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art II Typical Cases of Asthma(论文文献综述)
彭珊珊[1](2021)在《清养润肺方“异病同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变应性咳嗽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Chronic Durationof Bronchial Asthma,CDBA)和变应性咳嗽(Allergic Cough,AC)的用药规律。同时通过临床研究,观察清养润肺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变应性咳嗽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为中医药理论“异病同治”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变应性咳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儿”and“中医药”and“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or“哮喘迁延期”or“哮喘非发作期”作为关键字段进行全文高级检索,筛选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相关文献;相同方式以“儿”and“中医药”and“变应性咳嗽”or“慢性咳嗽”or“内伤咳嗽”or“久咳”为检索词进行全文高级检索,筛选出中药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的相关文献,使用SPSS Modeler18.0和SPSS26.0对筛选后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2)纳入符合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证患儿(Chronic Duration of Bronchial Asthma-Lung and Spleen Qi Deficiency Syndrome,CDBA-LSQDS)78 例,以及变应性咳嗽肺脾气虚证(Allergic Cough-Lung and Spleen Qi Deficiency Syndrome,AC-LSQDS)患儿78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均用导师经验方“清养润肺方”治疗,对照组均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疗程为4周。分析比较同一中医证候的两种疾病治疗前后患儿主次症状总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1)数据挖掘方面:中医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105篇,通过频次分析,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有黄芪、甘草、白术、茯苓等;通过关联规则形成陈皮-茯苓,陈皮-白术,防风-黄芪,防风-白术,茯苓-白术,以及半夏-白术-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半夏-茯苓-陈皮,半夏-黄芪-茯苓,半夏-黄芪-白术等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高频药物组合;聚类规则形成了7个新处方。中医药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102篇,通过频次分析,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有甘草、杏仁、陈皮、半夏、白术、桔梗等;通过关联规则形成黄芪-白术,半夏-桔梗-陈皮,茯苓-半夏-陈皮,黄芪-陈皮-防风,茯苓-黄芪-白术等高频药物组合;聚类规则形成了 8个新处方。(2)临床研究方面,总体疗效上:治疗2周后,CDBA-LSQDS患儿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SQDS患儿在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对照组总有效率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总有效率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BA-LSQDS组患儿疗效观察: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主症、次症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对气喘、鼻痒、咽痒、精神、面色、食欲食量、大便、小便症状的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咳嗽、胸闷、鼻塞、流涕、喷嚏症状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对咳嗽、胸闷、咽痒、喷嚏、精神、面色、食欲食量、大便、小便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气喘、鼻塞、鼻痒、流涕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AC-LSQDS组患儿疗效观察: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主症、次症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对夜间咳嗽、咽痒、面色、精神、大便、小便等症状的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日间咳嗽、咳痰、鼻塞、鼻痒、流涕、喷嚏、食欲食量等症状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对日间咳嗽、夜间咳嗽、咽痒、面色、食欲食量、大便、小便等症状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咳痰、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精神等症状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肺脾二脏为核心辨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变应性咳嗽符合临床实践活动,清养润肺方治疗肺脾气虚证CDBA和AC患儿均产生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小儿肺系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丰富了异病同治的内涵。
方顺顺[2](2021)在《活血祛风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风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析》文中提出目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是一种以“慢咳少喘”为特征性表现的另类哮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确有优势。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量表观察、实验室指标检测两个方面,客观评价中药加味芎蝎散治疗CVA的临床疗效。并从现代医学观念出发,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为切入点,与该方所立足的“活血祛风”法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根据其治疗前后指标水平的变化,探讨方药、治法治疗儿童CVA可能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试验方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标准的45例CVA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加味芎蝎散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疗程为4周。入组前采集两组受试患儿病史资料,用于一般要素分析,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各进行一次临床量表积分评定,包括主症、次症及总积分统计。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两组受试对象的外周静脉血血清VEGF、ECF浓度。最后通过对所收集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组内自身对照、组间相互对照,得出研究结论。结果:1.病例纳入情况:量表观察:治疗组25例,脱落3例,对照组20例,脱落2例,最终有效病例40例(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VEGF、ECF测定:25例(治疗组22例中的15例,对照组18例中的10例)。2.一般情况:两组综合病例显示,性别分布上男孩多于女孩,发病年龄集中在4~6岁,诱发因素居前三位者为呼吸道感染、接触过敏原、运动,大多数患儿存在过敏史和家族史,主要过敏因素为过敏性鼻炎,家族史中过敏性体质的家族史要较哮喘家族史更为突出。3.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总积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在主症咳嗽次数、咳嗽程度、气促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治疗2周、4周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次症咯痰、咽部症状、鼻部症状、饮食、大便、兼症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优于后者;但在次症其他过敏反应、睡眠的改善上,两组无差别(P>0.05),说明两者在该方面疗效相同。组内对比显示:随疗程进展,两药治疗效果逐渐显现,但加味芎蝎散改善更全面,在气促缓解情况上,其疗效起步的时间也要更早。而对照组在大便、兼症的治疗上,无明显改善。4.实验室指标:两组治疗后VEGF、EC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下调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且治疗组在VEGF水平的改善方面要更加突出(P<0.01)。结论:加味芎蝎散治疗儿童CVA疗效确切,其总有效率高于孟鲁司特钠;加味芎蝎散能够调节外周血VEGF、ECF水平,且下调程度优于孟鲁司特钠;加味芎蝎散所体现的“活血祛风”疗法可能是通过调节外周血VEGF、ECF的水平来发挥作用的。
