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形势分析 出口增速回升 经济走势低迷(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元春,刘晓光,闫衍[1](2022)在《疫情反复与结构性调整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复苏——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年,呈现出"前高后低"、"结构分化"和"压力加剧"的特征。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稳定、外资外贸的景气持续、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向好以及全面小康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在疫情期间的持续复苏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极端天气的出现、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宏观经济政策的快速常态化、房地产和碳减排等结构性调整政策的同步实施、金融风险的控制以及平台整顿引发的社会舆情变化,使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自2021年第二季度起持续上扬,经济复苏进程有所放缓,负向产出缺口有所扩大,前高后低的态势明显放大。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一方面,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部分延续2021年宏观经济复苏的动力和基础;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协调体系再调整以及"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等因素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在结构性政策与总量性政策、逆周期政策与跨周期政策之间寻找到新的平衡依然面临许多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晓光,刘元春,闫衍[2](2021)在《建党百年之际率先开启常态化进程的中国宏观经济》文中研究说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启常态化进程的关键一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战略转换之年,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实现全面常态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开启常态化进程的核心特征表现、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以及政策性支撑力量。通过定性判断与设定系列参数,本文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对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核心指标进行了预测。最后,基于定性判断和数值预测,本文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课题组,刘尚希,石英华,王志刚,王宏利,武靖州,苏京春,刘天琦,吉嘉[3](2020)在《经济复苏势头延续,后续政策需长短期兼顾——2020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文中认为结合三季度数据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经济复苏短期可期,长期发展隐忧值得关注。长期看,市场主体盈利能力受制造业低附加值和高成本双重制约,消费提振受制于工人的收入预期和分配差距,投资增速趋缓和边际报酬率递减。畅通循环,激发活力,宏观调控应避免"三化",为经济社会领域协同改革、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陈磊,吴少将,孟勇刚[4](2020)在《2020年经济景气形势监测、分析和预测》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1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经济景气出现了断崖式大幅下降,警情指数罕见发出"过冷"信号,但2、3季度经济景气明显回暖,9月已经回到"正常"区间。经济周期已经在2020年2月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收缩谷底,从3月开始经济景气进入新一轮周期的扩张期。预计4季度GDP增速将继续回升至潜在增长水平附近,全年经济增长2.2%左右,CPI上涨2.6%左右。宏观调控应继续以"保就业、促消费、稳投资"为主要政策发力点,推进落实"六稳""、六保"政策,使经济增长回归并保持在潜在增长率水平附近;同时需提前关注和应对经济金融领域的多种风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课题组,石英华,苏京春,王志刚,王宏利,武靖州,刘天琦,张鹏[5](2020)在《疫情冲击叠加,启动危机应对模式是当务之急——2020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结合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课题组对制造业运行、消费、投资、价格、就业、财政金融运行等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疫情第一阶段冲击的宏微观影响仍在延续,疫情第二阶段冲击的短期及中长期影响不容忽视。疫情一、二阶段的冲击叠加,使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承受巨大压力。应对疫情冲击影响,需启动危机应对模式。危机应对模式的思路,除了政策对冲疫情影响之外,还需要开展救助。首先是对中小企业、家庭和个人的直接救援。第二是针对疫情条件下的新生需求精准发力,实现间接救援。第三是救援措施与改革政策相结合,改善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元春,闫衍,刘晓光[6](2020)在《2019—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结构调整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在中美贸易冲突全面加剧、世界经济同步回落、国内结构性因素持续发酵、周期性下行力量有所加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告别了2016—2018年"稳中趋缓"的平台期,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延续2019年基本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出现重大变化,不必过于悲观。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趋势性力量和结构性力量将持续发力,导致2020年潜在GDP增速进一步回落;另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很多周期性力量在2020年开始出现拐点性变化,宏观经济下行将有所缓和,下行幅度将较2019年明显收窄。部分周期性力量的反转以及中国制度红利的持续改善将是2020年最为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新变化。
