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碎补对链霉素耳毒性解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群,曾弦,黄丹,李娟,唐敏,李顺祥[1](2021)在《骨碎补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骨碎补是历代临床常用中药,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消风祛斑等功效。其主要含黄酮、苯丙素、三萜、酚酸及其苷等类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促软骨再生、护牙健齿、保护肾功能、抗炎、防治中毒性耳聋、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本文对近年来骨碎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骨碎补的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谌顺清,梁伟,张雪妹,李霞,詹志来,郭兰萍,黄璐琦,张学敏,高文远[2](2021)在《骨碎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骨碎补性温、味苦,归肝肾经,是治疗骨折骨伤的常用中药,其所含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类、苯丙素类、以及木脂素类等。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抗骨质疏松、促骨折愈合、肾保护、抗炎、促进牙齿生长、防治氨基糖苷类耳毒性以及降血脂等功效。此外,骨碎补的毒性评价实验也表明其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柚皮苷是骨碎补药材中的二氢黄酮类成分,众多研究表明,以柚皮苷为主的总黄酮成分在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抗炎、促进牙齿生长以及降血脂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研究对近年来有关骨碎补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部分作用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骨碎补药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朱丽军[3](2018)在《补肾聪耳方对庆大霉素致聋大鼠耳蜗P38MAPK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意在评估补肾聪耳方对药物性耳聋大鼠的治疗作用,同时研究该方剂对细胞凋亡信号通路P38MAPK的影响。通过对比三组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变化、听力变化、血cAMP和cGMP的改变、耳蜗病理切片以及耳蜗P38蛋白的表达从而整体的评估补肾聪耳方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使用补肾聪耳方防治药物性耳聋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通过ABR听力筛查的SD大鼠(45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中药组及模型组采用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 mg·kg-1·d-1)连续14天的方法制造药物性耳聋大鼠模型,中药组在造模的基础上给予补肾聪耳方灌胃,空白组注射并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三组大鼠一般情况,测量大鼠体重上升的差距,ABR测听力下降幅度。实验第15天取材,测量大鼠血浆cAMP和cGMP含量,使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耳蜗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耳蜗P38蛋白的含量。结果(1)一般状态评价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一般状态出现改变,空白组大鼠表现正常。中药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了躁动不安,容易受到惊吓,怕人怕物,食量明显减少,但饮水增多,体重增长缓慢,大便干,尿量明显减少等一系列表现。但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中药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优于模型组。(2)体重增长幅度三组大鼠两周后体重评估,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三组相比,空白组平均体重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体重增长快(P<0.01),空白组与中药组相比,空白组体重增长快(P<0.01),模型组与中药组相比,中药组体重增加较快(P<0.05)。(3)血浆cAMP和cGMP值比较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cAMP/cGMP值上升(P<0.05),中药组与空白组相比cAMP/cGMP值上升(P<0.05),模型组与中药组相比,模型组cAMP/cGMP值较高P<0.05)。(4)ABR测听比较三组大鼠ABR阈值相比空白组最低,其次是中药组,最后是模型组。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其ABR阈值最低(P<0.01),空白组和中药组相比,其ABR阈值最低(P<0.01);模型组与中药组相比,中药组ABR阈值较低(P<0.01)。(5)耳蜗病理切片比较空白组大鼠耳蜗切片正常。模型组大鼠和中药组大鼠耳蜗病理切片均出现毛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规则,螺旋神经节数量减少等情况。但整体上看,中药组病理切片相对模型组较好。