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比较

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比较

一、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张颖,贺诗雨,黄琳,杨长青,封宇飞[1](2021)在《不同剂量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剂量铁剂治疗我国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文数据库和PubMed、Embase、Central英文数据库,收集不同剂量铁剂治疗中国儿童IDA的临床研究证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4月2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愈率方面,高剂量组(5~6 mg·kg-1·d-1)和低剂量组(1~2 mg·kg-1·d-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95%CI:0.98~1.13,P=0.19,I2=0%)。和高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可显着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R=0.32,95%CI:0.25~0.40,P<0.001,I2=0%)。在血清铁蛋白(WMD=0.40,95%CI:-1.31~2.10,P=0.65,I2=0%)和血红蛋白(WMD=0.10,95%CI:-1.28~1.48,P=0.88,I2=0%)水平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铁剂疗法(1~2 mg·kg-1·d-1)对我国儿童IDA的治愈率和高剂量铁剂(5~6 mg·kg-1·d-1)相当,并可显着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但由于目前临床研究设计存在不足,仍需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进行验证。

刘利君[2](2021)在《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的瓶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了解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的实施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瓶颈,为政策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孕产妇贫血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实施情况。2定量研究: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6个省(自治区)中的11个县作为研究地区,于2019年10月-2020年2月对研究地区42家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这些机构的201名医务人员及1714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于2019年12月—2020年5月对东、中、西部地区3个省中2713名0-6岁儿童母亲进行问卷调查。3定性研究: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4个省中的4个县,作为研究地区,于2021年1-2月对研究地区的35名医务人员及33名孕产妇进行深入访谈。4瓶颈分析:通过瓶颈分析方法从支持性环境、供方、需方和服务质量四个方面对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的实施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影响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的障碍和瓶颈。结果1支持性环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国策为改善孕妇营养,降低孕产妇贫血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性环境。2服务提供方2.1医疗机构:所调查的医疗机构均可检测血红蛋白,只有66.7%的机构可以检测铁蛋白。平均每家机构配备2.8种铁剂和1.4种叶酸,省级医疗机构平均配备的铁剂和叶酸种类最多,分别有5.3种和2.3种,乡级医疗机构平均配备的铁剂和叶酸种类均较少,分别只有1.2种和1.1种。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医疗机构平均配备铁剂和叶酸的种类较少,分别只有1.9种和1.3种。2.2医务人员:只有47.3%的医生知晓本机构孕产妇贫血患病状况。所调查的医生均要求孕产妇检测血红蛋白,87.6%的医生要求检测铁蛋白。41.3%的医生建议在整个孕期补充铁剂,建议补充的铁剂和叶酸最常见的是多糖铁复合物(66.7%)和叶酸片(89.6%)。医生有关孕产妇贫血知识题合格率为79.1%,75.1%的医生参加过孕产妇贫血相关培训。3服务需求方95.2%的孕产妇在孕期检测过血红蛋白,但仅47.9%检测过铁蛋白。10.8%的贫血孕产妇,没有得到医生的任何处理,仅23.4%的贫血孕产妇同时接受饮食指导和铁剂、叶酸补充处理。孕产妇每天都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占比较高,但每天吃红肉的只有24.3%,每周1次及以上吃动物血或畜禽肝肾类只有38.3%。孕产妇在孕期的叶酸、铁剂、维生素制剂、钙制剂以及其他矿物质补充率分别为 91.1%、38.1%、49.7%、55.2%及 21.8%。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北方、中孕期妇女、晚孕期妇女、产妇、在孕期进行过铁蛋白检测、贫血者、铁缺乏症者是在孕期补充铁剂的保护因素;中部地区、南方、早孕期妇女、没有检测铁蛋白、不贫血者以及无铁缺乏者是在孕期补充铁剂的危险因素。孕产妇贫血相关知识题合格率为85.5%,88.8%从医生那获取知识。儿童母亲回答可以促进铁吸收的维生素正确率占比最高为69.1%,59.3%从医生那获取。结论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支持性环境方面:孕产妇贫血预防技术指南种类多、来源广,未进行统一;一些政策的硬性规定,限制了贫血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制约孕产妇贫血防治措施落实的重要因素;传统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2服务提供方面:基层医疗机构铁蛋白检测能力欠缺;铁剂和叶酸配备种类少、预防性剂量普及性较低;医生对孕产妇贫血的重视度不足,采取干预措施知识和意识不强。3服务需求方面:孕产妇饮食结构不合理;孕产妇及儿童母亲对营养及贫血的认知不足;孕产妇对于贫血防治措施的依从性不足。4服务质量方面:常规检测提供不足;铁叶酸制剂补充不规范;治疗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根据上述瓶颈显示,建议形成国家级统一的孕产妇贫血技术指南,形成有针对性的孕产妇贫血防治策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铁蛋白检测能力;促进预防性制剂的可及性;加强对医生有关孕产妇贫血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的培训;通过多种途径以及利用已有资源加大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力度。

