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城市的“名片”——中国着名商业街建设与管理研讨会综述

商业街,城市的“名片”——中国着名商业街建设与管理研讨会综述

一、商业街,城市的“名片”——中国着名商业街区建设与管理研讨会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何琳娜[1](2021)在《现代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设计研究 ——以西安市文明城区骡马市片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文化的渗透,城市中各类消费空间被生产出来,从传统的贸易集市到商业街再到购物综合体,商业空间的发展演变不断适应消费模式和人们需求的转变。近年来体验式消费和虚拟网络消费的兴起对实体商业发展造成威胁,原有的单一的购物商业空间向承载生活方式和社交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转变,现代步行商业街区应运而生,以其复合化的功能空间和开放包容的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在商业和社交层面都有重要价值,具有使用、认知和审美等多种功能,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现代步行商业街区的界面空间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经历了近二十年高速增量发展,伴随城市扩张和城市化进程,商业体量规模也迅速增长,当下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区域改造更新和空间环境品质提升成为重要趋势。城市既有步行商业街面临消费模式转变、体验经济和线上网络购物等多方面冲击,呈现出空间和商业活力不足的衰落趋势,亟需对承载购物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商业步行街空间进行重新思考。西安骡马市步行商业街是明城区内重要的商业中心,从传统商业街发展到现代步行商业街,是地域文化的代表和城市记忆的载体。作为城市既有步行商业街的典型代表,受到当时设计理念的局限,在业态功能、空间组织和物质环境等多个层面都难以满足当下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针对其界面空间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改造提升策略。本文是基于消费文化的背景,对现代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研究现代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设计的优秀案例,从规模组成、空间要素、物质要素和行为要素四个方面对比归纳其个性之中的共性,提炼总结出界面空间的设计原则和相应的策略手法。接下来针对骡马市步行商业街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梳理了其发展历程,分析其界面空间现状。对骡马市步行商业街界面空间的相关要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基于心理活动的空间变量、基于行为活动的物质变量和步行行为活动变量三类数据,层层剖析目前商业活性的因应,综合评定骡马市步行商业街界面空间现状品质。最后结合案例研究,从功能、群体、单体和细部四个层面提出骡马市步行商业街界面空间优化策略,探索城市既有步行商业街优化升级、品质提升的有效路径,对城市商业空间的发展提供参考。

王霞[2](2021)在《消费行为视角下曲靖市主城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社会,城市的建设和商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增长的刺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社会”逐渐成为重要的时代发展背景。其中,消费行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商业街区空间形态针对消费观念的转变,呈现综合性发展和多功能融合。因商业街区在公共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归纳并总结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发展模式,研究其内在变化原因,既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还能对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消费行为变化,总结了不同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特征。一方面,梳理相关的要素研究,归纳当下商业街区空间发展的主要指导理论;另一方面,总结了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典型布局模式。然后结合曲靖市中心商业街区,对重点商业街区进行实例研究,因曲靖市商业空间肩负快发展、多功能、新活力的任务,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它是重要的城市生活空间,以其为研究载体,结合消费者行为学,对曲靖市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大数据采取来评估研究区域商业街区的空间结构,从而掌握当下研究区域的空间布局形态模式。最后,对未来消费行为模式进行进一步探究,探索未来商业街区空间的发展趋势,并在这个基础上,对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把握适宜其发展的方向,并对研究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何正标[3](2021)在《中国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初,商务部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作部署,启动全国商业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步行街,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文化创意商业街是商业街发展的新型形态和未来趋势。为探析国内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策略,破解共性问题,更好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商业街经济,本研究基于政府干预理论、创意经济理论和城市规划学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并采用比较分析的思路,综合阐述商业街的概念、特点与分类,比较分析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形成、概念和改造提升的相关文献;构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级商业街的统计表,综合分析国内主要商业街城市、典型商业街建设发展概况,总结出国内商业街的发展规律、特点,以此为基础构建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统计表,并以部分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为案例,分析了各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的街区概况、发展规划和政府角色等,总结出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建设特点、发展趋势和存在的共性问题。本研究从政策法规、规划设计、业态管控、风貌保护、管理服务等主要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对策建议,为国内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提供参考。

宋晨[4](2020)在《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以合肥“海卉花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传统商业街区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它集中展示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特征,承载城市生活的多样性。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以及城市规划政策的不断更新,城市商业业态与市民消费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一些城市传统商业街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再满足时代的需求而逐渐走向衰败。于是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研究在国际上受到多方关注,进而成为城市建设的前沿热点。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常常采取推倒重建的快速改造方式,但实践证明这将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不可逆的生态环境破坏。虽然我国目前对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过度重视技术而忽略人文关怀”、“生硬套用国外改造模式而忽视我国实际国情”、“过于强调经济而缺乏可持续发展规划”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基于以上现状,本文结合“轻改造”原则对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本文以合肥海卉花市街区的更新改造作为契机,对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策略进行研究,并对海卉花市商业街区这一真实案例展开假想更新改造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城市与传统商业街区之间的矛盾,引出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对于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并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梳理,进而提出文章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内容、方法。第二部分分析问题,通过查询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发展趋势及特征,对我国城市传统商业街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现状,并指出其更新改造的难点。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在前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设计目标、原则,并结合“轻改造”理念,从业态、空间、建筑、环境以及运营方面提出更新改造策略。针对合肥海卉花市商业街区的现状,提出合肥海卉花市的假想改造设计方案,实现论文从理论研究到设计策略到实践研究的一步步转化。第四部分总结展望,对前文研究的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现状、以及改造策略内容进行总结,并且展望未来的更多的研究方向。我国城市建设正处在从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的重要阶段,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是每个城市都不可忽视的话题,“轻改造”更是与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国家基本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本文以“轻改造”为指导原则,以合肥海卉花市街区更新改造为契机,对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寻找新的解决途径,也希望为后续相关研究以及实践改造活动提供借鉴。图 59 表 2 参 77

