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伪装与非伪装脑外伤患者数字再认测验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阳紫倩,杨欢欢,刘子龙,梁曼,杜昕宸,赵小红[1](2020)在《图形必选记忆测验软件的编制及初步应用》文中指出目的编制图形必选记忆测验(FGMT)软件并检验其应用可靠性。方法将纸质版FGMT测验(A、B型)编写成自动分析的软件程序并进行调试及修正,采用该软件及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BFDMT)对合作与模拟伪装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及颅脑损伤患者106例进行测验,比较A、B型FGMT与BFDMT测验所得的各项数据。结果软件版FGMT的A、B型与BFDMT的各项得分具有显着相关性,测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FGMT测验耗时较BFDMT短。结论 FGMT软件用于筛查颅脑损伤后伪装认知损害具有较高可靠性,操作简便省时,基本不受文化程度与智力水平的限制,可与BFDMT互为补充。
王俊杰,刘超,刘露,张盛宇,李豪喆,蔡伟雄[2](2017)在《精神伤残鉴定者图片填充试验合作程度的眼动特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被试不合作者和合作者间眼动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39名需进行精神伤残鉴定者,应用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将被试分为合作组和不合作组。让被试进行成人韦氏智力测验中的图片填充试验,同时应用眼动追踪系统记录眼球活动轨迹,并分析注视、眼跳、瞳孔、眨眼等数据。结果合作组(10例)与不合作组(29例)在眼跳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合作组眼跳的频率、时间、幅度、加速度均明显高于合作组,合作组的眼跳潜伏期则明显增加。两组仅注视离散总距离、平均距离和总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注视平均时间、次数、频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作组的眨眼频率高于不合作组。结论眼动可以作为初步判断合作程度的客观评定指标。
孙会艳[3](2016)在《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价的法医学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造成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智力缺损、日常生活、社会活动能力是脑外伤后司法鉴定中伤残评定的主要依据。任何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认知障碍。认知障碍是脑外伤后普遍存在、持续时间不一、变化幅度较大的后遗症症状。认知障碍是反映脑外伤损伤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司法鉴定和临床康复都越来越关注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损害问题。有关脑外伤急性期、稳定期认知功能的恢复问题的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评定方法是研究的关键问题。影像学资料是临床上脑外伤后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课题进行认知加工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电位。本研究中,我们将探索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成人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程度的影响;影像学参数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与成人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关系;并探索事件相关电位P300、失匹配负波MMN检测在成人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客观评定中的作用。方法:设定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成人脑外伤被试,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测定被试的认知能力。比较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成人脑外伤稳定期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程度的影响。对脑外伤组收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资料,进行急性期Marshall CT(Marshall 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学分类和稳定期的CT影像学参数检测,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法医学鉴定中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等级测定被试的认知能力。分析脑外伤部位、损伤程度与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关系。采用Neuroscan ERP仪对颅脑损伤患者(外伤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收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资料,进行oddball范式、脑电实时检测及离线分析,并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C-SDSS)测定被试的认知能力。分析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失匹配负波MMN与成人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1)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成人脑外伤后稳定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P值均小于0.05,无统计学意义。(2)脑外伤后认知功能WAIS-RC与急性期CT影像、GCS、颅脑受伤半球、颅脑受伤部位、严重程度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伤残等级与急性期CT影像、GCS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脑外伤后认知功能WAIS-RC与稳定期CT参数VR3、LAHLV、RAHLV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脑外伤后认知功能伤残与稳定期CT参数VR3、LAHLV、RAHLV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CT影像、颅脑损伤严重程度GCS、稳定期CT参数第三脑室宽度VR3与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3)脑外伤组前脑区中央电极的P300波幅较正常组显着降低,潜伏期延长。脑外伤组前脑区中央电极的P3a潜伏期与智力、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功能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4)脑外伤组的失匹配负波波幅较健康对照组降低。FCz电极的失匹配负波与日常生活功能相关性最大。脑外伤组Fz电极的失匹配负波波幅与社会功能相关性最大。结论:(1)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年限可不被纳入成人脑外伤后稳定期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2)急性期Marshall CT评分、稳定期影像学参数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可以用于客观评估成人脑外伤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3)额颞叶损伤患者前脑区中央电极的P300能够反映脑外伤稳定期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和临床康复情况,其中P3a潜伏期是最灵敏的指标之一。(4)脑外伤后失匹配负波可以作为成人脑外伤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和临床康复评估的客观指标。
