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朵美丽的“花”

有一朵美丽的“花”

一、这里有朵美丽的“花”(论文文献综述)

高莲芳[1](2021)在《舞蹈人类学视野下的舟曲“朵迪”舞研究》文中指出“朵迪”(?)舞是一种流传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境内,以串铃为道具,融史、诗、歌、舞等为一体的民间原生态大型集体舞蹈。在舞蹈动作上,既有对动物动作惟妙惟肖的模拟,也有对战争场景庄重威严的再现;在唱词内容上,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对天文地理、世界万物的追根溯源,小至对人们言行举止、生活琐事的约规;在歌词唱法上,既有单人颂唱,又有双人对唱,其对歌极为精彩。从“朵迪”舞的起源、内容及歌词和形式来看,“朵迪”舞与苯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融合了古羌族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论文由导论、正文及结论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在阐述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对象予以描述,并结合田野调查个案,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视角。第一章概述舟曲“朵迪”舞的生存空间,从历史渊源、民族分布和族宗教信仰三个层面呈现“朵迪”舞生存的空间状态。第二章通过文本记载和田野考察梳理对“朵迪”舞不同名称的含义,对“朵迪”舞进行历史溯源,论证“朵迪”舞是舟曲藏族先民创造的,充满藏族风格特征的舞蹈,它沿着舟曲藏族历史的发展轨迹日臻完善,并融合了古羌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第三章对舟曲三个典型藏族村落的“朵迪”舞进行个案调查,主要阐述了“朵迪”舞的分类和流传分布地域。第四章通过田野观察、参与村落的“朵迪”舞举办情况,深入了解“朵迪”舞举办的时间、地点、崇拜的神灵、祭祀方式、参与人群、仪式过程及其舞蹈禁忌等。第五章以田野调查为依据,深入挖掘“朵迪”舞的歌词艺术。从整体来看,“朵迪”唱词为七言或八言,且语言精练干脆、逻辑严密;内容上从开天辟地说起,大到宇宙物种起源,小到生活细节,无所不包。第六章解读“朵迪”舞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功能,对“朵迪”舞的舞蹈形态特征、歌词特征、音乐特征等方面予以分析和论述,并指出“朵迪”舞具有宗教祭祀、交际教育、宏大叙事、社会凝聚及族群认同功能。第七章在探讨“朵迪”舞面临艺人短缺、传承困难等基础上,笔者从非遗的角度提出,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大力度开发“朵迪”舞的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将“朵迪”舞搬上舞台,走进大众视野,发挥其道德育人功能,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文化。

滕小娟[2](2020)在《废墟审美 ——与中国城市电影的现代性建构》文中认为

肖彬彬[3](2020)在《边缘人故事:严歌苓小说的性爱叙事研究》文中认为严歌苓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边缘人形象,而作者对他们的塑造很多都是围绕着性爱叙事展开的。以性爱叙事为着力点,通过分析严歌苓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探究严歌苓小说边缘人的生命形式和生命意识,可以发现严歌苓小说以性爱叙事所突显出的女性意识以及对边缘人尤其是对边缘女性的人文关怀,进而揭示严歌苓小说性爱叙事和边缘人书写的价值所在。在严歌苓的小说中,边缘人形象的塑造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本土语境下的边缘人形象主要有理想主义的追随者、历史主流的游离者、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三种,异域语境下的边缘人形象主要有自我牺牲的弱者、不甘的寄居者、孤独的他者三种。他们是作者关注的主要人物类型,也是作者给予关怀和怜悯的对象。本土语境下,边缘人在理想、历史、政治与个人的缠绕中面对着性爱两难抉择的问题。严歌苓在她所塑造的边缘人身上,既表达着对时代苦难的思考,也融合了个人苦难的生命体验。当理想成为虚无的口号,情性纠缠下的青年选择了逃离,他们反叛理想,回归自我。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女性所具有的坚韧、善良品格展现女性强悍生命力的同时,张扬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也是男性情感的慰藉。最终,女性救赎男性,也在性爱中完成了自我解放。知识分子在坚守自由、守望精神的过程中走上了自我情感的救赎之路,找到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异域语境下,由于种族、文化、社会的差异,边缘人的处境十分艰难,他们的性爱问题更为复杂。移民经历丰富了严歌苓的创作,她笔下的边缘世界是对边缘人生活的展现,亦包含个人人生反思。弱者的牺牲是纯粹的,她们以独自承担苦痛的方式结束错位情感,宁愿忍受心灵痛楚也不愿接受性爱之间的隔阂。寄居者不能完全摒弃生理欲望,也不甘就此丧失自我,尝试寻找新的路径宣泄自己的情感,最终却只能在畸形情感中体会到仅有的温暖,在不甘又无奈的状况下等待生命燃尽。他者所面临的性爱困境也是身份认同危机的反映,他们的焦虑表现在性爱两难的矛盾心态。严歌苓对于边缘人的性爱书写常常带有自身的情感体验,在构筑边缘人复杂多变的性爱世界时,表达出她的女性意识和人文思考。她以女性视角观照边缘人,从多个层面描绘他们的精神、情感和欲望。严歌苓站在女性的立场,对理想、历史等因素造成的生存和性爱问题不是一味地批判,而是在一种追问和反思中诠释着对边缘个体生命的关怀。严歌苓以女性的独特感受揣摩边缘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他们的性爱困境,在对边缘人形象的塑造中也透露出她对中西两种文化的审视态度。严歌苓有着自己的女性立场,她以性爱叙事为角度,反思边缘人的基本情感问题,探讨边缘人的两难生存状态,既是对人性的考量,也是对边缘人生命尤其是边缘女性的关怀。同时,对边缘人这一形象的书写,传达着严歌苓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是同情边缘人的自觉,也为我们了解和体察边缘人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严歌苓对边缘人生命形式和生命意识的关怀,也是对整个人类和社会的关怀。

