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组合零件教学法研究

画法几何组合零件教学法研究

一、关于画法几何中组合体部分的教学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苏赫,图雅,赵东旭[1](2021)在《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的数字化表达探讨》文中认为为解决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老师难讲、学生难懂"的问题,本文提出将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表达的想法,针对难点问题,增设三维建模实践环节,让学生作为主体直接融入教学课堂,通过实践环节的锻炼,增强学生空间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文中从课程大纲、教学手段、实践学习和考核方式四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文章内容可供相关学者进行交流探讨。

曹斌华[2](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田正林,李芳成,吴光林[3](2021)在《港航专业“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讨论》文中认为该文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点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提出课程改革的方向。文中关注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相吻合的重要性,指出授课方法应支撑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板书、PPT和慢视频混合的授课新方法,课上课下适当采用三维实体结构展示的方法辅助教学。课堂教学应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课上适当穿插实际工程案例、再现现场实践工作,提升课程在专业方面的学习价值。

张佳媛[4](2021)在《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的并且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的比较研究对我们了解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乃至文化传统和进行更有效的教学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我国课程改革研制小组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基于新版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有变化,“立体几何”部分就是其中之一。立体几何内容不仅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而且内容本身抽象、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同时,立体几何问题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质量较差。所以,研究新教材发生了哪些变化?应该怎样根据这些变化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情况,本文选取《标准(实验)》人教A版数学书必修二和《标准(2017版)》人教A版数学书第二册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内容法、比较法、访谈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结合课程标准,对“立体几何”部分从内容标准、栏目设置、编写体例、知识呈现方式、例题习题、教材难度、数学文化六个维度进行详细的比较,力图为立体几何的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首先,通过对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的比较研究,总结发现新教材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新教材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2.新教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3.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4.新教材注重基本图形和习题的运用;5.新教材注重立体几何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其次,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进一步了解新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感受。最后,结合对新旧教材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和对一线教师访谈的结果,为立体几何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教学建议:1.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2.注意渗透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栏目设置;4.重视空间几何体中“基本图形”的运用;5.运用数学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习建议:1.调整计划,突破难点;2.克服恐惧,树立信心;3.变换思路,总结归纳。

林奔豪[5](2021)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思政教育要融入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因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更要增强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深化与细化,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师己经着手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然而,当前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论文针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以及案例实证研究。论文首先从选题的背景和价值阐明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较为全面地对国内外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了解已有的研究基础以及寻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方向。然后就课程思政和思政元素的概念进行科学性解读,针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进行阐述,本文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梳理,着重围绕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探究精神等三方面要素展开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同时,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性教学理论,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时遵循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一致性理念以及主导性与主体性目标一致性理念,为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理念。在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访谈结果,整理分析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现状以及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思政内容存在局限、课程思政缺乏连续性以及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单一,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教学内容挖掘不够深入造成课程思政内容存在局限、专业教师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使得课程思政缺乏连续性以及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单一,课程思政局限于课堂教学也会造成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笔者结合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包括深挖《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认真梳理课程思政元素,着重围绕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探究精神三个方面整理形成三条课程思政知识主线,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然后针对教学过程进行课程思政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精讲多练,讲练评相结合、合作探究教学以及课堂情境创设;此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课程思政教育渠道,将专业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相关视频或者案例的分享,组织课外专题活动以及榜样示范等方式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思政教育。最后,分别就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探究精神三个方面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案例和教学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制图练习前后测、课堂活动表现情况、学生感受的词云图分析以及教师专家点评等形式对案例进行效果分析并总结反思。经过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文中提出的相关建议与对策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德育教育的设计与实践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研究中发现的《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龚德阳[6](2020)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球体相关问题的学困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立体几何球的相关问题,在试题解答过程中通常需要作出图形,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同时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极高.因而此类问题的求解就更加困难了,但球类问题却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每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中都会出现与球有关的题目,有时甚至考查两题,且具有一定的难度.球体这一几何模型及其蕴含的性质,成为高考之中一个不可小觑的考点.高考(考纲)对这类题目的要求如下: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能够解决与球的截面有关的问题.这也就是说这与球体知识有关联的这类题且属于考查内容之列,但是不作过高要求,故考查多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上.立体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高中数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的重点和难点.立体几何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人们的理论研究和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重大的广泛的价值.在该知识体系的脉络中,关于球体的描述与研究更是让各部分知识联系在一起大放异彩.不仅仅在某些思维上创新,更是可以在几何领域独树一帜,成为学习探索中的综合点.然而,我们发现如今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球体知识的学习成效不尽人意,在已经降低难度的立体几何球体知识题目中学生的得分情况不如其他章节,学生普遍反映立体几何球体知识难学、难理解、难得分、难以有兴趣.显然,立体几何球体知识的内容已经成为了高中学生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学习之中难以跨越的一个障碍.本文研究的内容高中立体几何部分中有关球体知识,版本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文中所提到的立体几何均是高中数学体系下的内容.为探究高中学生立体几何学习障碍及相对应的教学对策,笔者对贵州省兴义市某高中学生立体几何球体知识学习障碍做了如下的调查研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域性、不同层次、不同学情表现出来的情况,本文根据对某一中学的学生高中立体几何球的相关问题学习情况从具体学习表征作全面具体的分析概括.以点扩面,并根据得出的实际结果,有关球的试题分类探讨并给出解决对策,对高中立体几何球的相关问题教学困难原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给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策略和建议.