于春海[7](2019)在《中国宏观经济:内部结构分化与外部风险增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前三季度,面临内部结构调整和矛盾释放、外部世界经济和贸易下行、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提升以及中美经贸摩擦等不利因素,我国经济增长较为平稳,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并没有消失,更值得关注的是宏观经济下行期中出现了诸多结构分化迹象。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内部结构分化和外部风险增加,我国需要做出积极应对。
刘尚希,石英华,王志刚,王宏利,张鹏,武靖州,李靖,苏京春,刘天琦[8](2019)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亮点与挑战并存——201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文中认为从今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指标看,经济已进入下行通道。当前经济形势不景气,主要是结构性的和体制机制性的。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看,供给与需求形成负反馈,将导致经济螺旋式加速下行。当前,应高度警惕我国经济螺旋式下行的风险,宏观政策重在稳定预期,改革举措重在增强信心。报告结合今年前三季度数据分析了我国GDP增速、制造业、新经济、进出口、房地产、基建投资、价格、能源、财政、金融等形势,提出值得关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刘尚希,石英华,王志刚,王宏利,张鹏,武靖州,李靖,苏京春,刘天琦[9](2019)在《2019年上半年宏观形势分析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刊2019年第5期刊登的《2019年一季度宏观形势分析报告》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本期将继续为读者呈现该系列的相关成果——《2019年上半年宏观形势分析报告》。本报告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组织并撰写,是对我国宏观经济各个领域2019年上半年的重要指标进行持续跟踪与深入分析的系列研究报告,包括总报告和十二个分报告,总报告研究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长基础仍显脆弱,存在下行加速的风险,未来要改善预期,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分报告结合上半年数据,分别就我国制造业、基建投资、房地产、消费、出口、就业、价格、能源、金融、财政收支、地方经济形势等领域的关键指标与当前形势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就各领域中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刘尚希,石英华,王志刚,王宏利,张鹏,武靖州,李靖,苏京春,盛中明[10](2019)在《2019年一季度宏观形势分析报告》文中认为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的各项指标表明,尽管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减弱,我国"六稳"政策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投资延续企稳回升的态势,制造业规模增速上扬,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报告结合一季度数据分析了我国基建投资、房地产、制造业、就业及消费、出口、GDP增速、价格、金融等形势,并结合形势分析提出值得关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二、当前形势分析 出口增速回升 经济走势低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前形势分析 出口增速回升 经济走势低迷(论文提纲范文)
(1)疫情反复与结构性调整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复苏——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论与预测 |
二、复苏进程延续的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 |
(一)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产出水平向长期增长趋势线回归进程受阻 |
(二)工业生产从高速增长回归常态,服务业生产受疫情影响仍未完全恢复 |
(三)外资外贸保持强劲增长,消费投资复苏节奏延缓,内需动力有待加强 |
(四)企业绩效、居民就业、政府收入全面改善,微观基础得到进一步修复 |
(五)宏观经济景气度整体走弱,部分先行指标下行 |
三、短期下行压力加大的中国宏观经济 |
(一)内需持续不足导致经济复苏动力不断弱化、低于荣枯临界点的风险 |
(二)出口的超预期增长难以充分发挥溢出效应导致投资预期紊乱的风险 |
(三)居民未来收入信心低迷导致消费增长潜力出现“永久性下滑”的风险 |
(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传递效应减弱导致市场复苏内生动力变异的风险 |
(五)中小微企业恢复速度全面放缓导致经营困难局面难以扭转的风险 |
(六)就业领域结构性问题突出导致未来失业压力再度反弹的风险 |
(七)房地产市场大调整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下行压力全面加大的风险 |
(八)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短期集中释放超出经济复苏阶段可承受能力的风险 |
(九)疫情防控期不断被动延长导致传统产业复苏持续低迷的风险 |
四、结构性调整冲击与外部环境变异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
(一)内部结构性转型全面启动和叠加的中短期冲击 |
(二)外部环境变异的中短期冲击 |
1.全球疫情持续期延长,导致国内疫情防控期被动延长。 |
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超过疫情前水平,引发所谓“能源危机”。 |
3.世界经济面临滞胀风险,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或引发市场动荡。 |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
(2)建党百年之际率先开启常态化进程的中国宏观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论与预测 |
二、常态化进程开启的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 |
(一)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产出水平基本回到长期增长趋势线 |
