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名女性VDT操作者妇科检查结果分析

231名女性VDT操作者妇科检查结果分析

一、231名女性VDT操作人员妇科病检查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艺璇[1](2021)在《延安市宫颈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延安市宜川县农村妇女HPV的检测,了解宜川县农村已婚妇女HPV感染情况及常见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研究延安市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宫颈癌发病的主次要危险因素;为延安地区预防及控制宫颈癌的发病提供流行病学上的科学依据。方法:1宜川县农村妇女HPV感染情况及常见妇科疾病患病情况的检测:选择宜川县的农村已婚妇女群体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抽取11个乡镇共360名女性。自编女性常见妇科疾病调研量表,共25个条目,包括:一般情况;婚姻状况,3个条目;配偶情况,3个条目;常规的妇科检查和B超;实验室检查:HPV、阴道分泌物等。通过面对面晤谈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集中方法进行妇科常规检查、宫颈刮片检查。采用SPSS22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的主要指标:均数、标准差、率、构成比等,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最终统计分析结果以P值是否小于0.05,判定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2延安市宫颈癌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和延安市人民医院出院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200例为病例组,在延安市六个县区(宝塔区、安塞区、宜川县、延川县、子长市、志丹县)中选择与病例组年龄、住所相近的210例样本为对照组。采取病例对照的1:1匹配分析研究方法,对抽样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相关实验室的各项医学指标检测。内容包括:自编的《宫颈癌危险因素调查量表》;生物层面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生育史及家族史;心理层面包括焦虑(W.K.Zung版本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抑郁自评量表,SDS)、个性特征(DSM-5人格量表——简版(PID-5-BF)——成人版);社会层面包括人均年收入、职业状况、医疗保险、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性行为、个人嗜好、妇科卫生情况、妇科检查次数。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分层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和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宫颈癌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最终统计分析结果以P值是否小于0.05,判定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延安市宜川县农村已婚妇女的HPV感染及常见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HPV感染率为13.06%。常见妇科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宫颈病变31.1%、白带清洁度异常28.3%、阴道炎20.2%。2延安市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2.1宫颈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基本资料:本研究取样宫颈癌病例—对照与对子数总共约200对,对照组按照约1:1的比例按照相近的年龄、住所所在地与病例组进行匹配。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宫颈癌病例组年龄分布在2471岁,中位数50岁;对照组年龄分布在2670岁,中位数为48岁,两组年龄分布相似度良好。2.2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生物因素中的一级亲属有无癌症史、BMI、绝经、怀孕次数、生育头胎年龄、在家分娩、梅毒螺旋体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心理因素中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社会因素中的职业、文化水平、婚姻状况、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个人嗜好、卫生用具是否与人共用、月经期间单独使用卫生巾、内裤换洗次数、妇科检查次数与宫颈癌的发病相关。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物因素在家分娩的妇女(与在医院分娩的妇女相比,OR为3.374)、高危型HPV感染阳性(与高危型HPV感染阴性的妇女相比,OR为301.723);心理因素中患有抑郁的妇女(与无抑郁的妇女,轻度、中度的妇女OR分别为9.028、6.182);与此同时,此项研究发现生物因素中生育头胎年龄19岁以上的妇女(与生育头胎年龄<19岁的妇女相比,19~和24~的OR分别为0.046和0.106)、妇女职业是非农民(与职业是农民的女性相比,OR=0.132)、文化程度在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妇女(与文化水平在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妇女相比,OR分别为0.308和0.015)、首次性行为年龄在19岁以上的妇女(与首次性行为在19岁以下的妇女相比,OR=0.005)、月经期间单独使用卫生巾的妇女(与月经期间卫生巾合并使用烂布条、破棉花等的妇女相比,OR=0.175)、之前做过妇科检查的妇女(与之前从未做过妇科检查的妇女相比,妇科检查次数多年1次、每年少于1次和每年1次及以上的OR分别为0.019、0.028、0.101)是预防宫颈癌的保护因素。结论:延安市宜川县农村已婚妇女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在陕西处于中等水平。延安市宫颈癌高发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家分娩、高危型HPV感染、轻中度抑郁与该地区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有关。生育头胎年龄较大、职业为非农民、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首次发生性行为较晚、月经期卫生用具干净和每年妇科检查次数频繁可能对降低该地区宫颈癌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雅荣[2](2021)在《不同时间点行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在过去十年中,冻融胚胎移植的使用率已大大增加,目前多达二分之一的胚胎转移周期的胚胎是被冷冻保存。冷冻胚胎移植的适应症在不断扩大。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实质上是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率。通过观察针刺对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有助于评价针刺治疗在IVF-FET的辅助功能,使其能在IVF-FET中更好发挥作用。研究目的以冻融胚胎移植女性为研究对象,分为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进行针刺干预,观察此两组与对照组(无针刺组)的临床妊娠率(CPR)结果的差别,以探究不同时间点针刺干预对体外受精-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的效果差异。研究方法1.分组数据收集自2019年4月~2020年5月“CNY助孕中心”(Central New York Fertility Center)纳入IVF-FET的26至42岁的女性99例,采用按患者意愿的非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案,各组相对独立,没有交集。分为非治疗组、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各收满33例进行治疗观察。