极大缩短了检测时长。综上所述,本研究表达纯化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重组外膜蛋白并制备其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利用基因敲除突变菌株吸附除去血清中非特异性抗体。应用外膜蛋白抗体偶联的免疫磁珠对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特异性捕获,并结合灵敏、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IMBs-qPCR检测方法,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有效备选方法。

刘蕊[7](2019)在《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IgY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雏鸡保护试验》文中指出腺病毒属中的家禽腺病毒分为众多的血清型,其中Ⅰ群的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V-4)引发一种新流行的呈现急性死亡且全群传染的禽类疾病: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hepatitis Syndrome,HHS)。临床症状表现为35周龄的家禽突然出现死亡,尤其多发于肉鸡品种,大体眼观病变可见出血性肝炎和心包积液,鉴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预判该病就十分困难。安卡拉地区首先爆发HHS,随后,中国于2015年开始在多省市爆发且广泛流行,本实验室于2016年7月首次分离鉴定出天津地区FAV-4毒株TJ1607,随后选用1日龄雏鸡,利用TJ1607毒株构建了疾病模型。总结前人的经验,本试验制备了以纯化TJ1607毒株为抗原的弗氏佐剂灭活疫苗,继疫苗质量检验合格后,多次免疫高产蛋鸡,制备精制高免TJ1607 IgY和精制高免TJ1607 IgY脂质体,随后进行了IgY抗体的雏鸡保护试验,显示出一定的防治效果,同时建立了检测血清中TJ1607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具体试验内容如下:1.TJ1607弗氏佐剂灭活疫苗的制备。以增殖和纯化的TJ1607毒株为抗原,以弗氏佐剂为油乳剂,制备TJ1607弗氏佐剂灭活疫苗。疫苗经检验,滴水试验未见分散;无菌检验未见细菌生长;离心试验未见分层;动物试验显示接种健康雏鸡后无不良反应,综上表明所制备的疫苗可用于后续的试验研究。2.TJ1607 IgY抗体的制备。选用高产蛋鸡,将TJ1607弗氏佐剂灭活疫苗对其进行多次接种,第三次接种后的第17天抗体效价达到1:128且持续不变,此时收集鸡蛋,获得高效价的TJ1607卵黄抗体。对提纯条件进行优化,选用水稀释法、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结合透析技术纯化TJ1607高免卵黄抗体,纯化后的IgY抗体效价不变但纯度更高,利用脂质体对其进行包裹,制备精制高免TJ1607 IgY和精制高免TJ1607 IgY脂质体。3.TJ1607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以纯化的TJ1607为抗原包被酶标板,TJ1607血清抗体为一抗,兔抗鸡辣根过氧化物酶为二抗,棋盘法筛选抗原、一抗及二抗的最佳稀释倍数,绘制阳性血清抗体浓度与OD值的标准曲线,计算拟合程度,重复性试验检验建立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TJ1607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350μg/mL,TJ1607血清抗体的最佳稀释度为1:3000,HRP-IgG(兔抗鸡)的最佳稀释度为1:2000;阳性血清抗体浓度与OD值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21.751x-3.5781,R2=0.9993;重复性试验显示板内变异系数为1.68%4.88%,板间变异系数为4.03%9.85%,可用于后续血清样品的检测。4.TJ1607 IgY的雏鸡保护试验。攻毒雏鸡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精制高免TJ1607 IgY对天津地区HHS的治愈率为85%,预防保护率为100%,可有效的防治天津地区HHS的流行。抗体消长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精制高免TJ1607 IgY与粗制高免TJ1607 IgY相比,吸收较好且产生抗体迅速,达到峰值时间较快,但缓释效果不如粗制IgY,可应用于紧急情况下的防疫和免疫时的多次接种。IgY抗体口服试验结果表明精制高免TJ1607 IgY原液口服无效,制备成精制高免TJ1607 IgY脂质体后,可用于口服免疫。

袁圣丹,袁生[8](2019)在《兽医病理学诊断在畜禽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兽医病理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可以对畜禽状况进行更加科学的诊断治疗和有效的控制,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兽医病理学诊断对畜禽的病理状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又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通过对兽医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总结,进一步探讨了兽医病理学诊断在当前畜禽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黄宁[9](2013)在《NDV、IBV和ILTV诊断基因芯片的构建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和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ILT)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呼吸道疫病。生产中临床症状的相似性,使其检测成为一个难题,快速联合共检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方法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NDV、 IBV和ILTV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禽呼吸道疫病共检基因芯片,该芯片用于对NDV、IBV和ILTV的快速临床检测。