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韩晓雨[1](2020)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和病变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表达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危险分层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是否对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有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6月因胸闷、胸痛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及老年病房,明确诊断ACS,且年龄≥60岁患者97例;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且年龄≥60岁者32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ACS患者均行冠脉造影,采取Gensini积分系统量化冠脉病变程度,所得结果通过三分位间距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组;根据GRACE评分系统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所有受试者均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Lp-PLA2、H-FABP浓度。分析血浆Lp-PLA2、H-FAB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危险分层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记录ACS患者在出院3个月内是否发生MACE,筛选影响MACE发生的因素。结果:(1)老年ACS患者血浆H-FABP、Lp-PLA2水平较对照组偏高(P<0.05)。(2)将老年ACS患者按照GRACE评分系统进行分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之间两两比较血浆H-FAB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两两组间比较血浆Lp-PLA2水平,高危组Lp-PLA2水平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与中危组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ACS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量化冠脉病变程度,再根据积分三分位间距将老年ACS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组,三组间两两组间比较血浆H-FABP、Lp-PLA2水平,重度病变组H-FABP、Lp-PLA2水平比中度和轻度病变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病变组与轻度病变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预测GRACE评分高危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735;血浆Lp-PLA2与H-FABP水平联合预测GRACE评分高危组的曲线下面积为0.796。(5)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预测重度冠脉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746;血浆Lp-PLA2与H-FABP水平联合预测重度冠脉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6)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老年ACS患者3个月内发生MACE者入院时检测血浆Lp-PLA2、H-FABP的浓度较高(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与GRACE评分危险分层呈正相关;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可以预测老年ACS高危者,且联合预测效果更佳;老年ACS患者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可以预测老年ACS重度冠脉病变者,且联合预测效果更佳;入院时血浆H-FABP、Lp-PLA2水平可能是老年ACS患者3个月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

