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死亡之海”的战士——我军第一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征服“死亡之海”的战士——我军第一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一、征服“死亡之海”的奇兵——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追记(论文文献综述)

董知珍[1](2012)在《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文中认为西域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地区,因而也是多种宗教活动的沃土。学界对历史上西域的佛教、祆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津津乐道,但对历史上传播与流行于西域的藏传佛教鲜有关注,更对历史上西藏和西域之间在佛教方面的交流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正是以西藏与西域之间在佛教方面的交流为主线,全面探讨了7-18世纪西域佛教、吐蕃佛教和藏传佛教在西域的传播发展和相互交流交融。理清了西域佛教的发展兴衰以及与吐蕃佛教的密切关系,提出了藏传佛教于10世纪后期至11世纪初传入西域以后持续不断发展的观点,并着力论述了藏传佛教在西域传播发展的情况,特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与卫拉特蒙古在佛教方面的密切关系和频繁交流。本文除导言和结论外,总共有八章。导言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一章论述了7世纪以前佛教在西域的传入、传播、西域佛教的繁盛,以及通过密教在西域的传播情况的论述和西藏与西域之间的早期联系探讨西域佛教传入吐蕃(bod)的可能性。第二章论述了7-8世纪中叶西域的佛教发展情况。兴起于6世纪的西突厥人的佛教信仰,松赞干布引入佛教时西域佛教对吐蕃佛教的形成产生的深入影响。第三章为本文的重点之一,本章在论述唐与吐蕃对西域的争夺、吐蕃在西域的全面统治后着力论述了吐蕃与西域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在西域佛教的壁画和塑像里反映出的吐蕃元素,说明吐蕃与西域之间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第四章论述了西域佛教的消亡、藏传佛教在西域的初传以及藏传佛教在西域的传播情况和高昌回鹘后期回鹘人皈依藏传佛教的情况。第五章论述了13-16世纪西域藏传佛教的发展情况,天山北麓广大地区的藏传佛教因瓦刺进入西域后,藏传佛教得到了发展。第六章论述了瓦刺在西域的活动和和硕特蒙古与西藏的联系以及咱雅班第达对西域藏传佛教发展做出的贡献。第七章是本文的又一个重点,这一部分重点论述了藏传佛教的西域的发展和西藏与西域在佛教方面的频繁往来,并论述了准噶尔汗国覆亡以后西域藏传佛教的新发展。第八章结合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本人的考察,论述了吐蕃时期和准噶尔汗国两个时期的佛教寺院的发展盛况,特别是近年来许多考古发现的新材料揭示了西域与西藏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最后对全文做了归纳和整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贾文丽[2](2011)在《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历史军事地理学的角度,以两汉时期河西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为目标,依据传世文献,参考部分出土文献和考古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两汉时期河西地区的历史军事地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着力探讨这一区域在汉匈百年战争史上的军事价值和战略地位。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前言部分首先对相关课题进行历史回顾,并对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其次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是“河西”的含义及地理特点。介绍“河西”这一地理名词的含义及地理特点。主要根据历史时期先后顺序对“河西”这一区域名词的内涵进行分析,并确定了西汉中期宣帝时期,即河西四郡全部建起之时,四郡所统辖的区域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然后对两汉时期河西地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其经济状况、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情况。第二章是西汉前期汉匈双方的军事形势。从汉初汉匈双方的国力、采取的战略部署进行横向比较,论证汉匈双方所面临的军事形势。从比较的结果可见,汉朝处于被动的局势。第三章是西汉攻取河西后汉匈双方战争态势的变化。主要研究河西归汉后,汉匈军事战略态势所发生的变化。以历史进程为研究线索,分析河西之战的历史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西汉王朝在河西所建立的防务措施等。自此以后,河西成为汉王朝打击匈奴的战略前沿。第四章是河西归汉后汉匈战争中的河西。军事战略要地的价值需在战争中得以体现。通过列举匈奴对河西地反复激烈地争夺、西汉王朝以河西为基地对匈奴主动进攻或与其他战区协同作战的多次战役,分析河西在这些战争中的特点和作用。第五章是东汉时期河西的军事形势。研究东汉时期复杂的河西局势,分窦融统治下的河西、三绝西域导致动荡的河西局势和汉朝在河西的用兵情况三部分来写,并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对东汉前后期河西战略的得失给予分析。第六章是河西在两汉时期军事战略地位的演变及分析。通过比较两汉时期河西战略地位的演变特点,得出河西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论,并从综合国力、地理形势这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云帆[3](2004)在《大军穿越“死亡之海”》文中研究表明1993年10月,一支由铁木尔·达瓦买提担任中方名誉主席、英国前首相希思和菲力浦亲王担任英方名誉主席的中英联合探险队,徒步穿越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引起世界各地新闻媒介的极大关注,被世人称为"勇敢者的行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两个月之际,人民解放军数千名官兵,就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穿越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云帆[4](2003)在《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秘闻》文中指出 1993年10月,一支由铁木尔·达瓦买提担任中方名誉主席、英国前首相希思和菲力浦亲王担任英方名誉主席的中英联合探险队,徒步穿越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云帆[5](2002)在《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秘闻》文中认为 选择“死路” 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神秘的地方,维吾尔族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人叫它“死亡之海”。大批中外探险家失踪,更为它染上了一层恐怖色彩。晋代高僧法显路过这里时,在《佛国记》里描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皆死,无一余者。行走时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

