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包政[1](2020)在《校园宿舍分布式多级无线网络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满足在校师生的网络需求,目前很多院校都在与运营商合作的基础上推进校园无线网络的建设,对学校已有的有线网络进行无线扩充,大大提高了整体校园网络的性能,并加强了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使全校师生员工能够随时随地、方便高效地使用信息网络,真正实现全校无线网络覆盖,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增强在校师生网络信息时代下生活的幸福指数。本文首先对无线网络发展趋势及高校宿舍网络建设现状进行研究说明;其次从总体上分析了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对宿舍无线网络建设的需求,并深入实地分析在校师生的用户需求,关注部署难题,提出总体设计思路,充分运用智分加技术,进行无线信号的有效覆盖,满足复杂的宿舍网环境中高性能的无线网络需求;最后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无线网络建设的实际工程为背景设计并实现了学院宿舍分布式无线网络多级布置,为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高速的无线网络,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及有线和无线的统一管理,为今后校园宿舍无线网络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王宏宇[2](2020)在《基于船联网的机舱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蓬勃发展,各行业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船舶行业也不例外。船舶发展信息化与智能化体现在船舶监控系统之中,要靠船舶监控系统来实现,船舶监控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船舶预警系统,是船舶综合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船舶监控系统信息化的水平决定了船舶运行安全能否得到保障,船舶监控信息能否得到有效传输。当前船舶监控系统的发展已经受到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并逐步开展相关应用研究,船舶监控系统能够在数据采集的同时,实现数据在无线局域网下的图文视频传输,而船舶机舱监测系统是机舱监控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影响着船舶航行的安全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在信息化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得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智能。近年来,船联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船联网是未来船舶行业发展的趋势,也必将催生越来越智能的船舶监控系统。本文在对船联网及船舶机舱监测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基于船联网的机舱监测系统。系统对船舶机舱的监测由机舱设备参数监测和机舱环境视频监控两部分构成。系统对机舱内设备参数的监测主要通过有线网络来实现。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对MCU、AD转换模块、网关模块等各部分进行选型,软件设计中主要包括了监测点主程序、CAN通信程序的设计与数据库的搭建,系统运用中断方式来实现报文信息在CAN总线上的发送与传输,并且运用数据库技术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应用层显示。与此同时,机舱内部环境的视频监控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来实现。机舱中的视频实时监控通过摄像头采集监控区域视频信息,利用V4L2框架进行视频采集,H.264编解码视频压缩技术进行视频处理,RTMP协议进行视频传输。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或移动端随时随地进行查看,了解机舱内部实时情况,若有突发情况发生及时处理也可查看回放调查取证。特别地,系统数据处理采用了嵌入式硬件,选用linux操作系统,并搭建了Web服务器,在采集机舱参数数据的同时也对机舱内视频进行监控;在通信方面,系统采用了有线与无线通信相结合的方式对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效传输,无线局域网的搭建体现了船联网的网络化、互联化等特点,实现了船舶内各节点间信息互联共享,提高了系统使用的灵活性,减少了船舶内部布线,方便组网的同时也便于日后的维护和管理。系统具有功能丰富,易于扩展,成本低廉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李荣[3](2019)在《忻州市M通信公司局域网安全问题及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忻州M通信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网络安全相关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了该公司目前存在的局域网安全风险及漏洞,同时归纳总结了该公司市场部局域网监控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C/S模式,从控制端和用户端两个方面,结合忻州M通信公司的基本运行情况,设计了一套完整可行的局域网监控系统。其中,控制端主要实现了管理员管理、信息交流、用户列表等五大功能;用户端主要实现了消息传递、文档传输等三大功能。