耿小勇[2](2020)在《血小板微粒在心肌梗死、压力负荷心肌病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第一部分血小板微粒与心肌梗死面积相关性研究血小板激活或凋亡后可释放一种超微膜状囊泡,即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PMPs可通过其表面携带或释放的多种炎性因子、受体及微核糖核酸等发挥众多的病理生理学作用,与多种疾病发病及预后相关。近年来研究显示PMPs不仅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不稳定化全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标志物,而且与心肌梗死损伤范围相关。PMPs在心肌梗死损伤评估中确切价值以及药物对其表达的影响、调控机制均需进一步研究明确。目的:1.观察PMPs与心肌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探讨PMPs在心肌梗死损伤定量评估中的价值;2.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PMPs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探讨药物干预对PMPs调控机制。方法:1.入选3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心肌梗死模型组(MI)、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阿司匹林组(MI+A)、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MI+A+B)、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MI+A+T)。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术前一周起至术后一周进行药物(阿司匹林10.42mg/kg,硫酸氢氯吡格雷18.75mg/kg,替格瑞洛7.81mg/kg)灌胃干预;2.术后7天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心脏标本。血液标本经3000rmp,10min离心分离血清,Elisa检测PMPs及Calpain10水平;心脏标本用保鲜膜包裹好置于-20℃冷冻10-15min,1%TTC溶液37℃避光染色,使用数码相机拍照留取图片,并应用ipp6.0计算梗死面积;3.统计学分析:应用方差分析进行多均数比较,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和SNK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PMPs、Calpain10、心肌梗死面积之间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PMPs与梗死面积相关性。结果:1.各干预组(MI+A+B、MI+A+T、MI+A)PMPs均较MI组降低(25±2.2 vs 84±6.9,27±2.5 vs 84±6.9,49±2.8 vs 84±6.9,P<0.01);MI+A+B、MI+A+T组PMPs较MI+A组明显降低(25±2.2 vs 49±2.8,27±2.5 vs 49±2.8,P<0.01);Sham组、MI+A+B组及MI+A+T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各干预组(MI+A+B、MI+A+T、MI+A)心肌梗死面积均较MI组显着降低(10±0.96 vs 28±2.3,12±0.97 vs 28±2.3,20±1.6 vs 28±2.3,P<0.01);MI+A+T组较MI+A组显着降低(12±0.97vs 20±1.6,P=0.001);MI+A+B组与MI+A+T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PMPs与梗死面积显着正相关(r=0.85 P<0.01);4.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到PMPs与梗死面积回归模型y=4.61+0.28*x(y:梗死面积,x:血小板微粒)。结论:1.血清PMPs水平与梗死面积明显相关;2.可依据回归模型:y=4.61+0.28*x(y:梗死面积,x:PMPs)评估心肌梗死面积;3.抗血小板药物可能直接或通过Calpain10间接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降低PMPs生成。。第二部分钙蛋白酶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对血小板微粒的影响钙蛋白酶(Calpain)作为一种钙依赖蛋白酶,最初发现其作用主要为Z盘和蛋白水解活性,主要参与分解细胞膜和细胞骨架。后续研究发现Calpain参与了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及细胞凋亡等众多病生理过程,与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肾功能不全及脑损伤等众多疾病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Calpain参与了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参与了PMPs调控过程。但其在心肌梗死损伤中的价值以及对PMPs表达的具体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目的:1.观察Calpain10与心肌梗死损伤的相关性,探讨Calpain10在心肌梗死损伤评估中的价值;2.观察Calpain10与PMPs相关性,探讨Calpain10对PMPs影响及调控机制;3.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Calpain10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对Calpian10的作用机制。方法:1.入选30只Wistar大鼠,经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心肌梗死模型组(MI)、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干预组(MI+A+B)、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干预组(MI+A+T)、心肌梗死+阿司匹林干预组(MI+A)。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自模型制作术前一周起至术后一周进行药物(干预剂量分别为:阿司匹林10.42mg/kg,替格瑞洛7.81mg/kg,硫酸氢氯吡格雷18.75mg/kg)干预;2.术后7天处死大鼠,分别采集血液和心脏标本。Elisa检测血清Calpain10、PMPs表达水平;心脏标本处理后经1%TTC溶液37℃避光染色梗死心肌,使用数码相机拍照留取图片,并应用ipp6.0计算梗死面积;3.统计学分析:多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和SNK检验。Calpain10与心肌梗死面积之间以及Calpain10与PMPs之间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处理;结果:1.Sham组与MI+A+B组之间Calpain10无统计学差异(18±1.5 vs 21±1.9,P=0.422);Sham组较MI组、MI+A组、MI+A+T组Calpain10明显降低(18±1.5 vs 67±4.2,18±1.5 vs 47±1.9,18±1.5 vs 30±2.4,P<0.01);MI+A+B组较MI+A+T组Calpian10降低(21±1.9 vs 30±2.4,P=0.03);MI+A+B组、MI+A+T组较MI+A组Calpain10明显降低(21±1.9 vs 47±1.9,30±2.4 vs 47±1.9,P<0.01);2.Calpain10与梗死面积明显正相关(r=0.84 P<0.01),PMPs与Calpain10明显正相关(r=0.90,P<0.01);3.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到Calpain10与梗死面积回归模型Infarction Area=3.350+0.342×Calpain10;3.。结论:1.Calpain10与心肌梗死面积相关,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PMPs参与心肌梗死损伤过程;2.Calpain10可能通过血小板激活后α颗粒分泌、血小板聚集、伸展、突起形成、脱落等过程促进PMPs生成;3.抗血小板药物可能通过降低血小板细胞内钙内流而抑制Calpain10生成进而影响降低PMPs表达。第三部分血小板微粒在压力负荷心肌病评估中的作用既往研究显示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作为血小板激活、凋亡后产物参与了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众多疾病发病过程,并在高血压病、肺动脉高压等疾病中具有重要的病情评估价值。但PMPs在心肌病中的具有何种价值,传统心肌病治疗药物是否能影响PMPs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研究明确。目的:1.观察PMPs在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压力负荷心肌病模型小鼠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MPs与肥厚性心肌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性;2.观察氯沙坦对PMPs及TAC模型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探讨其对PMPs影响机制;方法:1.研究共入选18只雄性C57BL/6J小鼠,经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TAC模型组(TAC group)、假手术组(sham group)及TAC+氯沙坦干预组(TAC+ARB group)。通过结扎主动脉弓方法制作TAC模型。自模型制作术前一周起至术后一周进行药物(氯沙坦5mg/kg/day)干预;2.术后7天超声测定心功能后处死小鼠,采集血液标本。Elisa检测血清PMPs表达水平;3.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多均数比较。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异t检验(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法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数据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进行多均数比较,进一步采用Wilcoxon检验进行均数间两两比较。结果:1.TAC+ARB组与Sham组PMPs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差异(23±2.9 vs 19±3.3,P=0.055);TAC+ARB组较TAC组PMPs显着降低(23±2.9 vs 54±9.4,P=0.004);TAC组较Sham组PMPs显着升高(54±9.4 vs 19±3.3,P=0.004);2.各组间LVEF无统计学差异;3.TAC+ARB组较TAC组LV Mass明显降低(30±3.3 vs 38±2.2,P<0.001);Sham组较TAC组LV Mass明显降低(27±3.5 vs 38±2.2,P<0.001);TAC+ARB组与Sham组LV Mass无统计学差异(30±3.3 vs 27±3.5,P=0.106);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MPs与LV Mass显着正相关(r=0.908,P<0.001);PMPs与LVEF显着负相关相(r=-0.5,P=0.034)。结论:1.TAC压力负荷心肌病模型小鼠早期即可观察到PMPs升高,其水平与心肌重构显着相关,为心肌重构标志物;2.PMPs为心肌病、心力衰竭潜在干预靶点;3.氯沙坦可降低PMPs水平,对PMPs的作用可能为其改善心肌病、心力衰竭预后的又一作用机制;4.PMPs在压力负荷心肌病模型早期与LVEF呈显着负相关,为反应心功能的重要标志物。

