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雍军[1](2022)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文中指出创新是时代发展永恒的主题,高校体育教学处在新时期背景下,同样需要创新,尤其是需要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提升体育课的教学效率。总的来说,高校体育教学应从教学活动策划、教学内容创新、体育器材创新、锻炼方式创新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郑先常[2](2021)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发展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推进专项化教学的实施尤为迫切。针对当前存在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涵仍需明晰、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还需丰富、教学改革理论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寻专项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为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体系的各指标进行赋值。在此基础上,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操作化定义,创新专项化教学效果评测的新手段;最后应用于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基于指标体系上海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改善建议,研究发现: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在: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等方面。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相比较,专项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目标、以“运动专项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和注重长效性机制的教学评价。2.遴选具有(1)职称为教授或副教授且具有博导资格的;(2)从事学校体育及相关领域,且具有较高热情的;(3)熟悉或参与到专项化教学改革的;(4)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配合度良好的四种标准的人员,组成13人的征询专家群,对初建的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修正。通过三轮专家意见征询,最终确定了由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品德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19项三级指标构成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一级指标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道德对总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1204、0.1032、0.3329、0.3343和0.1092,其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见论文中表5-19。3.依据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最初量表的设计与制作、测试变量的选取、量表的修正、量表的验证几个步骤,研制了包含28个题项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经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4.参照相关研究对评价对象评价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方法,其中,0.8分以上为高,0.6到0.79分为中,低于0.6分为低。本研究借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得分为0.716,总体处于中等等级。一级指标体育意识的得分为0.775、体育知识的得分为0.688、运动能力的得分为0.713、运动参与的得分为0.697,体育品德的得分为0.810。(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5个指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得分上看专项化教学效果的纵向效果较好;男性学生在5个指标上的得分均好于女性学生,在运动参与上,男女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5.通过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1)虽然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较好,但总体水平不高;(2)学生的专项运动体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专项运动技能性知识水平不高;(3)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应对措施:(1)多角度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专项化教学效果;(2)默会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知识的获得;(3)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本研究结论,如下:1.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程序规范、方法合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得分符合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初衷,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2.研制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测量工具。3.通过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符合当前专项化教学的实际情况,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有效性。4.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项化教学效果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闫佳伟[3](2021)在《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文中认为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意义在该意见中得到了明确规定,并将其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21世纪以来,课程改革不断推动着教育体系的深化,使我国的教育既满足时代性又具有规律性。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有力推动着育人方式的不断变革,使我国在提高育人水平的同时也能提升国民素质,对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教育发展的前瞻性与人才培养时代性具有重大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中学阶段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学校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因此中学的教育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旗帜,在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上严格遵循党的教育大政方针,秉持学校的立校文化与育人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本研究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学阶段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首先,本研究从正本清源的角度,对立德树人进行历史溯源与理论研究,基于传统文化及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的发展研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与育人导向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具体内涵与价值意义。其次,基于现实审视的角度,对本研究中的个案F中学立德树人实践进行研究,并将实践工作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行对标分析,从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个维度,将该校德育工作进行归类梳理。从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实践落地、管理效能三个角度对个案进行研究,总结该校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中的目标、内容和协同机制三方面,反思出当前该校主要面临的德育目标体系建构不清、大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不畅、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不全、德育综合实践创新力度不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程度不高等亟需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从《指南》指要求的六个维度出发重构该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实施路径。最后,本研究继续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诸多要素中核心的三方面内容,即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以及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给出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完善建议。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杨福艳[5](2020)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视野下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贯彻落实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推进“健康中国2030”系统工程,需要高中体育教师全面理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深刻内涵,不忘提高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初心,牢记“健康中国2030”伟大使命,积极主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突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视野下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淮北市高中体育繁荣发展略尽绵薄之力。通过研究发现,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主要存的问题为:(一)研究生及以上高学历人才人数所占比例略偏小。(二)正高级或特级教师没有。(三)对自己所需具备的五种教学能力做出比较好评价的比例最高,对自身教学能力有再提高的迫切需求。(四)教学反思能力需要再强化再提高。