黄明,叶春,刘丽丽,田川,严伟健,叶中绿[3](2021)在《羟丙基壳聚糖亚铁离子配合物和硫酸亚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治疗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比较羟丙基壳聚糖亚铁离子配合物和硫酸亚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胃黏膜的影响。方法:从35只SPF级别SD大鼠中随机选取出7只设为正常对照组(E),给予普通饲料和蒸馏水喂养。其余SD大鼠采用低铁饲料和蒸馏水喂养,加尾静脉连续放血法进行缺铁性贫血建模。建模成功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胃黏膜空白对照组(A)、缺铁性贫血对照组(B)、硫酸亚铁组(C)、羟丙基壳聚糖亚铁离子配合物(HPCTS-Fe2+)组(D),A组处死并取胃组织制作病理切片,E组继续予普通饲料和蒸馏水喂养,B、C、D组继续予低铁饲料和蒸馏水,另外C组和D组分别予硫酸亚铁溶液和HPCTS-Fe2+溶液(铁均为每次4 mg/kg,每天2次)进行贫血恢复治疗。所有大鼠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查Ret%、SF和血常规等指标。治疗6周后处死大鼠,取其胃组织制作胃病理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的情况。结果:造模前后对比,除正常对照组外4组大鼠毛色暗黄,趾腹逐渐变白,HGB、Hct、Ret%、MCV、MCH、MCHC、SF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对比,C、D组经治疗后毛色暗黄改善,趾腹逐渐变粉色,RBC、HGB、Hct、Ret%、MCV、MCH、MCHC、SF均明显升高,且高于B组(P<0.05)。D组HGB在治疗d 28时高于C组,Ret%在治疗d10、d14时高于C组(P<0.05)。治疗后C、D两组肝脾重量较B组减轻(P<0.05)。胃组织病理对比,A、B、D、E组大鼠胃黏膜未见明显破坏,C组胃黏膜有轻微刺激和损伤。结论:羟丙基壳聚糖亚铁离子配合物溶液能提高缺铁性贫血SD大鼠的血红蛋白水平,作用比硫酸亚铁溶液强,对胃黏膜无损害。