跋涉[6](2001)在《征服“死亡之海”的奇兵——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追记》文中研究指明1993年10月,一支由铁木尔·达瓦买提担任中方名誉主席、英国前首相希思和菲力浦亲王担任英方名誉主席的中英联合探险队,徒步穿越了被称为“死亡之海” 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引起世界各地新闻媒介的极大关注,被世人称为“勇敢者的

林云帆[7](2000)在《征服“死亡之海”的奇兵——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追记》文中提出 1993年10目,一支由铁木尔·达瓦买提担任中方名誉主席、英国前首相希思和菲力浦亲王担任英方名誉主席的中英联合探险队,徒步穿越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引起世界各地新闻媒介的极大关注,被世人称为“勇敢者的行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两个月之际,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数千名官兵,就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穿越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选择“死路”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神秘的地方,维吾尔族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人叫它“死亡之海”.大批中外探险家失踪,更为它染上了一层恐怖色彩.晋代高僧法显路过这里时,在《佛国记》里描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皆死,无一余者.行走时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

思古[8](1999)在《征服“死亡之海”的奇兵——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追记》文中研究表明 1993年10月,一支由铁木尔·达瓦买提担任中方名誉主席、英国前首相希思和菲力浦亲王担任英方名誉主席的中英联合探险队,徒步穿越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引起世界各地新闻媒介的极大关注,被世人称为"勇敢者的行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两个月之际,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效千名官兵,就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穿越过塔

张勇,魏衍根[9](1995)在《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内幕》文中研究指明遮天蔽日、变幻无常的沙暴,杀人越货、烧吃人肉的驴帮,凶残异常的狼群和食肉蚁……被维吾尔人称为“进去出不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了无数冒险家的葬身之地,就连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当地人也很少到过沙漠腹地。神秘恐怖的塔克拉玛干,似乎成了人类的禁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两个月之际,数千名解放军官兵就在一名老向导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冒死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二、征服“死亡之海”的奇兵——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追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征服“死亡之海”的奇兵——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追记(论文提纲范文)