该监控系统能够有效约束员工不规范的工作行为,减少员工失误操作,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内部攻击的可能性,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公司职员工作效率。本文对KEAP网络安全机制进行改进,并进行仿真测试,测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本文共分为六章:论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包括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危害。强调了局域网安全的必要性,总结了国内外围绕局域网安全系统的研究现状,引出了本设计课题;第二章主要是理论基础。阐述了局域网安全监控原理、主机安全机制、虚拟专用网技术等;第三章主要以忻州M通信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公司市场部局域网安全现状,同时详细描述了现阶段该公司市场部局域网存在的安全风险;第四章从物理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程序安全、安全管理五个方面逐一讨论了忻州M通信公司网络安全需求;第五章以第四章的网络需求为依据,提出了该公司市场部局域网安全升级方案,同时设计了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并进行仿真测试;第六章为全文总结。
李诚康[4](2019)在《地铁站施工安全监测及预警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地铁交通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但地铁建设受工艺、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发,能够实现地铁施工期间人员及环境的安全监测监控及预警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相关工作者的重视。受地铁车站施工工艺、地形等的影响使得管理者无法实时掌握现场的人员布局、施工掌子面的施工状况,难以在地铁站建设过程中监测到施工现场的环境信息和人员动态,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更是难以进行有效的预警报警措施。本文在调研分析了地铁站施工期间的工艺工法、环境状况以及施工项目对安全监管方面功能需求的基础下,总结分析了现有的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特点,将无线Mesh网络技术应用到地铁站施工安全监测及预警系统当中。研究了无线Mesh网络技术在监测监控领域应用的主要特点及优势,分析了无线Mesh网络拓扑结构、组网模式和路由转发等关键技术,确定网状拓扑结构在地铁站施工中的实用性,展开2.4GHz和5.8GHz不同频段下Mesh AP节点传输带宽测试,研究了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DOV协议)在地铁站施工现场环境下的“网状网”骨干传输稳定性和自主修复功能。搭建无线Mesh网络架构系统,在地铁站施工现场内实现高带宽、高稳定、易修复的无线Mesh网络传输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清网络摄像、UWB测距定位、IP广播通信等多媒体建立一套能够实现地铁站安全监测及预警功能的系统方案。在以XA市某地铁车站施工标段的建设环境为背景,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八大危险性因素和潜在的危险源,测试了 Mesh节点在跳数、接入终端等条件下的传输带宽情况,进行了初步的Mesh网络节点部署,设计了针对围挡、库房、吊机、掌子面等区域和进出人员等对象在地面和地下空间内的监测布局,确定系统各个硬件设备的点位部署。最后,在XA市某地铁站施工现场展开了安全监测及预警系统的搭建部署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实践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进行解决。
卢永建[5](2019)在《基于STM32及WiFi技术的焊接参数无线采集与传输系统》文中指出在焊接生产中,能否有效的对焊接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监控,已成为制约其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焊接车间焊接参数监控系统主要有两大类:有线数据传输方式和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已公开发表的很多监控系统采用有线数据传输,由于焊接车间复杂的工作环境,特别是柔性焊接生产线的推广使用,使得有线传输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随着近几年无线通讯技术的日益成熟,其抗干扰能力得到加强,无线传输型监控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其他无线通讯手段相比,WiFi技术的网络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故本论文提出以STM32及无线WiFi技术为核心设计焊接参数无线采集与传输系统。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监控系统研发常采用的有线、无线两种通讯手段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选取传输速度快且网络配置简单的WiFi技术构建系统通讯网络:系统下位机部分采用以STM32为核心的嵌入式采集板对电流、电压、气体流量、送丝速度四路焊接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及A/D转换,转换后的数据打包并送入发送区等待无线WiFi模块获取;对选用ESP8266EX芯片通过UART串口同STM32通讯和选用基于ESP8266EX芯片开发的ALK8266WiFi模组通过SPI通讯接口同STM32通讯两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确定WiFi模块的通讯方式;数据传输网络由无线WiFi网络结合以太网构成,焊接参数采集板作为站点STA加入由无线路由器(接入点AP)创建的基础网中形成无线网络,数据经无线路由器后转为以太网通讯并最终传送至上位机监控平台;为了保证整个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与稳定性,通过上位机定时向下位机广播发送信号,并对下位机的发送时序做设定以实现下位机数据包的依次发送;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上位机监控平台,负责接收、处理及储存采集到的焊接参数数据。系统调试表明:采用SPI通讯模式设计制作的焊接参数监控系统达到了预期功能,能满足焊接车间设备的数据监控。