郑维芳,陈素玲,王蕾,叶敏捷[4](2012)在《脑外伤患者伪装智力缺损的心理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脑外伤患者伪装智能缺损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外伤患者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智力鉴定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给予鉴定。于心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BFDMT)及韦氏智力测验(WAIS-RC)的分值。结果干预组其伪装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8.33%vs.28.3%,P=0.005),干预组WAIS-RC及BFDMT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2.90,P=0.009;t=2.36,P=0.017)。结论在脑外伤后智力鉴定中,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被鉴定患者合作程度,减少伪装,智力测验结果更具真实性。
杨利明[5](2012)在《图形异同判断ERP鉴别脑外伤后伪装认知损害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脑外伤后认知障碍鉴定案例中,因鉴定结论与被鉴定人的赔偿额度或其他利益等直接相关,伪装或夸大智力伤残程度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因此,在鉴定时,评估被鉴定人的自述症状是否真实可信或者是否存在伪装,尽量排除故意夸大或伪装的成分,并以此做出客观的鉴定结论,因此,探索并应用可靠的伪装识别技术至关重要。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与认知、感觉等脑电活动相关,具有高时间精度,较少受被试主观意愿的影响,且认知事件可与刺激呈现的时间相关联,即锁时(time-lock)等特点,应用于测谎领域的具有独特优势。研究表明ERP内源性成分如P300是检测伪装的一个较好指征,利用P300波幅与潜伏期等参数探查伪装的脑认知过程和神经电生理机制具有可行性。ERP检测技术在伪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探索及应用,可为法医学鉴定识别伪装提供客观、可行的电生理技术。【目的】参考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BFDMT)的编制原理,根据伪装认知损伤者的心理学特征编制符合实验要求及ERP技术规范的图形异同判断刺激序列,比较正常对照组、模拟伪装组脑外伤合作组和脑外伤不合作组完成刺激序列时诱发的ERP各特征性成分的差异,并对各特征成分在伪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作出评价。【方法】根据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的结果将20例脑外伤患者分为合作组(男9例,女1例,年龄42.58岁±3.76岁)和不合作组(男8例,女2例,年龄39.77岁±7.34岁),采用Neuroscan ERP仪呈现图形异同判断刺激序列并同步记录脑电,选择10例正常志愿者(男5例,女5例,年龄25.87岁±1.47岁)作为合作对照组,另选择15例正常志愿者作为模拟伪装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4.37±1.35岁),同时检测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和图形异同判断ERP序列,获得BFDMT总分、容易分、困难分、偏因商数以及ERP各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等观察指标,比较各组受试者的ERP特征性成分及差异。【结果】(1)正常对照组的BFDMT总分的均值(24)最高,脑外伤合作组次之(22.9),脑外伤不合作组(15.2),模拟伪装组(8.93)最低,组间差异比较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外伤不合作组(5.2)、模拟伪装组(3.6)的困难项目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2)和合作组(11.2)(P<0.01),模拟伪装组虽低于外伤不合作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外伤不合作组(21.8)、模拟伪装组(19.18)的偏因商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和外伤合作组(0)(P<0.01)。(2)图形异同判断刺激序列在正常对照组所引出N1、P2、N2、P3、N3波形较为明显,头皮分布以Cz、FCz、CPz点的各成分波形最显着且分化较好;外伤合作组相同图形引出的N2、P3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5),无关图形引出的P3波幅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无关图形刺激较相同图形引出的P2、P3、N3潜伏期延长(P<0.05),N3波幅升高(P<0.05);(3)外伤不合作组相同图形引出的P3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和外伤合作组延长(P<0.01);N3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5);外伤不合作组无关图形刺激P3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和外伤合作组延长(P<0.01); N3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5);N3波幅较正常对照组和外伤组降低(P<0.05);(4)模拟伪装组相同图形引出的P3潜伏期较外伤合作组、外伤不合作组缩短(P<0.01),波幅较正常对照组、外伤合作组、外伤不合作组降低(P<0.01);N3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外伤合作组、外伤不合作组缩短(P<0.01),波幅较正常对照组、外伤合作组、外伤不合作组升高(P<0.01);无关图形引出的P3潜伏期较外伤合作组、外伤不合作组缩短(P<0.01),波幅较正常对照组、外伤合作组、外伤不合作组降低(P<0.01);N3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外伤合作组、外伤不合作组缩短(P<0.01),波幅较正常对照组、外伤合作组、外伤不合作组升高(P<0.01);(5)正常对照组N3成分的脑电地形图在相同、无关两类刺激下主要激活部位为前额叶、顶叶,而外伤合作组伴有部分枕叶激活,外伤不合作组枕叶激活范围较外伤合作组更为广泛,枕叶激活反围较正常对照组小;相同图片刺激引起的脑区激活范围较无关刺激大;模拟伪装组枕叶激活范围较大,相同刺激下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发现脑区激活强度和范围以正常对照组最大,外伤合作组次之,外伤不合作组最小。【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图形异同判断刺激序列可引出较为稳定的ERP成分,图片刺激呈现后依次引出五个成分波,分别为N1(负向)、P2(正向)、N2(负向)、P3(正向)、N3(负向),其中N3的潜伏期和波幅有组间统计学意义,在伪装判断中可能是一项较为客观的电生理指标。
