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庆龙,何佳楠,芮柏松[1](2022)在《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与信息化关系的历史演进——基于信息技术二重性理论分析》文中认为以信息技术的二重性("环境"和"工具"的双重属性)作为理论基础,对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与信息化关系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的发展既是一部基于广义"环境观"的演进历史,也是一部贯穿了以信息技术环境为主线的基于"工具观"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演进历史,而基于环境需求与技术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发展的关键。信息化时代,基于"工具观"的审计方法的应用能力无法从根源上改变审计抽样方法,由此体现为以内部审计信息化对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弥合程度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的渐进性发展。从信息技术到新技术,其颠覆性变革推动内部审计从信息化走向数智化,而该阶段新技术的二重性涵义也发生了重要变革,数据导向审计工作模式破土而出。
张竹青[2](2021)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研究 ——以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B农业公司为例》文中指出
唐婕[3](2021)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大丰农村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佳[4](2021)在《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事务所审计流程优化研究 ——以LT公司审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审计行业所面临的审计风险日益增加。行业的一些问题在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执业人员也意识到审计风险将会越来越大。国际审计准则制定机构通过制定新的准则的方式来解决行业出现的诸多问题。在新准则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贯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但是此前国内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讨论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多是介绍审计流程,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审计业务中如何应用研究较少。新准则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这种背景,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笔者曾经所在事务所的一个审计实例进行探讨。首先本文以LT公司为例分析了传统审计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实务中以控制风险为导向,无法全面了解被审单位面临的风险。从事务所对中国LT公司审计来看,事务所注重对内部环境进行分析,信息了解不充分。二是主要基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过于注重项目报表和交易测试,而对企业环境和风险重视缺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瞎子摸象”。三是过于关注内控缺陷,对内控的执行情况了解不足,缺少更加全面的分析性程序。其次针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描述,主要基于其基本原理,并且结合实际应用,进行了系统性展示。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入手,运用SWOT分析方式全面的展示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与自 身优劣势,并且详细了解及评价内部控制,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全面的展现出来,不仅效率高,并且效果也非常不错。最后针对传统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风险应对程序。一是优化审计模式,对企业潜在的包括经营在内的多方面风险要及时注意,可以通过对企业治理结构等多方面进行专业评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二是优化审计基础,运用风险评估基础方法,充分且全面的评估被审单位内外多方面影响因素。三是对审计方法进行优化,把审计风险模型优化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围绕着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分别形成了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四是根据笔者的工作经历提出对长期合作的企业实施常态化追踪审计,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价值。同时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顺利推行提出建议,如加大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完善相关法律、参加职业责任保险、提高专业胜任能力等。希望通过对LT公司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建议,为会计师事务所运用先进审计技术及降低审计风险提供参考。
陈心雨[5](2021)在《基于风险导向的A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处于稳中向好的局面,为了保持这一局面,企业需要承担内部结构升级、加大风险管理等责任,而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与风险也在随之加大。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明确自身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应对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构建相对完善的风险识别、应对体系。但传统审计模式已经无法让内部审计的发展顺应当今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基于风险导向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A公司的基本情况、内部审计现状,发现A公司内部审计存在内部审计前缺乏相关调查、风险识别不充分、审计实施阶段对于内部控制没有进行评价、审计结果记录与利用不足、审计效率低且数据分析不准确等主要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发现了风险意识淡薄、内部审计工作未与风险相契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A公司风险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成因,进而以风险为导向从审计计划、实施、报告和后续四个阶段为A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提出相关方案,同时评估公司运用改进方案所达到的预期效果。为了确保A公司内部审计改进方案的顺利实施,从组织、制度、技术、人才、文化五大维度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完善公司组织结构、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提高组织协同效用等组织保障措施;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健全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制度等制度保障措施;引进先进的审计软件、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等技术保障措施;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建立审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等人才保障措施;加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提升风险管理主导意识等文化保障措施。研究结论对A公司改进内部审计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为其他同类企业提供借鉴。
