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马通与西门子业务重组 世界最大核电集团即将诞生(论文文献综述)
杨鹰[1](2018)在《英国民用核能发展研究(1953-2016)》文中研究表明在世界核能发展史上,英国是起步较早的国家,在此领域一度领跑世界。1956年,世界第一座商业型核电站在英国开始运行,到六十年代初,英国已完成了第一核能计划,共拥有9座核电站,18座镁诺克斯(Magnox)反应堆,达到了约4200兆瓦的核电装机容量。此外,英国还分别向日本和意大利出口了两座镁诺克斯核电站,这一时期,英国核能事业由此迎来其辉煌时代。1964年英国开始了第二个核能计划,第二核能计划采用改进型冷气堆(AGR)技术,共建造了 5座核电站。然而这五座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除普遍存在着工期推迟、费用超支等问题外,改进型冷气堆本身也存在着很多技术问题,第二核能计划结束时,英国核能产业已逐步陷入危机。与此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苏联等国也开始大力发展核电,先后在第一代核电站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压水堆(PWR)、沸水堆(BWR)、重水堆(CANDU)和石墨水冷堆(RBMK)等。这些反应堆类型逐渐受到商业青睐,成为国际主流。第二个核能计划期间英国核电工业已逐渐陷入困顿,其核能领先国是地也位逐渐被美国和法国等国家所超越。1974年7月10日,英国能源部公布了第三核能计划,宣布将采用蒸汽重水反应堆(SGHWR),预计于未来4年内订购6座反应堆,1975年,政府批准建造赛兹维尔B(SizewellB)和托尼斯(Tomess)两座核电站。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座核电站并没有得到建造,第三核能项目至此暂时搁浅。直到1979年,撒切尔政府上台执政后,核电事业又有了短期的发展,1980年4月,政府批准了位于希舍姆(Heysham)和托尼斯(Tomess)的两座核电站。这两座核电站将采用改进型气冷反应堆技术,这也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两座改进型气冷反应堆核电站。1981年英国议会决定建造赛兹维尔B(Sizewell B)核电站,该核电站采用压水反应堆。赛兹维尔B核电站是第三核电项目最后一座核电站,此后,英国再也没有建造新的核电站,英国核电产业陷入停滞之中,而其他国家为摆脱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先后形成了两次核电发展高潮,引领世界核工业的发展。到新工党执政前期,基于国内能源电力供应状况、核工业的现有情况、世界核事故的影响等因素,英国政府依然不支持核能的发展,为了代替核能,政府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以促进向可再生技术的转型。然而,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失败了。2002年以后随着英国能源安全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核能重新获得政府重视。在其相继颁布的《2006年能源评论》、《2007年能源白皮书》、《2008年核能白皮书》、2009年《低碳转型计划》中都提到了核能的重要作用,指出要通过建造新的核电站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①并提出政府将对新建核电站的合法性、战略选址和投资进行广泛征询,努力促进新核电站的建设②,确保在2018年建立起英国第一座新的核电站。③这一系列文件、政策的颁布标志着英国核能已走向复兴之路。2016年伴随着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的正式建设,英国停滞30多年的核电项目,终于重启。英国核能发展较为曲折,经历了兴起、辉煌、衰落和复兴四个阶段,纵观英国核能发展历程分析其兴衰原因以期对我国核能事业发展有所启示。
梁波[2](2017)在《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能源局在2013年公布的《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中提到:提升核电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核电出口的组织和领导,按照“统一思想,集中目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原则,支持企业以工程建设、设备制造、技术支持和国家银行贷款等多元化方式参与国际项目竞争,不断提高我国核电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这标志着核电“走出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意识到了核电“走出去”的意义和重要性,李克强总理曾在国际上多次亲自推销中国的核电技术和装备。国内各方均表示要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推动核电业对外合作,我国核电业迎来了“走出去”的最佳时机。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电力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一带一路”沿线越来越多的国家计划发展核电,这为我国核电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国较晚才开始发展核电技术,对外合作经验较少,在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地位。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采取何种对外合作战略成为了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核电行业输出的主要目标地区,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国核电行业“走出去”内外部环境和优劣势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核电行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战略体系。首先,文章分析了我国核电行业“走出去”的现状,系统阐述了我国核电行业的发展过程与技术路线,回顾了我国核电行业开展对外合作的实践成果;其次,通过SWOT分析了我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然后,针对我国核电领域对外合作中相关政策、法规、机制等方面,揭示了我国目前具有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围绕合作意义、内容和实践中的问题,总结出我国核电业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战略内容,确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战略目标,对核电领域双边合作的战略宗旨和实施方式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并提出通过贸易和投资两种路径,扩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最终就我国核电行业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战略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尹富强[3](2016)在《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长,但也导致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加剧,作为企业发展和经营内在精神动力的企业文化,不仅反映着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还反映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价值观,因此企业文化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H集团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以便通过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H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典型的国有大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那么如果面对严峻的竞争压力,使得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将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工程。