马超[6](2018)在《无线城市网络的设计、建设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虽然城市通信网络中有线网络已经覆盖,但是从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终端的发展来看,有线网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如手机支付、便捷交通、无线办公等。无线网络相对于需要进行管道部署的有线网络来说,可以更加迅速、更加便利地提升城市的网络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因此,建设无线城市网络是当今城市规划的必然选择。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研究了无线城市网络的设计、建设及应用。本文回顾了无线网络的概念与发展历程,说明了无线城市网络的种类和系统需求,介绍了当前热门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如3G UMTS/HSPA、4G LTE、802.16 WiMAX以及802.11 WLAN等。对WLAN的历史演进、网络安全和干扰管理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将WLAN应用于无线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文章主要设计了城市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和免费开放项目的整体架构,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研究了前端无线AP的设计内容,包括信道选择、并发用户数和转发模式设计。引入了有关核心网络的交换组网方案设计,分析了汇聚、核心交换机等的特性与选择,并给出了扁平化的组网方案。研究了系统中心的设计,包括漏洞扫描系统、防火墙系统、内容加速平台和出口网关。以孟村县无线局域网建设项目为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了无线城市网络的建设,包括建设内容、建设目标以及网络整体架构。针对孟村县的各实际场景,研究了在不同场景下的部署和设备选型。研究了在实际网络建设当中,所需要考虑到的网络优化及干扰检测问题。研究了建设项目中网络的可靠性保障,如组网的可靠性、设备的可靠性、数据管理中心和认证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在无线城市网络的设计和建设基础上,对无线城市网络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了无线城市网络的运营模式和应用前景,研究了在基础互联网接入之外,无线城市网络所能提供的额外扩展性功能,如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城市公众广播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等。无线城市网络的建设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增强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等都具有显着作用。本文结合无线城市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无线城市网络的设计、建设和应用等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李昭[7](2018)在《展览中心和甘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无线网络覆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简称WLAN)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场景使用WLAN,如办公室、商场、医院、公交都在部署。目前随着人们对场所的网络需求度日益提升,对无线网络覆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由于无线网络具有良好的移动性以及拓展性,组网方便。展览中心和剧院是一个人流量比较大,建筑物结构复杂,业务类型多的公共场所,很多客户私自架设路由器,导致现场比较凌乱,信号质量不高,对管理造成了很多不便。因此,架设一套无线网络既能够满足人们的上网需要,还能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并且深度挖掘客户偏好数据,是迫切的需求。本文以展览中心和大剧院兼会议中心无线网络建设需求为背景,分析了展览中心和大剧院类型的场景对网络的需求情况,了解了无线局域网组网的相关技术,设计并制定实施了一套无线网络组建方案,同时还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技术措施。设计方案中提出了无线网络方案设计原则、设计指导思想和要求、设计的目标、覆盖的具体方案、设备选型、信道分布、IP地址及VLAN规划、安全策略、测试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对展览中心和大剧院兼会议中心的建筑结构、客流数据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勘探,最终确定了三层网络架构,规划无线AP的布置位置,通过仿真和测试,达到了网络管控的要求,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实现了建设目标。该方案充分应用WLAN的高移动性、易拓展性、组网便捷性、管理方便等特点,做出了合理地规划,满足了不破坏装饰面并同时获得网络覆盖的原则和要求,实现了展览中心和剧院的网络覆盖,解决了来访观众的上网需求,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以后的同类型无线网络覆盖提供了借鉴思路。