2.治疗对照组:在移植周期过程中不进行任何针刺治疗。移植日针刺组:在移植前1小时进行针刺治疗,取穴:子宫、关元、中极、太冲、合谷、百会、印堂,各穴直刺或斜刺0.5~1.0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并于移植后30分钟内再次进行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内关、地机,各穴直刺0.5~1.0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移植周期针刺组:在FET前5周开始进行针刺治疗,每周治疗一次(每周治疗日尽量相同,错前错后不超过一天)共治疗5次。取穴:子宫、关元、中极、太冲、合谷、百会,印堂、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内关、地机,各穴直刺或斜刺0.5~1.0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在移植当日也进行与移植日针刺组相同的治疗。3.观察指标及检测试点3.1疗效指标(1)测定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移植后两周检测,以确定是否生化妊娠(HCG>5mIU/ml为生化妊娠,也称妊娠试验阳性)。(2)胚胎移植后4-5周,在HCG逐渐升高的前提下,通过二维阴道超声在单胎妊娠中观察到孕囊(GS)和卵黄囊(YS),以确定是否为临床妊娠。3.2安全性指标包括针灸安全性评价、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的观察,治疗期间随时记录。研究结果共纳入99例IVF-FET患者。治疗过程中,非治疗组脱落、剔除3例;移植日针刺组脱落、剔除4例;移植周期针刺组脱落、剔除4例;最终88例完成治疗。即非治疗组30例,移植日针刺组29例,移植周期针刺组29例。1.一般资料:通过对患者年龄,身体密度指数,初潮年龄等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基线期分析:对三组患者IVF-FET周期前的促卵泡生成素(FSH),抗苗勒氏管因子(AMH)雌二醇(E2),促甲状腺素(TSH)等激素生化指标值进行分析,三组之间FSH,AMH,E2,TSH等没有统计学差异。三组资料具有可比性。3.结果3.1临床妊娠例数: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生化妊娠14例,临床妊娠12例。移植日针刺组29例患者中,生化妊娠18例,临床妊娠16例。移植周期针刺组29例患者中,生化妊娠22例,临床妊娠20例。3.2妊娠率比较生化妊娠率比较:对照组、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46.67%、62.07%,75.86%。对照组与移植日针刺组,移植日针刺组与移植周期针刺组两两比较,成功率分别提高了 15%、13%,均有上升趋势,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与移植周期治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妊娠率比较:对照组、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0%、55.17%、68.97%。对照组与移植日针刺组、移植日针刺组与移植周期针刺组两两比较,成功率分别提高了 15%、13%,均有上升趋势,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移植周期治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结合针刺干预,具有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的趋势;2.在移植当日,移植前后行针刺干预,具有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的趋势;3.在移植周期行针刺干预,较仅在移植当日针刺干预具有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的趋势;4.在移植周期行针刺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

王曼丽[3](2020)在《基于PMT的初中女生家长对HPV疫苗认知水平及接种决策意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家长对初中女生接种HPV疫苗的认知水平及决策意向,并探查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建议及科学依据。方法:1.第一阶段:编制《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质性研究。根据本研究目的,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框架及文献回顾,经外部专家评估修正和现场测试后确定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以访谈资料饱和为原则,选取12名初中女生家长和5名预防医学、妇科肿瘤学、卫生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及模板式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编写问卷条目,建立条目池;(2)专家评定。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统计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妇科肿瘤学、儿童卫生保健领域共16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对初步拟定的问卷条目进行筛选、修改、合并及删除,形成初版《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3)预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初步形成的问卷,对符合条件的初中女生家长进行调查。通过检测项目区分度对条目进行进一步筛选;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内容效度检验进行问卷效度分析;应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问卷信度;形成正式调查问卷。2.第二阶段:正式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蚌埠市4所市级初级中学三个年级女生家长共计40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和《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进行现状调查,并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测定各因素对家长认知水平和接种意向的影响水平。结果:1.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及专家评定,形成初版《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共包含7个维度,35个条目。问卷信效度检测结果:(1)项目区分度:删除条目Sev6(t<3.0);(2)探索性因子分析:经过两轮主因子分析,各条目在相应公因子上有较大载荷值0.5180.863,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1.954%,提取出6个相对稳定的公因子,分别为“感知严重性”、“感知易感性”、“延迟回报”、“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和“反应代价”。(3)内容效度:两轮专家评定中问卷平均内容效度分别为0.896、0.964;(4)内部一致性: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60.866,问卷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05,问卷内部一致性良好。最终形成正式版《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包含6个维度,33个条目。2.正式调查中,进一步检验问卷信效度。(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c2/df=2.413,CFI、IFI、TLI三项拟合指数为0.8750.887,RMSEA=0.059,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5310.814,组合信度0.7330.907,模型整体适配度尚可,模型适配合理;(2)内部一致性: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20.863,问卷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765,问卷内部一致性良好。3.