公司应该首先认清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深入研究和剖析,有针对性的对其解决,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基于以上分析,H集团公司应该构建“不断创新突破、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策略:(1)全面梳理H集团公司管理制度,根据管理层到施工项目层的不同工作重点将实现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个人价值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落实员工终身培训制度;(2)强化和提炼以H集团公司企业精神为灵魂的价值观念,树立公司人格化的团队意识;(3)创新企业文化,建立积极向上、不断创新、勇于拼搏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4)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得员工真正意识到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发挥团队的合力作用,最终建设强有力的团队。为了确保上述企业文化建设策略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持续发展,该公司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施策略与方法,例如,设置“信息交流平台”提高企业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速率,加强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的交流互动,增强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完善公司内部信息管理体系。首先,本文深入介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并对H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案,最后总结出提升H集团公司建设的对策。最终,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实施,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孟大鹏[4](2011)在《面向SCCW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核能发电,以弥补传统电力能源供应的不足。中国核电工业正处于快速的起步发展阶段,由于技术能力及管理经验匮乏,已面临严重的物资供应危机:尚未实现全部装备的自主研制,部分核心材料及设备面临跨国采购、过度依赖于进口的供应难题;同时,核电装备的制造挑战了国内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的能力极限,又因为核电装备制造任务尚不是此类企业的主营业务,在供应商合作能力与合作意愿不足的双重作用下,物资供应质量不合格及交货延迟事件屡有发生,而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尚未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供应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因此,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供应风险评估与控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不同类型供应商的技术、质量保证能力与合作意愿具有显着的差别,并对供应风险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核电装备制造及其供应商的特征出发,提出了供求双方合作能力与合作意愿维度下供应商分类(SCCW)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将供应商划分为供方主导型、战略型、需方主导型和松散型四类。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科学性、提出供应商分类的定量方法,本文应用企业调研和数据挖掘工具对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样本供应商进行系统聚类。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合作能力与合作意愿分类维度的各个分解测度指标在四类供应商之间具有显着的差异,其组间差异亦符合理论模型的分析,供应商分类理论模型及其测度体系的科学性得以验证。其次,对影响供应风险的外部及内部因素进行了分析。以组织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及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风险的外部和内部成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供应风险的外部及内部相关因素:从双方的合作能力与合作意愿出发,综合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建立不同因素与供应风险存在相关性的一系列理论假设;运用企业调研和数据挖掘的方法验证理论假设、识别供应风险的相关因素;针对与SCCW不同类型供应商合作的特点,分析影响四类供求合作供应风险的关键因素,确定面向SCCW不同类型供应商供应风险控制的重点。再次,基于供应商分类和供应风险相关因素识别的研究结果,整合负载供应商类别特征的虚拟变量和供应风险的影响因素作为指标体系,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和决策树(DT)等数据挖掘方法构建了面向SCCW不同类型供应商供应风险的评估模型。更进一步以误差平方和最小化的原则求解组合系数,构建了基于SVM与DT的供应风险线性组合评估模型。评价结果表明,上述模型的系统误差均比较小,但线性组合模型显现了最高的评估精度和最好的稳定性,评估效果优于独立的SVM和DT模型。最后,本文依托供应风险相关因素的识别和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结论,从系统观的视角审视供求合作与供应风险问题,将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的“一对一”合作视为一个供求合作系统,在刻画系统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与SCCW四类供应商合作系统构建、系统运行及终止合作各个阶段的关键路径及其风险控制点,提出了相应的供应风险控制策略。
温鸿钧[5](2008)在《国际核电市场竞争的新格局和启示》文中提出世界核电出现复苏迹象,国际核电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国际核电市场新格局中,美、日企业间的联盟关系得到加强,主导权转移到日本企业手中。俄、法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强化国内核工业的联合。我们要有保护和发展国家利益的长远战略眼光,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我国民族核电的发展。
