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的疗效分析

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的疗效分析

一、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白晓东,芦重尧,张英泽,郑占乐[1](2020)在《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髌骨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发生率较高,占所有骨折的0.5%~1.5%[1]。损伤原因可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亦可由混合暴力导致。髌前软组织菲薄,局部击打、着地等直接暴力常导致粉碎性骨折。膝关节屈曲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的间接暴力常导致横形骨折。髌骨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为保守治疗、髌骨切除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非手术治疗常因复位不良及移位较多,致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创伤后关节炎、膝关节疼痛等,目前主张积极的手术治疗[2]。髌骨骨折的手术

彭龙海[2](2020)在《经骨隧道与锚钉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导语:髌骨下极骨折由于远端骨折块小或呈粉碎性的固有弱点而导致有效固定骨折变得困难,针对髌骨下极骨折临床上可供使用的疗效确切的固定技术较少,且大部分都属于金属内固定物,使用金属内固定装置往往要二次手术取出植入物,硬质内固定材料相关的不适和皮肤刺激以及金属内固定物失败问题往往影响了其临床疗效、降低了患者以及临床医师对其的接受度,有关文献报道了应用缝合固定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以其特有的优点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获得了认可,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有经骨隧道缝合(transosseous tunnel suture,TTS)和锚钉缝合(anchor suture,AS)两种常用技术,这两种技术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但目前并无有关文献对此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做过对比研究,两者谁更有优势目前还没有结论。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比分析这两种手术技术处理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希望能给临床实践带来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组接受治疗的35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其中14例采用TTS技术治疗,21例接受AS固定治疗。对年龄、性别、损伤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总费用进行汇总评估。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ostman和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相关数据,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加以对照分析。结果:TTS组和AS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2.6±9.7个月和18.7±5.9个月(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侧、住院时间、损伤方式和手术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AS组中,手术切口长度相对较小,手术时间较短,但住院费用较高(P<0.01)。两组间VAS、Bostman和Lysholm评分或ROM无显着性差异(P>0.05)。TTS组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只有一个AS组的病人出现了浅表的切口愈合不良。结论:在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方面,TTS和AS两种技术拥有相似的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这两种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都很低。TTS技术通过节省锚钉,具有明显成本效益的优点,而AS技术手术时间较少,切口长度较短,手术创伤小。因此,TTS和AS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能为髌骨下极骨折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个性化选择。

谭云宾,罗京生,江悦,杨丽,刘黎亮[3](2020)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并比较空心螺钉张力带、镍钛弹力聚髌器结合空心拉力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内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随访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United States Special Surgical Hospital,HSS) 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有效随访,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评价及住院费用镍钛弹力聚髌器结合空心拉力螺钉组高于空心螺钉张力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弹力聚髌器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临床疗效显着、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早期康复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智加[4](2019)在《关节镜在髌骨骨软骨骨折阶段治疗中的二次技术应用分析(附病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 关节镜在髌骨骨折首次手术治疗中得到一些应用。但目前尚未有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需再次手术将内固定物取出时,髌骨软骨面的具体损伤情况、恢复情况的镜下直观评估、分析。也没有利用二次内固定物取出的手术时机,及时进行软骨修复以降低软骨进一步破坏对关节功能影响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文献报道、总结。本研究报告分析关节镜在髌骨骨折的首次手术治疗应用,和骨折愈合后取内固定物时的再次应用关节镜,通过二次关节镜技术应用,直视下对髌骨骨软骨损伤情况、修复情况、愈合情况进行动态、阶段性评估、分析和及时治疗,探讨二次关节镜技术应用在膝关节髌骨骨折、髌骨骨软骨损伤修复、治疗的价值,以更好地提高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5年02月~2018年06月期间,收治的髌骨骨折合并髌骨软骨骨折患者68例,选取其中4例典型病例。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髌骨骨折,且术后骨折愈合后(平均为9个月)均行再次关节镜下髌骨骨软骨的探查、清理、修复、评估。