初中女生HPV疫苗接种率低(2.7%),家长对初中女生HPV疫苗接种意向处于较低水平(27.5%)。初中女生所在年级、亲属关系、婚姻状况、恶性肿瘤家族史及医疗保险类别与家长对初中女生接种HPV疫苗认知水平相关;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影响接种意向的主要因素包括女儿年龄、家长文化程度、职业、家长对易感性、延迟回报、反应效能及反应代价的感知程度,其中感知易感性和反应效能是接种意愿形成的促进因素,阻碍因素为感知延迟回报和反应代价。结论:1.基于PMT构建的《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具有较好信效度,可从感知严重性、易感性、延迟回报、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反应代价多方面了解家长对女儿接种HPV疫苗的认知情况,使相关认知研究兼具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2.家长对HPV疫苗的认知水平偏低,且存在偏差,因此须加强家长在HPV感染易感性和HPV疫苗接种益处方面的感知,减少错误认知,增强疫苗接种信心;3.HPV疫苗在初中女生群体中的接种率低,家长为该群体接种疫苗的决策意向有待提高,影响其决策意向的认知因素包括感知易感性、反应效能、延迟回报和反应代价;4.保护动机理论应用在针对初中女生家长认知水平测量中,较好地解释了认知因素对家长接种决策意向的影响机制,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的干预研究提供了基础。

尹诗琪,闫翔宇,赵曼羽,沈丽琴,周涵闻[4](2020)在《潜在类别分析在成年女性妇科病高危人群识别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初步确立成年女性妇科病患病风险的潜在类别,并探究各类别的特征区别及患病风险差异。方法采用两阶段调查抽取成都市区18~60岁女性成年人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共回收364份有效问卷。运用潜在类别分析对研究对象特征进行分类比较。结果当潜在类别数目为2时模型拟合最佳,因两类人群的妇科病患病率不同,可分为低风险型和高风险型两个类别,患病率分别为14.1%和45.1%(OR=4.987,P<0.05)。高风险型人群相对较为年长、较低学历、已婚、非学生、多无独居经历,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发生过性行为者相对较多,性态度较为保守(P<0.05)。结论利用所构建的潜在类别模型,可识别出妇科病患病高危人群,为完善和制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改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降低高危人群妇科病患病率。

姜雯[5](2020)在《阜阳市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原发性痛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安徽省阜阳市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农村育龄妇女P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安徽省阜阳市农村地区为研究现场,分层整群抽取接受孕前检查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农村育龄妇女一般人口学特征信息、生活习惯、孕育史和疾病史、经期情况和常规检查资料等信息。以期了解农村育龄妇女PD的现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总共收集问卷17,138份,问卷填写完整无误的有14,828份,占比86.5%;年龄在18-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29±3.41)岁;非PD农村育龄妇女有11,878(80.1%)人,PD农村育龄妇女有2,950(19.9%)人,其中轻度PD有2,773(94.0%)人,重度PD农村育龄妇女有177(6.0%)人。PD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PD组和非PD组两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D与民族、文化程度、体质指数、是否厌食肉蛋类、是否厌食蔬菜、是否被动吸烟、是否饮酒、生活或工作压力、经济压力、高血压、初潮年龄、规律月经、经期和月经量这些因素有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PD疼痛程度与是否吸烟、是否被动吸烟、是否饮酒、生活或工作压力、经济压力、规律月经和月经量这些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PD与文化程度、厌食肉蛋类(OR=2.108,95%CI:1.594-2.787)、被动吸烟、饮酒(OR=1.974,95%CI:1.457-2.673)、生活或工作压力、经济压力、高血压(OR=1.365,95%CI:1.081-1.723)、初潮年龄、月经不规律(OR=1.858,95%CI:1.586-2.177)、经期、月经量和体重过低这些因素有关。PD疼痛程度则与是否吸烟(OR=6.798,95%CI:1.231-37.539)、生活或工作压力和月经量这些因素有关。结论:阜阳市农村育龄妇女PD患病率为19.9%,其中轻度PD和重度PD分别占比94.0%和6.0%。文化程度较高,厌食肉蛋类,被动吸烟,饮酒,有生活或工作压力,较大经济压力,高血压,初潮年龄较大,月经不规律,经期较长,月经量较多或者较少和体重过低均是PD发生的有相关性。是否吸烟和月经量较多或者较少与PD的疼痛程度有相关性。

傅燕儿[6](2019)在《近代中医妇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史为镜”,本研究通过系统整理1840—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相关中医妇科史料、西医妇科史料、女子教育史料和相关社会史等史料,涉及相关报刊、书籍等,对影响中医妇科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类、梳理,总结经验教训,试图为现代中医妇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运用医史学、文献学方法、比较分析法、社会学方法等方法,对所收集的史料进行分析、挖掘,以探讨近代中医妇科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近代百年,是社会矛盾冲突激烈,内外交困的动荡时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受到了西方医学的强烈冲击和挑战。随着国人对外交流的增加,作为殖民侵略产物的西医学,其传播者由最初的欧美等国的外来传教士发展为上至社会知识分子、政界要人,下至曾接受西医治疗的普通国人。“强国保种”的提出,使医学不仅仅是关乎个人健康的“私事”,更是演变成为肩负国家存亡的“公共事业”。女性自古以来就肩负着种族繁衍的重任,其个人素养与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着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近代被称之为“国母”的女性,其社会作用受到了各界的重视。为了挽救整个中华民族于孱弱落后,承担起了“强种”的重要使命。女子教育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与鼓励下,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女子职业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向女性灌输普及性的医学知识,提倡健康的生育方式成为提高女性健康水平的重要形式。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自我卫生健康知识的增长,女性就医观念的开放,针对于女性的医疗市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中医妇科学虽受到近代西医妇科的冲击,但随着一批具有系统化教育背景的女性医疗服务者的加入,在医疗市场中还是颇受欢迎。传统的妇科流派得以传承发展,世代积累的临床经验在疾病的诊治中疗效可靠。传统医学在与西医的碰撞中,中西医知识融合汇通,传统妇科理论得到充实和发展,对疾病的认识更为深入。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传统封建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医产科学的发展。“男女大防”“男重女轻”等封建伦理观念,使受过良好医学教育的男性医生被隔离于产房之外;直接从事分娩的妇女,因缺乏规范的医学教育而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的经验进行难产等手术。传统接生方式与近代西式接生法相比较下,其产妇、婴儿的高死亡率触目惊心,令人咂舌。在日益显露的种种弊端影响下,中医产科分娩方式遭到了淘汰。在新式产科学的影响下,分娩过程中无菌消毒的观念受到重视,并被经过改造的稳婆运用于实践中。结论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科学技术,其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社会的需求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对于中医妇科学发展的研究,不可只局限于医学本身,而是要把它放入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进行研究。在近代社会的进程中,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改变,女性地位的提高、女子医学教育的发展、西医妇科学在国内的兴起和推广等,对传统妇科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近代中医妇科学在艰难砥砺前行,显示出了传统医学顽强的生命力。

