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工业生产指数更新速度计算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关永强[1](2021)在《近代中国工业生产指数探微》文中认为工业生产指数是反映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最为直观的经济指标。近代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自民国时期已有机构和学者开始编制工业生产指数,此后国内外相关研究层出不穷,至今方兴未艾。本文详细梳理和分析了民国以来各种近代中国工业生产指数的编制者、商品种类、起讫时间、计算方法、资料来源和存在的问题,为学界使用这些资料提供参考和依据;并在比较分析三项主要指数的基础上,探讨其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工业发展总体趋势、阶段性特点和产业别差异;进而总结近代中国工业生产指数编制方法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进一步修订完善的途径和方向。
伍韵琛[2](2019)在《近代中国经济指数初探(1919-1949)》文中指出经济指数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发展历史悠久且现实意义重大。民国时期的经济指数编制成果丰富,但归纳整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对经济指数的介绍不够全面或者过于笼统。针对上述不足,本论文旨在对民国时期经济指数编制工作及编制成果进行全面性和概括性地回顾。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补充了20世纪40年代后编制的经济指数;其二是增加了对于经济统计类刊物和编制机构的简略介绍,大致展现了当时经济统计界的学术环境与政府统筹概况;其三是对指数的编制内容及方法逐一进行说明,并通过同类指数间的横向比较来掌握指数编制质量的优劣。全文将经济指数分为物价指数、工资与生活费指数、金融与外贸指数、生产指数四个大类,共四章进行阐述,每章对应一类指数。在每一大类下再按照地域、覆盖时间、统计对象对指数进行细分,使其能直观呈现指数编制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连续性等特点;根据掌握资料的情况,每章将选择其中内容较为充实且时间连续性好的指数做进一步阐述,具体内容包括指数的发表刊物、编制情况的评析和资料来源等,以期达到全面、充分、扎实的行文效果。本论文对中国近代经济指数做了一次综述性的回顾,这是了解和把握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好方法,同时有助于一窥当时的政府主计制度及统计工作开展的概况。
张文会[3](2015)在《我国工业生产指数应用前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现行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难以进行国际比较,引发统计界较大争议,国家统计局也提出要加快改革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本文阐述了工业生产指数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我国推行工业生产指数的重要意义和坚实基础,指出推行工业生产指数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合理编制和推行工业生产指数的几点建议。
刘丽杰[4](2011)在《工业生产指数(ⅡP)国际动态研究 ——基于中国工业发展速度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无论是从国际角度还是从国内角度看,工业生产测量指标对于工业生产统计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上,工业生产指数IIP的编制始于1920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IIP的概念、测算范围、编制方法及调整问题等都发生变化。2010年6月,工业统计国际研讨会在大连召开,会议讨论了工业生产指数的修订问题,并发布了关于工业生产指数的国际建议。那么工业生产指数的最新国际动态是什么,是否会对中国的工业生产统计产生影响,中国工业发展速度与国际IIP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中国工业发展速度指标如何适应国际工业统计的变化,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国际IIP的先进经验,并做了IIP与中国工业发展速度对比研究。本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工业生产指数及其国际研究的动态进展”,包括第2、3、4、5章,第2章主要阐述工业生产指数的概念和基本要素。第3章探讨IIP的编制问题,研究发现:IIP编制过程中,权数问题和季节性调整问题是两个重要因素,本文分别在第4章和第5章加以详细阐释。第二部分是“工业发展速度及其与IIP的分项对比”,包括第6、7、8章。第6章和第7章分别在概念视角和指数编制视角下对比分析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和国际IIP。第8章对比分析工业发展速度的价格指数缩减法与IIP的缩减法。第三部分是“工业发展速度与IIP对比的综合与结论”,包括第9、10章。本文的创新性工作如下:工业统计国际研讨会议讨论了IIP的修订问题并发布了关于IIP的国际建议,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研究IIP的最新国际动态。这对国内进行工业生产统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中国统计部门及学术界的部分人士曾认为中国计算的工业发展速度就是国际上编制的IIP,也有人认为IIP是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方法之一。