其中男2例、女2例,车祸伤1例,摔伤2例,坠落伤1例;左膝3例,右膝1例;Rockwood分型Ⅱ型2例、Ⅳ型1例、V型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相关资料、住院相关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有无疼痛、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稳定性等随访信息进行分析。应用VAS评分进行术后1、3、5天疼痛感觉评分;应用HSS评分进行术后2周、3个月、6个月、9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Lysholm评分进行术后2周、3个月、6个月、9个月的膝关节评分。应用膝关节软骨损伤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标准进行术后9个月患者分级分析。应用Outerbridge镜下软骨损伤分级进行术后髌骨软骨愈合情况分析。应用Jackson&baue镜下软骨损伤分级进行术后髌股关节软骨愈合情况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第1天为7.25±0.96,第3天为4.00±0.82,第5天为1.50±0.58,3次评测疼痛指数成下降趋势。2.本组患者术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2周为64.25±4.86、第3个月为75.00±4.08、第6个月为86.25±3.86、第9个月为95.50±2.08,随时间的增加术后膝关节评分成上升趋势。3.本组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2周为66.00±4.08、第3个月为75.75±2.87、第6个月为84.25±2.87、第9个月为96.50±1.29,随时间的增加术后膝关节评分成上升趋势。4.髌骨骨折骨性愈合后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标准,2例为正常,2例为Ⅰ级。5.髌骨骨折骨性愈合后膝关节镜下Outerbridge软骨损伤分级,2例正常,2例为Ⅰ级。6.髌骨骨折骨性愈合后膝关节镜下Jackson&baue软骨损伤分级,3例正常,1例为Ⅰ级。结论 髌骨骨折骨性愈合后再次应用关节镜,能肉眼通过关节镜明确髌骨骨软骨损伤、修复、愈合情况,有效进行综合性评估;根据镜下新发现病变,及时进行镜下修复、处理,减缓关节软骨退变进程;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髌骨骨软骨折,能够直视下辅助髌骨、软骨复位、固定,对于髌骨软骨的复位判断、修复更为直接、确切;还能及时对膝关节内合并其它病损进行诊断、治疗、评估。关节镜在髌骨骨软骨骨折治疗中的二次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骆玉明[5](2019)在《两种张力带内固定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对比改良AO张力带与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两种内固定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我院53例闭合移位性髌骨骨折患者,48例得到最终随访,其中横行骨折42例,粉碎性骨折6例,分组采用切开复位改良AO张力带与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内固定对其治疗。A治疗组采用改良AO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28例,横行24例,粉碎性4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472岁,平均(45.86±12.09)岁,左侧19例,右侧9例。B治疗组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20例,横行18例,粉碎性2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569岁,平均(45.98±13.22)岁,左侧13例,右侧7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期间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来判断疗效[1]。结果:48例患者最终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2.32个月。末次随访改良AO张力带固定组优秀18例,良5例,优良率82.14%;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内固定组优秀12例,良4例,优良率80.00%;用卡方检验得出两组患者末次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改良AO张力带与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可知两种张力带对髌骨骨折均有肯定的疗效。改良AO张力带较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是髌骨骨折治疗最为有效的张力带内固定之一。

李久芬[6](2019)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分级运动康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和传统运动康复对成人髌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差异,为今后症状相近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病区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病区收入住院的成人髌骨骨折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78例患者,排除开放性骨折,合并全身其他骨折,严重膝关节炎病等,选入病例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根据100分制《骨科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表》分为71~100分等级、31~70分等级、0~30分等级三组。对照组各组均予传统运动康复治疗,康复组根据100分制《骨科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表》得分予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分别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记录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髌骨骨折疗效临床评分标准Bostman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基线资料各得分等级对应的康复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骨折患侧、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软组织损伤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基本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2.膝关节活动度在71~100分等级、31~70分等级中,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两得分等级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改善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较传统运动康复效果更佳。在0~30分等级中,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改善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与传统运动康复效果相比,优势不明显。3.