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市远郊县温室蔬菜增产技术推广成效显着(论文文献综述)
张韫[1](2014)在《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又是特殊的鲜活农产品。蔬菜生产和经营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近几年,青州的蔬菜种植业迅猛发展,蔬菜成为了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蔬菜产量大幅度增加,蔬菜销售方式越来越多,然而,青州市蔬菜产业在生产营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阻碍了青州市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青州市作为山东省的农业大市,蔬菜种植业迅猛发展,蔬菜毫无疑问成为了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蔬菜产量大幅度增加,蔬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必须看到,青州蔬菜生产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在营销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蔬菜营销流通渠道的不通畅、营销渠道过于狭窄、科技含量不足、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加强蔬菜销售渠道的体系建设,不仅是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全面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现实要求,也是完善青州市市场经济体系,保障全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理顺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有利于促进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引导农民共同富裕,提高蔬菜产业在青州市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新型流通业和现代流通方式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生产和生活。本文通过对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依据蔬菜的自身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采用比较法和案例法,对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优化进行了专题研究,论文在分析青州市当前渠道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参考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了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优化整合后的整体框架,设计了短渠道、宽领域、密集分销的多样性营销渠道,论文还结合当前青州市实际,从生产、物流、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操作方案。
李正茂[2](2013)在《吕梁地区蔬菜产业结构及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调查、整理,分析了吕梁市不同地域的蔬菜产品构成比例,对吕梁市主要蔬菜产品优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吕梁市离石市、汾阳市、交城县蔬菜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离石市有扩大生产潜力的蔬菜种类有胡萝卜、卷心菜、豌豆;需稳定和发展的蔬菜种类有青椒和金针菜;需适当控制发展的蔬菜种类有番茄、萝卜、甘蓝、芹菜、大白菜、普通白菜、菠菜和洋葱。汾阳市有扩大生产潜力的蔬菜种类有长山药、香椿和大蒜;需稳定和发展的蔬菜种类有番茄、甘蓝、辣椒、黄瓜、大白菜和西葫芦;需适当控制发展的蔬菜种类有普通白菜、萝卜、大葱、南瓜、青椒和胡萝卜。交城县有扩大生产潜力的蔬菜种类有长山药、金针菜和荷兰豆;需稳定和发展的蔬菜种类有大白菜、黄瓜、番茄、长山药和大葱;需适当控制发展的蔬菜种类有胡萝卜、青椒、南瓜、萝卜、芹菜、西葫芦和甘蓝。在从2007到2012年,吕梁市粮食作物与蔬菜作物经济效益比较中,粮食作物每亩平均产值为566.24元,生产成本为312.3元,投入产出比为1:1.81;蔬菜作物每亩平均产值为3984.33元,生产成本为1899.8元,投入产出比为1:2.10。由此可以发现二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蔬菜总体上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投人产出效率远远高于粮食产业。本论文对完善吕梁市蔬菜产业结构,提高吕梁市蔬菜经济做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吕梁市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包括:1.对出口蔬菜、外贸蔬菜发展,推进蔬菜产业化、对外化;2.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促进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3.大力发展品牌,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4.发展稀有蔬菜、微型蔬菜,拓展调整产业渠道;5.向产业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推进农业技术升级。大力提升吕梁市蔬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对策有:1.重点调整种植设施蔬菜品种;2.开通蔬菜绿色通道,优化发展种植机销售环境;3.着力提高蔬菜投入比重,加大政府投资力度;4.大力发展精(特)菜及出口菜;5.扩大大棚及温室蔬菜生产规模,发展设施区域优势;
柴银军[3](2013)在《兰州市蔬菜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兰州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中心带,地理和生态优势明显,是我国夏季优质蔬菜主要产地。最近几年年产高原夏菜约180万吨,是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及中部省市夏季蔬菜的主要生产供应基地,也是我国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兰州区域农业经济中,蔬菜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产销收入占到农户年平均收入的35%以上。由于蔬菜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其它相关产业持续发展,增加社会就业、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基础,在兰州区域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蔬菜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以国内外学者的理论观点及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及蔬菜生产者等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研究成果,结合兰州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以蔬菜产业链中的四大体系:生产体系、市场体系、产业化经营组织以及产业支撑体系为重点,对蔬菜产业在兰州市这一区域中的生产现状,主要特点、问题以及将来重点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兰州市蔬菜产业已是我国蔬菜市场供应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及中部省市夏季蔬菜供应商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良好的自然基础、生产发展基础和市场前景,其产业化过程呈现着鲜明的区域性特点,随着政府