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川口拟在中国生产橡胶加工助剂

日本川口拟在中国生产橡胶加工助剂

一、日本川口拟在中国生产橡胶加工助剂(论文文献综述)

殷硕,吴坛,卢键滢,刘珍达,郭腾,冯年平[1](2021)在《物理共混技术用于改善热熔压敏胶对肉桂挥发油的相容性及体外透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热熔压敏胶(hot melt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HMPSA)用作贴剂基质能改善传统橡胶膏载药量低、皮肤刺激性强、黏附性差等问题,但中药贴剂中往往含有挥发油成分,会对热熔压敏胶的结构产生较大破坏作用。为提高热熔压敏胶与中药挥发油的相容性,拟通过物理改性方式,采用二壬基环己烷-1,2-二羧酸酯、聚丙烯蜡和液体橡胶的混合物(DPL)制备一种结构稳定性热熔压敏胶。以肉桂挥发油为模型药物,通过黏度、软化点和内聚力等评价指标筛选投药量。通过黏附性、红外(FI-IR)、差示热扫描(DSC)、流变、扫描电镜(SEM)、含药量、体外透皮评价热熔压敏胶与肉桂挥发油的相容性及其透皮能力。结果表明5%肉桂挥发油开始出现对热熔压敏胶结构的破坏作用,黏附性结果表明改性HMPSA的初黏力和持黏力无明显改变,180°剥离强度略微下降,黏附性良好。FI-IR表明DPL与HMPSA骨架材料形成n-π共轭体系,DSC表明玻璃态转变温度无明显变化,说明DPL和HMPSA相容性较好。SEM表明肉桂挥发油对DPL-HMPSA无明显结构破坏作用,流变性评价表明DPL-HMPSA的储能模量、损耗因子比HMPSA高,内聚力更强,说明其稳定性更好。负载5%肉桂挥发油后,DPL-HMPSA含药量比HMPSA高1.14倍,3个月后含药量下降率比HMPSA低16%。DPL-HMPSA经皮渗透速率为HMPSA的2.25倍,渗透性能明显提高。综上所述,DPL-HMPSA有助于提高中药挥发油共混的稳定性,为HMPSA作为中药复方贴剂的应用提供基础。

王苏炜[2](2020)在《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挤出微孔发泡成型研究》文中指出木塑复合材料(WPC)作为一种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绿色环保复合材料,其在建筑装修、包装运输、汽车内饰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非常有利于缓解当前社会资源紧缺的问题,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为了解决传统木塑复合材料存在的密度大,抗冲击韧性差等问题,本论文通过挤出发泡技术在复合材料内部引入微孔结构来抑制制品内部微裂纹的扩张,从而克服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脆性大、延展性和抗冲击应力低等缺点。本论文首先通过设计新型螺杆结构、引入腔穴传递式动态混合器和熔体泵来搭建单阶式螺杆挤出微发泡实验平台,然后开展了原料配方体系组分优化、成型工艺参数选择以及挤出过程泡孔形态结构探索等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比较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微发泡成型要求,通过引入分离螺棱、屏障螺杆头来改善螺杆的混炼塑化能力,并依次与腔穴传递式动态混合器和熔体齿轮泵串联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分散混合以及稳压、建压能力,从而搭建适用于木塑复合材料的单阶式螺杆挤出微发泡实验平台;2、分析比较了 PP/POE、PP/HDPE及PP/微晶蜡三种树脂基体的结晶特性及其木塑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并研究了不同材料体系下试样的泡孔结构、力学强度以及耐热性能的变化规律,从而探索物料特性、微观结构及制品性能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3、分析了木粉含量、木塑界面相容性、成核剂形态及发泡剂配比等不同原料配方体系对材料发泡行为及其他性能的影响。此外,通过调节模具温度、螺杆转速等工艺参数来控制挤出过程中的熔体压力和熔体粘度,进而影响气体溶解度及扩散速率、调节气泡成核起始点及成核密度等,从而进一步优化和改善试样的泡孔形态和力学性能。4、分析了不同分子链结构的聚丙烯树脂及其木塑复合材料的特性,研究了其对后续气泡成核、生长和定型过程的影响,探明聚丙烯分子链结构对试样泡孔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5、通过观察试样轴向和径向的泡孔结构,探明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流动熔体中气泡“成核-生长-约束-限位”过程的演变机理,制备了具有高抗冲击强度、高耐热性能的聚丙烯基天然纤维复合材料。

文映[3](2020)在《高耐磨ACM油封复合材料及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旋转轴唇形密封(油封)是防止旋转部件中润滑介质泄漏的关键基础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工业泵和燃气轮机等领域。油封的材料及结构参数对它的耐磨性和密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汽车变速器中使用的油封材料主要是氟橡胶,但随着新型合成添加剂的出现,采用氟橡胶制备的油封制品因为溶胀而造成密封过早失效,而丙烯酸酯橡胶(ACM)可以承受这种介质,但现有ACM橡胶材料存在耐磨性差的问题,使其作为旋转轴径向动密封因过早磨损失效而受到限制。为此,本文拟从ACM油封的材料和结构参数优化入手开展研究,首先讨论了纤维填料及其与固体自润滑剂并用对ACM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纤维填料表面改性对ACM橡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其次,基于自制耐磨胶料制备的油封制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分析了油封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接触状态,并通过实验测试,考察了油封结构参数对其磨损行为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纤维填料的加入能显着改善ACM硫化胶的摩擦磨损性能,其中针状硅灰石改性硫化胶的摩擦性能最好。随着针状硅灰石用量的增加,改性ACM硫化胶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而体积磨损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针状硅灰石用量为35phr时,硫化胶的摩擦系数为0.445,磨损体积从未改性ACM硫化胶的7.15mm3下降到1.77 mm3。相比于25N的低载荷条件,在50N的高载荷高载荷条件下,硫化胶的摩擦系数整体有所降低。未改性ACM硫化胶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和犁沟。纤维填料的加入使得硫化胶的磨损特征逐渐转变为纤维的拔出和磨粒磨损,有效抑制了磨损表面的粘着磨损,且出现橡胶材料所特有的横向山脊状斑纹,磨损表面光滑平整。加高载荷时,硫化胶的部分磨损体征由磨粒磨损向粘着磨损转变。(2)微米MoS2和聚苯酯改性ACM/硅灰石硫化胶的摩擦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微米MoS2改性试样的效果更好。6phr微米MoS2改性试样的摩擦系数比ACM/硅灰石硫化胶的摩擦系数下降了5.2%、磨损体积下降了6.2%;此时硫化胶由针状硅灰石和微米MoS2共同承受载荷,能较好的起到润滑作用,磨损特征表现为粘着磨损和轻微的磨粒磨损。将微米MoS2换为纳米MoS2对硫化胶进行改性,当纳米MoS2的用量在1phr时,硫化胶试样的摩擦系数达到了比微米MoS2改性试样更低的最低点0.4。使用KH560对针状硅灰石进行化学改性,并使用红外光谱仪验证了KH560对针状硅灰石的改性效果,改性后试样虽然摩擦系数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磨损量进一步降低了9.7%;此时针状硅灰石混合更均匀,且更难从ACM基体中拔出。光学影像测量仪显示KH560改性后试样的转移膜均匀且致密。(3)有限元分析所得径向力和实验的实测径向力比较一致。随着主唇过盈量的增大,密封件的泵汲率、径向力、接触宽度也同时增大,接触压力总体上升,有利于防止润滑油泄漏,其中最大接触压力呈现先上升后略微降低的趋势。因为密封件只需要较小的抱轴力便可以防止润滑油的泄漏,再加上抱轴力越大,唇口与旋转轴之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因此密封件的过盈量为1mm时综合性能较好。在当弹簧的劲度系数增大时,密封件的接触压力随之增加,但泵汲率先增加后略微降低。劲度系数的增加有利于防止润滑油泄漏的同时也增大了主唇的磨损,当劲度系数为1.4N/mm时密封件的综合性能较好。密封件R值的增加会降低主唇径向力,增加主唇接触宽度,并使得接触压力的分布更加均匀,进而降低磨损。考虑到R值过大时,径向力过小容易导致密封件产生早期泄漏。所以R值为0.4mm时,油封主唇的密封性能和耐磨性能较佳。