路亚洲[3](2019)在《豁痰通络解毒方对(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豁痰通络解毒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痰瘀蕴毒型)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豁痰通络解毒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痰瘀蕴毒型)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中医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思路。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明确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的患者中筛选72例,并经临床证型诊断符合痰瘀蕴毒型诊断标准,年龄选择在18-75岁之间,男女均可。采用随机数字编码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所有的入选患者均进行西医规范化治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钙片、雷米普利以及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西医规范治疗和豁痰通络解毒方治疗(水煎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日2次口服),对照组则给予西医规范治疗。并同时结合患者自身的合并症给予相应药物服用。两组中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疗程为1周,其它药物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评分,并结合和运用X2检验和t检验等手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的分型、危险因素、中医症状评分及分布方面进行对比,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心绞痛疗效方面,两组间治疗后的疗效均有显着改善(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3)生活质量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值均小于0.05;在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各方面评分均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水平,表明试验组疗效更加明显。(4)中医症状方面,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中医症状的主症情况中,经两个相关样本检验(Wilcoxon检验)分析发现,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并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中医症状的兼症情况中经两个相关样本检验(Wilcoxon检验)分析发现,试验组组内各症状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除口干苦和舌苔外,其他症状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经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评分,表现为试验组各方面指标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试验组效果更好。(5)根据中医症状、心绞痛和心电图三个方面的恢复情况判断疗效,中医症状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总有效率83.3%;心绞痛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6.1%;心电图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80.6%,故经分析均显示试验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在临床试验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无死亡、转院和进行CABG手术患者,但在对照组中有3人进行PCI手术;在试验组中有1人进行PCI手术。两组在治疗两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8.3%,试验组2.7%(注:在两周治疗内由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应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PCI手术)。两组间进行PCI手术情况经Fisher精确检验对比显示,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豁痰通络解毒方在治疗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明显,且患者没有不良反应。2、豁痰通络解毒方在治疗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中医症状、生活质量等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并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少、价格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被推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卫青[4](2019)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心血管疾病是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其中冠状动脉疾病为最常见类型。近年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在急性冠脉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其病情凶险,心电图改变不典型,预后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心电图与冠脉病变(coronal lesions,CL)的关系,及时、准确的评估冠脉血管情况,对于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比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与冠脉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的关系,明确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CG)与冠脉病变(CL)情况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6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18导联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于发病12h内或1012d内行冠脉造影。记录其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脂异常病史等一般情况,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记录单支、双支或三支及以上血管数目及梗死相关动脉情况。测量心电图QRS时限、分析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统计心电图ST段下移的导联数及心电图T波倒置程度及导联,比对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根据冠脉造影病变血管部位分布、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及导联数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心电图QRS时限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关系、心电图T波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5个方面进行观察。结果左回旋支(LCX)62例,占23.50%;前降支(LAD)118例,占44.70%;右冠状动脉(RCA)76例,占28.80%;左主干(LM)8例,占3.0%。NSTEMI患者中轻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80例,重度狭窄106例,完全闭塞72例。QRS≥100ms组患者其三支及以上病变数目多于QRS<100ms组(P<0.05)。ST段下移≥1mm组冠脉造影三支及以上的病变数目多于ST段下移<1mm组(P<0.05),导联数<6个组冠脉造影三支及以上的病变数目少于导联数≥6个组(P<0.05)。无T波倒置组、T波倒置<2mm组和T波倒置≥2mm三组间冠脉血管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MI患者心电图QRS≥100ms、ST段下移≥1mm、导联数≥6个提示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以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较多见;N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AD多见,重度狭窄多见;心电图T波倒置对患者的冠脉病变评价无统计学意义。

