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赵婕[1](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近现代史公共课程设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璐[2](202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文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抓手和凭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的素材,讲好中国故事是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入手,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选好中国故事的目标指向和主要内容,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现状的调查,了解和总结了讲好中国故事取得的成效,同时深入挖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对策。文章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厘清了中国故事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及重点,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选好中国故事的目标指向和讲好中国“三个故事”,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第二部分以调查问卷为依据,比较全面掌握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现状。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取得了一定成效,即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的感召力,活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氛围,改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讲述中国故事时教学话语低效、理论阐释深度不够、表现力不足。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讲述中国故事话语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中国故事的题材挖掘不深入和传播中国故事的能力滞后。第四部分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对策。一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话语建设;二是整合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题材;三是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表现形式。
罗畅[3](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必然要求。高中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群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其传承和创新文化的情感基础和动力来源,是其应具备的关键品格和必备素质,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关键作用,就需要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研究。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整体研究,力图推动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理论概述,界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概念;分析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的教学是担当文化传承历史使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明确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以及辩证对待外来文化教育等文化自信的教学内容。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是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取得的成绩,包括大部分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文化自信教学经验、大部分高中生的文化自信有所提升、部分学校组织了以教学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二是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目标设计模糊、教学内容挖掘不足、教学方法选择单一、教学评价不科学、教学效果不明显。三是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不足、大部分高中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这些分析为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策略。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别从树立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新理念、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设计、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自信的教学内容设计、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自信的课堂教学方法、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自信的教学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自信教学的具体应对之策。
徐建飞[4](2019)在《焦点与前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命题,学界从内涵意蕴、成效与不足、策略优化、评价监控、基本经验等方面展开研讨,并结合"思政课"具体课程,基于多元视角对教学质量提升展开论述。但是,"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关于此命题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界定相关核心概念的科学意涵,转向教学质量提升的微观和比较层面研究,融合多视角、多学科开展立体式多元化综合研究,从动态视角深化"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规律认识。
马辉[5](2019)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在2019年3月18号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出“八个相统一”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六条标准”,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理论动力和精神指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实践意义,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积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强支撑。教学评价是评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课程建设提供方向引领和根本保障。为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坚持顶层设计、从实际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进行总体设计。本文首先概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基本概念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功能、特点、理论。其次,从六种层面探讨教学评价指标的要素构成——包括教学设计评价指标、教学组织评价指标、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教学管理评价指标、教学研究与成果评价指标、教学特色与创新创新评价指标。在针对4所高水平大学调研的基础之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其中涉及教学评价指标的选取、框架结构和权重确定。再次,详细描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揭示其背后的本质原因。最后,对黑龙江省81所不同层次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方面并无重大差异。在对比分析高水平大学、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差异的基础上,针对三类高校分别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以及在全省高校实施应用的对策建议。
郑凯旋[6](2019)在《郑德荣教授学术年谱简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郑德荣教授是我国着名的中共党史专家,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和研究,被誉为"红色理论家"。出版《毛泽东思想史稿》《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着作和教材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开创了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多篇论文匡正了传统学术观点。党的十八大后,又将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领域。本文从鸿蒙初辟、初显锋芒、峥嵘岁月、红霞满天、老骥伏枥、耄耋勃发6个人生阶段,全面系统地梳理、回顾先生的学术生涯,以此缅怀先人,激励后辈。
陈占安[7](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有:清醒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坚决服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内容的国家统一规定;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工作;切实抓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教材、教师和教学三个方面。当前,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定位、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科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管理机构建设。