张昊天[4](2020)在《视觉修辞视域下电影中的广州城市形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像转向时代,城市形象的媒介化呈现和影像表达成为了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表现方式。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城市形象和视觉修辞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视觉修辞理论,从视觉修辞的符号、隐喻、象征和语境四个互为关联的修辞机制和修辞实践出发,对电影中的广州城市形象展开研究。文章认为电影文本将广州在影片中的呈现划分为三个时代——锐意进取的革命红区、市井百态下的广州人家和满怀温情的现代大都市。本文选取了人物、空间、道具、同期声和歌词符号五类图文符号,发现这些符号在电影建构广州形象上有着重要的表意和叙事功能,是广州城市变迁和文化传承的记录者,突显了广州的文化底蕴。基于对广州城市符号的理解,本文发现广州的城市精神和深层文化内涵主要通过隐喻、象征和语境的建构三种视觉修辞分析视角表现出来。本文挖掘出影片中隐喻着广州人向往自由与和平、眷念家文化的城市文化和象征广州人务实和广州女性独立的城市精神。第五章从互文、情景和文化语境角度来逐步确立电影文本中构建广州城市形象的释义规则,从广州形象的意义“出场”到广州形象意义的诠释边界再到广州城市文化内涵的塑造,寻找到受众与广州这座城市所共享的文化符号系统。当前,电影中的广州城市形象面临着文化符号失语、现代资本冲击着广州传统文化的问题,为此,电影制作者需要紧跟电影技术的发展并深挖广州的文化内核,在影片中把广州形象的图文符号与电影叙事相结合,从而讲好广州故事。

薛耀[5](2020)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意象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以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意象为研究对象,以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跨学科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涉及南京符号的当代电影和电视剧进行梳理,试图厘清并解答三个问题,一是南京的城市意象具体是什么?二是南京意象在影视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三是南京意象是怎么形成的?第一章对意象和城市意象的概念作出界定,梳理城市意象的两大构成元素,分析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元素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对影视作品中的南京人文意象进行考察,选取南京独特的人文景观,结合影视作品中的明城墙、秦淮河影像,分析其延续的文化内涵及符号意义。第三章对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战争意象进行考察,基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史实,分别梳理南京大屠杀题材和民国题材影视作品中的战争意象。第四章对影视作品中的南京当代意象进行考察,分别以第六代导演娄烨的电影作品、青春题材影视作品、现代都市题材影视作品为样本,探究其中的南京当代都市意象,找寻不同作品间当代意象的个性和共性。第五章把南京视为多元符号的集结体,承接前四章论述,揭示南京的影像审美特质,从政治、经济、文化、个性四个维度,探寻南京与南京意象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南京丰富的符码意义是如何推动南京意象的生成和表达的。论文指出,南京的自然地貌、历史人文、市民市井、传统风俗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南京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而南京独特的城市意象是解读南京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重要途径。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意象是创作者用影像建构出一种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南京城市形象。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民国旧都,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的南北融合,造就了南京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多元性,对应在影视作品中便是多元化的南京意象。其次,南京意象也是多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南京意象在建构和表达南京城市空间时,必然也是在被不断更新和完善的。