倪傲霜[5](2020)在《仿古商业街区的文化建构研究 ——以江西抚州文昌里为例》文中认为时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中,仿古商业街是对文化艺术资源开展产业发展变换、产品化运行的关键完成方式其一。仿古商业街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形象化体现,是建筑设计师寻觅和弘扬中国化建筑文化与艺术的一类探寻。它既有文化艺术价值,又有经济收益。仿古商业街所独具一格的中华传统文化特点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他们不但能够在街区内购物,还可以进行度假旅游、休闲娱乐、体会文化艺术等活动。仿古商业街因其形式特点,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文化性。现阶段,我国的仿古商业街区存有着“同质化”的状况,设计风格单一化,欠缺个性。针对仿古商业街区的建设,必须持有慎重的心态,切忌盲目从众,要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承继和表达,但也要注意不可以限于“形”的框架中,要从建筑、室内空间、街道、景观、商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发掘,更全方位的进行文化建构,这才可以反映仿古商业街区真实的风采。回顾文中对仿古商业街区振兴的理论与实践过程,结合文昌里街区、成都宽窄巷子、上海新天地等实例,剖析了仿古商业街文化建构的方式。文昌里街区为反映地方文化,深层发掘了当地文化艺术,如临川才子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赣派建筑文化等,以有效的文化建构为具体指导,基本建设出了具备地方文化特色的仿古商业街区。文中根据科学研究文昌里街区的文化建构,实地考察文昌里街区发展现状,探讨如何将历史人文、建筑与商业运营提炼结合,建设更加高质量且个性化的仿古商业街区。

何文婷[6](2020)在《地域文化体验视角下四条旧城步行商业街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增量”转“存量”的快速推进、电商消费的剧烈冲击、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许多处于旧城中的步行商业街面临着环境品质恶化、经营质量下降等重重困境。而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文化归属感、空间体验及精神文化等需求的提高,旧城步行商业街作为一个地区自然物质、社会生活和精神制度文化的核心载体,地域文化体验或许可以成为旧城步行商业街发展的突破口,也将成为步行商业街研究的新议题。本文聚焦珠三角地区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内容,思考如何让多元化及个性化的地域文化体验特色融入到步行商业街设计中。从具有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的珠三角旧城步行商业街出发,针对四条步行商业街进行实地调研和地域文化体验感知调查分析,总结现状特征与问题并进行体验品质提升思考,希望为今后珠三角步行商业街地域文化体验品质提升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背景缘由及研究对象出发,首先归纳关于人的体验、地域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其次探讨国内外旧城步行商业街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及发展趋势;最后探讨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地域文化”、“体验”与步行商业街之间的关系,首先对珠三角地区地域文化背景进行梳理,总结出珠三角地域文化特征并归纳出其表现形式;然后梳理出五类地域文化体验要素及地域文化体验系统模型。第三部分为调查分析部分,首先聚焦于珠三角地区旧城步行商业街的发展情况及特点,并从中筛选出四条典型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步行商业街,进行地域文化体验感知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设计;然后将地域文化体验感知问卷的数据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体验媒介与地域文化体验要素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四条旧城步行商业街在实地调研中的地域文化体验媒介特征,深化了步行商业街地域文化体验的空间认知。第四部分为地域文化体验品质提升思考,在前三章基础上针对珠三角地区旧城步行商业街的未来发展,及提升五大地域文化体验的感知需求,在文化主题定位、街道空间、建筑形制、景观设施、商业服务、文化活动五类体验媒介上提出相应地域文化体验品质提升的方法。

朱家立[7](2020)在《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购物观念转向了休闲型消费,因此城市商业街需要通过环境更新以满足当下人们的休闲购物需求,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探究人的行为和需求。因而,本文以杭州延安路商业街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及相关学科为指导,对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的环境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场地实地调研,提出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的环境更新设计内容。本文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梳理了环境行为学理论和城市商业街的理论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出一套针对城市商业街环境更新的调研模型,该调研模型是基于PSPL调查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调整从而更好地研究当下的城市商业街环境空间。其次运用该调研模型对杭州延安路进行深入的调研,从杭州延安路商业街公共空间分析、杭州延安路商业街公共生活调研和关于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的调查访问三个方面进行调研,总结出延安路商业街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境更新策略。最后在明确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的目的后,对杭州延安路商业街进行环境更新设计,设计内容涵盖:保障延安路商业街安全舒适性的环境更新设计、满足延安路商业街使用者行为需求的环境更设计、体现延安路商业街精神文化的环境更设计。

宋雨宸[8](2020)在《城市更新视角下活力街区营造研究 ——以济南旧城区为例》文中提出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那么城市中的街区就是城市生命体的细胞。街区作为城市空间的最基本的物质单元,是城市中居民发生日常生产生活活动最频繁的场所。有活力的街区不仅能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而且极大的影响城市中居民生活的品质与舒适度。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中必经的过程,将城市中老旧消极的空间更新改造为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城市功能的空间,是城市更新的目的,城市中的旧城区往往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层面的原因,旧城区的街区空间往往出现结构与功能上的不匹配等问题,呈现活力衰竭之感。然而,城市更新进程的快速推进,旧城区中的很多街区经过更新改造后面目全非,甚至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本文以济南旧城区中的街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探讨如何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保护和营造旧城区中的活力街区,文章主要分为基础研究与主体研究两大部分。基础研究从本文的研究背景入手,对文章关键词城市更新、街区、活力、活力街区作出了释义解读。关于活力街区与城市更新的研究,笔者整理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理论成果,为主体研究中活力街区的营造模式和营造策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基础研究中选取了五个典型的活力街区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这些街区都曾因物质性、结构性、年代性等原因衰败,失去活力,当地的政府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活力营造设计使它们重新吸引人气,获得活力。主体研究,首先对活力街区的特征以及活力街区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其中活力街区评价标准主要从物质要素评价因子和人文要素评价因子两大层面进行分析研究。笔者选取了济南旧城区中四个典型街区进行特征分析,由此总结出济南旧城区中街区活力不足或缺失的原因。基于对济南旧城区街区的分析与问题总结,文章最后以小尺度街区、传统街道、商业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四种形态功能不同的城市街区模式进行活力营造分析,并提出了创智型街区、文化创意街区、绿色生态街区三种目前济南旧城区中缺乏的活力街区类型的营造策略,对济南旧城区中济南科技市场街区及济南国棉四厂老厂区地块进行活力营造实例规划,期待能够对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旧城区街区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整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不足与问题。