谢景星[6](2021)在《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商业银行业务规模逐年攀升,内部审计制度和体系的逐渐健全对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成效。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在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应通过重视内部审计、内部监督、风险管理的审计方法来完成银行的增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先进的审计方法,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方向的研究拥有非常关键的意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风险理论方面为方向,从风险事件中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风险影响大小进行分类,完善机构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同时具备着重要性及可操作性,重要性表现为银行风险局面严酷,更新换代进度飞速,实行新资本协议深刻影响内部审计,监管机构严格要求内部审计,同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需要自我更新。可操作性表现为我国商业银行已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拥有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具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银行作为金融经济环境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其业务规模逐年攀升,业务开展的同时风险也在增加,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业务指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显得尤为必要。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其内部审计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健康运转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当前较少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角度出发,以农业银行XY分行为研究对象,对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规范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农业银行XY分行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例进行理论和实务分析。本文第一部分运用战略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对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理论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以及运行程序进行剖析。第三部分,本文选取农业银行XY分行为案例,通过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论述了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论述了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考核机制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不匹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技术与工具的更新滞后、审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不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定位不清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未及时更新调整这五个方面第五部分,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通过以下五条相应措施进行完善。(1)增强内部审计考核机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2)加强信息化技术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的应用。(3)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提高风险评估技术。(4)转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5)强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的创新运用。本文探讨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弥补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缺陷,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为农业银行XY分行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夯实基础,同时给更多的商业银行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面提供思路。
戴景[7](2021)在《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文中认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颁布政策规定国内所有保险公司都归国家所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0月20日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第一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的诞生。我国保险行业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起步,到六七十年代的低谷,最后到现在的快速发展的过程,30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保险行业逐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和财产风险防范意识的逐渐深入,保险产品形态不断创新,保险公司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利的盈利模式,使得保险公司每时每刻都处在一种风险高度暴露的环境,公司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大。作为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保险公司的关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诞生于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较之国内更加成熟。中国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的审计理论薄弱,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狭窄。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传统的审计模式需要进行转变,需要从财务导向向风险导向转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审计的服务模式进行了修改,不但可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而且可以满足传统的审计模式无法满足的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中对于风险评估的需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对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研究。