祖海来古力·木斯来丁[6](2020)在《《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民间故事女性形象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灰姑娘”的形象不仅具有文学性与文化性,同时还具有教育性的特征。中国“灰姑娘”身上具有勤劳、淳朴、善良、诚实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使“灰姑娘”故事能够在中华各民族之中扎根的主要原因。中国各民族“灰姑娘”型故事女性形象之所以有一致性和相似性,有着多方面深刻的原因。这也足以表明她们有着相同的原型来源——《叶限》。本章运用文化地理方法,分析“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故事的类型,对故事分类情况以及复合的情节进行阐述、对母题进行分析,找出了母题中所呈现的文化内涵。运用民间文学以及文化类人学的理论,对《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故事中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是绪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范围、方法和资料来源进行了阐述。第二步,阐述“灰姑娘”型民间故事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三步,对《叶限》与中国“灰姑娘”故事从分类与母题中进行分析。之后,笔者在文章中对汉族、柯尔克孜族、壮族、朝鲜族、藏族、回族、东乡族、维吾尔族、纳西族、彝族、苗族、哈萨克族、白族的等民族的“灰姑娘”型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文化内涵以及教育作用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文章最后,笔者探究了影视剧中灰姑娘故事的一些表现,以及灰姑娘形象所具有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社会的变迁中,女性的视角与对自身态度的变化,是灰姑娘这个人物形象在现实社会中的具象投射与集中表达。灰姑娘这一人物形象在电影作品之中的演化其实就是对以往传统女性形象的一种极其大胆的颠覆,是一种女性独有的构建视角。

陈翔[7](2020)在《娄烨导演电影视听语言的创新运用》文中指出中国第六代导演主要以写实的视听语言创作特色,对现实主义题材进行表现。娄烨导演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中流砥柱,其电影视听语言独树一帜。论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探索娄烨导演电影视听语言美学风格时,从娄烨导演电影的灯光风格、色彩基调以及声音运用上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镜头语言中构图、运镜以及蒙太奇进行具体分析,以探索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在电影美学上的运用与表现。与此同时,通过纪录片、采访等对娄烨导演电影的美学思维进一步研究,从其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规律中,尝试性地创作出三部该风格的实验电影《咖啡加点糖》《爱你,我值得》《觅思》,并根据具体的实践创作来对娄烨导演电影视听语言风格运用到其他电影中的可行性进行浅析,为以后电影创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借助。最后将电影视听语言结合电影文本进行研究,探索独创性视听语言与电影文学性在电影中相互关系,从另一维度说明独创性视听语言创新运用的效果。文中关于娄烨导演电影视听语言风格的总结,以其视听语言为基础,娄烨导演电影视听语言风格中的可行性,对其他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试验与探索开拓了创作路径。

刘姣[8](2020)在《国产犯罪题材影片的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世纪以来,国产犯罪电影在艺术与商业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并取得一定成就。相较于传统的犯罪电影来说,它打破了警察与犯罪者两相对立的关系,在故事内容与呈现形式上呈现出了新的特征。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国产犯罪题材电影。首先,本文从国产犯罪题材电影人物形象的构建方面将人物主要分为犯罪者、中立者:警察形象、受害者形象,主要论述三种人物形象在犯罪电影中的存在价值;其次,从国产犯罪电影的叙事结构入手,论证近些年国产犯罪电影讲述方式的转变及创新;再次,从国产犯罪电影的主题方面进行论证,一方面是传统主流价值观念的弘扬与传承,另一方面是对当今社会现象的某种反思和批判,以及之后国产犯罪电影之路的展望;最后,结合影视剧本的创作实践,谈谈影视理论与影视创作的融合过程以及指导意义,以及剧本创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多样化的电影市场中,国产犯罪电影作为正在逐步崛起,影响力也渐渐扩大,国产犯罪电影以其深刻的电影主题、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等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

长江[9](2019)在《明月村的“月亮”》文中研究说明曾几何时,中国的城乡差别巨大,人们纷纷涌入城市,道理很简单:城市生活好,农村生活差。即便是离乡背井、远离骨肉亲情,农民还是争先恐后奔向城市。而如今,情况正在出现反转,四川的一个村庄,不仅原来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回流家乡,就连城里人也都抵挡不住诱惑纷纷前来这个村庄定居、创业,为什么呢?用同样抵挡不住这个村庄诱惑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中方设计师赵晓钧的话说:来到明月村,我就是想"找回人味儿",只要生活好,哪里不是天堂?