刘茜[9](2020)在《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下,人们身处一个全球化浸透、信息化泛滥、消费狂欢的时代,物的极大丰富使西方发达国家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社会形态。这一时代进程超越了社会结构、空间地理位置、政治状况等因素的局限,对全球产生着影响。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中国也成为了商品消费的“新战场”。这一消费为主导型的社会状况,一方面加深了商品化与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转变了人们的审美、行为、心理和价值追求。从设计领域来看,扮演“消费同谋”角色的当代商业景观,作为社会、市场、文化、审美等的综合载体,呈现出符号、艺术、物质价值诉求等的多重转向。西方商业景观由理性主义主导下“均衡而规则”的形态结构转变为当下“多元”、“错综”、“夸张”、“新奇”的形态主流表达。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下,中国的当代商业景观也呈现出相似的形态趋向,指涉含混、标新立异、材料新奇的丰富视觉呈现,成为时尚的追逐对象,其形态呈现的背后昭示出一种全新的时代观念。消费社会的全球化影响,给中国当代商业景观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步入某种发展的误区。以消费社会为语境,于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特征、构成、塑造研究的基础上寻求活态的文化自信的中国当代商业景观发展方向,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此外,由于商业景观本身文化性和体系的薄弱,与此相关的深入研究成果较少,大量研究聚焦于设计的风格、形式与功能,未涉及社会的宏观层面,因此,以当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精神为视野展开对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及发展的思考,将更具时代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消费社会学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理论工具,来研究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无疑是将其从商业空间的设计营造,拓展至社会生活价值和意义构建的层面。文章在分析当代社会语境嬗变、消费社会理论阐释和当代商业景观设计价值诉求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实地调研、文献分析、语言学等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结合设计语言的理论和城市空间意象的研究,展开对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的构建与分析。首先,在限定当代商业景观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阐述了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的嬗变,并构建了语汇——语法——修辞——语义的研究架构。其次,在语汇部分以商业景观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的形态为对象,展开对其形态特征、构成和塑造的分析;在语法部分主要从场地结构、空间关系、比例尺度、要素关联等方面展开阐述;在修辞部分以譬喻、夸张、引用、错综为典型,展开对当代商业景观核心修辞手法的研究;在语义表达部分以形态语言的特征分析和修辞为基础,阐述了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蕴含的语义内涵。最后,文章探讨了消费社会对全球产生影响的视域下,中国当代商业景观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的来看,本论文主要具有以下五个创新点:一、从时代语境出发,展开对当代商业景观形态的研究,超越设计形式与功能研究的局限,从宏观抽象的视野探寻其与消费社会的深度关联;二、探索性地引入语言学的方法,构建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的语汇、语法、修辞研究体系,并阐明了时代性的语义内涵;三、客观树立对消费社会的价值评判,并将其纳入设计实践构思的网状关系之中;四、在中西方设计与形态对比研究基础上,提出时代语境下基于中国特色的当代商业景观发展启示,避免对西方设计盲目的接受与模仿;五、开创性地对数百个当代商业景观案例形态进行整理、绘制与分析,为后续当代商业景观设计研究提供了基础与便利。总之,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是对消费社会这一时代进程的社会结构、文化、审美、市场等的综合呈现。它作为城市的“名片”以及人们休闲、购物、社交的重要场所,亟待我们营造一种生态、经济、历史、文化和谐共生的活态商业景观“桃花源”。

谢大伟[10](2019)在《天津市传统商业区微观城市天际线量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经历快速城市化的四十年以来,社会经济水平、国家整体实力收获令人振奋的发展成果,同时与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是体现在各类城市建设空间环境质量上的良莠不齐。空间塑造手法单一、建设质量缺乏细节、城市形貌刻板化、功能偏离受众等诸多问题成为高速发展语境下不能规避的问题。而城市设计作为一种高效提升城市整体环境的手段,在促进城市建设品质优化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本文选取了城市景观中的微观层面城市天际线这一要素作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定义标准和分析方法后,以天津市众多传统商业区为例,探讨量化分析和美学认知体系下微观城市天际线的评价方法,最终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对微观城市天际线的构建理论与策略有所启示。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理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数理分析法通过构建天际线量化评价体系,经过对天际线图像的若干指标数据分析,找寻天际线图像静态指标特征和动态调整过程中这些数理指标的变化;专家调查法依据总结出的四个用于评价天际线审美意象的美学指标——主从统一、注重层次、凸显韵律和图底和谐,对天际线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调查,以获得主观认知层面对天际线图像的满意程度。最终综合量化分析和专业认知,找寻数据结果之间的耦合性,并探讨有关微观城市天际线的构建策略与方法。本文对于微观城市天际线的研究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天际线数理评价指标和主观认知指标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两种指标应该互相结合共同作用于天际线的构建;二是依据研究对象样本的数据,提出了比较优良的天际线数理指标具体数值,可对其他相同类型天际线的构建做出具有价值的参考;三是运用动态模拟的方法,找寻比较可靠的改善天际线形态的具体改造策略,如增加天际线细节、降低建筑密度等;四是将研究结果与控规相结合,以控规指标和导则约束天际线的管控。