孟婧[7](2019)在《维吾尔族农村女性就医行为研究 ——以K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问题上,需要加快各项政策实施的步伐,从而使卫生与健康事业获得可持续、长期的发展。在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同时,持续提高全国人民,特别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水平也要同步推广。而在当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己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明显的成效。这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尽管医疗卫生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纵观当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而我国的卫生资源却面临众多困境,特别是医疗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数量庞大形成了巨大矛盾。因此,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制度体系,仍需不断完善。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健康问题,只有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才能确保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幸福安康。本文基于安德森就医行为理论模型,发现在特定的区域环境下(维吾尔族地区),尤其是对妇女的就医行为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妇女因为多重社会身份的原因,对待自身、父母或是子女的就医行为有不一样的表现。由于本人作者的导师在南疆地区援疆,因此作者有很好的机会深入南疆地区,和南疆地区K村的妇女们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到K村的维吾尔族妇女们在就医行为上面,受到女性的健康理念,包括自身的健康观念、家庭成员对妇女健康观念的影响;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特别是基层医疗资源、专业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女性的家庭地位,尤其是女性不同年龄阶段,对待自身以及家庭成员,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们的治疗方式选择、治疗的质量等都有所不同;女性对于疾病的支付意愿以及支付能力,对于疾病是否愿意去看、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做出一系列的花费保健等。最后,作者对当下维吾尔族女性存在的就医行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展望。当然,健康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基层政府、医疗工作人员、家庭成员、妇女们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

成娟[8](2018)在《天津市某社区女性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开展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基于天津市某社区2009-2017年妇科查体人群数据,了解近年来妇科查体人群的概况及乳腺疾病检出情况,选取部分查体女性进行有关乳腺疾病防治的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女性机会性筛查的参与情况,为今后社区医院有组织开展乳腺癌筛查和其他肿瘤筛查项目提供基础数据和参照,也为有组织筛查在动员和组织模式上提供借鉴。方法:提取2009-2017年在天津市某社区医院接受免费妇科查体的27446人次数据,分析其查体概况和乳腺疾病检出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查体女性的疾病检出情况和趋势;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取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00名查体女性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女性发育史、疾病史、生活习惯、乳腺癌筛查行为等,了解天津市社区查体女性乳腺癌筛查现状。分别分析乳房自检、临床乳腺触诊、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检查的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和Lasso Logistic模型对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利用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妇科查体概况:该社区2009-2017年共27446人次接受妇科查体,各年段查体人数波动在1498-4239人;查体人数以50-59岁为主;2009-2017年间,社区查体女性的妇科疾病检出率波动在35.6-76.1%,基本呈下降趋势,30-49岁女性检出率较高,60-65岁女性检出率相对较低;2009-2017年间乳腺疾病的检出率波动在15.8-40.6%,50岁以下女性乳腺疾病检出率(37.1%)高于50岁以上的女性(23.2%),检出疾病以乳腺增生为主(25.3%),检出乳腺癌7例,检出率为25.62/10万。2.乳腺癌机会性筛查现状:1100名社区查体女性中,有672人听说过乳腺癌筛查,筛查知晓率为61.1%;接受过临床乳腺触诊有1019人(92.6%);接受过乳腺超声检查有297人,占27.0%;接受过乳腺钼靶检查的女性所占比例较低,仅占7.9%。近两年内接受过乳腺钼靶或超声检查的共318人,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利用率为28.9%。采用全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和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均提示既往乳腺疾病史、人工流产史、BMI、去社区医院时间和筛查知晓情况均与乳腺癌筛查利用情况有关。采用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变量筛选,利用交叉验证选择模型中的最优调和参数λ0.025,最终纳入模型的自变量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基本一致。结论:该社区2009-2017年妇科每年查体人数的多少取决于上级部门规定的任务量;查体女性中50-65岁的女性所占比例较大;妇科疾病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30-49岁的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年度波动较大,50岁以下年龄组乳腺疾病的检出率高于50岁以上组,乳腺增生的检出率高于其他乳腺疾病;乳腺癌的检出率较低。应加大妇科查体的力度,并针对性地加强有关妇科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妇科查体的重要性,提高女性自我保健意识,对预防和治疗常见妇科疾病有重要意义。知晓乳腺癌筛查的女性主要通过社区宣传获知,支持将乳腺癌筛查的主阵地选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附以广播电视宣传,也反映了社区女性查体项目在宣传方面的作用;社区查体女性中,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利用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利用率仅为28.9%;高文化程度、高收入水平、既往有乳腺疾病史、听说过乳腺癌筛查和自我感知风险高的女性,机会性筛查利用率高;有人工流产史和体重超胖或肥胖的人则利用率低;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可用于社区女性乳腺癌筛查利用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应加强对低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无既往乳腺疾病史、肥胖人群的健康教育,同时重视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等预防知识的普及,提高其知晓率和筛查利用率以促进乳腺癌整体防控水平的提高。

