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错误分析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嫌[1](2021)在《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函数是探究运动变化的主要工具,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各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变量,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无论是资优生还是潜能生在解答函数相关题目时都容易出现解题错误,且订正效果不佳。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ACT-R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希望在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方面获得一些教学启示。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现状是怎样的;九年级学生在函数模块的解题错误有哪些类型;基于ACT-R理论解题错误纠正教学策略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获取解题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现状,分析ACT-R理论的内涵,深入挖掘ACT-R理论对教学实践中解题错误纠正的启示。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九年级学生对解题错误的认识,学生、老师对解题错误分类的认识,学生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同时获知教师处理解题错误的方式等现状,进而分析初中阶段函数模块常见解题错误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将其分为知识性错误、策略性错误、逻辑性错误、无意识错误四类。通过具体示例对四种类型解题错误进行剖析,并结合ACT-R理论提出相应的解题错误订正教学策略:精致练习策略、熟能生巧策略、迁移与理解策略、检验反思策略。为检验提出策略的有效性,将上述四种策略与常规纠错方式对比,展开实验研究,得出该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该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同类型错误的减少、解题错误订正习惯的养成、题后反思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刘洋杰[2](2020)在《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矫正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生迈进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较多,需要掌握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加之难度增大,所学的内容更富有抽象性,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触碰到犯错误的这根弦。所以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做错题,而且屡次犯错时常发生,这难免会困扰学生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作为一线教师,急切需要挖掘出这些学生屡次犯错的问题原因在哪里,为何总得不到有效地解决,有没有良好的偏方策略。这是本课题通过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拿高中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全国各地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发现,对于现在的高中学生在对待数学错题问题上的认识也是浅面的,更谈不上计划和条理的,大部分学生们只是注重停留在答案的错误上,对照答案后不了了之,根本不管出错的“病根”,常此以往,就像病魔一样吞噬自己,无法提高数学成绩。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事实现状。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哪一步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导致了没有做出这道题。实际上错题的原因是要挖掘出出错的根源之处在哪里。要真正地了解自己的错误原因,通过记下这道题来让学生们记住错误,才能在下一次遇到的时候不会犯错误。如果学生们不愿按要求这么做,老师讲得再多,也是累死自己,这无形当中明显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到头来,老师教的辛苦,学生也同样学得不轻松。常此下去,教学效果非常低。再者,对于老师层面来说,老师要根据学生们写的错误答案来了解学生们到底是在哪一个方面有问题,之后再做出有针对的教学,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却只单纯关注学生有没有完成布置的作业或试卷,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只停留在对照答案是否正确,往往很难找出真正导致发生这样错误的原因。甚至有些老师对待学生错题问题上根本不理会,让学生自生自灭,这严重违背了教师职责。这种现状的做法明显存在很大的偏离,也许是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出现严重不协调。为了全面了解高中学生的数学错因本质以及调查教师对待学生错题问题上的观点和做法,笔者对高中三个年级就高中错题现状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对学生在平时课堂中乃至练习作业、月考、周练等暴露出来的错题原因类型进行汇总分类,提炼出学生共性的问题,从根本上挖掘出学生出错的源头。以此同时出台收集错题集的统一制作方式,目的是要大大提高错题库的容量,这对提高教师教学备课措施上增强针对性。在师生之间不断磨合的基础上,教师之间共同摸索出一条适合高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新模式,提高本校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也对其他教学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与借鉴。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行动和研究探索,本研究得出了高中数学错因类型有:(1)心理素质因素;(2)做题马虎,粗心大意;(3)概念不清,知识不懂;(4)运算错误;(5)没有审清题意;(6)逻辑性推理错误;(7)受已有知识的负面干扰,相似的概念易发生混淆。根据高中数学解题错误的性质,我们可以把高中生数学错因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的来分。主要归类为三个层级,从低级、中级、高级之分,即第一层级错因、第二层级错因、第三层级错因。1、第一层级错因。属于低级错误,把心理素质因素;做题马虎,粗心大意归类为第一层级错因。2、第二层级错因。属中级错误,把没有审清题意;受已有知识的负面干扰,相似的概念发生混淆;运算错误归类为第二层级错因。3、第三层级错因。这层问题是属高级错误,就是完全不会做的题。由于自身概念不清,知识不懂;逻辑推理性错误,不能理解,更谈不上应用解答。学生智力、解题能力存在差异性,问题也是学生能力方面的因素。全面搞清楚学生错因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本校研究提出的改进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措施和建议,研究出一种新型课堂错因矫正教学策略模式,为检验矫正策略的教学效果,在本校高一新生中由笔者从教的两个重点班做教学研究,对其中的实验班的采取研究出的新型高中数学错题策略教学模式,而对另外的一个对照班只进行大众化的错题教学模式。在一个学期的教学研究对比中,实验班学生不仅仅从考试成绩,还有学生对待学习态度、热情等都优于另外的那个对照班。因此,我们可以说实验是成功的,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这对于日后不断完善教学措施又推进了一步。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杨倩[4](2020)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生物学实验在高中生物学科领域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全国部分省市已经将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到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成为评价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高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不仅有利于促进生物课堂实验教学的进一步丰富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生物实验知识成绩以及生物实验能力的提升。但经研究发现,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只在一些有条件的省市开展且只应用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而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并没有渗透,使得大多数学生只是在考试前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训练,失去了实验操作考试本身的意义。因此本次研究将实验操作考试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以更好地完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环节,使实验操作考试得到更好地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进行实践研究。首先,笔者对广西桂林市某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该校生物实验考核的主要方式为纸笔测试,缺乏对学生实验具体操作的考核。