张静怡[3](2021)在《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慢性咳嗽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及祛风咳敏方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1.比较不同FeNO值水平的慢性咳嗽患者在一般资料、证候表现、中医证型以及血嗜酸粒细胞方面分布情况的差异,探讨FeNO值水平与慢性咳嗽中医证候的相关性。2.通过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孙增涛教授经验方祛风咳敏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明确其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优势。资料与方法1.研究病例来源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的13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咳嗽患者。根据FeNO值水平将全部病例分为FeNO正常组与FeNO升高组,其中FeNO正常组61例,FeNO升高组71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临床证候调查表进行证候调查,并详细记录相关辅助检查,并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2.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中药组(祛风咳敏方)与西药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各32例,两组连续用药治疗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莱彻斯特咳嗽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进行比较,并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第一部分研究收录的13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女性患者较为多见,在临床症状中,夜间咳嗽、阵咳、痰量少、干咳无痰、泡沫痰、痰色透明、异味刺激和咽痒症状发生的频率随着FeNO水平增高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证型分布情况上,风邪伏肺、肺脾两虚、痰热郁肺三项证型最为常见,风邪伏肺证的FeNO值较其他证型明显增高,并且在证型分布中所占比例随着FeNO水平的升高存在一定的上升趋势。两组患者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与FeNO水平呈正相关。2.祛风咳敏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伏肺证的结果显示,在咳嗽VA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中药组Z=-4.916,P=0.00(<0.01),西药组Z=-1.528,P=0.127(<0.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组间比较Z=-0.587,P=0.558(>0.05),无统计学意义。3.在改善各单项症状方面,两组治疗对日间咳嗽、夜间咳嗽、咳痰咽干咽痒、遇刺激物诱发或加重、气急和胸闷症状方面均有改善(P<0.05)。组间对比显示,在改善日间咳嗽、咽干咽痒、遇刺激物诱发或加重、气急和胸闷症状方面,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夜间咳嗽、咳痰症状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组内比较,中药组Z=-4.953,P=0.00(<0.01),西药组Z=-4.891,P=0.00(<0.01),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组间比较,Z=-3.743,P=0.0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5.生活质量方面,根据莱彻斯特咳嗽问卷评分,两组治疗在咳嗽生活质量的心理、生理、社会和总分数方面均有改善(P<0.05),组间对比显示,两组在咳嗽生活质量的心理、生理、社会和总分数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6.总有效率方面,中药组中1例临床控制(3.13%)、9例显效(28.13%)、21例有效(65.63%)、1例无效(3.13%),总有效率为96.88%;西药组中0例临床控制、2例显效(6.25%)、28例有效(87.5%)、2例无效(6.25%),总有效率为93.75%。对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X2=6.717,P=0.046,两组间存在统计差异。结论1.第一部分研究表明慢性咳嗽患者以女性较为多见,随着FeNO水平的增高,夜间咳嗽、阵咳、痰量少、干咳无痰、泡沫痰、痰色透明、异味刺激和咽痒症状发生的频率存在明显增高。慢性咳嗽的证型以风邪伏肺、肺脾两虚、痰热郁肺最为常见,其中,风邪伏肺证与FeNO值的升高关系密切。两组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呼出气一氧化氮比肺功能更加敏感,能够反映慢性咳嗽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在反映气道炎症及临床特征方面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与FeNO水平可以相互补充。2.第二部分研究表明祛风咳敏方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伏肺证上,能明显改善患者咳嗽症状、伴随症状、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司东旭[4](2021)在《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前期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Chronic duration of bronchial asthma,CDBA)中医干预方案研究成果,温润方组(Wenrunformulagroup,WRFG)良好控制率75.44%,明显优于常规辨证组(Rout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group,RSDG)良好控制率 48.33%。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中医干预思路充分反映了中医治疗CDBA的优势与特色。构建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CDBA免疫调控的生物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依托课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干预方案,分别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四个研究中心,开展同时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三盲的临床实用性随机对照优效设计研究。应用“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观指导思想下形成的“温润辛金培本”原理系列方药(简称温润方)为中医干预方案。共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病例128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WRFG和RSDG。为进一步观察两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白介素谱系分布特点,以及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白介素谱系变化趋势,对符合要求的入组患者进行了二次筛选。同时,招募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Healthy group,HG),并收集受试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竞争检测方法进行血清标本检测,开展“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CDBA调节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白介素水平的免疫调控研究。结果1病例信息分析本研究根据现有各组血清病例数,结合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WRFG24例,RSDG 14例、HG 14例。WRFG与RSDG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只有腰膝酸软1(1,2)(WRFG)、0(0,1)(RSDG),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组患者疗前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喘息、乏力、口干、心悸、头晕、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咳嗽、咳嗽性质、咳痰不爽、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RSDG组患者疗前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气短、乏力、口干、畏寒肢冷、咳嗽、咳嗽性质、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多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差值比较中,WRFG在喘息、口苦、口干、心悸、纳呆、腹胀、口渴喜饮、大便不调、夜尿频、头晕、腰膝酸软、总分等方面较RSDG症状积分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疗前疗后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在FEV1%FVC、PEF%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血清免疫球蛋白2.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血清IgA、IgG水平较RSDG和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gE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gA、IgG、IgE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2.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血清IgA、IgG水平较RSDG和HG无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gE水平较RSDG高,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gA、IgG、IgE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3血清促炎白介素3.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β、IL-2、IL-5、IL-7、IL-8、IL-13、IL-20、IL-25、IL-36y 水平较RSDG、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 血清 IL-3、IL-4、IL-6、IL-9、IL-33 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β、IL-7、IL-8、IL-9、IL-13、IL-20、IL-25、IL-33、IL-36γ 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L-2、IL-3、IL-4、IL-5、IL-6水平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3.