总结国内外学者们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各种研究和理论基础,结合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具体情况,指出其存在问题,针对性剖析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的成因,并且依据这些问题的成因,对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给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二、三、四、五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内部审计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和理论,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理论、受托责任理论以及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后文的案例分析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介绍了J省Z保险公司相关情况、及常见的风险,其次介绍了公司内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活动现状,包括机构设置、职能定位以及工作流程,并分析了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活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有审计地位偏低、审计队伍不稳定、审计项目过多以及审计结果利用不充分四点。第四部分根据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现状,从风向导向内部审计部门地位、审计方法、审计队伍建设、以及审计质量评价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对第三、四部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建议。根据研究结论,通过对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案例的分析,可以为其他保险公司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活动提供一定经验。要想更好地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需要提高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地位,包括优化组织结构以及建立一个良好的审计文化氛围;其次是改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可以通过完善非现场审计、以风险为导向设计审计方案及获取审计证据以及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入手;然后是优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任用机制、加强继续教育以及完善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最后是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不仅要全面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工作,还应该合理设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加强质量评价结构的后续利用。
徐鸿菲[8](2021)在《“新零售”商业模式对生鲜超市行业审计风险影响研究 ——以永辉超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使得经济受到了极大影响。除了口罩、酒精以及医药等商品的供不应求外,餐饮业、旅游业、休闲娱乐场所等都暂停营业。实体店经济萧条,销售、零售等行业都受到重创。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该意见从优化发展环境和强化政策支持两个方面提出了七大类措施鼓励零售业的创新与转型。无论是受宏观经济还是市场已经趋近饱和的影响,传统的线下实体店零售模式与传统电商模式的竞争性都在逐渐减弱。零售企业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来应对电子商务的冲击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新零售作为突破传统的创新零售方式,将线上、线下与物流的高效结合开始引起市场经营主体的注意。新零售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的快速发展,传统零售企业向新零售转型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运用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原来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选取了生超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永辉超市作为案例,基于审计风险模型,通过永辉超市转型前后的数据对比来分析其商业模式变化及新零售商业模式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根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整个文章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永辉超市新零售商业模式影响审计风险进行分析,从具体的案例出发,针对新零售商业模式提出了建议。企业在向新零售商业模式转型时,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如果资金本身并不能提供充足保障,扩张的资金大部分是以大规模借款或者其他业务的营收为基础,会影响资金链流转,加大流转风险。企业处于激烈竞争中,不合理的战略决策虽然在短期内提高了企业的营运能力,但是长久来看,债务到期就会导致企业承担巨大的偿债压力,最终增加审计风险。生鲜产品存在特殊性,容易被操纵来掩盖其他方面的舞弊行为。新零售商业模式对审计技术、高科技手段和设备的依赖,可能会导致数据损坏后无法修复、软硬件损坏而损坏数据等,这会增大相应审计风险。综上,传统零售向新零售转型整体会增大审计风险。本文接下来将通过分析永辉超市商业模式转型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以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任诗琪[9](2021)在《基于风险导向的L会计师事务所IPO项目审计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利用该项融资开展生产及运营活动,使自身发展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近年来,申请IPO上市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在IPO过程中也持续暴露出不少问题,部分企业为实现上市,采用造假方式美化财务报表。IPO公司没有依照规定披露客观、真实的信息,导致一些投资主体做出错误决策,这不但使资本市场的信用受到不良影响,也导致资本市场无法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难以发挥自身作用,市场经济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在承接IPO项目时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审计失败既要接受惩处,也会影响到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如何对其审计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防范和应对IPO审计风险,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L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内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专业能力强,声誉较好,属于综合性事务所。2017年,该事务所因未能勤勉尽责,在对D公司进行IPO审计时存在虚假记载,受到证监会严厉惩处。本文采取案例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以国内外IPO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为理论支撑,对IPO审计风险进行探讨,将L会计师事务所对D公司IPO项目审计失败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介绍案例概况以及L会计师事务所对D公司IPO审计过程的情况后,指出并分析风险导向下L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存在的问题,包括未正确评估IPO项目的重大错报风险、IPO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未能有效防范风险、IPO审计项目组的内部管理相对松懈、信息系统难以满足控制IPO审计风险的要求以及未执行恰当的IPO审计程序应对风险。针对L会计师事务所IPO项目审计实践中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对IPO审计中特别风险的识别和应对、建立并实施有效的IPO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健全IPO项目组审计人员配置、加快运用信息化手段防范IPO审计风险、完善IPO审计中的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等方面的优化对策,以期解决目前IPO审计工作中的问题,推动IPO项目审计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有效应对和防范IPO审计风险。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IPO审计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促进证券市场实现规范化发展,这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