吴星星[9](2018)在《健康传播视角下妇科疾病报道研究 ——以《扬子晚报》《健康时报》为例》文中提出妇科疾病一直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响着广大妇女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作为一种特殊性的隐私疾病,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传统意识的偏见等因素的束缚,多数女性羞于表达,社会也尽量回避公开谈论,使得妇科疾病在健康传播中处于较为敏感、尴尬的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不少女性缺乏关于妇科疾病的健康认知。健康报道是公众了解医学信息、获取健康知识,做出医疗决策的重要信息渠道,还对公众关于健康风险的认识乃至于健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议程设置理论的框架下,对《扬子晚报》和《健康时报》两份报纸在2015-2017年三年间关于妇科疾病的健康报道进行内容和文本分析,研究妇科疾病议题在大众媒体中的呈现方式和健康传播现状,进而对这种议题的构建进行反思。研究发现:两份报纸对妇科疾病的报道数量总体偏少,且受节假日和热点事件影响很大,在节假日节点前后减少对妇科疾病的报道量,在与妇科疾病相关的热点事件节点上增加报道量;在版面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健康”生活版块;报道体裁以传统的通讯和消息为主,《健康时报》报道体裁相较于《扬子晚报》更多样化;在报道主题的设置上,防治信息与基础知识是妇科疾病议题的核心主题,并形成了医务人员为主的官方叙事:本报记者和医务人员是媒体妇科健康报道的主要信源,鲜少涉及“受众”话语和官方发布;在报道态度倾向上,均以中性报道为主,正面报道略多于负面报道;报道的叙述框架都是医学框架占主流、社会性结构性框架缺位。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文本分析,归纳出当前关于妇科疾病报道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医学框架主导、人文关怀体现不足以及策划意识淡薄。基于此,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探讨了妇科疾病健康传播的优化策略。

李玲[10](2016)在《长春市某妇产医院体检人群妇科疾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妇科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妇科疾病不但会影响到妇女本身的健康状况,还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女性患有某种妇科疾病,其新生子女感染一些先天性疾病的概率将会增加。此外,罹患妇科疾病的妇女发生早产、早夭、先天发育畸形和低出生体重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因此,妇科疾病不仅是一项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更是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对长春市某妇产医院体检人群妇科疾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为更好的制定城市妇女生殖系统疾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描述吉林省长春市某妇产医院体检妇女常见妇科疾病患病情况,了解长春市某妇产医院体检女性的妇科疾病患病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女性生殖系统疾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其中问卷调查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食情况等;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女性生殖系统专项调查包括月经婚育性生活行为史(初潮年龄、是否绝经、孕次、产、流产次数、节育措施等)以及既往妇科疾病患病史等。常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盆腔彩色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电子阴道镜检查。应用Epidata 3.0双人录入问卷数据,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对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录入数据组做进一步描述与分析。定量资料用((?)±S)或M(Q)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者构成比表示。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检验进行。结果:1、547名体检对象中,平均年龄为39.69±7.87岁,以青年组(18-44岁)人数最多,有400人,占所研究对象的73.1%,;本研究人群学历较高,具有大专/本科及以上的研究对象共有人451人(82.4%)。2、本次体检人群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4.05±1.61岁;初次性生活年龄为24.33±2.69岁;初次生育年龄较晚,平均初产年龄为26.88±3.33岁,既往妇科疾病患病率较高,为45.5%。3、本次体检对象生育一个孩子的对象最多,共有407人,占已生育者的74.8%;其中采取阴道分娩方式的研究对象占已生育者49.5%,剖宫产分娩方式的研究对象占已生产者50.5%,剖宫产率较高;流产次数一次以上者有249人,占总既往怀孕人数的45.77%,流产率较高;研究对象的避孕方式以节育环(44.2%)和避孕套使用(41.3%)为主。4、本次体检妇女的生殖系统疾病前三顺位依次为:宫颈炎(22.1%)、分泌物异常(6.2%)、阴道炎(5.6%);乳腺系统疾病前三顺位依次为:乳腺增生(48.2%)、乳腺结节(12.8%)、乳腺包块(5.4%)。5、宫颈炎患病影响因素:高学历者患病率低于低学历者:OR=0.732(95%CI:0.171-0.983),P=0.044;饮食素食为主者患病率高于饮食习惯荤素搭配者OR=5.571(95%CI:1.624-19.103),P=0.022。6、乳腺疾病患病影响因素:中年年龄段研究对象患病较青年组高OR=2.819(95%CI:1.212-6.577),P=0.047;未绝经的女性患乳腺疾病概率约是已经绝经者3倍。(OR=2.969,95%CI:1.242-7.094),P=0.016。结论:1、本次体检人群学历较高,大专/本科及以上者占研究对象82.4%;初次生产年龄较大,为26.88±3.33岁;剖宫产率较高,占已生产者50.5%;流产率较高,占总怀孕人数的45.77%;2、本次体检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最高的疾病是宫颈炎(22.1%),其次为分泌物异常(6.2%)、阴道炎(5.6%)。乳腺疾病患病率最高为乳腺增生(48.2%),其次为乳腺结节(12.8%)、乳腺包块(5.4%);3、宫颈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历和饮食习惯;乳腺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和是否绝经。

二、231名女性VDT操作人员妇科病检查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31名女性VDT操作人员妇科病检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市宫颈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宫颈癌的概述
    1.2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1.3 延安市宫颈癌概况