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生产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逐年加快,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初步构建,市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加和带动作用日趋明显;产业化经营中各类组织规模数量发展迅速,其中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产业化效益日益突出;产业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其中农业技术服务方式创新突破,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蔬菜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产业发展思路不清、产业政策严重滞后、产地规划布局不科学、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蔬菜产地环境污染持续恶化、蔬菜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缓慢、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模式落后、蔬菜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品牌化发展趋势缓慢、社会化和农业技术服务功能低下等诸多问题。针对当前兰州市蔬菜产业特点和暴露出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治理和保护蔬菜产地环境,巩固蔬菜产业发展基础;以深化蔬菜标准化生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核心;以加快蔬菜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信息服务功能能;以优化产业经营组织结构,打造壮大产业链条;以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产业政策,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
郭小东[4](2013)在《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在子长县的全面实施,子长县耕地面积大幅减少,传统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子长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机遇提出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子长县设施农业经历了探索、大发展、稳步发展三个阶段。全县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和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但同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竞争力差等特点严重制约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促进全县设施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子长县设施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子长县发展设施农业具有良好的地理经济和政策条件,同时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面对着水资源短缺、基础设施的、差等严峻的形势,严重制约着子长县设施农业的发展与繁荣,这些劣势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今后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加以解决。本研究利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设施农业在子长县发展迅速,取得重要成果,显着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虽然子长县设施农业目前发展很快,但质量水平仍普遍较低。设施农业存在科技水平差,资金缺口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分析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助于推动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等。
黄代峰[5](2012)在《烟台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渤海,有着便利的出口条件,是我国蔬菜生产及出口主要的产地之一,烟台属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地、丘陵、平原、洼地交替分布。特殊的地形和适宜的气候造就了烟台市特色蔬菜的大发展。以莱州驿道大姜、尹家韭菜、海阳白黄瓜、莱阳菘菜、洋葱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烟台市农业生产的一大产业,是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来源。同时,烟台的蔬菜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蔬菜生产环境恶化趋势;病虫害发生有日趋严重趋势;农药使用存在误区;蔬菜产后处理相对比较落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落后,影响农民增收;蔬菜产销信息不灵,导致农民生产的盲目性;蔬菜精深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蔬菜出口面临新的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必须借鉴国内外加快发展蔬菜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改进措施,切实有效地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通过广泛、深入和细致地调查研究,结合烟台市的蔬菜生产实际,对今后烟台市的蔬菜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和措施:继续加强烟台市蔬菜科研工作;采取措施促进烟台市蔬菜标准化生产;促进烟台市蔬菜品牌化发展;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应用先进可行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大力发展现代蔬菜流通体系;采取适当措施促进烟台市蔬菜出口稳步健康发展。
冯茂成[6](2012)在《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研究及其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设施农业是解决现代农业的发展、资源和环境三大基本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农业的显着标志。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和长三角特大城市之一,提出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城市供应、优化城乡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南京市有农业的区县进行调研,发现近年来南京市设施农业面积与投入增加,农民增收作用明显。同时也发现,尽管市场需求量大,研发推广能力与区位优势强,也存在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档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定位高档市场的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通过合理布局,明确了2011-2015年重点发展的产业、设施,推广的品种和技术。为使得南京市设施农业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根据功能定位,详细制定了全市、区县设施农业发展计划和畜牧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计划。根据规划,5年投资总额17.845亿元,预计总效益为9.438亿元,投资利润率达到52.9%。为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提出以下8项建议:(1)应加强设施农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管理;(2)建立、完善相关农业政策,探索创新发展机制;(3)科学规划,多部门合作,形成设施农业发展的推进合力;(4)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提升设施农业生产科技含量;(5)加强人才培育,构筑龙头企业带动机制;(6)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7)拓展产业功能,构筑资源开发机制;(8)健全服务体系,建立技术支撑机制。