临床疗效在71~100分等级中,术后1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康复组优良率(92.86%)高于对照组优良率(58.33%),结果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提高髌骨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运动康复。术后3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优良率(91.67%)。结果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提高髌骨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运动康复。在31~70分等级中,术后1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康复组优良率(30.00%)高于对照组优良率(11.11%),结果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提高髌骨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运动康复。术后3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优良率(80.00%)高于对照组优良率(33.33%),结果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提高髌骨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运动康复。在0~30分等级中,术后1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对照组的优良率均为0,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提高髌骨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与传统运动康复相比,优势不明显。术后3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康复组优良率(33.33%)高于对照组优良率(22.22%),结果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提高髌骨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运动康复。本研究在术后3个月,康复组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100%,80.00%,33.33%,对照组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1.67%,33.33%,22.22%,康复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对改善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较传统运动康复有效,且对骨折类型较稳定,内固定方式较可靠,软组织损伤程度较轻患者优势更明显,可作为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方案加以推广。

何双建[7](2018)在《改良SVW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髌骨骨折(Patellar Fracture PF)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2%,多见于成人。髌骨下极长约1.5cm,无关节面覆盖。髌骨下极骨折(Inferior Patellar Fracture IPF)属于关节外骨折,约占髌骨骨折的5%。损伤原因为间接和直接暴力。髌骨下极为松质骨,骨折块小,多为粉碎性,骨质强度低。髌骨是伸膝装置重要的组成部分,髌骨下极骨折后伸膝装置连续性完全中断,破坏了正常的髌股关节解剖和生物力学关系,膝关节功能受损。所以正确的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对于恢复伸膝装置完整性、稳定性以及良好的膝关节功能至关重要。目前IPF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多数学者认为移位小于2mm的骨折可采取长腿管型石膏伸直位固定6周。移位超过2mm多主张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维持髌骨外形、恢复髌骨高度、修复伸膝装置。手术理念:手术方法简单、创伤较小、内固定坚强、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功能。由于髌韧带和股四头肌的强大张力以及髌骨下极骨折块的特点,髌骨下极骨折断端常难以有效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以满足术后早期膝关节伸屈活动锻炼和负重行走的需要。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于髌骨下极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的处理,目前国内外没有相对统一和可靠的手术方法。因此寻求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以取得最佳临床效果,这对外科医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文献报道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髌骨下极切除术、锚钉缝合固定术、张力带钢丝固定术、中空螺钉8字钢丝固定术、篮状钢板固定术、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术、钛缆固定术、间断垂直钢丝固定术等。以上手术方法术后多数需要石膏或支具固定2-6周后才开始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效果也不尽相同。文献报道的众多技术中,间断垂直钢丝固定技术(separate vertical wiring,SVW)及其改良技术相比其他手术方法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尽管各种SVW技术随访结果令人满意,但也出现了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术后需限制膝关节的伸屈锻炼范围。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种更为简单、坚强、有效的内固定方法,以满足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最终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本课题主要对SVW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以获得更满意的生物力学和临床效果,为髌骨下极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提供最新的理论研究基础和临床实践资料。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项研究主要是对文献报道的SVW技术进行改进,以期改进后的SVW技术有更好的生物力学优势,更好的固定强度和更好的临床效果。SVW技术改进要点主要是在三道间断垂直钢丝固定髌骨下极骨折断端后,将绕髌骨周缘环扎的钢丝改为在髌骨中上方经髌骨侧方钢丝贯穿环扎,缩短固定力臂,提高固定强度,减少髌骨的整体应力。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改进前后的两种手术方法的生物力学特点。并对使用改进SVW技术手术的13例IPF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随访研究,评估这种改进技术的固定强度和临床疗效。2、研究方法通过Unigraphics(UG)软件系统建立髌骨下极骨折三维模型,对原创间断垂直钢丝技术(Original Separate Vertical Wiring Technique,OSVWT)和改良间断垂直钢丝技术(Modified Separate Vertical Wiring Technique,MSVWT)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生物力学特点,主要比较两种技术方法的固定强度、应力分析等。