其次,笔者在参考相关理论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2019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设计了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具体实施流程,包括确定实验操作考试内容、确定实验操作考试目标、确定实验操作考试标准、确定实验操作考试形式以及制定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和评分标准。最后,在本次实践研究中,笔者以高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来开展实验操作考核,选取高中生物必修一中“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三个实验为实验内容。经过三次实验操作考试,得出以下实验结果:第一次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为59%,第二次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为77%,第三次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为90%。笔者主要从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生物实验成绩以及生物实验能力三个方面来评判实施实验操作考试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生物实验成绩及生物实验能力的作用。综合实践研究结果与评判结果,笔者得出以下结论: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知识成绩,还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学实验习惯,促进学生实验操作等能力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本研究的结论,笔者提出关于对本研究未来的几点展望:(1)增加实验操作考试的实验类型,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可以增加探究类、设计类等开放性的实验,使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创造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2)扩大样本数量及样本范围,选取更多的班级且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考试。(3)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对设计的实验操作考试题目及考试评分表进行修改,构建试题库,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考试评分标准,以便教师更好的出题,使实验操作考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金迪[5](2020)在《高一学生函数学习的障碍成因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自70年代以来,围绕归因理论已经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并取得较大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国内外许多专家与学者研究发现,对数学障碍进行归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此外,由于高中函数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在函数部分学习障碍的普遍性,运用归因理论研究学生学习函数知识时的障碍成因也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以某省级示范性高中313名高一学生为对象,通过对学生高一上学期月考、期中、期末三次函数测试成绩以及函数归因问卷的调查,结合收集学生的平时错题与考试反思,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追踪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状态,进而对函数模块的障碍类型与成因进行研究。首先,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做出划分。第一,根据三次测试的函数试题得分率,得出学生在函数考试中遇到的主要知识障碍类型,即函数类概念、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思想障碍三种类型。第二,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在胡象岭的《高中生物理学业成就归因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自编成功归因问卷,通过对问卷结果与测试卷成绩的定量分析,得出主要认知障碍类型,即平时努力程度、答题策略、学习方法三种类型。此外,在研究障碍类型过程中发现高一学生的函数综合得分与时间成反比,但在函数概念与函数运算类试题的得分与时间成正比。对于不同类型的班级进行研究,发现平行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思想相对重点班较为薄弱,并且平行班学生在认知因素中存在自我贬损的归因倾向。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结果表明女生对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为薄弱,男生对考试成绩的归因更乐观。其次,重点探究学生在函数考试过程中的障碍成因。以调查问卷、学生错题为主,学生反思性材料为辅,采用错因示范的形式得出高一学生上学期函数考试的知识障碍成因:第一,不理解基本函数概念的内涵与混淆函数概念;第二,逻辑推理意识不严密与运算能力不过关;第三,分类讨论含糊不清与换元思想掌握不熟练。认知障碍成因也分为以下三类:第一,平时努力方向错误;第二,学习方法不得当;第三,答题策略不佳。最后,在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观指导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出解决对策。第一,对学生提出建议:首先学会多元表征、深入比较研究;其次训练信息处理能力与运算能力;然后学会逐级讨论和训练换元思维;最后确定自身的气质类型以寻找合适学习方法等策略。第二,对教师提出建议:首先夯实学生的基本概念;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突出变式教学;最后培养学生专注的学习习惯与预防学生焦虑的考试心态。总体回顾,本论文的突出性贡献主要有以下两点:1以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为主要突破点,从学生反思的角度对障碍成因的研究提出新思路,并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融合。2掌握目前高一学生在函数模块考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梁永丁[6](2020)在《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以湖南省大湘西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学生应掌握数学地思考和表达数学问题的技能.为了对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有清晰的认识,本研究以编制的调查问卷和测试卷为研究工具,以大湘西地区的四所学校的高中师生为调查对象,拟对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给出相应回复,为一线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法、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了解师生对数学表达能力的认识与掌握情况,整理调查研究相关数据,针对调查所表露的问题,给出教学建议,并建构数学表达教学模式,在高三开展教育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相应结论.通过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反映出:(1)多数学生能意识到数学表达的重要性,但数学课堂交流表达情况不乐观;(2)学生数学语言理解困难的原因不一,语言转换和组织表达能力不足,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欠缺;(3)学生的数学知识点混淆、运算能力弱、表达过程冗长、表达不简明、表达内容不完整、书写不规范等,阻碍数学表达能力的发展;(4)不同学校、地域的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存在差异;(5)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不存在明显差异;(6)除苗族学生外,不同民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差异性不明显;(7)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表现为相邻两个年级之间的差异性不明显,高三年级与高一年级存在显着差异;(8)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测试成绩与平时的数学成绩显着正相关.通过对教师的调查、访谈以及课堂教学观察得出:(1)多数教师能意识到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培养过程中限于课时紧,无暇顾及学生的数学表达的情况,且没有一套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指导性不强;(2)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性不强,重视数学表达教学不够,关注学生的表达情况较少,缺乏必要的课堂交流表达;(3)课堂上多数学生表达准确性差异性明显,表达简明性较好,但总体表达不够严谨.根据调查所反映的情况,笔者通过建构数学表达能力教学模式,并以此进行教学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显着提升、后进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数学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应“巧用启发性提示语,启发学生思考与交流”、“重视在教学中的数学写作活动组织与实施”、“重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积累数学表达经验.”