(二)生产供给持续高速增长,产业复苏的短板领域正在加快补齐缺口 |
(三)外贸外资延续强劲增长态势,为内需复苏争取宝贵时间窗口 |
(四)消费和投资实现恢复性增长,不断强化内需增长动力 |
(五)企业绩效、居民就业、政府收入全面改善,微观基础得到修复 |
(六)宏观经济景气程度显着回升,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
三、中国经济常态化进程中面临的内外部压力 |
(一)内需恢复仍不充分,供需结构仍不平衡,指标比例仍不协调,区域分化仍然明显 |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价格传导机制不畅 |
(三)趋势性消费需求不足成为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堵点 |
(四)制造业投资增速与增加值增速严重背离,中长期预期有待改善 |
(五)企业出现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信用市场风险上升 |
(六)虽然就业压力持续减轻,但敏感群体受冲击依然较大 |
(七)2021年的外部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同时增多,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
(八)中美关系依旧紧张,美国激进的宏观政策更是给全球和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五大潜在风险 |
四、2021年支撑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性力量 |
(一)2021年下半年政策效应的充分释放将带来更为强劲的增长 |
(二)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政策平衡点 |
(三)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和项目布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所带来的战略转换效应将提供越来越大的政策支撑力量 |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
(3)经济复苏势头延续,后续政策需长短期兼顾——2020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复苏短期可期,长期发展隐忧值得关注 |
(一)从中长期看,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受低附加值和高成本双重制约 |
(二)消费提振受制于居民收入预期和分配差距 |
(三)投资增速趋缓和边际报酬率递减 |
(四)畅通循环,激发活力,宏观调控应避免“三化” |
二、政策效应显现,制造业生产恢复提速 |
(一)制造业生产恢复提速 |
(二)工业企业利润、投资现双重利好 |
(三)制造业长期利好仍需深耕消费与高质量投资 |
三、消费呈现恢复性增长 |
(一)2020年三季度消费运行基本特征 |
1. 三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由负转正,居民消费降幅大幅收窄 |
2. 社零增速大幅提高,9月消费恢复较快 |
(二)2020年上半年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原因 |
1. 通讯消费强势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恢复 |
2. 网上消费继续保持高增速,线下餐饮消费恢复性上升 |
3. 汽车消费依然强劲,餐饮消费“V”型复苏趋缓 |
(三)未来消费走势展望 |
1. 三季度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消费复苏隐忧仍存 |
2. 常态化防控下四季度消费料将强于前三季度 |
3. 线上消费依然强劲,“双十一”有望再破纪录 |
四、进出口向好趋势延续,持续韧性依托我国产业链重构 |
(一)进出口创季度历史新高,逐渐走出疫情的高承压期 |
(二)出口创年内新高,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支撑其韧性延续 |
(三)进口小幅回落后大幅回升,有望乘势而上重回增长轨道 |
(四)进出口短期内保持相对优势,长期需关注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 |
(五)中长期韧性依托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产业链重构势在必行 |
五、基建投资势头强劲,“新基建”成“双循环”重要抓手 |
(一)基建投资增速相对稳定,上行趋势强劲 |
(二)财政扩张叠加信贷资金的配套,对未来基建起支撑作用 |
(三)“新基建”有望持续发力,打造我国经济新引擎 |
六、CPI和PPI均处下行状态,消费不振仍是关键因素 |
(一)价格指数走势展望 |
1. 整体CPI继续下行、核心CPI将在低水平的稳定中缓慢上行 |
2. PPI在震荡中低速回升 |
(二)政策建议 |
七、经济修复助力财政收支改善,财政政策再发力空间犹存 |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爬坡”回升,税收收入改善为主因 |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降幅收窄,债务付息支出领跑各项支出 |
(三)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此消彼长分化显现,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缓和 |
(四)形势展望 |
1. 财政收入端表现好于支出端,财政政策发力空间犹存但有限 |
2. 地方偿债压力加大,地方专项债、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等效果仍值得重点关注 |
八、全球经济复苏存在高度风险与路径分化 |
(一)全球经济在冲击后整体逐步复苏,区域恢复路径分化 |
(二)宏观政策应注重降低不确定性,维护市场信心 |
1. 全面公共卫生防范措施仍具有必要性 |
2. 经济稳定仍不可缺少宏观政策支撑 |
3. 结构性改革应根据保护市场主体的需要优化调整 |
(4)2020年经济景气形势监测、分析和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利用景气分析法对经济周期态势的分析和预测 |
1.1 基于景气合成指数对经济走势和经济周期态势的分析 |
1.2 利用先行指标和先行景气合成指数的分析和预测 |
1.3 利用扩散指数对经济运行走势的预测 |
2 基于监测预警信号系统对经济景气状况的监测和分析 |
2.1 工业生产增速创新低后出现V型快速反弹,已回升至“正常”区间 |
2.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过冷”区间创历史新低后逐渐回升 |
2.3 消费增长在“过冷”区间创历史新低后快速反弹 |
2.4 外贸景气短暂“过冷”后已回暖至“正常”区间 |
2.5 财政收入景气创新低后出现V型快速反弹,已回到“正常”增长区间 |
2.6 货币供应增速回升明显,已经发出“过热”信号 |
2.7 经济景气“过冷”后快速回暖,9月已回到“正常”区间 |
3 物价波动分析及预测 |
3.1 CPI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 PPI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 物价走势预测 |
4 2020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