对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应用改良SVW技术手术的13例IPF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统计分析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Bostman功能评分等手术相关参数,并与文献报道的原创SVW技术进行比较,评估改进技术的临床效果。三、研究结果1、在500N的拉伸载荷下,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OSVWT和MSVWT两种内固定技术的髌骨整体最大位移值分别是1.02645±0.00035 mm和0.30630±0.00044mm(p<0.01),髌骨骨折断端相同节点位移值分别是0.75808±0.00067 mm和0.13577±0.00025 mm(p<0.01)。2、OSVWT和MSVWT两种内固定技术的髌骨应力最大值分别是353.4925±0.2770和143.1938±0.2308 mpa(p<0.01)。3、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间,有11例MSVWT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7.9cm,手术时间43.45分钟。所有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无限制伸屈功能锻炼,鼓励早期负重行走。平均21.7月随访,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骨不愈等并发症,一例患者出现环扎钢丝松动,但功能恢复良好。总体并发症发生率9.1%。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130.9°,平均Bostman评分29.09。4、文献报道的OSVWT技术、髌骨下极切除技术(partial patellectomy PP)、锚钉缝合固定技术(anchor suturing AS)手术时间分别是72.1分钟、79.1分钟、68.5分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9%、18.2%、22.2%。四、结论经过我们的研究,虽然髌骨下极骨折难以坚强有效固定以满足早期功能锻炼,但改进后的间断垂直钢丝固定技术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特点,固定强度显着提高,可满足术后早期膝关节伸屈活动和负重行走。手术简单创伤较小,并发症少,易于操作和推广应用。

胡昌庆[8](2017)在《3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对比研究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克氏针钢丝张力带、钢丝张力带3种不同张力带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的差异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2月6月,对我院97例闭合移位性髌骨骨折,横行骨折72例,粉碎性骨折25例,分组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及钢丝张力带3种不同张力带内固定方式治疗。其中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1例,横行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6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478岁,平均(58.36±9.59)岁;左侧13例,右侧8例。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2例,横行骨折25例,粉碎性骨折7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276岁,平均(57.62±4.82)岁;左侧20例,右侧12例。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44例,横行骨折32例,粉碎性骨折12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2875岁,平均(58.58±8.28)岁,左侧30例,右侧14例。术后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定期复查,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予以疗效功能评价。结果97例骨折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2%;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优15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87.5%;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优18例,良14例,可10例,优良率72.7%。对比3组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和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结论通过应用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克氏针钢丝张力带、钢丝张力带3种不同张力带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从三组随访满意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价、膝关节功能疗效结果对比分析,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并发症相对较少,固定强度最可靠,膝关节功能恢复最满意,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和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冷雪,邓文军,陈炜[9](2015)在《Atlas钛缆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40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Atlas钛缆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8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Atlas钛缆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穿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t0)、术后1个月(t1)、6个月(t2)和1年(t3)的Bostman髌骨损伤疗效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首次锻炼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花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Bostman髌骨损伤疗效评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t2和t3的Bostman髌骨损伤疗效评分得分和疗效为优的患者比例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和t3的Bostman髌骨损伤疗效评分得分和疗效为优的比例均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首次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2.26±10.29)min、(70.48±10.49)ml、(4.78±1.48)d和(5.98±1.06)d,均低于对照组的(79.95±8.42)min、(123.36±21.18)ml、(9.14±4.48)d和(11.18±2.68)d;观察组治疗花费(16 284.47±2 145.78)元,高于对照组的(9 892.48±1 456.42)元(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肽丝/钢丝刺破皮肤、疼痛、感染、皮肤刺激症状、滑囊炎、内固定断裂、骨折端分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Atlas钛缆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少,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但其费用较高,适用于有较好经济条件的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