刘正秀[7](2020)在《楚雄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高中阶段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两大途径,实验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作者工作地楚雄市的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高考成绩取得重大突破。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验教学未能有效开展,沦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云南省将于2022年正式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为促进楚雄市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楚雄市的高中实验教学水平,本文对楚雄市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开展了调查,以期能发现楚雄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主要问题开展实验研究,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本文以楚雄市7所高中的全体生物教师、生物实验员和高二年级理科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访谈,深入调查各校生物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员和生物教师情况及学生的学习现状。共发放教师问卷67份,收回有效问卷67份;学生问卷发出740份,收回有效问卷709份。调查结果运用Excel和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楚雄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室条件不完善,实验经费短缺,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较差;(2)实验开设率低,实验教学沦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形式;(3)生物教师和实验员缺乏培训,专业能力不足;(4)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不足;(5)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6)初高中实验教学衔接不紧密。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选择作者任教的两个起点相同的班级进行实践研究。以13班为对照班级,不开展实验教学活动,14班为实验班级,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验教学活动干预,并对实验前后两个班级的测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活动的干预对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教学活动的干预,能显着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为改善楚雄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提供了参考依据。针对调查访谈中反映的问题,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实践研究结论和楚雄市的教学实际,本文提出了改善实验教学现状的几点建议:(1)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室建设,尤其是显微镜及其他常用仪器设备的配备;(2)加强对生物教师和实验员的培训,理论与技能并重;(3)灵活地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实验的开设率;(4)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5)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加大实验考核力度。
王伟[8](2020)在《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的理解(即学科理解)是课程与教学领域一个业已存在但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本轮新课程改革将学科理解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也是因为其是新课程改革亟待研究的一个领域。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是一个是基础、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它是教师进行深度教学的前提。本研究结合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科学本质研究成果,从梳理化学学科本质出发,充分利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概念、特点、研究向度等诸多要素进行了理论研究,构建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5个维度、28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标准,从整体调查、具体内容观察两个层面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进行评价,剖析两种水平的特点,挖掘水平、特点背后的影响因素,对此提出多维度、全方位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提升对策。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作为基础的、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其评价标准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其中青年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尤为薄弱;高中化学教师在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及教学的水平也不高、差异也较大,且关系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以制约因素为主,因此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对教师学科理解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PCK理论和深度教学理论进行梳理,研究认为教师学科理解与PCK理论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进行全面、系统地学科理解是其进行深度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问题以及研究向度。第二章是建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分析科学本质与学科本质的关系,提出学科本质的研究展望,并梳理得出感知、解释、应用、评价四个理解的进程。其次结合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本体论视角,从化学学科发展史中梳理出理解化学学科本质的5个维度,将之作为学科理解的维度,对这些维度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8位专家进行开放式访谈,确定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的初步指标,并结合CVI效度检验法,向10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咨询,得到5个维度、28个指标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三章是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整体水平及现状进行评价。研究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对1 1 89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调查,再分析调查得到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及现状,最后对此提出了宏观层面的提升对策。第四章是以“原电池”为例,制定高中化学教师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研究对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科书、高考题以及大学教科书中有关“原电池”内容的呈现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跳出以上几种材料来分析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的生长点,从而确定每个指标“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五章是对以“原电池”为例,对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层面的学科理解及其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研究遴选10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研究,经过29课时的录像观察、1154多分钟访谈,整理了 31万余字的访谈资料,最终得出10位教师在28个指标上的“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和学科理解教学水平,分析这两个水平的特点以及联系。进一步通过文本分析法得出其两个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特点,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第六章提出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研究认为需要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教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重认识境界。