王本寰[7](2020)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随着产业转型结构的升级,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方向快速发展。加工制造产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给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中职学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贴近现代企业岗位能力实际需求,培养满足企业岗位用人标准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机械制图》作为加工制造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核心地位。《机械制图》通过图样准确表达工程零件、机械设备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重要技术手段,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但是,由于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脱离企业实际需要,忽视学生心智认知与实践经验,过分强调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忽视工程实践的训练操作,教师照本宣读、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空间想象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实践能力缺乏有效训练,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满足不了新时代智能制造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对机械设计加工类人才能力的新需求,本文提出将三维CAD技术融入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新型融合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将原有基于二维设计思想的传统《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CAD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进行有机融合重组及优化创新,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需求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本论文从中职学生的心智规律和经验水平入手,改变先从画法几何到三视图,由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图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学生经验世界的生活案例,顺应中职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心理过程,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三维CAD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构建工作过程,帮助学生容易实现“由物得图”、“由图想物”的思维转换,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改变学生不愿思考、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满足企业需求的具备读图、制图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

陈清松[8](2020)在《中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造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为打破传统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与CAD实践绘图知识割裂的教学现状,提升培养学生绘制零部件及简单分系统图纸的职业能力,本文在进行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制图理论知识与CAD绘图实践一体化、多媒体与三维模型展示一体化、手绘绘图与CAD软件绘图一体化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及实验法对教育实习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在对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将《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内容融合为“基础绘图、投影原理、图样表达和综合提高”四个模块,并进行了一体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每一模块再针对性设置典型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模块化教学。在兼顾机械制图理论知识、CAD绘图技能、和学生平时成绩等因素基础上设计了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组合体视图的绘制”为典型任务,进行了一体化教学实验研究。教学实验以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2019级机制(1)班和机制(2)班学生作为教学实验对象,剔除无关变量,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一体化教学,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级进行传统教学,最后收集考试成绩和后置问卷调查数据,把考试成绩导入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了教学效果分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课后也会进行复习巩固,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法,一体化教学能够显着提高学生的成绩。

查进林[9](2020)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实践研究》文中提出立体几何知识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立体几何这部分知识中需要记忆的定理和公式相对多并且较复杂。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公式,但并不会灵活应用。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记忆公式和定理。此外也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在创设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创设情境,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情境创设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当前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先对立体几何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教材中哪些章节含有立体几何知识,立体几何这部分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得出大部分教师还是能意识到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但是相应地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备课且难以掌控课堂时间,以及教师觉得创设情境素材的来源单一,教学指导案例较少,因此在立体几何中创设情境难以在教学中推广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的第四和第五部分中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第四部分介绍了立体几何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原则和策略。创设情境主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启发性、直观性、生活性、趣味性、动态性和探究性。创设情境的策略有以下五种:问题串情境、实际生活情境、动手操作情境、多媒体技术情境以及类比情境,并且按不同情境适合的立体几何知识点进行归类并举例。第五部分是笔者进行教学实践,实践可知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都有一定帮助。第六部分是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及不足和对教学的建议。