王宇[10](2019)在《明清笺纸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笺纸是供书写与绘画的纸质艺术品,也是传统中国艺术文献的重要载体之一。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笺纸,不仅能够满足作为书画载体的功能,还能够充当艺术文化传播的媒介,即笺纸、笺谱中所呈现的图像,既反映了文人阶层的书写礼仪和审美情趣,又兼具了画谱、金石图谱的作用。因此,笺纸本身不但是艺术文献的载体,亦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文献形式。晚明的制笺活动,继承了千百年以来潢纸中染色、砑光等技巧,并开创性地运用了饾版套印和拱花等印刷方法,最终以金陵《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宣告了笺纸图像时代的全面开启。这两部笺谱与同时代的其它墨谱、画谱和小说戏曲的插图相比,不仅尽情地展现了多彩的图像,还包括了浅浮雕式立体的花纹。大约在乾隆时期,出现了明清制笺史中的分界点,此后各地笺肆林立,而热衷于金石考据学问的清代文儒和城市自由职业书画家,纷纷投入到制笺活动中来,用笺纸以一化千的优势,广泛对外展示和交流艺术语言。逐渐北方京津地区以北京琉璃厂为中心,南方苏松地区以上海豫园为代表,出现了数百家南纸店与笺扇庄,此时笺肆、制笺主人、书画家、刻工和印工们,常常以笺肆为中心,不断笼络聚集、联谊造势,笺肆除了刻印各种画笺、代乞时人书画,甚至还设立画会、出版刊物,成为清末南、北画坛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本文旨在从明清笺纸这一看似寻常、微观的视角,去探究同时期艺术史中尚未被整合的文献材料,或可互为补征、以答阙疑。

二、这里有朵美丽的“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这里有朵美丽的“花”(论文提纲范文)