朱炼[10](2014)在《手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膝关节远期功能及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在伸膝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髌骨位于膝前皮下,易受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21%。髌骨骨折导致伸膝装置的连续性被破坏且髌股关节面不平。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预后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其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都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活动。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避免或减少髌骨骨折造成的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随着骨科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手术方法和新型内固定物被广泛使用,使得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20世纪前髌骨骨折的治疗是存在争议的,非手术治疗常常被采用,Dowd等人认为保守治疗预后较差,骨折愈合率低且致残率高。由于外科手术中无菌技术的提高,两种手术方案被提出:髌骨切开复位钢丝固定和髌骨全切。随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成为治疗髌骨骨折的首选。严重的粉碎性髌骨骨折常采用髌骨完全切除术作为治疗方法,但对于其疗效和远期愈后,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当髌骨粉碎性骨折不能良好复位并稳定固定时,可以采取髌骨完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满意率约为80%。而在1980后,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后的研究对此产生了争论,认为该术式的临床结果并不理想,仅仅可以作为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最后措施。以上学者的研究结果均仅针对患侧的预后功能,髌骨粉碎性骨折患侧完全切除术对健侧膝关节远期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像学改变极少见文献报道。本研究通对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切除和髌骨内固定健侧和患侧膝关节的影像学评分和功能评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全切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远期健患侧的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像学改变。临床上对髌骨骨折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原则上最大限度地保留髌骨及充分恢复其的功能。大多数移位的髌骨骨折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髌骨骨折、尤其是下极严重粉碎性骨折,常采用部分切除术治疗。国内外较少见文献报道髌骨部分切除术的长期疗效和髌股关节的退化程度。本研究通过膝关节功能评分和MRI评分来判断髌骨部分切除术的远期疗效。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迅速增加,使老年髌骨骨折患者增多。然而,老年髌骨骨折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骨质较差,复位内固定时骨折块易碎裂,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大多数老年髌骨骨折患者克氏针张力带术后进行数周外固定。但是,治疗过程中长时间使用外固定支具,对关节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容易造成关节僵直,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通过对早期功能锻炼和石膏固定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髌骨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石膏固定对患者的影响。第一部分华北地区成年汉族人髌骨CT三维重建测量在性别鉴定中的应用目的:通过对257例成年汉族人髌骨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测量,通过判别分析,找到进行男女性别判别的方法。方法:选择自愿参加测试的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省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就医的志愿者,自愿参加测试。对这些受试者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髌骨的高度和宽度、髌骨厚度和内外侧关节面的宽度。通过统计处理找出单项指标和多项指标的判别分析函数和判断符合率。结果:华北地区成年汉族人髌骨5项指标平均值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显着(P<0.01),单项判别中髌骨内侧关节面宽判别函数为Y1=-82.08+7.95X4;Y2=-60.29+6.78X4,判断符合率:83.3%。多项判别分析函数为Y1=-296.24+2.94X1+6.78X2+0.119X3+3.01X4+4.70X5;Y2=-261.06+2.82X1+6.72X2+0.07X3+2.08X4+4.33X5,判断符合率达89.10%。结论:髌骨内侧关节面宽度单项判别分析判断符合率达83.3%;通过多项判别分析函数判别分析判断符合率达89.10%。通过对髌骨形态学的测量分析,找到了通过髌骨对性别进行判别的可靠方法。第二部分髌骨部分切除患者膝关节远期功能与影像学改变研究目的:目的:探讨髌骨部分切除患者膝关节的远期功能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月手术治疗的29例髌骨部分切除患者资料,男2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5.8岁(29~71岁)。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改良Whole-Organ磁共振成像评分(WORMS)对患者的MRI进行影像学分析,并采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和Bostman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使用Biodex-Ⅱ型(美国)等速测力系统对患者双膝伸膝峰扭矩和屈曲角度进行测量。