卜娜[6](2008)在《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电设备制造行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行业,作为一项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和国民生计的支柱性产业,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保障作用。以哈电集团为代表的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发电设备的制造技术日臻成熟,部分产品已经代表国际水平。在其部分主要产品的国内市场下滑趋势影响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压力下,国际化经营是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的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现状和与国内外发电设备市场的情况,来分析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具体对策,调整和制定正确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陈宁[7](2007)在《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理论假设与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着划时代的重要作用。按现在的开采情况估计,世界上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将在几十年至百年内逐渐枯竭,而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可利用的能源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应用。核能发电运行的实践证明,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经济、可靠的能源,对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亦有明显的作用,是当前世界上唯一技术成熟的可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提供电力的清洁能源。因此,国家提出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新方针,并于2006年通过了《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大陆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上海是我国最早的核电装备制造基地,从建设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优良的业绩。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即使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上海的优势也逐渐不明显了。本文从分析核电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入手,揭示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不能完整准确地解释并优化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市场行为,需要以一种新的竞争组织模式去参与市场竞争,缔造竞争优势。本文认为,构建核电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是一种全新的有效的竞争组织模式。全文结构如下:第一章导入本文研究所需要的与产业链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运用产业分析对核电装备制造产业进行解构,得到核电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经济学脉络;第三章通过理论假设构筑起理想状态的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链体系,绘制理想状态的产业链图;第四章进行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国际比较,从法马通核能公司、韩国核电这两个层面挖掘可以为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提供借鉴的经验教训;第五章笔者对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实证分析,并绘制现实状态的产业链图,找出未打通环节;第六章笔者对构建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提出一些建议和构想。
谭德明[8](2007)在《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的关键性问题研究 ——以湖南省核电站建设为案例分析》文中认为我国核电站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与经验,这对建设内陆核电站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由于这些核电站均建设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这些省份较内陆省份有地理、经济、战略等方面的优越性,因此比较而言缺少优势的内陆省份能否建设核电站,如何建设核电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虽然发达国家建设内陆核电站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但国情不同,具体问题需要具体研究,因此本文就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尤显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结合我国对内陆省份经济发展的扶持与“和谐社会”中环境问题的重视,核电政策的积极转变,简要说明内陆省份核电发展的必要性及研究背景,指明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意义与方法。随后论述国内外核电站发展的概况及核电站的发展趋势;总结国外建设内陆核电站以及我国现有核电站建设的经验,对比分析了国外内陆核电站的选址及发展建设状况。分析了我国内陆省份核电站建设的可行性及重要性,接着就内陆省份核电站的建设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五大关键性问题,分析内陆省份核电站所需的环境、资金、技术、人才与观念,力图建构一种理论模式,以推进我国内陆省份核电站的发展。本文采取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进行个案研究,即对湖南省核电站的建设进行分析研究,着重分析了桃花江核电站建设五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之道。经济在发展,能源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内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内陆发展核电,改变能源结构势在必行。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加速核电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是实现电力能源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也是促进整个内陆省份崛起的重大战略选择。