郑惠丹[10](2021)在《基于风险导向的A企业加盟部内部审计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没有办法更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2013年8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在此次颁布的该准则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执行,并且要求企业的内审部门以及员工在实施内审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企业风险管理,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案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战略目标。2018年3月1日,审计署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提出要求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让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企业中得以更加全面的体现。A企业是一家以专业验光配镜为主的大型眼镜零售连锁企业,自企业成立初期到现在,企业管理层立志要将A企业打造成为国内行业标杆。为了实现企业扩大规模的目的,A企业在2002年开始发展特许经营加盟模式,从最初的一家无名小店成长为拥有一百多家加盟店以及两百多家直营店的大型眼镜零售连锁企业。年销售额在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得以迅速增加到4亿多元。与此同时,企业面临的风险也随着加盟店数量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文章主要思路就是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帮助A企业加强对加盟的管理。本文通过到A企业实地调查,针对我国目前关于企业对加盟管理的内审研究的缺乏,通过对国内以及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汇总,从风险导向出发对A企业的加盟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研究,为企业加盟管理部门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的完善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与导向。首先,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特许经营加盟模式的相关理论以及方法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对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阐述,为后文提供理论支撑。然后通过实地调研对A企业加盟部在加盟管理的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通过层次分析法以及绘制风险坐标图的方法对企业风险的重要型、强度以及频率进行评估,依据风险评估得到的结果对A企业加盟部进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优化研究。通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帮助A企业加盟部加强对加盟的管理,更好的实现A企业通过加盟模式扩大市场的目标。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与信息化关系的历史演进——基于信息技术二重性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技术的二重性理论分析:“环境观”与“工具观” |
二、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与信息化的关系梳理:环境需求与技术发展的耦合 |
(一)“环境观”与“工具观”的演进 |
(二)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的演进历程:审计环境变化影响下的需求扩张 |
1. 账项导向审计工作模式。 |
2. 制度导向审计工作模式。 |
3. 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模式。 |
(三)弥合审计期望差距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审计信息化发展 |
1. 从手工审计到计算机(辅助)审计。 |
2. 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到互联网审计。 |
三、新技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从信息化到数智化 |
四、数据导向审计工作模式破土而出 |
(4)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事务所审计流程优化研究 ——以LT公司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2 理论基础 |
2.1 主要概念辨析 |
2.1.1 审计风险 |
2.1.2 审计重要性 |
2.1.3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
2.2 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战略管理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2.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历史沿革 |
2.3.1 账项基础审计模式 |
2.3.2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 |
2.3.3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
2.3.4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
3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1 LT公司背景资料 |
3.2 LT公司财务状况 |
3.3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 |
3.3.1 固有风险的评估 |
3.3.2 控制风险的评估 |
3.3.3 风险应对阶段 |
3.3.4 审计报告阶段 |
3.4 传统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较分析 |
3.5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 |
3.6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4 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改进的LT公司审计流程 |
4.1 风险评估阶段 |
4.1.1 经营环境 |
4.1.2 SWOT分析 |
4.1.3 了解及评价内控 |
4.1.4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在业务层面的部分进行了解和评价 |
4.1.5 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 |
4.2 风险应对 |
4.3 审计报告阶段 |
4.3.1 汇总审计结果并复核相关底稿 |
4.3.2 出具审计报告 |
4.4 建立指标体系开展常态化追踪审计 |
4.4.1 常态化追踪审计目标 |
4.4.2 常态化追踪审计特点 |
4.4.3 常态化追踪审计操作模式 |
4.4.4 具体实施方法及运用 |
5 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建议 |
5.1 审计程序执行过程的风险防控 |