4.1 2020年经济增长2.2%左右 |
4.2 工业生产增速有望在“正常”区间保持回暖态势 |
4.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4季度有望恢复至“正常”区间 |
4.4 消费增长逐步回暖,但全年增速难以转正 |
4.5 外贸景气的不确定性较大,进出口有望在“正常”区间保持增长 |
4.6 货币供应和贷款增长明显回升后稳中趋缓 |
5 总结和政策建议 |
5.1 稳健货币政策应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积极财政政策需精准增效 |
5.2“保就业”仍需放在首位 |
5.3 重视“稳消费”的核心作用,畅通国内大循环 |
5.4 以基建投资为重点“稳投资” |
5.5 坚持对外开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
(5)疫情冲击叠加,启动危机应对模式是当务之急——2020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造业盈利下行速度明显快于生产 |
(一)疫情影响下制造业生产规模与盈利分析 |
1. 制造业盈利能力受需求收缩与供应链阻滞的双重影响 |
2. 对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结构性分析 |
(二)制造业当前复工进度分析 |
(三)制造业下一步继续复苏的关键影响因素:国内投资、消费与外部需求 |
1. 国内制造业投资分析 |
2. 国内需求分析 |
3. 全球疫情影响下的外部需求变化分析 |
(四)后疫情时期对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1. 提振消费意愿,扩大制造业需求 |
2. 强调底线思维,保障制造业就业 |
3. 财政应继续关注产业改造与技术创新,提振制造业投资 |
二、疫情冲击带来消费大幅受挫 |
(一)2020年一季度消费运行基本特征 |
1. 一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为负,消费大幅下跌 |
2. 社零增速受疫情冲击较大,3月降幅缓慢收窄 |
3.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
(二)2020年一季度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原因 |
1. 必选消费保持稳定,消费升级短期受阻 |
2. 网上消费降幅较低,网上实物消费表现较好 |
3. 汽车消费依旧低迷,餐饮等服务消费显着减少 |
(三)未来消费走势展望 |
1. 消费下滑趋势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全年消费增速难言乐观 |
2. 随着疫情发展态势得到遏制,居民潜在消费需求逐步释放 |
3. 线上消费意愿强烈,部分弥补线下消费损失 |
4. 数字消费券精准投放,提振短期居民消费 |
5. 保障就业稳定消费信心,消费类基建助力消费升级 |
三、新老基建发力,一季度基建增速边际改善 |
(一)1-2月基建增速下滑影响有限,受新老基建发力以及复工复产提振,一季度基建增速边际改善 |
(二)老旧小区改造翻倍,扩内需政策持续发力 |
(三)疫情严重地区固定资产增速降幅更为明显 |
四、一季度房地产销售骤降后边际收窄,房地产投资断崖式下跌 |
(一)销售规模、销售面积同比下降约3成,3月降幅边际收窄 |
(二)一季度开发投资额增速断崖式下跌,进入3月后降幅明显收窄 |
(三)市场低位运行,一二线优质土地成交占比上升抬升均价 |
(四)逆周期调节政策持续发力,房企融资边际改善 |
(五)2020年房地产投资将中低速增长,政策局部放松可期 |
五、疫情全球大流行冲击国际贸易,外贸增速面临较大下行风险 |
(一)一季度出口增速下滑明显,顺差大幅收缩 |
(二)出口降幅收窄,外需压力制约后续出口增速回升 |
(三)进口同比降幅较小,内需有望延续向好 |
(四)外贸呈现区域性分化,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
(五)新冠疫情全球扩散将对国际贸易造成冲击,预计外贸增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
(六)稳住外贸基本盘,维持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
六、GDP增速整体低开高走,下半年经济表现可期 |
(一)乐观分析 |
(二)中性分析 |
(三)保守分析 |
七、综合施策化解CPI高位运行的影响 |
(一)能源价格下调使得CPI滑过峰值并将在较高水平位置维持 |
(二)需求不足、油价下跌导致PPI难以突破负值区间 |
(三)工业品价格与PPI同步,粮食价格稳定 |
(四)综合施策化解CPI高位运行的影响 |
1. 财政政策应通过适度基建扩容、补短板增加工业产成品的需求 |
2. 应适度补贴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行为以消解CPI相对高位运行的影响 |
3. 继续推进养殖集中化,猪肉替代,加快大豆国产进度 |
八、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政策层面应更加精准 |
(一)疫情影响之下一季度整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
1. 调查失业率创新高,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大幅下滑 |
2. 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骤降 |
3. 高频数据显示就业预期不稳 |
(二)失业率攀升次生风险的来源分析 |
(三)当前就业问题的结构性分析 |
(四)应精准施策力保就业 |
1. 当前宏观政策应以就业为锚,精准施策 |
2. 财政政策应通过专项债带动建筑业和制造业投资恢复 |
3. 强化底线思维还应关注个体户经营的困境 |
九、财政收支运行 |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呈现历年最低位 |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延续维持较低水平 |
(三)财政收支形势及政策展望 |
十、应对疫情冲击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
(一)我国一季度货币运行:数量充裕、利率下调、市场稳定 |
1. 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基础货币总体供应稳定 |
2. 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内生风险压力显着下降 |
3. 降准的流动性效应突出,再贷款的政策效果较好 |
(二)我国社会融资情况分析 |
(三)应对疫情冲击,保障复工复产的更加灵活的稳健货币政策 |
1. 数量型货币政策 |
2. 价格型货币政策 |
3. 信贷政策 |
十一、疫情冲击叠加,启动危机应对模式是当务之急 |
(一)疫情一二阶段的冲击叠加,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承受巨大压力 |
1.疫情第一阶段冲击的宏微观影响仍在延续 |
2.疫情第二阶段冲击的短期及中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
(二)应对疫情冲击影响,需启动危机应对模式 |
1.发放就业补贴及培训券,支持中小企业保生产、就业基本盘 |
2.低收入补贴、消费券、就业券齐发力,支持困难人群生活及就业 |
3.财政、货币、产业政策支持国产替代,保产业链、保供应链 |
4. 政策引导加速疫情条件下的新生需求转换成新的有效需求 |
5. 建立单独的抗疫专项预算,全面体现对冲疫情的政策规模和力度 |