结果:29例患者术后获8~18年(平均13年)随访。29例患者患侧膝关节改良WORMS评分平均为(13.8±5.8)分,其中轻度关节炎24例,中度5例;健侧WORMS评分平均为(12.3±5.5)分,其中轻度关节炎26例,中度3例,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1,P=0.321)。KOOS评分中疼痛评分平均为(88.0±6.4)分、症状为(86.9±5.7)分、日常生活为(89.9±5.2)分、娱乐及运动功能为(83.6±7.6)分、膝关节相关生活质量为(80.5±8.5)分。Bostman评分平均为(27.4±3.6)分,其中优20例,良9例。患侧膝关节平均屈曲为128.3°±5.5°,健侧为128.8°±4.2°;患侧膝关节峰扭矩平均为(105.4±12.2)牛·米,健侧为(106.6±9.1)牛·米,以上项目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部分切除术不会造成严重的髌股关节退变和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示远期疗效优良。对于难以复位和复位不良的髌骨骨折,可行髌骨部分切除术。第三部分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髌骨切除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双侧膝关节远期功能和影像学表现目的:本研究通对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切除和髌骨内固定健侧和患侧膝关节的影像学评分和功能评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全切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远期健患侧的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月我院治疗的髌骨粉碎骨折的患者52例,其中髌骨全部切除患者24例(切除组);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28例(固定组)。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改良Whole-Organ磁共振成像评分(WORMS)对患者的MRI进行影像学分析。并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使用Biodex-Ⅱ型(美国)等速测力系统对患者双膝伸膝峰扭矩和屈曲角度进行测量。结果:全切组24例患者术后获11~26年(平均17.3年)随访。固定组28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2-22年(平均15.5年)。末次随访时全切组24例患者患侧改良WORMS评分平均为(6.58±1.05)分;健侧平均为(4.71±0.53)分。固定组28例患者患侧改良WORMS评分平均为(8.11±1.21)分;健侧平均为(4.43±0.28)分,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切组患侧AKS膝关节评分中健侧膝关节AKS评分为165.08±2.23分,患侧为152.75±2.87分;固定组AKS膝关节评分中健侧膝关节评分为165.08±2.23分,患侧为149.14±2.66分;全切组与固定组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切组患侧膝关节屈曲平均为119.9°±3.01°,健侧膝关节屈曲平均为123.5°±2.71°;固定组患侧膝关节屈曲平均为115.32°±3.11°,健侧膝关节屈曲平均为127.14°±1.6°,全切组与固定组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患侧比较P=0.298,P>0.05,表1)。全切组患侧膝关节伸膝峰扭矩平均为(96.08±2.32)牛·米,健侧为(106.46±1.8)牛·米;内固定组患侧膝关节伸膝峰扭矩平均为(99.18±1.98)牛·米,健侧为(105.25±1.63)牛·米,全切组与固定组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经过长时间的康复与代偿后,髌骨切除患者与内固定患者患侧膝关节功能无差别,全切组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略差。MRI影像结果却提示内固定组患者患侧膝关节出现的关节退变。两组健侧的膝关节功能代偿性增加,是健侧膝关节加速退变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老年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对比辅助外固定治疗的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研究目的:老年髌骨骨折术后采用石膏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两种康复方案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髌骨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石膏固定对膝关节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月119例患者,其中男性99例,女性20例,64例患者给予石膏外固定,55例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采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和Bostman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对这些患者的伤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进行登记研究。结果:随访时间从36至98个月,平均随访53个月。两组患者中年龄,性别,损伤的机制,损伤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没有差异。按照Bostman评分标准,早期活动组得分高于石膏固定组,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721)。早期活动组优良率为79.69%(51/64);石膏固定组为81.82%(45/55),也没有统计学差异。KOOS评分中早期活动组略高于石膏固定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石膏固定组患者屈曲为114.64°±18.31°(59°135°),早期活动组为116.36°±18.60°(54°135°),两组也没有统计学差别(P=0.612)。两组患者伸膝活动均不受限。石膏固定组没有内固定失败发生;早期活动组中有14例内固定失败发生,其中10例进行了二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给予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另外4例患者,给予石膏固定直至骨折愈合。有14例发生感染,其中石膏固定组9例,早期活动组5例。浅表感染12例(石膏固定组8例,早期活动组4例),深部感染两例(每组各一例)。浅表感染给予换药和使用抗菌药物后均已得到控制,并且伤口愈合。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石膏固定组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栓塞13例,深静脉血栓1例,早期活动组静脉血栓栓塞5例,没有深静脉血栓出现。结论:老年骨质较好且非粉碎骨折固定较为坚强的患者不应给予石膏外固定,早期活动内固定失败率低,功能恢复理想。老年粉碎骨折固定不够坚强的患者术后应给予石膏外固定,石膏外固定能减少内固定失败对膝关节功能较小,但患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升高。对于血栓高危老年髌骨骨折患者,应积极进行防血栓治疗,尽早进行下肢功能锻。