王鹏波[7](2010)在《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以兰州市农村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在环境保护上消除城乡差距、保障环境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近两年,在国内各省市均开展了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问题表现在农村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并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工矿污染凸显,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生态环境恶化尚未得到有效遏止,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以及旅游型污染向农村转移。这些问题严重危害着农村人民群众健康,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正确处理农村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在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为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目前,各类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还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对相关的理论、技术方法等各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了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范围为:一地、三域、十专项,并颁布了相应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而农村环境保护规划作为一种新的规划类型,其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工作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很少。本论文首先总结研究了国内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方法,然后结合农村地区这一特殊的目标环境,对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以兰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实例进行研究。本文在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影响识别、环境承载力、规划综合论证等方面做了探索研究。从农村地区主要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识别出发,重点探讨、论证了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不足部分提出优化建议,并提出了农村循环经济模式,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应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前提下,实施污染物治理措施。对今后农村规划影响评价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张韬[8](2010)在《天津市发展设施种植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着标志,天津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定,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天津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意义重大。本文侧重从经济和管理的角度对天津市的设施种植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天津市有农业的区县进行调研和查阅了相关文献后,笔者发现发展设施农业在推动天津市现代化、农民增收、满足市民生活需要、节约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天津市在区位、交通;消费群体;种植业产业化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资金、科技、人才;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很大优势,具备发展设施农业的良好基础。本文对2007年以来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发展目标要求、主要任务、规模类型和取得的效益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决策、产业化、技术推广、土地流转、建设资金、基础建设、农资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天津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笔者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根据天津实际提出了七点建议:1.发展低碳农业;2.完善规划和管理;3.拓宽投入渠道;4.做好土地流转;5.完善生产和销售体系;6.培育合作组织;7.提高科技水平。
吴玉峰,时飚,其日格,杨新宇,张志军[9](2009)在《包头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认为针对包头市蔬菜发展现状、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与对策。蔬菜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蔬菜产业成为包头市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肖永红[10](2008)在《城市化进程中太原都市农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规模和质量得到了显着提高。城市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遭受了城市化所带来的诸如城市功能问题、城市环境问题以及城市生态问题的困扰,因而城市化问题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近年来融生产、生活、生态、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从而开始对发展都市农业逐步重视起来,太原在城市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本文中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太原都市农业发展对策研究这一课题。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第一,从城市化视角重新认识都市农业。通过对已有都市农业有关资料研究以及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对都市农业的功能需求分析作为出发点来重新思考都市农业的内涵,并从城市化过程中都市农业功能发挥的角度提出都市农业的概念。