6. 推出新的改革方案,改善长期预期,促进长远的高质量发展 |
(6)2019—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结构调整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论与预测 |
二、增速放缓与结构分化的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 |
(一)增速回落是2019中国经济的总体特征 |
(二)结构分化加速是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第二大特征 |
1.增速回落引发的萧条性结构分化十分明显。 |
2. 区域经济分化。 |
3. 产业分化。 |
4.升级性的结构调整步伐放缓。 |
三、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性质和原因分析 |
(一)影响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五大周期性因素 |
(二)影响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四大趋势性因素 |
(三)影响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临时突发事件 |
(四)2019年“六稳”政策取得超预期效果 |
四、逆风持续、利好凸显的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 |
(一)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十大积极因素 |
(二)2020年宏观经济运行需要关注的风险点 |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
(7)中国宏观经济:内部结构分化与外部风险增加(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
(一)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尚未逆转,产业结构延续调整趋势 |
(二)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
(三)净外需增长缓解了内需下行压力 |
(四)消费物价迅速上升,但全面的通胀压力并不存在 |
(五)货物出口稳定增长,进口加速下滑 |
(六)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
(七)企业景气出现改善迹象,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分化加大 |
二、宏观经济下行期的结构分化趋势 |
(一)供给结构升级动态出现放缓迹象 |
(二)总需求增长对净外需的依赖性重新上升 |
(三)消费新增长点和新动能的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
(四)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对外贸易增速较大幅度下滑 |
(五)再次出现“衰退型顺差增长”现象 |
(六)局部地区和局部行业的就业风险加大 |
三、政策建议 |
(8)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亮点与挑战并存——201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高度警惕我国经济螺旋式下行的风险 |
(一)经济处于下行通道 |
1. 投资增长未见明显起色 |
2. 消费仍处疲软 |
3. 进出口依然不振 |
4. 生产低迷态势未有明显改观 |
5.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
6. 内外部因素叠加拉动经济下行 |
(二)供给与需求形成负反馈,将导致经济螺旋式加速下行 |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未达到预期,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未有实质性进展 |
2. 从需求侧来看,内外需求均显疲弱 |
3. 供给与需求负反馈,悲观因素不断累积,拉动经济螺旋式下行 |
(三)宏观政策和改革举措重在稳预期、强信心 |
二、宏观经济总体平稳,下行风险增大 |
(一)保守分析 |
(二)中性分析 |
(三)乐观分析 |
三、制造业下行态势明显,结构性问题突出 |
(一)制造业规模分析 |
1. 制造业生产持续低迷并开始拖累整体经济增长 |
2. 制造业各行业生产分化较明显———消费及中下游生产需求不振导致相关行业生产更显困境 |
3. 制造业生产的积极信号———高技术产业表现仍较突出 |
(二)制造业效益分析 |
1. 整体利润增速仍未回正 |
2. 制造业各行业盈利能力差异明显 |
3. 工业利润地区集中度较高 |
(三)制造业投资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扩大 |
(四)景气指数显积极信号但还需现实逻辑支撑 |
(五)复杂形势下拉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思考 |
四、新经济动力初显,空间与挑战并存 |
(一)新经济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贡献 |
1. 新经济是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决定性一步 |
2. 新经济:使要素配置精细化的一种经济形态 |
3. 新经济具有融合性、高附加值、轻资产性与高风险性并存的特征 |
4. 新经济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贡献 |
(二)中国发展新经济的成就与优势 |
1. 技术应用持续走在全球前列 |
2. 互联网运营模式领先世界 |
3. 人口规模庞大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与人才基础 |
(三)中国发展新经济面临的挑战 |
1. 技术供给仍需加强 |
2.“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衰减 |
3. 制度不健全约束行业发展 |
(四)关于中国新经济的展望 |
五、内外需求均显疲弱,进出口持续承压 |
(一)全球复苏动能继续弱化,外需进一步放缓 |
(二)关税加征落地影响发酵,抢出口效应逐渐弱化 |
(三)人民币贬值提振出口作用有限,PPI反映需求持续疲弱 |
(四)当前外贸运行呈现“稳中提质”的态势和结构优化的趋势 |
(五)持续“稳预期”和“稳汇率”,着力优化升级出口产业,加快“去加工贸易化”,有效转移出口需求 |
六、房地产市场略有回暖,投资下行和城市分化趋势持续,融资端依然偏紧 |
(一)三季度销售略有回暖,但不改疲软趋势 |
(二)房地产投资如期缓慢下行 |
(三)土地市场如期延续分化态势 |
(四)融资持续收紧 |
(五)四季度房地产投资仍将进一步放缓,房企融资环境持续趋紧 |
七、基建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 |
(一)基建投资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增强 |
1. 基建投资总体微弱反弹 |
2. 大类行业基建投资持续反弹 |
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不断改善 |
4. 中部投资仍处高位,东北投资增速小幅回落 |
(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下行压力仍大,2019年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 |