赵晓龙[8](2015)在《基于WIFI技术的挂接地线信息收集装置的研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的飞速提升,WIFI无线网络通讯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对于目前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要依赖着互联网,并且这种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基于WIFI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挂接地线状态信息收集装置是以GSM/GPRS通讯网络为依托,接收下位机信息检报装置采集到的挂接地线作业点的挂接状态信息、地理坐标GPS数据和作业现场的图片信息,通过微处理器TMS320F2812的控制,将上述一系列数据通过WIFI无线网络上传到计算机端。本课题基于运行实际考虑,开发了一套基于WIFI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挂接地线作业状态信息接收装置,可以代替传统的用RS232串口或者USB技术传输数据,解决了该装置目前存在的布线灵活性差、数据传输速率低、数据不能共享等问题。该装置接收下位机信息检报装置发送的地线作业状态数据、地理坐标GPS数据和作业现场的图片信息,同时与计算机端的通讯端口保持实时通讯,将运行数据上传到计算机端,便于管理部门集中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以此实现挂接地线作业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本课题研制的装置是以TMS320F2812作为核心处理器,结合电源模块、液晶显示模块、MAX3232串口模块、GSM/GP RS通信模块、WIFI通讯模块等共同组成了装置的硬件基础。并通过算法研究实现了接地线作业状态信息、地理坐标GPS数据和作业现场的图片信息的正确有效接收,并通过WIFI无线网络技术将上述数据上传到计算机端,实现了应用WIFI无线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数据的便捷、高效传输和共享。
王珏[9](2012)在《黑龙江省劳动教养管理局无线局域网络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在这个“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局域网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当前,无线通信和数据通信已成为两大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集两者于一身的无线数据通信业务更成为各运营商关注的焦点。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不能仅固守有线阵地,而应拓展思路、主动出击,采用“先局域后广域”的发展策略,首先从无线局域网着手,并不断积累无线网络运营经验,为将来向无线通信领域的全面渗透做好准备。可以说,无线局域网的建设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同时,作为有线接入方式的一种补充手段,满足用户多样性的宽带接入需求,建设无线局域网是相当有必要和重要意义的。本论文以黑龙江省劳动教养管理局无线局域网的设计与建设为总线,从五个角度分析研究和设计无线局域网,使理论联系实际,既说明无线局域网的相关特征和原理,也实际应用,探究构建局域网规划流程。五个方面,概况如下:本论文绪论重点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总结概括了无线局域网在国内外研究状况;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简介。论文第二部分对黑龙江省劳动教养管理局无线局域网络设计和建设方面做简要介绍,其中包括系统的技术要求,安全问题,以及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论文第三部分从系统的需求出发,阐述构建无线局域网络的需求,并介绍该系统的特殊需求。论文第四部分主要对系统的实际构建进行分析和设计,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法,论述了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与详细设计方案。同时,重点研究系统的安全问题,阐述了系统的安全性能设计与实现方案。无线局域网的发展空间,自然是越来越广阔。从标准角度研究来看,对于802.11a和802.11g,物理层上的数据速率是每秒54Mbit。由于系统的消耗,数据在系统上传输的真正速度(数据吞吐量)只有30Mbit/s。新的802.11n标准旨在提高效率,并试图增加物理层数据信道的使用,提高速度。随着WLAN网络的日益普及,其网络规划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WLAN网络的规划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并随着WLAN技术的进步而进一步发展,使WLAN向着高效、安全、运营级的网络目标不断迈进。
穆晓霞,范海菊,牛振齐[10](2011)在《无线局域网络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首先对无线局域网的标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和概述,接着重点对无线局域网络安全性、无线局域网络的QoS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无线局域网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无线局域网络的发展能提供帮助.