本研究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探针质粒菌的克隆及鉴定本试验制备了3种病毒的6个探针质粒菌。试验针对NDV、IBV、ILTV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后,分别选取NDV、IBV、ILTV的2个保守基因,共设计了6对探针基因引物。试验以NDV LaSota株、IBV H120株和ILTV标准株为材料,用RNA/DNA试剂盒抽提病毒RNA和DNA,以反转录后的cDNA和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6个探针基因,分别为NDV-F (440 bp)、NDV-HN (465 bp)、IBV-M (368 bp)、IBV-N (292 bp)、ILTV-TK (279 bp)、ILTV-gB (331 bp),然后与pMD19-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克隆制备了6个探针质粒菌,可长期保存。经PCR和序列测定鉴定了重组质粒,构建的质粒菌与模板序列同源性均在96%以上。2.诊断基因芯片的构建本研究对点制过程进行了优化,构建了NDV、IBV和ILTV诊断基因芯片,并通过杂交进行了验证。本试验确定了探针纯化方法及探针点样浓度。试验采用异丙醇沉淀法、试剂盒法、乙醇沉淀法3种方法对IBV-M基因进行纯化,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沉淀法IBV-M基因纯化的浓度最高。最终确定采用乙醇沉淀法纯化探针基因,纯化后浓度为590.0-1857.5ng/μL,用缓冲液将探针浓度稀释至250ng/μL的点样浓度。本试验确定了芯片制备及其处理的条件。试验在60%湿度下以接触式点样点制在氨基基片上,点制完成后经过80℃烘焙2h,紫外交联25min,60-80℃重新水化lOsec,80℃烘干,0.2%的SDS、蒸馏水清洗后,离心干燥,即成功制得芯片。本试验建立了芯片构建的质量检验方法,经标记杂交后检测评价芯片构建质量。试验经过Cy3-dCTP50、100和150μmol/L3个浓度的对比,最终确定Cy3-dCTP的浓度为100μmol/L。经过对适应圆和固定圆定位法的比较,最终确定采用固定圆定位法进行信号点定位。芯片经过预杂交、杂交、清洗、扫描、数据提取获得结果。确定阳性标准为:SNRL≥1.0、杂交斑点明显可见、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杂交正常。3.诊断基因芯片的检测技术研究本试验通过有效性、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吻合度的检测验证了制备的芯片。试验筛选出两个多重PCR体系用于靶核酸的标记,两组分别为,multiplex PCR 1:NDV-F (1.2μmol/L)、IBV-N (1.1μmol/L)、ILTV-gB (1.0μmol/L); multiplex PCR2:NDV-HN (1.2μmol/L)、IBV-M (1.4μmol/L)、ILTV-TK (1.1μmol/L)。试验采用全探针与芯片杂交,结果表明芯片有效性良好;芯片与NDV、IBV、ILTV、 AIV、IBDV杂交表明,芯片特异性良好;对芯片敏感性试验表明,敏感性为20pg/μL;随机抽取3张不同批次的芯片杂交表明,芯片稳定性高;应用芯片对四川和重庆地区的12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常规PCR方法的吻合度为100%,表明芯片吻合度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禽呼吸道疫病共检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能够对样品中的NDV、IBV和ILTV进行快速、准确的临床检测,为三种重要禽呼吸道疫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车延平,任晓峰[10](2011)在《PCR技术及其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前,PCR已成为实验室中的一项常规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家们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介绍了PCR的历史、反应原理、成分以及这项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二、PCR技术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CR技术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禽类三种常见病原菌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1.1.1 标准菌株
        1.1.2 特异性检测所用菌株
    1.2 试验方法
        1.2.1 引物选择
        1.2.2 菌株DNA提取及在DNA和菌水平的定量
        1.2.3 单一PCR体系的验证
        1.2.4 多重PCR体系的组装和引物浓度的优化
        1.2.5 多重PCR体系退火温度的优化
        1.2.6 多重PCR体系的特异性检测
        1.2.7 多重PCR体系的敏感性检测
        1.2.8 多重PCR检测体系的临床应用
        (1) 临床鸭场分离获得的3种病原菌的吻合性检测:
        (2) 临床攻毒鸡病料组织中病原菌的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3对引物的PCR反应验证
    2.2 多重PCR反应体系引物浓度优化
    2.3 多重PCR反应体系最佳退火温度筛选
    2.4 多重PCR反应特异性检测
    2.5 多重PCR反应敏感性检测
    2.6 多重PCR反应的临床应用
3 讨论与结论

(2)畜禽养殖疾病诊断智能传感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畜禽形态与行为诊断技术
    1.1 畜禽外表形态诊断技术
        1.1.1 基于可见光和深度图像的畜禽形态识别
        1.1.2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畜禽异常识别
    1.2 畜禽行为特征诊断技术
        1.2.1 基础生理行为异常识别
