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FVC:WLAN中的分布式公平调度机制

WLFVC:WLAN中的分布式公平调度机制

一、WLFVC:WLAN中的分布式公平调度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锋[1](2020)在《密集WLAN的干扰缓解策略》文中研究指明自1997年以来,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已经历20多年的发展,目前,WLAN呈现出密集部署的趋势,使得高效率利用频谱资源、提高信道的使用效率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挑战性问题。在WLAN密集部署环境中,基础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之间的通信干扰,严重影响了信道的使用效率。因此,WLAN急需干扰缓解策略,以提升信道的使用效率,乃至整个网络的吞吐率。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如下:1.针对密集WLAN的部署环境,考虑了站点位置信息,提出协调交互式目标唤醒时间调度方案CAT(Coordination Alternating TWT)。CAT方案针对配置无线网络控制器WLC(Wireless Lan Controller)的有多个接入点AP(Access Point)的WLAN应用,基于即将发布的IEEE 802.11ax标准,利用802.11ax的目标唤醒时间(Target Wake Time,TWT)机制,改进MAC帧中的基本服务集颜色信息域,利用基本服务集颜色机制将站点分入不同的集合,从而降低BSS之间的干扰。仿真结果表明,CAT方案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率。2.针对下一代WLAN应用的多BSS密集环境,提出基于距离选择的多基本服务集干扰缓解方案。该方案先对重叠BSS中的接入点进行分集,再运用目标唤醒时间机制来调度站点的传输。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在多基本服务集的场景中提高网络的吞吐率。总之,上述方案可以缓解BSS间的干扰,提高密集部署WLAN的信道利用效率和网络吞吐率。

贾徭[2](2020)在《同播RoF-DAS WLAN接入控制策略优化设计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速无线通信以及先进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便捷交流的实现以及信息交互量的与日俱增,对网络的灵活性、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等均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对网络现有带宽资源如何高效利用,另一方面,用户数量的增加所带来的业务量的增长需要更高性能的网络时延和吞吐量。光载无线分布式天线系统(Radio-over-Fiber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RoF-DAS)因融合光纤传输和无线接入的优势,具有高容量、低损耗光纤传输和无线接入灵活、覆盖范围广等诸多特点。因此,在当前网络带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形势下,RoF-DAS成为无线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将RoF-DAS与WLAN结合,可有效改善传统WLAN覆盖问题,但光纤的接入会引入额外的时延,降低当前网络的吞吐量性能,使得采用现存WLAN的MAC协议其有效性降低,因此对MAC协议的研究势在必行。为此,本文在基于轮询控制模型下对MAC协议提出优化分析。鉴于目前绝大多数轮询模型研究的是基于单边通信的场景,提出一个混合服务的双向轮询模型。为提高能效,在所有上行链路站点队列传输完成之后再分配下行链路数据队列进行传输,这使上行链路站点在完成数据传输后可以进入睡眠状态,并且可以保持休眠状态直到下行链路开始广播为止;建立混合服务双向轮询接入系统的两队列等效模型,利用马尔科夫链和概率母函数得出上下行数据的平均等待时延的精确表达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接入策略中上行链路传输时延和能效的改善是以下行链路资源占用为代价的。随后,为改善上述问题,基于轮询接入方式,提出了预约式全双工MAC协议。该协议中,数据传输开始前由AP进行信息预收集,调度过程与数据传输过程并行处理,同时调度策略的实施取决于轮询时刻站点缓存区内待发送的数据量,从而针对轮询期间站点排队状态的动态变化实现动态调整;采用门限和半门限的服务方式为站点提供服务。仿真结果表明,预约式全双工MAC协议能有效改善网络的性能。

郑远[3](2020)在《下一代WLAN基于OFDMA的高吞吐量信道接入策略》文中提出即将于2020年发布的IEEE 802.11ax标准,首次引入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机制,以应对密集网络环境下的信道竞争,提升频谱使用效率和网络吞吐率。基于IEEE 802.11ax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能够有效拓展多用户并行传输功能,提升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效率,支持数量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接入到互联网,应对复杂多样的网络环境。然而,基于IEEE 802.11ax标准的WLAN面临着在密集网络环境下同时执行数据传输的用户数量多、信道资源紧缺、信道冲突发生概率高的问题,由此带来网络整体信道利用率低下、数据传输延迟较长、网络吞吐率低等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IEEE 802.11ax标准的信道接入协议和信道资源分配方案进行研究,旨在提高WLAN的吞吐量并满足数据传输过程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 S)指标。本文主要的工作和创新之处如下:提出了基于OFDMA的重传次数感知信道访问(RNACA)方案。IEEE802.11ax标准提供的上行链路基于OFDMA的随机接入(Uplink OFDMA-based Random Access,UORA)机制支持多个用户同时在不同资源单元(Resource Unit,RU)中传输上行数据。借助UORA协议,接入点(Access Point,AP)使用触发帧为关联的移动工作站(Station,STA)动态宣布可供STA争用的随机接入资源单元(Random Access RU,RA-RU),关联的STA采用退避机制竞争RU,随后在竞争获得的RU上并发传输数据。UORA机制的不足之处在于:在RU数量足以供STA使用的情况下,一旦STA传输失败,就将其OFDMA竞争窗口大小加倍,带来了不必要的数据传输时延,影响了信道利用效率以及网络吞吐率。本文所提出的RNACA方案可以克服上述UORA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在RNACA方案中,定义了考虑当前传输次数、最大重传次数、资源单元数量和关联STA数量的概率,在STA使用信道发生冲突需要重传数据时,STA通过使用这个概率来决定是否扩大其竞争窗口大小,从而达到有效使用信道并且提高整个网络吞吐率的目的。利用概率论对RNACA方案的数据传输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得到STA在发送数据包时一次传输尝试中成功传输的概率、数据包时延以及网络吞吐率。由此形成一个以吞吐量最大为目标函数,数据包最大重传次数为优化变量的最优化问题。通过解这个最优化问题,得出最大重传次数的最优值,并将之用于RNACA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与IEEE 802.11ax标准所提出的UORA方案相比,本文的RNACA方案可以获得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数据包传递延迟。