从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角度来对都市农业的产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第二,从供需角度分析城市化与都市农业的关系。城市化与都市农业之间是一种紧密联系、相生相伴、互为条件的供需关系。在不同阶段,这一关系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三,提出都市农业发展趋势。在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包括其发展内容、原则及措施。由于都市农业的功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还从定位的角度来对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第四,太原都市农业发展对策研究。在对太原城市化进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太原发展都市农业的基础条件和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太原都市农业的定位与产业布局,并进一步提出实现都市农业的对策措施。本研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从城市化的视角来研究都市农业。在本文中以城市化进程为切入点对都市农业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对都市农业的功能进一步进行了拓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都市农业发展方向。第二,从供需角度来分析城市化与都市农业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与都市农业分别作为供需的主体来研究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城市与都市农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处于一种动态调整的状态。在这种动态调整的过程中城市化与都市农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对内陆省会城市太原的都市农业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太原农业的优势产业进行了分析研究。
二、我市远郊县温室蔬菜增产技术推广成效显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市远郊县温室蔬菜增产技术推广成效显着(论文提纲范文)
(1)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对国内外理论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蔬菜营销渠道及其相关理论 |
2.1 市场营销及策略 |
2.1.1 市场营销概念 |
2.1.2 市场营销主要策略 |
2.2 营销渠道 |
2.3 蔬菜营销渠道 |
2.3.1 渠道决策的目标 |
2.3.2 蔬菜营销的渠道类型 |
2.4 蔬菜渠道构建的影响因素 |
3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体系分析 |
3.1 青州市蔬菜产销现状 |
3.1.1 青州市蔬菜生产概况 |
3.1.2 青州市蔬菜市场销售状况 |
3.2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现状 |
3.2.1 基本概况 |
3.2.2 青州市蔬菜营销组织 |
3.2.3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 |
3.3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现状分析 |
3.3.1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龙头:批发市场 |
3.3.2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基础:农贸市场 |
3.3.3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生力军:超市 |
3.3.4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新成员:直营店 |
3.4 当前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渠道流通客体同质性强,缺乏品牌意识 |
3.4.2 渠道主体不成熟,组织化程度低 |
3.4.3 渠道技术含量和效率相对较低 |
3.4.4 物流技术落后,配送能力不足 |
3.4.5 营销理念陈旧,营销模式落后 |
4 国内外典型蔬菜营销渠道的借鉴 |
4.1 国外典型蔬菜营销渠道模式 |
4.1.1 美国——高效率、低成本的蔬菜营销渠道 |
4.1.2 日本——多环节、重管理的蔬菜营销渠道 |
4.2 国内典型蔬菜营销渠道模式 |
4.2.1 山东寿光——专业、高效、现代化的蔬菜营销模式 |
4.2.2 西安阎良——包装+品牌+园区的蔬菜营销模式 |
4.3 本章小结 |
5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构建 |
5.1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整合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
5.1.1 渠道优化目标定位 |
5.1.2 渠道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
5.2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优化设计 |
5.2.1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长度设计 |
5.2.2 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宽度设计 |
5.3 青州市改进型蔬菜营销渠道的运作设想 |
5.3.1 总体运作框架 |
5.3.2 具体运作机制 |
6 实现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优化的具体建议 |
6.1 培育和创新渠道上游主体 |
6.1.1 培育和创新渠道上游主体的模式 |
6.1.2 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6.1.3 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
6.2 优化蔬菜生产布局,实施品牌战略 |
6.2.1 优化青州市蔬菜生产的布局 |
6.2.2 调整菜区品种结构 |
6.2.3 全力推进品牌蔬菜发展 |
6.3 建立物联网,解决运输“瓶颈” |
6.3.1 完善和升级农产品物的流配套系统 |
6.3.2 扶持蔬菜运销组织,疏通蔬菜销售渠道 |
6.3.3 提升物流包装水平,进行特色包装 |
6.3.4 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 |
6.4 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服务蔬菜流通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吕梁地区蔬菜产业结构及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动态 |
1.3 理论基础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2. 吕梁市蔬菜发展概况 |
2.1 吕梁市农业基本条件 |
2.2 吕梁市蔬菜播种面积的演变过程 |
2.3 吕梁市蔬菜产量及其变化规律 |
2.4 吕梁市蔬菜品种、种植面积及价格 |
2.5 吕梁市蔬菜收入变化趋势 |
2.6 吕梁市蔬菜产业地区生产布局概况 |
2.7 吕梁市蔬菜保护地生产发展现状 |
2.8 小结 |
3. 吕梁市蔬菜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
4 吕梁市粮食产业和蔬菜产业两者经济效益分析 |
4.1 吕梁市粮食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
4.2 对吕梁市蔬菜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
4.3 吕梁市3个地区蔬菜投入产出分析 |
4.4 吕梁市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经济效益的影响 |
5 完善吕梁市蔬菜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的政策建议 |