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β、IL-4、IL-5、IL-6、IL-7、IL-9、IL-33、IL-36γ 水平较 RSDG 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IL-3、IL-8、IL-13、IL-20、IL-25水平较RSDG、HG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β、IL-3、IL-7、IL-8、IL-13、IL-20、IL-33 水平较 HG 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2、IL-4、IL-5、IL-6、IL-9、IL-25、IL-36γ 水平较 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4血清抗炎白介素4.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0、IL-21、IL-27、IL-28A、IL-35 水平较 RSDG、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9水平较RSD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血清IL-12、IL-37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0、IL-12、IL-21、IL-27、IL-28A、IL-29、IL-35、IL-37 水平较 HG无统计学差异。4.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血清IL-10、IL-12、IL-21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7、IL-29、IL-35、IL-37水平较RSDG、HG无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8A水平较RSD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0、IL-12、IL-21、IL-27、IL-28A、IL-29、IL-35、IL-37 水平较 HG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 WRFG组在改善哮喘患者喘息、咳嗽、咳嗽性质、咳痰不爽、乏力、口干、心悸、头晕、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总分等全身症状体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体现了WRFG“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整体诊治CDBA的优势与特色。2 WRFG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促炎和抗炎白介素水平升高并接近健康人水平,可能与温润方减轻了哮喘患者气道慢性炎症这一基础病理损害,使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局部对较高的血清促炎白介素水平耐受性增强,提高了气道对损伤因子的免疫防御及修复能力有关。3 CDBA具有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病理变化基础,炎症、免疫参与了疾病宏观表现的微观病理变化。反之,不同的微观炎症免疫调控失衡状态影响着宏观中医哮喘的病机演变。CDBA存在着“肺脾为核心多脏虚”的关键病机共性规律。“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是在全面客观认识CDBA脏腑关系与病机演变规律基础上对中医整体观念、脏腑辨证的继承、发展、应用,强调以“肺脾为核心”的整体观揭示哮喘发病机制。
沈春锋[5](2021)在《基于“真实世界”的申春悌教授中医临界辨证诊治学术思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研究中的可行性,并就如何规范性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的试验设计、数据采集及处方分析等进行探索,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树立示范。2探讨申春悌教授“病-证-型-治”临界辨证诊治法的科学内涵及临床可操作性,深化对申春悌教授临界辨证诊治法的认识。3对申春悌教授临床诊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真实世界数据进行研究,进一步诠释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和临证思辨特点。方法:1文献调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对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以及真实世界研究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关系进行综述,为真实世界下开展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2临界辨证诊治法的学术内涵:对申春悌教授“病-证-型-治”临界辨证诊治法学术思想的内涵进行整理,并对其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具体操作等进行阐述。3临界辨证诊治法的临床实践:在临界辨证诊治理论指导下,开展慢性支气管炎真实世界研究,包括慢性支气管炎“病-证-型”临界辨证诊断的一致性研究和申春悌教授临床诊治慢性支气管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通过对不同医师运用“病-证-型”临界辨证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评价,对申春悌教授临界辨证诊治法的临床可操作性进行验证;通过对申春悌教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真实世界数据的分析,诠释申春悌教授辨治慢性支气管炎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4核心处方网络药理学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申春悌教授临床诊治慢性支气管炎核心处方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深入研究名老中医经验提供思路。结果:1文献研究:文献研究表明,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比较符合中医临床的特点,能较好的展现真实状态下名老中医的诊疗特色,体现名老中医诊治过程中个体化和群体化诊疗特点。2“病-证-型-治”临界辨证诊治法:申春悌教授“病-证-型-治”临界辨证诊治法的核心思想在于:首辨疾病的基础证(基本信息),然后根据不同的特异性指标(症状),予以证型分“类”(型);具体到疾病时又要根据疾病的邪正关系及发展态势,遵循治基础证(病)、治型(证候分类)以及基础证和型共治(病证型同治)三原则,基础证有其对应的基础方,不同的“型”亦有相应的基础方,当基础证与型共同存在时,需二者兼顾。基于上述认识,目前已初步整理申春悌教授24个肺系病常见证候的临界辨证规范。3临界辨证诊治法的临床实践:慢性支气管炎“病-证-型”临界辨证诊断的一致性研究表明,该辨证方法在四诊信息辨别、诊断结果以及不同医院间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申春悌教授临床诊治慢性支气管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显示,导师治疗慢支急性加重期的核心处方为:炙麻黄、杏仁、黄芩、紫苏子、莱菔子、浙贝母、前胡、炙紫菀。4核心处方网络药理学研究:共获得有效活性成分95个,参与调控慢性支气管炎靶点基因71个;通过靶点基因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和模块识别,筛选出该方干预慢支靶点网络的关键基因包括EGFR、VEGFA、IL-6、CASP3、MYC等,识别得到的3个靶点模块涵盖了度数排名前10位的关键靶点;对关键基因及靶点模块的G0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其功能主要包括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参与炎症调控、免疫调节以及改善气道重塑和减少气道黏液分泌等,其作用通路主要涉及MAPK、PI3K-Akt、HIF-1、TNF信号通路等。结论:1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可行路径,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中是可行且值得推广的。2慢性支气管炎真实世界研究表明,临界辨证诊治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可操作性;慢性支气管炎核心处方能改善患者咳嗽、咯痰及气喘主要症状,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该诊治方法体现了申春悌教授“辨证准确、标本分治、方证相应”的思辨特点,可以作为一种创新方法用于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及推广应用。
李允栋[6](2021)在《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分析及益气活血化痰法对哮喘模型大鼠p38MAPK介导的气道重塑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对支气管哮喘在中医证候上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深入挖掘,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有效参考。2通过观察在哮喘平冲剂的作用下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p38MAPK信号通路中Bax、c-Myc、p-p38MAPK、p-p38MAPK/p38MAPK、p38MAPKm RNA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哮喘平冲剂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将支气管哮喘的证候学特点做出归纳总结,制定出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证候学调查表,对符合纳入选择标准的98例患者的证候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归纳性别、年龄、诱因、居住环境等因素,总结出支气管哮喘在中医证候上的特点和规律。2动物实验研究:选取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哮喘平高、中、低剂量组、苏黄止咳胶囊组、桂龙咳喘宁组。使用卵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的方法制造哮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予相应药物灌胃,灌胃3周后取材、检测指标。