欧阳鸿浩[9](2006)在《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未来15年内,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给核电相关技术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作为保障核电安全的重要手段,也迎来了美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对于这样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市场,许多国内企业已经有了进入的计划,同时,更多的国外企业也想进入中国。尤其是国外企业,因为他们具有技术能力领先的优势,更是构成了对国内在役检查技术服务企业的巨大威胁。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公司是一家专门为核电厂提供在役检查技术服务的供应商,其隶属于国内惟一专门从事核动力运行研究的核动力运行研究所。在起步之初,核动力运行研究所既缺乏技术又缺乏装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目前已经具备了比较全面的检查能力,在国内目标市场领域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同时也存在技术研发能力薄弱、运营成本高等劣势。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应对潜在竞争对手保持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这是现阶段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公司必须面临和考虑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发展战略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公司在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对其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其次,详细分析了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及竞争格局,并对公司的内部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公司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最后,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公司的总体战略进行了选择评价,提出了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及目标,探讨了公司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
蔡楠[10](2006)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通信集团发展战略的价值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首先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开创了随后衍生的“链式理论”的先河,价值链的涵义、特征及其分析方法随着各个领域管理实践的深入开展亦被精辟地揭示与系统化。然而,管理理论的普遍适用仅仅是管理者们的一厢情愿,它必须同个案的经济活动规律与特征相结合。电信业价值链理论尚处于开拓与发展阶段。本文结合成本分析及核心竞争力分析来探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通信集团(以下简称西门子通信集团)电信价值链的特点及对企业战略的指导作用。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提出问题并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了价值链理论以及价值链分析的关键问题:成本分析和核心竞争力分析;论文的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第三章首先介绍西门子的概况,接着研究西门子电信价值链的模型特点,并对西门子通信集团的外部环境和内因的变化所引起价值链模型的变化,从而导致企业战略价值链调整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根据第三章的结论来分析西门子通信集团目前存在的值得商榷的问题,提出几点战略方面的建议。
二、法马通与西门子业务重组 世界最大核电集团即将诞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马通与西门子业务重组 世界最大核电集团即将诞生(论文提纲范文)
(1)英国民用核能发展研究(1953-201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英国民用核能的起步与辉煌阶段(1953—1964) |
一、英国民用核能的发展背景 |
(一) 二战后英国国内能源状况 |
(二) 核技术和核管理的相对成熟 |
二、1953-1964年英国民用核能发展情况 |
(一) 民用核能的起步发展阶段:军事转向民用 |
(二) 第一核能计划下民用核能发展走向辉煌 |
第二章 英国民用核能发展的低潮阶段(1964-1995) |
一、1964-1995年间英国民用核能的发展 |
(一) 第二核能计划下核能发展陷入困顿 |
(二) 第三核能计划下核能发展趋于停滞 |
二、英国民用核能发展陷入低潮原因 |
(一) 核反应堆技术的缺陷 |
(二) 电力行业私有化政策的影响 |
(三) 英国电力市场的转变 |
第三章 英国民用核能的复苏阶段(2002-2016) |
一、政府对核能态度的转变 |
(一) 核能重新受到政府重视 |
(二) 英国重启核能的政策与实施 |
二、英国核能复兴原因分析 |
(一) 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 |
(二) 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 |
第四章 英国民用核能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核能事业的启示 |
一、英国核能发展的特点 |
二、对中国核能事业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2)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一带一路”战略 |
2.1.2 核电业“走出去”战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垄断优势理论 |
2.2.2 要素禀赋理论 |
3 中国核电业发展现状 |
3.1 核电业国内发展现状 |
3.1.1 中国核电业发展历程 |
3.1.2 中国核电业技术路线 |
3.2 中国核电业“走出去”现状 |
3.2.1 核电“走出去”的内涵与意义 |
3.2.2 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成果 |
3.2.3 中国核电“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
4 中国核电业对外合作SWOT分析 |
4.1 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优势分析 |
4.1.1 国家政策支持向“一带一路”“走出去” |
4.1.2 同“一带一路”各国关系良好 |
4.1.3 经济持续增长,资金储备充裕 |
4.1.4 核电安全性提高 |
4.1.5 核电技术具有较强经济性 |
4.1.6 核电产业链条完备 |
4.2 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劣势分析 |
4.2.1“走出去”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 |
4.2.2 核电业相关金融产品匮乏 |
4.2.3 公众对核电质疑度高 |
4.2.4 核电企业缺乏国际运营管理经验 |
4.2.5 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