5.1.1 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 |
5.1.2 强化审计计划阶段的工作 |
5.1.3 逐步优化审计程序 |
5.2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 |
5.2.1 提高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 |
5.2.2 加强宣传培训 |
5.2.3 购买职业保险以降低审计风险 |
5.3 完善法律法规及信息化建设 |
5.3.1 加大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
5.3.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5.4 嵌入常态化追踪审计 |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风险导向的A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内部审计的概念 |
2.1.2 内部审计的特征 |
2.2 内部审计的演变过程 |
2.3 理论基础 |
2.3.1 受托责任理论 |
2.3.2 风险管理理论 |
3 A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A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组织结构 |
3.1.3 经营情况 |
3.2 A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
3.2.1 审计部门人员构成 |
3.2.2 内部审计业务范围 |
3.2.3 现行内部审计流程 |
3.3 A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3.3.1 内部审计前缺乏相关调查 |
3.3.2 风险识别不充分 |
3.3.3 审计实施阶段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
3.3.4 审计结果记录与利用不足 |
3.3.5 审计效率低且数据分析不准确 |
3.4 A公司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风险意识淡薄 |
3.4.2 内部审计工作未与风险相契合 |
3.4.3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
3.4.4 风险保障制度不完善 |
4 基于风险导向的A公司内部审计改进方案 |
4.1 方案设计思路 |
4.2 方案设计原则 |
4.3 审计准备阶段改进内容 |
4.3.1 风险识别的改进 |
4.3.2 风险评估的改进 |
4.4 审计实施阶段改进内容 |
4.4.1 实施控制测试 |
4.4.2 评估剩余风险 |
4.4.3 应对剩余风险 |
4.5 审计报告阶段改进内容 |
4.6 审计后续阶段改进内容 |
4.7 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 |
4.7.1 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
4.7.2 可更好落实内部审计成果 |
4.7.3 可完善内部审计风险管控工作 |
5 A公司内部审计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组织保障措施 |
5.1.1 完善公司组织结构 |
5.1.2 建立风险管理部门 |
5.1.3 提高组织协同作用 |
5.2 制度保障措施 |
5.2.1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
5.2.2 健全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制度 |
5.3 技术保障措施 |
5.3.1 引进先进的审计软件 |
5.3.2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
5.4 人才保障措施 |
5.4.1 强化审计队伍建设 |
5.4.2 建立审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
5.5 文化保障措施 |
5.5.1 加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 |
5.5.2 提升风险管理主导意识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A公司内部审计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A公司风险评估表 |
附录三 内外审专家风险评估结果统计表 |
附录四 剩余风险评估结果统计表 |
(6)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
1.2.2 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研究 |
1.2.3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
2 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
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与特征 |
2.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 |
2.1.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职能 |
2.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 |
2.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职能 |
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行程序 |
2.3.1 编制内部审计计划 |
2.3.2 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2.3.3 审计报告阶段 |
2.3.4 后续审计阶段 |
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4.1 战略管理理论 |
2.4.2 风险管理理论 |
2.4.3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3 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3.1 农业银行XY分行背景介绍 |
3.1.1 农业银行XY分行基本情况 |
3.1.2 农业银行XY分行面临的金融风险点 |
3.1.3 农业银行XY分行内部控制体系 |
3.2 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状 |
3.2.1 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 |
3.2.2 内部审计工作报告路线 |
3.2.3 内部审计职能、权限 |
3.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 |
3.3 农业银行XY分行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3.3.1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考核体系与银行现状不契合 |
3.3.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不完备 |
3.3.3 审计集中关注风险加权资产,风险评估体系待完善 |
3.3.4 内部审计职能局限于监督检查,未涉及增值领域 |
3.3.5 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单一 |
4 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考核机制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不匹配 |
4.1.1 考核机制重业绩指标轻道德指标 |
4.1.2 未设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本及效率等方面考核指标 |
4.1.3 考核机制的设计忽视了内部违规操作风险点 |
4.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技术与工具的更新滞后 |
4.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信息库的建设迟滞 |
4.2.2 审计风险评估技术不尽完善 |
4.2.3 非现场IT监控手段的缺失 |
4.3 审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不完善 |
4.3.1 审计风险信息收集渠道固化严重 |
4.3.2 审计风险因素关注点视角狭窄 |
4.3.3 对影响审计风险评估的因素考虑不周 |
4.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定位不清晰 |
4.4.1 银行内部对风险导向内审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 |