提出基于OFDMA的上行链路信道保留资源分配(UCR)方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时性较高的业务对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Qo S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在密集网络环境下用户的Qo S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本文提出的UCR方案致力于满足视频流量站对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有低时延、高吞吐量、低丢包率等Qo S指标。UCR方案根据数据传输的需求,将STA分为高优先级的视频流量站点和较低优先级的非视频流量站点,为视频流量站点保留信道资源,使其得以长时间连续传输数据,提高了高优先级STA的信道接入成功率和吞吐量,减少了其数据包发送时延。UCR方案扩展了传统的RTS(Request to Send)/CTS(Clear to Send)四次握手机制,并对RTS、CTS、ACK(确认)帧进行扩展,定义了Qo SRTS、Qo S-CTS、Qo S-ACK帧结构,使其适用于UCR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UCR方案能够提高视频流量站的吞吐量,降低其时延。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基于IEEE 802.11ax标准的最新一代WLAN,以提高其吞吐量。

何晓菲[4](2020)在《密集部署场景下WLAN干扰协调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急剧增长的移动数据流量和数量庞大的网络设备需要网络提供随时随地的高容量接入服务。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由于其灵活方便的组网方式和成本低廉的部署费用,一直以来都是分载网络数据流量压力的重要手段。网络应用和技术的持续发展,WLAN设备的井喷式增长,这些都加大对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连接量、吞吐量的要求;频谱资源稀缺从而使网络向更高的频段扩展,这些都致使WLAN部署的密集化。接入点(Access Point,AP)高密度部署使得更多的AP将共享同一信道,致使严重的同频干扰,也使得位于重叠基本服务集(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OBSS)的用户间干扰情况恶劣。研究AP密集部署下的干扰协调技术,对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网络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聚焦密集WLAN部署场景,通过功率控制和多AP协作的方案来实现干扰协调。首先,本文对密集WLAN部署场景进行干扰分析,建立用户干扰模型。针对多AP并发的场景,设计了基于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AC)集中控制WLAN的功率控制方案,提出了在限制功率和用户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条件下最大化系统容量和能量效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其中AC通过收集全网信息,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多目标改进遗传算法(Multi-objective Advanced Genetic Algorithm,MOA-GA),快速获取网络中各AP最佳的发射功率。仿真分析表明,该功率控制方案使得AP间干扰减轻,同时提升了系统吞吐量和系统能量效率。然后,本文针对OBSS用户间干扰严重的问题,结合正在制定中的下一代WLAN IEEE 802.11be标准协议的候选技术——多AP协作技术,提出了下行协作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Downlink Collaborative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DCO-MU)方案。通过对用户的信号模型和干扰模型分析,采用块对角化(Block Diagonalization,BD)预编码技术将干扰信号转化为有用信号来改善用户性能。设计了方案具体流程及相应帧结构,对两种信道探测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开销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减少OBSS边缘用户干扰,提升边缘用户性能和系统吞吐量。

孙亮[5](2020)在《无线多热点网络负载均衡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无线多热点网络(Multi-hotspot Network)中广泛存在且矛盾日益突出的多接入点接入中的切换、负载均衡等问题进行研究,利用博弈论以及网络优化等工具,提出有效的无线带宽分配、负载均衡以及多接入点选择接入算法,从而最优化无线多热点网络的用户体验以及最大化利用网络资源。研究通过对现有系统和既有工作的深入分析,发现当前无线多热点负载均衡系统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在使用网络带宽的过程中过度占用带宽资源从而导致其他用户的网络体验降低以及网络性能降低;在现有的无线局域网网络容量理论和标准模式基础上,没有充分考虑网络容量和延迟的不同要求;在用户要求链接的过程中,忽视用户负载均衡的问题,以及网络拥塞甚至造成网络瘫痪;缺少定价机制,不能够有效保证每个用户可以获得与其支出相对应的服务体验等问题。为此本文从理论和算法入手,从多个方面提出相关的算法优化和解决方案,主要贡献在于:1)针对无线多热点网络中用户行为特征的研究,探寻多热点网络中用户行为模式。绝大多数仍然假设用户的网络业务以及通用的网络拓扑或者信道访问模式,而较少的考虑到多热点网络中特有的用户行为模式,如应用程序、接入点(Access Point,AP)选择的趋势、移动性、自私行为分析以及网络体验,本文重点考虑多热点网络中不同用户对网络带宽以及延迟的要求,在深入理解用户行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和负载均衡的快速网络切换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和Mininet-WiFi仿真平台进行模拟实验,实验对于不同切换方式的切换延迟、丢包率、切换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不同接入点之间的切换时延和丢包率,同时稳定性得到提升。2)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WLAN)运营商和服务商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连接和用户体验,总是会提高无线接入点的密度。因此,WLAN用户通常会发现自己被多个接入点覆盖,并且须决定关联哪个接入点。针对多热点网络中网络拥塞问题,在现有的无线局域网络容量理论和802.11标准的AP接入模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多热点网络中不同用户对网络速率及网络延迟的不同要求,研究适用于公共多热点网络中热点接入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在线关联AP选择接入算法。本文提出新的热点接入评价模型及分布式算法,通过接入控制机制和接入后用户获得的网络性能分析预测两种方式,达到优化热点接入的目的。同时,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关联算法的竞争比达到1-1/e,与传统的基于RSSI的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总吞吐量,对解决网络拥塞、减少延迟、提高用户网络体验效果明显。3)针对多热点接入控制不灵活的问题,为了能够达到更加灵活地获得带宽分配和全局优化用户接入的目标,接入点对网络中存在的用户关联请求决策时,综合考虑用户负载均衡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DN的面向负载均衡的接入控制机制。