    1.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概述
    1.5 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延安市宜川县农村已婚妇女HPV感染及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分析
        2.5 技术路线
    第二节 延安市宫颈癌危险因素
        2.6 研究对象
        2.7 研究方法
        2.8 质量控制
        2.9 统计学分析
        2.10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第一节 延安市宜川县农村已婚妇女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宜川县农村已婚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患病情况
        3.3 宜川县农村已婚妇女不同年龄组临床诊断情况
        3.4 宜川县农村已婚妇女不同文化程度组临床诊断情况
        3.5 宜川县不同年龄组高危型HPV感染分布情况
    第二节 延安市妇女宫颈癌危险因素
        3.6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7 延安市妇女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情况
        3.8 生物-心理-社会对宫颈癌的单因素分析
        3.9 宫颈癌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宜川县农村已婚妇女HPV感染情况
    4.2 宜川县农村已婚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
    4.3 延安市宫颈癌相关生物因素分析
    4.4 延安市宫颈癌相关心理因素分析
    4.5 延安市宫颈癌相关社会因素分析
    4.6 宫颈癌的防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女性常见妇科疾病调研
附录2
附录3 DSM-5人格量表-成人简版
附录4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5 抑郁自评量表(SDS)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2)不同时间点行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不孕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1 不孕症的概述
        2 不孕症的病因
        3 不孕症与孕龄的关系
        4 不孕症的诊断
        5 不孕症的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冻融胚胎移植的现代研究
        1 冻融胚胎移植
        2 新鲜胚胎移植VS冻融胚胎移植
        3 卵子或受精卵的质量
        4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灸辅助治疗不孕症的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
        1 不孕症的中医理论基础
        2 针刺治疗不孕症的现代研究
        3 中医中药对不孕症治疗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结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3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5 质量控制
    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7 关键技术
    8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分组设计思路
    2 选穴处方分析
    3 疗效机制分析
    4 临床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PMT的初中女生家长对HPV疫苗认知水平及接种决策意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理论框架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2.资料与方法
    2.1 《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的编制
        2.1.1 操作性定义
        2.1.2 半结构化访谈
        2.1.3 专家评定
        2.1.4 预调查
    2.2 现状调查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工具
        2.2.3 研究方法
        2.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半结构化访谈结果
        3.1.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3.1.2 主题的提取及纳入
    3.2 《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研制结果
        3.2.1 专家评定结果
        3.2.2 预调查结果
    3.3 正式调查结果
        3.3.1 样本人群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
        3.3.2 测量工具信效度与模型适配度检验
        3.3.3 样本人群对HPV疫苗接种意向水平
        3.3.4 样本人群对HPV疫苗接种意向相关性分析
        3.3.5 控制变量、PMT因子与接种意愿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讨论
    4.1 《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的编制分析
    4.2 保护动机理论与初中女生家长认知水平分析
    4.3 保护动机理论与初中女生家长接种决策意向分析
    4.4 初中女生家长认知水平及接种意向的其他影响因素
    4.5 研究启示
    4.6 研究不足与展望
5.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8.附录
    附录 A——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附录 B——《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正式版
    附录 C——综述
    附录 D——发表论文情况

(4)潜在类别分析在成年女性妇科病高危人群识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调查方法
    1.2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人口学特征
    2.2 潜在类别分析及类别间基本特征比较
    2.3 两类人群患病风险比较
3 讨论

(5)阜阳市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原发性痛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抽样方法
    2.2 相关定义
    2.3 样本量估算
    2.4 研究内容
3 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
4 质量控制
5 结果
    5.1 农村育龄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5.2 农村育龄妇女生活习惯与PD
    5.3 农村育龄妇女孕育史和疾病史与PD
    5.4 农村育龄妇女月经因素与PD
    5.5 农村育龄妇女PD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 讨论
    6.1 农村育龄妇女一般人口学特征对PD的影响
    6.2 农村育龄妇女生活习惯对PD的影响
    6.3 农村育龄妇女孕育史和疾病史对PD的影响
    6.4 农村育龄妇女月经因素对PD的影响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近代中医妇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近代中医妇科发展的背景
    1 经济文化
    2 女性地位的提高
        2.1 女性身体的解放:从缠足到天足