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只有补足自身学科理解认识上的短板,及时更新自身的学科理解认识,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去实施相关内容,进而真正达成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素养课”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从个人领域、外部领域、实践领域、结果领域四个方面提出整合性的提升对策。在这其中,特别地提出了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第七章是本次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再次简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龙晓晖[9](2020)在《元认知在初三化学临界生转化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多份国家级重要文件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提到了战略性高度。对于薄弱学校来说,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临界生的保优与转化工作的效果。这一工作不仅需要科任老师的时间加汗水,还需要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本研究研究对象为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某薄弱初中的初三年级学生,在九年级上学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实证分析方法了解元认知教学策略在初三年级化学学科普高临界生的转化与保优工作中的运用效果。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言中,阐明了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并介绍了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研究中,通过查阅文献和梳理资料,对“元认知能力”和临界生的已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并进行了概念界定,还对于一些与研究相关的重要教学理论进行了简单归纳;第三部分是前期的调查研究,该部分首先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对学生层次进行了科学区分。之后通过不同层次学生元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的结果,阐述了各层次学生元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状况,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反思笔记为突破口渗透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这一方向;第四部分中笔者首先根据扎根理论对上一届优秀学生笔记进行研究,再结合前测结果确定临界生在实验中应该达到的元认知能力标准。之后进行行动研究,在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本部分还介绍了反思型综合本这一工具和使用这一工具的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第五部分是后期的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在这一部分对教学效果进行验证,再与前期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第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阐明了研究结论和启示,并提出了研究过程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最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与成果:(1)依照本文提出的基于回归分析和集对分析的方法,可以科学甄别出临界生群体并确定其强弱势学科,有利于各科任老师对目标学生进行科学培养。(2)前期调查证明:优秀学生优秀的原因是元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都处于较高水平。困难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动机水平低下,临界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元认知能力不足。(3)结合前期调查的分析结果,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以反思笔记为突破口,渗透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并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
金琳[10](2020)在《高中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失分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描述、能说明、能解释、能评价各种化学问题,需要学生具备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考试大纲说明》中明确指出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包括“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及文字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然而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需要应用学科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时就反应出“一听就会,总做不对”、“自觉是对的,总得不到分”等问题,导致失分严重,总是呈现出得分率远低于知识掌握程度的现象。笔者作为一名刚刚教完一届高中学生的新教师,把高中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的失分成因及教学对策作为研究课题,主要基于笔者从刚步入教师行业至今的这三年的亲身经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第一章主要包括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以及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第二章是高考全国卷试题分析研究。先对近五年来高考全国卷中关于文字描述型题目的设问形式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每一种设问类型在三套全国卷中各自的分布情况以及最近五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文字描述型题目在高考全国卷中所占的分值,该分值在非选择题部分中的占比、在必做非选择题中的占比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明确了文字描述型题目的重要性。第三章是研究设计和过程。主要包括样本选取、问卷设计和数据统计方法。第四章是对调查问卷和能力检测卷的数据分析与失分成因。从认知水平和答题能力两个方面了解高中学生对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的掌握情况,并从年级、性别、化学学业水平、语文学业水平四个影响因素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中学生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分类统计,逐一整理出学生的失分成因。第五章是教学策略研究。结合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失分成因逐一提出对应的教学对策。第六章是教学实践和效果检测。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和前期研究结果,将减少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的失分教学对策具体为教学案例,以自己任教的两个新高一班级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根据入学考试和期末考试中文字描述型题目的成绩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明显,证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学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总之,本论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所做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1.把高考题中的非选择题按照理科语言表达的“图形图像、数学公式、文字叙述”三种形式分为了化学符号或方程式题型、计算题型、文字描述题型。并按照这种分类方式将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中的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所占的分值、比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2.设计了高中学生对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的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和能力检测卷。根据调查问卷和能力检测卷所得的结果,按照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化学学业水平和不同语文学业水平四种分类方式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其中性别差异不显着、语文学业水平对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得分率的影响不显着两条结论,打破了多数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刻板印象,有利于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3.在教学实践中加入了课堂演示实验与播放实验视频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实验类文字描述型题目解答能力的影响对比。学生在没有动手进行实验时,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播放实验视频的效果。这项教学实践所得的结论对不具备学生实验条件的学校和一线教师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错误分析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错误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解题错误订正策略提出的现实性 |