        1.2.2 运动与交互高级行为异常识别
2 畜禽声音诊断技术
    2.1 生理声音识别
    2.2 病理异常声音识别
3 畜禽体温诊断技术
    3.1 穿戴式、植入式测温
    3.2 红外热成像非接触测温
4 畜禽其他诊断技术
5 讨论
    5.1 畜禽疾病诊断信息化自动诊断方法
    5.2 当前畜禽养殖智能诊断存在问题
    5.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6 结论与建议

(3)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现状
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2.1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疾病监测中的应用
    2.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致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2.4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病原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
3 前景与展望

(4)规模化蛋鸡场鸡蛋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文献综述
    1、我国蛋鸡养殖行业现状
        1.1 养殖模式
        1.2 养殖环境
        1.3 商品蛋鸡育种工作
        1.4 商品蛋鸡信息服务与鸡蛋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2、蛋鸡养殖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控制
        2.2 鸡蛋安全问题
        2.2.1 产蛋鸡的疾病
        2.2.2 蛋鸡养殖过程的抗生素残留问题
        2.2.3 鸡蛋的病原菌污染问题
    3、鸡蛋质量安全溯源技术的研究
        3.1 鸡蛋质量安全溯源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3.2 研究意义
        3.3 鸡蛋溯源信息化配套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3.3.1 蛋鸡养殖场生产管理技术
        3.3.2 鸡蛋质量安全溯源技术
        3.3.3 快速检测与溯源码防伪技术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系统开发环境
        2.1.1.1 软件环境
        2.1.1.2 硬件环境
        2.1.2 试验材料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试剂
        2.1.5 培养基的配制
    2.2 方法
        2.2.1 蛋鸡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2.2.2 溯源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
        2.2.3 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
        2.2.4 蛋鸡场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
        2.2.4.1 系统的设计思路
        2.2.4.2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2.2.5 鸡蛋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设计方法
        2.2.5.1 系统设计思路
        2.2.5.2 生产信息调取
        2.2.5.3 溯源码生成与扫描
        2.2.6 系统测试
        2.2.6.1 系统界面功能运行
        2.2.6.2 智能诊断与检测功能调试
        2.2.6.3 溯源码扫描功能调试
        2.2.7 蛋鸡场管理系统智能诊断功能的应用
        2.2.7.1 致病菌的分离纯化
        2.2.7.2 分离菌PCR的检测引物及BLAST比对
        2.2.7.3 药物敏感试验
        2.2.7.4 分离菌耐药基因PCR扩增
        2.2.7.5 分离菌毒力基因PCR扩增
        2.2.8 鸡蛋质量安全检测功能的应用
        2.2.8.1 鸡蛋中病原菌的检测方法
        2.2.8.2 鸡蛋中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2.2.8.3 检测报告单的生成与上传
3 结果与分析
    3.1 系统设计路线
        3.1.1 蛋鸡场生产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3.1.2 鸡蛋溯源设计流程
    3.2 数据库的建立
        3.2.1 系统数据库构建
        3.2.2 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3.3 蛋鸡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V1.0的实现
        3.3.1 系统登录页面
        3.3.2 系统主页面
        3.3.3 鸡场信息管理模块
        3.3.4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模块
        3.3.5 物料信息管理模块
        3.3.6 生产数据管理模块
        3.3.7 生产数据管理模块
        3.3.8 远程诊断管理模块
        3.3.9 检测信息管理模块
        3.3.10 平台管理模块
    3.4 鸡蛋质量安全溯源系统V1.0的实现
        3.4.1 系统登录页面
        3.4.2 鸡群管理模块
        3.4.3 生产数据管理功能
        3.4.4 溯源码生成与打印
        3.4.5 检测信息管理功能
    3.5 系统界面运行结果
    3.6 实验室诊断功能测试结果