王云杰[5](2016)在《3种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3种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缺血修饰清蛋白(IM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肌钙蛋白I(TnI-Ultra)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ACS患者(ACS组),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研究对象血清的IMA、NT-proBNP、TnI-Ultra。并记录ACS患者胸痛发作时间,比较胸痛<3 h内者与3~6 h间者血清的IMA、NT-proBNP、TnI-Ultra的变化,并计算3项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AC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IMA(92.45±9.78)mmol/L、NT-proBNP(2106±678)pg/mL及TnI-Ultra(4.08±1.01)ng/mL均显着性高于对照组MA(71.44±8.34)mmol/L、NT-proBNP(235±108)pg/mL及TnI-Ultra(0.04±0.02)ng/mL(t=14.62、25.08、35.77,均P<0.05)。UA、NSTEMI、STEMI患者血清IMA(97.79±12.67)mmol/L、(88.34±11.05)mmol/L和(86.73±12.36)mmol/L、NT-proBNP(976±138)pg/mL、(2 344±878)pg/mL和(5 068±1450)pg/mL,TnI-Ultra(0.15±0.06)ng/mL、(1.76±1.03)ng/mL,(18.67±1.34)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9、29.08、40.33,均P<0.05);且NSTEMI、STEMI患者血清NT-proBNP及TnI-Ultra均显着高于UA患者(均P<0.05);STEMII患者血清NT-proBNP及TnI-Ultra均显着高于NSTEMI患者(均P<0.05)。胸痛小于3 h、胸痛3~6 h患者血清IMA(91.88±11.07)mmol/L,(95.70±10.89)mmol/L、NT-proBNP(1 807±970)pg/mL,(2 456±1346)pg/ml及TnI-Ultra(0.33±0.08)ng/mL,(7.68±1.36)ng/mL均显着高于对照组(71.44±8.34)mmol/L,(235±108)pg/mL,(0.04±0.02)ng/mL(均P<0.05);胸痛小于3~6 h患者血清IMA、NT-proBNP及TnI-Ultra均显着高于胸痛小于3 h(均P<0.05)。IMA、NT-proBNP及TnI-Ultr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5.0%(76/80)。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着性高于单独检测的阳性率IMA、NT-proBNP及TnI-Ultra 85.0%(68/80)、75.0%(60/80)、72.5%(58/80)(P<0.05)。结论 IMA、NT-proBNP、CTnI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ACS的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且检测周期短,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郭立超,华川[6](2014)在《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近年来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血液中相关生化标志物的测定是检测心肌缺血或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良好特异性及敏感性的反映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在ACS早期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高敏感型心肌肌钙蛋白、缺血修饰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血栓前体蛋白4种生化标志物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李盘,周静,高峰[7](2014)在《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动脉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极高。随着心脏介入技术及溶栓技术不断完善,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变得至关重要。血液生化标志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在临床中得到应用。该文就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