(1)舞蹈人类学视野下的舟曲“朵迪”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1章 走进舟曲:“朵迪”舞的生存空间
    1.1 自然环境
        1.1.1 位置和地貌
        1.1.2 气候
    1.2 人文环境
        1.2.1 人口与民族分布
        1.2.2 宗教信仰状况
    1.3 舟曲藏族的族源及历史沿革
        1.3.1 舟曲藏族族源概述
        1.3.2 舟曲历史沿革
第2章 舟曲“朵迪”舞的起源与形成
    2.1 “朵迪”舞的名称与释意
        2.1.1 “朵迪”
        2.1.2 “罗罗”
        2.1.3 “突古”
    2.2 “朵迪”舞的起源
        2.2.1 “朵迪”舞起源文献记载
        2.2.2 “朵迪”舞起源传说
    2.3 “朵迪”舞起源辨析
        2.3.1 古羌人习俗的遗留
        2.3.2 与藏族原始苯教有关
        2.3.3 “朵迪”舞产生的年代
    小结
第3章 “朵迪”舞的类型与分布
    3.1 “朵迪”舞的类型
        3.1.1 “贡边朵迪”
        3.1.2 “突古朵迪”
    3.2 “朵迪”舞的分布
        3.2.1 白龙江上游地区
        3.2.2 白龙江中游地区
        3.2.3 白龙江下游地区
        3.2.4 拱坝河流域
        3.2.5 博峪河流域
    小结
第4章 “朵迪”舞的文化概况与仪式流程
    4.1 “朵迪”舞的文化概况
        4.1.1 “朵迪”舞的时空框架
        4.1.2 “朵迪”舞的场域
        4.1.3 “朵迪”舞的祭祀对象
        4.1.4 “朵迪”舞的参与人员
        4.1.5 “朵迪”舞的服饰
        4.1.6 “朵迪”舞的道具
        4.1.7 “朵迪”舞的禁忌
    4.2 “朵迪”舞的仪式过程
        4.2.1 煨桑仪式
        4.2.2 安场和请神
        4.2.3 “朵迪”舞开场
        4.2.4 “朵迪”舞高潮
        4.2.5 “朵迪”舞落幕
        4.2.6 村庄互访
        4.2.7 结束仪式
    小结
第5章 “朵迪”舞的歌词
    5.1 白龙江上游“朵迪”舞歌词
        5.1.1 迭勒
        5.1.2 赛尔布“朵迪”
        5.1.3 摆阵
        5.1.4 寻福歌
        5.1.5 赛布赞歌
        5.1.6 佐瑞
    5.2 白龙江中游“朵迪”舞歌词
        5.2.1 开天辟地之歌
        5.2.2 “朵迪”舞怎么来的
        5.2.3 “朵迪”
        5.2.4 “朵迪”歌手赞歌
        5.2.5 赞美家乡景色
        5.2.6 格萨尔王赞歌
        5.2.7 “珠玛朵迪”
        5.2.8 供奉歌
        5.2.9 人物赞歌
        5.2.10 寺院赞歌
    5.3 白龙江下游“朵迪”舞歌词
        5.3.1 开天辟地
        5.3.2 波斯
        5.3.3 绒拉绒迪
    5.4 拱坝河流域“朵迪”舞歌词
        5.4.1 拱坝河上游地区“朵迪”舞歌词
        5.4.2 拱坝河中游地区“朵迪”舞歌词
        5.4.3 拱坝河下游地区“朵迪”舞歌词
    5.5 博峪河流域“朵迪”舞歌词
        5.5.1 “珠玛朵迪”
        5.5.2 “朵迪”鲁
        5.5.3 吐吉
        5.5.4 偌依色依斯
        5.5.5 扎塔赞歌
    5.6 “朵迪”歌词辨析
        5.6.1 歌词表现形式与语言风格
        5.6.2 歌词内容的科学性
    小结
第6章 “朵迪”舞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
    6.1 “朵迪”舞的艺术特征
        6.1.1 “朵迪”舞的形态特征
        6.1.2 “朵迪”舞的音乐特征
        6.1.3 “朵迪”舞的歌词特征
    6.2 “朵迪”舞的文化内涵
        6.2.1 “朵迪”舞与舟曲藏族历史和宗教
        6.2.2 “朵迪”舞与舟曲藏族的生产生活
        6.2.3 “朵迪”舞与舟曲藏族服饰
        6.2.4 “朵迪”舞与族群认同
    6.3 “朵迪”舞的社会功能
        6.3.1 传承记录功能
        6.3.2 交际教育功能
        6.3.3 文化娱乐功能
        6.3.4 宏大叙事功能
        6.3.5 社会凝聚功能
    小结
第7章 “朵迪”舞的传承与保护
    7.1 “朵迪”舞传承与保护的特点
        7.1.1 民间艺人对“朵迪”舞的传承与保护
        7.1.2 传统方法对“朵迪”舞的传承与保护
        7.1.3 现代方法对“朵迪”舞文化传承与保护
    7.2 “朵迪”舞传承与保护的有益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7.2.1 “朵迪”舞传承与保护的有益经验
        7.2.2 “朵迪”舞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7.3 对“朵迪”舞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7.3.1 成立专业的表演队伍
        7.3.2 建设“朵迪”舞学艺的传承队伍
        7.3.3 建设“朵迪”舞固定的展示舞台
        7.3.4 建设“朵迪”舞宣传长廊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边缘人故事:严歌苓小说的性爱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严歌苓小说研究概述
    二 严歌苓小说性爱叙事、边缘人相关研究概述
    三 边缘人、性爱叙事等重要概念的界定
        (一)边缘人
        (二)性爱叙事
    四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在主流之外:严歌苓小说的边缘人形象
    一 本土语境下的边缘人形象
        (一)理想主义的追随者
        (二)历史主流的游离者
        (三)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二 异域语境下的边缘人形象
        (一)自我牺牲的弱者
        (二)不甘的寄居者
        (三)孤独的他者
第二章 拯救与逃离:本土语境下边缘人的性爱抉择
    一 来自边缘:童年和军旅生涯的苦难回望
    二 情与性纠缠后的反叛
    三 爱和恨交织下的救赎
第三章 “生存还是毁灭”:异域语境下边缘人的性爱困境
    一 走向边缘:婚姻与留学生活的人生反思
    二 情感错位的心灵痛楚
    三 身份认同的生存焦虑
第四章 性爱叙事对边缘人形象塑造的作用及转变
    一 女性意识的彰显与人文价值的展现
    二 从生命关怀到文化审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视觉修辞视域下电影中的广州城市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现实背景和意义
        1.1.2 理论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城市形象的概念界定
        1.2.2 电影中的城市形象研究
        1.2.3 视觉修辞研究
    1.3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电影中建构的广州城市形象
    2.1 20 世纪20至50 年代:锐意进取的革命红区
    2.2 20 世纪80 年代至20 世纪末:市井百态下的广州人家
    2.3 21 世纪初至今:满怀温情的现代大都市
第3章 电影中广州城市形象的图文符号
    3.1 电影中广州城市形象的图像符号
        3.1.1 电影中的人物影像符号
        3.1.2 电影中的空间符号
        3.1.3 电影中的道具符号
    3.2 电影中广州城市形象的文字符号
        3.2.1 电影中的同期声符号
        3.2.2 电影中的歌词符号
第4章 电影中广州形象的隐喻和象征表达
    4.1 电影中广州文化形象的隐喻
        4.1.1 情节隐喻:对自由与和平的向往
        4.1.2 场景隐喻:“家”文化的眷念与重建
    4.2 电影中广州城市精神的象征
        4.2.1 务实精神的象征
        4.2.2 女性独立的象征
第5章 电影中修辞语境下的广州城市形象
    5.1 互文语境:广州形象的意义“出场”
    5.2 情景语境:广州形象意义的诠释边界
    5.3 文化语境:广州城市文化内涵的塑造
第6章 电影构建广州城市形象中的问题与对策
    6.1 电影构建广州城市形象的现存问题
        6.1.1 文化符号的失语
        6.1.2 现代资本和本土文化间的对立
    6.2 电影构建广州城市形象的对策
        6.2.1 善用图文符号,树立城市形象
        6.2.2 深挖文化内核,刻画多元广州
        6.2.3 紧跟技术发展,讲好广州故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传播广州城市形象的电影
搜索来源