二、商业街,城市的“名片”——中国着名商业街区建设与管理研讨会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业街,城市的“名片”——中国着名商业街区建设与管理研讨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设计研究 ——以西安市文明城区骡马市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学科背景
        1.1.3 城市及地段发展背景
    1.2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2.1 研究范围界定
        1.2.2 现代步行商业街区
        1.2.3 界面空间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城市步行商业街设计相关研究综述
        1.4.2 街道界面空间设计相关研究综述
        1.4.3 街道界面空间量化评价相关研究
        1.4.4 骡马市商业街的相关研究成果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5.3 技术路线
2.相关理论研究
    2.1 现代步行商业街区的发展与演变
        2.1.1 国外步行商业街区的发展历程
        2.1.2 中国步行商业街区的发展历程
        2.1.3 现代步行商业街区发展诱因研究
        2.1.4 消费社会下的步行商业街区设计
    2.2 界面空间相关理论
        2.3.1 界面相关概念研究
        2.3.2 界面空间相关理论
        2.3.3 界面空间的要素
    2.3 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相关研究
        2.3.1 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的构成
        2.3.2 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的功能和价值
        2.3.3 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3.现代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设计研究
    3.1 现代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案例研究
        3.1.1 成都远洋太古里
        3.1.2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
        3.1.3 西安曲江创意谷
        3.1.4 界面改造案例——上海南京东路商业街改造
    3.2 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特征提取
        3.2.1 功能层面——业态布局与动线组织
        3.2.2 街区层面——渗透性和开放性
        3.2.3 群体层面——连续性和秩序性
        3.2.4 单体层面——复合性与层次性
        3.2.5 细部层面——地域性和体验性
    3.3 本章小结
4.骡马市步行商业街界面空间评价研究
    4.1 西安市商业片区发展概况
        4.1.1 西安市区商圈发展概况
        4.1.2 钟楼商圈发展现状
    4.2 骡马市步行商业街发展历程和现状特征
        4.2.1 骡马市步行商业街发展历程
        4.2.2 骡马市步行商业街现状分析
        4.2.3 使用人群调查分析
    4.3 骡马市步行商业街现状界面空间量化评价
        4.3.1 基于心理感知的空间变量
        4.3.2 基于行为活动的物质变量
        4.3.3 步行行为活动变量
        4.3.4 界面空间活跃度评价
    4.4 骡马市步行商业街界面空间现实问题总结
        4.4.1 空间形态层面
        4.4.2 功能组织层面
        4.4.3 物质要素层面
        4.4.4 场所塑造层面
        4.4.5 制度管理层面
    4.5 本章小结
5.骡马市步行商业街界面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5.1 功能层面: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业态
        5.1.1 明确街区定位
        5.1.2 主力店的入驻
        5.1.3 现有业态调整升级
    5.2 群体层面:空间重构——塑造积极空间
        5.2.1 周边街道空间结构整合
        5.2.2 提升界面空间连续性——廊道体系设计
        5.2.3 场景的沉浸度——空间序列设计
    5.3 单体层面:界面整合——促进互动交流
        5.3.1 底层商业界面空间改造策略
        5.3.2 中高层商业界面空间改造策略
    5.4 细部层面:场所营造——展示地域人文
        5.4.1 人性化街道设施和景观绿化
        5.4.2 展现地域性文化传统
        5.4.3 打造街区文化艺术主题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图录
表录

(2)消费行为视角下曲靖市主城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1.1.2 消费行为转变对商业街区空间提出新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及相关要素研究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城市结构理论
        2.1.2 中心地理论
        2.1.3 中心商业街区
        2.1.4 马斯洛需求层次
        2.1.5 城市形态学与空间布局模式
        2.1.6 聚集效益理论
        2.1.7 HOPSCA原则
        2.1.8 环境行为学
    2.2 消费行为
        2.2.1 定义
        2.2.2 消费行为变化
    2.3 商业街区
        2.3.1 商业街区空间
        2.3.2 商业街区的发展
        2.3.3 从商业中心区到中央活力区(CAZ)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消费行为视角的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模式
    3.1 消费行为影响下商业空间的演变
        3.1.1 商业空间演变
        3.1.2 商业街区的布局发展
        3.1.3 消费行为与空间形态
    3.2 典型商业街区发展现状实例分析
        3.2.1 “无顶”的商业街区
        3.2.2 “有顶”的商业街区
        3.2.3 “无顶+有顶”的商业街区
        3.2.4 选取案例的特征总结
    3.3 案例对比分析
        3.3.1 沿街线状开发:单一化线性纯步行商业街
        3.3.2 均质面状开发:多元化商业街扩展
        3.3.3 核心聚集开发:综合化高度聚集商业职能增强
    3.4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影响机制
        3.4.1 经济空间:随城市经济而发展
        3.4.2 地理区位:围绕城市中心区建设
        3.4.3 社会空间:随所在区域规划定位而发展
    3.5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模式总结
        3.5.1 步行街:室外空间
        3.5.2 MALL:室内空间
        3.5.3 步行街+MALL:室内外空间连接
        3.5.4 集合体:室内外空间聚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曲靖市主城发展现状及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4.1 曲靖市麒麟区概况
        4.1.1 区位
        4.1.2 经济
        4.1.3 人口
        4.1.4 消费模式
        4.1.5 商业发展
        4.1.6 消费结构
    4.2 麒麟区商业街区概况
        4.2.1 商业总量
        4.2.2 商业布局
    4.3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4.3.1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研究范围
        4.3.2 研究区域概况
        4.3.3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现状
        4.3.4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梳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发展探索
    5.1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
        5.1.1 地理区位:奠定商业空间基本形态特征
        5.1.2 空间节点:空间复合化的促生与制约
        5.1.3 用地布局:存量规划中的土地再利用
        5.1.4 街道街廓:边界的控制与引导
        5.1.5 交通条件:内部组织与外部扩展牵引
    5.2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5.3 当下消费行为对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影响
        5.3.1 消费层次是中心商业空间形态发展的内在驱动
        5.3.2 空间结构随着城市更新的升级而变化
        5.3.3 空间呈现郊区化、分散化的交替
        5.3.4 商业空间复合化的必然
    5.4 现有问题与发展机遇
        5.4.1 问题
        5.4.2 机遇
    5.5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发展趋势与建议
        5.5.1 发展趋势
        5.5.2 优化建议
    5.6 未来消费行为模式探究
    5.7 未来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解读消费行为变化的特征
        6.1.2 中心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模式
        6.1.3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发展所面对的机遇
        6.1.4 对未来消费行为模式提出探讨
        6.1.5 提出未来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发展的策略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附录 C:表格索引