李杨[4](2020)在《高性能芳纶纤维的表面修饰及特性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芳纶纤维表层的结晶度较高,表面相对光滑并且具有化学惰性,与基体的界面粘合力较差,这就使得芳纶纤维的增强作用难以很好地体现。目前对芳纶纤维的接枝改性大多仅能提升纤维表面极性,很少在纤维表层形成化学结合的界面层。如多巴胺等具有一定粘度的改性剂能够借助较强的物理粘附作用和自组装反应在纤维表面形成包覆层,通过粗糙度和表面极性的提升增强改性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合,但是多巴胺与芳纶纤维之间是非化学键接。本论文基于芳纶纤维的氧化处理,然后采用小分子缩水甘油多面体倍半硅氧烷(Glycidyl-POSS)和大分子聚酰胺酸(PAA)改性处理芳纶纤维,在有效减小纤维本体损伤的条件下,通过表面接枝反应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包覆界面层,并探索界面层的特性对极性基体(环氧树脂)、非极性基体(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界面粘合的影响,进一步为芳纶纤维的改性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1)以空气高温氧化芳纶纤维增加纤维表面极性,为后续接枝改性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条件下200-300℃时芳纶纤维表层分子链可被氧化,300℃之后分子链开始断链分解。芳纶纤维的氧化首先从主链苯环开始,苯环C-H被氧化成-OH、-COOH。芳纶纤维表层氢键从250℃开始受到明显影响,表层分子链能够重排使得氢键增强。250℃热处理1h后,芳纶纤维表层分子平均晶粒尺寸增加,结晶度达到86.22%,较纤维原丝提升了13.2%。但是继续升高温度,纤维表层结晶度变化并不明显。热氧化处理过程中,250℃处理1h对芳纶纤维的综合性能最为有利。(2)以超临界CO2处理(50℃、10Mpa)芳纶纤维,研究其渗透性和扩散性以及处理时间对芳纶纤维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50℃、10Mpa)作用下芳纶纤维皮层分子结构无变化,同时超临界CO2能够向纤维皮层扩散,进而将纤维皮层破坏。处理30min以后纤维受超临界处理过程影响较小。与原丝相比,经30min超临界CO2处理(50℃、10Mpa)后,纤维表面结晶度为77.12%,下降6.53%;纤维单丝拉伸强度为22.6 CN·dtex-1,下降5.04%。(3)以表面涂覆和高温处理工艺研究小分子glycidyl-POSS与芳纶纤维间的基团反应,研究接枝过程对纤维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纤维(经高温氧化后)经glycidyl-POSS涂覆处理,(110)和(200)晶面衍射峰相对强度基本不变,但是纤维皮层堆叠密度增大,结晶半峰宽减小,这种结晶形态的“完善”其本质上是纤维表面粘附的致密glycidyl-POSS包覆层的影响。glycidyl-POSS端基在高温条件下能够与被氧化的芳纶纤维表面发生接枝反应,形成接枝界面层。glycidyl-POSS用量较少时(5%以下)能均匀接枝或包覆,而且包覆物能够提升芳纶纤维的热稳定性。(4)以超临界CO2(50℃、10Mpa)辅助glycidyl-POSS接枝改性芳纶纤维,研究了超临界CO2对接枝过程的促进作用和对纤维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lycidyl-POSS在超临界CO2作用下渗入纤维表面,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超临界CO2对纤维皮层的损伤。2E4MZ作为固化促进剂,促进了glycidyl-POSS在纤维表面的开环和接枝(或自聚)反应。与芳纶纤维原丝相比,超临界CO2辅助5%glycidyl-POSS接枝处理后芳纶纤维单丝拉伸强度提高了8%,达到25.7cn·dtex-1。(5)以表面涂覆和高温处理工艺研究了大分子PAA与芳纶纤维的基团反应,研究接枝过程对纤维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纤维(经高温氧化后)仅经PAA接枝(包覆)改性后,芳纶纤维表层晶面间距增大,微晶堆积密度减小,结晶度稍有增加。PAA接枝的过程中伴随着自聚并形成聚酰亚胺(PI)。但250℃处理过程中PAA分子链中一部分-COOH并未酰亚胺化,-COOH的存在增强了纤维的极性。经5 wt%和10 wt%的PAA溶液接枝处理后,纤维的结晶度分别达到81.6%和84.5%。当PAA用量过大(10 wt%),大量的PAA粘附在纤维表面,形成一种刚性涂层,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纤维的粗糙度,但是纤维单丝力学性能下降明显。(6)以超临界CO2(50℃、10Mpa)辅助PAA接枝改性芳纶纤维,研究了超临界CO2对接枝过程的促进作用和对纤维表面特性的影响。PAA在超临界CO2辅助下更均匀地粘附于纤维表面,同时能够向纤维的表层渗透。超临界CO2辅助5%PAA处理后,PAA能够均匀包覆并接枝于纤维表面,同时包覆物能够进一步修复超临界CO2对纤维表层结构的损伤。250℃热处理后芳纶纤维表面3%-4%的PAA未酰亚胺化,未酰亚胺化的PAA将一定量的-COOH引入到纤维的表面,进而提升了纤维的表面极性,处理后纤维的单丝拉伸强度增加了9.6%。(7)分析了小分子glycidyl-POSS和大分子PAA接枝改性后纤维表面特性,研究表明超临界CO2辅助glycidyl-POSS处理后,纤维表面接枝层厚度为50nm左右,但是高温glycidyl-POSS易自聚,改性纤维局部存在明显的glycidyl-POSS团聚现象。超临界CO2辅助PAA处理后,纤维表面的包覆层均匀,并且包覆层厚度达到了100nm以上。相对于小分子而言,大分子的接枝包覆改性过程中更易形成均匀的包覆层,界面改性效果优于小分子的接枝包覆改性。(8)以改性纤维制备了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改性纤维的表面特性对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小分子glycidyl-POSS接枝处理后,芳纶纤维表面粗糙度提升的同时glycidyl-POSS端环氧基和Si-O主体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芳纶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超临界CO2辅助5%glycidyl-POSS处理后,改性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提升了40.7%;而超临界CO2辅助PAA处理后,PAA接枝并均匀包覆在芳纶纤维的表面,同时部分PAA热酰亚胺化形成刚性包覆层。纤维表层粗糙度提升的同时表面未酰亚胺化的PAA中的-COOH能够有效与环氧树脂反应进而提升界面粘合。改性后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提升了53.8%。(9)以改性纤维制备了芳纶纤维/炭黑/丁苯橡胶(份数比为2/50/100)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纤维的表面特性对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增强作用。对于橡胶复合材料,超临界CO2辅助glycidyl-POSS、PAA改性处理后,glycidyl-POSS的端基、PAA中未酰亚胺化的-COOH可与硫磺相互作用,加深了纤维附近的硫化网络,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增加明显。同时PAA属于酸性物质,延迟了橡胶的硫化过程,正硫化时间增加。超临界CO2辅助glycidyl-POSS、PAA经过改性后,纤维表面的改性接枝层增加了对橡胶分子链的束缚,在小应变区超临界CO2辅助PAA处理后硫化胶的G’、G’’增加更为明显。超临界CO2辅助glycidyl-POSS、PAA改性后,改性芳纶纤维与丁苯橡胶界面相对滑脱能数值分别为6.07、6.94,较纤维原丝/炭黑/丁苯橡胶复合界面滑脱能分别增加23.87%和41.63%。相应地,超临界CO2辅助glycidyl-POSS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分别提升10.77%、19.58%;而超临界CO2辅助PAA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分别提升15.13%、25.77%。