董剩勇[8](2014)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因素评价及其生化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针对临床上难以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进行正确评价以及现有生化标志物在临床灵敏性特异性上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本文研究分析影响ACS预后的多种危险因素,利用快速发展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潜在的新生化标志物并对血液循环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修饰形式进行检测,试图发现高灵敏度/特异度的新生化标志物以及NT-proBNP存在的所有修饰形式,分析和阐述新标志物和NT-proBNP不同修饰形式与ACS预后评价的关系,为ACS不同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为ACS特异性和个体化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新思路。方法:本论文分三部分进行。(1)分2批纳入因胸痛疑似ACS而在解放军总医院入院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特征学信息、既往疾病史、临床诊疗资料和血生化指标值,并对第1批患者进行出院后1个月和3年的随访,对第2批患者进行出院后2个月和1年的随访。随访内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MACE包括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梗)和次要终点事件(因不稳定型心绞痛而再入院治疗和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一系列分层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方法分析不同危险因素与ACS患者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2)随机选取来源于第1批研究对象的409例ACS患者,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时间飞行(SELDI-TOF)质谱技术检测患者血清标本,利用聚类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与AC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蛋白质谱峰。(3)选取来源于第2批研究对象的200例ACS患者,采用免疫磁珠捕获患者血清中NT-proBNP的不同修饰形式,随后利用SELDI-TOF质谱进行检测,对比检索NT-proBNP在血液循环中的所有修饰形式,比较分析NT-proBNP不同修饰形式和血清中总NT-proBNP水平在ACS预后评价中的差异。结果:(1)第1批纳入1023例患者,其中770例确诊为ACS;ACS患者30天和3年MACE发生率分别为8.3%和35.6%。第2批纳入1039例患者,其中777例确诊为ACS;ACS患者2个月和1年MACE发生率分别为16.2%和35.6%。ACS患者短期(出院30天或2个月内)和中长期(出院30天后3年内或2个月后1年内)预后的影响因素不同。在校正多种因素后,ACS患者短期预后与心功能≥3级或左室射血分数≤40%的比例、NT-proBNP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MB活性和肌钙蛋白T水平正相关(P<0.05),而长期预后仅与心功能相关(P<0.05)。(2)4174.39m/z的蛋白质谱峰与ACS患者3年心血管事件相关。在校正多种因素后,4174.39m/z是ACS患者出院30天后3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峰值第四等份与第一等份相比,HR=2.33,95%CI=1.23-4.39,P=0.009)。(3)NT-proBNP在ACS患者血液循环中以部分糖基化和水解结合的形式为主。NT-proBNP蛋白N端1-2氨基酸水解形式与N端1-3和C端76氨基酸水解并4个位点糖基化的比值与ACS短期和长期预后均负相关(P<0.05)。在校正多种因素后,该比值与ACS短期MACE以及短期和长期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性仍存在(P<0.05)。结论:ACS患者的短期预后和长期预后影响因素不同。4174.37m/z的蛋白质谱峰可能为CX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可为ACS长期预后评价提供额外的价值。此外,NT-proBNP的糖基化修饰形式可能是比内源性NT-proBNP更好的ACS预后评价生化标志物。本文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可为生化标志物及蛋白修饰形式研究提供方法学支持。本文研究结论在ACS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改善患者预后评价能力和ACS临床诊疗策略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陆婷婷,刘莎,王培培,唐亚蒙,黄泽智[9](2013)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发病急、变化快等特点,因此,ACS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等的发展,寻找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的生化标志物,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干预ACS,有效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目前ACS标志物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