5.1 针对吕梁市蔬菜产业结构现状的调整对策 |
5.2 提高吕梁市蔬菜经济效益的几点建议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3)兰州市蔬菜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农业产业化与蔬菜产业化的相关理论 |
1.2.2 国内外蔬菜产业化研究现状 |
1.2.3 蔬菜产业化问题的提出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兰州市蔬菜产业化发展基础及现状 |
2.1 兰州市蔬菜产业发展基础 |
2.1.1 自然基础 |
2.1.2 社会基础 |
2.2 兰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2.2.1 生产情况现状 |
2.2.2 市场发展现状 |
2.2.3 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现状 |
2.2.4 蔬菜产业化发展技术支撑体系现状 |
第三章 兰州市蔬菜产业化发展主要特点 |
3.1 兰州市蔬菜产业化主要特点及发展优势 |
3.1.1 生产特点 |
3.1.2 农产品市场发展特点 |
3.1.3 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
3.1.4 产业支撑体系建设特点 |
3.2 兰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
3.2.1 区位及生态优势 |
3.2.2 质量安全优势 |
3.2.3 产地、产品富硒优势 |
第四章 兰州市蔬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
4.1 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
4.1.1 产地规划、布局缺乏前瞻性,产地、产品梯次结构建设尚未突破 |
4.1.2 种植结构不合理、种类较少、品种更新速度慢 |
4.1.3 产业标准化制度尚待完善,质量安全思路尚待突破 |
4.1.4 农业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蔬菜产业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
4.2 市场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
4.2.1 市场规划、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市场定位和等级划分存在盲区 |
4.2.2 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市场产业升级速度不够 |
4.2.3 市场管理机制落后,服务运行效率低下 |
4.2.4 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不健全 |
4.2.5 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市场网络化程度不高 |
4.3 蔬菜产业化经营组织主要存在的问题 |
4.3.1 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不高 |
4.3.2 产业化经营模式落后,效率低下 |
4.3.3 产业化经营链条单一,延伸空间尚待开拓 |
4.3.4 品牌影响力较小,营销渠道单一,产品竞争力不强 |
4.4 产业支撑体系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
4.4.1 社会化服务功能差,技术应用率低,创新不足 |
4.4.2 政策制定严重滞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财政投入小 |
4.4.3 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
第五章 兰州市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高度重视产业定位与规划,重点巩固产业持续发展基础 |
5.1.1 优化区域布局,抓好结构调整 |
5.2 狠抓标准化生产核心,重点把好质量安全关 |
5.2.1 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打好产业升级基础 |
5.2.2 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强化蔬菜质量安全核心 |
5.3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重点提升市场信息服务功能 |
5.3.1 加大市场基础建设力度,全力培育市场流通体系形成 |
5.3.2 提升市场现代化管理水平、重点提升市场信息服务功能 |
5.4 优化产业经营组织结构,重点打造壮大产业链 |
5.4.1 优化产业经营组织结构,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 |
5.4.2 努力打造产业链,重点推进产业链延伸 |
5.4.3 全力推进蔬菜品牌塑造,不断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
5.5 健全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抓好政策落实 |
5.5.1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创新 |
5.5.2 认真开展动态调查研究,及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
5.5.3 努力提高行业人员素质,确保政策执行高效到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设施农业现状 |
1.2.1 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
1.2.2 国内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
2.1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2.1.1 产业回顾 |
2.1.2 设施温室农业发展现状 |
2.2 子长县主要设施温室栽培技术 |
2.2.1 设施黄瓜栽培 |
2.2.2 设施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
2.2.3 设施温室油桃栽培技术 |
2.3 子长县设施农业展中存在的问题 |
2.3.1 融资缺口大,农民财政负担沉重 |
2.3.2 发展观念落后,科技含量落后 |
2.3.3 设施结构盲目引进,消化、吸收、改进能力差 |
2.3.4 科研人员缺乏,科研体制落后 |
2.3.5 连作障碍突出、病虫害严重 |
2.3.6 土壤生态环境恶化,次生盐渍化严重 |
2.3.7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
2.3.8 产品营销滞后 |
第三章 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
3.1 发展优势与机遇分析 |
3.1.1 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 |
3.1.2 交通便利 |
3.1.3 政策环境优势 |
3.2 劣势与威胁分析 |
3.2.1 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
3.2.2 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体系不健全 |
3.2.3 农业发展的整体环境还不够理想 |
3.2.4 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强 |
3.3 小结 |
第四章 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
4.1 加大政府财政补贴范围和力度 |
4.1.1 必须加大政府资金扶持 |
4.1.2 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
4.2 搞好教育培训,提升推广能力 |
4.2.1 必须加强技术培训工作 |
4.2.2 改善科研环境,改革科研体制 |
4.2.3 重视科研示范基地建设 |
4.3 加强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
4.3.1 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
4.3.2 规范市场的运行机制 |
4.3.3 改革和完善农业科研管理体制 |
4.4 发挥资源优势,扩张生产规模 |
4.5 注重提高蔬菜产品质量 |
4.5.1 建立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 |