臧丽君[10](2020)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下的立体几何学法指导研究》文中提出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之后,一线教师和数学教育研究者们都致力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解读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对直观想象核心素养来说,立体几何的学习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升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重要途经。但从目前高中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在学习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导致立体几何的学习成效较低,因此立体几何的学习方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核心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要求及立体几何的学习要求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相关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做了一定的铺垫。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研究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研究思路,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实施之前,先对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直观想象核心素养、学法指导做了概念界定,并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宏观层面的理论基础来指导学习方法的选择,以范希尔的几何思维发展模型及杜瓦尔的几何认知关系模型为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指导立体几何的学习方法。其次结合课程标准中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对高考题中直观想象核心素养在立体几何题目中的体现做了分析,为后续立体几何学法指导的选择提供现实依据。通过设计立体几何学习困难点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了解学生对立体几何内容的学习情况。收集完调查数据之后,利用SPSS软件及Excel从可靠性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等维度对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总结出影响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因素主要有:识图画图受阻,空间想象能力偏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定理界定不清;数学语言的表达缺乏严谨性和逻辑性;学习策略使用不当;以及非智力因素,诸如学生的学习观、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并对这些影响因素做了相关说明。依据得出的立体几何学习的影响因素,结合学习方法指导的理论基础及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了立体几何学法指导的几点内容:要重视直觉思维的养成;通过“就地取材”的方法自己动手制作实物模型,通过“就地取材”的方法找实物代替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帮助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力;夯实知识基础,提高逻辑论证能力;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的学习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解题方法指导,借助波利亚解题的四个步骤,培养学生深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学习指导,如怎样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如何提高学习兴趣、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等。然后选取了高三一轮复习立体几何专题中《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一节为例,展示学法指导在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并对学法指导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给高中生提供学习立体几何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同学们学好立体几何专题,发展直观想象核心素养。

二、关于画法几何中组合体部分的教学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画法几何中组合体部分的教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港航专业“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习内容多,时间紧
    1.2 教材多但偏离港航专业
    1.3 课堂枯燥,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1.4 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有差距
2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2.1 教学内容
    2.2 教学思路
3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3.1 应用讨论教学法
    3.2 应用多媒体教学法
    3.3 应用实物教学法
    3.4 应用混合式教学法
    3.5 应用移动学习支撑教学法
4 课程改革措施及其引发的思考
5 结语