二、基于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校园宿舍分布式多级无线网络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无线局域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
2.1 无线局域网标准 |
2.2 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
2.3 无线局域网组网技术研究 |
2.4 无线局域网的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分析 |
3.1 校园网接入设计分析 |
3.2 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规划分析 |
3.2.1 射频规划分析 |
3.2.2 SSID规划分析 |
3.2.3 漫游规划分析 |
3.2.4 QoS规划分析 |
3.2.5 带宽管理分析 |
3.2.6 安全性规划分析 |
3.3 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技术分析 |
3.3.1 放装式安装覆盖 |
3.3.2 室内分布式安装覆盖 |
3.3.3 智分无线覆盖技术 |
3.4 校园无线网络运营方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学院宿舍无线网络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 |
4.1 校园无线网建设目标 |
4.2 学校需求分析 |
4.3 用户需求分析 |
4.4 学院宿舍无线网部署难题分析 |
4.5 总体思路 |
4.5.1 多级分布式无线部署方式 |
4.5.2 802.11ac应对多终端大流量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学院宿舍无线网络组网方案设计 |
5.1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无线网络组网方案设计概述 |
5.2 宿舍区(智分+)无线设计 |
5.3 汇聚交换机设计 |
5.4 有线无线安全出口设计 |
5.4.1 安全防护 |
5.4.2 流量控制 |
5.5 统一账号设计 |
5.5.1 学校自主运营模式 |
5.5.2 多运营商运营模式 |
5.6 原有设备利旧设计 |
5.6.1 认证系统利旧 |
5.6.2 无线控制器利旧 |
5.6.3 网管软件利旧 |
5.7 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管理设计 |
5.8 综合平面图设计 |
5.8.1 S1/S3#楼平面图设计 |
5.8.2 S2/S4#楼平面图设计 |
5.8.3 S5#楼平面图设计 |
5.8.4 S6#楼平面图设计 |
5.8.5 S7#楼平面图设计 |
5.8.6 S8#楼平面图设计 |
5.9 校园宿舍网络测试 |
5.10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船联网的机舱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关键技术分析 |
2.1.1 嵌入式技术的应用 |
2.1.2 现场总线技术 |
2.1.3 船联网 |
2.1.4 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 |
2.2 监测对象及功能分析 |
2.3 系统总体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硬件及软件设计 |
3.1 硬件结构设计 |
3.1.1 MCU模块 |
3.1.2 电源模块 |
3.1.3 AD转换模块 |
3.1.4 采集模块 |
3.1.5 网关模块 |
3.2 软件主要设计 |
3.2.1 监测点主程序设计 |
3.2.2 CAN通信初始化设计 |
3.2.3 发送子程序 |
3.2.4 接收子程序 |
3.3 数据库搭建 |
3.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3.3.2 数据库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舱视频监控实现 |
4.1 系统开发平台搭建 |
4.1.1 Raspbian系统选择 |
4.1.2 系统安装与初始化配置 |
4.1.3 局域网络的搭建与连接 |
4.2 视频监控流程 |
4.2.1 视频采集 |
4.2.2 视频处理 |
4.2.3 视频传输 |
4.2.4 视频播放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功能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登录模块 |
5.2 机舱参数查询模块 |
5.3 视频监控模块 |
5.4 历史数据查询模块 |
5.5 系统设置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忻州市M通信公司局域网安全问题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我国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念 |
2.1 局域网安全监控原理 |
2.2 主机安全机制 |
2.3 VPN技术 |
2.3.1 VPN加解密技术 |
2.3.2 VPN密钥管理技术 |
2.3.3 VPN身份认证技术 |
2.4 防火墙功能 |
2.5 访问控制列表ACL |
第三章 忻州M通信公司市场部局域网络现状 |
3.1 忻州M通信公司市场部互联网络系统应用现状 |
3.2 忻州M通信公司市场部网络架构 |
3.3 忻州M通信公司市场部网络安全风险 |
3.3.1 物理安全风险 |
3.3.2 网络安全风险 |
3.3.3 系统安全风险 |
3.3.4 应用安全风险性 |
3.3.5 人为因素安全风险 |
第四章 忻州市M公司局域网安全需求分析 |
4.1 忻州M通信公司市场部局域网安全需求 |
4.1.1 局域网物理安全层面安全防控需求 |
4.1.2 局域网系统安全层面安全防控需求 |
4.1.3 局域网应用程序安全层面安全防控需求 |
4.1.4 局域网安全管理层面安全防控需求 |
4.2 忻州M通信公司市场部局域网监控需求 |
4.2.1 局域网监控功能性需求分析 |
4.2.2 局域网监控非功能性需求 |