李斌[5](2017)在《阳谷县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各地迫在眉睫的目标和任务。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位于山东、河南、河北交界处,在经济上属落后发展地区,相比发达县域在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已经取得先机,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阳谷县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的心情更加迫切、压力更加明显。因此,如何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阳谷县面临一项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国内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发达地区经济对实现县域经济成功发展的模式有了丰硕的成果,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经济从而实现县域经济的大发展这已经成为一条成功的经验。阳谷县经济基础薄弱,区位优势也不明显,在实际发展中,通过发挥比较优势,选准突破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自己独特而富有成效的路子。本文研究内容,结合国内外关于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和产业实践,梳理了当前的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研究理论,从理论内涵上准确把握特色产业的本质。从阳谷县基本情况出发,选取阳谷县产业发展具有特色的铜及铜制品加工、光纤电缆、塑料化工、绿色食品加工、轻纺及汽车饰品等五大产业发展实际,对阳谷县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战略目标及重点任务进行论述。通过SWOT分析方式对阳谷县产业发展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阳谷县产业发展战略建议及对产业发展战略实施进行了对策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为阳谷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所裨益。

全国石油化工信息总站[6](2017)在《技术动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炼油催化剂市值将达47亿弗里多尼亚集团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全球炼油催化剂市场将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全球炼油催化剂市场将达47亿美元。其中,流化床催化裂化(FCC)催化剂需求增速将是最快的。目前,发达国家的炼油催化剂市场已成熟,催化剂制造商间竞争激烈。为了维持和扩大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炼油催化剂制造商正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巨大的资源开发催化剂新产品,包括耐高温和高压的催化剂等。新型催化剂的持续推出将保持炼油催化剂在北美、西欧

桂思喆[7](2016)在《新型双功能受阻胺光稳定剂的设计、合成及表征》文中研究指明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光稳定剂。其中Chimassorb 119是一种单体型HALS,具有优秀的耐抽提性和耐迁移性,主要用于聚丙烯、聚乙烯等聚合材料。然而,其合成技术一直被国外所垄断,因此,本文首先以N,N,N’,N’,N”-五甲基二丙烯三胺(PMDPTA)的合成为模板反应,为Chimassorb 119的合成提供研究基础。以甲胺、丙烯腈及甲醛等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反应及N-甲基化反应,以52.0%的总收率得到目标产物PMDPTA,并且使用甲醇作为三步反应的溶剂,有利于溶剂的回收利用。从而,建立了一条绿色、高效的、适宜工业化生产的PMDPTA的合成路线,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以乙二胺、丙烯腈、三聚氯氰、2,2,6,6-四甲基-4-哌啶丁胺、甲醛等为原料,先后经Michael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反应、亲核取代反应、N-甲基化反应等成功合成了Chimassorb 119,总收率为53.5%。另外,根据目前HALS的发展趋势,利用其与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协同效应,本文设计合成了三个双功能受阻胺光稳定剂,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FT-IR进行了确认。以氯乙酰氯,2,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2,2,6,6-四甲基哌啶胺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2-(2,2,6,6-四甲基哌啶-4-氨基)乙酸-(4-苯甲酰基-3-羟基)苯酯(TM1);以丙烯酰氯,2,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己二胺哌啶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反应和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3,3’-(己基-1,6-二(2,2,6,6-四甲基哌啶-4-氨基))二丙酸-二(4-苯甲酰基-3-羟基)苯酯(TM2);以1,3-二氧环戊-2-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丙烯酸甲酯和2,2,6,6-四甲基哌啶胺为原料,分别经催化脱羧、Michael加成反应和酯交换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3-(2,2,6,6-四甲基哌啶-4-氨基)丙酸-((4-苯甲酰基-3-羟基)-2-苯氧基)乙酯(TM3),并对第三步酯交换反应进行了条件优化。采用荧光紫外灯老化法,对所合成的双功能受阻胺光稳定剂TM1进行了应用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和光稳定性,可有效地抑制聚乙烯材料的降解及老化。