(1)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时限、研究方法、研究资料和重、难点
第一章 佛教在西域的传播以及西域与吐蕃的早期联系
    第一节 佛教在西域的早期传播
        一、佛教传入西域的时间问题的讨论
        二、佛教在西域之初传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佛教和西域与西藏的早期联系
        一、西域佛教的传播概况
        二、密教在西域的传播
        三、西域与西藏的早期联系
第二章 隋至唐中期西域佛教与吐蕃佛教的交流
    第一节 隋至唐中期的西域佛教
        一、西突厥人的佛教信仰
        二、唐朝控制西域时期的西域佛教
    第二节 西域佛教与吐蕃佛教的交流(7-8世纪中期)
        一、吐蕃佛教与西域佛教的最初联系
        二、吐蕃王朝时期吐蕃佛教与西域佛教的交流(7-8世纪中期)
第三章 吐蕃统治西域时期的佛教(8世纪中期-9世纪中期)
    第一节 吐蕃统治西域时期吐蕃与西域的交通和驿站
        一、吐蕃与唐朝对西域的争夺
        二、吐蕃统治西域时期吐蕃与西域的交通和驿站
    第二节 吐蕃对西域的统治
        一、吐蕃统治西域时期的主要制度
        二、迁移到西域的吐蕃部落
        三、吐蕃统治西域各民族的政策
        四、吐蕃与西域诸族的关系
    第三节 吐蕃统治西域时期的佛教(755年——866年)
        一、八世纪中期到九世纪中期的吐蕃佛教
        二、八世纪中期-九世纪中期吐蕃与西域佛教的交流
        三、吐蕃占领西域时期西域佛教中的吐蕃元素
        四、吐蕃王朝时期吐蕃与西域的密教
第四章 西域佛教的消弭与藏传佛教在西域的初传(9世纪后期-13世纪初期)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在西域的传播与西域佛教的消弭
        一、伊斯兰教在西域的传播
        二、于阗与喀喇汗王朝的宗教战争与西域佛教的消弭
    第二节 达玛沟擦擦的出土(tsha-tsha)——藏传佛教在西域的初传
        一、擦擦(tsha-tsha)在达玛沟的发现
        二、擦擦的起源、类型和功能
        三、藏传佛教在古格的产生与弘传
        四、古格早期擦擦与达玛沟擦擦的关联性
        五、古格政权与于阗政权的相互交往
    第三节 高昌回鹘与藏传佛教
        一、高昌回鹘宗教信仰变迁
        二、高昌回鹘之佛教
        三、藏传佛教在高昌回鹘的传播
第五章 13-16世纪西域的藏传佛教
    第一节 蒙古统治时期的西域藏传佛教
        一、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在西域之消长
        二、藏传佛教在蒙古的初传
        三、蒙古汗国(1206-1271年)时期西域藏传佛教的发展
    第二节 元至明朝中后期西域的藏传佛教(1271-1505年)
        一、元明时期的西域藏传佛教
        二、蒙元时期西域畏兀儿藏传佛教高僧
第六章 瓦刺进入西域及藏传佛教的发展
    第一节 瓦刺与西域藏传佛教
        一、15世纪以前的瓦刺先民
        二、瓦剌的兴衰及向西域的发展
        三、瓦刺与西域藏传佛教的传播
    第二节 和硕特蒙古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往来
        一、顾实汗入藏及对西藏的控制
        二、和硕特贵族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来往
    第三节 咱雅班第达(Zaya-Pandita)在卫拉特蒙古的弘教
        一、“咱雅班第达”法名的由来
        二、咱雅班第达在卫拉特的传教
        三、咱雅班第达在卫拉特各部的政治活动
第七章 准噶尔蒙古的崛起与西域藏传佛教
    第一节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及与西藏的早期联系
        一、准噶尔部的发展与准噶尔汗国的建立
        二、准噶尔部和西藏的早期联系
    第二节 准噶尔汗国时期西藏与西域的联系
        一、噶尔丹的对外战争与西藏的联系
        二、策妄阿拉布坦时期准噶尔与西藏的联系
        三、噶尔丹策零时期准噶尔汗国与西藏的交往
    第三节 准噶尔汗国时期西域藏传佛教(1635-1755年)
        一、《喀尔喀-卫拉特法典》与西域藏传佛教
        二、藏传佛教在准噶尔汗国的发展
        三、准噶尔汗国时期的佛经翻译
    第四节 准噶尔汗国的覆灭与西域藏传佛教的新发展
        一、准噶尔的内讧与准噶尔汗国的覆灭
        二、清朝统一西域后对藏传佛教的扶植和限制政策
        三、清朝统一西域后藏传佛教的新发展
第八章 西域佛教寺院的历史学考察
    第一节 吐蕃时期西域的佛教寺院
        一、文献记载中的西域佛教寺院
        二、考古发掘的西域佛教寺院
    第二节 17-18世纪时期西域藏传佛教寺院
        一、藏传佛教寺院在西域的兴建
        二、17-18世纪西域主要的藏传佛教寺院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汉代河西历史军事地理的学术史综述
        (一) 相关课题的历史回顾
        (二) 对研究现状的述评
    二、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的意义
        (二) 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 研究的视角及创新点
第一章 "河西"的含义及地理特点
    一、"河西"的地望及其历史演变
        (一) 先秦时期的"河西"
        (二) 两汉时期的"河西"
    二、河西地区的地理特点
        (一) 发达的农牧业经济及丰富资源
        (二) 攻守兼备的地形、水文条件
        (三) 道路汇集的交通要地