第五章 M公司市场部局域网安全升级及仿真测试 |
5.1 M公司市场部局域网安全升级方案设计 |
5.1.1 升级设计原则 |
5.1.2 局域网物理安全升级方案 |
5.1.3 局域网系统安全升级方案 |
5.1.4 局域网入侵检测升级方案 |
5.1.5 监控系统升级方案 |
5.1.6 基于KEAP协议的工作流程设计 |
5.2 局域网安全升级效果仿真测试 |
5.2.1 Metasploit渗透测试平台 |
5.2.2 基于非对称密钥的合法性认证过程 |
5.2.3 基于分层单向Hash密钥链的重复验证 |
5.2.4 基于随机数与Hash密钥基本链序列号认证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地铁站施工安全监测及预警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现状 |
1.2.1 无线Mesh网络的研究现状 |
1.2.2 监测及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地铁站无线Mesh网络的构建 |
2.1 地下空间施工建设环境分析 |
2.1.1 地铁站施工工艺及施工环境 |
2.1.2 施工环境对无线网络的影响 |
2.2 无线Mesh网络特点分析 |
2.2.1 网络结构 |
2.2.2 网络特点 |
2.3 无线Mesh网络关键技术 |
2.3.1 无线Mesh网络拓扑结构 |
2.3.2 频段的选取 |
2.3.3 路由转发 |
2.4 施工现场无线Mesh网络架构 |
2.4.1 整体网络架构 |
2.4.2 无线Mesh节点设计 |
2.4.3 传输性能测试及改进 |
2.5 本章总结 |
3 人员安全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设计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3.1.1 可靠性原则 |
3.1.2 多功能原则 |
3.1.3 智能化原则 |
3.1.4 安全性原则 |
3.1.5 硬件设备防护原则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3 系统总体设计 |
3.3.1 系统概述 |
3.3.2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3.3.3 系统特点 |
3.4 应急广播系统 |
3.4.1 设计思路 |
3.4.2 硬件模块设计 |
3.4.3 主要功能 |
3.5 视频监控系统 |
3.5.1 设计思路 |
3.5.2 硬件模块设计 |
3.5.3 主要功能 |
3.5.4 性能测试 |
3.6 人员定位系统 |
3.6.1 设计思路 |
3.6.2 硬件模块设计 |
3.6.3 主要功能 |
3.6.4 性能测试 |
3.7 本章小结 |
4 地铁站施工场所监测布局设计 |
4.1 工程概况与危险源辨识 |
4.1.1 工程概况 |
4.1.2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
4.1.3 危险源分类 |
4.2 监测对象概述 |
4.2.1 施工区域监测 |
4.2.2 施工人员监测 |
4.3 监测布局分析 |
4.3.1 地面部分 |
4.3.2 地下空间部分 |
4.4 本章小结 |
5 地铁站现场应用 |
5.1 项目背景 |
5.2 项目应用 |
5.2.1 无线网络环境搭建 |
5.2.2 监测终端及广播设备的部署 |
5.3 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基于STM32及WiFi技术的焊接参数无线采集与传输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焊接监控系统研究背景及现状 |
1.1.1 系统研究背景 |
1.1.2 焊接参数采集方法研究 |
1.1.3 焊接参数网络传输方法研究 |
1.2 WiFi技术概述 |
1.2.1 WiFi技术的发展 |
1.2.2 WiFi技术的优势及应用 |
1.2.3 WiFi技术的基本术语及参数 |
1.2.4 WiFi技术的常见使用帧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2.1 下位机结构设计 |
2.2.2 无线网络结构设计 |
2.2.3 上位机监控平台结构设计 |
2.2.4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第3章 嵌入式焊接参数采集板硬件设计 |
3.1 四路焊接参数提取 |
3.1.1 焊接电流参数提取 |
3.1.2 焊接电压参数提取 |
3.1.3 气体流量参数提取 |
3.1.4 送丝速度参数提取 |
3.2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3.2.1 电流、气流分压限幅电路 |
3.2.2 电流、电压、气流信号隔离电路 |
3.2.3 送丝信号隔离电路 |
3.3 STM32 及附属电路设计 |
3.4 功能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
3.4.1 触摸屏模块接口电路 |
3.4.2 无线WiFi模块电路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开发平台及固件库选择 |
4.2 下位机程序设计 |
4.2.1 系统外设初始化配置 |
4.2.2 数据采集处理程序 |
4.2.3 触摸屏通信程序 |
4.2.4 无线WiFi通信程序 |
4.3 触摸屏界面开发设计 |
4.3.1 界面开发工具 |
4.3.2 触摸屏界面设计 |
4.4 上位机监控平台设计 |
4.4.1 LabVIEW虚拟软件简介 |
4.4.2 上位机监控平台程序 |
第5章 系统调试与分析 |
5.1 采集板电路调试分析 |
5.2 STM32与WiFi模块通讯测试分析 |
5.2.1 串口通讯测试分析 |
5.2.2 SPI通讯测试分析 |
5.3 WiFi网络传输调试分析 |
5.3.1 网络数据传输调试 |
5.3.2 网络通讯时序调试 |
5.4 焊接现场调试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无线城市网络的设计、建设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社会服务需求 |
1.1.2 经济发展需求 |