1. 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减税降费效应持续显现 |
2. 财政支出下行压力仍大 |
3.2019年地方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 |
(三)四季度财政收入大概率持续下滑,但财政支出稳增长任务艰巨 |
(四)优化支出结构,更好发挥专项债的引领作用,更好实现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 |
八、居民消费平稳增长,消费升级趋势不减:2019年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 |
(一)2019年前三季度消费运行基本特征 |
1.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改善 |
2. 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当前依然疲软,但长期具有韧性 |
(二)2019年三季度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原因 |
1. 消费升级类产品结构变化及原因 |
2. 货物、服务结构变化:服务类消费发展迅速 |
3. 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可能提振相关消费 |
(三)未来消费走势 |
九、能源总体保持增长,部分领域放缓明显 |
(一)能源生产保持增长,但电力增速继续放缓 |
(二)能源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能源产能利用分化明显 |
(三)能源进口继续增加,原油价格波动较大 |
(四)能源消费增速放缓,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
(五)能源总体特征与近期政策建议 |
十、财政政策再发力空间有限,地方财政收支承压加大 |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延续低位企稳 |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年内首次转负 |
(三)央地财政收入分化趋势减缓,多省市财政收支呈负增长态势 |
(四)总体判断: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空间受约束,地方财政收支承压加大 |
1. 减收减支难避免赤字规模扩增,财政政策发力空间有限 |
2. 地方财政收支承压加大,地方弥补减收渠道亟待补充 |
十一、全球金融资产再启上升通道,国内货币政策重塑结构重点 |
(一)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与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变动 |
1.全球股市运行平稳,债市波动性总体加大 |
2.美联储扩表决心坚定,降息周期已近“中点” |
3. 日本央行认可前期操作,超宽松货币政策前景不变 |
4. 英国脱欧再度延期,货币政策按兵不动 |
(二)优化政策传导、关注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国内货币金融政策的新重点 |
1.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LPR的改革 |
2.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供给侧改革 |
3.防范金融风险与银保监会23号文 |
十二、经济下行叠加猪价周期,需要宏观政策精准发力 |
(一)CPI整体上扬的同时核心CPI平稳 |
(二)CPI涨幅扩大并非货币现象而是猪肉供给端萎缩的结果 |
(三)猪肉价格上涨的背后—市场、疫情和政策多重影响下的猪价周期 |
1.供给冲击形成“猪价周期” |
2.疫病与环保政策是本轮猪价上升周期的主要成因 |
3.猪价上升周期预计还将持续 |
(四)剔除猪肉价格影响后的通货紧缩风险值得关注 |
(五)稳物价与稳增长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精准发力 |
(9)2019年上半年宏观形势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总报告:改善预期,减缓经济下行压力———上半年宏观形势分析 |
一、经济增长基础仍显脆弱,存在下行加速的风险 |
(一)经济增速延续下行,经济运行暂处于合理区间 |
(二)季度末反弹现象说明增长的基础仍不巩固 |
(三)新经济占比下滑,经济转型升级艰难 |
(四)中低收入阶层收入进一步缩减,消费需求可能螺旋式下行 |
(五)企业、地方政府投资意愿或能力不足,投资低迷 |
(六)出口增长的下行风险依旧在累积,“衰退型顺差”在扩大 |
(七)重点群体就业带来的社会问题值得关注 |
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变大的主要原因 |
(一)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对市场预期改善的边际效应递减 |
(二)宏观政策协调性不够 |
(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脆弱性相互强化,极易产生“踩踏事件” |
(四)防风险与稳增长之间失衡,债务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待优化 |
三、进一步改善预期,防止经济下行压力变大 |
(一)提升政府风险管理能力,适应不确定性加大的新环境 |
(二)从顶层设计入手,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
(三)加快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以结果导向思维,创新地方自主融资举债空间 |
(四)加快推动收入划分改革,稳定地方政府预期 |
(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性 |
(六)综合施策改善预期,缓解就业压力 |
分报告一:经济增长预测 |
一、保守分析 |
二、中性分析 |
三、乐观分析 |
分报告二:2019年上半年制造业运行分析 |
一、制造业规模增速企稳,但外资工业企业规模增速首次负增长 |
(一)总体规模增速回归 |
(二)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规模增速新变化 |
(三)外资工业企业当月同比规模增速出现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
二、制造业效益边际有所改善 |
(一)利润下滑局面趋于缓和 |
(二)利润增速与PPI有较强的相关性 |
(三)降成本依旧是增强制造业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
三、景气指数显示制造业总体较低迷 |
(一)PMI显示制造业总体较低迷但需求下行的局面有所改善 |
(二)出口形势仍较严峻 |
(三)中小企业的景气指数环比小幅回升有助于稳定就业 |
四、总结及建议 |
分报告三:2019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形势分析 |
一、基建投资增长较平稳,边际改善不明显 |
(一)总体看基建投资有所反弹 |
(二)分行业看,仅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增长 |
(三)2019年6月各区域投资均边际改善 |
二、财政对基建投资持续发力 |