4.5.2 实施品牌战略 |
4.6 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 |
4.7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素质 |
4.7.1 改进栽培设施 |
4.7.2 推广工厂化育苗 |
4.7.3 加大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 |
4.7.4 优化品种结 |
4.7.5 提高自动化程度 |
4.7.6 推广应用生物菌堆技术 |
4.7.7 加强培训教育 |
4.8 加大营销市场的开拓力度 |
4.8.1 完善市场建设 |
4.8.2 开拓外部市场 |
4.8.3 强化信息服务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烟台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3 烟台市蔬菜产业现状 |
3.1 烟台市蔬菜生产现状 |
3.1.1 以远郊日光温室为主和近郊大中小拱棚为主的设施栽培并存 |
3.1.2 蔬菜种植种类情况 |
3.1.3 蔬菜土壤状况 |
3.1.4 病虫害防治情况 |
3.2 烟台市蔬菜科技平台建设状况 |
3.2.1 科技推广平台宽广 |
3.2.2 蔬菜科研平台雄厚 |
3.2.3 科普教育平台多样 |
3.2.4 蔬菜信息平台入微 |
3.3 烟台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
3.3.1 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
3.3.2 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着 |
3.3.3 蔬菜专业组织的不断涌现 |
3.3.4 蔬菜产品质量基本稳定 |
3.3.5 蔬菜产品有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 |
3.3.6 出口创汇蔬菜规模不断扩大 |
4 烟台市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蔬菜生产面临新的问题 |
4.1.1 蔬菜生产环境恶化,蔬菜生产后劲不足 |
4.1.2 病虫害发生有加重趋势,蔬菜生产不断面临新挑战 |
4.1.3 农药使用存在误区,已威胁到餐桌安全和人民健康 |
4.1.4 蔬菜产后处理相对比较落后,难以提升蔬菜产后价值 |
4.2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落后,影响农民增收 |
4.3 蔬菜产销信息不灵,导致菜农生产的盲目性 |
4.4 蔬菜精深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 |
4.5 蔬菜出口创汇面临新的难题 |
4.5.1 蔬菜出口市场单一 |
4.5.2 主要进口国技术门槛不断提高,市场风险越来越大 |
4.5.3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价格优势越来越小 |
4.5.4 种植管理模式相对滞后,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5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5.1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5.1.1 重视蔬菜生产区域布局,合理规划生产基地 |
5.1.2 运用科技武装蔬菜产业,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力量 |
5.1.3 严格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有效控制生产源头 |
5.1.4 规范蔬菜的分级包装,完善“标准化”建设 |
5.1.5 发挥农协等组织的积极作用,实现蔬菜产业的一体化和社会化 |
5.1.6 提高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府调控监管作用 |
5.2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5.2.1 寿光蔬菜产业成功发展经验 |
5.2.2 苍山县 |
5.2.3 莱阳市 |
6 烟台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6.1 烟台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
6.1.1 全国上下都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6.1.2 我国蔬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条件明显改善 |
6.1.3 国家的外经贸政策为企业扩大出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
6.1.4 烟台市蔬菜业的国际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比较大 |
6.2 烟台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6.2.1 国内和省内各地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
6.2.2 蔬菜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 |
6.2.3 市场促销成本上升 |
6.2.4 蔬菜产品出口形势空前严峻 |
7 烟台市蔬菜产业今后发展的对策 |
7.1 继续加强烟台市蔬菜科研工作 |
7.2 采取措施促进烟台市蔬菜标准化生产 |
7.2.1 推进温室建造和蔬菜栽培管理的标准化 |
7.2.2 重视培肥地力,平衡施肥,促进土壤健康 |
7.2.3 加强标准示范园建设 |
7.2.4 选用优良品种 |
7.2.5 大力发展工厂化育苗 |
7.2.6 落实综合控防技术,控制蔬菜病虫危害 |
7.3 促进烟台市蔬菜品牌化发展 |
7.3.1 重视商标注册,实行品牌化经营 |
7.3.2 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
7.3.3 加强蔬菜产品产后处理和加工技术研究 |
7.4 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应用先进可行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
7.4.1 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模式 |
7.4.2 配菜中心与农民合作社合作模式 |
7.4.3 出口企业与合作社股份合作的模式 |
7.4.4 加强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
7.4.5 加强市场建设,搞好信息服务 |
7.5 大力发展现代蔬菜流通体系 |
7.5.1 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 |
7.5.2 增加社区菜店零售网点 |
7.5.3 强化产销衔接 |
7.5.4 加强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
7.5.5 完善蔬菜流通信息网络平台 |
7.5.6 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 |
7.5.7 完善蔬菜储备制度 |
7.6 采取适当措施促进烟台市蔬菜出口稳步健康发展 |
7.6.1 继续加强政府扶持引导 |
7.6.2 推进蔬菜产业化、规范化进程 |
7.6.3 建立完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
7.6.4 拓展海外市场 |
7.6.5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
7.6.6 创新实施电子监管 |
7.6.7 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研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设施农业的概念 |
2.2 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
2.3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
2.4 我国设施农业面临的问题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
2.1 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1 设施农业面积迅速扩大 |