第五部分自体髂骨移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目的:本研究目标是通过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移植对比单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是否有更好的肩关节功能。方法:我院创伤中心就诊的40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8例患者使用角度锁定钢板加髂骨植骨(实验组),22例仅单独采用角度锁定钢板(对照组)。术后给予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的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分。和SF-36测量调查表[15]。最后记录这些患者是否回到了他们之前的工作和活动能力。结果:没有患者术后感染,所有骨折均得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后骨折远端内外翻角度小于5度。实验组患者临床及放射学检查均取得骨折愈合。实验组中没有肱骨头塌陷骨坏死及螺钉穿出关节面。骨折愈合放射学检查实验组为(4.66±1.63)个月,明显早于对照组(5.98±1.57)个月(P <0.05,表2)。术后实验组测量ROM也显着优于对照组,包括屈((148.00±18.59)与(121.73±17.20)度),伸((49.00±2.22)比(42.06±2.06))度,内旋((45.00±5.61)比(35.00±3.55)度),外旋((64.00±9.17)比(52.14±5.73)度)。SF-36评分中,实验组((88.00±5.71)分)显着高于对照显组((69.45±9.45)分,P <0.001)。平均VAS疼痛程度实验组(mean rank,10.50)显着低于对照组(meanrank,47.19)(P <0.001)。实验组除一例患者外(17/18,94.4%)均回到了以前的活动状态或职业。与此相反,对照组中4例患者不能回到在他们以前的活动状态或职业。结论:自体髂骨移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手术操作简单,预后较好且并发症率低。

二、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解剖与治疗原则
2 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2.1 钢丝环扎
    2.2 张力带内固定
        2.2.1 克氏针张力带
        2.2.2 钢丝环扎加张力带
        2.2.3 螺钉钢丝张力带
        2.2.4 生物可吸收张力带
    2.3 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
    2.4 髌骨环
    2.5 髌骨钢板
    2.6 适形钢板-加压螺栓系统
    2.7 Cable-pin系统

(2)经骨隧道与锚钉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手术方式与围手术期管理
        2.3.1 术前准备
        2.3.2 麻醉和相关准备
        2.3.3 TTS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2.3.4 AS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2.4 术后处理及康复
    2.5 术后评估
    2.6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3)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材料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处理及膝关节功能评价
    1.6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2.3 两组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4 随访
3 讨论

(4)关节镜在髌骨骨软骨骨折阶段治疗中的二次技术应用分析(附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选择病例
        2.1.2 诊断标准
        2.1.3 分型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治疗标准
        2.1.7 仪器和设备
    2.2 治疗过程
        2.2.1 术前准备
        2.2.2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方式(首次手术)
        2.2.3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方式(骨性愈合后)
        2.2.4 术后处理
        2.2.5 术后随访
        2.2.6 观察指标
第三章 结果
    3.1 手术相关资料
    3.2 镜下关节腔内价值诊断分析
    3.3 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
    3.4 术后膝关节HSS评分
    3.5 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
    3.6 髌骨骨性愈合后Kellgren-Lawrence(K-L)分级
    3.7 骨性愈合后关节镜下Outerbridge软骨损伤分级
    3.8 骨性愈合后关节镜下Jackson&Baue软骨损伤分级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截骨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两种张力带内固定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剔除标准
        1.4 临床治疗采集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估
        2.6 统计学分析
        2.7 伦理问题
结果
    1.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2.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3.比较出院时两治疗组患者膝关节的主动屈曲度
    4.两组出院时膝关节VAS疼痛评分
    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6.比较两治疗组临床骨折愈合的时间
    7.比较末次随访时两治疗组的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
    8.两组末次随访时对疗效满意度比较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髌骨骨折术后的分级运动康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髌骨的解剖特征
        1.1.1 骨解剖
        1.1.2 软组织解剖
        1.1.3 动脉血液供给
    1.2 伸膝装置
    1.3 髌骨骨折的诊断
        1.3.1 病史和体格检查
        1.3.2 影像学检查
        1.3.3 鉴别诊断
    1.4 髌骨骨折分型
    1.5 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
        1.5.1 直接暴力损伤
        1.5.2 间接暴力损伤
    1.6 髌骨骨折的治疗
        1.6.1 保守治疗
        1.6.2 手术治疗
    1.7 髌骨骨折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
        1.7.1 运动疗法的相关概念