在核心素养新时代背景下,必须进行理论体系、制度体系系统学习,同时扎实摸索实践道路,做新时代合格高中体育教师。针对存在问题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高,本研究提出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对策为:(一)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理论号召、明确高中体育教师职业指导思想、完善高中体育教师培养理论体系三个方面构建提升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理论体系。(二)从严控高中体育教师准入制度、深化体育教师培养改革,夯实体育教师能力基础、落实教师减负增能制度,营造体育教学高效环境三个方面构建提升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制度体系。(三)从拓展能力培训途径,实现能力多元化发展、丰富学校教学活动,实现能力多途径发展、专业体育团队引领,实现能力多渠道发展三个方面的教育相关部门实践路径和高中体育教师个人的五种教学能力实践路径两个方面,落实提升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王一川[6](2020)在《“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学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究“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学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抛锚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量表测试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抛锚式”教学模式为干预手段,在临汾市解放路学校选取80名中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以“抛锚式”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为期12周的教学模式干预实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的身体素质、篮球技术能力、心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研究结果:身体素质方面:对照组实验后50M加速跑成绩由实验前的(9.49±0.38)秒提高到(8.35±0.40秒),提升了11.65%(P<0.01),实验组由实验前的(9.40±0.35)秒提高到(8.34±0.30)秒,提升了13.91%(P<0.01),实验后实验组成绩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坐位体前屈成绩由实验前的(6.79±5.84)cm提高到(7.63±6.96)cm,提高了12.37%(P<0.05);实验组坐位体前屈成绩由实验前的(7.12±5.43)cm提高到(8.62±5.48)cm,提高了18.47%(P<0.01),实验后实验组坐位体前屈成绩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立定跳远成绩由实验前的(165.92±16.12)cm提高到(170.95±14.78)cm,提高了3.06%(P<0.01),实验组立定跳远成绩由实验前的(164.40±14.77)cm提高到(174.05±13.65)cm,提高了6.09%(P<0.01),实验后实验组成绩好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1min仰卧起坐成绩在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1min仰卧起坐成绩由实验前的(36.25±6.08)次提高到(39.62±5.87)次,提升了9.29%(P<0.05),实验后实验组1min仰卧起坐成绩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篮球技术方面:对照组投篮命中率由由实验前的(14.31±9.03)%提高到(19.08±11.06)%,提升了13.33%(P<0.01),实验组投篮命中率由由实验前的(15.10±11.24)%提高到(28.87±13.17)%,增加了19.12%(P<0.01),实验后实验组成绩显着好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V字上篮成绩由实验前的(67.39±15.31)秒提高到实验后的(63.50±15.19)秒,提升了6.13%(P<0.05);实验组V字上篮成绩由实验前的(64.60±19.38)秒提高到实验后的(59.55±18.21)秒,提升了8.49%(P<0.01),实验后实验组成绩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运球折返跑成绩由实验前的(19.56±1.99)秒提高到实验后的(16.86±1.95)秒,提高了16.01%(P<0.01);实验组运球折返跑成绩由实验前的(19.63±1.67)秒提高到实验后的(15.84±2.15)秒,提升了23.93%,(P<0.01),实验后实验组运球折返跑成绩提升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投篮动作技评得分由实验前的(3.54±1.48)分提高到实验后的(4.80±2.24)分,提升了37.14%(P<0.01);实验组投篮动作技评得分由实验前的(3.39±1.67)提高到实验后的(6.13±1.64)分,提升了80.83%(P<0.01),实验后实验组投篮动作技评得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心境状态方面:对照组学习态度评分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由实验前的(35.39±5.31)分提高到实验后的(39.76±6.05)分,提升了12.35%(P<0.01),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学习兴趣得分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学习兴趣得分由实验前的(3.66±0.93)分提高到实验后的(4.03±0.77)分,提高了10.11%(P<0.01),实验组实验后得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论:(1)传统教学模式好“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课堂篮球技术教学中,均能够显着提升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要显着好于传统教学模式;(2)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投篮技术动作水平效果较好;(3)“抛锚式”教学模式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传统教学模式效果更好。研究建议:建议在中学生篮球技术教学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促进中学生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共同发展。

刘炼子[7](2020)在《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篮球运动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和受众群体最为广泛的运动,在传入中国之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迅速具备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从篮球本身而言,篮球运动的健身性、益智性和简单的规则性,加之基层篮球设施要求的简易性等优点,得以使得篮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成为最为喜爱的运动之一。不仅如此,篮球自身的特性使之具备了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基本特质,对于青少年学生的身体教育、智力教育等具有诸多益处。因此,近年来我国中学教育普遍将校园篮球运动纳入校园体育课程和升学体育考核项目。校园篮球运动已经成为基础体育教育和升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成为素质中国的教育科目。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研究当前校园篮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选取河南省沁阳市为研究区域,对其辖区内中学校园篮球运动开展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发现、挖掘并提炼出校园篮球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其可以为更好推进区域篮球运动开展出谋划策。本文以河南省沁阳市44所中学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1)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篮球运动开展赖以支撑的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从总体上较为合理,但体育教师结构失衡且并不具备较高的与体育教学要求相匹配的学历水平。(2)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篮球开展的基础场地设施并不完备,且存在校园篮球基础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不高,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3)篮球运动是中学生最为喜欢的体育运动且学生群体参与的程度最高。但教师时常忽视中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忽视女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参与程度。(4)沁阳市中学篮球教学老师的教学方式较为滞后,教学中缺乏创新精神,单一乏味的教学内容严重桎梏了篮球教育的效率。(5)沁阳市中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运动热情与繁重学业的矛盾。基础场地设施的短缺也限制了中学生参与篮球的热情。(6)沁阳市中学校领导缺乏对篮球运动开展的重视,缺乏教学改革动力与精神。同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重视对篮球教师的培训,合理配置教师结构;(2)加强对篮球场地、器材的建设,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4)构建课外篮球活动评价体系,完善课外篮球活动组织管理;(5)改良篮球教学内容、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6)学校领导要重视校园篮球运动的开展。