(6)耳蜗P38蛋白含量Western-Blot与RT-PCR结果均显示:与模型组和中药组相比,空白组P38蛋白的表达偏低(P<0.05),而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P38蛋白的表达相对较低(P<0.05)。结论三组大鼠ABR阈值的情况以及病理切片表明,药物性耳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结合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变化以及cAMP/cGMP值提示模型组与中药组两组大鼠整体状态与中医肾虚证型耳聋相似。中药组大鼠ABR阈值的改善以及耳蜗病理切片结果提示补肾聪耳方对药物性耳聋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此采用补肾法治疗药物性耳聋方法可行。三组大鼠耳蜗P38蛋白表达提示庆大霉素所致药物性耳聋发病机制可能与开启MAPK细胞凋亡通道有关。而采用补肾聪耳方能有效抑制P38MAPK通道的开启从而对药物性耳聋起到防治作用。
张冉令[4](2016)在《骨碎补对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套管大鼠外周血β-防御素-2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套管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β-防御素-2mRNA (rBD2)表达和外周血白介素2(IL-2)、肺组织细胞亚群(CD3、CD4、 CD8)、肺泡灌洗液sIgA含量变化的规律及骨碎补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72只SPF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A)、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套管模型非用药组(B)及模型用药组(C),每组各24只。制备大鼠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气管套模型。造模成功后,在给药后第24h、72h、168h三个时段活体取材。采集外周血标本、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检测外周血及肺组织β-防御素-2(rBD2) mRNA表达、外周血IL-2含量、肺组织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肺泡灌洗液sIgA含量。结果(1)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套管后大鼠外周血rBD2表达量明显下降,以气管切开插管后24h最明显,在第72h、168h两个时间段下降程度稍有改善;用中药骨碎补干预后,可以明显改善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外周血中rBD2的表达,改善作用随用药时间增长而增强,但没恢复至正常水平。(2)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外周血IL-2含量没有改变,但用骨碎补干预后气切大鼠外周血IL-2含量明显提高,提高程度与用药时间呈相关。(3)气管切开插管后肺组织rBD2表达量在第24h明显上调,然后开始下调,其下调程度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在第168h表达下降到最低值;服用骨碎补后,rBD2表达开始明显升高,至第72h表达达到最高值,在第168h表达则稍有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4)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肺泡灌洗液sIgA含量在第24h和第72h明显高于正常大鼠,但在第168h则明显回落。用中药骨碎补干预后,气切插管大鼠肺泡灌洗液sIgA含量在第24h即明显上升,在第168h亦没有下降。(5)气管切开插管后第24h肺组织CD3含量明显降低,在168h达到最低值;服用骨碎补后CD3含量出现上升,在72h达到最大值,在168h时则稍有回落。(6)气管切开插管后肺组织CD4含量出现短暂上升,在24h达到最大值,而后则明显下降,其下降在第72h达到最低值,在168h则稍有上升;服用骨碎补后在第72h时开始上升,在第168h上升达到最大值。(7)气管切开插管后肺组织CD8含量明显上升,在第72h上升达到最大值,而后168h则明显回落;服用骨碎补后在第72h开始下降,到168h其下降达到最低值。结论 中药骨碎补对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套管大鼠免疫功能具有增强或保护作用,特别是肺部局部的免疫功能。骨碎补的这种免疫增强作用可能与上调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套管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β-防御素-2 mRNA的表达,提高外周血IL-2、肺泡灌洗液sIgA含量及改善肺组织T细胞亚群严重失衡的作用有关。
王雪妮,张德芹[5](2012)在《骨碎补外用功能主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系统总结整理历代本草文献有关骨碎补外用功能主治的记载,全面综述与骨碎补外用功能主治相关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为《中国药典》修订骨碎补外用功能主治标准提供详实的文献依据,为开展骨碎补中医外治研究提供参考。