陶炳[8](2015)在《多晶硅副产四氯化硅生产食品级白炭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白炭黑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用来作炭黑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橡胶工业中交联补强剂,油墨、涂料工业中的增稠剂、分散剂、触变剂,以及食品工业中的助剂等。目前国内的白炭黑生产多以沉淀法生产,低档产品多,用于食品级的白炭产品主要依靠进口。与此同时,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多晶硅生产中的副产物四氯化硅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甚至成为了国内多晶硅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了探索处理多晶硅副产物SiCl4之路,本研究以水玻璃和多晶硅生产中的副产物SiCl4为原料,通过实验室小试,采用沉淀法工艺,制备出具有气相法生产工艺的食品级白炭黑。详细研究了反应温度、水玻璃浓度、溶液PH值、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在不同条件对于白炭黑产品粒径的影响。在小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沉淀法白炭黑生产工艺流程的改进,研究了以水玻璃和四氯化硅为原料,以温和的反应条件生产高品质白炭黑的新沉淀法工艺流程。通过科学放大,采取正交试验研究的方法,对小试研究中各单因素对产品的影响进行了组合研究。通过SPSS方差分析,确定了中试放大条件下的不同因素对于产品粒径的影响强度,并得到最优反应条件组合,生产出合格的食品级白炭黑产品。在用不同仪器进行检测的同时,送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合格,并送用户试用获得好评。结合本成果,针对湘、赣两地化工业现状,本研究还提出了10000吨/年生产工艺流程,对副产四氯化硅生产食品级白炭黑的初步可行性设计,将其产业化后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左青,左晖[9](2015)在《论油料油脂质量与安全》文中认为本文介绍油料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在仓储中滋生霉菌产生霉变和发热裂变。在加工过程中触油设备材质对油脂产生负面影响,油脂自身成分的变化,造成油脂质量不稳定和下降,有些毒素对人体危害极大,如反式脂肪酸、氯丙醇、n-3PUFA、缩水甘油酯、黄曲霉等,对此在油脂安全提出应采取检测和针对性防护措施。

钟宇科[10](2014)在《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热塑性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石油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和废弃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日趋严重,对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愈来愈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的重视与关注。本课题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量产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SA)的基础之上,通过复配经增塑剂改性的热塑性淀粉(TPS)及聚乳酸(PLA),制备三元复配的复合材料,通过FT-IR、DSC、SEM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了其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最终在研发的三元复配配方的基础上实现了该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首先,使用TPS和PBSA,通过熔融法制备了系列PBSA/TPS复合材料,研究TPS用量对PBSA/TPS复合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BSA复配TPS后,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拉伸性能随着TPS用量的增加而下降,TPS用量超过30%后降幅增大。综合材料成本考虑,TPS添加量为30%的时候具有成本优势。但需要解决复合材料中TPS的分散问题和耐热性问题。其次,采用熔融法制备了TPS/PLA系列复合材料,通过FT-IR、TG、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TPS/PLA系列复合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力学研究结果表明,TPS/PLA复合材料断裂伸长率随着PLA用量的减少而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TPS和PL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TG结果显示:PLA可明显提高TPS/PLA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SEM分析表明:PLA在80%用量的时候,TPS/PLA复合材料中的TPS分散状态良好,但在PLA用量减少后,两相发生了不相容的问题,综上可以判断,PLA和TP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PLA可以改善复合材料耐热性。第三,以30%为TPS的添加量,调整PBSA和PLA的配比,通过熔融法制备了系列PBSA/TPS/PLA复合材料,通过FT-IR、TG、SEM和力学性能测试,对PBSA/TPS/PLA复合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力学测试结果表明, PBSA/TPS/PLA复合材料配比分别为60/30/10和55/30/15时候,其力学性能改善明显; TG结果显示,PLA添加量大于15%时,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急剧下降,最后确定PBSA/TPS/PLA复合材料基础配方比例为60/30/10。第四,在TE-65型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上增加排气口,重新制定了工艺路线和规定了工艺流程,按实验得到的基础配方比例,进行了批量生产。根据过程熔指数据计算得到的1.48的过程能力指数(CPK),证明设计的工艺路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量产后的产品的生物降解认证和应用的探讨,证明PBSA/TPS/PLA复合材料的优良生物降解性,实现了建设年产2000吨的生产线的目标。

二、日本川口拟在中国生产橡胶加工助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川口拟在中国生产橡胶加工助剂(论文提纲范文)

(1)物理共混技术用于改善热熔压敏胶对肉桂挥发油的相容性及体外透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1.3 动物
2 方法和结果
    2.1 肉桂醛分析方法的建立
        2.1.1 色谱条件
        2.1.2 对照品溶液制备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4 标准曲线
        2.1.5 加样回收率
        2.1.6 精密度
    2.2 投药量的筛选
    2.3 改性压敏胶的制备和评价
        2.3.1 改性热熔压敏胶的制备
        2.3.2 含药贴膏剂的制备
        2.3.3 黏附性
    2.4 差示扫描量热
    2.5 红外光谱
    2.6 稳定性
    2.7 扫描电镜
    2.8 流变学
    2.9 体外透皮
3 结果
    3.1 投药量的筛选
    3.2 改性前后HMPSA性能研究
        3.2.1 黏附性研究
        3.2.2 DSC
        3.2.3 FT-IR
    3.3 流变性评价
    3.4 稳定性研究
    3.5 DPL-HMPSA与HMPSA透皮性能比较
4 讨论