理论上,结合面向全局公平的带宽分配算法,在比例公平和最大最小公平中,来权衡统筹网络中资源的分配,结合博弈论中贝叶斯平衡理论,更加合理深入调度资源。负载均衡算法框架方案实验过程中,采用Mininet仿真平台进行模拟,拓展了 OpenFlow协议使AP能及时将接入请求发送至控制器。相应的为了收集信号强度、吞吐量、丢包率三个指标信息,在SDN控制器上拓展了智能接入点关联模块,AP信息采集模块和负载均衡模块,进而计算多个可连接的接入点的网络质量,来确定最佳接入点,从而均衡各接入点的负载,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同时,算法运行在SDN控制器中,避免了对接入网络的用户设备进行修改,提升了兼容性,方便部署。综上,研究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旨在能够对已部署的网络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对于将要部署的网络可以提供合理规划的指导。同时,对于无线运营商、无线热点网增值商家如购物中心、咖啡厅、机场、社区等有着现实的经济效益。

葛旭阳[6](2020)在《下一代WLAN干扰协调与资源管理机制研究》文中指出WLAN技术由于其成本低、布点灵活、速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提供无处不在的移动宽带接入。除此之外,WLAN还被应用于数据回传等应用场景。传统WLAN接入网络对吞吐量有较高要求,而对可靠性,链路延迟等指标不够敏感,采用802.11协议基于竞争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冲突避免(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的接入机制。而用作数据回传的WLAN网络对时延、吞吐量和丢包率等均有较高要求,现有WLAN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工作机制并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研究适用于数据回传WLAN的基于集中控制的MAC接入机制。新一代WLAN标准IEEE 802.11ax引入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技术,主要采用基于调度的工作模式。由于802.11ax的OFDMA机制具有一些与蜂窝网不同的特点,例如不同带宽的信道可划分为多种资源单元(Resource Unit,RU)尺寸组合,一个用户只能被分配一个RU等。因此,本文结合数据回传网络和802.11ax标准OFDMA特点,基于集中控制方式对多BSS间的调度和资源分配(schedul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SRA)算法进行研究,考虑不同业务的时延需求,降低BSS间干扰,提升系统吞吐量。本文首先针对在无线回传场景中,多个AP相邻部署且网络中有不同时延需求的业务类型,基于AC集中控制调度的工作方式,提出了一种满足不同业务时延限制的调度算法。然后,基于802.11ax协议OFDMA传输机制,在数据传输阶段以最大化吞吐量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RU规格的双优先级贪婪算法,为重叠区用户(Station,STA)分配相互正交的RU,为非重叠区STA根据不同的传输速率匹配最合适的RU,以实现减少重叠区干扰,提升多个BSS的系统吞吐量的目标。性能仿真结果显示,相较于不同类型业务的时延限制和RU随机分配时的系统吞吐量,本文所提出的SRA算法在满足传输时延的需求下,系统吞吐量可以提升56%。其次,针对相邻AP覆盖重叠区域的用户受到干扰较严重的问题,本文在所提资源分配算法基础上联合功率控制策略。考虑AP对各STA下行传输业务量不同,按照固定步长逐步调整AP为RU分配的下行发送功率,从而调整不同RU上的传输速率。降低重叠区干扰的同时,实现RU分配,功率和用户下行业务量的匹配,提升重叠区吞吐量和系统吞吐量。性能仿真结果显示,相比AP在各个RU上均匀分配下行发射功率的资源分配算法的OBSS吞吐量和系统吞吐量,本文所提出联合功率控制的资源分配策略在OBSS的吞吐量和系统吞吐量性能方面分别提升85%和48%。

程煜钧[7](2019)在《工业无线局域网MAC协议确定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技术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由于其具有低成本、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易部署等优势,在家庭、企业和工业等诸多无线网络场景和应用中均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工业WLAN继承了 WLAN的基本功能和特性,但由于工业环境的复杂性和WLAN协议的内在不足引起的网络不确定性,使得传统WLAN难以直接应用于工业通信中。工业WLAN研究重点在于数据传输的确定性,即需要在确定的时限内完成可靠的数据通信。本论文针对无线局域网MAC协议,围绕工业场景下通信的确定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本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工业实时场景下WLAN的负载均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性的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指标检测过程和负载调整过程。指标检测过程中,每个移动站根据时限错失率和丢包率评估网络负载情况;负载调整过程中,该算法将负载调整过程建模为博弈论中一级封闭拍卖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以使网络中的负载达到均衡。随后,本文将该方法与多种典型算法在工业场景下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数据传输时限错失率和丢包率,使网络支持更高确定性需求的工业应用。(2)针对工业密集场景下的确定性接入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针对该应用场景的IEEE 802.11ah标准,并对标准中定义的一种限制接入窗口机制进行建模分析。其次,为了避免限制接入窗口内部在高负荷情况下引起的性能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信道感知的竞争窗口自适应算法,该算法具有干扰判别功能,可以根据信道状况实时调整竞争窗口大小,提升网络的确定性。最后,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性能,本文将该方法与两种典型竞争窗口自适应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可提升IEEE 802.11ah协议在高负荷下的传输性能,从而使IEEE 802.1 1ah协议支持更高确定性需求的工业应用。(3)针对同时具有高确定性和高传输速率两种需求的工业应用,本文在IEEE 802.11协议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高确定性的无线局域网MAC协议。该协议采用集中式架构和时分多址接入机制,可以保证数据的端到端时延,为高速工业应用提供确定性保证。此外,本文在实际工业环境下搭建了测试平台和原型系统,对该协议的性能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较现有WLAN协议,可以支持实时性要求较为严格的工业应用。