Solomatina Maria(玛丽亚)[8](2017)在《中俄大学教学管理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实施及时有效的大学教学管理。只有具备完善的大学教学管理,大学教学才更具实效性,继而从中获取更多的益处。大学教学管理的发展应顺应时代的变革,要更加注重科学创新,善于接纳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从而达到丰富自身的目的。中俄两国大学教学管理深受国内外教学管理理念的影响,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并对教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中俄两国借鉴了世界各国先进的大学教学管理经验,根据自身发展形势的需要,力图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教学管理并赢得了国际的认可。研究中俄两国教学管理的动机在于,阐释当前大学教学管理的经验无法满足提高教学质量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学教学管理本质上的灵活性、创新性与其自身存在的消极性之间的矛盾;各国大学教学管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与现代发展趋势之间的矛盾。本研究的内容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重点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教学管理方面的文献,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合阐释。叙述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两国大学教学管理形成的历史过程,以及影响和制约大学教学管理发展的因素。第三章,论述了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依据,对中俄大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深入地分析和对比研究,并总结了各自教学管理上的共性与差异。第四章,着重对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特点进行分别论述和比较分析,同时阐释两国大学教学管理特点的共性与差异。第五章,基于目前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发现,中俄两国大学教学管理共同存在着发掘教学内容困难和缺乏教材特色;教学硬件和软件设备落后;教师配备不合理;教学管理行政化比较严重;学生学习态度和认真程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第六章,理性分析和阐述中俄大学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即认为个别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创新性;个别大学的教学基础资源不足;信息渠道不健全;缺乏学生学籍调查和反馈体系等方面的原因。第七章,试图对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即着重总结两国大学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其优势的基础上,阐述其相互借鉴的价值和意义,并对未来两国大学教学管理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本研究内容。本研究有利于更多的人对中俄两国大学教学管理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本文重点探索了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大学教学管理方面如何会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产生影响。同时,对中俄大学教学管理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推动其它国家间大学教学管理研究与发展。在中国,许多研究成果都涉及到了国外教育发展状况,特别是对美国,英国,意大利及其它欧洲发达国家的教育史和教育理念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而有关俄罗斯教育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并且其中不少的研究成果早已过时。俄罗斯学者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研究,是在最近几年才悄然兴起的,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外,本文所提出的中俄两国大学教学管理间的共性与差异等所阐述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中俄两国大学在该领域间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王莹[9](2017)在《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理论的研究源于实践的需要。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高校面临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困境和学生群体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赋予了全新的责任,破解思想政治工作困境变得尤为迫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前行。哈军工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军事技术院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以及独特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应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加以挖掘和借鉴。该研究对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发挥其在现代大学建设中的作用具有历史基础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为新视角,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为出发点,以全面提升人才思想政治素质为落脚点,从传承和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剖析了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其实践的全面总结,凝炼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特色,进而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和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角度,探寻其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供借鉴的现实启示。研究发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四个必须”,即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必须坚持科学理念、必须明确目标重点、必须坚持突出实效。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而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又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属性人才的本质诉求;“抢占意识形态高地”,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地位及不折不扣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将立德施教作为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由之路,将德育为先视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旨归,共同促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的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也是实现成人成才目标的核心诉求,同时也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重要遵循;落实全面发展理念时,应充分发挥德育对智育、体育的促进作用,融合美育的补充作用,促进人才素质的全面升华。第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形成高度共识并引起高度重视,既是优化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的需要,又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定位的需要,更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需要;“又红又专”的培养目标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是促进思想素质与专业素质和谐统一的有效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第四,主渠道主阵地建设、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重点在于能否落实到位。主渠道主阵地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依托和强基固本的重要保障,作为重要载体的校园文化阵地应加强建设并发挥其重要作用;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客观要求,通过全员参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合力,促进知行统一;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典型选择要多元化,要引入反面典型,增强其示范效果,教师则需要以师德的示范性促进跟随效应的产生。
廖扬平,韦吉锋[10](2016)在《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要从加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互补融通;推进"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这四个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对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分析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相关概述 |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和重点 |
1.中国故事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 |
2.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 |
3.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重点 |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选好中国故事的目标取向和讲好中国“三个故事” |
1.思想政治理论课选好中国故事的目标取向 |
2.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三个故事” |
(三)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
1.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
2.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 |
3.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 |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现状 |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现状调查 |
1.调查问卷设计 |
2.调查数据的基本情况 |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取得的成效 |
1.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的感召力 |
2.活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氛围 |
3.改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在讲述中国故事时教学话语低效 |
2.在讲述中国故事时理论阐释深度不够 |
3.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表现力不足 |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对中国故事的话语驾驭不充分 |
1.对讲述中国故事话语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2.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话语表达能力不强 |
3.在呈现中国故事时话语艺术性不高 |
(二)对中国故事的题材挖掘不深入 |