(3)中国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一、概念理论及文献综述
    (一)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1.商业街的概念
        2.商业街的特点
        3.商业街的分类
    (二)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形成与概念
        1.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形成
        2.文化创意商业街的概念
    (三)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概述
二、文化创意商业街建设发展分析
    (一)中国商业街建设发展综合研究
        1.国家级商业街统计表构建
        2.国内主要城市商业街分析
        (1)上海
        (2)北京
        (3)苏州
        (4)杭州
        (5)西安
        (6)深圳
        (7)乌鲁木齐
        3.国内商业街建设发展规律
        (1)政府干预性——宏观政策影响
        (2)经济属性——发展水平影响
        (3)城市属性——地方特色影响
        (4)不平衡性——区域发展不同步
        4.国内商业街建设发展特点
        (1)发展历程阶段化
        (2)建设主体政府化
        (3)发展规模集约化
        (4)开发模式多元化
    (二)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概览
        1.北京798街区:中国文化创意街区的最前沿
        2.南京1912街区:民国特色商业街
        3. 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之窗”“中亚之窗”
        4.杭州中北创意街区:中国版“秋叶原”
        5.上海田子坊:中国版“苏荷”
    (三)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建设特点
        1.基于历史文化资源
        2.基于城市发展水平
        3.基于文化创意产业
    (四)文化创意商业街发展趋势
        1.开发模式趋于融合
        2.发展定位趋于务实
        3.业态构成趋于多样
        4.规划设计趋于精细
        5.风貌保护趋于规范
        6.管理服务趋于并重
    (五)文化创意商业街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干预:政策支持与规范
        1.立法明确管理机构职责
        2.协调解决多元业主矛盾
        3.健全规范街区社会组织
        4.寓服务经营于街区管理
    (二)创意经济:整合资源与人才
        1.整合文化资源
        2.培育创意人才
        3.优化业态发展
    (三)城市规划:总体原则与设计
        1. 开发提升“黄金涡点”
        2.打造街区商业回旋带
        3.保护和提升街区风貌