第二章 西汉前期汉匈双方的军事形势
    一、汉匈双方国力的对比
    二、匈奴采取的军事战略措施
        (一) 匈奴军事力量的分布特点
        (二) 西击月氏、先据河西
        (三) 匈奴的多向进攻策略
    三、汉朝对匈奴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 联络月氏,张骞两通西域
        (二) 汉朝打破匈奴东西联合的几大战役
第三章 西汉攻取河西后汉匈双方战争态势的变化
    一、汉武帝对战略方向的转移
    二、汉军进军河西的作战序列
        (一) 第一次河西之战
        (二) 第二次河西之战
    三、从地理角度分析汉军围攻河西的兵力部署
        (一) 西路—天山一带
        (二) 东南路—酒泉一带
        (三) 东路—代郡、雁门
    四、汉朝攻取河西的战斗
    五、汉朝对河西防务措施的巩固
        (一) 修筑汉塞
        (二) 移民实边
        (三) 河西屯田
        (四) 河西四郡及属国的建立
        (五) 设置玉门关、阳关、金关和悬索关
        (六) 在居延、休屠建立攻防重点
    六、河西之战的历史影响
        (一) 双方实力差距显着缩小
        (二) 汉朝夺取河西,战略形势转为更加有利
        (三) 为汉朝西北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第四章 河西归汉后汉匈战争中的河西
    一、元鼎五年匈奴联合西羌攻令居、安故和枹罕
        (一) 此战的起因
        (二) 元鼎五年(前112)匈奴与西羌联合反汉
    二、太初三年兵出敦煌伐大宛
        (一) 第一次大宛之战
        (二) 第二次大宛之战
    三、天汉二年兵出酒泉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
        (一) 天山之战的缘由与作战部署
        (二) 三路大军联合作战的过程
    四、天汉四年路博德出兵居延协助李广利攻匈奴
    五、征和四年匈奴再攻酒泉以及汉军的反击
        (一) 涿邪山
        (二) 浚稽山
        (三) 天山北部
    六、元凤三年汉匈酒泉、张掖之战
    七、本始二年、地节三年兵出河西支援西域
        (一) 宣帝本始二年(前72)
        (二) 宣帝地节三年(前67)
    八、从军事地理角度分析西汉政府的河西战略
        (一) 驻兵设防
        (二) 以河西为基地主动出击
第五章 东汉时期河西的军事形势
    一、两汉之际窦融统治下的河西
    二、东汉时期动荡的河西局势
    三、汉廷兵发河西,北匈奴远遁
        (一) 汉明帝北伐战略思想的改变
        (二) 汉匈第一阶段的战争
        (三) 汉匈第二阶段的战争
    四、从军事地理角度分析东汉政府的河西战略
        (一) 白山之战和车师之争
        (二) 稽洛山之战和金微山之战
    附 张珰的"三策"
第六章 河西在两汉时期军事战略地位的演变及分析
    一、河西在两汉时期军事战略地位的演变特点
        (一) 汉初至武帝前期(前206-前133)
        (二) 武帝前期至宣帝末(前133-前49)
        (三) 元帝前期至明帝前期(前48-72)
        (四) 明帝中至安帝末年(73-125)
        (五) 安帝末年至汉末(125-)
    二、河西在两汉时期军事战略地位演变原因的分析
        (一) 综合国力的作用
        (二) 地理形势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两汉时期河西军政大事年表
致谢

(4)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秘闻(论文提纲范文)

选择“死路”
导找向导
陷入绝境
勇士乘风去

(6)征服“死亡之海”的奇兵——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追记(论文提纲范文)

选择“死路”
寻找向导
陷入绝境
猛士乘风去

四、征服“死亡之海”的奇兵——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追记(论文参考文献)

  • [1]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 董知珍. 兰州大学, 2012(09)
  • [2]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 贾文丽. 首都师范大学, 2011(09)
  • [3]大军穿越“死亡之海”[J]. 云帆. 报刊荟萃, 2004(02)
  • [4]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秘闻[J]. 云帆. 书摘, 2003(07)
  • [5]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秘闻[J]. 云帆. 中国土族, 2002(02)
  • [6]征服“死亡之海”的奇兵——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追记[J]. 跋涉. 党史天地, 2001(01)
  • [7]征服“死亡之海”的奇兵——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追记[J]. 林云帆. 山西文史资料, 2000(05)
  • [8]征服“死亡之海”的奇兵——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追记[J]. 思古. 劳动世界, 1999(06)
  • [9]我军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内幕[J]. 张勇,魏衍根. 政府法制, 1995(08)

标签:;  ;  ;  ;  ;  

征服“死亡之海”的战士——我军第一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