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皮下血管网瓣的应用解剖及其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轴向皮下血管网瓣的应用解剖及其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一、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俊,赵瑞,刘云峰,金新源,丁盛,刘蕾[1](2021)在《腹部带蒂皮瓣在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皮瓣类型选择。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烧伤整形科对收治的34例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腹部任意皮瓣(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腹壁浅血管为蒂的轴型皮瓣、脐旁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4 cm×3 cm~45 cm×22 cm。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发生部分坏死。12例二期行皮瓣修薄手术;3例因出现瘢痕挛缩影响手指功能行二期瘢痕矫正,术后手指活动及功能获得改善;余19例均获得一期术后满意效果。随访2~4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上肢功能及外观较满意。结论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因其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运可靠、供瓣面积较大,是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周浩[2](2021)在《多种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分指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m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s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采用分指,m型,s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66例作为实验组,其中采用分指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创面27例(81指),采用m形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创面18例,采用s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21例,共计159块皮瓣。另选同时期应用传统腹部全厚随意皮瓣修复类似创面的患者38例,共计47块皮瓣,作为对照组。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密切关注皮瓣血运,断蒂后观察皮瓣的外形,颜色,温度,质地,感觉恢复、手功能恢复以及是否需要行皮瓣修薄术及皮瓣分指术等。手的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参考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提出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评价标准,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上述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并将实验组术后12个月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和手功能评分分别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分析上述指标,确定三种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不同创面的的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4.5个月(12~18个月)。实验组159块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全部成活,15块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泡、发紫等症状,经拆除缝线,应用药物等手段治疗后皮瓣存活,皮瓣断蒂时间大部分在10~14天之间,断蒂后皮瓣外形良好,厚薄适宜,质地柔软,不需再行皮瓣修薄及皮瓣分指术。对照组47块皮瓣全部成活,6块皮瓣出现局部坏死,经多次清创后最终成活,大部分皮瓣外形臃肿还需行皮瓣修薄及分指术,且断蒂时间大部分在21~28天。采用分指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治疗的患者术后12个月手功能优良率为85%;m型皮瓣的优良率为83%;s型皮瓣的优良率为86%;38例传统腹部全厚随意皮瓣的优良率为74%。将实验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和手功能评分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感觉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0,P=0.747,P=0.962),手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18,P=0.010)。结论: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多个手指的指腹或指背皮肤缺损,采用分指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对于手背和指背联合皮肤缺损,选用m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效果良好;对于手的掌背侧或手指套状皮肤缺损创面,采用腹部s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可一次性修复手的掌背侧或手指套状皮肤缺损。这三种类型的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适用范围广,手术操作简单,能够早期断蒂进行功能练习,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腹部全厚随意皮瓣,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芮永军[3](2020)在《股前外侧皮瓣在中国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股前外侧皮瓣(ALTF)是中国学者徐达传等首次报道。相关术式自创立初始,经过国内外学者们近40年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该皮瓣以各种不同类型广泛应用于临床,可覆盖上至头顶、下至足底的所有创面,并以多种形式参与多个器官的修复与再造,成为真正"顶天立地"的"万能皮瓣"。本文主要阐述国内ALTF在应用解剖、穿支定位、临床应用和供区保护方面的研究节点及其进展。

沈余明[4](2020)在《烧伤科医师应进一步加强对皮瓣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烧伤科面临着许多复杂性创面的修复,一方面深度烧伤创面未见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各种复杂性、难治性创面越来越多,复杂性创面绝大部分仍需各种皮瓣进行修复;再一方面皮瓣外科发展迅速,因此烧伤科医师应进一步加强对皮瓣的学习与研究。本文重点对烧伤科医师研究皮瓣的必要性、皮瓣外科发展的简史、修复重建的阶梯、皮瓣选择的考虑、皮瓣修复的适应证、不同部位创面的皮瓣修复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显微外科皮瓣技术一直在稳步向前发展,其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修复重建外科医师包括烧伤科医师在创面修复方面可以运用多方面的皮瓣技术,特别在自由设计的穿支皮瓣、超级显微外科、皮瓣预制、皮瓣预构及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孙慧慧[5](2020)在《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构建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的疼痛、焦虑情况及上肢功能状况的影响,为解决患者疼痛、心理方面的问题及促进康复提供依据,为协同护理模式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践经验。方法1.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以协同护理模式及《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为理论基础,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协同护理干预方案;通过2轮德菲尔法专家函询对干预方案进行修订;通过预试验修改干预方案的内容后形成最终版干预方案。2.干预方案的应用:便利选取2019年01月~2019年08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手外科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96例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患者。以病区为单位通过抽签法将手外科一病区、二病区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组建多学科协同团队,编制手册,分阶段进行个体干预、群体干预及团队协同干预。于带蒂术后1d、2d、3d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于断蒂术后1d、3d、7d、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肩肘关节功能情况;于断蒂术后1个月、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及手功能情况。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干预方案构建本研究2轮专家函询均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轮专家意见权威系数分别为0.840、0.859,2轮函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286,0.322,显着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形成的干预方案包括一级条目3个,二级条目9个,三级条目42个。2.干预方案临床应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及手功能MHQ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疼痛情况:干预组带蒂术后1d、2d、3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心理状况:干预组断蒂术后1个月、3个月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SAS评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功能情况:干预组断蒂术后1d、3d、7d、1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断蒂术后1d、3d、7d、1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断蒂术后1个月、3个月手功能MH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功能MHQ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具有可靠性与科学性。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程度,促进患者肩肘关节功能及手功能的恢复。