这类观点是否科学,学术界相关人士并未对此次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不同角度对liP国际和中国工业发展速度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发现工业发展速度并非国际IIP,这是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工业发展速度与lip的概念和内涵一致工业发展速度与IIP均是工业统计的短期动态指标,用于衡量一段时间内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数量变化,以此描述增加值的短期变动情况。在剔除价格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综合反映工业生产部门的短期经济发展情况。2.工业发展速度与liP测算范围存在差异工业发展速度与IIP依据的行业分类标准不同。IIP依据的是国际上通用的《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 Rev.4),工业发展速度依据的是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这是二者根本上的差别。3.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与lip的区别与联系共存liP与中国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在原理上整体很相似,但其中的具体计算和编制方法存在显着差异。宽泛的讲,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与国际IIP的物量外推法有一定的对应性。但严格来讲,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并非国际IIP。中国曾试图借鉴IIP,以改进工业生产统计并提高工业统计的国际可比性,但在中国当时具体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中国没有很好的实现该指数的编制。IIP也不能完全适用于当时的中国国情,因此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可以说是IIP的一种演变形式。4.中国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价格指数缩减法与lip的缩减法没有本质差别首先中国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价格指数缩减法与IIP的缩减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使用缩减因子对价值量信息进行缩减,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得到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其次缩减过程和缩减因子相同,缩减因子都是生产者价格指数。5.工业发展速度与IIP存在权数差异IIP的编制过程涉及固定权数和环比权数。固定权数是工业发展速度和IIP均采用的权数形式。对于环比权数,其实质中暗含着顺次改变权数基期,推近时间序列,因此环比权数是可变权数中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基期变化方式更明确的权数类型。直接权数法和分层分摊法是中国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时对不同层面的数据权数的处理方法。在权数数据的层面角度,中国对产品、小类、中类和大类产业层面的数据赋权处理;编制IIP时,在产品、产品组、ISIC-组、ISIC-大组、ISIC-类和ISIC-门类的层面上对数据做加权处理。本文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如下: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本文存在一些问题未解决,一些相关领域并未深入研究。文中提到了月度IIP、季度IIP及年度IIP,国际统计部门建议在不同的情况下分别编制月度IIP或年度IIP,能不能编制季度IIP?不同时间跨度的IIP的作用存在怎样的严格差异?确定时间跨度的标准和依据具体是怎样的?编制IIP时,权数的选择区域要考虑代表产品的取舍,对增长型行业或新型行业要重点关注,此外要从产品角度选择行业单位。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细节本文未深入探讨。对于季节性调整问题,本文主要在概念和最基本的理论层面加以阐释,季节性影响的深入原理、季节性调整的理论机制、季节性调整软件的操作机制及程序的编制原理、不同软件在不同的国家应用情况、不同软件的发展变化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郑学工,董森[5](2011)在《关于编制生产指数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产指数测量的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产出物量在时间上的变化,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货物或服务产品的物量指数,是西方国家普遍用来反映短期行业发展速度的指标。但是,目前我国尚未正式编制和发布生产指数。为了博采众长,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本文引入世界上较为流行的农业生产指数、工业生产指数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分析其发展过程、编制方法、作用及特点,并且探讨了我国编制生产指数的相关问题。
汪雪敏[6](2010)在《江苏工业生产指数试算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生产指数(IIP)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编制的工业产品实物量指数,是西方国家普遍用来计算和反映工业发展速度的指标。工业生产指数一般采用拉氏指数公式,具体计算方法可分为物量外推法和缩减法。对照这两种计算方法,利用江苏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及2009年工业生产月报资料对江苏2009年工业生产指数进行试算。结果表明,在江苏现行工业统计基础上计算工业生产指数尚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生产指数计算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徐蔼婷[7](2009)在《月度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指标解读:差异比较与经验启示——以OECD国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正确解读统计指标是准确理解和把握统计数据意义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指标的名称、定义、计算方法、空间规定和基础指标获得方式等方面,对OECD国家的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指标进行了全面解读,以期从中得出经验与启示。