对各组大鼠的肺功能进行检测、记录;通过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SD大鼠气道平滑肌组织中Bax、c-Myc的表达水平;采用WB法对各组气道平滑肌组织标本中的p-p38MAPK、p38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实行检测;q RT-PCR法对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p38MAPKm RNA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临床研究:证候学调查显示,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外寒内饮证24例(约占24.49%),痰浊阻肺证16例(约占16.33%),风痰阻肺证12例(约占12.24%),痰热壅肺证14例(约占14.29%),肺气虚证6例(约占6.12%),肺脾气虚证12例(约占12.24%),肺肾气虚证5例(约占5.10%),肺肾阳虚证3例(约占3.06%),阳气暴脱证1例(约占1.02%),血瘀证5例(约占5.10%)。该研究调查的病例中外寒内饮证最多,其余几个主要证型有痰浊阻肺证、风痰阻肺证、肺脾气虚证及痰热壅肺证,其余证型所占比例较少。在所调查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50%以上患者出现喘息气促、咽痒、咳嗽、畏寒症状。这与调查中医证候学分布规律基本吻合。2实验研究:2.1肺功能:模型组的肺功能明显较空白组差;与模型组相比,各个药物干预组大鼠的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哮喘平高剂量组、苏黄组、桂龙咳喘宁组对肺功能的改善程度要显着优于哮喘平中、低剂量,哮喘平高剂量组肺功能改善优于苏黄组及桂龙咳喘宁组,苏黄组与桂龙咳喘宁组肺功能指标之间无显着差异。2.2各组HE染色结果:空白组肺组织形态基本正常,各层结构相对清晰,黏膜下层无腺体增生,肺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气管黏膜上皮未见明显异常,管腔未见明显分泌物,气道未见明显狭窄。与其对比,模型组肺组织结构相对较为紊乱,可见组织上皮细胞发生增生、脱落现象,能够观察到大量炎细胞发生浸润。哮喘平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炎细胞浸润现象减少。哮喘平中剂量组比低剂量组,肺组织结构形态好转,炎症细胞浸润进一步减轻。哮喘平高剂量组、桂龙咳喘宁组与苏黄组:与中、低剂量哮喘平组对比,少见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和气管壁未见明显增厚,气道上皮细胞相对完整。2.3肺组织中Bax、c-Myc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肺组织Bax表达水平较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Bax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空白组;各药物干预组肺组织Bax表达水平明显较模型组有着明显的上升;哮喘平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Bax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药物干预各组;苏黄组大鼠肺组织Bax表达高于中、低剂量哮喘平组;桂龙咳喘宁组大鼠肺组织Bax表达水平较中、低剂量哮喘平组显着上升,且高于苏黄组;哮喘平中、低剂量组之间Bax的表达无显着差异性。说明哮喘平高中低剂量组及桂龙咳喘宁组、苏黄组均能明显提高Bax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且哮喘平高剂量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模型组肺组织中c-Myc表达要显着高于空白组。与模型组作对比,哮喘平高剂量组、哮喘平中剂量组、哮喘平低剂量组、苏黄组以及桂龙咳喘宁组大鼠肺组织中c-Myc的含量明显降低。且哮喘平高剂量组降低c-Myc表达的程度要显着高于哮喘平中剂量组、哮喘平低剂量组桂龙咳喘宁组以及苏黄组。苏黄组及桂龙咳喘宁组c-Myc表达降低程度优于哮喘平中剂量组与哮喘平低剂量组,桂龙咳喘宁组c-Myc降低程度高于苏黄组。结果表明,哮喘平各剂量组及桂龙咳喘宁组、苏黄组均能显着抑制c-Myc在肺组织中的表达,且哮喘平高剂量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2.4肺组织p38MAPKm RNA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中p38MAPKm RNA的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较,各药物干预组中p38MAPKm RNA的表达降低。降低p38MAPKm RNA表达的作用程度从高到底依次排序是哮喘平高剂量组>桂龙咳喘宁组>苏黄组>哮喘平中剂量组>哮喘平低剂量组。2.5肺组织p-p38MAPK与p-p38MAPK/p38MAPK检测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p-p38MAPK蛋白的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中p-p38MAPK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哮喘平高剂量组、桂龙咳喘宁组降低p-p38MAPK作用较哮喘平中、低剂量组和苏黄组更为显着。哮喘平高剂量组对p-p38MAPK蛋白水平的降低与桂龙咳喘宁组无明显差异。哮喘平中剂量组对p-p38MAPK蛋白水平的降低与苏黄组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中p-p38MAPK蛋白与p38MAPK的比值。研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p-p38MAPK/p38MAPK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中p-p38MAPK/p38MAPK显着降低。哮喘平高剂量组、桂龙咳喘宁组降低p-p38MAPK/p38MAPK的作用较哮喘平中、低剂量组以及苏黄组更为明显。哮喘平高剂量组对p-p38MAPK/p38MAPK的降低与桂龙咳喘宁组无明显差异。哮喘平中剂量组对p-p38MAPK/p38MAPK的降低与苏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1.经过证候学研究发现,在所调查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证候类型以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风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脾气虚证为主。2.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能够发现,哮喘平冲剂可以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大鼠肺功能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减轻气道重塑,改善哮喘症状,其作用途径可能包括在p38MAPK信号通路上抑制p-p38MAPK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气道炎症,抑制细胞的异常增殖,维持正常的凋亡平衡,其作用靶点包括诱导下调肺组织c-Myc因子的水平,上升肺组织Bax因子的水平。更加全面具体的效用靶点仍需进一步探究。
王燕[7](2020)在《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近13年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回顾性分析及对变应性鼻炎家系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变应性鼻炎病例对照组拷贝数变异分析,了解了本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探讨了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2019年12月间5019例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研究分析了不同变应原在13年间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第二部分:对1个新疆地区汉族家系(3个变应性鼻炎样本,2个正常样本)进行了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并采用了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及拷贝数变异片段区域的基因功能寻找筛选候选拷贝数变异;第三部分:收集汉族变应性鼻炎患者696例,汉族对照528例,对其外周血提取DNA后,采用AccucopyTM拷贝数检测技术对13个候选基因拷贝数变异进行检测: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MUC5AC、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分析13个候选基因拷贝数变异在病例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1)14种变应原在不同时间的分布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阳性率随年份不同而变化,但藜属在13年间基本处于本区变应原的首位。14种变应原总体阳性率分别是藜属48.2%、车前草33.2%、艾蒿33.1%、豚草32.7%、刺槐32.1%、梯牧草32%、粉螨31.5%、杨树30.3%、尘螨29.6%、蟑螂26.9%、猫上皮11.6%、特异青霉菌9.4%、狗上皮8.5%、交链孢霉7.7%;2)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男性2140例(42.6%),女性2879例(57.4%)。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交链孢霉、特异青霉、尘螨、粉螨、蟑螂、杨树、猫上皮的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狗上皮的阳性率在男性女性之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年龄之间的比较,除狗上皮阳性率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外,其余13种: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杨树、交链孢霉、特异青霉、猫上皮、尘螨、粉螨、蟑螂在不同年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民族间的比较,汉族3850例、维吾尔族694例、哈萨克族270例、回族113例、其他民族92例,交链孢霉、特异青霉、猫上皮、尘螨、粉螨、蟑螂阳性率在不同民族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杨树、狗上皮在不同民族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通过对家系全基因组测序后,总共发现了1360个拷贝数变异,其中3个变应性鼻炎样本携带而2正常个体未携带,筛选出62个拷贝数变异,将测序质量低、结果不可靠;拷贝数变异片段范围内没有功能基因的以及拷贝数变异内基因与变应性鼻炎没有明确关系的剔除,最终得到与变应性鼻炎相关的候选拷贝数变异;第三部分: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的拷贝数在病例对照组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MUC5AC在病例对照组中差异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第一部分:新疆地区变应原分布随时间不同在不断变化,主要变应原以草本类为主,变应原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分布不同。第二部分:经过测序筛选共得到13个候选拷贝数变异,分别是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MUC5AC、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第三部分:MUC5AC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变应性鼻炎存在相关性。同时CCL3L1在新疆汉族人群中的拷贝数范围是1-10。