汪淼[6](2020)在《连续皮瓣转移技术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背部岛状皮瓣或肌皮瓣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应用预扩张的上臂内侧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头颈部皮肤与软组织缺损;同期应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上臂内侧供区缺损。本组共11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5~36岁,平均12.64岁。其中,烧伤后头颈部瘢痕5例,先天性头颈部黑色素细胞痣6例。病程1~35年,平均7.64年。术中切除病变组织后遗留头面部的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cm×6cm~15cm×11cm,平均118.82±32.12cm2。修复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上臂内侧皮瓣中,包括近端蒂皮瓣3例,远端蒂皮瓣8例;皮瓣面积范围为18cm×8cm~27cm×14cm,平均229.27 ± 74.65cm2。修复上臂供区缺损的组织瓣包括岛状背阔肌肌皮瓣9块,胸背动脉穿支皮瓣2块;组织瓣面积范围为16cm×7cm~22cm×10cm,平均149.64±31.3cm2。上臂内侧和背部皮瓣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及两个皮瓣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7.64±5.43个月。上臂内侧皮瓣转移至头颈部后,皮瓣在颜色、质地和厚度方面与受区皮肤相似,患者对头颈部、上臂内侧和背部供瓣区美学形态满意。结论:在应用上臂内侧皮瓣修复头颈部面积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病损时,同期切取岛状背阔肌肌皮瓣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可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在确保供区美学修复的同时,能提供更多的组织用于缺损的修复。

顾荣,王海文,江新民,梅雄军,农进杭,钟启彬[7](2016)在《"U"形修薄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为轴心动脉的髂腹股沟皮瓣"U"形修薄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进行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对7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 45岁,平均32岁。受伤原因:冲床压伤4例,热压伤1例,车祸伤2例。创面大小为14.0 cm × 10.0 cm~ 6.0 cm × 5.0 c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及骨质外露。皮瓣切取面积:15.0 cm × 11.0 cm~ 7.0 cm × 5.0 cm。皮瓣切取后采用轴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U"形超薄法进行修薄。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 6个月,平均4个月。术毕时皮瓣修薄区域色泽逐渐红润,毛细血管反应恢复良好,外观平坦。术后3个月复查,皮瓣薄而柔软,外形平坦美观,未见明显色素沉着,供区直接缝合,仅留线状瘢痕。结论采用"U"形修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遗留瘢痕小、不影响外观;而且皮瓣色泽好、质地适中,移植后显得薄而美观,疗效满意。

王伟[8](2009)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手部及前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是手外科的常见疾患。采用植皮的方法往往很难覆盖创面,并且为手及前臂二期功能重建造成很大的困难。临床上经常采用皮瓣的修复方法来覆盖创面,同时也为二期功能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是一种传统且常见的方法。最早应用的是腹部随意型皮瓣,后来随着轴形皮瓣技术的发展,腹部的各种带蒂轴形皮瓣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腹部带蒂皮瓣需要长时间制动、外观臃肿,再加上显微技术的发展及提高,游离皮瓣的广泛应用,使腹部带蒂皮瓣的发展有所减慢。但腹部皮瓣供区隐蔽、易于设计、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抗感染能力强,这些优点使腹部带蒂皮瓣在临床上应用仍占有一席之地。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这一新型皮瓣的出现,使腹部带蒂皮瓣再次被重视起来,随着其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化,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设计方法的不断改进,使其在手及前臂的皮肤缺损中的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叶胜捷,张文振,庞淑光,章锦成,方声教,李泳焱,陈如俊,叶鹂柳,郑庆兴[9](2007)在《随意型薄皮瓣修复手背及手掌合并多指深度烧伤》文中研究说明对于手部背侧或掌侧以及多指深度烧伤(如热压伤、电击伤等),以往常通过并指术以传统随意型皮瓣或轴型皮瓣覆盖创面,断蒂后需分指及皮瓣去脂等多次手术。笔者单位采用随意型薄皮瓣覆盖创面,在断蒂术的同时一次性完成手背或手掌创面的修复以及分指、指蹼的成形,在功能和外形上取得满意的效果,1996-2006年以来,笔者共收治103例。现报告如下。