孔松虎[8](2019)在《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多重中介模型研究》文中提出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许多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如网络的普及、城市化速度加快、学习和生活压力日趋增加等,导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体育活动时间逐渐减少,体质健康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甚至还存在着身心发展极度不协调的现实问题。体育是教育之基石,素有育人之道,大量研究表明,体育具有育体和育心之功效,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学生接触体育的最主要、最直接和最科学的途径,理应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国家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并对教学方式、方法等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为了解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间作用关系,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体育课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及其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9地市的138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如下:1.各心理指标现状(1)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倾向从高到低依次为(高中与初中一致):创新探索型、关爱分享型、严谨逻辑型和幽默活泼型;高中体育教师在4种教学风格得分上均显着高于初中。(2)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男生普遍显着高于女生,且在“关注体育”上差距最大;不同年级及不同年龄段(除自主与探究外)中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及其各维度上均具有显着性差异。(3)中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及其各个维度在性别上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不同年级及不同年龄段的中学生在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上均具有显着性差异。(4)中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及其各个维度在性别上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不同年级中学生在体育课学习态度及其各个维度均具有显着性差异;不同年龄段的中学生仅在运动情感与运动行为上具有显着性差异。(5)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处于“亚健康水平”(具有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男女水平差别不大;不同年级及不同年龄段的中学生在心理健康及其各个维度上均具有显着性差异。2.各心理指标关系(1)体育教师4种教学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均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预测能力大小依次为幽默活泼型、关爱分享型、严谨逻辑型和创新探索型。(2)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体育课学习态度分别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各个维度)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且以上中介模型均成立,幽默活泼型和关爱分享型教学风格通过这些中介模型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3)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育课学习态度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各个维度)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与体育课学习态度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各个维度)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以上链式中介模型均成立,幽默活泼型和关爱分享型教学风格通过这些链式中介模型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在以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为中介变量的模型中(4个模型),仅创新探索型教学风格的模型链式中介模型成立,其余3种教学风格链式中介模型“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学生体育学习满意度”路径不显着,研究假设模型7未能得到验证。(4)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和体育课学习态度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具有多重中介效应(4个多重中介模型),其中每个模型包括5个间接效应(即3个中介效应和2个链式中介效应)。

陈瑛[9](2017)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状况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规定把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作为很重要的培养目标,那在现实教学中状况如何呢?为此,本文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在充实已有的基础上,也为相关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结果:第一、绝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都知道“团结合作”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重要培养目标,且多数教师都能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很好地实施。第二、小学体育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对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有较大影响,多数认为接力、篮球、游戏等项目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效果比较好。第三、游戏法、比赛法、情境法、保护帮助法等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效果较好;同时采用按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效果好;而学生认为游戏法对他们合作精神培养效果最好。第四、评价学生团结合作的标准,体育教师普遍认为主要看学生合作态度与合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第五、多数体育教师没有把团结合作状况列为学生成绩的考评,这不利于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

王鑫[10](2017)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许多体育教师只是针对小学生体能方面的提高以及身体状态的训练,并没有去深入地挖掘小学体育课程核心内在的教育价值。而本文为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教学、发挥小学体育课堂价值方面提供参考。帮助小学体育教师归纳和总结出更高效的体育教学方案,来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研究法等。研究结果:(1)调查中有60%的校领导和58.33%的体育教师认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与小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相互结合有待进一步的提高。(2)调查分析出小学生体育活动中意志品质薄弱的常见特征有:体育项目的技术难度大、体育项目的危险性大、对体育课中的身体锻炼提不起兴趣等方面。(3)通过采用运动游戏比赛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创造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后,发现实验班学生意志力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升。(4)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和教师对学生心理的积极暗示、指引能有效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意志品质水平。研究结论:(1)小学生意志品质在体育课堂中的缺乏要求体育教师所组织的教学内容应该从培养学生坚决果断、坚强勇敢、不惧挑战这三个方面展开意志品质的培养工作。(2)当前体育教师没有注重采取针对学生意志品质缺乏问题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课堂中没有很好的使用心理暗示和创设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3)本次教学实验研究中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克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缺乏问题,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水平。(4)体育课堂中教师积极的言行举止,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能明显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意志品质有效提升。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二)促进生生沟通,提升合作能力。
    (三)在创新过程里融合各类科目知识做到全面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重视。
    (二)体育教师缺乏创新培养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物资基础相对缺乏。
    (四)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不清晰。
三、提升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高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
    (二)积极培养体育教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能力。
    (三)为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物资基础。
    (四)紧抓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器材、训练方式,给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明晰的途径。
四、结语

(2)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4 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4.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梳理
    4.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探寻
    4.3 本章小结
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5.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对象、原则和流程
    5.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5.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修正与优化
    5.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意义与说明
    5.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7 本章小结
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实证
    6.1 量表的研制
    6.2 预调研及量表修正
    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7.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7.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分结果分析
    7.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7.4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局限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8.2 研究局限