2.1.2 投入强度逐年加大 |
2.1.3 产业张力进一步增强 |
2.1.4 农民增收作用凸显 |
2.2 南京市实施农业发展条件及制约因素分析 |
2.2.1 发展优势 |
2.2.2 制约因素 |
第三章 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目标研究 |
3.1 发展思路、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
3.1.1 发展思路 |
3.1.2 功能定位 |
3.1.3 发展目标 |
3.2 设施农业空间布局 |
3.3 发展重点 |
3.3.1 重点产业和设施 |
3.3.2 重点品种和技术 |
3.3.3 重点发展项目 |
3.4 设施农业目标的分解 |
3.4.1 2011~2015年全市设施农业发展计划 |
3.4.2 2011~2015年按区县设施农业发展计划 |
3.4.3 2011~2015年全市设施畜牧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计划 |
3.5 投资概算与预期效益 |
第四章 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保障措施研究 |
4.1 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 |
4.2 政策与创新发展机制 |
4.3 科学规划,多部门合作 |
4.4 发挥科技优势,提升科技含量 |
4.5 培育人才和龙头企业 |
4.6 确保资金投入 |
4.7 产业功能与资源开发 |
4.8 服务体系与技术支撑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以兰州市农村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 |
1.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和内容 |
1.3 论文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
2.1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 |
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征 |
2.3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 |
2.4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
2.5 环境承载力分析 |
2.6 环境保护方案综合论证 |
3 案例研究——以兰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评为例 |
3.1 案例简述 |
3.2 兰州市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
3.3 资源承载力分析 |
3.4 环境影响识别 |
3.5 环境保护方案综合论证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天津市发展设施种植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设施农业概念和国外设施农业发展及启示 |
2.1 设施农业概念 |
2.2 设施种植业特征 |
2.3 荷兰设施农业发展经验 |
2.4 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经验 |
2.5 日本发展设施农业经验 |
2.6 美国发展设施农业经验 |
2.7 启示 |
第三章 国内可比城市设施农业发展及其启示 |
3.1 北京市发展设施农业经验 |
3.2 上海市发展设施农业经验 |
3.3 启示 |
第四章 天津市发展设施种植业必要性和优势 |
4.1 天津市发展设施种植业必要性 |
4.1.1 实现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现代化需要 |
4.1.2 农民增收需要 |
4.1.3 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
4.1.4 气候条件的需要 |
4.1.5 比较优势的需要 |
4.2 天津市发展设施种植业优势 |
4.2.1 区位优势 |
4.2.2 消费群体优势 |
4.2.3 种植业产业化优势 |
4.2.4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优势 |
4.2.5 科技优势 |
4.2.6 支农资金优势 |
4.2.7 农业信息化优势 |
第五章 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建设现状 |
5.1 2007 年以来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发展过程 |
5.2 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建设目标、要求和任务 |
5.2.1 总体目标 |
5.2.2 建设要求 |
5.2.3 建设任务 |
5.3 发展设施农业有关政策 |
5.3.1 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建设管理办法 |
5.3.2 银政合作支持政策 |
5.3.3 天津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管理办法 |
5.3.4 关于天津市强化设施农业科教支撑的指导意见 |
5.4 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发展规模和类型 |
5.5 成效 |
5.5.1 经济效益 |
5.5.2 社会效益 |
5.5.3 生态效益 |
5.6 主要问题 |
5.6.1 土地资源形式严峻 |
5.6.2 水资源紧缺 |
5.6.3 决策不准 |
5.6.4 产业化程度低 |
5.6.5 土地流转工作难度大 |
5.6.6 建设资金缺口大 |
5.6.7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5.6.8 农资价格高居不下 |
第六章 发展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建议 |
6.1 发展低碳农业 |
6.2 完善规划和管理 |
6.3 拓宽投入渠道 |
6.4 做好土地流转 |
6.5 完善生产和销售体系 |
6.6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
6.7 提高科技水平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包头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产业现状 |
1.1 现阶段蔬菜产业的特点 |
1.1.1 形成多品种、多茬次栽培格局 |
1.1.2 突出早熟栽培和延后生产 |
1.1.3 蔬菜种植区域布局合理 |
1.1.4 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成效显着 |
1.1.5 蔬菜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
1.1.6 加工情况 |
1.1.7 经营情况 |
1.1.8 效益情况 |
2 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
2.1 优势 |
2.1.1 资源优势 |
2.1.2 技术优势 |
2.1.3 管理方面 |
2.1.4 贸易方面 |
2.2 制约因素 |
3 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区域布局 |
3.1 指导思想 |
3.2 主攻方向 |
3.3 发展目标 |
3.4 区域布局 |
4 发展对策与措施 |
4.1 科学规划, 加速蔬菜产业的规模化步伐 |
4.2 抓好基地建设, 提高蔬菜产业效益 |
4.2.1 季节性安排与区域性布局相结合 |
4.2.2 常规品种与名、特、优、新品种相结合 |
4.2.3 基地化生产与千家万户经营相结合 |
4.3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 |
4.3.1 调整蔬菜品种结构, 提高蔬菜商品率 |
4.3.2 推广应用蔬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
4.3.3 提高蔬菜产后处理水平 |
4.4 因地制宜, 选择适宜的蔬菜经营模式 |
4.5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齐心协力抓销售 |
4.5.1 树立品牌 |
4.5.2 抓好营销 |
4.6 加大投入, 增强蔬菜产业的发展后劲 |
4.7 健全网络, 做强做大蔬菜产业 |
4.8 综合配套, 建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 |