(2)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挤出微孔发泡成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木塑复合材料成型技术
        1.2.1 木塑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
        1.2.2 木塑复合材料的成型设备及工艺
        1.2.3 木塑复合制品性能的影响因素
    1.3 微发泡成型技术
        1.3.1 微发泡成型过程
        1.3.2 气泡成核机理
        1.3.3 微发泡成型设备及工艺
    1.4 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发泡性能及其应用现状
        1.4.1 聚丙烯发泡性能
        1.4.2 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和课题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测试手段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1.3 发泡试样的制备
    2.2 试样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2.2.1 流变测试
        2.2.2 熔融指数测试(MFR)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2.2.4 差示量热扫描测试(DSC)
        2.2.5 热失重曲线测试(TGA)
        2.2.6 抗冲击强度测试
        2.2.7 拉伸强度测试
        2.2.8 弯曲强度测试
        2.2.9 表观密度测试
        2.2.10 维卡软化温度测试
        2.2.11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FTIR)
第三章 挤出微发泡实验平台的搭建
    3.1 单螺杆挤出机
    3.2 塑化螺杆
        3.2.1 分离螺纹
        3.2.2 屏障螺杆头
    3.3 混合元件
        3.3.1 混合元件类型
        3.3.2 动态混合器尺寸
    3.4 稳压装置
    3.5 发泡模具
        3.5.1 发泡工艺选择
        3.5.2 机头模具尺寸
        3.5.3 模具内熔体的流动状态
    3.6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共混体系对材料熔体强度及泡孔结构的影响
    4.1 实验方案
    4.2 弹性体对木塑复合材料发泡试样性能的影响
        4.2.1 POE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4.2.2 POE含量对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4.2.3 POE含量对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
        4.2.4 POE含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4.2.5 POE含量对试样耐热性能的影响
    4.3 HDPE对复合材料发泡试样性能的影响
        4.3.1 HDPE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4.3.2 HDPE含量对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4.3.3 HDPE含量对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
        4.3.4 HDPE含量对试样耐热性能的影响
    4.4 微晶蜡对复合材料发泡试样性能的影响
        4.4.1 微晶蜡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4.4.2 微晶蜡含量对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4.4.3 微晶蜡含量对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
        4.4.4 微晶蜡含量对试样耐热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材料各组分对发泡试样泡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5.1 实验方案
    5.2 木粉含量对复合材料发泡试样性能的影响
        5.2.1 木粉含量对材料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5.2.2 木粉含量对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
        5.2.3 木粉含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5.2.4 木粉含量对试样耐热性能的影响
        5.2.5 木粉含量对试样表观密度的影响
    5.3 MAH-g-PP含量对复合材料发泡试样性能的影响
        5.3.1 MAH-g-PP对木粉和树脂界面结合效果的影响
        5.3.2 MAH-g-PP含量对复合材料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5.3.3 MAH-g-PP含量对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
        5.3.4 MAH-g-PP含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5.3.5 MAH-g-PP含量对试样耐热性能的影响
        5.3.6 MAH-g-PP含量对试样表观密度的影响
    5.4 成核剂类型对复合材料发泡试样性能的影响
        5.4.1 成核剂类型对材料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5.4.2 成核剂类型对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
        5.4.3 成核剂类型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5.4.4 成核剂类型对试样耐热性能的影响
        5.4.5 成核剂类型对试样表观密度的影响
    5.5 成核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发泡试样性能的影响
        5.5.1 成核剂含量对材料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5.5.2 成核剂含量对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
        5.5.3 成核剂含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5.5.4 成核剂含量对试样耐热性能的影响
        5.5.5 成核剂含量对试样表观密度的影响
    5.6 复合发泡剂对复合材料发泡试样性能的影响
        5.6.1 发泡剂分解温度
        5.6.2 复合发泡剂对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
        5.6.3 复合发泡剂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5.7 发泡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发泡试样性能的研究
        5.7.1 发泡剂含量对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
        5.7.2 发泡剂含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树脂类型及工艺参数对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研究
    6.1 实验方案
    6.2 树脂类型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6.2.1 树脂类型对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6.2.2 树脂类型对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6.3 模具温度对试样泡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6.3.1 模具温度对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
        6.3.2 模具温度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6.3.3 模具温度对试样表观密度的影响
    6.4 螺杆转速对试样泡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6.4.1 螺杆转速对试样泡孔结构的影响
        6.4.2 螺杆转速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6.4.3 螺杆转速对试样表观密度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木塑复合材料挤出过程中泡孔形态的演变机理与模型初探
    7.1 挤出实验中发泡过程初探
    7.2 泡孔形态演变机理的探索
    7.3 本章总结
第八章 总结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表及已接收的论文
    研究成果及专利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高耐磨ACM油封复合材料及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橡胶油封简介
    1.2 影响橡胶油封动密封性能的因素
        1.2.1 橡胶油封原理
        1.2.2 橡胶材料
        1.2.3 油封结构
        1.2.4 工况条件
    1.3 橡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改性进展
        1.3.1 纤维填料改性
        1.3.2 润滑填料改性
        1.3.3 纳米填料改性
    1.4 橡胶油封结构的耐磨优化研究进展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提出
        1.5.2 主要研究内容
2 ACM/纤维填料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材料及主要仪器
        2.2.2 试样制备
        2.2.3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纤维种类及其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3.2 纤维种类及其用量对复合材料硫化特性的影响
        2.3.3 低载荷下纤维填料对硫化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2.3.4 高载荷下纤维填料对硫化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ACM/针状硅灰石复合材料的耐磨改性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材料及主要仪器
        3.2.2 试样制备
        3.2.3 性能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耐磨改性剂对ACM/针状硅灰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3.2 纳米MoS2对ACM/针状硅灰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3.3 表面改性对ACM/针状硅灰石/纳米MoS2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ACM油封结构优化及其对磨损行为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2 实验设备及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过盈量
        4.3.2 弹簧劲度系数
        4.3.3 R值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高性能芳纶纤维的表面修饰及特性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芳纶纤维的简介
        1.2.1 芳纶纤维的结构及组成
        1.2.2 芳纶纤维的特性
        1.2.3 对位芳纶纤维的特点及局限性
    1.3 对位芳纶纤维的表面改性
        1.3.1 物理改性
        1.3.2 化学改性
    1.4 辅助处理工艺在芳纶纤维改性中的应用
        1.4.1 超声辅助
        1.4.2 氧化辅助处理
        1.4.3 超临界CO_2辅助
    1.5 改性芳纶纤维的界面特性及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5.1 改性芳纶纤维的界面层的形成
        1.5.2 改性芳纶纤维界面层的分析
        1.5.3 改性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层数值分析
        1.5.4 改性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层的表征
        1.5.5 改性芳纶纤维界面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6 课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的提出
        1.6.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6.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7 本课题的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8 本课题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方案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
    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2.3 实验工艺及试样制备过程
        2.3.1 聚酰胺酸(PAA)制备过程
        2.3.2 芳纶纤维的高温氧化处理
        2.3.3 芳纶纤维的聚酰胺酸修饰
        2.3.4 芳纶纤维的POSS修饰
        2.3.5 芳纶纤维微滴拉伸试样制备及测试过程
        2.3.6 AF/SBR复合材料制备过程
        2.3.7 AF/EP复合材料制备过程
    2.4 性能测试及表征
        2.4.1 改性芳纶纤维的测试及表征
        2.4.2 改性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测试及表征
第三章 芳纶纤维氧化处理及表面特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不同热处理介质芳纶纤维的表面特性研究