4.2.6 核废物处置能力不足 |
4.3 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机遇 |
4.3.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电需求旺盛 |
4.3.2 环境问题引致清洁能源需求增加 |
4.3.3“一带一路”推动各国重视能源安全问题 |
4.3.4“一带一路”沿线核电市场潜力巨大 |
4.4 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外部威胁 |
4.4.1 国外政局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
4.4.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政治关系复杂 |
4.4.3 国际竞争激烈 |
小结 |
5 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战略及战略实施 |
5.1 战略内容 |
5.1.1 战略宗旨 |
5.1.2 战略目标 |
5.1.3 战略实施方式 |
5.2 战略合作路径 |
5.2.1 对外贸易路径 |
5.2.2 对外投资路径 |
5.3 中国实施核电业合作战略的对策建议 |
5.3.1 整合核电业资源,建立“走出去”联盟 |
5.3.2 完善核电业投融资渠道 |
5.3.3 加强核电“走出去”相关人才培养 |
5.3.4 深化核电业核心技术研发 |
5.3.5 推进中国核电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国际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3)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企业文化相关理论综述 |
2.1 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H集团公司的现状研究 |
3.1 中国核工业体系的历史成因 |
3.2 H集团公司的现状 |
3.3 H集团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 |
3.4 H集团公司当前业务市场分析 |
3.5 集团公司SWOT分析 |
第四章 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
4.1 央企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
4.2 塑造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
4.3 央企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
4.4 H集团公司现行企业文化建设概况 |
4.5 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
4.6 H集团公司现行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五章 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研究 |
5.1 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5.2 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与目标 |
5.3“新常态”下H集团公司对企业文化的要求 |
5.4 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
第六章 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 |
6.1 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遵循的原则 |
6.2 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推进的问题 |
6.3 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目标 |
6.4 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步骤 |
6.5 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面向SCCW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课题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1.2.1 相关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
1.2.2 供应商分类研究现状 |
1.2.3 供应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4 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风险研究现状 |
1.2.5 相关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商分类 |
2.1 供应商分类维度的设计 |
2.1.1 核电装备制造及其供应商的特征 |
2.1.2 传统供应商分类维度的不适应性分析 |
2.1.3 合作能力与合作意愿维度下的供应商分类 |
2.2 供应商分类理论模型及其测度 |
2.2.1 理论建模 |
2.2.2 测度体系 |
2.3 供应商分类的实证分析 |
2.3.1 数据来源 |
2.3.2 研究方法 |
2.3.3 聚类分析结果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风险因素识别 |
3.1 供应风险的成因分析 |
3.1.1 外部环境作用下的供应风险 |
3.1.2 双方合作中的供应风险 |
3.2 供应风险相关因素的理论假设 |
3.2.1 外生因素与供应风险 |
3.2.2 内生因素与供应风险 |
3.3 供应风险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
3.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3.2 相关分析结果讨论 |
3.4 相关因素对不同类型供应商供应风险的作用 |
3.4.1 供方主导型供求合作的供应风险 |
3.4.2 战略型供求合作的供应风险 |
3.4.3 需方主导型供求合作的供应风险 |
3.4.4 松散型供求合作的供应风险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SCCW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风险评估模型 |
4.1 风险评估建模的测度体系及数据准备 |
4.1.1 测度体系 |
4.1.2 研究方法与数据准备 |
4.2 基于SVM的供应风险分类评估建模 |
4.2.1 SVM的相关基础 |
4.2.2 SVM的Libsvm实现 |
4.2.3 模型的训练 |
4.2.4 模型的评估应用 |
4.3 基于DT的供应风险分类评估建模 |
4.3.1 DT的相关基础 |
4.3.2 模型的训练及评估应用 |
4.4 SVM与DT线性组合的供应风险分类评估建模 |
4.4.1 模型的构建 |
4.4.2 线性组合系数的求解 |
4.4.3 线性组合模型的评估应用 |
4.5 风险评估模型的比较及分析 |
4.5.1 模型的评价系数 |
4.5.2 模型的对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SCCW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风险控制 |
5.1 供求合作系统及风险控制点体系设计 |
5.1.1 供求合作系统构成与供应风险 |
5.1.2 供求合作系统过程阶段的解构 |
5.1.3 供应风险控制点体系的设计 |
5.2 供方主导型供应商供应风险的控制 |
5.2.1 系统构建阶段的风险控制 |
5.2.2 系统运行阶段的风险控制 |
5.2.3 终止合作阶段的风险控制 |
5.3 战略型供应商供应风险的控制 |
5.3.1 系统构建阶段的风险控制 |
5.3.2 系统运行阶段的风险控制 |
5.3.3 终止合作阶段的风险控制 |
5.4 需方主导型供应商供应风险的控制 |