1.1.2 解题错误存在的时代性与正常性 |
1.1.3 初中函数的重要性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2.1 错误(error or mistake) |
1.2.2 错题(Wrong question or Wrong answer) |
1.2.3 数学解题错误(Math error) |
1.2.4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 |
1.2.5 模型思想(Model idea) |
1.2.6 ACT-R理论(Adaptive Control Theory-Rational) |
1.2.7 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 |
1.2.8 教育实验(Educational Experiment)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问题 |
1.3.2 研究的内容 |
1.3.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与说明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 |
2.2 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2.1 解题错误的归因 |
2.2.2 解题错误的分类 |
2.2.3 解题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现状 |
2.3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3.1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原因及分类 |
2.3.2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纠正策略 |
2.4 研究述评 |
第3章 研究理论与研究设计 |
3.1 研究理论——ACT-R理论 |
3.1.1 ACT-R理论的内容 |
3.1.2 ACT-R理论的教学启示 |
3.1.3 小结 |
3.2 研究设计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对象 |
3.2.3 研究方法 |
3.2.4 研究工具及分析 |
3.2.5 研究的伦理 |
3.2.6 小结 |
第4章 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4.1.1 基本信息 |
4.1.2 学生对解题错误的认识分析 |
4.1.3 学生对解题错误分类的认识分析 |
4.1.4 学生在函数模块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
4.1.5 常规订正策略的现状分析 |
4.1.6 调查对象自述订正经历分析 |
4.1.7 调查对象提出的建议分析 |
4.2 调查的结论 |
第5章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分类及具体体现 |
5.1 函数模块典型错误来源 |
5.2 函数模块典型错误的分类与分析 |
5.2.1 知识性错误 |
5.2.2 逻辑性错误 |
5.2.3 策略性错误 |
5.2.4 无意识错误 |
5.3 小结 |
第6章 基于ACT-R理论,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教学策略提出与检测 |
6.1 教学策略的提出 |
6.1.1 知识性错误——精致练习策略 |
6.1.2 逻辑性错误——熟能生巧策略 |
6.1.3 策略性错误——迁移与理解策略 |
6.1.4 无意识错误——检验反思策略 |
6.2 实验目的与设计 |
6.2.1 实验目的 |
6.2.2 实验设计 |
6.3 实验的过程 |
6.4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6.4.1 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及分析 |
6.4.2 教学策略对每种错误类型错误率的影响分析 |
6.4.3 教学策略对学生养成订正习惯、形成题后反思能力的研究 |
6.5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3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
7.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2 研究反思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生函数模块学习问卷 |
附录B 中测试卷:二次函数章节考试卷 |
附录C 后测试卷:函数模块章节考试卷 |
附录D 实验组对照组三次考试成绩 |
附录E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矫正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错题的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数学错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
2.2.1 国内外对数学错题认识观点的研究现状述评 |
2.2.2 国内外对数学错题原因归类的研究现状述评 |
2.2.3 国内外对数学错题矫正策略的研究现状述评 |
2.3 数学错题原因、矫正策略研究的总体状况评述 |
第3章 研究的思路结构 |
3.1 研究的内容 |
3.2 研究的方法 |
3.3 实验的组织和实施 |
3.3.1 实验的组织 |
3.3.2 实验研究的实施 |
3.3.2.1 研究起始和论证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
3.3.2.2 实验实施阶段(2018年2月—2019年2月) |
3.3.2.3 研究总结阶段,撰写论文(2019年3月—2020年3月) |
3.4 实践进度安排 |
第4章 调查实施与分析 |
4.1 调查实施 |
4.1.1 调查背景 |
4.1.2 问卷调查编制 |
4.1.2.1 教师的问卷调查编制 |
4.1.2.2 学生的问卷调查编制 |
4.1.3 问卷调查的信度说明 |
4.1.3.1 教师的问卷调查的信度 |
4.1.3.2 学生的问卷调查的信度 |
4.1.4 问卷调查的效度说明 |
4.1.4.1 教师的问卷调查的效度 |
4.1.4.2 学生的问卷调查的效度 |
4.1.5 问卷的组成形式 |
4.1.5.1 教师的问卷的组成形式 |
4.1.5.2 学生的问卷的组成形式 |
4.1.6 调查范围及数据收集和整理 |
4.1.6.1 问卷调查的教师版 |
4.1.6.2 问卷调查的学生版 |
4.2 调查问卷结果数据分析 |
4.2.1 教师问卷结果及分析 |
4.2.2 学生问卷结果及分析 |
4.3 调查结论与策略建议 |
4.3.1 调查结论 |
4.3.2 收集错题集策略建议 |
4.3.2.1 怎样收集学生群体中的错题信息 |
4.3.2.2 怎样收集教师自身学习、研究出来的学生易错题 |
4.4 本章结语 |
第5章 高中数学学生错因案例 |
5.1 导言 |
5.2 案例分析 |
5.2.1 学生收集的错题案例(以高一学生为例) |
5.2.2 教师讨论的错题案例(以高一学生为例) |
5.2.3 高中生整理汇总错题本案例 |
5.2.4 高中教师收集错题库案例 |
第6章 高中数学错因优化矫正策略课堂教学 |
6.1 导言 |
6.2 课堂教学框架 |
6.3 错因课堂教学案例 |
6.4 小结 |
第7章 实验研究 |
7.1 实验目的 |
7.2 实验设计思路 |
7.3 实验过程 |
7.4 实验结果分析 |
7.4.1 第一次月考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数学学习成绩 |
7.4.2 中期期中考试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数学学习成绩 |
7.4.3 后期期末考试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数学学习成绩 |
7.5 实验的成效 |
7.6 实验的体会和存在的不足 |
7.6.1 实验的体会 |
7.6.2 实验存在的不足 |
第8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8.3 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优化矫正策略问卷调查(教师版) |
附录 B 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优化矫正策略问卷调查(学生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获奖 |
致谢 |
(4)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2 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需要 |
1.1.3 课程改革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研究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理论 |
2.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1.3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2.1.4 心理学家特瑞赤拉的实验结论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生物学实验 |
2.2.2 生物学实验考核 |
2.2.3 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 |