        2.2 女性社会活动的增加
        2.3 女学的兴起
    3 生理卫生知识的普及
        3.1 女性传统疾病观
        3.2 近代女性生理卫生知识的推广
        3.2.1 期刊杂志的宣教
        3.2.2 国家层面的介入
    4 近代西医妇产科学在国内的发展
        4.1 西医妇产科技术的发展
        4.2 西医妇产科技术的推广
        4.3 产前检查和西式接生方式的接纳
        4.3.1 传统的孕期养胎观
        4.3.2 近代逐渐进行产前检查和采用西式接生方式
        4.4 科学的节育方式的接纳
        4.4.1 传统的节育方式
        4.4.2 近代逐渐采纳科学的节育方式
    5 近代中医发展
        5.1 中医学术的发展
        5.1.1 中西医汇通思想的提出
        5.1.2 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发展
        5.2 中医学术传播的途径:书刊和学会
        5.2.1 近代中医药书刊
        5.2.2 近代中医药学会
        5.3 女医人才的培养
        5.3.1 女性习医的兴起
        5.3.2 近代中医学校教育
        5.3.3 中医传统人才培养方式
        5.4 中医医院的建立
第二部分 :近代中医妇(产)科发展: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1 中医妇科发展
        1.1 中医妇科理论与临床发展
        1.1.1 对妇科生理、病理认识的发展
        1.1.2 诊断方式的发展
        1.1.3 治则、治法的发展
        1.2 近代妇科名家流派
        1.2.1 海派妇科流派
        1.2.2 孟河妇科流派
        1.2.3 新安妇科流派
        1.2.4 浙派妇科流派
        1.2.5 岭南妇科流派
        1.2.6 三晋妇科流派
        1.2.7 云南妇科流派
    2 中医产科
        2.1 对中医产科技术的继承
        2.2 对传统稳婆的改造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语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近代中医妇科发展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附件

(7)维吾尔族农村女性就医行为研究 ——以K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加强维吾尔族女性身体健康
        2.理论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就医行为研究的领域
        2.医疗保障对就医行为的影响
        3.医疗服务对就医行为的影响
        4.不同患者就医行为及相关研究
        5.文献述评
    (四) 研究思路
    (五) 研究方法
        1.深入访谈法
        2.档案资料法
        3.文本分析法
    (六)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1.研究创新
        2.研究不足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模型
    (一) 就医行为
    (二) 安德森就医行为理论模型
        1.安德森就医行为理论模型雏形
        2.安德森就医行为理论模型深化发展
三、K村风貌概况
    (一) 自然环境
    (二) 人文风貌
        1.村庄基本情况
        2.K村女性的基本情况
    (三) 医疗资源:从K村卫生院到K州医院
        1.K村卫生所
        2.S乡卫生院:K村村民看病首选地
        3.K州医院:本地最好的三甲医院
四、多重身份:女性面对不同主体就医行为的差异
    (一) 女性自身的就医行为选择
        1.女性就医:自身身体不适时选择去哪里医治?
        2.生儿育女:孩子的出生与产后生活的照料
    (二) 女性对待子女就医行为的选择
        1.茁壮成长: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母亲最大的希望
        2.不幸的命运:妇女对患有先天性疾病孩子的态度及治疗选择
    (三) 女性对待长者就医行为的选择
五、影响维吾尔族农村女性就医行为的因素
    (一) 女性健康理念
        1.日常生活与作息
        2.饮食习惯
        3.女性受教育的程度
        4.女性对待健康的态度
    (二) 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1.基层医生的日常工作
        2.医疗资源的非可及性
        3.基层医生的专业水平急需提高
    (三) 女性的家庭角色
        1.妇女家中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2.多年媳妇“熬成”婆——女性家中地位仍有待提升
        3.家庭成员对妇女影响:加深对医疗资源的认识
    (四) 女性医疗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
        1.女性的医疗支付能力
        2.支付意愿
六、对策与建议
    (一) 提高妇女地位,发挥女性的家庭功能
        1.家庭成员关系平等,婆媳关系和谐融洽
        2.妇女权益保障:从“为了孩子”到“为了自己”
    (二)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专业水平
        1.提高村卫生所医生的医学技术专业水平
        2.持之以恒:医疗服务需深入人心
    (三) “授人以渔”:全方位、多层次培育健康意识
        1.健康卫生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2.树立健康意识,体育锻炼不可少
七、结尾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受访维吾尔族女性情况汇总表
附录2: 调研日记(节选)
附录3: 调研访谈大纲
    附录3.1 维吾尔族妇女访谈
    附录3.2 医生代表访谈
    附录3.3 驻村/基层工作人员访谈
附录4: 访谈整理(节选)
附录5: 调研期间村庄照片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8)天津市某社区女性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开展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妇科查体
    1.3 样本量的计算
    1.4 数据质量控制
    1.5 问卷调查法
    1.6 统计分析
    1.7 技术路线
结果
    2.1 2009-2017年天津市某社区妇科查体概况
        2.1.1 2009-2017年妇科查体人群普查情况
        2.1.2 2009-2017年妇科查体人群患病情况
        2.1.3 2009年-2017年妇科查体人群乳腺检查结果分析
    2.2 天津市某社区乳腺癌机会性筛查情况
        2.2.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2.2.2 乳腺癌筛查知晓情况及途径
        2.2.3 乳房自检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2.4 临床乳腺触诊利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2.5 乳腺超声检查利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2.6 乳腺钼靶检查利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2.7 各种乳腺癌筛查方法利用情况相关因素分析汇总
        2.2.8 调查对象既往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利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3.1 妇科查体概况
    3.2 乳腺疾病检出情况
    3.3 乳腺癌机会性筛查现状
    3.4 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利用情况的相关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综述 乳腺癌筛查参与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健康传播视角下妇科疾病报道研究 ——以《扬子晚报》《健康时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妇科疾病议题的特殊性及传播层次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一章 我国妇科疾病健康传播现状