5.4.1 系统构建阶段的风险控制 |
5.4.2 系统运行阶段的风险控制 |
5.4.3 终止合作阶段的风险控制 |
5.5 松散型供应商供应风险的控制 |
5.5.1 系统构建阶段的风险控制 |
5.5.2 系统运行阶段的风险控制 |
5.5.3 终止合作阶段的风险控制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范围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创新点和难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本文的创新点 |
三、论文的难点 |
第二章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国际化经营的概念与形式 |
第二节 国际化经营的相关理论 |
一、有关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 |
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三、竞争优势理论 |
第三节 经营战略的概念和理论 |
一、经营战略理论的总体论述 |
二、经营战略理论的具体论述 |
第三章 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
第一节 国内外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现状 |
一、世界发电设备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 |
二、国内行业情况 |
第二节 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现状与趋势 |
一、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简介 |
二、进入国际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四章 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一节 “钻石体系”理论的概念 |
第二节 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一、生产要素 |
二、需求条件 |
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
四、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
五、机会 |
六、政府 |
第三节 黑龙江发电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分析 |
一、黑龙江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地位 |
二、黑龙江省发电设备的国际竞争力 |
第五章 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与原则 |
第一节 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
一、战略定位 |
二、战略目标 |
第二节 战略原则 |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管理企业的原则 |
二、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与政府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
三、坚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 |
四、坚持人才兴企,科技先行的原则 |
第六章 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思路与对策 |
第一节 政策措施 |
一、全面实施依法行政、依法治企,提高企业国际信誉度 |
二、合理利用外资,加强国际对话能力 |
三、开发研究中心和生产基地,完善科技创新开发体系 |
四、改善吸引外资环境,扩展融资渠道 |
五、促进安全、环保、节能新技术的发展 |
六、推动国企改革,促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第二节 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
一、实施全球化战略,积极参与产业分工 |
二、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套能力 |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盈利能力 |
四、树立技术领先战略,优化自主品牌 |
第七章 结论 |
一、本文研究结论 |
二、本论文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理论假设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产业链相关理论导入 |
1.1 与产业链有关的理论基础 |
1.2 产业链及其相似概念综述 |
1.3 本文中产业链的概念及特征 |
第二章 核电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 |
2.1 核电装备制造业简述 |
2.3 核电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发展 |
第三章 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理论假设 |
3.1 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假设前提 |
3.2 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理论构架 |
3.3 构建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经济学意义 |
第四章 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国际借鉴 |
4.1 法国法马通核能公司的经验借鉴 |
4.2 韩国核电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五章 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
5.1 产业基础 |
5.2 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现实组成 |
5.3 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诊断 |
5.4 构建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设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的关键性问题研究 ——以湖南省核电站建设为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核电站发展现状特点与经验总结 |
2.1 国外核电站建设现状特点与经验总结 |
2.1.1 法国核电站 |
2.1.2 美国核电站 |
2.1.3 俄罗斯核电站 |
2.1.4 日本核电站 |
2.2 我国核电站建设现状特点与经验总结 |
2.2.1 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现状特点 |
2.2.2 秦山核电站建设现状特点 |
2.2.3 我国核电站建设的经验总结 |
2.3 国外内陆核电站建设的对比分析 |
2.3.1 法国滨海、内陆核电站的分布与选址原则 |
2.3.2 美国滨海、内陆核电站的分布与选址原则 |
2.3.3 美国与法国“滨海”与“内陆”核电站情况对比 |
2.3.4 法国和美国内陆核电站建设经验对我国内陆核电建设的借鉴意义 |
第三章 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关键性因素分析 |
3.1 内陆核电站建设关键性问题的提出 |
3.2 内陆省份核电站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分析 |
3.2.1 选址问题 |
3.2.2 技术问题 |