高晓岚[8](2009)在《江西省铁路货物运输生产指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中国特有的经济地理状况、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以较快的发展速度来满足铁路客货运输需求。2007年,为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及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持,重点物资的铁路运输量较0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冰冻雨雪气候及四川汶川大地震两次灾难性的事件,铁路重点物资的运输更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生产发展速度是以两个时期按实物量计算的货运量或货运周转量之比来衡量的,而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是简单地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使用价值货物的运量(按货物的实际重量)加总而得;货运周转量是货运量与货运距离乘积加总而得。由此计算的货运量和周转量,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同度量的统计,实际上包含着不同度量的问题,它不易体现各种货物在货物运输中的运量结构和运距结构及其重要程度。由于货运量与货运周转量上述问题,使铁路货运生产发展速度的统计方法上存在欠缺。本文引入指数理论,通过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随机指数编制方法的理论阐述与比较,最后应用随机指数化方法对江西省铁路货运生产发展速度进行试算。本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由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三个方面组成。第二部分:指数形式及编制方法理论。该部分将从三个方面来写,首先是引入指数的定义及其分类;接着从指数编制方法的发展历程角度来概述指数编制方法发展历程中几种重要的指数编制方法及形式,重点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两大基本指数形式;最后介绍国内外国家重要指数的编制方法。第三部分: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编制方法及其应用。首先借鉴我国工业生产指数的编制方法分别介绍了编制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重要因素,包含权数的形式与内容、权数的计算方法、基期的确定和代表产品的选择原则;接着结合江西省的资源状况、往年货运量的发展来制定出一套代表产品目录。第四部分:随机指数编制方法理论。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提出应用传统指数编制方法编制铁路货运生产指数存在资料难以获取等主要因素的限制,提出应用随机指数编制方法的优越性;第二,随机指数编制方法基本原理;第三,编制物量随机指数的主要因素。第五部分:编制江西省铁路货运生产随机化指数。主要内容为两个部分:建立铁路货运生产随机化指数回归模型;通过对估计模型的参数检验、优化模型从而估算江西省铁路货运生产指数;最后评估测算结果。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及展望。总结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同时指出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蒋志华,陈党生[9](2004)在《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今年已全面实施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 ,本文根据这一方法在试算阶段出现的问题 ,对世界各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 ,回顾了我国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历史 ,介绍了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原理 ,提出了应用新方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最后对新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张怡[10](2003)在《关于价格指数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 一、关于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用不变价格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国家定期统一编制工业品不变价格目录,各工业企业、各地区、各部门及国家统计局,据此计算工业发展速度。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结构和经济关系的变化,用不变价格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客观基础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工业发展速度,已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业生产活动成果的综合变动情况。因此,国家考虑在计算方法上进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二、编制工业生产指数更新速度计算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编制工业生产指数更新速度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近代中国工业生产指数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国时期中国工业生产指数的编制 |