巴欣然[8](2019)在《5G网络下多连接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5G在系统灵活部署、多业务支持、频谱效率、峰值速率和时延方面相比于4G具有明显优势,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但是在搭建5G无线通信系统时,如果将NR单独组网,而不考虑4G系统的兼容性,直接忽略之前系统一些固有的技术问题,就会导致更高的成本和更长的投入产出周期。因此,为了迎合市场,满足用户业务的差异化需求,5GNR需要融合现有4G以及其他无线补充网络,构成多重制式的“互补互通”网络架构,以获得更好的向前兼容性和更高的频谱效率。与此同时,采用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思想的多连接技术,将成为搭建未来5G多网融合网络架构时关键的技术支撑。多连接技术的实际部署既可以保证用户在多个网络之间自由选择、平滑切换,又能满足多样化接入超高性能指标的需求,还能利于运营商网络管理一体化。鉴于此,本文从多连接技术在超密集、多接入、eLWA及D2D分流等几大场景实际部署时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提高网络适配性与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将相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探索研究有效的解决策略。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具体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如下。1)本文将多连接技术中的数据分流传输问题转化为网络选择与适配问题,针对超密集场景中用户接收信号快速改变以及微基站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负载感知的网络选择策略;针对多接入场景中不同接入技术提供的QoS性能不同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业务感知的网络选择策略。在基于负载感知的网络选择策略中,与现有大多数文献提出的静态固定最大连接数的网络选择策略不同,本文提出的策略中的活动集个数由基站负载构成的Sigmod函数动态控制。论文首先根据用户不同业务QoS请求筛选预定网络候选集。其次根据由网络负载构成的Sigmod函数动态调整网络候选集的数量,最终确定的用户活动集不仅可以动态地调整网络最大连接数,还可以将高负载网络上的业务流量卸载到低负载网络。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负载感知的网络选择策略可以显着提高系统吞吐量,大幅降低无线链路失败概率;在基于业务感知的网络选择策略中,针对5G多网融合网络架构的标准制定还在探索中的现状,本论文首先描述了多连接的网络架构,把分流从传统的MAC层提升到更高层,以降低对时延回程的要求;其次提出的基于业务感知的网络选择策略综合了网络侧与用户侧的特性,解决了不同业务QoS需求在各接入网上的不同映射的问题,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数据传输率、误码率、时延、抖动等QoS参数要求各不相同的需求。仿真结果表明,动态的业务疏导机制不仅可以满足以用户为中心的要求,保障业务一致性,还能显着地提高系统吞吐量,并降低无线链路概率和传输延迟。两种策略的提出都为多连接实际部署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2)D2D用户与蜂窝用户在模式选择与资源分配问题上仍然面临一些技术难题的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用户D2D模式与蜂窝模式的转化准则,该准则允许用户根据业务优先级灵活调节工作模式;其次在D2D与蜂窝用户频谱共享问题上,本文提出了基于用户优先级的资源分配策略。与传统大多数文献中D2D用户与蜂窝用户公平竞争资源不同,本文提出的策略根据用户的优先级调配网络资源,把实际问题建模为一个有条件的凸优化问题,并设计了基于Kuhn-Munkres算法寻找最优解的资源分配方案。该策略可以有效地减轻基站负载,实现蜂窝网络流量的卸载,从而缓解蜂窝网络的下行传输压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用户优先级的资源分配策略能够显着提高D2D接入率与系统吞吐量。3)针对eLWA场景中上行资源分配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的现状,本文提出了面向时延服务质量保障的资源分配优化策略;同时本文综合考虑了超密集场景中用户的实际速率、需求速率、频谱效率、基站负载和公平性五个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正比例公平的资源调度算法。在面向时延服务质量保障的资源分配优化策略中,本论文首先考虑了用户的多种业务同时通过LTE网络与WLAN网络的上行信道传输数据信息的网络模型。与大多数文献中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的资源优化策略不同,本文将时延服务质量加入eLWA网络的信道表征,并通过最大化时延服务质量约束下的有效容量得到上行资源分配凸优化问题。其次将该凸优化问题转化为最优功率分配与最优带宽分配两个子问题。前者中,采用凸优化理论与拉格朗日函数得到功率分配优化方法,后者中,根据拉格朗日对偶法与次梯度法得到带宽分配优化方法,从而得到总的资源分配优化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与常用的ABC(Always Best Connected)功率分配算法和固定比例功率分配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保障业务时延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有效容量;在正比例公平的资源调度算法中,论文首先匹配超密集网络特性,完善了完整的资源调度信令流程;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正比例公平的资源分配算法。在正比例公平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基站负载、信漏噪比、频谱效率等因素来确定用户的优先级以达到最大资源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保证了系统中用户的公平性,而且使整个系统负载达到均衡,从而直接提高资源利用率。相比于传统的正比例公平资源分配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的平均用户吞吐量提高了大约20%。

吴鸣晴[9](2019)在《下一代WLAN中基于OFDMA的MAC协议》文中提出下一代WLAN的MAC层和物理层采用IEEE 802.11ax标准,这个标准计划于今年发布,并首次引入上行链路正交频分多址的物理层技术,实现WLAN上行多用户并行传输。基于IEEE 802.11ax标准中涉及的新技术设计新的MAC协议,包括接入协调方案、资源单元分配方案等,对提高下一代WLAN频谱资源利用率和网络吞吐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针对下一代密集WLAN的接入协调方案中资源单元利用率低、资源单元分配不合理以致网络吞吐率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技术的公平混合接入协调方案和最大化吞吐率的资源单元分配方案,并搭建了相应的仿真环境进行仿真和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包括:1.针对下一代WLAN协调接入问题,提出了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技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公平发送混合式接入协调方案。通过对接入协调方案进行建模分析,推导出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机会公平因子,并提出了公平因子优化问题,并通过优化问题的求解,得到最大化公平因子的资源单元分配方案。通过仿真实验,对本文所提出的混合式接入协调方案进行性能评估和分析,并与现有轮询方案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案在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技术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相较于现有轮询方案,能获得更加公平的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机会。