    第一节 报道数量受节假日和社会热点影响较大
        一、妇科疾病报道数量总体偏少
        二、妇科疾病健康传播与社会热点显着相关
    第二节 报道版面主要集中在“健康”专版
        一、《扬子晚报》设健康专版,《健康时报》设“女性”健康专版
        二、妇科疾病报道主要分布在“健康”专版中
    第三节 报道体裁以消息和通讯为主
        一、妇科疾病报道体裁以消息和通讯为主
        二、《健康时报》报道体裁比《扬子晚报》更多样化
    第四节 议题设置以健康科普为主导
        一、防治信息与基础知识是妇科疾病议题的核心主题
        二、医务人员为主体的官方叙事手法
    第五节 本报记者和医务人员成为媒体报道中的主要信源
        一、妇科疾病报道信源以本报记者和医务人员为主
        二、信源鲜少涉及“受众”与官方发布
    第六节 呈现以中性为主的报道立场
        一、中性报道占样本报道的绝大多数
        二、正面报道略多于负面报道
    第七节 主要采用“医学”框架的叙述框架
        一、使用医学作为单一的疾病探讨框架
        二、社会性结构性框架缺位
第二章 妇科疾病议题在媒体报道中呈现的特点
    第一节 不同妇科疾病类型出现的频率
        一、乳腺癌和宫颈癌是媒介关注度较高的疾病类型
        二、妇科肿瘤的报道数量多于妇科炎症
    第二节 妇科疾病特征在媒体中的呈现
        一、强调妇科疾病的多发性与普遍性
        二、“不孕不育”成为妇科疾病标签化的符号表征
    第三节 妇科疾病防治策略在媒体中的呈现
        一、“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为主”思想初步显现
        二、较少涉及健康传播与妇科疾病防治的联系
第三章 妇科疾病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医学框架主导:缺乏链接与延伸性解读
        一、可读性不强:专业术语堆砌,晦涩难懂
        二、科学性有待加强:争议性话题报道不够严谨
    第二节 人文关怀缺失:“受众”话语权较弱
        一、“被客体化”的个人叙述
        二、效能信息与恐惧诉求不平衡
        三、受众缺乏与媒介接近的有效互动
    第三节 策划意识淡薄:内容编排上的“避重就轻”
        一、关键性健康信息的缺失
        二、重知识普及、轻行为指导
第四章 妇科疾病健康传播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宏观层面探析妇科疾病健康传播策略
        一、切实纳入“公共健康”范畴:提高妇科疾病的社会能见度
        二、构建健康传播共同体:打造妇科健康传播体系
        三、健康赋权,彰显女性群体自我健康的话语权
    第二节 微观层面探析妇科疾病健康传播策略
        一、实现妇科疾病健康报道的全媒体发展、常态化传播
        二、增加蕴含人文关怀的报道,促进支持性传播
        三、从强调技术知识转为强调社会知识,在科普与传播之间保持平衡
结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10)长春市某妇产医院体检人群妇科疾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妇科疾病概述
        1.1.1 妇科疾病的概念及类别
    1.2 妇科病国内外流行病学现状
        1.2.1 国内流行病学现状
        1.2.2 国外流行病学现状
    1.3 妇科疾病的危害
    1.4 常见妇科疾病
        1.4.1 宫颈炎
        1.4.2 阴道炎
        1.4.3 子宫肌瘤
        1.4.4 乳腺炎
        1.4.5 乳腺癌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2.1 基本信息
        2.2.2 现场调查
    2.3 方法
    2.4 质量控制
        2.4.1 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
        2.4.2 数据管理的质量控制
    2.5 注意事项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3.1.1 人口学特征分布
        3.1.2 研究对象生活习惯
        3.1.3 研究对象妇科疾病家族史
        3.1.4 研究对象个人妇科疾病史
        3.1.5 研究对象月经史
        3.1.6 研究对象性生活及生育史
    3.2 研究对象妇科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2.1 一般妇科检查
        3.2.2 阴道彩超检查结果
        3.2.3 乳腺彩超检查结果
        3.2.4 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
        3.2.5 分泌物检测结果
    3.3 宫颈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乳腺系统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妇科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4.1.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4.1.2 研究对象性生活及生育史情况分析
        4.1.3 研究对象妇科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4.2 预防妇科疾病促进生殖健康的建议与对策
        4.2.1 政府方面加大支持和参与
        4.2.2 基层卫生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
        4.2.3 生殖健康信息媒体网络等平台的宣传普及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四、231名女性VDT操作人员妇科病检查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市宫颈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刘艺璇. 延安大学, 2021(09)
  • [2]不同时间点行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D]. 王雅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PMT的初中女生家长对HPV疫苗认知水平及接种决策意向研究[D]. 王曼丽.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4]潜在类别分析在成年女性妇科病高危人群识别中的应用[J]. 尹诗琪,闫翔宇,赵曼羽,沈丽琴,周涵闻. 现代预防医学, 2020(10)
  • [5]阜阳市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原发性痛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D]. 姜雯. 安徽医科大学, 2020
  • [6]近代中医妇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 傅燕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维吾尔族农村女性就医行为研究 ——以K村为例[D]. 孟婧.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天津市某社区女性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开展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 成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9]健康传播视角下妇科疾病报道研究 ——以《扬子晚报》《健康时报》为例[D]. 吴星星.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10]长春市某妇产医院体检人群妇科疾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玲. 吉林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231名女性VDT操作者妇科检查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