刘玲玲,曲玮,梁敬钰[6](2012)在《骨碎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骨碎补为常用中药,化学成分类型多样,主要涉及黄酮、三萜、酚酸及其苷类等,具有良好的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抗炎等活性,研发前景广阔。本文对骨碎补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邹珊珊[7](2011)在《不同产地槲蕨的质量对比研究》文中提出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异名:D.fortunei J. Sm)]为槲蕨科槲蕨属多年生蕨类植物,其根茎入药为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疗伤止痛的功效。目前,在市场上,骨碎补药材的混用现象十分严重,文献记载目前作为骨碎补药用的植物共涉及到6属,15种植物,其来源复杂,而且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对骨碎补药材的来源、质量标准、控制方法等进行研究,以确保骨碎补药材的质量稳定、可靠。《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以柚皮苷为指标成分,但一些混淆品如中华槲蕨(D.sinica Diels),也含有柚皮苷。所以,单一成分的含量测定已不能满足对其质量的全面控制,亟需建立一套系统的、综合的方法对其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古籍论着及相关的期刊文献,整理大量槲蕨及其混淆品的标本资料,进行了槲蕨的本草考证,并对其化学及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骨碎补药材的市场调查方案,前往河北安国、安徽亳州进行市场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及标本记录分析了槲蕨的生态习性、资源分布、混淆品、产量、销售等情况。同时,我们以采自湖北五峰的槲蕨的根茎为研究对象,采用硅胶和凝胶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其75%乙醇的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和1个甾体混合物,通过理化、波谱解析和文献对照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kaempfero 1-3-O-β-D-glucopyranoside-7-O-α-L-arabinofuranoside)柚皮苷(naringin),新北美圣草苷(neoeriocitrin),5,7-二羟基色原酮-7-O-芸香糖苷(5,7-dihydroxychromone-7-O-rutinoside),香豆酸-4-O-β-吡喃葡萄糖苷(trans-p-coumaric acid-4-4-O-β-D-glucopyranoside),咖啡酸-4-O-β-D-葡萄糖苷(caffe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D-(+)-半乳糖[D-(+)-Galactose],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其中5,7-二羟基色原酮-7-O-芸香糖苷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的。另外,我们建立了槲蕨根茎中4种成分(咖啡酸-4-O-β-D-葡萄糖苷,5,7-二羟基色原酮-7-O-芸香糖苷,新北美圣草苷和柚皮苷)含量测定的RP-HPLC方法。系统地考察了方法的提取条件和色谱条件,确定提取条件为:70%乙醇-水溶液超声提取45 min。色谱条件为:色谱柱MZ-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0.2%冰醋(B)梯度洗脱0→8 min,8%A→15%A;8→15 min,15%A→20%A;15→30 min,20%A持续15 min;30→36 min,20%A→43%A;36→45 min,43%A→70%A,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60 nm。咖啡酸-4-O-β-D-葡萄糖苷,5,7-二羟基色原酮-7-O-芸香糖苷,新北美圣草苷和柚皮苷分别在10.00~100.00μg/mL(r2=0.9994),0.30~6.00μg/mL(r2=0.9998),6.72~67.20μg/mL(r2=0.9999)和24.80~248.00 gg/mL(r2=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5)分别为102.23%(RSD=1.10%),100.67%(RSD=1.86%),101.95%(RSD=1.78%)和98.12%(RSD=1.88%)。应用该方法对10批不同产地的槲蕨根茎中的4种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最后,我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槲蕨根茎的化学指纹图谱,对,10批不同产地槲蕨根茎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得到13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产地的槲蕨根茎进行了相似度分析,10批槲蕨根茎的相似度均大于0.94。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是其中包含的成百上千的化学成分,故只进行单一成分的含量测定已经不能全面评价药材的质量。应用现代色谱、波谱分析手段建立中药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是实现中药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本论文对槲蕨根茎的化学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旨在补充和完善槲蕨现行质量标准,这种多成分定量和指纹图谱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更准确、更全面地评价槲蕨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黄倩,赵长振,曹碧茵[8](2009)在《中药防治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该文介绍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发生机制,回顾了中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防治作用的研究资料,总结并分析了10味中药(川芎、丹参、刺五加、当归、黄芩、葛根、茯苓、骨碎补、儿茶素、月见草)和多种复方制剂(复聪片、耳聋左慈丸、金匮肾气丸、天鼓冲剂、复方丹参、补肾聪耳片等)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实验性耳毒性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