2.针对下一代WLAN资源单元分配问题,提出了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技术的高吞吐率资源单元分配方案。首先,在考虑资源单元分布和信道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络吞吐率模型,推导得出了网络吞吐率,并提出了最大化网络吞吐率的优化问题。其次,通过求解该优化问题,得到相应的高吞吐率资源单元分配方案,并给出该方案的流程和步骤。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本方案进行了性能评估与分析,并与现有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技术的资源单元分配方案以及802.11ac的不考虑正交频分多址技术的传统方案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案在满足资源单元分布和信道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最优的WLAN吞吐率,与现有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技术的资源单元分配方案以及802.11ac的不考虑正交频分多址技术的传统方案相比在吞吐率性能上具有优势。

云洪[10](2019)在《高密度WLAN中基于竞争/预留的信道访问算法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在高密度的WLAN中,随着站点数量的增加,采用基于自由竞争的分布式协调功能(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DCF)使得碰撞愈加严重,网络性能急剧下降。另外,站点(Station,STA)与接入点(Access Point,AP)之间的自适应速率调整机制使得站点间具有不同的速率。在多速率的网络环境下,低速率站点与高速率站点接入信道的机会相同,它们所获得的吞吐量也相同,从而导致了性能异常问题。本文主要解决高密度WLAN中高碰撞率以及性能异常问题。首先,为了减少碰撞以及实现无碰撞的数据传输,本文基于竞争/预留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的解耦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算法,也就是DMAC(Decoupled MAC)算法。在本文中,时间时隙被划分为竞争周期和数据传输周期。在竞争周期,站点尝试传输一个短的控制帧来竞争信道,如果传输成功,其ID将会被存储到一个队列中。在接下来的数据传输周期中站点根据成功竞争到信道的顺序依次传输数据包,每一个成功传输的数据包都会通过确认帧(Acknowledgement,ACK)进行确认,且每一个ACK帧都携带下一个传输数据包的站点ID。这样,所有站点在数据传输阶段可以有序地传输数据,避免冲突。为了解决性能异常问题,在DMAC算法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两种基于时间公平的信道访问算法。第一种是在竞争周期给予高速率站点更多的信道竞争机会从而实现时间公平。第二种则是在数据传输周期给予竞争到信道的站点与其速率成比例的传输次数,这样,高速率的站点可获得和低速率站点相同的信道占用时间,最终实现信道时间公平。最后,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分别对上述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升网络总体吞吐量以及信道利用率。同时,该算法也能获得较好的信道时间公平性。

二、WLFVC:WLAN中的分布式公平调度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LFVC:WLAN中的分布式公平调度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密集WLAN的干扰缓解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WLAN中的干扰建模与干扰缓解方案
        1.2.2 WLAN的数据传输策略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
    1.4 本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IEEE802.11标准概述
    2.2 IEEE802.11 MAC层分布式协调功能
    2.3 IEEE802.11ax的目标唤醒时间机制
    2.4 空间复用技术
        2.4.1 基础服务集颜色机制
        2.4.2 双重网络分配矢量
    2.5 IEEE802.11ax的帧格式
        2.5.1 IEEE802.11的MAC帧格式
        2.5.2 IEEE802.11ax的物理层头部
        2.5.3 IEEE802.11ax的帧聚合功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基本服务集颜色的协调交替目标唤醒时间策略
    3.1 问题描述
    3.2 系统模型
        3.2.1 网络模型
        3.2.2 信道模型
    3.3 提出的方案
        3.3.1 CAT工作流程
        3.3.2 基于BSS颜色的分集方案与干扰信号的报告
        3.3.3 CAT调度机制
    3.4 性能评估
        3.4.1 数值计算
        3.4.2 吞吐率计算
        3.4.3 仿真配置
        3.4.4 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距离选择的多基本服务集干扰缓解方案
    4.1 问题描述
    4.2 系统模型
    4.3 方案及其分析
        4.3.1 ECAT工作流程
        4.3.2 AP分集策略
        4.3.3 ECAT调度机制
    4.4 性能评估
        4.4.1 仿真场景和参数设置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同播RoF-DAS WLAN接入控制策略优化设计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轮询系统在各类网络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轮询系统在WBAN中的应用
    2.3 轮询系统在IoT中的应用
    2.4 轮询系统在IoV中的应用
    2.5 轮询系统在RoF-DAS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轮询的混合服务半双工MAC协议设计
    3.1 引言
    3.2 HBPOLL调度机制
        3.2.1 网络模型
        3.2.2 接入策略
    3.3 数学模型
        3.3.1 数学模型
        3.3.2 等效分析模型
        3.3.3 概率母函数
    3.4 性能分析
        3.4.1 平均排队队长
        3.4.2 平均等待时延
        3.4.3 平均能耗
    3.5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轮询的预约式全双工MAC协议设计
    4.1 引言
    4.2 SFDP调度机制
        4.2.1 网络模型
        4.2.2 信息预收集
        4.2.3 调度策略
    4.3 性能分析
        4.3.1 平均等待时延
        4.3.2 系统吞吐量
    4.4 仿真实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的成果
致谢