第3章 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实施 |
3.2.1 教师访谈调查 |
3.2.2 学生问卷调查 |
3.2.3 学生实验知识测试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3 学生实验知识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章 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实施流程设计 |
4.1 确定实验操作考试内容 |
4.2 确定实验操作考试目标 |
4.3 确定实验操作考核指标 |
4.4 确定实验操作考试形式 |
4.5 制定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评分标准 |
4.5.1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试题和评分标准 |
4.5.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试题和评分标准 |
4.5.3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试题和评分标准 |
第5章 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实践 |
5.1 实践过程 |
5.2 实验操作考试结果与分析 |
5.2.1 实验一 |
5.2.2 实验二 |
5.2.3 实验三 |
5.3 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5.4 总结与建议 |
第6章 实施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对学生的作用 |
6.1 促进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 |
6.2 促进学生生物实验知识成绩的提高 |
6.3 促进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提高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7.2.1 研究局限 |
7.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高一学生函数学习的障碍成因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国外研究综述 |
2.2.1 归因训练现状研究 |
2.2.2 归因差异现状研究 |
2.3 国内研究综述 |
2.3.1 教学归因现状研究 |
2.3.2 函数归因现状研究 |
2.3.3 归因差异现状研究 |
2.4 理论基础 |
2.4.1 布鲁姆认知层次理论 |
2.4.2 元认知理论 |
2.4.3 韦纳归因理论 |
3 研究设计 |
3.1 高一函数问卷调查设计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设计思想 |
3.1.3 问卷质量的基本分析 |
3.1.4 内容说明 |
3.1.5 实施过程 |
3.2 高一函数考试试卷设计 |
3.2.1 研究对象 |
3.2.2 设计思想 |
3.2.3 试卷质量的基本分析 |
3.2.4 内容说明 |
3.2.5 评分标准 |
3.2.6 实施过程 |
3.3 高一函数访谈与反思调查设计 |
4 函数模块学生学习障碍类型分析 |
4.1 函数模块学生学习知识障碍类型分析 |
4.1.1 主要知识障碍类型 |
4.1.2 主要知识障碍的追踪分析 |
4.1.3 班级与性别关于函数主要知识障碍的差异性分析 |
4.2 函数模块学生学习认知障碍类型分析 |
4.2.1 主要认知障碍类型 |
4.2.2 考试反思与认知因素的相关分析 |
4.2.3 班级与性别关于函数主要认知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
5 函数模块学生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
5.1 高一学生学习函数模块概念障碍成因 |
5.1.1 不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 |
5.1.2 混淆函数概念 |
5.2 高一学生学习函数模块数学核心素养障碍成因 |
5.2.1 逻辑推理意识不严密 |
5.2.2 运算能力不过关 |
5.3 高一学生学习函数模块数学思想障碍成因 |
5.3.1 分类讨论含糊不清 |
5.3.2 换元思想掌握不熟练 |
5.4 高一学生学习函数模块认知障碍成因 |
5.4.1 平时努力方向错误 |
5.4.2 学习方法不得当 |
5.4.3 考试答题策略不佳 |
6 函数模块障碍改善对策 |
6.1 函数模块学生学习的改善对策 |
6.1.1 学会多元表征,把握函数核心概念 |
6.1.2 深入比较研究,理解函数概念本质 |
6.1.3 思考解决策略,提高逻辑推理素养 |
6.1.4 加强运算训练,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
6.1.5 学会逐级讨论,消除分类恐惧思想 |
6.1.6 训练换元思想,熟练解题通解通法 |
6.1.7 了解自身特点,寻找科学学习模式 |
6.2 函数模块教师教学的改善对策 |
6.2.1 巧用思维导图,梳理学生易混概念 |
6.2.2 营造创造氛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
6.2.3 采用变式教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
6.2.4 发挥注意规律,培养学生专注能力 |
6.2.5 树立学习自信,预防学生考试焦虑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函数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月考、期中、期末数学试题 |
附录 C 访谈提纲与考试反思 |
致谢 |
(6)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以湖南省大湘西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选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标的修订对数学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1.2 高中生数学表达现状不佳 |
1.1.3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价值 |
1.4 小结 |
第2章 数学表达能力的相关概述 |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 |
2.2 国外数学表达研究综述 |
2.3 国内数学表达研究评述 |
2.4 核心概念界定 |
2.4.1 民族地区 |
2.4.2 大湘西地区 |
2.4.3 数学表达 |
2.4.4 数学表达能力 |
2.5 理论基础 |
2.5.1 学习金字塔理论 |
2.5.2 “三教”教育理念 |
2.6 研究框架 |
第3章 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现状调查的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1.1 研究工具的选取 |
3.1.2 研究的思路 |
3.1.3 研究的方法 |
3.2 研究工具的设计 |
3.2.1 学生问卷设计 |
3.2.2 教师问卷设计 |
3.2.3 课堂观察记录表设计 |
3.2.4 文本分析设计 |
3.2.5 访谈提纲编制 |
3.2.6 试题评分标准 |
3.2.7 数据编码及分析 |
3.2.8 问卷统计流程 |
3.3 调查的基本情况 |
3.3.1 预研究基本情况 |
3.3.2 学生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
3.3.3 测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
3.3.4 测试卷的信度与效度 |
3.3.5 正式研究基本情况 |
3.4 小结 |
第4章 数据分析与调查结果 |
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1.1 数学表达意识方面 |
4.1.2 数学语言理解方面 |
4.1.3 数学语言转换方面 |
4.1.4 数学课堂交流表达方面 |
4.1.5 数学语言组织表达方面 |
4.2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
4.2.1 高中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总体表现及分析 |
4.2.2 不同学校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表现及差异分析 |
4.2.3 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表现及差异分析 |
4.2.4 不同民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表现及差异分析 |
4.2.5 不同地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表现及差异分析 |
4.2.6 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表现及差异分析 |
4.2.7 数学表达能力与数学平时成绩之间的关系分析 |
4.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1 教师资源情况分析 |
4.3.2 教师的数学教学现状 |
4.3.3 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
4.4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4.4.1 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
4.4.2 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性 |
4.4.3 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明性 |
4.5 文本分析结果 |
4.5.1 因知识点混淆导致表达错误 |
4.5.2 因书写不规范导致表达错误 |
4.6 访谈记录与分析 |
4.6.1 学生访谈记录分析 |
4.6.2 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
4.7 教学建议 |
4.7.1 巧用启发性提示语,启发学生思考与交流 |
4.7.2 重视学生数学写作活动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
4.7.3 引导学生注重数学表达,积累数学表达经验 |