(4)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以合肥“海卉花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时代背景
        1.1.2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与城市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1.1.3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精细化发展趋势
    1.2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1.2.1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
        1.2.2 更新改造
        1.2.3 轻改造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更新改造理论研究综述
        1.3.2 国内更新改造理论研究综述
        1.3.3 国外更新改造案例研究综述
        1.3.4 国内更新改造案例研究综述
        1.3.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小结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研究的方法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城市商业街区发展历程
    2.1 城市商业街区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
        2.1.1 西方城市商业街的历史溯源
        2.1.2 我国城市商业街的历史溯源
        2.1.3 商业街区的演变形式
    2.2 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主要特征
        2.2.1 业态特征
        2.2.2 空间特征
        2.2.3 文化特征
        2.2.4 环境特征
        2.2.5 交通特征
    2.3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分类
        2.3.1 街区内部交通方式
        2.3.2 街区服务范围
        2.3.3 街区功能定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认知及现状分析
    3.1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要素分析及其发展历程
        3.1.1 城市传统商业街更新改造区要素分析
        3.1.2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的发展历程
    3.2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民意调研
        3.2.1 问卷调查的设置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 我国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现状问题分析
        3.3.1 功能配置缺乏合理性
        3.3.2 特色空间千篇一律
        3.3.3 建筑风貌无序
        3.3.4 公共环境质量低下
        3.3.5 后期运营落后
    3.4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的难点
        3.4.1 以人为目标载体
        3.4.2 紧跟时代发展趋势
        3.4.3 场所精神的体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策略
    4.1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的目的
        4.1.1 延续城市传统文化
        4.1.2 激活城市经济实力
        4.1.3 提升城市知名度
    4.2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原则
        4.2.1 轻改造原则
        4.2.2 多样性原则
        4.2.3 以人为本原则
        4.2.4 参与性原则
        4.2.5 特色性原则
    4.3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4.3.1 合理功能业态分布
        4.3.2 丰富空间层次
        4.3.3 整体式建筑风貌
        4.3.4 综合环境景观
        4.3.5 灵活的运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卉花市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研究
    5.1 海卉花市商业街区项目概况
        5.1.1 海卉花市项目背景
        5.1.2 海卉花市更新改造缘由
    5.2 海卉花市的优势以及发展潜力
        5.2.1 优势
        5.2.2 潜力
    5.3 海卉花市现状分析
        5.3.1 街区业态分布趋同化
        5.3.2“田”字形街区空间布局
        5.3.3 街区风貌个性模糊
        5.3.4 街区环境景观配备不足
        5.3.5 街区后期运营有待提高
    5.4 海卉花市更新改造策略
        5.4.1 突出花市特色,丰富功能多样性
        5.4.2 塑造复合型的街区空间形态
        5.4.3 注重街区建筑风貌塑造,摆脱封闭状态
        5.4.4 创造一体化环境景观系统
        5.4.5 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方式
    5.5 应用研究成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调查问卷样本人群的基本数据
附录三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调查问卷题目设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仿古商业街区的文化建构研究 ——以江西抚州文昌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2章 仿古商业街区的文化建构相关理论研究
    2.1 仿古商业街区的概念和价值
        2.1.1 西方国家对仿古商业街区的定义
        2.1.2 我国对仿古商业街区的定义
        2.1.3 仿古商业街区的价值
    2.2 我国仿古商业街区的发展历程
第3章 我国仿古商业街区发展现状
    3.1 我国仿古商业街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 我国仿古商业街区的探索与实践
第4章 抚州文昌里街区的特色与现状分析
    4.1 抚州城市概述
    4.2 抚州文昌里街区历史及特色分析
        4.2.1 文昌里街区形成历史
        4.2.2 文昌里街区建筑空间及文化特色
    4.3 对文昌里街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4.3.1 文昌里街区发展现状
        4.3.2 文昌里街区的问题分析
第5章 抚州文昌里街区的文化建构研究
    5.1 文昌里街区文化建构的方法
    5.2 文昌里街区的文化依托
        5.2.1 以赣派建筑为依托的建筑文化
        5.2.2 以才子为依托的临川才子文化
        5.2.3 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戏曲文化
        5.2.4 以正觉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
        5.2.5 以玉隆万寿宫为代表的道教和商帮文化
第6章 仿古商业街区文化建构的策略与方法
    6.1 多方向地深入挖掘地方文化
    6.2 因地制宜,保留街区古意氛围
    6.3 融合古今,实现街区功能的整体复兴
    6.4 带动城市经济,做到可持续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地域文化体验视角下四条旧城步行商业街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背景
        1.1.1 选题缘由
        1.1.2 经济升级:全球体验经济时代到来
        1.1.3 消费转型:社会文化消费需求转型
        1.1.4 政策导向:建设全国高品位步行街
        1.1.5 文化背景:发扬传承岭南地域文化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综述
        1.2.1 关于地域文化的国内外研究
        1.2.2 关于体验的国内外研究
        1.2.3 关于步行商业街的国内外研究
        1.2.4 国内外步行商业街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2.5 国内外旧城步行商业街案例分析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理论意义
        1.3.3 实际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对象及范围
        1.4.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地域文化体验视角下旧城步行商业街体验要素研究
    2.1 基本概念
        2.1.1 旧城步行商业街
        2.1.2 地域文化体验
    2.2 珠三角地区的地域文化背景分析
        2.2.1 影响地域文化表达的因素
        2.2.2 岭南及珠三角的地域文化构成
        2.2.3 珠三角地区体验的地域文化特征及表现形式
    2.3 地域文化体验要素
        2.3.1 感官体验
        2.3.2 情感体验
        2.3.3 思考体验
        2.3.4 行动体验
        2.3.5 关联体验
    2.4 旧城步行商业街的地域文化体验系统模型构建
        2.4.1 体验与旧城步行商业街的关系
        2.4.2 地域文化体验系统模型
        2.4.3 旧城步行商业街的地域文化体验媒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域文化体验视角下珠三角四条旧城步行商业街调查分析
    3.1 调研设计
        3.1.1 客体对象特征调研设计
        3.1.2 地域文化体验主观感知的问卷设计
    3.2 对象背景调研
        3.2.1 佛山岭南天地步行商业街:岭南传统民居文化记忆
        3.2.2 澳门议事亭前地步行商业街:中西方多元文化兼容
        3.2.3 广州上下九路步行商业街:西关商廊市井文化延续
        3.2.4 中山孙文西路步行商业街:近现代粤商文化复兴
    3.3 地域文化体验感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
        3.3.1 人口统计特征对比分析
        3.3.2 活动特征对比
        3.3.3 地域文化体验要素感知对比分析
        3.3.4 地域文化体验媒介评价对比分析
        3.3.5 地域文化体验感知内容的相关性分析
    3.4 街道空间的布局解构
        3.4.1 城市空间格局
        3.4.2 交通到达组织
        3.4.3 街道空间结构
    3.5 建筑形制与界面分析
        3.5.1 街道整体界面
        3.5.2 界面与环境渗透
        3.5.3 商廊建筑类型
        3.5.4 细部建构特色
    3.6 景观设施的营造探析
        3.6.1 街道景观
        3.6.2 基础设施
    3.7 商业服务的调查统计
        3.7.1 业态分布
        3.7.2 经营特色
    3.8 文化活动的过程追踪
        3.8.1 生活性事件组织
        3.8.2 文化性事件策划
    3.9 四条旧城步行商业街地域文化体验调查总结
        3.9.1 地域文化体验实地调查与问卷结果对比
        3.9.2 实地现状问题汇总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珠三角旧城步行商业街地域文化体验品质提升与思考
    4.1 构建珠三角文化主题,开启关联体验
        4.1.1 以历史文脉认同为主
        4.1.2 以时代特色适应为辅
        4.1.3 以珠三角商业文化发展为目标
    4.2 生成街巷空间序列,持续行动体验
        4.2.1 以商廊入口为起点
        4.2.2 以路径空间为骨架
        4.2.3 以节点空间为舞台
    4.3 塑造岭南建筑特色,激发感官体验
        4.3.1 继承珠三角传统建筑文化
        4.3.2 抽取岭南建筑的空间原型
    4.4 营造商街景观情境,提升情感体验
        4.4.1 商业街景观营造
        4.4.2 艺术人文设施
    4.5 活用地域文化遗存,启迪思考体验
        4.5.1 延续与活化物质文化遗存
        4.5.2 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存