(3)下一代WLAN基于OFDMA的高吞吐量信道接入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OFDMA的信道接入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信道资源分配方案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贡献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IEEE802.11标准概述
        2.1.1 IEEE802.11标准发展过程
        2.1.2 IEEE802.11ax标准
    2.2 正交频分多址复用技术
    2.3 IEEE802.11 MAC层
        2.3.1 MAC层的主要功能及信道接入机制
        2.3.2 分布式协调方案
        2.3.3 CSMA/CA机制
        2.3.4 退避算法
        2.3.5 RTS/CTS四次握手机制
    2.4 IEEE802.11ax的信道接入
        2.4.1 基于触发帧的上行多用户调度接入
        2.4.2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的上行随机接入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OFDMA的重传次数感知信道访问方案
    3.1 问题描述
    3.2 重传次数感知信道访问方案
        3.2.1 网络场景
        3.2.2 重传次数感知信道访问(RNACA)方案
        3.2.3 节点传输数据包的状态及其转换图
        3.2.4 确定成功传输的概率
    3.3 吞吐量分析与优化
        3.3.1 数据包发送时延和吞吐量的推导
        3.3.2 优化问题
    3.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OFDMA的上行链路信道保留资源分配方案
    4.1 问题描述
    4.2 上行链路信道保留资源分配方案
        4.2.1 网络场景
        4.2.2 信道资源的分布
        4.2.3 上行链路信道保留资源分配方案
    4.3 基于优先级的MAC层控制帧结构
    4.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4.4.1 仿真环境配置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密集部署场景下WLAN干扰协调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WLAN标准技术发展历程
    1.3 WLAN干扰协调管理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WLAN密集网络干扰协调管理技术
    2.1 密集网络
        2.1.1 密集网络的相关概念
        2.1.2 密集网络中的干扰分析
    2.2 干扰管理和协调技术
        2.2.1 功率控制
        2.2.2 协作多点技术
        2.2.3 MU-MIMO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AC的多目标改进遗传算法功率控制方案
    3.1 传统WLAN协议中的功率控制问题
    3.2 系统模型
    3.3 遗传算法介绍
        3.3.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3.3.2 遗传算法的编码与基本操作
    3.4 多目标改进遗传算法的功率控制
        3.4.1 遗传算法的改进
        3.4.2 本方案改进遗传算法的流程
    3.5 方案流程设计
    3.6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3.6.1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
        3.6.2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下一代WLAN中的下行协作MU-MIMO方案
    4.1 两个BSS的系统模型
    4.2 多AP协作的BD预编码
    4.3 方案流程设计
    4.4 边缘和中心用户识别
        4.4.1 边缘和中心用户识别帧交互流程
        4.4.2 帧结构设计
    4.5 协作AP和用户选择策略
    4.6 信道信息探测
        4.6.1 802.11协议中的信道信息探测
        4.6.2 本方案的信道探测协议
        4.6.3 帧结构设计和帧开销
    4.7 多AP协作传输方案
    4.8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4.8.1 信道探测开销仿真
        4.8.2 方案性能仿真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的总结
    5.2 后续工作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无线多热点网络负载均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与综述
        1.2.1 无线多热点网络负载测量及分析
        1.2.2 信道接入和带宽分配问题及其相关实现技术
        1.2.3 无线热点接入算法的研究
        1.2.4 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
        1.2.5 研究挑战和未来方向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无线多热点网络快速切换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无线多热点网中的快速切换以及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2.2.1 多热点网中的切换阶段
        2.2.2 用户行为特征及切换的触发原则
    2.3 基于负载均衡的快速切换机制(LFHM)
    2.4 基于SDN的多热点网络快速切换方案
        2.4.1 SDN切换过程分析
        2.4.2 切换延迟分析
        2.4.3 应用SDN控制器的切换方案
    2.5 实验环境设计及结果分析
        2.5.1 实验环境
        2.5.2 实验拓扑图
        2.5.3 场景设计和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无线多热点网络中在线关联负载平衡算法的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背景
    3.3 网络和系统描述
    3.4 支持多热点无线负载均衡在线关联算法
    3.5 负载均衡在线关联算法理论分析
    3.6 实验和讨论
        3.6.1 关联算法Matlab模拟实验
        3.6.2 负载均衡的在线关联算法TestBed实验方法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多热点网络负载均衡优化
    4.1 引言
    4.2 研究背景
    4.3 负载均衡算法建模与理论分析
        4.3.1 网络系统描述
        4.3.2 算法原理
        4.3.3 负载均衡算法设计与复杂度分析
    4.4 负载均衡算法(SLBA)在SDN网络中应用的流程
    4.5 负载均衡算法的实现
        4.5.1 主要衡量指标
        4.5.2 基于SDN的W1Fi中指标的测量方法
        4.5.3 AP网络质量评估
        4.5.4 最佳AP选择算法
    4.6 Mininet-WiFi仿真及结果分析
        4.6.1 仿真实验环境
        4.6.2 网络拓扑搭建
        4.6.3 传统AP的负载算法性能评估
        4.6.4 基于SDN的AP负载算法性能对比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下一代WLAN干扰协调与资源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802.11ax关键技术及SRA算法介绍