    8.3 展望
9 致谢
10 主要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个人简历

(3)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以“立德树人”回应青少年成长时代挑战
        (二)用“落实机制”破解立德树人关键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立德树人
        (二)关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三)关于中学德育工作
        (四)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国际比较
    三、研究问题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立德树人
        (二)落实机制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正本清源: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与发展探寻
    一、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
    二、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发展探寻
        (一)党的历史实践赋予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
        (二)关于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研究
第二章 现实审视: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实践梳理
    一、个案F中学的基本情况
        (一)F中学办学发展历程与区域影响
        (二)F中学建校以来课程与教学改革历史梳理
    二、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实践研究样例
        (一)以“1247”工作模式为载体的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二)以贯通式架构为依托的思政一体化课程实施
        (三)以在体验中提升为追求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四)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五)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工作
    三、依据《指南》分类梳理F中学工作实践
        (一)基于课程育人维度
        (二)基于文化育人维度
        (三)基于活动育人维度
        (四)基于实践育人维度
        (五)基于管理育人维度
        (六)基于协同育人维度
第三章 积极支撑: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有益经验
    一、基于顶层设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关注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
        (二)坚持学校改革规划的设计
        (三)统筹学校改革资源的协调
    二、以管理效能服务立德树人工作实施
        (一)强化制度建设
        (二)强化师资培育
    三、以实践落地保障立德树人工作效果
        (一)以五育并举为导向的全学科融合
        (二)家校社会的全过程协同
        (三)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评价
第四章 内视反听: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问题反思
    一、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证分析
        (一)教师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二)学生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三)面向师生家长及居民的访谈与分析
        (四)基于实证研究的问题小结
    二、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目标机制问题
        (一)立德树人系统化实施有待加强
        (二)应重视立德树人诸多要素的良性互动
        (三)需强化全面响应育人方式变革意识
    三、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内容机制问题
        (一)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的双线融合契合度不够
        (二)“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中德育路径创新还需拓宽
        (三)需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程、活动的深度融合
        (四)应更注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宽视野
        (五)需强化破“五唯”背景下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四、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协同机制问题
        (一)需加速提升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二)德育一体化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还需提升
        (三)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发展不均衡
第五章 完善之路: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新建构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指导与内在逻辑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于《指南》六个维度重构F中学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一)课程育人: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文化育人:学校德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活动育人:主体性德育活动体系
        (四)实践育人:依托团·队学生工作体系开展综合实践
        (五)管理育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协同育人:多要素协同育人体系
    三、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构建议
        (一)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
        (二)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
        (三)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一、F中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二、F中学家校委员会工作制度
    三、F中学教育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四、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调查问卷报告
    五、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视野下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1.1.2 国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1.1.3 全民贯彻落实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
        1.1.4 推进“健康中国2030”系统工程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关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
        1.3.3 关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1.3.4 综述小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地调查法
        2.2.4 访谈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系研究
        3.1.1 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
        3.1.2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对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1.3 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二者辩证统一
    3.2 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情况调查分析
        3.2.1 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的性别、学历、教龄、职称情况分析
        3.2.2 对九个元素熟悉程度和高中体育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评价调查分析
        3.2.3 淮北市高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情况分析
4 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高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对策
    4.1 构建提升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理论体系
        4.1.1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理论号召
        4.1.2 明确高中体育教师职业指导思想
        4.1.3 完善高中体育教师培养理论体系
    4.2 构建提升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制度体系
        4.2.1 严控高中体育教师准入制度
        4.2.2 深化体育教师培养改革,夯实体育教师能力基础
        4.2.3 落实教师减负增能制度,营造体育教学高效环境
    4.3 落实提升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路径
        4.3.1 教育相关部门实践路径
        4.3.2 教师个人实践路径
5 结论、建议与研究不足及后续设想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及后续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学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缺陷
        1.1.2 课程设置的需要对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渴求
        1.1.3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学模式
        2.1.2 体育教学模式
        2.1.3 体育传统教学模式
        2.1.4 “抛锚式”教学模式