隋长德[9](2009)在《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将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处,通过X光片、普通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此种复合材料体内生物相容性、成骨活性及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将中药骨碎补粉以总量的百分之十比例加入羟基磷灰石粉体中,充分混均,制备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以羟基磷灰石组,纳米羟基磷灰石组为对照,各植入材料分别以5:1比例加入分散剂糊精,以增加植入材料强度和韧性。取36只健康哈尔滨大白兔,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形成1.0cm×1.0cm×0.3cm的人工骨缺损,将各材料植入人工骨缺损处,在术后4、8、12、16周分批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X线摄片、病理组织切片、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大体解剖标本观察骨创修复情况及材料与周围组织结合情况;X光摄片后采用图像分析处理程序进行密度分析;脱钙切片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学变化及新生骨的生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与骨结合情况及新骨生长情况。将X光密度值、新骨面积百分比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纳米羟基磷灰石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动物体内后无感染和排斥反应。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组在密度测量分析,4周、8周、12周、16周缺损修复区密度逐渐减小,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组织学观察,4周时材料与宿主骨界面有大量纤维和成骨细胞形成,少量新骨形成。8周时材料与骨交界大量新骨形成,但尚不成熟,材料有少量吸收;12周时新生骨较成熟,新生骨小梁排列不十分规则,可见哈佛氏系统;16周时大量新生骨形成,骨小梁排列整齐,骨改建基本完成,材料基本完全被降解吸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也证实了新生骨呈渐进性成熟过程。在组织学、X线摄片及扫描电镜显示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组骨缺损修复程度优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组,明显优于羟基磷灰石组。结论: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及羟基磷灰石。成骨方式包括骨引导、骨诱导,二者协同,可用于骨缺损修复。
耿妍[10](2007)在《骨碎补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茎,表面密被鳞片,不易除净,且质地坚硬而韧,不利于粉碎和煎煮出有效成分,故临床多以炮制品入药。因此,本课题对骨碎补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为临床用药更合理、更有效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骨碎补传统炮制工艺研究对骨碎补传统砂烫工艺进行了优选,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经综合分析确定了砂烫法炮制骨碎补的最佳工艺为180℃,砂烫2分钟,砂量为20倍药材用量。在已确定的砂烫法最佳工艺条件下对骨碎补进行炮制,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样品的石油醚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羊齿-9(11)-烯、里白烯等4个单体化合物。通过TLC法对骨碎补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骨碎补的生品和砂烫品进行提取,并在不同极性的展开剂条件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品和炮制品在相同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且5%香草醛浓硫酸显色后,各样品未见明显差别。通过HPLC法对骨碎补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分别采用不同波长、不同流动相及不同洗脱方式对骨碎补生品及炮制品进行了图谱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炮制品产生了5-羟甲基糠醛,同时炮制品还产生了一个新的成分,该成分随炮制温度的升高含量增加,认为该成分是样品糊化的标志。二、骨碎补盐制工艺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初试了盐制骨碎补,并与传统砂烫法进行了对比,认为盐制法有一定的优势,其方法可行。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盐制骨碎补的影响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柚皮苷含量为指标,优选出盐制骨碎补最佳炮制工艺为1.5倍0.03g/ml盐溶液闷润8小时,再190℃砂烫4min。中试放大实验的测定结果与实验室小试的测定结果接近,故认为此工艺稳定可行。三、盐制骨碎补质量标准研究通过对骨碎补十批中试样品的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以及重金属限量检查、砷盐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等,初步制定了盐制骨碎补的质量标准。四、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古代及现代关于骨碎补的研究文献,对其历史沿革进行了整理研究,并对现代关于骨碎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为骨碎补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骨碎补对链霉素耳毒性解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碎补对链霉素耳毒性解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骨碎补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黄酮类化合物 |