        3.6.1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3.6.2 分离菌生化鉴定结果
        3.6.3 PCR试验结果
        3.6.4 药敏试验结果
        3.6.5 葡萄球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3.6.6 葡萄球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6.7 运行结果评价
    3.7 鸡蛋质量检测结果
        3.7.1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3.7.2 PCR验证结果
        3.7.3 鸡蛋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结果
        3.7.4 检测报告单的生成
4 讨论
    4.1 蛋鸡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4.2 鸡蛋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应用
    4.3 蛋鸡疾病防控与鸡蛋抗生素残留检测
    4.4 系统应用评价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鹅星状病毒ORF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POCT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文献综述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病料
        2.1.2 重组质粒与抗体
        2.1.3 试纸条制备的材料
        2.1.4 实验动物
        2.1.5 主要试剂
        2.1.6 主要仪器
        2.1.7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方法
        2.2.1 重组质粒pGEX-4T-1-ORF2 表达菌的转化
        2.2.2 pGEX-4T-1-ORF2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2.2.3 pGEX-4T-1-ORF2 重组蛋白诱导条件的优化
        2.2.4 pGEX-4T-1-ORF2 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2.5 兔抗pGEX-4T-1-ORF2 多克隆抗体的鉴定
        2.2.6 POCT试纸条的制备
        2.2.7 POCT试纸条的检测及初步应用
3.结果与分析
    3.1 pGEX-4T-1-ORF2 的诱导表达、上清的提取与纯化
        3.1.1 pGEX-4T-1-ORF2 的诱导表达温度及IPTG浓度的确定
        3.1.2 重组蛋白pGEX-4T-1-ORF2 的纯化
    3.2 多克隆抗体的鉴定
        3.2.1 间接ELISA结果和抗体效价的检测
        3.2.2 Western Blot鉴定
        3.2.3 兔抗pGEX-4T-1-ORF2 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
    3.3 POCT试纸条的建立
        3.3.1 微球粒径检测
        3.3.2 POCT试纸条标准曲线的建立
        3.3.3 荧光免疫层析检测结果
4.讨论
    4.1 pGEX-4T-1-ORF2 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4.2 pGEX-4T-1-ORF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4.3 鹅星状病毒POCT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4.3.1 包被微球液的制备
        4.3.2 试纸条的性能测定
        4.3.3 试纸条的特点及改进方向
5.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IMBs-qPCR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概述
        1.1.1 病原学研究
        1.1.2 流行病学与药物敏感性
        1.1.3 两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外膜蛋白的概述
    1.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技术进展
        1.2.1 培养检测
        1.2.2 分子生物学检测
        1.2.3 免疫学检测
    1.3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
        1.3.1 免疫磁珠的原理与结构特点
        1.3.2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优势
        1.3.3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1.4.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与特点
        1.4.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
    1.5 Red重组技术
        1.5.1 Red重组技术原理以及优势
        1.5.2 Red重组技术应用实例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2章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外膜蛋白的表达纯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用菌株与载体
        2.2.2 实验试剂
        2.2.3 细菌的培养以及基因组提取
        2.2.4 ail,ompF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序列扩增
        2.2.5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验证