        3.2.1 不同介质热处理芳纶纤维TG-DTG分析
        3.2.2 不同介质热处理芳纶纤维DSC分析
        3.2.3 空气热处理后芳纶纤维FT-IR分析
    3.3 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芳纶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
        3.3.1 不同温度热处理芳纶纤维表面FT-IR的分析
        3.3.2 不同温度热处理芳纶纤维表面拉曼光谱分析
        3.3.3 不同温度热处理芳纶纤维表面XPS分析
        3.3.4 不同温度热处理芳纶纤维表层聚集态结构分析
        3.3.5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芳纶纤维外观及微观形貌分析
    3.4 热氧化时间对芳纶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4.1 不同时间热处理芳纶纤维表层外观形貌表征
        3.4.2 不同时间热处理芳纶纤维FT-IR的分析
        3.4.3 不同时间处理芳纶纤维表层XRD分析
        3.4.4 不同时间处理芳纶纤维XPS分析
        3.4.5 不同时间热处理芳纶纤维微观形貌分析
        3.4.6 不同时间热处理芳纶纤维单丝拉伸强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临界CO_2辅助Glycidyl-POSS接枝处理对芳纶纤维表面特性的影响
    4.0 引言
    4.1 Glycidyl-POSS的接枝处理对芳纶纤维的影响
        4.1.1 Glycidyl-POSS接枝芳纶纤维FT-IR分析
        4.1.2 Glycidyl-POSS接枝后芳纶纤维聚集态结构分析
        4.1.3 Glycidyl-POSS接枝芳纶纤维热重分析
        4.1.4 Glycidyl-POSS接枝芳纶纤维微商热重分析
        4.1.5 Glycidyl-POSS接枝芳纶纤维SEM分析
        4.1.6 不同浓度Glycidyl-POSS接枝处理后芳纶纤维的AFM分析
        4.1.7 改性芳纶纤维的表面包覆量
    4.2 超临界CO_2处理对芳纶纤维表层聚集态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4.2.1 超临界CO_2处理不同时间的芳纶纤维FT-IR分析
        4.2.2 超临界CO_2处理不同时间芳纶纤维表层聚集态结构分析
        4.2.3 超临界CO_2处理不同时间芳纶纤维TG分析
        4.2.4 超临界 CO_2处理不同时间芳纶纤维 DTG 分析
        4.2.5 超临界CO_2处理不同时间芳纶纤维微观形貌分析
        4.2.6 超临界CO_2处理不同时间芳纶纤维AFM分析
        4.2.7 超临界CO_2处理不同时间芳纶纤维单丝拉伸强度分析
    4.3 超临界CO_2辅助glycidyl-POSS的接枝处理对芳纶纤维表面特性的影响
        4.3.1 超临界CO_2辅助glycidyl-POSS接枝改性芳纶纤维FT-IR分析
        4.3.2 超临界CO_2辅助glycidyl-POSS接枝改性芳纶纤维XPS分析
        4.3.3 超临界 CO_2辅助 glycidyl-POSS 接枝改性芳纶纤维 XRD 分析
        4.3.4 超临界CO_2辅助glycidyl-POSS接枝改性芳纶纤维TG分析
        4.3.5 超临界CO_2辅助glycidyl-POSS接枝改性芳纶纤维SEM分析
        4.3.6 超临界 CO_2辅助 glycidyl-POSS 接枝改性芳纶纤维 AFM 分析
        4.3.7 改性芳纶纤维的包覆量分析
        4.3.8 超临界 CO_2辅助 glycidyl-POSS 接枝改性芳纶纤维单丝拉伸强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临界CO_2辅助PAA接枝处理对芳纶纤维表面特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PAA的接枝处理对芳纶纤维表面特性的影响
        5.2.1 PAA接枝芳纶纤维FT-IR分析
        5.2.2 PAA接枝芳纶纤维XPS分析
        5.2.3 芳纶纤维表面聚酰胺酸酰亚胺化分析
        5.2.4 PAA接枝芳纶纤维XRD分析
        5.2.5 PAA接枝芳纶纤维热重分析
        5.2.6 PAA接枝芳纶纤维SEM分析
        5.2.7 PAA接枝芳纶纤维AFM分析
        5.2.8 PAA/芳纶纤维微滴界面剪切强度分析
        5.2.9 PAA接枝芳纶纤维单丝拉伸强度分析
        5.2.10 PAA接枝芳纶纤维包覆量分析
    5.3 超临界CO_2辅助PAA接枝对芳纶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
        5.3.1 超临界CO_2辅助PAA接枝改性芳纶纤维TG、DTG分析
        5.3.2 超临界CO_2辅助PAA接枝改性芳纶纤维SEM分析
        5.3.3 超临界CO_2辅助PAA接枝改性芳纶纤维AFM分析
        5.3.4 超临界CO_2辅助PAA接枝改性芳纶纤维单丝拉伸强度分析
        5.3.5 超临界CO_2辅助PAA接枝改性芳纶纤维包覆量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改性芳纶纤维表面特性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6.1 引言
    6.2 改性芳纶纤维表面特性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6.2.1 改性芳纶纤维表面形貌
        6.2.2 改性芳纶纤维的单丝拉伸强度
        6.2.3 改性芳纶纤维表面特性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粘合性能的影响
        6.2.4 改性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及增强机理
    6.3 改性芳纶纤维的界面特性对丁苯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6.3.1 改性芳纶纤维/丁苯橡胶硫化曲线分析
        6.3.2 改性芳纶纤维/丁苯橡胶混炼胶频率扫描分析
        6.3.3 改性芳纶纤维/丁苯橡胶硫化胶应变扫描分析
        6.3.5 改性芳纶纤维/丁苯橡胶硫化胶动态力学性能
        6.3.6 改性芳纶纤维/丁苯橡胶力学性能
        6.3.7 改性芳纶纤维/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分析
        6.3.8 改性芳纶纤维/丁苯橡胶耐切割性能分析
        6.3.9 改性芳纶纤维/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相对界面滑脱能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5)阳谷县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研究现状
        1.3.3 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县域特色产业的内涵
        2.1.2 特色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3 产业发展战略
    2.2 产业集群
        2.2.1 产业集群的分类
        2.2.2 产业集群的有关概念
    2.3 波特钻石模型
第3章 阳谷县特色产业发展概况及特征
    3.1 阳谷县特色产业发展概况
        3.1.1 铜及铜精深加工产业
        3.1.2 光纤电缆产业
        3.1.3 塑料化工产业
        3.1.4 绿色食品加工产业
        3.1.5 轻纺及汽车饰品产业
    3.2 阳谷县特色产业发展特征
        3.2.1 政府引领特色产业的发展
        3.2.2 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创新升级
        3.2.3 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3.2.4 全民创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迅速
    3.3 启示
        3.3.1 紧密结合县情,充分利用当地既有的比较资源优势选择主导产业
        3.3.2 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发展导向,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特色产业
        3.3.3 紧密结合形成特色产业区域竞争优势这一阶段性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3.4 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4.1 特色产业上下游尚未形成紧密衔接的链条,产业带动能力尚显不足
        3.4.2 规模企业数量偏少,财源贡献能力有待提高
        3.4.3 资金、土地、人才等产业发展要素供应紧张
第4章 阳谷特色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4.1 SWOT分析法简介
    4.2 阳谷县特色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4.2.1 发展优势
        4.2.2 发展劣势
        4.2.3 发展机遇
        4.2.4 发展威胁
        4.2.5 问卷调查
第5章 阳谷县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5.1 阳谷县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定位
        5.1.1 打造千亿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5.1.2 打造国内一流光电信息产业园
        5.1.3 打造国内一流塑胶产业基地
        5.1.4 打造国内一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5.1.5 创建国家级新型镇化典范
    5.2 阳谷县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原则
        5.2.1 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培育相结合原则
        5.2.2 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原则
        5.2.3 坚持生态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3 阳谷县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5.4 阳谷县特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5.4.1 实施特色产业集群战略
        5.4.2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5.4.3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5.4.4 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
第6章 实施阳谷县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6.1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6.1.1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对策
        6.1.2 创新驱动发展对策
        6.1.3 实施大项目带动对策
        6.1.4 品牌驱动发展对策
        6.1.5 产城融合发展对策
    6.2 集聚发展,形成区域比较竞争优势
        6.2.1 发展空间上向“园区”集聚
        6.2.2 发展方向上向上下游产业链条集聚
        6.2.3 发展方式上向高新技术集聚
    6.3 筑牢产业发展要素支撑
        6.3.1 破解资金和土地这两大瓶颈
        6.3.2 建设人才引进高地
        6.3.3 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创新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技术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全球炼油催化剂市值将达47亿
宁波材料所研发双功能分子筛膜反应器用于甲醇制二甲醚
康乃尔甲醇制烯烃建设顺利推进
抚顺院新一代加氢裂化催化剂研制成功
抚顺院缩醛加氢催化剂研制成功
到2020年我国塑料管道产量将达到16 Mt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合成气直接制烯烃研究取得进展
延长炼化轻烃利用项目有序推进
锦西石化公司烷基化联合装置中交
南化院防老剂6PPD纯度达99.46%
上海新佑能源等劣质重油沸腾床加氢技术通过鉴定
扬子石化聚乙烯装置产出碟行料
独石化生产三元共聚产品
广州石化3号聚丙烯装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
华东理工大学牵头的聚合物材料轻量化专项获批
上海石化高温蒸煮聚丙烯薄膜获国家专利
宁波材料所在生物基PET聚酯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
青岛科技大学研发i PB树脂生产技术
天津石化研发不含塑化剂的高密度聚乙烯包装专用料
鹿鸣创新集团研制100%全降解环保材料矿泉水瓶
乌苏化工园100 kt/a高端塑料管材装置即将建成投产
华东理工大学发现超分子“缩聚”反应
巴陵石化改进型高粘尼龙6试用
四川石化拟引入钕系顺丁胶工艺
中铁四局合成树脂枕道岔通过验收
中科院新疆理化研究所成功制备生物质基碳纤维
圣泉集团研制石墨烯复合高强高模纤维取得新进展
中科大研发出碳纳米组装体材料
Reliance公司启动对二甲苯装置并转换PP装置
印度Reliance实业公司将建成多个大型石化项目
全球聚乙烯和聚丙烯树脂市场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增长
Clariant公司推出超低水油比条件研制的高效苯乙烯催化剂
沙特开发出基于MOF材料的丙烯/丙烷分离技术
Exxon-Mobil公司推出用于多种薄膜加工的聚乙烯新牌号
斯坦福大学以纳米多孔聚乙烯为原料研制出新型感觉凉爽的布料
触感柔软的热塑性弹性体具备优异柔滑手感
Dow公司与Bosch公司联手推出全PE层压材料用于软包装
Solvay公司推出新型PVDF黏结剂
DIC公司开发出熔点高达280℃的聚苯硫醚
植物基功能聚合物添加剂用于食品接触应用
日本东丽公司开发出具有金属光泽的树脂薄膜
Evonik公司的聚醚醚酮聚合物让眼镜减重成为可能
新型聚轮烷自我修复材料
东华大学承担再生聚酯纤维高效制备等项目
大连理工纳米材料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科院研发出系列光致变形材料
新型服装材料可实现户外运动充电
南京大学制备新型柔性电极材料
中北大学研发出磁载钛硅基催化剂
山西煤化所完成200 Nm3/h循环流化移动床连续CO2吸脱附试验3
山东天维渗析阴膜技术及组器项目验收
中美合作研究降解聚乙烯废塑料取得新突破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开发净化污染水体铅的新材料
煤制烯烃扛住了低油价
专家把脉聚烯烃新材料发展
日本Kaneka公司开发出全球最高转换效率的结晶硅光伏发电模块