4.4.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和精细化不足 |
4.4.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注重“破”,不注重“立” |
4.5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未及时更新调整 |
4.5.1 套用已有的风险审计模型或经验进行评价 |
4.5.2 缺乏审计风险信息系统性与整合性分析 |
4.5.3 缺乏全流程管理的风险审计模型 |
5 完善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
5.1 增强内部审计考核机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 |
5.1.1 将内部审计评级与银行管理层绩效考核相挂钩 |
5.1.2 优化内部审计人员风险管理知识结构与考核制度 |
5.1.3 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的考核机制 |
5.2 加强信息化技术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
5.2.1 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库的建设 |
5.2.2 借助数据挖掘系统降低审计风险 |
5.2.3 实施不间断的实时非现场监控 |
5.3 加强审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提高风险评估技术 |
5.3.1 提高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指标的灵敏度 |
5.3.2 建立信用风险转嫁制度和缓释制度 |
5.3.3 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
5.4 转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 |
5.4.1 从“以查错纠偏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 |
5.4.2 从“监督导向型”向“增值导向型”转变 |
5.4.3 由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评价、咨询”转变 |
5.5 强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的创新运用 |
5.5.1 设计新型适用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分析模型 |
5.5.2 突出热点、重点风险环节的模型覆盖 |
5.5.3 完善模型的全流程管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的研究 |
1.2.2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 |
1.2.3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的研究 |
1.2.4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的研究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
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 |
2.1.1 内部审计 |
2.1.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
2.2.1 审计目标的转换 |
2.2.2 审计范围的扩大 |
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影响因素 |
2.3.1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
2.3.2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
2.3.3 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 |
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基础 |
2.4.1 受托责任理论 |
2.4.2 战略管理理论 |
2.4.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3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况及存在问题 |
3.1 J省Z保险公司情况简介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组织结构 |
3.1.3 常见风险 |
3.2 J省Z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和职能分析 |
3.2.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
3.2.2 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
3.3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
3.3.1 审计立项阶段 |
3.3.2 审计阶段 |
3.3.3 审计报告阶段 |
3.3.4 审计评估整改阶段 |
3.4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1 审计地位偏低 |
3.4.2 审计队伍不稳定 |
3.4.3 审计效率偏低 |
3.4.4 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 |
4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
4.1.1 审计独立性缺失 |
4.1.2 管理层干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4.2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手段存在不足 |
4.2.1 审计方法单一 |
4.2.2 审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
4.2.3 审计方案制定及证据获取未以风险为导向 |
4.3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存在缺陷 |
4.3.1 审计人员审计经验不足、知识结构单一 |
4.3.2 审计队伍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
4.3.3 审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不健全 |
4.4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不合理 |
4.4.1 质量评价部分指标设置不科学 |
4.4.2 质量评价结果应用不到位 |
4.4.3 质量评价存在冲突 |
5 提高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
5.1 提高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部门地位 |
5.1.1 优化组织结构 |
5.1.2 建立良好的审计文化氛围 |
5.2 改进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式方法 |
5.2.1 完善非现场审计,及时更新风险评估模型 |
5.2.2 以风险为导向设计审计方案及获取审计证据 |
5.2.3 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
5.3 优化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
5.3.1 改善内部审计人员任用机制 |
5.3.2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 |
5.3.3 完善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 |
5.4 完善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价 |
5.4.1 全面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工作 |
5.4.2 合理设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 |
5.4.3 加强质量评价结果的后续利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新零售”商业模式对生鲜超市行业审计风险影响研究 ——以永辉超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3 新零售商业模式与传统零售模式的不同及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
2.4 审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
第3章 新零售商业模式对审计风险影响分析 |
3.1 对重大错报风险层面影响分析 |