4.8 小结 |
第5章 基于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实验研究 |
5.1 实验设计 |
5.1.1 实验准备 |
5.1.2 教学模式 |
5.2 实验过程 |
5.2.1 注重数学表达教学 |
5.2.2 学生课后数学写作 |
5.2.3 教师激励评价写作 |
5.3 研究结果分析 |
5.3.1 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显着提升 |
5.3.2 后进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 |
5.3.3 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
5.4 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校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
附录1 :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及测试卷 |
附录2 :民族地区高中教师对高中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进行) |
附录5 :教师对数学表达能力认识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6 :学生数学写作典型示例 |
(7)楚雄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第3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1 楚雄市高中生物实验室基本情况 |
3.2 实验开设情况 |
3.3 楚雄市高中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 |
3.4 楚雄市高中学生的实验学习 |
3.5 楚雄市初高中实验教学的衔接 |
3.6 讨论 |
第4章 高中生物实验兴趣和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
4.1 研究方案 |
4.2 实验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
4.3 教学实践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楚雄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 改善楚雄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
5.3 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楚雄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2 :楚雄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3 :楚雄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4 :高中生物实验技能竞赛、标本、模型、教具制作比赛评分细则 |
附录5 :高中生物必修一模块检测卷 |
附录6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测试卷 |
致谢 |
(8)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概念界定 |
一、理解 |
二、学科 |
三、学科理解 |
四、学科理解水平 |
五、学科理解水平评价 |
六、相近概念辨析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框架的确立 |
二、化学等学科的理解研究 |
三、学科本质的理解研究 |
四、课程理解的研究 |
五、化学学科理解及发展演变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的内容 |
二、研究的思路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教师学科理解理论基础与研究向度 |
第一节 PCK理论 |
一、学科知识概念及特点 |
二、学科知识与PCK |
三、学科知识与教师资格认定 |
四、学科知识与教师发展 |
五、学科知识测评研究 |
六、研究启示 |
第二节 深度教学理论 |
一、深度教学的概念 |
二、深度教学的特征 |
三、深度教学的启示 |
第三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及问题检视 |
一、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分析 |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问题检视 |
第四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研究向度 |
一、教师学科本质的特征 |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表征 |
三、教师学科理解的评价 |
四、教师学科理解的价值 |
第二章 化学学科理解的内涵及水平标准构建 |
第一节 学科本质理解—化学学科理解的起点 |
一、理解缘起: 科学本质理解的研究困境 |
二、学理分析: 理解研究转向的可行依据 |
三、研究维度: 学科本质理解的研究展望 |
四、结语 |
第二节 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标准构建 |
一、从化学史中探寻学科本质的可行性分析 |
二、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原则 |
三、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要素内涵 |
四、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历史探寻与内容呈现 |
五、化学学科理解内容的其它解读 |
第三节 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效度检视 |
一、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一轮专家咨询过程 |
二、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二轮专家咨询过程 |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方案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第二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
一、调查的过程分析 |
二、调查的分析过程 |
三、调查的主要结论 |
四、调查的主要启示 |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划分——以“原电池”为例 |
第一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起点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
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
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
三、高考试题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
四、大学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
五、研究小结 |
第二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
一、化学学科价值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及水平划分 |
二、化学学科方法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
三、化学知识结构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
四、化学知识获取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
五、化学知识本质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
六、研究小结 |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测查—一以“原电池”为例 |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研究总体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设计 |
三、研究过程 |
第二节 基于学科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水平分析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教学水平的解读与分析 |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表现水平研究的结论 |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分析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分析过程 |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研究结论 |
第四节 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分析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二、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解读 |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 |
第六章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
第一节 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教学 |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素养为本的化学知识教学 |
二、教师学科理解要关照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
三、学科理解须纳入教师成长的专业发展指标 |
第二节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
一、个人领域的提升对策 |