3.2.3 资金问题 |
3.2.4 内陆省份核电站建设的人才问题 |
3.2.5 观念问题 |
第四章 湖南省核电站建设的案例分析 |
4.1 湖南省核电站建设的必要性 |
4.1.1 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 |
4.1.2 解决湖南电力资源内部矛盾的需要 |
4.1.3 缓解湖南环境压力的需要 |
4.2 湖南省筹建核电站的环境分析 |
4.2.1 湖南水源条件优越 |
4.2.2 湖南具备良好的选址条件 |
4.2.3 湖南地理位置优越. |
4.2.4 湖南电网结构明显增强 |
4.3 湖南核电站建设中关键性问题的分析 |
4.3.1 厂址选择 |
4.3.2 资金筹集 |
4.3.3 技术来源 |
4.3.4 人才支持 |
4.3.5 政府支持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2 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公司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2 行业环境分析 |
2.3 外部环境分析总结 |
3 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公司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
3.1 发展现状分析 |
3.2 内部能力分析 |
3.3 内部环境分析总结 |
4 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
4.1 战略选择与评价 |
4.2 公司发展的总体战略 |
4.3 公司发展的职能战略 |
5 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公司发展战略措施建议 |
5.1 创建股份制专业公司 |
5.2 广泛建立战略合作 |
5.3 推动技术验证中心的建设 |
5.4 逐步实现后向一体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通信集团发展战略的价值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1.1 理论背景 |
1.1.1.2 企业实际背景 |
1.1.2 提出问题 |
1.1.3 研究目的 |
1.1.4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价值链理论以及价值链分析的关键问题 |
2.1 价值链理论与价值链分析 |
2.1.1 价值链溯源:波特的价值链理论 |
2.1.2 企业价值链分析方法 |
2.2 价值链分析的关键之一:成本分析 |
2.2.1 成本优势在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举足轻重地位 |
2.2.2 成本分析是建立高效价值链的关键 |
2.2.3 价值链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
2.3 价值链分析的关键之二:核心竞争力 |
2.3.1 核心竞争力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
2.3.2 核心竞争力特征 |
2.3.3 核心竞争力是维系价值链生命的稀缺资源 |
2.3.4 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取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
第三章 西门子通信集团战略价值链调整的比较分析 |
3.1 西门子公司介绍 |
3.1.1 公司发展历史及现状 |
3.1.1.1 发展史 |
3.1.1.2 发展现状 |
3.1.2 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
3.2 传统电信价值链模型与新型电信价值链模型的比较分析 |
3.2.1 从传统电信价值链到新型电信价值链的模型转变 |
3.2.2 新型电信价值链的特点及意义 |
3.2.2.1 新型电信价值链的特点 |
3.2.2.2 新型电信价值链对电信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 |
3.3 西门子通信集团整合前后战略价值链模型调整的比较分析 |
3.3.1 整合前战略价值链模型分析 |
3.3.1.1 ICM价值链模型及特点 |
3.3.1.2 ICN价值链模型及特点 |
3.3.1.3 两个价值链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
3.3.2 整合原因分析 |
3.3.2.1 外部原因 |
3.3.2.2 内部原因 |
3.3.3 整合后战略价值链模型分析 |
3.3.3.1 整合后价值链模型 |
3.3.3.2 整合后价值链特点 |
3.3.4 案例分析一:价值链调整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
3.3.4.1 纵向合作使公司保持增长势头 |
3.3.4.2 横向合作拓展了公司的发展空间 |
3.3.4.3 下游互动树立了公司的良好形象 |
3.4 西门子通信集团战略价值链再次调整的实证研究 |
3.4.1 案例分析二:集团战略价值链再次调整的关键分析 |
3.4.1.1 通过成本分析决定剥离亏损终端环节:手机 |
3.4.1.2 通过核心竞争力分析强化了企业战略价值链的稀缺资源 |
3.4.2 战略价值链尚需创新 |
第四章 对西门子通信集团战略建议 |
4.1 企业当前战略尚存在值得商榷的问题 |
4.1.1 公司对行业吸引力分析尚嫌不足 |
4.1.2 企业在进入市场时对自身竞争地位的分析尚有局限性 |
4.1.3 核心竞争能力尚处于较低层次 |
4.2 对西门子通信集团战略建议 |
4.2.1 扩大价值链合作资源、降低沉淀资金 |
4.2.2 积极开展价值链中的横向合作 |
4.2.3 继续推进价值环节的纵向合作 |
4.2.4 采用新的企业竞争战略,重构行业价值链模式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文章情况 |
四、法马通与西门子业务重组 世界最大核电集团即将诞生(论文参考文献)
- [1]英国民用核能发展研究(1953-2016)[D]. 杨鹰.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2]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战略研究[D]. 梁波. 河北经贸大学, 2017(02)
- [3]H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尹富强. 天津大学, 2016(03)
- [4]面向SCCW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D]. 孟大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7)
- [5]国际核电市场竞争的新格局和启示[J]. 温鸿钧. 中国核电, 2008(04)
- [6]黑龙江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D]. 卜娜. 黑龙江大学, 2008(02)
- [7]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理论假设与实证分析[D]. 陈宁.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7(03)
- [8]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的关键性问题研究 ——以湖南省核电站建设为案例分析[D]. 谭德明. 南华大学, 2007(02)
- [9]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服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欧阳鸿浩.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4)
- [10]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通信集团发展战略的价值链分析[D]. 蔡楠.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