(一)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中国生产指数” |
(二)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工业生产指数” |
(三)汪敬虞“华北工业生产指数”和“中国工业生产指数” |
(四)其他单个城市或产业的工业生产指数 |
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工业生产指数的主要研究 |
(一)章长基指数 |
(二)罗斯基和“亚洲长期经济统计”课题组的修订 |
(三)关权矿业指数和久保亨工矿业指数 |
三、章长基、关权、久保亨指数的总体趋势和主要特点 |
(一)三种工业生产指数的总体趋势与阶段性特点 |
(二)三种工业生产指数体现的产业别特点 |
四、小结 |
(2)近代中国经济指数初探(1919-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历史背景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论文与论着 |
二、相关参考资料 |
三、研究目的及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物价指数 |
第一节 城市物价指数 |
一、上海 |
二、广州 |
三、天津 |
四、南京 |
五、重庆 |
六、其他城市 |
第二节 区域性物价指数 |
一、河北省 |
二、湖南省 |
三、东北地区(沈阳、长春、哈尔滨) |
四、全国22省各县乡村 |
第三章 工资与生活费指数 |
第一节 工资指数 |
一、城市工资指数 |
二、区域性工资指数 |
第二节 生活费指数 |
一、城市生活费指数 |
二、区域性生活费指数 |
第四章 生产指数 |
第一节 工业生产指数 |
一、中国工业生产指数 |
二、棉纱生产指数及纺织工业生产指数 |
三、各国工业生产指数 |
第二节 农业生产指数 |
一、中央农业试验所与中国农民银行经济研究处 |
二、农业周报社 |
第五章 金融与外贸指数 |
第一节 证券指数 |
一、上海内国债券指数及证券指数 |
二、重庆证券指数 |
第二节 银行业指数 |
一、上海银行业指数 |
二、其他各地银行业指数 |
第三节 外汇指数 |
一、上海外汇指数 |
二、天津外汇指数 |
第四节 外贸指数 |
一、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
二、实业部国际贸易局 |
三、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我国工业生产指数应用前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业生产指数的内涵与发展经验 |
1. 内涵 |
2. 文献综述 |
3. 国际经验 |
二、我国推行工业生产指数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分析 |
1. 现行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
2. 我国推行工业生产指数的重要意义 |
3. 我国编制工业生产指数的基础分析 |
三、编制工业生产指数的几点建议 |
1. 工业生产指数要与其他经济指标有机融合 |
2. 要做到工业产品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相一致 |
3. 工业生产指数要有机融合其他经济指标 |
(4)工业生产指数(ⅡP)国际动态研究 ——基于中国工业发展速度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国际工业生产指数(IIP)的发展变化 |
1.1.2 中国工业发展速度的编制历程 |
1.1.3 基于国际和中国对比的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范围 |
1.3 主要结论 |
第一部分:工业生产指数及其国际研究的动态进展 |
2 工业生产指数(IIP)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
2.1 IIP的指数理论基础 |
2.1.1 指数理论的起源 |
2.1.2 经济领域内的指数理论 |
2.1.3 拉氏、帕氏和费雪物量指数 |
2.2 IIP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
2.2.1 IIP的基本内涵 |
2.2.2 IIP的覆盖范围 |
2.2.3 IIP的用途 |
2.3 关于统计单位、分类标准和行业分类 |
3 IIP的编制及其新问题 |
3.1 编制IIP的数据问题 |
3.1.1 编制IIP的数据来源及国际建议 |
3.1.2 对输入数据的处理 |
3.2 编制IIP涉及的变量 |
3.2.1 测量产出量近似工业生产增加值 |
3.2.2 测量投入量近似工业生产增加值 |
3.2.3 国际建议采用缩减法提取物量成分 |
3.3 IIP的编制步骤 |
3.3.1 IIP编制步骤总述及图示概览 |
3.3.2 缩减法编制IIP的步骤详述 |
3.3.3 物量外推法编制IIP的步骤详述 |
4 IIP权数研究及国际动态 |
4.1 IIP权数及数据确定的国际调整 |
4.1.1 权数在指标中的作用 |
4.1.2 IIP权数数据的确定及其新的国际调整 |
4.2 IIP权数更新的动态变化 |
4.2.1 IIP权数的更新频率及新建议 |
4.2.2 与权数相关的指数形式 |
4.3 不同权数类型的指数——固定权数指数和环比权数指数 |
4.3.1 环比问题的提出 |
4.3.2 固定权数指数和环比权数指数的概念 |
4.3.3 固定权数指数和环比权数指数的对比研究 |
5 IIP季节性调整研究的国际动态 |
5.1 季节性调整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
5.1.1 包含季节性因子的时间序列分析 |
5.1.2 季节性的内涵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
5.1.3 季节性调整的概念及其辩证性评价 |
5.2 季节性调整的简要原理和应用软件 |
5.2.1 时间序列的分解模型 |
5.2.2 国际上典型的季节性调整应用软件 |