陈素玲,郑维芳[6](2010)在《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在脑外伤后伤残鉴定韦氏智力测验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binimial forced-choice digit memory test,BFDMT)在脑外伤后伤残鉴定施测韦氏智力测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3例脑外伤后伤残鉴定患者进行BFDMT和韦氏智力测验,以BFDMT总分划界分区分出有/无伪装,比较伪装组与非伪装组韦氏智力测验各因子分及BFDMT容易条目分、困难条目分的差异。且对所有样本韦氏智力测验智商成绩与BFDMT测查总分、条目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伪装组较非伪装组韦氏智力测验各因子分除数字符号、填图、图形拼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低于非伪装组(P<0.01)。伪装组BFDMT容易分、困难分均低于非伪装组(P<0.01)。BFDMT测验总分、困难条目分、容易条目分与智力测验的全量表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r=0.328~0.575,P<0.01)。结论 BFDMT得分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被试者韦氏智力测验成绩的真实程度,两项检测的同时应用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郭磊,程灶火,刘新民[7](2010)在《认知伪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由于涉及个人的利益,有40%~60%的被鉴定人会夸大认知受损的程度。各种心理测验虽然有一定的甄别作用,但对"伪装高手"的甄别能力有限。本文总结前人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研究认知伪装的实验模式、结果及其ERP效应,发现ERP技术对甄别"伪装高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认为,ERP是一种更客观的生理学指标,ERP技术是一种有希望的甄别认知伪装的客观技术。
李艳,罗小年[8](2010)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甄别伪装的心理测量》文中研究说明综述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3种用于甄别故意伪装心理测量工具的设计原理及实际应用。
张香云[9](2009)在《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在精神发育迟滞鉴定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司法鉴定中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反映韦氏智力测验成绩真实程度的可能性。方法对53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进行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BFDMT)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查(WAIS-RC),并有两位鉴定医师根据病史、临床经验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对精神发育迟滞的伪装和智力情况进行评定。对BFDMT判断的伪装组、非伪装组与临床鉴定的有无伪装之间进行比较,有无伪装的BFDMT得分与WAIS-RC测验成绩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53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医生判定有19例伪装(占35。8%),BFDMT测查结果判定伪装27例(占50.9%),BFDMT测定的有无伪装与医生判断的结果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x2=1.77,p>0.05)。根据智商测定值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正常、边缘状态、轻度精神发育迟滞、中度精神发育迟滞4个等级。医生判定的伪装组、非伪装组在不同智商等级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BFDMT判断的有无伪装在不同智商等级间有显着性差异,智商值在中度智缺范围的差异最明显(p<0.01)。BFDMT判定的伪装组智商、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值都明显低于非伪装组,两者间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BFDMT测验总分、困难条目分、容易条目分与WAIS-RC测验的智商总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分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p<0.01~p<0.001))。结论BFDMT测验判定的有无伪装与临床医生鉴定结果相近,BFDMT得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被试者WAIS-RC测验成绩的真实程度。
高北陵,吴冬凌,李学武,梁伟德,丁树明[10](2007)在《脑外伤后伪装认知功能损伤者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检测伪装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方法鉴定专家结合临床检查及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对193例脑外伤后精神伤残鉴定进行评估,区分出伪装认知功能损伤者52例与非伪装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高低音听觉刺激高低概率范式(oddball)引发事件相关电位,并同步记录被试判断高低音的正确率,分析伪装与非伪装组事件相关电位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①伪装组在P300之后的负慢波潜伏期显着短于非伪装组[(412.0±181.6)msvs(424.0±170.1)ms,Z=3.25,P=0.001];而波幅也大于非伪装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②伪装组P300潜伏期短于非伪装组,而波幅大于非伪装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③伪装组听觉高低音判断的正确率显着低于非伪装组[(79.2±19.8)%vs(93.1±9.3)%,t=5.195,P<0.001〗。结论伪装认知功能损伤者客观脑电生理反应(潜伏期短,波幅大)与其主观行为表现(判断高低音的正确率低)的"矛盾现象"可以作为伪装认知功能损伤的判断依据之一。
二、伪装与非伪装脑外伤患者数字再认测验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伪装与非伪装脑外伤患者数字再认测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图形必选记忆测验软件的编制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1 纸质版FGMT简介 |
1.2 FGMT软件编制 |
1.3 软件的应用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流程 |
1.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FGMT和BFDMT的各项目均值比较 |
2.2 颅脑损伤组各套测验的内外部相关性分析 |
2.3 三套测验的结果一致性分析 |
2.4 伪装矫正前后测试结果比较 |
2.5 测验耗时分析 |
3 讨论 |
(2)精神伤残鉴定者图片填充试验合作程度的眼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工具及方法 |
1.3 分组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信息对比及行为数据 |
2.2 眼动数据的比较 |
2.3 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价的法医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成人脑外伤后稳定期认知功能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关系 |