1.选取中国故事的素材“泛娱乐化” |
2.未能将中国故事紧扣理论 |
3.对中国故事的解读不够深刻 |
(三)传播中国故事的能力滞后 |
1.缺少对讲述中国故事方式的研究 |
2.故事育人的氛围不够浓郁 |
3.讲述中国故事的媒介不够新颖 |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对策 |
(一)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话语建设 |
1.强化讲好中国故事话语权的理念 |
2.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能力 |
3.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艺术修养 |
(二)整合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题材 |
1.选取中国故事的素材时坚守底线思维 |
2.把握好中国故事与理论的相关度 |
3.深度挖掘中国故事的理论价值 |
(三)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表现形式 |
1.加强对讲好中国故事形式的研究 |
2.汇集多方力量讲好中国故事 |
3.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文献综合评价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理论概述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内涵 |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内涵 |
二、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现实意义 |
(一)高中生担当文化传承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
(二)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体现 |
(三)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文化自信教学的内容要求 |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二)革命文化教育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
(四)辩证对待外来文化教育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取得的成绩 |
(一)绝大部分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文化自信教学经验 |
(二)大部分高中生的文化自信有所提升 |
(三)部分学校组织了以教学为目的的文化活动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部分教师对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设计模糊 |
(二)部分教师对文化自信教学内容的挖掘不足 |
(三)部分教师的文化自信教学方法选择单一 |
(四)部分教师的文化自信教学评价不科学 |
(五)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
(二)部分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不足 |
(三)部分高中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策略 |
一、树立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教学的新理念 |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理念 |
(二)树立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文化浸润理念 |
(三)树立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
二、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设计 |
(一)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突出体现文化认同 |
(二)以教材内容为基点,强调加深文化认知 |
(三)以学情分析为重点,注重学生文化感受 |
三、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自信的教学内容设计 |
(一)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增进学生文化理解 |
(二)充分开发文化资源,满足学生文化需求 |
(三)借力其他文化课程,形成文化自信教育合力 |
四、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自信的课堂教学方法 |
(一)以启发式教学法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 |
(二)以体验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 |
(三)以活动型教学法锻炼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践行能力 |
五、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自信的教学评价体系 |
(一)评价内容上将文化知识的“教”与“学”相结合 |
(二)评价方式上注重文化情感的过程性评价 |
(三)评价结构上将主体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4)焦点与前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研究焦点 |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内涵意蕴 |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成效与不足 |
1.取得的成就 |
2.存在的不足 |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优化 |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着力支点 |
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方法自觉 |
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需厘清几组关系 |
4.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规律遵循 |
5.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探索 |
6.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攻坚策略 |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评价监控 |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评价的体系建构 |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评价的原则方法 |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评价的指标研究 |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评价的基本思路 |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评价的具体对象 |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评价的监控体系 |
(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经验 |
(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 |
1.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质量提升 |
2.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质量提升 |
3.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提升 |
4.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质量提升 |
(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多维视角 |
1.优化课堂心理环境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 |
2.群众路线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
3.话语体系建设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 |
4.亲和力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 |
5.课堂“出勤率、抬头率、互动率”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 |
6.获得感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 |
7.教学讲义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 |
8.课堂教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 |
9.“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 |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前瞻 |
(一)进一步界定相关核心概念的科学意涵 |
(二)转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微观和比较层面研究 |
(三)融合多视角、多学科综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
(四)转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动态机制研究 |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 |
2.1 相关基本概念 |
2.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2.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 |
2.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
2.2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功能及主要特点 |
2.2.1 主要功能 |
2.2.2 主要特点 |
2.3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概述 |
2.3.1 理论依据 |
2.3.2 政策依据 |
2.3.3 现实依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要素构成 |
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评价指标 |
3.1.1 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 |
3.1.2 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 |
3.1.3 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 |
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评价指标 |
3.2.1 影响教学组织的因素 |
3.2.2 教学组织遵循的原则 |
3.2.3 教学组织的相关内容 |
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
3.3.1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
3.3.2 教学效果遵循的原则 |
3.3.3 教学效果的相关内容 |
3.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评价指标 |
3.4.1 影响教学评价的因素 |
3.4.2 教学管理遵循的原则 |
3.4.3 教学管理的相关内容 |
3.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成果评价指标 |
3.5.1 影响教学研究与成果的因素 |
3.5.2 教学研究与成果的相关内容 |