(一)财政收入:减税降费效果显现 |
(二)财政支出:财政对民生重点领域以及交通运输投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
(三)专项债发力基建更明显 |
三、总体判断及政策建议: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财政需发挥更大作用 |
分报告四:2019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 |
一、商品房和住宅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先升后降,其中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5-6月连续回落 |
二、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小幅回落,后期或缓慢下行 |
三、房企拿地谨慎,土地成交量明显不及2018年同期,尤以三线城市成交体量收缩最为严重 |
四、一季度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较为宽松,二季度资金面边际收紧 |
五、总体判断: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将下行 |
分报告五:2019年上半年消费形势分析 |
一、2019年上半年消费运行总体平稳,成为经济增长主驱动力 |
二、2019年上半年居民消费运行基本特征 |
(一)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依然持续背离 |
(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明显回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基本稳定 |
(三)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仍处低位 |
三、2019年上半年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原因 |
(一)消费升级类支出占比上升 |
(二)网上零售商品结构变化:消费下沉 |
四、消费政策及未来消费走势分析 |
分报告六:2019年上半年出口形势分析 |
一、外需持续低迷,出口增速下行 |
二、贸易摩擦负面影响显着 |
三、“一带一路”潜力释放,出口仍存一定“韧性” |
分报告七:2019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 |
一、总体就业压力并未显着改善但出现积极因素 |
(一)新增就业人数略降失业得到控制 |
(二)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有一定背离但都已脱离顶部 |
二、从景气指数看结构性就业问题 |
(一)制造业相较于非制造业承受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
(二)非制造业中不同行业的就业预期差异明显 |
(三)贸易摩擦对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就业的影响 |
三、就业压力的来源分析并兼论今后的就业风险及其应对 |
(一)当前的就业压力是结构性的 |
(二)贸易摩擦对就业的影响短期内可控但长期内有扩大的风险 |
(三)根本上应通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就业 |
分报告八:2019年上半年价格形势分析 |
一、供给因素推动CPI抬升,下半年通胀压力仍然可控 |
二、上游工业原材料加工行业价格走低拖累PPI处于低位 |
(一)PPI整体仍居于低值区间 |
(二)上游工业原材料加工行业价格走低拖累PPI |
三、总结及建议 |
(一)经济下行压力下通胀风险可控 |
(二)需应对PPI维持低位运行带来的压力 |
分报告九:2019年上半年能源行业运行分析 |
一、能源生产总体增长,虽多数涨幅不大但有加快趋势 |
二、能源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降,产能利用情况分化明显 |
三、能源进口持续增加,价格总体变化不大 |
四、能源消费稳定增长,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
五、能源供需总体分析与近期政策建议 |
分报告十:2019年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
一、世界金融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维持适度宽松成为共同政策取向 |
(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总体稳定,保持中性 |
(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取向:仍需刺激,重拾宽松 |
(三)日本货币政策取向:防范通缩,延续宽松 |
二、国内金融指标有所改善,稳金融、促平衡仍是首要目标 |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但短期流动性补偿特征明显 |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再起,利率水平总体降低 |
(三)汇率水平波动加大,外汇市场总体平稳 |
(四)表外金融业务降幅放缓,宏观杠杆率小幅下降 |
(五)支持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协同 |
三、包商行事件:金融去杠杆走向深化,打破刚兑形成合理价格 |
(一)缘起:信用风险显着,渠道传染性强 |
(二)处置:信用管理打破隐性刚兑,过度救助存在道德风险 |
(三)延伸:打破地方政府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关联,规范融资平台公司的正常融资发展 |
分报告十一:2019年上半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延续增速回落低位 |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更趋积极但态势减弱 |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形势分析 |
四、总体判断:整体减税效应凸显,地方财政吃紧和债务偿还压力并存 |
(一)减税政策拉动税收收入减少,谨防支出减少难以拉动经济 |
(二)地方财政吃紧,债务偿还压力大,未来地方财政风险值得关注 |
分报告十二:2019年上半年地方经济形势分析 |
一、地方工业发展及投资增长态势 |
(一)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国 |
(二)东北地区投资下滑趋势显着 |
(三)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对其整体投资的支撑较为明显 |
二、乡村消费上扬或成经济新亮点 |
三、地方政府债券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加大 |
四、经济总量头部省份的分化———以山东为例 |
五、总结及建议 |
(10)2019年一季度宏观形势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建形势分析 |
(一) 基建投资延续企稳回升态势 |
(二) 基建投资后续可持续性面临一定压力 |
(三) 专项债进度有望进一步加快 |
(四) 短期PPP承压, 但利好中长期发展 |
(五) 政策建议 |
二、房地产形势分析 |
(一) 住宅销售额逆势增长支撑商品房销售额增长 |