5.3 季节性调整问题的提出和完善 |
5.3.1 季节性调整的质量问题 |
5.3.2 季节性调整不可忽略的其他因素 |
第二部分:中国工业发展速度及其与国际IIP的分项对比 |
6 概念视角下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与国际IIP的对比 |
6.1 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原理及优缺点 |
6.1.1 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的基本原理 |
6.1.2 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的优点 |
6.1.3 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的局限性 |
6.2 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与国际IIP概念原理的对比研究 |
6.2.1 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的实质和计算公式 |
6.2.2 国际IIP的实质及物量外推法的计算公式 |
6.2.3 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与国际IIP的物量外推法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
7 指数编制视角下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与国际IIP的对比 |
7.1 权数视角下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与国际IIP的对比 |
7.1.1 权数在指标中的作用 |
7.1.2 中国的权数分类 |
7.1.3 权数计算、权数分组及覆盖率的计算 |
7.1.4 权数分类的中外对比 |
7.2 总量指标视角下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与国际IIP的对比 |
7.2.1 增加值指标的确定 |
7.2.2 产品增加值的取得 |
7.2.3 行业增加值的调整 |
7.2.4 增加值的附加 |
7.3 代表产品视角下的产品产量综合生产指数法 |
7.3.1 选取代表产品的基本原则 |
7.3.2 代表产品对总体产品的代表性 |
7.3.3 代表产品的结构变化问题 |
7.3.4 代表产品的其他问题 |
8 缩减法视角下工业发展速度与国际IIP的对比 |
8.1 中国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的原理及述评 |
8.1.1 中国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的原理 |
8.1.2 价格指数缩减法的优点 |
8.1.3 价格指数缩减法的局限性 |
8.2 价格指数缩减法中各要素的编制及计算 |
8.2.1 报告期现行价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 |
8.2.2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编制 |
8.2.3 可比价工业增加值与工业发展速度的计算 |
8.3 中国价格指数缩减法与国际IIP缩减法的整体相似 |
8.3.1 二者的原理和实质均是缩减法 |
8.3.2 缩减过程整体一致 |
8.3.3 缩减因子一致——生产者价格指数 |
8.4 中国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其他方法述评 |
8.4.1 不变价格总产值法的原理 |
8.4.2 不变价格总产值法的优缺点 |
8.4.3 其他方法原理及述评 |
第三部分:中国工业发展速度与国际IIP对比的综合与结论 |
9 中国工业发展速度与国际IIP的综合对比研究 |
9.1 工业发展速度与IIP概念和内涵一致 |
9.2 中国工业发展速度与国际IIP测算范围存在差异 |
9.2.1 IIP的测算范围 |
9.2.2 工业发展速度的测算范围 |
9.2.3 测算范围的对比分析 |
9.2.4 国际IIP与中国工业发展速度的测算范围不一致 |
9.3 中国工业发展速度与国际IIP编制方法区别与联系共存 |
9.3.1 IIP的编制方法简述 |
9.3.2 中国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方法回顾 |
9.3.3 编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
9.4 调整性问题的对比研究 |
10 结束语 |
10.1 中国工业发展速度并非国际IIP |
10.2 未解决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关于编制生产指数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几种常见生产指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
(一) 农业生产指数 (Index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
(二) 工业生产指数 (Index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
(三) 服务业生产指数 (Index of Services Production) |
二、生产指数的编制方法 |
(一) 基本原理 |
1. 拉氏公式: |
2. 派氏公式: |
3. 费氏公式: |
(二) 几种常见生产指数的编制方法 |
1. 农业生产指数。 |
2. 工业生产指数 (IIP) 。 |
3. 服务业生产指数 (ISP) 。 |
三、生产指数的作用及特点 |
(一) 可以用于观测短期经济波动 |
(二) 成为GDP核算的重要补充 |
(三) 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体系 |
(四) 采用比较灵活的编制方法 |
(五) 只能提供相对量数据 |
四、对我国编制生产指数的思考 |
(一) 关于农业生产指数 |
(二) 关于工业生产指数 |
1. 可以将IIP作为我国工业统计的核心指标。 |
2. 编制IIP有助于提高数据质量。 |
3. 要充分考虑指标变动的社会影响。 |
(三) 关于服务业生产指数 |
1. 我国编制ISP的必要性。 |
2. 我国编制ISP的可行性。 |
3. 我国编制ISP需要注意的问题。 |