    2.2 国内外有关“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2.2.1 我国有关“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2.2.2 国外有关“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2.3 国内外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2.3.1 我国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2.3.2 国外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2.4 我国篮球技术教学研究进展
    2.5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2.6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量表测试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抛锚式教学对受试对象身体素质的影响
    4.2 抛锚式教学对受试者篮球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
    4.3 抛锚式教学对受试者篮球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影响
    4.4 讨论
        4.4.1 抛锚式教学模式对受试者身体素质的影响
        4.4.2 抛锚式教学模式对受试者篮球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
        4.4.3 抛锚式教学模式对受试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受试对象基本信息
附录 2 中学生篮球学习态度评价量表
附录 3 中学生篮球课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附录 4 态度量表效度专家评价表
致谢

(7)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2.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界定、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篮球运动
        2.1.2 校园篮球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实地考察法
        2.3.2 访谈法
        2.3.3 文献资料法
        2.3.4 问卷调查法
        2.3.5 理论分析法
3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开展现状分析
    3.1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师资的现状调查
        3.1.1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体育教师性别与年龄结构分布调查分析
        3.1.2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体育教师教龄、职称的调查分析
        3.1.3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学历、授课科目调查
    3.2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现状分析
        3.2.1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参加篮球运动动机调查分析
        3.2.2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对运动科目的喜爱程度
        3.2.3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对篮球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3.2.4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最为期待的篮球活动开展形式
    3.3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教学的现状分析
        3.3.1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3.3.2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分析
        3.3.3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篮球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3.3.4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3.4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现状分析
        3.4.1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调查分析
        3.4.2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组织形式现状分析
        3.4.3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时间的现状分析
    3.5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篮球场地设施及器材的现状分析
    3.6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学校领导对篮球运动的改革及重视程度分析
4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 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开展存在的问题
        4.1.1 师资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偏低
        4.1.2 篮球室内场馆缺乏,利用率不高
        4.1.3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对女生关注度低
        4.1.4 受限升学压力,忽视篮球运动
    4.2 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开展对策
        4.2.1 重视对篮球教师的培训,合理配置教师结构
        4.2.2 加强对篮球场地、器材的建设,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4.2.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4.2.4 改良篮球教学内容、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4.2.5 学校领导要重视校园篮球运动的开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8)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多重中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系列政策文件对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1.1.2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力度不够
        1.1.3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改善有利于体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1.2 研究假设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2.1.1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及研究现状
        2.1.2 心理健康及研究现状
        2.1.3 体育学习兴趣及研究现状
        2.1.4 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及研究现状
        2.1.5 体育课学习态度及研究现状
    2.2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体育课学习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
        2.2.1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
        2.2.2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
        2.2.3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
        2.2.4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
        2.2.5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学习态度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
        2.2.6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体育课学习态度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
        2.2.7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
        2.2.8 关系研究总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现状分析
        4.1.1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分析
        4.1.2 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现状分析
        4.1.3 中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现状分析
        4.1.4 中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现状分析
        4.1.5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4.2 相关分析
    4.3 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
        4.3.1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4.3.2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3.3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3.4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3.5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3.6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体育课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3.7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3.8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体育课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5 讨论
    5.1 各心理指标特点分析
        5.1.1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特点分析
        5.1.2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特点分析
        5.1.3 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特点分析
        5.1.4 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特点分析