    2.1 802.11axPHY层关键技术
        2.1.1 OFDMA技术介绍
        2.1.2 PHY层其他技术简介
    2.2 802.11axMAC层关键技术
        2.2.1 802.11ax下行多用户传输
        2.2.2 802.11ax上行多用户传输
    2.3 典型SRA算法介绍
        2.3.1 调度算法分类
        2.3.2 资源分配算法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业务时延的最大化吞吐量调度和资源分配算法
    3.1 系统模型
    3.2 考虑业务时延的最大化吞吐量调度和资源分配算法
        3.2.1 基于业务时延的调度算法设计
        3.2.2 基于最大化系统吞吐量的双优先级贪婪算法设计
    3.3 性能仿真结果与分析
        3.3.1 系统仿真参数设置
        3.3.2 调度算法仿真结果分析
        3.3.3 资源分配算法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联合功率分配的资源管理算法
    4.1 系统吞吐量数学模型
    4.2 基于实际传输业务量的功率控制策略
    4.3 仿真参数设置与结果分析
        4.3.1 系统仿真参数设置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7)工业无线局域网MAC协议确定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对照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传统无线局域网基本结构
        1.2.2 工业确定性网络相关研究
        1.2.3 工业无线局域网需求及特点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无线局域网MAC协议及其确定性研究综述
    2.1 无线局域网MAC协议概述
        2.1.1 传统IEEE 802.11 MAC机制概述
        2.1.2 近期IEEE 802.11 MAC机制概述
    2.2 传统IEEE 802.11 MAC协议的确定性相关研究
        2.2.1 基于竞争的MAC机制
        2.2.2 无竞争的MAC机制
        2.2.3 其它MAC优化机制
        2.2.4 本节总结
    2.3 近期IEEE 802.11 MAC协议的确定性相关研究
        2.3.1 IEEE 802.11n
        2.3.2 IEEE 802.11ac
        2.3.3 IEEE 802.11ah
    2.4 本章小结
3 工业实时场景下无线局域网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3.1 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现状
    3.2 基于工业实时场景的WLAN负载均衡算法设计
        3.2.1 系统描述
        3.2.2 指标检测过程
        3.2.3 负载调整过程
    3.3 仿真验证和结果分析
        3.3.1 仿真设计
        3.3.2 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工业密集低速场景下无线局域网接入确定性优化研究
    4.1 引言
        4.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现状
    4.2 工业应用中触发模式RAW机制性能评估
        4.2.1 系统描述
        4.2.2 触发模式RAW建模分析
        4.2.3 模型验证和性能分析
    4.3 工业密集场景下自适应竞争窗口退避算法设计
        4.3.1 信道状态估计
        4.3.2 自适应竞争窗口机制
    4.4 工业密集场景下自适应竞争窗口退避算法性能验证
        4.4.1 仿真设计
        4.4.2 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工业无线局域网高确定性MAC协议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1.1 研究背景
        5.1.2 研究现状
    5.2 基于工业无线局域网的高确定性MAC协议设计
        5.2.1 入网流程
        5.2.2 数据帧和时隙设计
        5.2.3 时间同步
    5.3 基于工业无线局域网的高确定性MAC协议实现
        5.3.1 系统架构
        5.3.2 驱动修正
        5.3.3 定时器设计
    5.4 性能评估
        5.4.1 实验设计
        5.4.2 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5G网络下多连接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主要研究工作
    1.3 主要研究成果
    1.4 论文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连接关键技术与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多连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场景
    2.3 多连接技术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2.3.1 多连接技术应用场景的研究
        2.3.2 多连接技术网络架构的研究
        2.3.3 多连接技术数据分流传输技术的研究
        2.3.4 多连接技术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的研究
    2.4 多连接技术的性能优势
        2.4.1 更高的用户聚合速率
        2.4.2 更大的系统吞吐量
        2.4.3 更低的传输时延
        2.4.4 更好的移动鲁棒性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多连接技术网络选择与适配机制的研究
    3.1 引言
    3.2 三种多连接数据分流网络架构
    3.3 传统的网络选择与适配机制
    3.4 超密集场景中基于负载感知的网络选择策略研究
        3.4.1 问题描述
        3.4.2 系统模型
        3.4.3 基于负载感知的网络选择算法设计
        3.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5 小结
    3.5 多接入场景中基于业务感知的网络选择策略研究
        3.5.1 问题描述
        3.5.2 系统模型
        3.5.3 基于业务感知的网络选择算法设计
        3.5.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D2D与蜂窝用户模式选择与频谱共享技术的研究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3 系统模型
    4.4 基于用户优先级的资源分配算法设计
        4.4.1 系统吞吐量最优化问题建模
        4.4.2 模式选择机制
        4.4.3 资源分配优化机制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1 D2D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对算法性能影响评估
        4.5.2 D2D用户与蜂窝用户数量比值对算法性能影响评估
        4.5.3 小区半径对算法性能影响评估