(6)江苏工业生产指数试算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业生产指数计算方法概况 |
(一)物量外推法 |
(二)缩减法 |
1. 计算原理相同。 |
2. 权数的确定及更新。 |
3. 缩减法的稳定性及适应性更强。 |
二、江苏工业生产指数试算情况 |
1.物量外推法 |
2.缩减法 |
三、工业生产指数进一步完善 |
(7)月度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指标解读:差异比较与经验启示——以OECD国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OECD国家月度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指标的解读 (2) |
(一) 指标名称与定义 |
(二) 指标的取值含义和功能 |
(三) 指标的计算方法 |
(四) 指标的空间规定 |
(五) 基础数据的获取方式 |
三、差异比较及经验启示 |
(一) 我国与OECD的主要差异 |
(二) 经验启示 |
(8)江西省铁路货物运输生产指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历程及其地位 |
1.1.1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历程 |
1.1.2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
1.2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论文研究背景 |
1.2.2 论文研究意义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传统指数形式与编制方法理论 |
2.1 指数的定义及其分类 |
2.1.1 指数的定义 |
2.1.2 指数的分类 |
2.2 指数编制方法理论 |
2.2.1 指数编制的发展历程 |
2.2.2 指数的形式 |
2.3 国内外指数编制方法与经验 |
2.3.1 国内指数编制方法 |
2.3.2 国外指数编制方法 |
第三章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编制方法及其应用 |
3.1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编制要素 |
3.1.1 权数的形式与内容 |
3.1.2 权数的计算方法 |
3.2 代表产品的选择 |
3.3 江西省铁路运输货物品类目录 |
3.3.1 江西省铁路运输货物大类数据分析 |
3.3.2 江西省自然资源状况分析 |
3.3.3 江西省铁路运输货物品类目录 |
第四章 随机指数编制方法理论 |
4.1 随机指数的引入 |
4.2 随机指数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4.2.1 随机指数的发展 |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4.3 随机指数方法的基本原理 |
4.4 随机指数单方差的基本模型 |
第五章 江西省铁路货运生产随机化指数模型 |
5.1 数据推算 |
5.2 指数随机化模型的建立与试算 |
5.3 模型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的比较 |
(一) 产品价值量紧缩法 |
(二) 工业生产指数法 |
三、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的沿革 |
(一) 1987年以前, 采用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法 |
(二) 1987~1997年, 以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法为主, 以总产值比例调整法为辅 |
(三) 1997~2002年, 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法、总产值比例调整法与工业生产指数法并行, 同时, 部分地区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试算 |
(四) 2002~2004年, 以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法为主, 试行价格指数缩减法 |
(五) 2004年, 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 |
四、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 的计算原理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
五、结 语 |
四、编制工业生产指数更新速度计算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中国工业生产指数探微[J]. 关永强.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1(05)
- [2]近代中国经济指数初探(1919-1949)[D]. 伍韵琛. 南开大学, 2019(04)
- [3]我国工业生产指数应用前景研究[J]. 张文会. 工业经济论坛, 2015(06)
- [4]工业生产指数(ⅡP)国际动态研究 ——基于中国工业发展速度的对比分析[D]. 刘丽杰.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7)
- [5]关于编制生产指数的初步研究[J]. 郑学工,董森. 调研世界, 2011(08)
- [6]江苏工业生产指数试算述评[J]. 汪雪敏.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11)
- [7]月度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指标解读:差异比较与经验启示——以OECD国家为例[J]. 徐蔼婷. 统计研究, 2009(09)
- [8]江西省铁路货物运输生产指数研究[D]. 高晓岚. 华东交通大学, 2009(04)
- [9]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比较研究[J]. 蒋志华,陈党生. 财经科学, 2004(05)
- [10]关于价格指数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探讨[A]. 张怡. 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