1.2 苯丙素类化合物 |
1.3 三萜类化合物 |
1.4 酚酸类化合物 |
1.5 甾体类化合物 |
1.6 其他类化合物 |
2 骨碎补的药理作用 |
2.1 抗骨质疏松 |
2.2 促进骨折愈合 |
2.3 促进软骨再生 |
2.4 肾保护作用 |
2.5 护牙健齿 |
2.6 抗炎作用 |
2.7 降脂作用 |
2.8 防治药物中毒性耳聋 |
2.9 改善记忆 |
2.1 0 增强免疫力 |
2.1 1 其他药理作用 |
3 骨碎补的临床研究 |
4 讨论 |
(2)骨碎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骨碎补化学成分 |
1.1 黄酮类 |
1.1.1 黄酮及苷类 |
1.1.2 二氢黄酮类 |
1.1.3 黄烷醇类 |
1.1.4 其他黄酮类 |
1.2 三萜类 |
1.3 苯丙素类 |
1.4 木脂素及甾体 |
1.5 其他类 |
2 骨碎补药理作用 |
2.1 抗骨质疏松作用 |
2.2 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
2.3 抗炎作用 |
2.4 促进牙齿生长作用 |
2.5 降血脂作用 |
2.6 防治中毒性耳聋 |
2.7 肾保护作用 |
2.8 骨碎补安全性评价 |
3 结语与展望 |
(3)补肾聪耳方对庆大霉素致聋大鼠耳蜗P38MAPK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实验一 补肾聪耳方对庆大霉素致聋大鼠听力及耳蜗形态学影响..3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意义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实验二 补肾聪耳方对庆大霉素致聋大鼠耳蜗P38蛋白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检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骨碎补对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套管大鼠外周血β-防御素-2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试验材料 |
1. 试验动物 |
2. 试验药物 |
3. 试验模型 |
4. 主要实验试剂 |
5. 主要实验仪器 |
6. 实验耗材及一般实验实验器材 |
试验方法 |
1. 大鼠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模型的制备 |
2 给药 |
3 一般指标的观察 |
4. 大鼠肺组织、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的采集 |
5. 肺组织T细胞亚群含量测定 |
6. 外周血IL-2测定 |
7. 肺泡灌洗液sIgA测定 |
8. β-防御素-2及内参Gapdh基因引物设计 |
9. 外周血β-防御素-2mRNA的提取及逆转录 |
10. 外周血β-防御素-2mRNA表达的上机测定 |
11. 外周血β-防御素-2mRNA上机设置及计算方法 |
12. 肺组织rBD2mRNA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
13. 统计学方法 |
实验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体重变化 |
3. 大鼠外周血β-防御素-2 mRNA相对表达量(2~(-ΔΔCt)) |
4. 大鼠肺组织rBD2 mRNA相对表达量(2~(-ΔΔCt)) |
5. 外周血IL-2含量 |
6. 大鼠肺泡灌洗液sIgA含量 |
7. 大鼠肺组织T细胞亚群含量变化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部分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骨碎补外用功能主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典标准沿革 |
2 本草文献记载 |
3 化学成分 |
4 药理作用 |
5 临床应用 |
6 展望 |
(6)骨碎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黄酮类 |
1.2 三萜[13~16] |
1.3 酚酸[2~4, 8, 12, 17, 18] |
1.4 木脂素及甾体 |
1.5 其他类 |
2 骨碎补的药理作用 |
2.1 促进骨折愈合 |
2.2 抗骨质疏松 |
2.3 抗炎作用 |
2.4 促进牙齿生长 |
2.5 防治药物中毒性耳聋 |
2.6 降血脂 |
2.7 安全性评价 |
3 结语与展望 |
(7)不同产地槲蕨的质量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骨碎补的本草考证及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一节 骨碎补的本草考证 |
第二节 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1. 黄酮类化合物 |
2. 萜类化合物 |
3. 挥发油类化合物 |
4. 苯丙素类化合物 |
5. 其他类化合物 |
第三节 骨碎补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 补肝肾强筋骨作用 |
2. 对牙齿生长的作用 |
3. 抗炎抗氧化作用 |
4. 降血脂作用 |
5. 对耳毒性作用的影响 |
6. 毒理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槲蕨的野生及市场资源调查 |
1 调查方法和内容 |
1.1 调查方法 |
1.2 调查内容 |
2 调查结果 |
2.1 槲蕨的生态习性 |
2.2 资源分布 |
2.4 混淆品情况 |
2.5 产量情况 |