郑冉[4](2021)在《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内服气血双补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气血两虚型成人缺铁性贫血,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象、铁代谢相关指标等变化情况,探讨气血双补法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方法: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60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分成各为30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予气血双补汤加减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5ml/d),对照组予内服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5ml/d)。两组给药时间均为8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HB、MCV、MCH、MCHC、SF和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观察数据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症状总分治疗前水平上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HB、MCV、MCH、MCHC、SF等基线指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其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依次为:3、23、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其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依次为:1、12、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产生(0%);对照组发现3例(10%)。4.在血象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HB、MCV、MCH、MCHC等指标均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在治疗后HB、MCV、MCH、MCHC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其中HB、MCV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MCH、MCH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HB、MCV、MCH、MCHC等指标升高差值高于均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铁代谢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SF值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治疗后SF值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F升高差值高于对照组SF升高差值,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在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中医症状总分低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中医症状总分比对照组更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组中医症状总分降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气血双补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是治疗成人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的有效且安全的方药,较单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更有优势,对患者血象、铁代谢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疗效确切。2.气血双补汤能减少蛋白琥珀酸铁所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陈敏[5](2021)在《羧基麦芽糖铁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为羧基麦芽糖铁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以"Ferric carboxymaltose""Iron-deficiency anemia""Clinical study"等为关键词,对PubMed、Elsevi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的2000年1月-2019年10月发表的文献进行组合检索,综述羧基麦芽糖铁的临床研究进展。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2篇,其中有效文献33篇。羧基麦芽糖铁对肾病相关缺铁性贫血、心血管疾病相关缺铁性贫血、胃肠道疾病相关缺铁性贫血、肿瘤相关缺铁性贫血、手术相关缺铁性贫血、妇产科疾病相关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均是有效和安全的,疗效等于或优于蔗糖铁及口服硫酸亚铁,且能大大降低患者用药频次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使用频次,便于临床医生和患者使用。

南玲[6](2020)在《观察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临床中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临床中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观察组为低剂量。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铁性孕妇使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能够显着改善其贫血程度。对轻度贫血者予以低剂量治疗也能达到疗效,能够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王梦莹[7](2020)在《食源性低聚肽铁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严重的铁缺乏会造成缺铁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铁在体内参与氧气的运输、交换,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铁也是各种细胞机制运作的必要条件,一旦缺乏会对机体造成负面影响。从目前来看,口服补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用方法,而常见的硫酸亚铁等补铁剂存在低生物利用度,和胃肠道副作用等问题。本研究制备了三种新型食源性低聚肽铁补充剂:海洋鱼皮低聚肽铁螯合物、酪蛋白肽铁螯合物和乳清蛋白肽铁螯合物,并分析了其分子量构成及氨基酸组成,以及通过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观察其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为新型食源性肽铁补充剂开发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动物实验采用90只SPF级初断乳SD雌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以正常饲料喂养,其余大鼠均以低铁饲料喂养造贫血模型。缺铁性贫血造模期为四周,造模期结束后测血红蛋白(Hb),Hb低于100g/L的大鼠判定为造模成功。空白对照组为A组;其余贫血大鼠按照Hb和体重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组B-G:模型对照组(B)、硫酸亚铁组(C)、低剂量海洋鱼胶原肽铁组(D)、海洋鱼胶原肽铁组(E)、酪蛋白肽铁组(F)、乳清蛋白肽铁组(G)。各干预组造模期持续给予低铁饲料,同时分别给与上述溶液灌胃。干预持续21天,期间每周监测大鼠体重和Hb。干预结束后,观察大鼠贫血、铁缺乏、内脏指数、氧化应激以及肝脏、小肠病理切片等其他相关指标情况。研究结果干预结束时,所有干预组Hb、红细胞比积(HCT)水平都高于模型对照组(all P<0.05)。除低剂量海洋鱼皮低聚肽铁组外,其余各干预组间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体铁缺乏相关指标中,海洋鱼皮肽铁、酪蛋白肽铁、乳清蛋白肽铁组的游离原卟啉水平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硫酸亚铁组,酪蛋白肽铁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硫酸亚铁、两种剂量下的海洋鱼皮肽铁组和乳清蛋白肽铁组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all 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肝脏切片显示出肝索排列混乱,不清晰,炎症细胞浸润等表现,铁补充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各干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硫酸亚铁组小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肠道受损,大量粘膜上皮细胞脱落,绒毛顶端糜烂,海洋鱼皮肽铁组、酪蛋白肽铁组和乳清蛋白组肠道粘膜轻微受损,但绒毛完整,腺体正常。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海洋鱼皮低聚肽铁、酪蛋白肽铁和乳清蛋白肽铁能够显着改善大鼠贫血,并有可能在口服铁补充的同时减少对肠道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朱芳玲,朱群英,黄慧娟[8](2019)在《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时间段内诊治的9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即患者均施以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但各组给药剂量不同,比较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于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中,C组血常规指标最高,和B组、A组比较有意义(P<0.05);且B组血常规指标高于A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而在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救治期间,治疗后血常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另外,各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相似(P>0.05)。结论: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不同给药剂量下,治疗效果也存在不同,即次剂量为200mg时可有效治疗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次剂量为150mg时能够促进血常规恢复,次剂量为100mg时多治疗轻度贫血患者。