3.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与创新评价指标 |
3.6.1 影响教学特色与创新的因素 |
3.6.2 教学特色与创新的相关内容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设计 |
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选取 |
4.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4.1.2 指标选取的依据 |
4.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
4.2.1 总体框架结构 |
4.2.2 教学设计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
4.2.3 教学组织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
4.2.4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
4.2.5 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
4.2.6 教学研究与成果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
4.2.7 教学特色与创新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
4.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构建判断矩阵 |
4.3.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4.3.3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最终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
5.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运用成效 |
5.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提出 |
5.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历程 |
5.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1 指标体系标准缺乏权威性 |
5.2.2 指标权重的配置不合理 |
5.2.3 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不强 |
5.2.4 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用不高 |
5.3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因 |
5.3.1 理论研究深度不够 |
5.3.2 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不科学 |
5.3.3 对于教与学的理解不到位 |
5.3.4 对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5.3.5 对建构指标体系工作重视不够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
6.1 高校的应用背景 |
6.2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概述 |
6.2.1 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过程的设计 |
6.2.2 高校的问卷调查情况 |
6.3 应用高校评分情况分析 |
6.3.1 高校总评分情况分析 |
6.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情况分析 |
6.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情况分析 |
6.3.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情况分析 |
6.3.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情况分析 |
6.3.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成果情况分析 |
6.3.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与创新情况分析 |
6.4 改进教学评价指标及加强应用的对策建议 |
6.4.1 高水平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及应用优化的对策建议 |
6.4.2 普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及应用优化对策建议 |
6.4.3 高职(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及应用优化对策建议 |
6.4.4 在全省高校实施应用的对策建议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表1: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1年)——教学管理 |
附表2: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5年)——教学管理 |
附表3: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
附表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问卷调查(教师、专家问卷) |
(6)郑德荣教授学术年谱简编(论文提纲范文)
一、鸿蒙初辟 |
二、初显锋芒 |
三、峥嵘岁月 |
四、红霞满天 |
五、老骥伏枥 |
六、耄耋勃发 |
(7)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脉络 |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 进行拨乱反正。 |
第二个阶段是开始走上正轨, “85方案”形成。 |
第三个阶段是课程进行调整, “98方案”提出。 |
第四个阶段是重大改革, “05方案”实施。 |
第五个阶段是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之后。 |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 |
第一, 清醒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
第二, 坚决服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内容的国家统一规定。 |
第三, 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工作。 |
第四, 切实抓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教材、教师和教学三个方面。 |
三、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几点思考 |
第一, 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定位。 |
第二, 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科支撑。 |
第三, 进一步关注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
第四,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管理机构建设。 |
(8)中俄大学教学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中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概念界定 |
六、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
一、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产生的背景 |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产生背景 |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产生背景 |
(三)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产生背景的共性与差异 |
二、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发展历程 |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发展历程 |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发展历程 |
(三)中俄大学教学管理发展历程的共性与差异 |
第三章 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依据 |
一、中俄大学办学思想 |
(一)中国大学办学思想 |
(二)俄罗斯大学办学思想 |
(三)中俄大学办学思想的共性与差异 |
二、中国大学教学管理的依据 |
(一)培养目标 |
(二)大学教学计划设置 |
三、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的依据 |
(一)培养目标 |
(二)大学教学计划设置 |
四、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依据的共性与差异 |
(一)共同点 |
(二)差异性 |
第四章 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
一、中俄大学教学大纲管理与教材选择 |
(一)中国大学教学大纲管理与教材选择 |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大纲管理与教材选择 |
(三)中俄大学教学大纲管理与教材选择的共性与差异 |
二、中俄大学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管理 |
(一)中国大学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管理 |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管理 |
(三)中俄大学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管理的共性与差异 |
三、中俄大学的教师配备 |
(一)中国大学的教师配备 |
(二)俄罗斯大学的教师配备 |
(三)中俄大学的教师配备共性与差异 |
四、中俄大学的教学基础建设 |
(一)中国大学的教学基础建设 |
(二)俄罗斯大学的教学基础建设 |
(三)中俄大学教学基础建设的共性与差异 |
五、中俄大学学籍管理 |
(一)中国大学学籍管理 |
(二)俄罗斯大学学籍管理 |
(三)中俄大学学籍管理的共性与差异 |
六、中俄大学教学质量管理 |
(一)中国大学教学质量管理 |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质量管理 |
(三)中俄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共性与差异 |
第五章 中俄大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大纲与教材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大学的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管理问题 |
(三)任课教师配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
(四)教学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五)学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六)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大纲与教材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大学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
(三)任课教师配备方面存在的的问题 |
(四)教学基本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五)学籍管理方面存在的的问题 |
(六)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三、中俄大学教学管理共同存在的问题及差异 |
(一) 共同点 |
(二) 差异性 |
第六章 中俄大学教学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问题的原因 |
(一)个别教学大纲不符合相关要求 |