    4.6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地域文化体验视角下珠三角旧城步行商业街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7)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学科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环境行为学研究现状
        1.4.2 城市公共空间及商业街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和技术路线
        1.6.1 论文框架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商业街环境更新相关理论研究
    2.1 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概述
        2.1.1 环境行为学的概念
        2.1.2 环境行为学理论及相互渗透论的特点
        2.1.3 人与环境的关系
    2.2 城市商业街相关理论概述
        2.2.1 城市商业街的概念
        2.2.2 城市商业街的发展历程与空间特点
        2.2.3 我国消费观念的转型
        2.2.4 城市商业街面临的新需求
    2.3 环境行为学与城市商业街环境更新的联系
        2.3.1 相互渗透论运用于城市商业街环境更新的优势
        2.3.2 相互渗透论对城市商业街环境更新的作用及方法论
        2.3.3 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城市商业街中的协调作用
        2.3.4 城市商业街环境分析所借鉴的环境行为调查方法
    2.4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商业街环境更新的调研模型
        2.4.1 分析模型的基本框架
        2.4.2 商业街公共空间分析
        2.4.3 商业街公共生活调研
        2.4.4 商业街空间的调查访问
        2.4.5 总结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调研分析
    3.1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公共空间分析
        3.1.1 商业街空间的分类
        3.1.2 商业街空间的评价
        3.1.3 商业街精神文化内涵的分析
        3.1.4 调研分析小结
    3.2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公共生活调研
        3.2.1 步行交通量调查
        3.2.2 行为活动调查
        3.2.3 调研分析小结
    3.3 关于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的调查访问
        3.3.1 问卷调查
        3.3.2 街道访问
        3.3.3 调研分析小结
    3.4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调研总结分析
    3.5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的策略
        3.5.1 保障安全舒适性的环境更新设计策略
        3.5.2 满足使用者行为需求的环境更设计策略
        3.5.3 体现精神文化的环境更设计策略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设计
    4.1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的目的
        4.1.1 提升杭州城市形象
        4.1.2 激活商业街业态
        4.1.3 满足使用者休闲购物需求
    4.2 保障延安路商业街安全舒适性的环境更新设计
        4.2.1 保障步行环境的安全性
        4.2.2 保障步行环境的舒适性
    4.3 满足延安路商业街使用者行为需求的环境更新设计
        4.3.1 满足使用者步行动线连贯性
        4.3.2 满足使用者的休闲需求
    4.4 体现延安路商业街精神文化的环境更新设计
        4.4.1 体现精神文化价值与文化传承
        4.4.2 体现节庆文化活动
        4.4.3 体现街头文化表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1.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5.1.2 论文结论
        5.1.3 论文创新点
    5.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使用者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城市更新视角下活力街区营造研究 ——以济南旧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旧城区更新改造的现状
        1.1.3 老街区的问题与诉求
    1.2 研究起因
        1.2.1 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的转变
        1.2.2 城市双修
        1.2.3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城市更新
        1.4.2 街区
        1.4.3 活力
        1.4.4 活力街区
        1.4.5 营造
    1.5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研究综述与案例研究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国外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2 国内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3 国外城市更新研究综述
        2.1.4 国内城市更新研究综述
    2.2 文献综述
        2.2.1 城市更新文献综述
        2.2.2 活力街区文献综述
    2.3 案例研究
        2.3.1 上海新天地
        2.3.2 成都宽窄巷子—传统文化的延续
        2.3.3 北京三里屯—新兴活力街区
        2.3.4 柏林波茨坦广场
        2.3.5 上海创智天地
        2.3.6 案例分析总结
第3章 活力街区特征分析及评价标准研究
    3.1 活力街区特征分析
        3.1.1 高效率的街区
        3.1.2 生活化的街区
        3.1.3 多功能的街区
        3.1.4 全时性的街区
        3.1.5 趣味化的街区
    3.2 活力街区评价标准
        3.2.1 物质要素评价因子
        3.2.2 人文要素评价因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济南旧城区典型街区特征研究及城市更新内涵
    4.1 济南旧城区典型街区特征调研分析
        4.1.1 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
        4.1.2 老商埠
        4.1.3 山师东路
        4.1.4 济南科技市场
    4.2 济南旧城区街区问题总结
        4.2.1 传统文脉、城市特色的丧失
        4.2.2 城市街区开放空间严重不足
        4.2.3 过度追求汽车交通
        4.2.4 街区规模尺度过大
    4.3 城市更新内涵
        4.3.1 循序渐进的更新改造
        4.3.2 注重保护传统城市肌理
        4.3.3 新旧体系的有机结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济南旧城区活力街区营造研究
    5.1 活力街区营造模式
        5.1.1 小尺度街区模式
        5.1.2 传统街道形态活力营造模式
        5.1.3 商业街区
        5.1.4 历史文化街区
    5.2 活力街区营造策略
        5.2.1 创智型街区
        5.2.2 文化创意街区
        5.2.3 绿色生态街区
    5.3 活力街区营造规划实例
        5.3.1 创智型街区——山大路科技街区
        5.3.2 文化创意街区——济南国棉四厂老厂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9)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经济背景
        1.1.3 行业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
        1.4.2 实证研究
        1.4.3 跨学科综合研究
    1.5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1.5.1 研究框架
        1.5.2 论文创新点
    1.6 概念阐释
        1.6.1 消费社会
        1.6.2 语境
        1.6.3 当代
        1.6.4 景观
        1.6.5 商业景观设计
        1.6.6 形态语言
第2章 当代商业景观设计与消费社会的内在关联
    2.1 消费社会的时代语境
        2.1.1 全球化的浸透
        2.1.2 信息化的泛滥
        2.1.3 消费的狂欢
    2.2 消费社会的理论阐释
        2.2.1 社会结构的视角——消费社会符号化
        2.2.2 艺术文化的视角——日常生活审美化
        2.2.3 个体行为的视角——日常行为求“新”化
    2.3 当代商业景观设计的价值诉求
        2.3.1 当代商业景观的符号价值转向
        2.3.2 当代商业景观的艺术价值转向
        2.3.3 当代商业景观的物质价值转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的嬗变
    3.1 前消费社会的商业景观发展历史脉络
        3.1.1 传统溯源
        3.1.2 近现代变迁
    3.2 消费社会语境下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的更新
        3.2.1 当代商业景观的非理性化思维
        3.2.2 当代商业景观的视觉形象裂变
        3.2.3 解构主义商业建筑的影响
    3.3 当代商业景观设计形态语言的构成
        3.3.1 当代商业景观设计的构成
        3.3.2 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的内容
        3.3.3 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研究构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的语汇
    4.1 语汇概述
        4.1.1 概念
        4.1.2 构成
        4.1.3 特点
    4.2 商业景观道路
        4.2.1 道路形态的特征
        4.2.2 道路形态的构成与塑造
    4.3 商业景观边界
        4.3.1 边界形态的特征
        4.3.2 边界形态的构成与塑造
    4.4 商业景观区域
        4.4.1 区域形态的特征
        4.4.2 区域形态的构成与塑造
    4.5 商业景观节点
        4.5.1 节点形态的特征
        4.5.2 节点形态的构成与塑造
    4.6 商业景观标志物
        4.6.1 标志物形态的特征
        4.6.2 标志物形态的构成与塑造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的语法
    5.1 语法概述
        5.1.1 概念
        5.1.2 构成
        5.1.3 特点
    5.2 场地结构
        5.2.1 轴线
        5.2.2 序列
        5.2.3 等级
        5.2.4 界面
    5.3 空间关系
        5.3.1 空间组合
        5.3.2 空间联系
    5.4 比例尺度
        5.4.1 空间尺度
        5.4.2 时间尺度
    5.5 要素关联
        5.5.1 建筑要素的关联
        5.5.2 新旧要素的关联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的语义
    6.1 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的修辞手法
        6.1.1 譬喻
        6.1.2 夸张
        6.1.3 引用
        6.1.4 错综
    6.2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内涵
        6.2.1 精神诉求的质变
        6.2.2 审美标准的泛化
        6.2.3 历史意识的放逐
        6.2.4 生活方式的多元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当代商业景观设计批判与反思
    7.1 中国商业景观溯源
    7.2 中国当代商业景观发展的状况
        7.2.1 中国当代商业景观的符号化
        7.2.2 中国当代商业景观的影像化
        7.2.3 中国当代商业景观的求“新”化
    7.3 中西当代商业景观发展的比较
    7.4 中国当代商业景观的批判
    7.5 中国当代商业景观的机遇与挑战
    7.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实践情况