(5)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样本的界定
第一章 作为研究对象的城市意象
    第一节 意象与城市意象
        一、意象的含义解析
        二、城市意象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城市意象的构成元素
        一、物质性元素
        二、非物质性元素
第二章 影视作品中的南京人文意象
    第一节 明城墙意象:石城沧桑
        一、南京明城墙的城市意象
        二、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明城墙
    第二节 秦淮河意象:风月江南
        一、南京秦淮河的文化意象
        二、影视作品中的胭脂金粉与风月秦淮
第三章 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战争意象
    第一节 南京大屠杀影像:国家记忆与血色南京
        一、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与国家记忆
        二、灾难记忆与血色南京的影像再现
    第二节 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的民国影像
        一、革命历史题材中的民国旧都
        二、追忆民国风情的怀旧影像
第四章 影视作品中的南京当代意象
    第一节 娄烨对当代南京的纪实表达
        一、以娄烨为代表的城市影像言说者
        二、娄烨电影中的当代南京都市
        三、潮湿的“浮城”与“雨”的意象
    第二节 青春电影中的南京城市书写
        一、青春电影中的南京校园景观
        二、青春题材作品中的当代南京都市
    第三节 南京现代化的国际都会形象
        一、便捷通达与时尚潮流的现代南京
        二、青年奥运会背景下的人文绿都形象
第五章 何以“南京”:影视中“南京”的审美特质
    第一节 作为政治符号的“南京”
        一、作为“六朝古都”的古代南京城
        二、作为“民国旧都”的近代南京城
    第二节 作为经济符号的“南京”
        一、南京的经济发展状况
        二、地方政府对南京意象的推动
    第三节 作为文化符号的“南京”
        一、城市文化:城市灵魂之所在
        二、南京的城市文化
    第四节 作为个性符号的“南京”
        一、城市个性:城市特色之所在
        二、南京的个性标签:世界文学之都
结语
附录 涉及南京的相关影视作品(2000-2020)
参考文献
致谢