李成刚[8](2020)在《儿童湿热哮喘临床指标相关性及加味茵陈蒿汤对湿热哮喘模型鼠Th17细胞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湿热哮喘大鼠模型与现代医学不同表型哮喘模型的相关性;2.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湿热哮喘模型大鼠的疗效机制;3.探讨儿童湿热哮喘急性发作期与临床常见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研究:1.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长期湿热环境暴露+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多因素联合干预,建立湿热哮喘大鼠模型。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长期湿热环境暴露,内外湿双因素联合干预,建立单纯湿热证大鼠模型。以正常大鼠和卵清蛋白致敏激发的哮喘大鼠为对照,通过多种生物学检测评价模型;2.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组。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检测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及IL-8、IL-17,血清HDL、LDL,血浆FIB,肺组织病理学,肺组织ROR-γtm RNA。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湿热哮喘的疗效机制。临床研究:制定临床病例回顾分析表,对符合标准的病例进行相关信息的统计学描述,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探寻儿童湿热哮喘发病的微观辨证指标。结果:1.湿热哮喘模型较传统的“单纯OVA激发哮喘模型”的肺泡灌洗液中中细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内外湿”双因素建立的单纯湿热模型出现了明显的气道炎性反应;2.加味茵陈蒿汤可改善湿热哮喘模型大鼠的湿热证候和哮喘症状,上调HDL水平,下调LDL、HIB水平,改善气道炎症;可明显降低肺组织中RORγtm RNA的表达,下调IL-8、IL-17水平,下调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3.湿热哮喘发病以男童居多,学龄前期儿童高发,住院患儿多处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湿热哮喘多发于秋季,冬季少发,与非湿热哮喘发病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病毒检测阳性对于区别是否是湿热哮喘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MP检测阳性多提示属湿热哮喘,较非湿热哮喘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道八项病原学检测初步提示湿热哮喘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4.WBC、L、M、N、EO、BASO、RDW-CV、PLT、PDW、CRP、NLR、PLR、ELR、ENR、EMR、NMR、MLR、K、Na、Cl、Ca、CO2、ALT、AST、ALP、UREA、β2MG、Ig E、CK-MB、LDH、ESR、GLU对于辅助诊断是否湿热哮喘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HGB、BLR、TP、TBIL、CREA升高对于辅助诊断是否湿热哮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脂饲料喂养+长期湿热环境暴露+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建立的湿热哮喘大鼠模型可作为一种新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模型;2.高脂饲料喂养+长期湿热环境暴露的“内外湿”联合干预可以导致大鼠出现明显的气道炎性浸润;3.加味茵陈蒿汤可以减弱肺组织中RORγtm RNA的表达,下调IL-8、IL-17水平,减轻气道中性粒细胞聚集,其治疗机制可能与Th17细胞通路有关;4.湿热哮喘与秋季发病、MP感染及RBC、HGB、BLR、TP、TBIL、CREA检测升高有一定相关性。
徐宁宁[9](2020)在《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误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胸部影像学正常的慢性咳嗽由于病因众多,往往导致临床上治疗困难,而不同咳嗽指南对于慢性咳嗽的病因排序却不一致,我国2009年和2015年的咳嗽指南将咳嗽变异性哮喘(以下缩写为CVA)列为最常见的原因,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以下缩写为UACS)为第二大慢性咳嗽病因,而美国ACCP指南以及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以UACS是最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针对上述矛盾的流调结果,本研究对2019.6.1至2020.1.31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成年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研究方法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首先根据纳入标准,收集符合要求的慢性咳嗽患者,根据诊断流程及诊断方法进行病因分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均数差异;计数资料以构成比n(%)来描述,采用卡方检验。以双侧P值<0.05定义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共180例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慢性咳嗽患者,男90例,女90例,平均年龄(47.5±16.3),病程中位数4(2-240)月。180例患者中,有吸烟史者23(12.8%)人;约三分之一的病例胸片放射科报告提示支气管炎,106例(58.9%)患者既往诊断为支气管炎,26例(14.4%)患者既往诊断为咽喉炎,且既往大多数患者使用抗生素及止咳药治疗,分别占82.8%和90%。经统计分析后发现,不同性别在吸烟史上存在显着的差异,X2=14.406,P<0.001,并且男性的吸烟率高于女性。2.180例患者中,可确定病因者163例,UACS 55例(30.6%),CVA 38例(21.1%),EB 18例(10.0%),焦虑性咳嗽15例(8.3%),ACEI相关性咳嗽8例(4.4%),变应性咳嗽6例(3.3%)、反流性咳嗽6例(3.3%),慢性支气管炎17例。另17例因辅助检查未完善且治疗效果不佳无法确定病因。3.不同病因在平均年龄、肺功能(FEV1pred%、FEV 1/FVC%)、既往不同诊断比例(支气管炎、咽喉炎、咳嗽查因)上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均<0.05,经过事后两两比较可见,平均年龄方面,CVA高于UACS,EB,焦虑性咳嗽,变应性咳嗽;ACEI相关性咳嗽高于焦虑性咳嗽、变应性咳嗽。CVA的FEV1pred%、FEV 1/FVC%的平均值低于其他病因。既往诊断方面,诊断为支气管炎的比例,UACS高于CVA;诊断为咽喉炎的比例,UACS低于反流性咳嗽。研究结论18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最常见病因为UACS,其次为CVA、EB,焦虑相关性咳嗽亦是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占有相当的比例。研究背景UACS作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诊断率不高,许多UACS患者长期误诊误治,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加重了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在我国,对UACS的诊治情况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有关UACS的误诊分析对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以及减轻患者经济和生活质量的负担有实践意义。因此,我们针对UACS进行了一项分析,以期调查误诊原因。研究方法1.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单臂、开放性的前瞻性试验。首先根据入排标准,收集拟诊UACS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40例。2.1进行临床资料整理与误诊分析。2.2予全部患者鼻吸入激素(糠酸莫米松50ug或者丙酸氟替卡松50ug或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4ug 1吸bid)、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及减充血剂复合制剂(复方伪麻黄碱胶囊1粒bid)、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10mg qn)联合治疗1月,好转后鼻吸入激素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维持治疗3月。记录其治疗前治疗后的咳嗽症状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共40名符合标准的UACS病例入选,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1±17.0岁。病程中位数12(2-216)月。自觉有鼻炎病25例;有吸烟史者4例,无吸烟史者36例;有特应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家族史1例。2.40患者中,存在鼻部症状者32例(80%),无自觉鼻部症状者8例(20%);鼻咽部体征中,单侧下鼻甲肥厚充血14例(35%),双侧鼻甲下肥厚充血24例(60%),咽部充血及滤泡增生1例(2.5%),未见异常2例(5%);鼻窦CT结果示单侧鼻甲肥厚15例(37.5%),双侧下鼻甲肥厚24例(60%),副鼻窦炎症6例(15%),存在鼻息肉1例(2.5%);完成Fe No检查者23例,大于32ppb者4例;完成诱导痰检查者5例,Eos%>=2.5%者4例(3.5%-25.7%)。