时佳[9](2019)在《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对象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130例/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对照组给药剂量选择常规剂量,观察组给药剂量选择小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常规指标、血清铁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69%,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血常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着增高(P<0.05),其血清铁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浓度也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在治疗后,组间血常规指标、血清铁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浓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为2.3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可达到与常规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相当的疗效,两种剂量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性缺铁及贫血状况,但小剂量给药时可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安全性更高。

李虎[10](2019)在《苏氨酸铁及其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铁元素是生命体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特殊的生理状况可能会诱使机体缺铁,进而发展成为缺铁性贫血。口服补铁是临床上主要的补铁方式,可改善机体铁营养状况,纠正缺铁性贫血。氨基酸铁是一种优良的补铁剂,它较无机铁盐有较好的患者顺服性和生物利用率,以其为原料开发的补铁片剂具有剂量准确,品质稳定,使用方便,效果明显等诸多优点。本文采用水相直接合成法,以苏氨酸和硫酸亚铁为原料直接合成苏氨酸铁,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产品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苏氨酸铁为螯合物,亚铁含量及总铁含量分别11.37%和12.49%,亚铁/总铁的比例为91.03%。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考察指标,对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中的胆固醇用量、芯材用量以及吐温80用量进行了优选,并对不同超声功率对纳米脂质体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超声功率(250 W)有助于提高包封率、降低纳米粒径;固定蛋黄卵磷脂的浓度为15mg/mL,则蛋黄卵磷脂:胆固醇:苏氨酸铁:吐温80=1:0.1:0.2:0.6时所制备的纳米脂质体具有较好的品质,包封率为77.3%,平均粒径为87.42 nm,PDI指数为0.308,平均Zeta电位为-44.7 mV,外观均一,性质稳定。试验对比了苏氨酸铁和硫酸亚铁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稳定性情况,结果表明:固态或溶液中的苏氨酸铁的稳定性均优于相同状态下的硫酸亚铁;与pH=4和pH=6相比较,pH=5的环境下苏氨酸铁水溶液氧化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均较高。不同因素(温度,pH值)对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酸以及高温均不利于脂质体的稳定存在,而较低的储藏温度(4℃)和接近中性(pH=6.8)的储藏条件有利于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保持稳定。以苏氨酸铁为主药,通过主药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研究,验证了所选辅料的可靠性。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硬度和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对所选辅料的用量进行优选,得到最佳方案为:苏氨酸铁40.4%,微晶纤维素40.4%,聚乙烯吡咯烷酮6.31%,交聚维酮10.1%,硬脂酸镁0.76%,微粉硅胶0.51%,维生素C 1.52%。以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苏氨酸铁片剂,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中片剂的检查标准,考察片剂的品质,评价制备工艺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制备的片剂外观色泽均匀,片面光滑完整,厚薄一致,平均片重约198mg,平均亚铁含量约8.9mg/片,平均硬度约75N,最大崩解时限约13min,25min时溶出量基本达到100%。

二、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剂量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检索方法
        1.2.2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2.3 质量评价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纳入研究的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4 有效性分析
        2.4.1 治愈率
        2.4.2 血清铁蛋白改善情况
        2.4.3 血红蛋白改善情况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6 敏感性分析
    2.7 发表偏倚
3 讨论