1.1.3 城市应用需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2 无线城市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
2.1 无线城市网络的概念与发展 |
2.1.1 无线城市网络的种类 |
2.1.2 无线城市网络的系统需求 |
2.2 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
2.2.1 3G UMTS/HSPA |
2.2.2 4G LTE/LTE-A |
2.2.3 802.16 WiMAX |
2.2.4 802.11 WLAN |
2.3 WLAN历史演进及关键问题 |
2.3.1 WLAN的历史演进 |
2.3.2 网络安全 |
2.3.3 信号传播与干扰消除 |
2.4 本章小结 |
3 无线城市网络的设计 |
3.1 系统规划设计架构 |
3.2 前端无线AP设计 |
3.2.1 无线频段设计 |
3.2.2 无线信号覆盖效果 |
3.2.3 无线AP的并发用户数设计 |
3.2.4 无线AP的发射功率设计 |
3.2.5 无线网络转发模式设计 |
3.3 核心网络交换组网方案设计 |
3.3.1 网络扁平化 |
3.3.2 核心交换机 |
3.3.3 汇聚交换机 |
3.3.4 接入交换机 |
3.4 数据系统中心设计 |
3.4.1 漏洞扫描系统 |
3.4.2 防火墙系统 |
3.4.3 内容加速平台 |
3.4.4 出口网关 |
3.5 本章小结 |
4 无线城市网络的建设 |
4.1 孟村县无线局域网建设 |
4.1.1 建设内容 |
4.1.2 建设目标 |
4.1.3 网络整体架构 |
4.2 典型场景部署 |
4.2.1 室内环境场景 |
4.2.2 室外道路覆盖场景 |
4.2.3 室外公园、广场等覆盖场景 |
4.2.4 体育场馆、会议中心等高密场景 |
4.3 网络优化与干扰检测 |
4.3.1 自动调优 |
4.3.2 负载均衡 |
4.3.3 干扰检测 |
4.4 网络可靠性保障 |
4.4.1 组网的可靠性 |
4.4.2 设备的可靠性 |
4.4.3 网络管理中心的高可靠性 |
4.4.4 认证管理系统的高可靠性 |
4.5 本章小结 |
5 无线城市网络的应用 |
5.1 无线城市网络的运营模式 |
5.1.1 运营模式的整体策略 |
5.1.2 建设与运营模式 |
5.1.3 运营维护模式 |
5.2 无线城市网络的应用前景 |
5.2.1 无线政务 |
5.2.2 无线行业 |
5.2.3 无线公众 |
5.3 无线城市网络的扩展功能 |
5.3.1 城市视频监控系统 |
5.3.2 城市公共广播系统 |
5.3.3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展览中心和甘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无线网络覆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与安全分析 |
2.1 无线局域网络定义(WLAN定义) |
2.2 IEEE802.11系列标准规范 |
2.2.1 802.11 家族标准 |
2.2.2 802.11 家族标准对比表 |
2.3 无线网络相关技术 |
2.3.1 MIMO技术 |
2.3.2 网络漫游技术 |
2.4 无线网络拓扑结构 |
2.4.1 无中心对等网络(AD-HOC) |
2.4.2 基础架构模式 |
2.4.3 多AP模式 |
2.4.4 无线网桥模式 |
2.4.5 无线中继器模式 |
2.4.6 无线网状网模式 |
2.5 常见的安全问题 |
2.5.1 伪造SSID |
2.5.2 DenialofService(拒绝服务) |
2.5.3 AP接管 |
2.5.4 无线窃听 |
2.5.5 信息篡改 |
2.6 常用的无线网络安全技术 |
2.6.1 隐藏SSID |
2.6.2 物理地址过滤 |
2.6.3 WEP加密技术 |
2.6.4 WPA技术 |
2.6.5 802.1 X认证 |
2.6.6 WEB页面认证 |
第三章 无线网络可行性分析及方案规划 |
3.1 方案设计原则、设计指导思想 |
3.2 WLAN方案达成目标 |
3.3 前期调研 |
3.3.1 展览中心和甘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介绍 |
3.3.2 展览中心和甘肃大剧院网络状态 |
3.3.3 需求分析 |
3.3.4 用户组成分析 |
3.3.5 初步勘探 |
3.3.6 方案选择 |
3.4 总体规划 |
3.4.1 区域规划 |
3.4.2 组网方式 |
3.4.3 总体网络拓扑图 |
3.4.4 频谱规划 |
3.4.5 AP位置数量规划 |
3.4.6 流量设计 |
3.4.7 设备选型 |
3.5 系统仿真 |
3.6 综合布线要求 |
3.7 IP地址规划及VLAN规划 |
3.7.1 IP地址规划 |
3.7.2 IP地址分类 |
3.7.3 IP地址规划原则要求 |
3.7.4 VLAN规划 |
3.7.5 VLAN规划原则 |
3.7.6 IP地址及VLAN规划方案 |
3.8 大剧院无线网络安全策略 |
第四章 无线网络性能测试 |
4.1 测试目的 |
4.2 无线性能测试方案 |
4.2.1 会议室测试 |
4.2.2 连续点位测试 |
4.2.3 其他服务测试结果 |
4.3 测试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WIFI技术的挂接地线信息收集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无线通信方式及其发展 |
1.3 检修作业挂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
1.4 课题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目的 |
1.4.2 课题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2 挂接地线信息收集装置硬件研究 |
2.1 装置整体框架及工作原理 |
2.2 处理器功能及设计 |
2.2.1 处理器芯片选择 |
2.2.2 处理器芯片特性 |
2.2.3 TMS320F2812最小系统 |
2.3 GPRS通讯模块原理及外围电路设计 |
2.3.1 GPRS通讯模块原理及设计 |
2.3.2 通讯模块电源电路 |
2.3.3 通讯模块状态指示电路及对应接口 |
2.3.4 SIM卡电路 |
2.4 WIFI通讯模块 |
2.4.1 WIFI网络模块选型 |
2.4.2 WIFI模块基本参数 |
2.4.3 WIFI模块管脚定义 |
2.4.4 WIFI模块天线 |