(6)《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民间故事女性形象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
    1.2 研究概况的综述
        1.2.1 关于国内外“灰姑娘”型民间故事的研究
        1.2.2 关于针对“灰姑娘”故事中女性形象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与资料
2.“灰姑娘”型故事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国内关于灰姑娘故事的界定
        2.1.2 国外关于灰姑娘故事的界定
3.《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民间故事分类和母题分析
    3.1 《叶限》与中国“灰姑娘”类型民间故事分类
        3.1.1 雪域西藏文化区域
        3.1.2 南方文化区域性
        3.1.3 北方和东北文化区域型
        3.1.4 西北文化区域型
    3.2 《叶限》与中国“灰姑娘”类型民间故事母题分析
        3.2.1 继母虐待
        3.2.2 神奇助手
        3.2.3 奇特的身份验证
        3.2.4 喜结良缘
    本章小结
4.《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民间故事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4.1 “灰姑娘”女性形象
        4.1.1 “灰姑娘”形象
        4.1.2 “灰姑娘”形象的文化内涵
    4.2 继母和她女儿们的形象
        4.2.1 继母形象
        4.2.2 继姐妹的形象
    4.3 “灰姑娘”故事女性形象的教育作用
    4.4 “灰姑娘”故事女性形象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1 号故事《叶限》
    2 号故事《黑娃与白娃》
    3 号故事《大兰和小琴》
    4 号故事《疤妹和靓妹》
    5 号故事《灰姑娘》
    6 号故事《一个被遗弃的姑娘》
    7 号故事《阿茨姑娘》
    8 号故事《阿诺楚和阿诺诟》
    9 号故事《两只箱子》
    10 号故事《两个孤儿》
    11 号故事《奇妙的箱子》
    12 号故事《阿姐儿》
    13 号故事《孔姬和葩姬》
    14 号故事《蔷花与红莲》
    15 号故事《后阿妈妮》(朝鲜族)
    16 号故事《欧乐与召纳》
    17 号故事《无娘的女儿》
    18 号故事《川草花和马莲花》
    19 号故事《宝妹》
    20 号故事《继母》
    21 号故事《达嫁达伦》
    22 号故事《以佳和以冷》
    23 号故事《达架的故事》
    24 号故事《达乍达仑》
    25 号故事《金娃错和银娃错》
    26 号故事《金剪子姑娘》
    27 号故事《白羽飞衣》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7)娄烨导演电影视听语言的创新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娄烨导演的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娄烨导演电影视听语言的独特魅力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对娄烨导演电影的研究现状
        二、娄烨导演电影视听语言风格概述
        三、娄烨导演电影情节概述
    第三节 研究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娄烨导演电影镜头语言运用分析
    第一节 画面体系与其中的变量
        一、画面体系
        二、画面体系中的变量组合
        三、画面体系与电影叙事的统一性
    第二节 蒙太奇的运用
        一、理性蒙太奇与画面体系的秩序
        二、杂耍蒙太奇
        三、蒙太奇重组电影世界的空间
    第三节 用长镜头表现电影世界
        一、画面内物质现实的力量
        二、扩展画面外的物质现实
        三、通过运动长镜头刻画人物内心
第二章 娄烨导演电影视听语言构成分析
    第一节 光影造型
        一、自然环境与场景用光
        二、利用光线推动剧情
        三、人物的灯光造型
    第二节 色彩基调
        一、娄烨早期电影色彩基调启示
        二、色彩基调的把控
        三、色彩运用于人物心理
    第三节 娄烨导演电影中声音运用的探索
        一、电影中声音的作用
        二、娄烨导演电影中有源声音的运用
        三、娄烨导演电影中无画面声音运用
第三章 独创性视听语言运用实践
    第一节 娄烨导演电影中视听语言创新方法
        一、用独创性视听语言反映电影世界
        二、用独创性叙事逻辑来支撑电影世界
        三、追求电影世界的自由与真实
    第二节 现实主义电影中的工业运用
        一、娄烨导演电影的自然场景运用
        二、灵活运用设备创造视听语言
    第三节 娄烨导演电影视听语言的创新性实验
        一、长镜头创新试验电影——《咖啡加点糖》
        二、视听语言创新性叙事——《爱你,我值得》
        三、视听语言与叙事的平衡——《觅思》
    第四节 视听语言创新运用的利与弊
        一、电影视听语言快消费现象
        二、导演应对电影视听语言进行创新
第四章 独创性视听语言增加电影文学性
    第一节 娄烨对其电影文学意识追求
        一、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的文学意识
        二、对原创剧本具备的文学意识
        三、视听语言文学性与创新性结合
    第二节 娄烨电影中内容与形式的文学性探索
        一、电影文本给予演员表演自由
        二、娄烨现实主义电影的文学表现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国产犯罪题材影片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产犯罪电影的发展概述
    1.2 国产犯罪题材电影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章 国产犯罪电影人物形象的构建
    2.1 犯罪者:复杂隐晦的结合体
    2.2 受害者:弱势群体的无助
    2.3 第三方:警察形象的塑造
第三章 国产犯罪电影主题的选择与处理
    3.1 对传统主流价值观念的的弘扬
    3.2 对当代社会“恶”的批判与反思
    3.3 对当下现行法律的思考
第四章 国产犯罪电影叙事结构的重新架构
    4.1 打破传统警匪对立模式
    4.2 多角度叙事视角的转变
    4.3 故事时间和空间的重构
第五章 犯罪题材剧本《心门》的创作阐述
    5.1 剧本《心门》的主题选择
    5.2 剧本《心门》的人物构建
    5.3 剧本《心门》的叙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明月村的“月亮”(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猜猜这是啥地方?
一、明月村, 你从哪里来?
二、时代大手笔, 明月村改天换地!
三、政府搭台、文创唱戏, 导演是谁?
四、人来了, 故事就来了……
    1. 陈奇:是村主任, 也是“画月”的主人
    2. 宁远:放下话筒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有间“远远的阳光房”
    3. 李清, 扛着振兴蜀窑的大旗, 恍惚自己走进了宋朝?
    4. 何飞:半小时他就和同伴决定落户明月村, 为啥呢?
    5. 熊英:高跟鞋上还带着泥巴, 只为明月村最好的“有机果子”
五、故事来了, 变化就来了……
    1. 雷竹保卫战——先把人心稳住!
    2. 餐饮、民宿——守在家里就能挣钱!
    3. 资产性收益?想都没想过, 就用“老房子”?
    4. 明月讲堂、明月夜校——村民不出村, 老师来家里!
    5. 返乡大学生:带着知识, 把理想种进明月村的土地
六、变化来了, 也带出一堆“问题”?
    1. 诗人的“动静”是不是太匪夷所思了?
    2. 不要把“城市”简单复制到农村!
七、有问题不怕, “办法”早已备下
    1. 三个“不能任性”, 山一样不可动摇!
    2. 金木水火土, 机制的保障也收获着精神的果实!
    3. 等母鸡“下蛋”, 不如请母鸡“孵蛋”!
八、只要生活好, 哪里不是天堂?
九、要守住家园, 就要跟自己常说“不”!
十、明月村的月亮, 是不是就比XX的圆?
十二、那好了, 就找这样的地方来安放灵魂