        2.2.6 重组外膜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2.3 结果分析
        2.3.1 ail,ompF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2.3.2 外膜蛋白基因的扩增与16SrDNA验证
        2.3.3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3.4 三种外膜蛋白的表达纯化结果
    2.4 讨论
        2.4.1 扩增基因的选择标准
        2.4.2 表达载体选择与包涵体蛋白纯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免疫磁珠的制备与参数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菌株与动物
        3.2.2 主要试剂
        3.2.3 重组外膜蛋白抗血清的制备
        3.2.4 多克隆抗体的纯化以及效价的测定
        3.2.5 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blot)
        3.2.6 免疫磁珠的制备
        3.2.7 免疫磁珠制备参数优化
        3.2.8 免疫磁珠捕获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特异性评价
        3.2.9 扫描电镜(SEM)观察免疫磁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复合物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重组外膜蛋白多克隆抗体的纯化以及效价的测定
        3.3.2 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blot)结果
        3.3.3 免疫磁珠制备参数的优化
        3.3.4 免疫磁珠捕获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特异性评价
        3.3.5 扫描电镜(SEM)观察免疫磁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复合物
    3.4 讨论
        3.4.1 免疫磁珠制备参数的优化
        3.4.2 免疫磁珠捕获能力与特异性分析
        3.4.3 两种抗体制备磁珠捕获效率差异分析
        3.4.4 多抗交叉性原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mpF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菌株以及载体
        4.2.2 实验试剂
        4.2.3 pKD46质粒抗性改造与验证
        4.2.4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电转化
        4.2.5 重叠PCR扩增抗性片段
        4.2.6 抗性片段的电转化
        4.2.7 PCR鉴定ompF基因敲除突变株
        4.2.8 基因敲除菌株吸附纯化兔抗血清
    4.3 结果与分析
        4.3.1 pKD46质粒抗性改造与验证
        4.3.2 重叠PCR扩增抗性片段结果
        4.3.3 PCR鉴定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mpF基因敲除突变株
    4.4 讨论
        4.4.1 供体同源臂的长度对同源重组效率的影响
        4.4.2 提高同源同组效率需注意的其他因素
        4.4.3 构建ompF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意义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IMBs-qPCR检测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方法建立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基于在线软件设计foxA荧光定量PCR引物
        5.2.3 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
        5.2.4 荧光定量PCR检测foxA基因的重复性检测
        5.2.5 荧光定量PCR检测foxA基因的特异性评价
        5.2.6 IMBs-qPCR检测食品(肉、奶)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5.2.7 IMBs-qPCR检测野生型与基因缺失菌株捕获效率差异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基于在线软件设计foxA荧光定量PCR引物
        5.3.2 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
        5.3.3 荧光定量PCR的重复性检测
        5.3.4 荧光定量PCR检测foxA基因的特异性评价
        5.3.5 IMBs-qPCR检测食品(肉、奶)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5.3.6 免疫磁珠对野生型与OmpF基因缺失型菌株捕获效率对比
    5.4 讨论
        5.4.1 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选择
        5.4.2 IMBs-qPCR检测食品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5.4.3 IMBs-qPCR检测体系的优化
        5.4.4 IMBs-qPCR检测方法展望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IgY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雏鸡保护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2 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HS)的基本概述