3.40例患者的基础病因分布,单一慢性鼻炎占多数,34例(85%),单一慢性鼻窦炎仅1例(2%),5例(13%)两者共存。误诊疾病分布:误诊为支气管炎22例(55.0%),慢性支气管炎8例(20%),慢性咽喉炎5例(12.5%),EB 4例(10%),GERC 1例(2.5%)。35例(87.5%)患者使用止咳药物,29例(82.9%)使用抗生素,18例(45%)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24例(60%)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无一例使用鼻吸入激素和减充血剂。4.40例患者既往就诊诊疗数据中,就诊地点于三级医院者16例(40%),二级及以下医院者24例(60%)。问及鼻部症状者15例(37.5%),未问及者25例(62.5%)。问及鼻炎病史者7例(17.5%),未闻及者33例(82.5%)。进行鼻腔视诊检查者0例,未进行者40例(100%),行鼻窦CT检查者5例(12.5%),未行鼻窦检查者35例(87.5%)。行诱导痰检查者4例,诱导痰Eos%均>=2.5%。5..38例患者用药前后咳嗽积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治疗前VS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分别为:4.28±0.91 VS 1.58±0.87 t=16.77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用药后咳嗽症状积分明显低于用药前;全部患者在试验的不同阶段咳嗽症状达到了临床控制。结论1.慢性咳嗽中的UACS患者经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以支气管炎为最常见,其次是慢性支气管炎,少部分误诊为慢性咽喉炎、EB。2.临床医生未重视问询鼻炎相关症状及鼻炎病史、未重视鼻部体征、鼻窦CT检查是就诊过程中容易导致误诊的因素。3.由于无自觉鼻部症状患者的存在,鼻部体格检查及鼻部辅助检查应受到重视。
彭言[10](2020)在《苏子止咳汤联合雾化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袭肺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苏子止咳汤联合雾化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袭肺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儿科门诊2019年5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袭肺证患儿72例随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苏子止咳汤联合布地奈德及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雾化吸入治疗,1周为一疗程,两组连续用药3周。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3周)的C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治疗前、治疗3周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情况,并对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各项积分、总积分方面:组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三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1周后两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3周后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CVAS评分方面:组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三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组间比较治疗1周后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3周后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EOS计数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3周后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4)疗效方面:治疗3周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8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观察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苏子止咳汤联合雾化治疗能明显改善CVA风热袭肺证患儿的咳嗽程度、频率、口渴、咽痛、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降低CVSA评分、血EOS水平,临床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二、Part II Typical Cases of Asthm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art II Typical Cases of Asthma(论文提纲范文)
(1)清养润肺方“异病同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变应性咳嗽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异病同治的阐述 |
1.1 异病同治的发展历程 |
1.2 历代医家对异病同治的认识 |
1.3 现代医家对异病同治的认识 |
1.4 异病同治的现代应用 |
1.5 异病同治的现代研究 |
1.6 异病同治的总结与展望 |
2. 支气管哮喘的阐述 |
2.1 祖国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3. 变应性咳嗽的阐述 |
3.1 祖国医学对变应性咳嗽的认识 |
3.2 现代医学对变应性咳嗽的认识 |
4. 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
4.1 资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小结 |
5. 儿童变应性咳嗽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
5.1 资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治疗方法 |
3.2 合并用药 |
3.3 观察指标 |
3.4 疗效评定标准 |
3.5 统计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病例情况 |
4.2 一般资料 |
4.3 疗效分析 |
4.4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袁斌教授运用清养润肺方治疗小儿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经验探讨 |
2.1 袁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经验 |
2.2 袁斌教授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经验 |
2.3 袁斌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 |
3. 立方分析 |
3.1 组方理论探讨 |
3.2 组方药物分析 |
3.3 组方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写说明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活血祛风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风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CVA的中医研究概况 |
1 古代中医对CVA的认识 |
2 现代中医对CVA的论述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CVA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1 概述 |
2 流行病学 |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
4 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对象 |
1 研究对象来源、要求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 |
三、研究方法 |
1 病例分组 |
2 试验方法 |
3 试验用药 |
4 试验疗程 |
5 观察项目 |
6 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 |
7 疗效评价标准 |
8 脱落、中止、不良事件病例处理 |
9 统计学分析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1 病例纳入情况 |
2 一般情况分析 |
3 两组基线一致性比较 |
4 临床疗效比较 |
5 实验室指标比较 |
6 安全性评价 |
7 依从性评价 |
五、结果小结 |
六、讨论 |
1 立法依据 |
2 方药组成分析 |
3 指标选择依据 |
4 研究结果讨论 |
5 VEGF、ECF反映的治疗机制 |
七、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总结 |
2 研究不足 |
3 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3)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慢性咳嗽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及祛风咳敏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前言 |
第一部分 FeNO值水平与慢性咳嗽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 |
3.2 研究流程 |
4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 |
5.2 证型分布 |
5.3 临床表现 |
5.4 肺功能 |
5.5 血嗜酸性粒细胞 |
6 讨论 |
6.1 性别、年龄、体重、病程与FeNO值 |
6.2 中医证候与FeNO值 |
6.3 肺功能与FeNO值 |
6.4 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FeNO值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祛风咳敏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伏肺证的疗效观察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剔除标准 |
2.7 病例退出/脱落标准 |
3 干预措施 |
4 干预疗程及观察指标 |