(7)新型双功能受阻胺光稳定剂的设计、合成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分子材料的光老化
    1.2 高分子材料的防老化
        1.2.1 光屏蔽剂
        1.2.2 激发态猝灭剂
        1.2.3 紫外线吸收剂
        1.2.4 受阻胺光稳定剂
    1.3 光稳定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3.1 光稳定剂的发展现状
        1.3.2 受阻胺光稳定剂的发展趋势
    1.4 受阻胺光稳定剂应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1.4.1 影响受阻胺光稳定效果的物理因素
        1.4.2 影响受阻胺光稳定效果的化学因素
    1.5 受阻胺光稳定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相互作用
    1.6 本文工作内容
第二章 N,N,N’,N’,N”-五甲基二丙烯三胺的合成研究
    2.1 PMDPTA的合成路线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N,N-二(2-氰乙基)甲胺的合成
        2.2.4 W-3 型雷尼镍催化剂的制备
        2.2.5 N,N-二(3-氨丙基)甲胺的合成
        2.2.6 N,N,N’,N’,N”-五甲基二丙烯三胺(PMDPTA)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N-二(2-氰乙基)甲胺的合成
        2.3.2 N,N-二(3-氨丙基)甲胺的合成
        2.3.3 N,N,N’,N’,N”-五甲基二丙烯三胺(PMDPTA)的合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himassorb 119的合成研究
    3.1 Chimassorb 119的合成路线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3.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中间体1的合成
        3.2.4 中间体2的合成
        3.2.5 中间体3的合成
        3.2.6 中间体4的合成
        3.2.7 目标产物Chimassorb 119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中间体1的合成
        3.3.2 中间体2的合成
        3.3.3 中间体3的合成
        3.3.4 中间体4的合成
        3.3.5 目标产物Chimassorb 119的合成
    3.4 小结
第四章 新型双功能受阻胺光稳定剂的合成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4.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4.1.3 化合物TM1的合成
        4.1.4 化合物TM2的合成
        4.1.5 化合物TM3的合成
    4.2 受阻胺光稳定剂的应用性能测试
        4.2.1 应用性能评价方法
        4.2.2 荧光紫外灯老化试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4.3.2 目标产物的基本性质
        4.3.3 目标产物的抗老化性能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8)多晶硅副产四氯化硅生产食品级白炭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四氯化硅产业背景及处理方法
        1.1.1 四氯化硅概述
        1.1.2 多晶硅产业状况
        1.1.3 四氯化硅处理工艺
    1.2 白炭黑及其产业现状
        1.2.1 白炭黑概述
        1.2.2 白炭黑生产工艺
        1.2.3 国内外白炭黑行业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小试研究
    2.1 机理介绍
    2.2 小试实验
        2.2.1 原辅材料和化学药品
        2.2.2 玻璃器皿
        2.2.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2.4 产品的制备
        2.2.5 小试研究内容
    2.3 单因素的影响讨论
        2.3.1 硅酸钠浓度对产品粒径的影响
        2.3.2 反应温度对产品粒径的影响
        2.3.3 无水乙醇对产品粒径的影响
        2.3.4 表面活性剂对粒径的影响
        2.3.5 不同pH值对产品粒径的影响
    2.4 小试总结
第三章 中试研究
    3.1 研究基础和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案
        3.3.1 中试依据
        3.3.2 中试原则
        3.3.3 中试工作内容
    3.4 中试生产
        3.4.1 中试工艺流程
        3.4.2 中试生产记录
    3.5 工艺参数讨论
    3.6 产品检测
        3.6.1 仪器检测图谱
        3.6.2 商检和用户试用情况
    3.7 中试总结
        3.7.1 过程总结
        3.7.2 相关问题讨论
第四章 工业化可行性设计
    4.1 工艺流程图
    4.2 经济效益
        4.2.1 投资分析
        4.2.2 原辅材料及来源
        4.2.3 生产计划
        4.2.4 盈利能力
    4.3 社会效益
第五章 结果和讨论
    5.1 研究结果
    5.2 研究创新
        5.2.1 创新点
        5.2.2 适用性及成熟度
        5.2.3 成果的意义
    5.3 问题讨论
        5.3.1 含NaCl滤液的回收利用问题
        5.3.2 白炭黑产品改性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论油料油脂质量与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和环境
2 油料仓储
    2. 1 储存大豆和豆粕品质变化
    2. 2 油脂品质在储存中变化
3 加工
    3. 1 煎炸油
    3. 2 油脂加工过程触油材质对油脂质量的影响
        3. 2. 1 垫片
        3. 2. 2 石墨
        3. 2. 3 液氨
        3. 2. 4 包装材质含增塑剂
    3. 3 加工助剂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1)溶剂残留
        (2) 脱胶工艺中磷酸柠檬酸
        (3) 液碱
        (4) 白土
4 油脂分子结构在加工中变化
    4. 1 n-3PUFA
    4. 2 缩水甘油酯( GEs)
    4. 3 反式脂肪酸( TFA)
    4. 4 3-MCPD
    4. 5 油脂返色
    4. 6 黄曲霉毒素
        ( 1) 花生油厂采集和检测黄曲霉毒素的结果
        ( 2) 玉米油厂样品集点及检测黄曲霉毒素的结果
5 结束语