        2.1 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2.2 流行病学
        2.3 致病性
        2.4 诊断技术
    3 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HS)的防治
        3.1 油乳剂灭活疫苗
        3.2 基因工程疫苗
        3.3 DNA重组疫苗
        3.4 防治措施
    4 卵黄抗体概述
        4.1 IgY的产生
        4.2 IgY的特性
        4.3 IgY的优势
        4.4 IgY的应用
    5 脂质体概述
        5.1 脂质体的发现
        5.2 脂质体的特性
        5.3 脂质体的分类
        5.4 脂质体的制备
        5.5 脂质体的应用
第二章 TJ1607 毒株的纯化与免疫疫苗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TJ1607 毒株PCR鉴定结果
        2.2 TJ1607 纯化毒株ELD_(50)测定结果
        2.3 剂型检验结果
        2.4 无菌检验结果
        2.5 稳定性检验结果
        2.6 安全性检验结果
    3 讨论
        3.1 天津地区HHS的发病原因
        3.2 TJ1607 毒株的增殖
        3.3 TJ1607 毒株的纯化
        3.4 疫苗佐剂
    4 小结
第三章 精制高免卵黄抗体与IgY脂质体的制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免疫前抗体检测结果
        2.2 免疫后抗体检测结果
        2.3 卵黄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结果
        2.4 卵黄免疫球蛋白提纯前后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TJ1607 IgY脂质体的制备
        3.2 TJ1607 IgY的提纯
        3.3 SDS-PAGE配置
    4 小结
第四章 TJ1607 血清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TJ1607 最佳包被抗原和最佳一抗稀释度的选择结果
        2.2 最佳二抗工作浓度的选择结果
        2.3 重复性试验结果
        2.4 标准曲线的绘制结果
    3 讨论
        3.1 ELISA试验中酶标板的选择
        3.2 ELISA试验中抗原的选择
        3.3 ELISA试验中误差的分析
    4 小结
第五章 TJ1607 卵黄抗体液的动物保护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精制TJ1607 卵黄抗体液攻毒动物保护试验结果
        2.2 TJ1607 卵黄抗体液被动抗体动态消长试验结果
        2.3 TJ1607 卵黄抗体液口服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IgY对抗体水平的影响
        3.2 IgY脂质体的优势
        3.3 综合防治措施
    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兽医病理学诊断在畜禽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兽医病理诊断综述
2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的应用
3 结束语

(9)NDV、IBV和ILTV诊断基因芯片的构建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1 基因芯片技术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1 基因芯片的概念及原理
        1.2 基因芯片实验流程
        1.3 基因芯片技术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4 基因芯片技术展望
    2 鸡新城疫病毒及诊断技术进展
        2.1 新城疫病毒概述
        2.2 新城疫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及诊断技术进展
        3.1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概述
        3.2 传染性支气管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及诊断技术进展
        4.1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概述
        4.2 传染性喉气管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5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诊断基因芯片探针质粒菌的克隆及鉴定
    1 材料
        1.1 生物材料
        1.2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探针引物设计和合成
        2.2 病毒的增殖培养
        2.3 病毒基因组的抽提
        2.4 探针基因的RT-PCR及PCR扩增
        2.5 探针基因的胶回收
        2.6 探针基因的连接重组
        2.7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保存
        2.8 连接产物的转化
        2.9 探针质粒菌的鉴定及保存
    3 结果与分析
        3.1 探针引物设计结果
        3.2 探针基因PCR扩增结果
        3.3 探针基因的胶回收
        3.4 探针基因克隆结果
        3.5 探针质粒菌PCR鉴定结果
        3.6 探针基因序列分析
    4 讨论
        4.1 探针的设计
        4.2 探针基因的选择
        4.3 探针基因的PCR扩增、克隆和鉴定
        4.4 探针基因的序列分析
第三章 诊断基因芯片的构建
    1 材料
        1.1 探针质粒菌菌