(10)明清笺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明清笺纸图像的文献叙事结构
    二、明清笺纸的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
    三、明清笺纸的研究价值及文献综述
第一章 明清制笺史发展概略
    第一节 明代砑光笺的转变
        一、宋元砑光笺至晚明的转变
        二、传自宣德宫笺的松江谈笺
    第二节 晚明江南制笺业的繁荣
        一、苏笺与吴门张氏
        二、金陵萝轩变古与十竹斋穷工极变
    第三节 清代笺纸的适时性与多样化
        一、李渔的芥子园名笺
        二、清宗室怡亲王府制角花笺
        三、嘉兴“山静居图皆金阁造”笺纸
    第四节 清末南、北两大制笺中心的形成
        一、京津地区的南纸店
        二、苏松地区的笺扇庄
        三、其它地区的制笺业发展
第二章 明清制笺主体及笺纸的谱系
    第一节 制笺主人及其制笺室名、堂号
        一、制笺主人的创作意图
        二、笺纸的行市和价格
        三、明清制笺的室名、堂号
    第二节 笺纸的类目及其图像系统
        一、制笺的选题与分类
        二、制笺选题的图像来源
        三、屠隆《笺纸铭》与方于鲁《方氏墨谱》
    第三节 画稿、刻印技艺对笺纸图像的表达
        一、画稿优劣决定了笺纸的品第高下
        二、刻印的巧拙关系着制笺的成败
    第四节 传教士与明末丘比特之笺
        一、西方图像的传播与融入
        二、笺纸传播天主图像的契机
    第五节 文人士大夫私家制笺的流行
        一、文士私家笺纸别于笺肆
        二、闺阁、女史、侍婢制笺
第三章 明清文士用笺的审美趣味
    第一节 明清文士书仪注重用笺
        一、明代拜帖盛行副启为要
        二、明末徽州人创制的题头画
        三、文人用笺的审美要求
    第二节 金石博古笺的赏玩与考据
        一、朴学影响下的清代金石考据学
        二、名物训诂、博而好古的金石派制笺
        三、清代金石博古笺题材的多样性
        四、金石博古笺与金石学研究
    第三节 从笺纸风尚看明清文士的经世思想
        一、晚明笺纸图像中呈现的“道德经世”
        二、清代“经世致用”思想下制笺的发展
    第四节 明清名人用笺与尺牍、手札的鉴定
        一、笺纸的翻版与仿造
        二、笺纸的署年与纪年
        三、笺纸与名人尺牍、手札的鉴定
第四章 明清画笺与绘画艺术
    第一节 明清画笺与笺谱、画谱
        一、画谱出类者可以入笺
        二、辑笺成谱亦可视作画谱
    第二节 苏杭嘉地区“诗画笺”的兴起
        一、源于笺谱画诗的诗画笺
        二、诗画谱对诗画笺的影响
        三、画笺比画谱更加广为流传
    第三节 技艺相交的拱花与?画
    第四节 画笺促进文人画的传播与发展
        一、制笺主人临写的名家笔意
        二、从历代画作中寻找制笺选题
        三、嘱托当世名家为制笺画稿
第五章 制笺中心与南、北方画坛
    第一节 清末京津地区南纸店与京津画派
        一、秉承传统、兼通海西的京津南纸店
        二、北方南纸店与京津画派的发展
    第二节 清末苏松地区的笺扇庄与海上画派
        一、开埠后商业文化中的笺扇庄
        二、南方笺扇庄与海上画派的崛起
    第三节 南纸店、笺扇庄与早期美术社团
        一、以笺肆为中心的书画家群体
        二、由笺肆向现代商业画会的转变
结语
附表:明清(民国)时期制笺之室名、堂号一览表及图录刊载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这里有朵美丽的“花”(论文参考文献)

  • [1]舞蹈人类学视野下的舟曲“朵迪”舞研究[D]. 高莲芳.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2]废墟审美 ——与中国城市电影的现代性建构[D]. 滕小娟. 南京大学, 2020
  • [3]边缘人故事:严歌苓小说的性爱叙事研究[D]. 肖彬彬. 海南师范大学, 2020(12)
  • [4]视觉修辞视域下电影中的广州城市形象研究[D]. 张昊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1)
  • [5]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意象研究[D]. 薛耀.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民间故事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 祖海来古力·木斯来丁.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7]娄烨导演电影视听语言的创新运用[D]. 陈翔.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8]国产犯罪题材影片的叙事研究[D]. 刘姣.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明月村的“月亮”[J]. 长江.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9(07)
  • [10]明清笺纸研究[D]. 王宇.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有一朵美丽的“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