2.6 市场销售现状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槲蕨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二节 试验部分 |
1. 样品来源及鉴定 |
2. 仪器和试剂 |
3. 提取分离 |
第三节 理化数据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槲蕨根茎中四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材料 |
1.2 仪器、试剂与对照品 |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
2.1 分析条件的研究 |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5 HPLC分析条件 |
2.6 方法学考察 |
2.7 样品的测定 |
3. 结论 |
第五章 槲蕨根茎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材料 |
1.2 仪器、试剂与对照品 |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
2.1 指纹图谱研究方法的确定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 HPLC色谱条件 |
2.5 指纹色谱全图 |
2.6 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标定 |
2.7 方法学考证 |
2.8 不同产地槲蕨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
2.9 十批样品的相似度评价结果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8)中药防治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Gs诱发耳毒性机制 |
1.1 蓄积中毒学说 |
1.2 屏障受损学说 |
1.3 线粒体损伤学说 |
1.4 氧化应激学说 |
1.5 钙蛋白酶与钙超载学说 |
1.6 细胞凋亡学说 |
2 单味药的实验研究 |
2.1 川芎 |
2.2 丹参 |
2.3 刺五加 |
2.4 当归 |
2.5 黄芩 |
2.6 葛根 |
2.7 茯苓 |
2.8 骨碎补 |
2.9 儿茶素 |
2.1 0 月见草 |
3 复方制剂的实验研究 |
3.1 复聪片 |
3.2 耳聋左慈丸 |
3.3 金匮肾气丸 |
3.4 天鼓冲剂 |
3.5 复方丹参制剂 |
3.6 补肾聪耳片 |
3.7 其他复方制剂 |
4 讨论 |
(9)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文献综述 |
五 材料和方法 |
六 结果 |
七 讨论 |
八 结论 |
九 参考文献 |
十 致谢 |
十一 英文缩写 |
附图 |
(10)骨碎补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
Abstract |
摘要 |
前言 |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骨碎补传统炮制工艺研究 |
第一节 骨碎补砂烫工艺研究 |
第二节 骨碎补砂烫品化学成分分离 |
第三节 骨碎补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
第二章 骨碎补盐制工艺研究 |
第一节 骨碎补砂烫法与盐制法的比较研究 |
第二节 骨碎补盐制工艺研究 |
第三节 盐制骨碎补的中试验证 |
第三章 盐制骨碎补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盐制骨碎补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二节 盐制骨碎补的中试验证 |
第四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骨碎补炮制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 骨碎补的研究进展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四、骨碎补对链霉素耳毒性解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骨碎补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周群,曾弦,黄丹,李娟,唐敏,李顺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08)
- [2]骨碎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谌顺清,梁伟,张雪妹,李霞,詹志来,郭兰萍,黄璐琦,张学敏,高文远. 中国中药杂志, 2021(11)
- [3]补肾聪耳方对庆大霉素致聋大鼠耳蜗P38MAPK的影响[D]. 朱丽军.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骨碎补对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套管大鼠外周血β-防御素-2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D]. 张冉令.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2)
- [5]骨碎补外用功能主治研究进展[J]. 王雪妮,张德芹. 中国医药导报, 2012(06)
- [6]骨碎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刘玲玲,曲玮,梁敬钰. 海峡药学, 2012(01)
- [7]不同产地槲蕨的质量对比研究[D]. 邹珊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12)
- [8]中药防治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研究进展[J]. 黄倩,赵长振,曹碧茵. 抗感染药学, 2009(03)
- [9]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隋长德. 佳木斯大学, 2009(06)
- [10]骨碎补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耿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