第一节 年龄与成人脑外伤后稳定期认知功能的关系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节 性别与成人脑外伤后稳定期认知功能的关系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三节 受教育程度与成人脑外伤后稳定期认知功能的关系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第二部分 颅脑损伤CT影像学的结构变化对认知障碍预后的影响 |
第一节 脑外伤急性期CT影像学分类与认知功能障碍预后的关系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节 脑外伤稳定期CT影像学检测与认知功能障碍预后的关系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第三部分 视觉P300与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
第一节 脑外伤后稳定期视觉P300改变 |
资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第二节 视觉P300与智力、日常生活社会功能的相关性 |
资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小结 |
第四部分 MMN与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
第一节 脑外伤后稳定期MMN改变 |
资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第二节 MMN与智力、日常生活社会功能的相关性 |
资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Reference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本课题资助项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4)脑外伤患者伪装智力缺损的心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调查内容 |
1.2.2 心理干预 |
1.2.2. 1 建立关系 |
1.2.2. 2 积极倾听 |
1.2.2. 3 支持鼓励 |
1.2.2. 4 认知矫正 |
1.2.3 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 (binomial forced-choice digit memory test, BFDMT) |
1.2.4 韦氏智力测验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WAIS-RC)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图形异同判断ERP鉴别脑外伤后伪装认知损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课题研究相关图片 |
(8)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甄别伪装的心理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1 用于检测伪装记忆、智力低下的工具 |
2 用于检测伪装精神症状的心理评估工具 |
3 用于检测赔偿性神经症的心理评估工具 |
4 结束语 |
(9)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在精神发育迟滞鉴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精神发育迟滞 |
2.1.2 伪装 |
2.1.3 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 |
2.1.4 二项必选测验原理 |
2.2 研究综述 |
2.2.1 精神发育迟滞鉴定中对智商的认识 |
2.2.2 精神发育迟滞鉴定中对伪装智商的评估 |
2.2.3 精神发育迟滞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3.1 问题提出 |
3.2 研究目的和假设 |
3.3 研究设计 |
3.4 研究意义 |
第4章 研究 |
4.1 被试 |
4.2 研究工具 |
4.3 研究设计 |
4.4 研究程序 |
4.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5.1 医生判断的有无伪装与BFDMT测定结果有无伪装的比较 |
4.5.2 医生判断伪装组与非伪装组在WAIS-RC测定的不同智商等级间比较 |
4.5.3 BFDMT判断伪装组与非伪装组在WAIS-C测定的不同智商等级间比较 |
4.5.4 不同等级的BFDMT测查得分间智力测验成绩的方差分析 |
4.5.5 BFDMT判断的有无伪装间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查成绩比较 |
4.5.6 BFDMT测查条目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查成绩的相关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BFDMT测验判断的伪装与医生判断的伪装之间的关系 |
5.2 伪装组与非伪装组在不同智商水平间的比较 |
5.3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查成绩与BFDMT测验结果的关系 |
5.4 关于本研究的不足及后继研究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脑外伤后伪装认知功能损伤者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伪装认知功能的判定 |
1.2.2 ERP检测 |
1.2.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伪装与非伪装组的主观行为反应正确率比较 |
2.2 伪装与非伪装组的ERP参数比较 |
3 讨论 |
四、伪装与非伪装脑外伤患者数字再认测验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图形必选记忆测验软件的编制及初步应用[J]. 阳紫倩,杨欢欢,刘子龙,梁曼,杜昕宸,赵小红.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20(05)
- [2]精神伤残鉴定者图片填充试验合作程度的眼动特征[J]. 王俊杰,刘超,刘露,张盛宇,李豪喆,蔡伟雄. 法医学杂志, 2017(02)
- [3]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价的法医学初步研究[D]. 孙会艳. 苏州大学, 2016(08)
- [4]脑外伤患者伪装智力缺损的心理干预研究[J]. 郑维芳,陈素玲,王蕾,叶敏捷.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2(04)
- [5]图形异同判断ERP鉴别脑外伤后伪装认知损害的研究[D]. 杨利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6]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在脑外伤后伤残鉴定韦氏智力测验中的应用[J]. 陈素玲,郑维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0(11)
- [7]认知伪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J]. 郭磊,程灶火,刘新民. 法医学杂志, 2010(05)
- [8]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甄别伪装的心理测量[J]. 李艳,罗小年.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03)
- [9]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在精神发育迟滞鉴定中的应用[D]. 张香云. 河北大学, 2009(03)
- [10]脑外伤后伪装认知功能损伤者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高北陵,吴冬凌,李学武,梁伟德,丁树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