(2)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的瓶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偏倚及质量控制
六、技术路线
七、研究结果
    1 支持性环境
    2 服务提供方
        2.1 医疗机构
        2.1.1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2.1.2 血红蛋白及铁蛋白的检测情况
        2.1.3 铁剂配备情况
        2.1.4 叶酸配备情况
        2.2 医务人员
        2.2.1 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2.2.2 医生对本机构孕产妇贫血患病率的知晓情况
        2.2.3 医生要求孕产妇检测血红蛋白及铁蛋白的情况
        2.2.4 医生建议孕产妇补充铁剂的情况
        2.2.5 医生建议孕产妇补充叶酸的情况
        2.2.6 医生建议同时补充铁剂和叶酸的状况
        2.2.7 医生有关孕产妇补充铁剂及叶酸知识知晓情况
        2.2.8 医生有关贫血知识来源途径及培训情况
    3 服务需求方
        3.1 孕产妇
        3.1.1 孕产妇基本情况
        3.1.2 孕期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3.1.3 孕期贫血和铁缺乏症治疗情况
        3.1.4 孕期饮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1.5 孕期营养剂补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1.6 孕期未补充铁剂和叶酸制剂的原因
        3.1.7 孕产妇有关贫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获取途径
        3.2 儿童母亲
        3.2.1 儿童母亲基本情况
        3.2.2 儿童母亲有关贫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获取途径
八、讨论及建议
    1 支持性环境
        1.1 孕产妇贫血预防技术指南种类多、来源广,未进行统一
        1.2 一些政策的硬性规定,限制了贫血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
        1.3 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制约孕产妇贫血防治措施落实的重要因素
        1.4 传统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
    2 服务提供方
        2.1 基层医疗机构铁蛋白检测能力欠缺
        2.2 铁剂和叶酸配备种类少、预防性剂量普及性较低
        2.3 医生对孕产妇贫血的重视度不足,采取干预措施知识和意识不强
    3 服务需求方
        3.1 孕产妇饮食结构不合理
        3.2 孕产妇及儿童母亲对营养及贫血的认知不足
        3.3 孕产妇对于贫血防治措施的依从性不足
    4 服务质量
        4.1 常规检测提供不足
        4.2 铁叶酸制剂补充不规范
        4.3 治疗有待进一步提高
九、结论
十、本研究的特色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孕产妇营养性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羟丙基壳聚糖亚铁离子配合物和硫酸亚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治疗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实验动物
    试剂与器材
    羟丙基壳聚糖亚铁离子配合物(HPCTS-Fe2+)溶液的制备
    低铁饲料的制作
    缺铁性贫血SD大鼠模型的制备
    缺铁性贫血大鼠的治疗恢复实验
    统计学分析
结果
    SD大鼠毛色、趾腹、体重和活动状态的变化
    造模前后数据结果
    贫血恢复治疗实验相关数据结果
    羟丙基壳聚糖亚铁离子配合物溶液对胃黏膜的刺激性
讨论

(4)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文献资料
    1 缺铁性贫血的中医源流及治疗概况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分型论治
        1.4 其他治疗
    2 缺铁性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认识
        2.2 铁在人体分布
        2.3 铁在人体代谢过程
        2.4 发病原因
        2.5 发病机制
        2.6 实验室检查
        2.7 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
    3 临床病例资料
        3.1 临床病例来源
        3.2 诊断标准
        3.3 病例选择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分组方法
        4.2 治疗方案
        4.3 观察指标
        4.4 疗效判定标准
        4.5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治疗前两组比较
        5.3 治疗后两组比较
        5.4 治疗前后两组比较
讨论分析
    6.1 立题依据
    6.2 对照组、治疗组设立依据
    6.3 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特点解析
    6.4 导师经验总结
    6.5 气血双补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分析
    6.6 典型医案
    6.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5)羧基麦芽糖铁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羧基麦芽糖铁在肾病相关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
2 羧基麦芽糖铁在心血管疾病相关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
3 羧基麦芽糖铁在胃肠道疾病相关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
4 羧基麦芽糖铁在肿瘤相关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
5 羧基麦芽糖铁在手术相关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
6 羧基麦芽糖铁在妇产科疾病相关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
7 结语