        4.5.4 D2D最大发射功率对系统性能影响评估
        4.5.5 阴影衰落对系统性能影响评估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多接入技术融合网络无线资源优化技术的研究
    5.1 引言
    5.2 eLWA网络中时延服务质量约束下的资源分配策略的研究
        5.2.1 问题描述
        5.2.2 时延服务质量约束下的有效容量
        5.2.3 系统模型
        5.2.4 时延服务质量约束下的资源分配算法设计
        5.2.5 仿真结果与分析
        5.2.6 小结
    5.3 超密集场景中基于正比例公平的资源调度策略研究
        5.3.1 问题描述
        5.3.2 多连接资源调度网络信令流程
        5.3.3 系统模型
        5.3.4 基于正比例公平的资源调度算法设计
        5.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5.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下一代WLAN中基于OFDMA的MAC协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下一代WLAN的接入协调方案
        1.2.2 下一代WLAN的上行数据传输资源单元分配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
    1.4 本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IEEE802.11 标准
        2.1.1 IEEE802.11 标准发展历史
        2.1.2 IEEE802.11ac和 IEEE802.11ax
    2.2 IEEE802.11 帧格式
        2.2.1 MAC帧一般格式
        2.2.2 IEEE802.11ax标准的触发帧格式
    2.3 IEEE802.11 工作频段
    2.4 OFDMA技术
    2.5 IEEE802.11 MAC协议
        2.5.1 MAC层体系结构
        2.5.2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2.5.3 增强分布式信道接入
        2.5.4 基于触发帧的上行接入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OFDMA的缓冲区状态报告公平发送混合接入协调方案
    3.1 问题描述
    3.2 系统模型
        3.2.1 网络模型
        3.2.2 资源单元分布
        3.2.3 缓冲区状态报告公平发送机会混合接入框架传输过程
    3.3 理论分析
        3.3.1 公平因子
        3.3.2 缓冲区状态报告发送机会公平因子
        3.3.3 求解优化问题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1 仿真配置
        3.4.2 仿真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OFDMA的高吞吐率资源单元分配方案
    4.1 问题描述
    4.2 系统模型
        4.2.1 网络模型
        4.2.2 OFDMA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4.2.3 高吞吐率资源单元分配方案的多用户并行上行链路传输过程
    4.3 理论分析
        4.3.1 网络吞吐率模型
        4.3.2 吞吐率优化问题
        4.3.3 求解优化问题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1 仿真配置
        4.4.2 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高密度WLAN中基于竞争/预留的信道访问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碰撞的MAC算法研究现状
        1.2.2 基于时间公平性的MAC算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无线局域网
    2.1 概述
        2.1.1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2.2 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2.2.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结构
        2.2.2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2.3 IEEE802.11媒体访问控制
        2.3.1 分布式协调功能
        2.3.2 点协调功能
    2.4 MAC帧格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竞争/预留的信道访问算法
    3.1 概述
    3.2 系统模型
    3.3 基于竞争/预留的信道访问算法
        3.3.1 竞争过程
        3.3.2 队列过程
        3.3.3 数据传输过程
        3.3.4 最优CW调整方法
        3.3.5 算法流程
    3.4 数学分析
    3.5 性能评估
        3.5.1 实验设计
        3.5.2 饱和网络场景
        3.5.3 不饱和网络场景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时间公平的信道访问算法
    4.1 概述
    4.2 基于时间公平的信道访问算法
    4.3 性能评估
        4.3.1 实验设计
        4.3.2 实验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四、WLFVC:WLAN中的分布式公平调度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密集WLAN的干扰缓解策略[D]. 徐晓锋.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2]同播RoF-DAS WLAN接入控制策略优化设计及分析[D]. 贾徭. 云南大学, 2020(08)
  • [3]下一代WLAN基于OFDMA的高吞吐量信道接入策略[D]. 郑远.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4]密集部署场景下WLAN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 何晓菲.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无线多热点网络负载均衡优化研究[D]. 孙亮.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7)
  • [6]下一代WLAN干扰协调与资源管理机制研究[D]. 葛旭阳.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工业无线局域网MAC协议确定性机制研究[D]. 程煜钧. 北京交通大学, 2019
  • [8]5G网络下多连接关键技术的研究[D]. 巴欣然.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1)
  • [9]下一代WLAN中基于OFDMA的MAC协议[D]. 吴鸣晴.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10]高密度WLAN中基于竞争/预留的信道访问算法研究[D]. 云洪.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WLFVC:WLAN中的分布式公平调度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