        1.2 基因芯片材料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检测探针和定位探针的制备
        2.2 基因芯片检测阵列的设计排布
        2.3 基因芯片的构建
        2.4 靶核酸的PCR扩增标记
        2.5 基因芯片的杂交、扫描和初检
    3 结果与分析
        3.1 探针的纯化方法选择结果
        3.2 探针的浓度和纯度测定结果
        3.3 基因芯片点样的优化结果
        3.4 靶核酸的PCR扩增标记结果
        3.5 基因芯片的杂交和结果判定
    4 讨论
        4.1 基因芯片的阵列设计
        4.2 基因芯片材料的选择与探针纯化
        4.3 基因芯片的点制和点样后处理
        4.4 基因芯片靶核酸的标记
        4.5 基因芯片的杂交、扫描
        4.6 基因芯片的信号点定位和阳性标准的判定
第四章 诊断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究
    1 材料
        1.1 基因芯片
        1.2 病毒
        1.3 临床样品
        1.4 其他试剂和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基因芯片的制备
        2.2 病毒核酸的提取
        2.3 基因芯片的有效性检测
        2.4 多重PCR标记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2.5 基因芯片的特异性检测
        2.6 基因芯片的敏感性检测
        2.7 基因芯片的重复性检测
        2.8 基因芯片的临床样品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因芯片的有效性检测
        3.2 多重PCR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3.3 基因芯片的特异性检测
        3.4 基因芯片的敏感性检测
        3.5 基因芯片的稳定性检测
        3.6 基因芯片的临床样品检测
    4 讨论
        4.1 基因芯片的数据处理
        4.2 基因芯片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
        4.3 基因芯片的应用及趋势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PCR技术及其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PCR的历史
2 PCR的原理
3 反应中几种组分的分析
    3.1 模板
        3.1.1 模板的来源
        3.1.2 模板
        3.1.3 模板的类型单链、双链DNA及通过反转录得到的c DNA都可作为PCR反应的模板。
        3.1.4 模板的用量
        3.1.5 模板的纯度
        3.1.6 两步PCR
    3.2 引物
    3.3 DN A聚合酶
        3.3.1 大肠杆菌聚合酶I的Klenow片段
        3.3.2 Taq DNA聚合酶
        3.3.3 Pfu DNA聚合酶
        3.3.5 Vent TM DNA聚合酶
    3.4 镁离子
    3.5 d N TP的浓度
    3.6 缓冲液
4 PCR用于畜禽疾病诊断
    4.1 PCR技术在细菌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4.2 PCR技术在畜禽病毒病方面的应用
    4.3 PCR检测其他病原体
    4.4 肿瘤研究
5 小结

四、PCR技术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禽类三种常见病原菌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 任金瑞,李均同,赵效南,吴香菊,王曦,丛晓燕,戴美学,杜以军,刘玉庆,齐静. 山东农业科学, 2021
  • [2]畜禽养殖疾病诊断智能传感技术研究进展[J]. 李奇峰,李嘉位,马为红,高荣华,余礼根,丁露雨,于沁杨. 中国农业科学, 2021(11)
  • [3]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J]. 伍钢,韦佳塔,张玉雪,陈海兰,刘琪琦,江明生. 畜牧与兽医, 2021(01)
  • [4]规模化蛋鸡场鸡蛋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程悦.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5]鹅星状病毒ORF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POCT检测方法的建立[D]. 赵宇.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6]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IMBs-qPCR检测技术的研究[D]. 迟恒. 天津大学, 2020(01)
  • [7]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IgY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雏鸡保护试验[D]. 刘蕊. 天津农学院, 2019(07)
  • [8]兽医病理学诊断在畜禽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 袁圣丹,袁生.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9(01)
  • [9]NDV、IBV和ILTV诊断基因芯片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 黄宁.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4)
  • [10]PCR技术及其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车延平,任晓峰.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04)

标签:;  ;  ;  ;  ;  

PCR技术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