(二)个别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创新性 |
(三)个别教师的教学认知存在偏差 |
(四)个别大学的教学基础资源不足 |
(五)学籍管理尚未得到重视 |
(六)教学质量管理受到高效主体意识薄弱的影响 |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问题的原因 |
(一)教师的过重负担制约教学大纲和教材质量 |
(二)个别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缺乏创新 |
(三)个别大学的教师配备不合理 |
(四)基础和环境建设缺乏国家财政拨款 |
(五)缺乏学生学籍调查和反馈体系 |
(六)国家鉴定方式繁杂、缺乏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
三、中俄大学教学管理问题成因的共性与差异 |
(一)共同点 |
(二)差异性 |
第七章 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优势、借鉴价值及未来展望 |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的优势及借鉴价值 |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的优势 |
(二)对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的启示 |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的优势及借鉴价值 |
(一)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的优势 |
(二)对中国大学教学管理的启示 |
三、对未来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展望 |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的未来展望 |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的未来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背景 |
2.1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基础 |
2.1.1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
2.1.2 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
2.1.3 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方针政策 |
2.2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历史背景 |
2.2.1 国内经济形势 |
2.2.2 国内政治形势 |
2.2.3 国际政治形势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历程 |
3.1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初步发展 |
3.1.1 陈赓的教育思想是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保证 |
3.1.2 知识分子教育经验是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基础 |
3.2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快速发展 |
3.2.1 陈赓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是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关键 |
3.2.2 专门思想政治工作机构是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保障 |
3.3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曲折发展 |
3.3.1 各种政治运动使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步履维艰 |
3.3.2 学院分建改建使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砥砺前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
4.1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对象 |
4.1.1 普通学员和干部子弟组成的学员群体 |
4.1.2 老教授和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师群体 |
4.1.3 干部和教辅人员组成的其他群体 |
4.2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
4.2.1 政治素养强调信仰坚定、无限忠诚 |
4.2.2 思想素养强调志存高远、三观统一 |
4.2.3 道德素养强调甘于奉献、服务人民 |
4.2.4 军事素养强调服从命令、军人意志 |
4.3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
4.3.1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基本理论教育 |
4.3.2 以毛泽东主席《训词》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 |
4.3.3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品质教育 |
4.3.4 以忠诚奉献为核心的军人使命教育 |
4.4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
4.4.1 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统一 |
4.4.2 层次性教育与阶段性教育统一 |
4.4.3 典型对比教育与舆论宣传教育统一 |
4.5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
4.5.1 学校教育与典型家庭教育结合 |
4.5.2 野营教育与部队教育结合 |
4.5.3 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特色 |
5.1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突出政治领先、以红带专 |
5.1.1 突出政治第一、以德为本 |
5.1.2 突出红专结合、以红带专 |
5.2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注重德智体军、全面融合 |
5.2.1 注重德育与智育的融合 |
5.2.2 注重德育与体育的融合 |
5.2.3 注重德育与军事教育的融合 |
5.3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强调有的放矢、严格养成 |
5.3.1 强调政治运动的灵活性 |
5.3.2 强调分层次、分阶段教育 |
5.3.3 强调典型选取的多元化 |
5.3.4 强调军人养成教育贯穿始终 |
5.4 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强调四位一体、协同育人 |
5.4.1 系统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基固本 |
5.4.2 丰富的社会思想政治工作补充强化 |
5.4.3 典型的家庭思想政治工作催化升华 |
5.4.4 严格的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定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启示 |
6.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
6.1.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
6.1.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
6.1.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抢占意识形态高地 |
6.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理念 |
6.2.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彻立德树人理念 |
6.2.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
6.2.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化全面发展理念 |
6.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明确目标重点 |
6.3.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形成高度共识并引起高度重视 |
6.3.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又红又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6.3.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出问题意识和坚持问题导向 |
6.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突出实效 |
6.4.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主渠道主阵地建设 |
6.4.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调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
6.4.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10)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真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 |
二、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主线,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 |
(一) 把握一个总体要求 |
(二) 突出两个教学重点 |
(四) 理清三个辩证关系 |
(四) 结合四个教学内容 |
三、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互补融通, 激发学生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动性 |
四、推进“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 力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四、对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近现代史公共课程设置研究[D]. 赵婕. 辽宁大学, 2021
- [2]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D]. 杨璐.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文化自信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罗畅. 西南大学, 2020(01)
- [4]焦点与前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研究[J]. 徐建飞.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马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6]郑德荣教授学术年谱简编[J]. 郑凯旋. 北京党史, 2019(02)
- [7]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陈占安. 思想理论教育, 2018(10)
- [8]中俄大学教学管理比较研究[D]. Solomatina Maria(玛丽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9]哈军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 王莹.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10]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 廖扬平,韦吉锋. 大学教育,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