二、外部领域的提升对策 |
三、实践领域的提升对策 |
四、结果领域的提升对策 |
五、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理论研究结论 |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是基础的、典型的教育实践活动 |
(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需要多维、多层的评价标准 |
二、实证研究结论 |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差异较大 |
(二)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普遍较弱 |
(三)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具体水平较为薄弱 |
(四)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 |
(五)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维度的效度评价量表 |
附录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建构表 |
附录三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现状的问卷调查 |
附录四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
附录五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水平的访谈提纲 |
附录六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元认知在初三化学临界生转化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概述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1.3 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
1.3.1 研究的问题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2 文献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元认知与元认知能力 |
2.1.2 临界生 |
2.2 国内外关于“元认知”研究综述 |
2.2.1 元认知的结构 |
2.2.2 元认知能力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 |
2.2.3 元认知训练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 |
2.2.4 元认知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
2.3 国内关于临界生研究综述 |
2.3.1 总体研究趋势分析 |
2.3.2 临界生的确定和转化方法研究 |
2.3.3 各学科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研究 |
2.4 其他理论基础 |
2.4.1 因材施教原则与分层教学方法 |
2.4.2 掌握学习理论 |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4.4 “先行组织者”理论 |
3 对于临界生群体学习状态的调查研究 |
3.1 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汉正校区2020届临界生的界定 |
3.1.1 2020年中考预测 |
3.1.2 临界生的确定 |
3.1.3 临界生的态势分析 |
3.2 初三起始段不同层次学生元认知能力研究 |
3.2.1 问卷结构与信效度分析 |
3.2.2 结果分析 |
3.3 初三起始段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
3.3.1 问卷结构与信效度分析 |
3.3.2 结果分析 |
3.4 总结:临界生的元认知、学习动机特点及其教学对策 |
4 依托反思笔记进行元认知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
4.1 反思笔记简介 |
4.1.1 记反思型课堂笔记与课堂练习 |
4.1.2 记经典习题与错题反思 |
4.2 基于元认知反思的优秀笔记特征研究 |
4.2.1 研究方法、案例选取与数据来源 |
4.2.2 编码过程与模型构建 |
4.3 教学目标与实施过程 |
4.3.1 行动研究——反思型课堂笔记 |
4.3.2 行动研究错题反思 |
4.4 教学案例 |
4.4.1 新课教学案例 |
4.4.2 习题课教学案例 |
5 依托反思笔记进行元认知能力培养的结果分析 |
5.1 考试结果分析 |
5.2 元认知能力后测问卷分析 |
5.2.1 问卷结构与信效度分析 |
5.2.2 结果分析 |
5.3 研究内容总体分析 |
5.3.1 对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 |
5.3.2 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影响 |
5.3.3 对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影响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2.1 学习元认知知识,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
6.2.2 丰富元认知体验,引导学生自我感知化学学习过程 |
6.2.3 发展元认知监控,鼓励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 |
6.3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元认知能力调查问卷(前测) |
附录二 化学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元认知能力调查问卷(后测) |
附录四 部分优秀学生笔记展示 |
附录五 与部分临界生的谈话实录 |
致谢 |
(10)高中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失分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高中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失分问题的提出 |
1.2 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 国内外关于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的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2章 全国卷高考试题分析研究 |
2.1 高考题型分类的分析 |
2.2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中关于文字描述型题目分值的分析 |
2.3 结论 |
第3章 高中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失分成因的研究设计 |
3.1 高中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失分成因的研究对象 |
3.2 高中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失分成因的研究工具 |
3.3 高中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失分原因的调查过程 |
第4章 数据分析与失分成因 |
4.1 高中生对化学文字描述型内容的认知情况结果与分析 |
4.2 高中生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的答题能力检测数据及分析 |
4.3 高中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失分原因分析 |
第5章 教学策略研究 |
5.1 提升与巩固化学词汇量的对策 |
5.2 提升文字描述逻辑性的对策 |
5.3 提升文字描述科学性的对策 |
5.4 提升文字描述完整性的对策 |
5.5 提升读题策略的对策 |
第6章 教学实践和效果检测 |
6.1 教学实践 |
6.2 教学实践效果检测 |
第7章 结论及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生对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的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中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解题能力检测卷 |
致谢 |
四、学生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错误分析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D]. 张嫌.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矫正策略的研究[D]. 刘洋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0(02)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实践研究[D]. 杨倩.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一学生函数学习的障碍成因分析与对策[D]. 金迪. 河南大学, 2020(02)
- [6]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以湖南省大湘西地区为例[D]. 梁永丁. 吉首大学, 2020(02)
- [7]楚雄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 刘正秀. 西南大学, 2020(01)
- [8]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D]. 王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9]元认知在初三化学临界生转化中的实践研究[D]. 龙晓晖.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高中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失分成因及对策研究[D]. 金琳.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