2.4.5 WIFI模块外围电路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接地线收集装置相关通讯协议 |
3.1 无线网络概述 |
3.1.1 IEEE 802标准 |
3.1.2 无线传输技术 |
3.1.3 无线信号强度与传输距离 |
3.2 WIFI基本原理 |
3.2.1 IEEE802.11b标准协议 |
3.2.2 TCP/IP网络体系 |
3.2.3 无线网络套接字介绍 |
3.2.4 WIFI网络结构及其拓扑 |
3.2.5 WIFI技术的特点 |
3.3 GPRS通讯原理 |
3.3.1 GPRS的系统网络结构 |
3.3.2 GPRS协议模型 |
3.3.3 GPRS数据传输原理 |
3.4.XMODEM通讯协议原理及算法 |
3.4.1XMODEM协议原理 |
3.4.2 XMODEM协议算法 |
3.5.本章小结 |
4 接地线信息收集装置软件开发 |
4.1 开发工具简介 |
4.2 程序整体框架 |
4.3 主程序设计 |
4.4 数据接收程序设计 |
4.4.1 短信和GPS数据接收程序设计 |
4.4.2 彩信数据接收原理 |
4.4.3 彩信模块在线配置 |
4.4.4 彩信数据接收程序设计 |
4.5 WIFI数据传输原理 |
4.5.1 WIFI网络搜索协议 |
4.5.2 WIFI模块在线配置 |
4.5.3 WIFI网络数据传输 |
4.6 本章小结 |
5 接地线信息收集装置实验及结果分析 |
5.1 实验内容及结果 |
5.2 实验结果分析及解决办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论文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黑龙江省劳动教养管理局无线局域网络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将无线局域网应用于劳动教养管理局的意义 |
1.3 课题任务及本人在该项目中所做工作 |
1.3.1 课题任务 |
1.3.2 本人所做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简介 |
2.1 系统的技术特点 |
2.2 设计原则及流程 |
2.2.1 设计原则 |
2.2.2 设计流程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劳动教养管理局无线局域网络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 本系统的特殊需求 |
3.2.1 定位系统 |
3.2.2 视频监控 |
3.2.3 网络接入服务 |
3.3 无线环境的勘查 |
3.3.1 RF的勘查 |
3.3.2 确定覆盖范围 |
3.3.3 流量及负载 |
第四章 系统的概要设计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2 WLAN网管理系统的功能 |
4.2.1 人员管理功能 |
4.2.2 网络管理功能 |
4.3 无线站点的规划及配置 |
4.3.1 AP覆盖范围和密度 |
4.3.2 频段与信道的选择 |
4.3.3 干扰规避及容量提升 |
4.3.4 无线设备部署与配置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设计说明 |
4.4.2 概念结构设计 |
4.4.3 数据库设计描述 |
第五章 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5.1 网络拓扑结构发现功能的实现 |
5.2 配置管理和MIB管理的实现 |
5.3 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 |
5.4 系统安全性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论文不足之处 |
6.3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无线局域网络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无线局域网标准 |
1.1 IEEE标准 |
1.2 WAPI |
2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分析 |
3 无线局域网的QoS技术分析 |
4 结束语 |
四、基于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校园宿舍分布式多级无线网络设计与实现[D]. 包政.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基于船联网的机舱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D]. 王宏宇.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3]忻州市M通信公司局域网安全问题及策略研究[D]. 李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8)
- [4]地铁站施工安全监测及预警技术研究[D]. 李诚康.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5]基于STM32及WiFi技术的焊接参数无线采集与传输系统[D]. 卢永建.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6]无线城市网络的设计、建设与应用研究[D]. 马超.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4)
- [7]展览中心和甘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无线网络覆盖[D]. 李昭. 兰州大学, 2018(02)
- [8]基于WIFI技术的挂接地线信息收集装置的研制[D]. 赵晓龙. 西安理工大学, 2015
- [9]黑龙江省劳动教养管理局无线局域网络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 王珏.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10]无线局域网络的理论与技术研究[J]. 穆晓霞,范海菊,牛振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