(4)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
        (一)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
        (二)立体几何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
    二、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与国外教材的比较硏究
    二、国内同一课标下不同教材的比较研究
    三、国内同一版本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
    四、教材难度的研究
    五、综述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四章 教材课程基本理念及课程目标的比较
    一、新旧人教版教材课程基本理念的对比
    二、新旧人教版教材课程目标的对比
    三、立体几何部分内容标准的比较
第五章 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整体结构的比较研究
    一、新旧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研究
        (一)新旧教材栏目设置整体的比较
        (二)新旧教材栏目设置具体的比较
    二、新旧教材编写体例的比较研究
第六章 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具体内容的比较研究
    一、新旧教材知识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
        (一)新旧教材知识编排的比较
        (二)新旧教材知识引入的比较
        (三)新旧教材知识深化的比较
    二、新旧教材例、习题的比较研究
        (一)立体几何部分例题的比较
        (二)立体几何部分习题的比较
    三、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教材难度的比较
        (一)基于“课程难度模型”的课程内容难度比较
        (二)基于“数学题综合难度模型”的例习题难度比较
    四、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数学文化的比较
        (一)数学文化融入教材
        (二)数学文化内容的比较
第七章 比较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一、新旧教材比较研究的结果
    二、比较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第八章 比较思考下的教学建议
    一、对一线教师的访谈
        (一)研究对象
        (二)教师访谈提纲
        (三)访谈结果分析
    二、对立体几何教学的建议
        (一)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二)对学生学习的建议
研究成果与展望
    一、研究的成果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国家政策导向
        2.社会发展的使命要求
        3.教师职业性质的趋向性
        4.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迫切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课程思政
        2.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二)理论基础
        1.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2.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三、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调查研究
    (一)调查设计分析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法
        4.调查内容
    (二)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现状调查
        1.中职学生关于《机械制图》课程的看法
        2.思政元素在学生制图学习中的体现情况
    (三)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现状调查
        1.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形式
        2.教师对机械专业课程思政的认识
        3.机械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
    (四)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思政内容存在局限,没有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作用
        2.课程思政缺乏连续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保持较差
        3.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和注意力
    (五)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挖掘不够深入,与思政元素未形成联系
        2.忽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与教学相脱离
        3.课程思政限于课堂教学,未充分利用多渠道教育
四、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建议与对策
    (一)深挖课程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思政知识主线
        1.以“制图国家标准”为知识主线,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
        2.以“图样尺寸注法”为知识主线,训练学生的工匠精神
        3.以“图样的表达法”为知识主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过程融入思政,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合理恰当
        1.各类情境创设,讨论交流共鸣
        2.课堂精讲多练,讲练评相结合
        3.合作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渠道多样化
        1.相关视频资源分享,交流感受陶冶情感
        2.组织课外专题活动,参与体验提高认知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毕业生经验分享交流
五、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一)渗透职业精神案例——以《0-1 图样的内容与作用》为例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设计意图
        3.教学实施过程
        4.教学效果分析
        5.教学实施反思
    (二)渗透工匠精神案例——以《1-2 尺寸注法》为例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设计意图
        3.教学过程实施
        4.教学效果分析
        5.教学实施反思
    (三)渗透探究精神案例——以《5-2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为例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设计意图
        3.教学过程实施
        4.教学效果分析
        5.教学实施反思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学生)
附录二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教师)
附录三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四 组合体视图画法学习任务书
附录五 尺寸标注前后测题目及答案
附录六 尺寸标注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附录七 组合体视图画法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附录八 部分批改后学生试卷
附录九 教学案例实施教师评课表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6)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球体相关问题的学困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
2.理论基础
    2.1 重要概念的界定
    2.2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立体几何球体知识教学思考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4 球体知识的内涵价值
3.球体知识中学习者学习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对策
    3.1 调查背景
    3.2 教师访谈提纲
    3.3 学生访谈提纲
    3.4 球体问题的教学现状
    3.5 学生学情分析
    3.6 基于问卷调查研究下的球体知识应对对策整理
4.立体几何中球相关问题知识对策整理
    4.1 在高考全国卷立体几何中球相关问题试题中数学思想的对策
    4.2 球相关问题试题对策归纳研究
    4.3 模型对策归类整理
5.研究总结与反思
    5.1 研究总结
    5.2 达到的目标
    5.3 反思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2 学生访谈记录
附录3 学生调查问卷整理
致谢信

(7)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机械制图
        二、三维CAD
        三、融合式教学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4MAT教学模式
第三章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与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
        一、培养机械类人才技能的支撑作用
        二、在课程体系中发挥桥梁的作用
    第二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三、教学过程欠缺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四、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五、教学评价忽视学生的差异发展
第四章 《机械制图》融入三维CAD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意义
        一、助推教学模式创新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可行性
        一、三维CAD软件简洁、高效、易学
        二、融入三维CAD技术符合学科知识逻辑性
        三、融入三维CAD技术可实现知识结构转换
第五章 《机械制图》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
        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二、机械制图为主,三维CAD为辅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方法
        一、调整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丰富教学手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演示法
        四、转变教学思维——引入三维建模思维
        五、创新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第六章 《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 CAD 技术融合教学的实践
    第一节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实践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第二节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实施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问卷提纲
附录三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设计
附录四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设计
附录五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六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效果访谈提纲
致谢