        5.1.5 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5.2 各心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
        5.2.1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5.2.2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5.2.3 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5.2.4 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5.2.5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学习态度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5.2.6 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体育课学习态度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5.2.7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5.2.8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体育课学习态度在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6 结论
    6.1 各心理指标现状
    6.2 各心理指标关系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7.1 调查样本问题
    7.2 研究量具问题
    7.3 数据处理问题
    7.4 研究结果应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中学生体育课自我体验调查问卷
    附录 B 研究采用量具及评价细则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成果目录

(9)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状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选题意义
    1.1 了解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状况
    1.2 进一步探讨体育教学中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1.3 进一步充实小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相关研究
    1.4 贯彻执行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提出的要求
    1.5 加强对小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有助于未来和谐社会的发展
2.文献综述
    2.1 关于团结合作精神概念的研究综述
        2.1.1 关于“合作”的概念的研究
        2.1.2 关于“合作精神”的概念的研究
    2.2 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的研究综述
        2.2.1 体育课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有效性的研究
        2.2.2 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研究
        2.2.3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研究
        2.2.4 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研究
    2.3 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现状研究综述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地观察法
        3.2.5 数据统计法
4.研究结果及分析讨论
    4.1 教学目标对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的影响分析
        4.1.1 教师对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认知
        4.1.2 体育教学中教师制定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目标状况
        4.1.3 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与教师的反馈
    4.2 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的状况与分析
        4.2.1 辅助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合作精神形成的影响
        4.2.2 重复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合作精神形成的影响
        4.2.3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主要教学内容及达成效果
    4.3 教学方法对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的状况与分析
        4.3.1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分析
        4.3.2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分析
        4.3.3 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分析
        4.3.4 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分析
    4.4 教学组织对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的状况与分析
        4.4.1 分组教学对激发学生合作愿望的影响
        4.4.2 辅导性教学对加强学生合作动力的影响
        4.4.3 教师采取的组织形式所达到的效果
    4.5 教学效果评价对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的状况与分析
        4.5.1 教师评价学生合作精神的标准
        4.5.2 教师评价学生合作精神的手段
        4.5.3 教师将合作精神列入最终成绩的考核指标的情况
    4.6 团结合作精神教学案例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体育课学生们团结合作精神培养调查表(教师卷)
附录二 :小学体育课学生们团结合作精神培养调查表(学生卷)
附录三 :访谈纲要
致谢

(10)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增强小学生的思想竞争意识
        1.3.2 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1.3.3 增强小学生的吃苦顽强精神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和手段
        1.4.2 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1.5 研究目标与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对意志品质的界定文献综述
    2.2 有关意志品质在学校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3 有关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4 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问卷调查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教学和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关系研究
        4.1.1 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情况分析
        4.1.2 体育教学和意志品质培养的结合情况分析
        4.1.3 体育教学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机制分析
    4.2 体育运动中对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内容分析
        4.2.1 学生缺乏意志品质的原因
        4.2.2 学生缺乏意志品质的表现特征
    4.3 适合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4.3.1 体育教师应增加培养学生不惧挑战的教学内容
        4.3.2 体育教师应增加培养学生果断性的教学内容
        4.3.3 体育教师应增加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的教学内容
    4.4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
        4.4.1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的动机
        4.4.2 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效用
        4.4.3 发挥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
        4.4.4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
        4.4.5 引导学生透过自我教育实现自身意志品质的提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二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 :意志品质测试卷
致谢

四、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 雍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03)
  • [2]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郑先常.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3]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D]. 闫佳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视野下淮北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研究[D]. 杨福艳.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6]“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学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王一川.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河南省沁阳市中学校园篮球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炼子.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多重中介模型研究[D]. 孔松虎. 河南大学, 2019(01)
  • [9]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状况的调查研究[D]. 陈瑛. 苏州大学, 2017(05)
  • [10]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D]. 王鑫. 苏州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体育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