(二) 前期土地购置费会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构成一定支撑 |
(三) 土地供应同比下降, 土地市场有所降温 |
(四) 资金面改善、利率下行助力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增速回升 |
(五) 总体判断:房地产市场风险值得关注 |
(六) 政策建议 |
三、制造业运行分析 |
(一) 制造业运行整体情况 |
1. 规模增速略有上扬 |
2. 景气指数在2019年一季度末重回荣枯线之上 |
3. 制造业运行情况在内部的分化 |
(二) 制造业的价格与效益指标分析 |
1. 主要工业价格指数下滑影响企业营收实现能力 |
2. 制造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 |
3. 成本刚性下私营企业的困境更加显着 |
(三) 制造业稳投资的需求显现 |
(四) 结论及相关建议 |
1. 增值税减税政策要落到实处 |
2. 减税降费应重点降低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成本 |
3. 财政应在促进高新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4. 发挥财政在稳投资中的作用 |
四、就业、消费形势分析 |
(一)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数下降, 就业边际转弱 |
(二) 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 但仍居于高位 |
(三)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走势有所背离, 主要原因是居民杠杆率增长较快 |
(四) 代表“消费升级”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所下降 |
(五) 财税政策将对就业质量、就业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
(六) 财税政策促进消费扩大并改善消费环境 |
五、出口形势分析 |
(一) 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弱化 |
(二) 外资的基本面影响我国出口增速 |
(三) 受价格周期影响出口增速趋稳 |
(四) 汇率变化对于出口贸易增速影响较小 |
(五) 政策不确定性抑制出口贸易的长期发展 |
(六) 总体判断:出口增速减弱, “稳就业”“稳增长”承压, 但对“稳外资”产生正向引力 |
(七) 多措并举, 稳外贸, 稳外资, 防风险 |
六、GDP增速分析与预测 |
(一) 保守分析 |
(二) 中性分析 |
(三) 乐观分析 |
七、价格走势分析 |
(一) 消费者价格指数温和上涨 |
(二) 生产者价格指数低位运行 |
1. PPI变化与国际油价呈较强关联性 |
2. PPI走低引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滑 |
3. 上中游行业PPI环比增速在2019年一季度出现回暖迹象 |
(三) 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上行趋势 |
(四) 需关注减税及环保政策对未来价格运行的影响 |
八、金融形势分析 |
(一) 货币数量增速符合预期, 但债务累积速度偏快 |
(二) 外储和外汇占款走势背离, 货币乘数异常上行 |
(三) 市场利率持续下行, 有助于缓解到期债务和促进投资 |
(四) 金融杠杆率有所上升, 表外资产小幅增长 |
(五)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有助于放大积极财政政策效应 |
九、一季度宏观形势分析与建议 |
(一) 对当前宏观形势的整体判断 |
1. 经济增长趋稳 |
2. 经济结构趋优 |
3. 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
(二) 值得关注的问题 |
1. 经济增长尚不稳固 |
2. 稳就业尚存隐忧 |
3. 中长期预期仍有待改善 |
(三) 几点思考与建议 |
1. 防止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中打折扣 |
2. 防风险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
3. 有针对性地改善市场主体、地方政府的中长期预期 |
四、当前形势分析 出口增速回升 经济走势低迷(论文参考文献)
- [1]疫情反复与结构性调整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复苏——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J].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元春,刘晓光,闫衍.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2(01)
- [2]建党百年之际率先开启常态化进程的中国宏观经济[J].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晓光,刘元春,闫衍.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1(08)
- [3]经济复苏势头延续,后续政策需长短期兼顾——2020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J].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课题组,刘尚希,石英华,王志刚,王宏利,武靖州,苏京春,刘天琦,吉嘉. 财政科学, 2020(11)
- [4]2020年经济景气形势监测、分析和预测[J]. 陈磊,吴少将,孟勇刚. 科技促进发展, 2020(11)
- [5]疫情冲击叠加,启动危机应对模式是当务之急——2020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J].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课题组,石英华,苏京春,王志刚,王宏利,武靖州,刘天琦,张鹏. 财政科学, 2020(06)
- [6]2019—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结构调整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J].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元春,闫衍,刘晓光.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01)
- [7]中国宏观经济:内部结构分化与外部风险增加[J]. 于春海. 中国经济报告, 2019(06)
- [8]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亮点与挑战并存——201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J]. 刘尚希,石英华,王志刚,王宏利,张鹏,武靖州,李靖,苏京春,刘天琦. 财政科学, 2019(11)
- [9]2019年上半年宏观形势分析报告[J]. 刘尚希,石英华,王志刚,王宏利,张鹏,武靖州,李靖,苏京春,刘天琦. 财政科学, 2019(08)
- [10]2019年一季度宏观形势分析报告[J]. 刘尚希,石英华,王志刚,王宏利,张鹏,武靖州,李靖,苏京春,盛中明. 财政科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