4.1 基线资料 |
4.2 疗效评价指标 |
5 随机化分组 |
6 安全性观察与评价 |
7 依从性 |
8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8.1 数据管理 |
8.2 统计分析 |
9 研究结果 |
9.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比较 |
9.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比较 |
9.3 安全性分析 |
10 讨论 |
10.1 中医学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 |
10.2 现代医学对CVA的认识 |
10.3 祛风咳敏方用药思路及方解 |
10.4 关于本研究结果的分析 |
10.5 不足与展望 |
11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
前言 |
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免疫调控特征 |
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炎性因子与免疫调控的相互关系 |
3 免疫调控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预后转归的影响 |
4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的临床需求 |
5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的临床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
前言 |
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中医观 |
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临床特征与免疫炎症的相关性 |
3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病机演变与免疫调控的相互关系 |
4 中医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炎性因子与免疫调控的作用 |
5 中医通过免疫调控影响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预后转归 |
6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免疫调控的优势与特色 |
7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免疫调控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理论研究 |
1 “脏腑整体辨证”观 |
1.1 整体观念 |
1.2 脏腑辨证 |
1.3 “脏腑整体辨证”的含义 |
2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观 |
2.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关键病机的共性规律特征 |
2.2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含义 |
3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方药的临床应用 |
3.1 “温润辛金培本”治则理论基础 |
3.2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方药系列疗法 |
3.3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内服方药 |
3.4 温润方 |
4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与西医免疫调控的异同 |
4.1 免疫调控失衡的认识思路不同 |
4.2 免疫调控的方法有别 |
4.3 免疫调控的目的一致 |
5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继承与发展了中医解决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问题的优势与特色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
研究一 基于RCT的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信息分析及血清标本收集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促炎ILs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四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抗炎ILs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结论 |
2 特色与创新 |
3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附录 |
附件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案 |
附件2 试验过程的标准作业程序质量控制(即SOP管理) |
附件3 各中心血清采集及哮喘控制情况 |
(5)基于“真实世界”的申春悌教授中医临界辨证诊治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真实世界研究及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 |
1.1 真实世界研究的概念与内涵 |
1.2 真实世界研究设计与质量控制 |
1.3 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
1.4 真实世界研究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 |
2 慢性支气管炎文献研究 |
2.1 现代医学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
2.2 中医学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
2.3 孟河医派治疗咳喘经验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病-证-型-治”临界辨证诊治法的学术内涵 |
1 和徐迪华教授共创中医证“临界状态”理论 |
2 申春悌教授建立“临界辨证”方法 |
2.1 基础证 |
2.2 临界证(型) |
2.3 典型证(型) |
2.4 跨界证(型) |
3 “病-证-型-治”临界辨证诊治法 |
3.1 “病-证-型-治”临界辨证诊治法的内涵 |
3.2 “病-证-型-治”临界辨证诊治的研究方法 |
3.3 “病-证-型-治”临界辨证诊治的具体操作 |
3.4 慢性支气管炎病-证-型临界辨证诊断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慢性支气管炎临界辨证诊断一致性研究 |
1 慢性支气管炎四诊信息采集 |
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1 数据处理 |
2.2 统计分析 |
2.3 一致性评价指标 |
2.4 一致性程度判断标准 |
3 研究结果 |
3.1 基本信息 |
3.2 四诊信息辨别的一致性评价 |
3.3 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
4 四诊信息程度和多中心一致性评价 |
5 四诊信息潜在类别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慢性支气管炎临诊真实世界数据分析 |
1 研究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制定病例报告表(CRF表) |
1.3 四诊信息量化 |
1.4 疗效评价 |
1.5 数据管理 |
2 研究结果 |
2.1 病例访视信息 |
2.2 基本信息统计描述 |
2.3 临床疗效 |
2.4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 |
3 词频分析法 |
3.1 随访分析 |
3.2 药物关联分析 |
4 申春悌教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诊经验 |
4.1 辨证精准,善抓疾病内在本质 |
4.2 标本分治,把握证候发展规律 |
4.3 方证相应,传承孟河医派特色 |
5 慢性支气管炎核心处方网络药理学研究 |
5.1 资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全文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1: 肺系病常见证候的临界辨证和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2: 跟师医案实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分析及益气活血化痰法对哮喘模型大鼠p38MAPK介导的气道重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
1 诊断标准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1.2 中医诊断标准 |
2 病例来源 |
3 病例纳入标准 |
4 病例排除标准 |
5 质量控制 |
6 研究方法 |
7 观察指标 |
8 统计分析 |
9 结果 |
9.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9.2 发病情况 |
9.3 证型分布情况 |
9.4 症状分布情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哮喘平冲剂对支气管哮喘大鼠P38MAPK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器材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饲养与分组 |
2.2 动物模型的构建 |
2.3 药物干预方法 |
2.4 一般状况观察 |
2.5 肺功能测定 |
2.6 动物取材 |
3 指标检测和方法 |
3.1 肺组织HE染色 |
3.2 气道平滑肌组织的Bax,c-Myc的定量检测 |
3.3 qRT-PCR 法检测肺组织中 p38MAPKmRNA 表达水平 |
3.4 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p-p38MAPK,p38MAPK的蛋白表达 |
3.5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4.1 一般状况观察 |
4.2 哮喘平冲剂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功能的影响 |
4.3 肺组织HE染色结果 |
4.4 哮喘平冲剂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中bax及 c-Myc的影响 |
4.5 哮 喘 平冲剂对支气管哮 喘 大鼠肺组织中p-p38MAPK/p38MAPK、p-p38MAPK及 p38MAPK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
1.1 年龄与证候学 |
1.2 性别与证候学 |
1.3 地区与证候学 |
1.4 职业与证候学 |
1.5 吸烟与证候学 |
1.6 发病情况分析 |
1.7 支气管哮喘各证型、症状分布特点 |