尹刚[10](2007)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四肢皮肤撕脱伤、热压伤、严重烧伤的病人越来越多,对创面早期、良好覆盖是外科修复的重要研究课题。真皮下血管网皮瓣(SVNF)用于面颈部及手部皮肤缺损、电烧伤、感染创面、皮肤撕脱伤的修复,皮瓣薄形态不臃肿,长宽比例大,愈后色泽好,断蒂早,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而随意型SVN皮瓣血供范围有一定限度,皮瓣长宽之比不能超出2.5:1的范围,否则皮瓣远端会出现缺血坏死,成活无保证。本实验通过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猪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远端基底部和边缘部血运,以提高SVN皮瓣成活率,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本实验以三个月龄健康家猪为动物模型。体重(20±2.5)kg,雌雄不限。(1)动物模型的建立:在每只家猪两侧背部形成6个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切断从腹乳线处发出的轴型血管后形成随意型皮瓣,长16cm,宽4cm。皮瓣的长轴与猪的纵轴垂直。(2)分组:皮瓣形成后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12个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subdermal vascular network flap SVNF)对照组:12个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subdermal vascular network flap SVNF)。(3)影响因素实施:bFGF(购自东大生物工程公司),SVNF形成后,即刻在皮瓣距蒂部12cm处,14cm处及皮瓣最远端分别选择6个注射点,给予皮下注射,处理如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每一位点真皮下层注射含有bFGF的肝素化生理盐水0.1ml,共0.6ml。对照组:每一位点皮下注射0.1ml肝素化生理盐水,共0.6ml。药物注射后,将皮瓣原位缝合,皮瓣远断1/3打包加压包扎。家猪麻醉清醒后,单笼饲养,每日肌肉注射青霉素400万单位预防感染。(4)检测指标大体观察:术后6天将家猪再次全麻后拆除打包线,肉眼观察各组皮瓣颜色,质地及猪毛生长情况,计算出各组皮瓣成活率。组织学观察:分别在各个皮瓣近、中、远1/3处切取1×1×1cm的组织块,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计算组织中血管断面的密度。结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对照组于术后第六天,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成活面积分别为(81.2±1.67)%和(66.21±1.78)%,经统计学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皮瓣近中远段皮瓣血管密度分别为(16.7±6.0)、(29.7±5.5)、(14.9±6.0)/mm2和(16.6+4.0)、(21.4±5.2)、(3.5+5.1)/mm2(p<0.05)。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下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通过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远端基底部和边缘部的血运,可以提高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成活率,缩短皮瓣的断蒂时间,扩大皮瓣长宽比例。

二、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腹部带蒂皮瓣在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皮瓣选择
    2.3 皮瓣切取及转移
    2.4 术后处理
3 结果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2)多种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基础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烧伤科医师应进一步加强对皮瓣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烧伤科医师研究皮瓣的必要性
二、皮瓣发展的简史
三、修复重建阶梯
四、皮瓣选择的考虑
    (一)受区的考虑
    (二)供区的考虑
五、烧伤科皮瓣修复的适应证
六、不同部位创面的皮瓣修复
    (一)头面颈部复杂性创面的皮瓣修复
    (二)躯干部位复杂性创面的皮瓣修复
    (三)臀部复杂性创面的皮瓣修复
    (四)肢体复杂性创面的皮瓣修复
七、显微外科皮瓣技术的未来

(5)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成立研究小组
        2 半结构式访谈
        3 德尔菲法专家函询
        4 预试验
        5 统计学分析
        6 质量控制
        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2 专家函询结果
        3 预试验结果及干预方案的最终确立
    讨论
        1 干预方案构建的必要性
        2 干预方案构建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3 干预方案的可行性
        4 干预方案的内容性分析
第二部分 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3 干预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方法
        6 伦理原则
        7 质量控制
        8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4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5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6 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7 两组患者手功能情况比较
    讨论
        1 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疼痛情况的影响
        2 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焦虑情况的影响
        3 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功能状况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6)连续皮瓣转移技术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上臂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1 发展历史
    1.2 应用解剖
    1.3 临床应用
    1.4 总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连续皮瓣转移技术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目的
    2.3 对象与方法
    2.4 结果
    2.5 典型病例
    2.6 讨论
    2.7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10)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及符合说明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腹部带蒂皮瓣在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 刘小俊,赵瑞,刘云峰,金新源,丁盛,刘蕾.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1(07)
  • [2]多种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研究[D]. 周浩.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股前外侧皮瓣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 芮永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0(04)
  • [4]烧伤科医师应进一步加强对皮瓣的研究[J]. 沈余明.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0(04)
  • [5]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孙慧慧. 青岛大学, 2020(01)
  • [6]连续皮瓣转移技术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D]. 汪淼.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7]"U"形修薄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J]. 顾荣,王海文,江新民,梅雄军,农进杭,钟启彬.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6(04)
  • [8]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研究进展[D]. 王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09(10)
  • [9]随意型薄皮瓣修复手背及手掌合并多指深度烧伤[J]. 叶胜捷,张文振,庞淑光,章锦成,方声教,李泳焱,陈如俊,叶鹂柳,郑庆兴. 中华创伤杂志, 2007(09)
  • [10]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D]. 尹刚. 山东大学, 2007(03)

标签:;  ;  ;  

轴向皮下血管网瓣的应用解剖及其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