(10)天津市传统商业区微观城市天际线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规划更加注重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1.1.2 城市设计成为优化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
        1.1.3 大数据和跨平台为学科研究提供新支持
        1.1.4 社会热点事件聚焦城市天际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4 研究框架
    1.5 相关概念
        1.5.1 微观城市天际线
        1.5.2 传统商业区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动态
        2.1.1 天际线的研究背景演化
        2.1.2 天际线的研究空间层次
        2.1.3 天际线的角色类别分异
        2.1.4 天际线的研究方法类别
        2.1.5 天际线的控制引导手段
    2.2 国内研究动态
        2.2.1 天际线的研究视角分类
        2.2.2 天际线的研究方法演化
        2.2.3 天际线的研究技术手段
        2.2.4 天际线的控制指标研究
        2.2.5 天际线的控制引导探索
    2.3 本章小结
        2.3.1 概念理论层面
        2.3.2 分析评价层面
        2.3.3 控制策略层面
第3章 传统商业区微观城市天际线的美学认知
    3.1 传统商业区的样本选取
        3.1.1 以商业发展脉络为本底
        3.1.2 以商业层级划分为依据
        3.1.3 以天际线研究价值为导向
        3.1.4 确定研究样本
    3.2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历史演变
        3.2.1 锅店街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历史演变
        3.2.2 意风区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历史演变
        3.2.3 五大道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历史演变
    3.3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视觉特征
        3.3.1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空间本底
        3.3.2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形态类型
        3.3.3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审美特征
    3.4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美学特征
        3.4.1 富有韵律感的轮廓线
        3.4.2 统领视觉的中心景观
        3.4.3 层次突出的立面形象
        3.4.4 统一和谐的图底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统商业区微观城市天际线的量化评价
    4.1 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4.1.1 评价体系构建
        4.1.2 数理指标释义
        4.1.3 天际线图像提取
    4.2 层次感分析
        4.2.1 锅店街微观城市天际线层次感分析
        4.2.2 意风区微观城市天际线层次感分析
        4.2.3 五大道微观城市天际线层次感分析
        4.2.4 层次感综合分析
    4.3 曲折度分析
        4.3.1 锅店街微观城市天际线曲折度分析
        4.3.2 意风区微观城市天际线曲折度分析
        4.3.3 五大道微观城市天际线曲折度分析
        4.3.4 曲折度综合分析
    4.4 紧凑度分析
        4.4.1 锅店街微观城市天际线紧凑度分析
        4.4.2 意风区微观城市天际线紧凑度分析
        4.4.3 五大道微观城市天际线紧凑度分析
        4.4.4 紧凑度综合分析
    4.5 形状指数分析
        4.5.1 锅店街微观城市天际线形状指数分析
        4.5.2 意风区微观城市天际线形状指数分析
        4.5.3 五大道微观城市天际线形状指数分析
        4.5.4 形状指数综合分析
    4.6 分形维数分析
        4.6.1 锅店街微观城市天际线分形维数分析
        4.6.2 意风区微观城市天际线分形维数分析
        4.6.3 五大道微观城市天际线分形维数分析
        4.6.4 分形维数综合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规划管控策略
    5.1 研究结论的规划管控适用性分析
        5.1.1 与专业认知的耦合性评价
        5.1.2 对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论证
        5.1.3 在规划管控中的应用领域
    5.2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指标管控
        5.2.1 控规指标管控策略
        5.2.2 层次感管控策略
        5.2.3 曲折度管控策略
        5.2.4 形状指数管控策略
        5.2.5 分形维数管控策略
    5.3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导则指引
        5.3.1 指引原则的确立
        5.3.2 美学观念的引入
        5.3.3 控规导则的指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6.2.1 研究数据的引入
        6.2.2 研究方法的优化
        6.2.3 研究对象的深化
参考文献
附录A 天际线平均高度的计算方法
附录B 天际线分形维数的测量方法
附录C 天际线在matlab中的测算结果
附录D 天际线数理指标的计算过程
附录E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指标结果
附录F 天津市传统商业区微观城市天际线主观视觉分析偏好程度调查
附录G 专业认知调查结果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致谢

四、商业街,城市的“名片”——中国着名商业街区建设与管理研讨会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步行商业街区界面空间设计研究 ——以西安市文明城区骡马市片区为例[D]. 何琳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消费行为视角下曲靖市主城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D]. 王霞.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中国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研究[J]. 何正标.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 [4]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以合肥“海卉花市”为例[D]. 宋晨.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5]仿古商业街区的文化建构研究 ——以江西抚州文昌里为例[D]. 倪傲霜. 南昌大学, 2020(01)
  • [6]地域文化体验视角下四条旧城步行商业街调查研究[D]. 何文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设计研究[D]. 朱家立.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8]城市更新视角下活力街区营造研究 ——以济南旧城区为例[D]. 宋雨宸.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0)
  • [9]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当代商业景观形态语言研究[D]. 刘茜.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1)
  • [10]天津市传统商业区微观城市天际线量化研究[D]. 谢大伟. 天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商业街,城市的“名片”——中国着名商业街建设与管理研讨会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