2 哮喘平冲剂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p38MAPK通路的影响分析 |
2.1 bax与 c-Myc |
2.2 p-p38MAPK、p-p38MAPK/p38MAPK、p38MAPKmRNA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 |
3 哮喘平冲剂的组方特点及其药物研究 |
3.1 哮喘平的组方特点 |
3.2 哮喘平的组方分析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支气管哮喘哮喘中医证候调查表 |
附录2 中医证候学诊断标准 |
综述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50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皮肤点刺试验) |
1.3 技术路线图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筛选致变应性鼻炎的拷贝数变异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13个基因拷贝数变异与新疆地区汉族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拷贝数变异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8)儿童湿热哮喘临床指标相关性及加味茵陈蒿汤对湿热哮喘模型鼠Th17细胞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湿热哮喘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1.3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模型制备 |
2.3 一般情况记录 |
2.4 麻醉及取材 |
2.5 血清HDL、LDL测定 |
2.6 血浆FIB测定 |
2.7 BALF中 EOS、NEU比例测定 |
2.8 肺组织病理学检测 |
2.9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步骤 |
2.10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各组动物一般情况 |
3.2 血清HDL、LDL测定结果 |
3.3 血浆FIB测定结果 |
3.4 BALF中 EOS、NEU比例测定结果 |
3.5 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现代哮喘鼠模型研究进展 |
4.2 人哮喘表型与动物哮喘表型相关性的研究 |
4.3 中西医理论指导下的湿热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5 结论 |
第2章 加味茵陈蒿汤对湿热哮喘模型大鼠的疗效验证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2 实验方法 |
2.1 模型制备 |
2.2 实验分组 |
2.3 给药方法 |
2.4 一般情况观察 |
2.5 麻醉及取材 |
2.6 血清HDL、LDL测定 |
2.7 血浆FIB测定 |
2.8 BALF中 EOS、NEU比例测定 |
2.9 肺组织病理学检测 |
2.10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各组动物一般情况 |
3.2 血清HDL、LDL测定结果 |
3.3 血浆FIB测定结果 |
3.4 BALF中 EOS、NEU比例测定结果 |
3.5 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加味茵陈蒿汤立法依据及组成 |
4.2 加味茵陈蒿汤的实验研究进展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5 结论 |
第3章 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湿热哮喘相关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标本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肺泡灌洗液IL-8、IL-17 含量 |
2.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肺组织ROR-γtm RNA表达 |
3 结果 |
3.1 大鼠BALF中 IL-8、IL-17 含量的ELISA检测结果 |
3.2 大鼠肺组织ROR-γtm RNA表达结果 |
4 讨论 |
4.1 Th17 细胞相关机制与哮喘的相关性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5 结论 |
第4章 儿童湿热型哮喘临床回顾性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4 病例分组 |
1.5 信息采集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哮喘患儿病例信息统计描述 |
3.2 湿热与非湿热哮喘患儿临床生化检测分析 |
3.3 哮喘患儿病原学检查情况 |
3.4 湿热哮喘患儿诊断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湿热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
4.2 湿热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 |
4.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综述一儿童湿热型哮喘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综述二支气管哮喘炎症表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3 实验图片 |
附录4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已发表论文 |
(9)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常用缩略词 |
第一部分 180例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40例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误诊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苏子止咳汤联合雾化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袭肺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分组 |
3 诊断标准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3.2 中医诊断标准 |
4 病例选择标准 |
4.1 纳入标准 |
4.2 排除标准 |
4.3 剔除标准 |
4.4 脱落标准 |
4.5 终止试验标准 |
5 研究方法 |
5.1 治疗用药 |
5.2 给药疗程 |
6 观察指标 |
6.1 疗效观察指标 |
6.2 安全性观察指标 |
7 疗效及安全性评定 |
7.1 疗效评定 |
7.2 安全性评价 |
8 统计学分析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 |
1.1 两组性别比较 |
1.2 两组年龄比较 |
1.3 两组病程比较 |
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证候积分的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的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CVAS评分的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EOS计数的比较 |
3 两组病例总体疗效分析 |
4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CVA的研究认识 |
1.1 CVA的发病机制 |
1.2 CVA的治疗进展 |
2 中医对儿童CVA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中医治疗 |
3 自拟苏子止咳汤的组方、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3.1 组方 |
3.2 方药分析 |
3.3 现代药理学研究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问题与不足 |
6 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苏子止咳汤联合雾化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袭肺证的病例观察表 |
附录B 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C 纳入患者基本信息表 |
附录D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 |
附录E 儿童咳嗽视觉模拟量表(CVAS) |
附录F 安全性观察指标 |
附录G 不良反应观察记录表 |
综述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Part II Typical Cases of Asthma(论文参考文献)
- [1]清养润肺方“异病同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变应性咳嗽的疗效研究[D]. 彭珊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活血祛风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风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析[D]. 方顺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慢性咳嗽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及祛风咳敏方的疗效观察[D]. 张静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D]. 司东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真实世界”的申春悌教授中医临界辨证诊治学术思想研究[D]. 沈春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分析及益气活血化痰法对哮喘模型大鼠p38MAPK介导的气道重塑的影响[D]. 李允栋.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D]. 王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8]儿童湿热哮喘临床指标相关性及加味茵陈蒿汤对湿热哮喘模型鼠Th17细胞影响的研究[D]. 李成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误诊分析[D]. 徐宁宁.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10]苏子止咳汤联合雾化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袭肺证的疗效观察[D]. 彭言.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