(8)中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以往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2 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2.1 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2.1.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涵义
        2.1.2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涵义
    2.2 一体化教学的特征
    2.3 一体化教学理论基础
        2.3.1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2.3.2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2.3.3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
        2.3.4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3 中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背景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意义
    3.2 调查方法
        3.2.1 访谈调查
        3.2.2 问卷调查
    3.3 调查对象
    3.4 调查设计
    3.5 调查结果
        3.5.1 教师访谈结果
        3.5.2 学生调查结果
    3.6 调查结果分析
        3.6.1 教学方法
        3.6.2 学习态度
        3.6.3 师资情况
        3.6.4 教学环境与资源
        3.6.5 教学效果和考核
4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
    4.1 一体化教学分析
        4.1.1 课程目标分析
        4.1.2 课程标准分析
        4.1.3 学生学情分析
    4.2 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设计
        4.2.1 一体化教学思路与流程
        4.2.2 教学目标一体化
        4.2.3 教学资源一体化
        4.2.4 教学空间一体化
        4.2.5 师资队伍建设
        4.2.6 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内容
    4.3 一体化教学考核评价
        4.3.1 小组综合考核
        4.3.2 教师、学生的考核评价
    4.4 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案例
5 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实验研究
    5.1 一体化教学实验研究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的对象
        5.1.3 实验的假设
        5.1.4 变量的控制
        5.1.5 实验的实施
    5.2 实验结果分析
        5.2.1 学习成绩情况
        5.2.2 学习态度情况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所处的地位
        1.1.3 立体几何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2 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1.2.1 理论意义
        1.2.2 应用价值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立体几何国外研究现状
        1.4.2 立体几何国内研究现状
        1.4.3 情境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1.4.4 情境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情境
        2.1.2 数学情境
        2.1.3 情境创设
        2.1.4 立体几何教学情境创设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3章 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教材内容分析
    3.2 访谈调查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
    3.3 问卷调查
        3.3.1 调查目的
        3.3.2 调查对象
        3.3.3 问卷编制
        3.3.4 调查结果及分析
    3.4 调查研究结论
第4章 高中立体几何情境创设的原则和策略
    4.1 立体几何情境创设的原则
        4.1.1 启发性
        4.1.2 直观性
        4.1.3 生活性
        4.1.4 趣味性
        4.1.5 动态性
        4.1.6 探究性
    4.2 立体几何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4.2.1 问题串情境
        4.2.2 实际生活情境
        4.2.3 动手操作情境
        4.2.4 多媒体技术情境
        4.2.5 类比情境
    4.3 小结
第5章 情境创设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方法
    5.4 教学案例
    5.5 研究结果及反思
        5.5.1 课堂效果
        5.5.2 课后测试卷及检测结果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总结
    6.2 本文不足
    6.3 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直观想象核心素养下的立体几何学法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研究问题、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新课标要求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立体几何学法指导相关理论基础
    三、新课程标准对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要求
第三章 立体几何学习困难点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设计及实施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三、立体几何学习困难点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章 立体几何学法指导的选择及实施
    一、学法指导的内容及概述
    二、学法指导的实施
    三、学法指导实施的总结与反思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关于画法几何中组合体部分的教学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的数字化表达探讨[J]. 苏赫,图雅,赵东旭. 内蒙古教育, 2021(18)
  •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港航专业“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讨论[J]. 田正林,李芳成,吴光林.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1(06)
  • [4]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的比较研究[D]. 张佳媛.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5]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D]. 林奔豪.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球体相关问题的学困因素及对策研究[D]. 龚德阳. 西南大学, 2020(05)
  • [7]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D]. 王本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8]中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D]. 陈清松.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9]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实践研究[D]. 查进林.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
  • [10]直观想象核心素养下的立体几何学法指导研究[D]. 臧丽君.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画法几何组合零件教学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