3.2 对检查层面风险影响分析 |
3.3 对风险应对影响分析 |
第4章 永辉超市新零售商业模式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
4.1 永辉超市概况 |
4.2 新零售商业模式对审计风险影响分析 |
第5章 永辉超市新零售商业模式对审计风险影响的应对措施 |
5.1 重大错报层面风险应对措施 |
5.2 对检查层面风险应对措施 |
第6章 结论 |
6.1 案例总结与结论 |
6.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基于风险导向的L会计师事务所IPO项目审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 |
1.3.2 IPO审计及其风险方面的研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6 可能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IPO审计及其特点 |
2.1.2 IPO审计风险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拟上市公司IPO审计中的主要风险分析 |
3.1 IPO审计项目风险 |
3.1.1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3.1.2 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
3.1.3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
3.1.4 持续经营风险 |
3.2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风险 |
3.2.1 会计师事务所角度的审计风险 |
3.2.2 审计人员角度的审计风险 |
4 L会计师事务所对D公司IPO项目审计案例剖析 |
4.1 L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
4.2 L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失败案例介绍 |
4.3 L会计师事务所对D公司IPO审计过程概述 |
4.3.1 IPO业务承接 |
4.3.2 风险识别和评估 |
4.3.3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
4.3.4 出具审计报告 |
4.4 L会计师事务所IPO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4.4.1 未正确评估IPO项目的重大错报风险 |
4.4.2 IPO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未能有效防范风险 |
4.4.3 IPO审计项目组的内部管理相对松懈 |
4.4.4 信息系统难以满足控制IPO审计风险的需要 |
4.4.5 未执行恰当的IPO审计程序应对风险 |
5 风险导向下L会计师事务所IPO项目审计优化路径 |
5.1 加强对IPO审计中特别风险的识别和应对 |
5.1.1 充分了解被审计公司的情况 |
5.1.2 建立有针对性的关联方交易审计程序 |
5.1.3 全面核查IPO企业的财务状况 |
5.2 建立并实施有效的IPO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
5.2.1 健全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
5.2.2 严格落实质量复核环节 |
5.3 健全IPO项目组审计人员配置 |
5.3.1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意识 |
5.3.2 加强对IPO审计业务的专项培训 |
5.4 加快运用信息化手段防范IPO审计风险 |
5.4.1 积极引进与利用大数据风险识别审计技术 |
5.4.2 建立共享的风险信息数据库 |
5.5 完善IPO审计中的风险导向审计程序 |
5.5.1 强化IPO业务承接时的风险意识 |
5.5.2 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 |
5.5.3 保证审计程序的有效执行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基于风险导向的A企业加盟部内部审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特许经营相关研究 |
1.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及方法概述 |
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2.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念界定 |
2.1.2 内部审计模式演变 |
2.2 风险评估方法 |
2.2.1 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
2.2.2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及比较 |
2.3 层次分析法 |
3 A企业加盟部管理及内部审计现状 |
3.1 A企业概况 |
3.1.1 A企业简介 |
3.1.2 A企业组织结构 |
3.1.3 A企业加盟现状 |
3.2 A企业加盟部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3.2.1 A企业加盟部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
3.2.2 A企业加盟部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
4 加盟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优化研究 |
4.1 审计调查阶段 |
4.2 风险识别阶段 |
4.2.1 开店管理风险 |
4.2.2 加盟商选择管理风险 |
4.2.3 商品管理风险 |
4.2.4 客户管理风险 |
4.2.5 经营管理风险 |
4.3 风险评估阶段 |
4.3.1 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权重 |
4.3.2 R-Map确定风险评分 |
4.3.3 风险全面评价 |
4.4 编制审计方案及实施 |
4.4.1 确定审计目标 |
4.4.2 确定审计原则 |
4.4.3 审计实施 |
4.5 出具审计报告 |
4.6 后续审计 |
5 A企业加盟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策建议 |
5.1 基于企业高管视角 |
5.2 基于内部审计部门视角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与信息化关系的历史演进——基于信息技术二重性理论分析[J]. 张庆龙,何佳楠,芮柏松. 财会月刊, 2022(02)
-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研究 ——以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B农业公司为例[D]. 张竹青.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大丰农村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D]. 唐婕.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4]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事务所审计流程优化研究 ——以LT公司审计为例[D]. 李佳.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5]基于风险导向的A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D]. 陈心雨.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6]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析[D]. 谢景星.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7]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D]. 戴景.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8]“新零售”商业模式对生鲜超市行业审计风险影响研究 ——以永辉超市为例[D]. 徐鸿菲. 山东大学, 2021(02)
- [9]基于风险导向的L会计师事务所IPO项目审计优化研究[D]. 任诗琪.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10]基于风险导向的A企业加盟部内部审计优化研究[D]. 郑惠丹.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标签:风险导向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风险评估程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