        1.7.2 运动疗法结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在髌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1.7.3 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治疗髌骨骨折术后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采集时间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剔除及脱落标准
    2.2 康复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康复方法
        2.2.2.1 对照组运动康复处方
        2.2.2.2 康复组运动康复处方
        2.2.3 口服中药
        2.2.4 心理干预
        2.2.5 医疗监督
    2.3 出院指导
    2.4 评定方法
        2.4.1 关节活动评定
        2.4.2 临床疗效评分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71~100分等级
        3.2.1 关节活动度比较
        3.2.2 BOSTMAN评分结果比较
    3.3 31~70分等级
        3.3.1 关节活动度比较
        3.3.2 BOSTMAN评分结果比较
    3.4 0~30分等级
        3.4.1 关节活动度比较
        3.4.2 BOSTMAN评分结果比较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4.1 临床总结
    4.2 讨论
        4.2.1 运动康复疗效讨论
        4.2.2 中医的骨折愈合分期辨证
        4.2.3 关于髌骨骨折术后多长时间内开始运动康复
        4.2.4 关于髌骨骨折术后多长时间开始步行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改良SVW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汇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髌骨下极骨折OSVWT和MSVWT有限元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试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 MSVWT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3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1.基本资料
        2.入选及排除标准
    (二) 具体方法
        1.手术方法
        2.术后处理
        3.疗效评分
三、结果
    (一) 三组张力带内固定随访结果
    (二)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三) 典型病例
        1.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组典型病例
        2.钢丝张力带组典型病例
        3.空心钉钢丝张力带组典型病例
四、讨论
    (一) 髌骨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作用
    (二) 髌骨骨折的致伤原因及类型
    (三) 髌骨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四) 三种张力带内固定的优缺点
        1.克氏针钢丝张力带(AO改良张力带)
        2.钢丝张力带
        3.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七、综述
    参考文献
八、发表的论文
九、致谢

(9)Atlas钛缆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4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治疗方法
    1.3检测方法
    1.4评价方法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Bostman髌骨损伤疗效评分得分比较
    2.2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首次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花费比较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10)手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膝关节远期功能及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华北地区成年汉族人髌骨CT三维重建测量在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髌骨部分切除患者膝关节远期功能与影像学改变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髌骨全切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双侧膝关节远期功能和影像学表现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老年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对比辅助外固定治疗的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自体髂骨移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髌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进展[J]. 白晓东,芦重尧,张英泽,郑占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07)
  • [2]经骨隧道与锚钉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回顾性队列研究[D]. 彭龙海. 南昌大学, 2020(08)
  • [3]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疗效分析[J]. 谭云宾,罗京生,江悦,杨丽,刘黎亮.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01)
  • [4]关节镜在髌骨骨软骨骨折阶段治疗中的二次技术应用分析(附病例报告)[D]. 王智加. 延边大学, 2019(01)
  • [5]两种张力带内固定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D]. 骆玉明.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6]髌骨骨折术后的分级运动康复研究[D]. 李久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改良SVW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D]. 何双建.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8]3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D]. 胡昌庆. 苏州大学, 2017(04)
  • [9]Atlas钛缆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40例临床分析[J]. 冷雪,邓文军,陈炜. 现代医院, 2015(08)
  • [10]手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膝关节远期功能及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研究[D]. 朱炼.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的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