(10)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热塑性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概述
    1.3 淀粉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淀粉
        1.3.2 淀粉填充降解塑料
    1.4 国内外生物降解塑料评价标准及认证体系
        1.4.1 国内生物降解塑料评价标准及认证体系
        1.4.2 国外生物降解塑料评价标准及认证体系
    1.5 本课题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PBSA/TPS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
        2.2.2 仪器和设备
        2.2.3 TPS 的制备
        2.2.4 PBSA/TPS 复合材料的制备
        2.2.5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BSA/TPS 复合材料的 FT-IR 分析
        2.3.2 TPS 用量对 PBSA/TPS 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影响
        2.3.3 TPS 用量对 PBSA/TPS 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影响
        2.3.4 PBSA/TPS 复合材料的 SEM 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PS/ PLA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
        3.2.2 仪器和设备
        3.2.3 TPS 的制备
        3.2.4 TPS/PLA 复合材料的制备
        3.2.5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PS/PLA 复合材料的 FT-IR 分析
        3.3.2 TPS/PLA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3.3.3 TPS/PLA 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分析
        3.3.4 TPS/PLA 复合材料的 SEM 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BSA/TPS/PLA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
        4.2.2 仪器和设备
        4.2.3 TPS 的制备
        4.2.4 PBSA/TPS/ PLA 复合材料的制备
        4.2.5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BSA/TPS/PLA 复合材料的 FT-IR 分析
        4.3.2 PBSA/TPS/PLA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4.3.3 PBSA/TPS/PLA 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分析
        4.3.4 PBSA/TPS/PLA 复合材料的 SEM 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BSA/TPS/PLA 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及其产品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试剂原料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3 ECOPOND Flex-361 生产工艺路线
        5.2.4 ECOPOND Flex-361 生产基础配方
        5.2.5 ECOPOND Flex-361 生产工艺流程
        5.2.6 ECOPOND Flex-361 吹膜工艺
        5.2.7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ECOPOND Flex-361 的力学性能
        5.3.2 ECOPOND Flex-361 的熔体熔融指数
        5.3.3 ECOPOND Flex-361 吹膜加工性能
        5.3.4 ECOPOND FLEX-361 量产过程评估
        5.3.5 ECOPOND Flex-361 产品的生物降解性能
        5.3.6 ECOPOND Flex-361 的 FT-IR 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四、日本川口拟在中国生产橡胶加工助剂(论文参考文献)

  • [1]物理共混技术用于改善热熔压敏胶对肉桂挥发油的相容性及体外透皮研究[J]. 殷硕,吴坛,卢键滢,刘珍达,郭腾,冯年平. 中国中药杂志, 2021(21)
  • [2]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挤出微孔发泡成型研究[D]. 王苏炜.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1)
  • [3]高耐磨ACM油封复合材料及结构优化研究[D]. 文映. 西华大学, 2020(01)
  • [4]高性能芳纶纤维的表面修饰及特性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 李杨. 贵州大学, 2020
  • [5]阳谷县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李斌.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6]技术动态[J]. 全国石油化工信息总站. 石油化工, 2017(02)
  • [7]新型双功能受阻胺光稳定剂的设计、合成及表征[D]. 桂思喆. 天津大学, 2016(03)
  • [8]多晶硅副产四氯化硅生产食品级白炭黑关键技术研究[D]. 陶炳. 湖南工业大学, 2015(06)
  • [9]论油料油脂质量与安全[J]. 左青,左晖.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5(01)
  • [10]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热塑性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钟宇科.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日本川口拟在中国生产橡胶加工助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