代佩灵,张翠丽,富路[10](2013)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日趋增高,早期生化标志物对AMI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越来越重要,目前主要的AMI早期生化标志物,如髓过氧化物酶、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等在AMI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和病变程度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Lp-PLA2、H-FABP 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血小板微粒在心肌梗死、压力负荷心肌病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血小板微粒与心肌梗死面积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钙蛋白酶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对血小板微粒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血小板微粒在压力负荷心肌病评估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血小板相关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豁痰通络解毒方对(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 病例剔除标准
    6 脱落病例标准
    7 中止试验标准
    8 临床试验方法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性观测
    10 统计学方法
    11 结果分析
讨论
    一、研究现状
    二、学术思想
    三、方药分析
    四、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存在问题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4)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的生化标志物的局限性
2 几种新的生化标志物
    2.1 hs-c Tn与ACS
    2.2 IMA与ACS
    2.3 H-FABP与ACS
    2.4 Tp P与ACS
3 展望

(7)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1.1 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1.2 肌红蛋白
    1.3 肌钙蛋白
    1.4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2 预测性心肌损伤标志物
    2.1 B型脑钠肽及N端脑钠肽前体
    2.2 生长分化因子15
    2.3 髓过氧化物酶
3 相关炎性生化标志物
    3.1 超敏C反应蛋白
    3.2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3.3 肿瘤坏死因子α
    3.4 白细胞介素
    3.5 可溶性CD40L
4 动脉硬化性标志物
    4.1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4.2 糖原磷酸化酶BB
5 展望

(8)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因素评价及其生化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价危险因素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基线资料的收集
        2.3 血生化指标检测
        2.4 终点事件与随访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2 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3.3 影响 ACS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利用质谱技术探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评价的潜在生化标志物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2 基线资料与心血管事件随访
        2.3 血生化检测与 SELDI‐TOF 质谱分析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与随访情况
        3.2 蛋白质谱分析
        3.3 蛋白质谱峰值与血生化指标的预后评估比较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NT‐proBNP 不同修饰形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评价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2 基线资料与心血管事件随访
        2.3 血生化指标检测
        2.4 免疫磁珠与质谱分析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与随访情况
        3.2 NT‐proBNP 在血液循环中的修饰形式
        3.3 NT‐proBNP 修饰形式与 ACS 预后的关系
    4 讨论
    5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英文缩略语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致谢

(9)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s-cTnT
2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3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 (GPBB)
4 间质金属蛋白酶-9 (MMP-9)
5 B型利钠肽 (BNP)
6 和肽素 (copeptin)
7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APP-A)
8 可溶性CD40L (sCD40L)
9 髓过氧化物酶 (MPO)
10 同型半胱氨酸 (Hcy)
11 白细胞介素 (IL)
12 缺血修饰白蛋白 (IMA)

(10)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肌受损坏死前标志物
    1.1 斑块破裂
        1.1.1 白细胞介素6
        1.1.2 妊娠相关蛋白
        1.1.3 基质金属蛋白酶
    1.2 血管出血
        1.2.1 C反应蛋白
        1.2.2 髓过氧化物酶
    1.3 血栓形成
2 心肌受损坏死标志物
    2.1 心肌组织受损标志物
        2.1.1 缺血修饰白蛋白
        2.1.2 糖原磷酸化同工酶BB
    2.2 心肌组织坏死标志物
        2.2.1 肌红蛋白
        2.2.2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2.2.3 肌酸激酶同工酶
        2.2.4 心肌肌钙蛋白
3 小 结

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和病变程度中的应用价值[D]. 韩晓雨.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2]血小板微粒在心肌梗死、压力负荷心肌病中的价值[D]. 耿小勇.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3]豁痰通络解毒方对(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路亚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D]. 张卫青.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5]3种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 王云杰. 中国基层医药, 2016(14)
  • [6]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郭立超,华川. 现代医学, 2014(10)
  • [7]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李盘,周静,高峰. 医学综述, 2014(10)
  • [8]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因素评价及其生化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 董剩勇.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4(03)
  • [9]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J]. 陆婷婷,刘莎,王培培,唐亚蒙,黄泽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13)
  • [10]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代佩灵,张翠丽,富路. 医学综述, 2013(07)

标签:;  ;  ;  ;  ;  

急性冠脉综合征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