(10)城市化进程中太原都市农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2.1 都市农业内涵的研究 |
1.2.2 都市农业产生背景的研究 |
1.2.3 都市农业发展研究的评价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 |
2 都市农业的内涵及经济学分析 |
2.1 都市农业的概念及功能 |
2.1.1 都市农业的概念 |
2.1.2 都市农业的功能 |
2.1.3 都市农业的类型 |
2.2 都市农业的发展过程 |
2.3 都市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
2.3.1 比较优势理论奠定都市农业的发展基础 |
2.3.2 农业区位论奠定了都市农业的产业布局 |
2.3.3 城市规划理论促进都市农业规划的实践 |
2.3.4 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引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 |
2.3.5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印证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 |
3 城市化进程与都市农业的关系分析 |
3.1 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关系的形成 |
3.1.1 城市化发展方向与都市农业的关系 |
3.1.2 城市化与都市农业的供需关系 |
3.2 都市农业与城市化的供给关系分析 |
3.2.1 都市农业对城市化供给关系的形成 |
3.2.2 都市农业在城市化供给中的功能 |
3.3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的需求关系分析 |
3.3.1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需求的产生 |
3.3.2 都市农业在城市化需求中的功能 |
4 城市化进程中的都市农业发展趋势研究 |
4.1 都市农业发展比较 |
4.1.1 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状况 |
4.1.2 发展中国家都市农业状况 |
4.1.3 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状况 |
4.2 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农业发展趋势 |
4.2.1 可持续都市农业发展的内容 |
4.2.2 可持续都市农业发展的原则 |
4.2.3 可持续都市农业发展的措施 |
4.3 可持续都市农业发展的定位分析 |
4.3.1 可持续都市农业的行业定位类型 |
4.3.2 可持续都市农业的经营定位 |
4.3.3 可持续都市农业定位中的问题 |
5 太原基本概况及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5.1 太原基本概况分析 |
5.1.1 自然及区位条件 |
5.1.2 社会及经济条件 |
5.1.3 商务及旅游条件 |
5.1.4 人文历史文化条件 |
5.1.5 科技与专业园区条件 |
5.2 太原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
5.2.1 太原农业发展状况 |
5.2.2 太原都市农业现状与特点 |
5.3 太原都市农业内部结构现状分析 |
5.3.1 太原种植业现状分析 |
5.3.2 太原养殖业现状分析 |
5.3.3 太原都市农业内部结构现状评价 |
6 太原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
6.1 太原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 |
6.2 太原发展都市农业的劣势 |
6.3 太原发展都市农业的机会 |
6.4 太原发展都市农业的威胁 |
7 太原都市农业的问题及分析 |
7.1 都市农业的投资不足问题 |
7.2 都市农业的功能弱化问题 |
7.2.1 都市农业生产功能 |
7.2.2 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功能 |
7.3 都市农业区域特色不显着问题 |
8 太原都市农业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 |
8.1 太原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
8.1.1 太原城市化发展过程 |
8.1.2 太原市城市化过程对都市农业的需求分析 |
8.1.3 太原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都市农业产业发展 |
8.2 都市农业在产业布局中的地位 |
8.2.1 太原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 |
8.2.2 都市农业在产业布局中的定位 |
8.3 太原都市农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 |
8.3.1 太原都市农业的发展布局 |
8.3.2 实现都市农业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契合 |
8.3.3 发挥城市化进程中的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 |
9 太原都市农业发展目标及对策 |
9.1 太原都市农业发展目标与重点 |
9.1.1 都市农业发展的思路及目标 |
9.1.2 都市农业的发展原则及重点 |
9.2 太原都市农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
9.2.1 加强都市农业发展环境建设 |
9.2.2 体现都市农业的文化特色 |
9.2.3 营造都市农业的“亲情反哺”机制 |
9.2.4 建立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互动机制 |
9.2.5 加强都市农业对外合作与交流 |
9.3 太原都市农业发展的保障对策研究 |
9.3.1 都市农业的政府服务保障体系 |
9.3.2 都市农业的融资保障体系 |
9.3.3 都市农业的风险保障体系 |
9.3.4 都市农业的质量监督体系 |
10 结论与展望 |
10.1 结论 |
10.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四、我市远郊县温室蔬菜增产技术推广成效显着(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州市蔬菜营销渠道的优化研究[D]. 张韫.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4)
- [2]吕梁地区蔬菜产业结构及效益分析[D]. 李正茂. 山西农业大学, 2013(03)
- [3]兰州市蔬菜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 柴银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4]子长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D]. 郭小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5]烟台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 黄代峰.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8)
- [6]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研究及其发展对策[D]. 冯茂成.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7]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以兰州市农村地区为例[D]. 王鹏波. 兰州大学, 2010(11)
- [8]天津市发展设施种植业研究[D]. 张韬. 天津大学, 2010(03)
- [9]包头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吴玉峰,时飚,其日格,杨新宇,张志军.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05)
- [10]城市化进程中太原都市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 肖永红.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