(6)观察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临床中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2.2 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7)食源性低聚肽铁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食源性低聚肽铁剂的制备和成分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3 食源性低聚肽铁剂对大鼠的缺铁性贫血改善效果研究
    3.1 研究背景及目的
    3.2 材料与方法
    3.3 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建立
    3.4 动物分组及干预
    3.5 统计学分析
    3.6 实验结果
    3.7 讨论
4 食源性低聚肽铁剂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其他影响
    4.1 实验方法
    4.2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食源性低聚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各组患者血常规指标
    2.2 比较各组患者妊娠结局
3 讨论

(9)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
    2.2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常规指标、血清铁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浓度:
    2.3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10)苏氨酸铁及其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铁在机体中的重要作用
    1.2 机体中铁的来源、吸收与排泄机制
        1.2.1 机体中铁的来源
        1.2.2 铁的吸收与排泄机制
        1.2.3 影响铁吸收利用的因素
    1.3 我国居民铁营养状况及影响
    1.4 氨基酸铁、纳米脂质体以及补铁产品的研究现状
        1.4.1 氨基酸铁的特点
        1.4.2 氨基酸铁的研究现状
        1.4.3 纳米脂质体的研究现状
        1.4.4 口服补铁产品的研究现状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2章 苏氨酸铁的制备及其脂质体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仪器与设备
        2.2.2 材料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苏氨酸铁的制备
        2.3.2 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的制备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苏氨酸铁及其纳米脂质体的感观描述
        2.4.2 苏氨酸铁红外图谱分析结果
        2.4.3 苏氨酸铁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2.4.4 亚铁含量、总铁含量测定结果
        2.4.5 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的粒径和电位分析结果
        2.4.6 不同超声功率对脂质体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
        2.4.7 纳米脂质体制备的正交试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苏氨酸铁及其纳米脂质体的理化稳定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仪器与设备
        3.2.2 材料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亚铁含量测定
        3.3.2 总铁含量测定
        3.3.3 苏氨酸铁和硫酸亚铁固体氧化稳定性研究
        3.3.4 苏氨酸铁和硫酸亚铁水溶液稳定性研究
        3.3.5 不同因素对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芯材泄漏的研究
        3.3.6 不同因素对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脂质氧化的研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苏氨酸铁和硫酸亚铁固体氧化稳定性变化
        3.4.2 苏氨酸铁和硫酸亚铁水溶液稳定性变化
        3.4.3 不同因素对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芯材泄漏的影响
        3.4.4 不同因素对苏氨酸铁纳米脂质体脂质氧化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苏氨酸铁补铁片剂的开发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仪器与设备
        4.2.2 材料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主药与辅料相互作用研究
        4.3.2 处方研究
        4.3.3 片剂的性能检查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主药与辅料相互作用研究
        4.4.2 处方优化正交试验
        4.4.3 片及外观检查
        4.4.4 水分含量测定
        4.4.5 片重差异的测定
        4.4.6 片剂硬度的测定
        4.4.7 崩解时限测定
        4.4.8 溶出度的测定
        4.4.9 片剂中亚铁含量的测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剂量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张颖,贺诗雨,黄琳,杨长青,封宇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10)
  • [2]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的瓶颈分析[D]. 刘利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3]羟丙基壳聚糖亚铁离子配合物和硫酸亚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治疗的对比研究[J]. 黄明,叶春,刘丽丽,田川,严伟健,叶中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1(03)
  • [4]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D]. 郑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羧基麦芽糖铁的临床研究进展[J]. 陈敏.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1(02)
  • [6]观察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临床中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J]. 南玲. 心理月刊, 2020(08)
  • [7]食源性低聚肽铁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研究[D]. 王梦莹. 浙江大学, 2020(02)
  • [8]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 朱芳玲,朱群英,黄慧娟. 药品评价, 2019(22)
  • [9]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J]. 时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4)
  • [10]苏氨酸铁及其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 李虎. 南昌大学, 2019

标签:;  ;  ;  ;  ;  

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