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学文艺的特点

儿童科学文艺的特点

一、幼儿科学文艺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陈肖[1](2021)在《STEM教育下的幼儿科学素养发展——评《STEM教育视域下的幼儿科学素养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STEM素养为当前创新幼儿科学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通过正确解读STEM素养与幼儿科学素养培养蕴含的关系,从跨学科角度出发,合理开展STEM主题模式,科学创设科学问题情境,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全面优化幼儿科学素养培养体系。本文将结合《STEM教育视域下的幼儿科学素养发展研究》一书,分析STEM教育的具体内涵和内在特征,探索STEM教育下开展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价值及实施路径,以期为当前全面发展幼儿科学素养提供有效参考。

陈婷[2](2021)在《高职学校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从教学审美场的创设、审美情感的培养、审美意识的提高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在幼儿文学课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教学活动,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探寻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陈雅纯[3](2021)在《孙幼忱科学童话论》文中提出本文是对黑龙江作家孙幼忱科学童话创作的整体研究,立足于他以儿童为本进行知识普及的创作理念,分析其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呈现出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相耦合的特点,探究其作品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的艺术特色,以实现对孙幼忱科学童话的整体观照。首先,本文通过对孙幼忱人生经历的梳理,透视出他渴望通过作品向少年儿童传播丰富的科学知识、输出“正能量”人生观的创作初衷,以及他始终秉持着“为儿童”“解放儿童”的创作原则和“游戏至上”的创作精神。其次,根据对孙幼忱作品中的鲜活饱满的形象和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的归纳梳理,发现其将科学知识与人文关系自然融合,从而丰富其科普作品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挖掘出其中带有作家人格印迹的一面。再次,本文探讨了孙幼忱科学童话的艺术特色,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形象化的科学语言和人格化的自然事物是使其自然科学通俗化的重要表现;第二,通过运用多重的叙事视角和“无时间”的叙事结构,达到多变的叙事效果;第三,作者凭借以现实为依存的合理想象和以童心为基础的“超现实”幻想,使作品呈现出现实和幻想相结合的形态。最后,本文指出了孙幼忱的科学童话创作存在的不足之处,但同时也肯定了其对于科普文艺界作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借此研究引起国内对于科普童话作品的重视。

易曼[4](2021)在《论儿童科幻小说的“边界性”问题》文中认为儿童科幻文学关注儿童,关注科学的进步,为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和想象力提供了一方广阔的天地,曾诞生了如《小灵通漫游未来》、《飞向人马座》等一系列优秀小说,涌现出叶永烈、郑文光、童恩正、萧建亨等优秀的作家。但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科幻文学迅速成熟,在事实上脱离了儿童文学的范畴,而作为“为儿童的文学”,儿童科幻文学未能紧随其后,一方面失去了在题材和创作上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造的勇气,另一方面逐渐模糊了“科学幻想”的标准,开始走向神秘化和奇观化的倒退,在创作和批评的理论建构上也逐渐停滞不前。因此,儿童科幻文学需要树立起一种明确的“边界”意识,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本文选取张之路、杨鹏等新时期儿童科幻作家的作品作为主要材料,纵向对比“十七年”时期的同类作品,获取到儿童科幻文学的发展脉络;横向对比刘慈欣、马传思等新生代科幻作家,审视了其作品在接受美学视角下适应儿童心理的真实性。本文认为,民间故事、神话、童话等传统文学,以及成人科幻文学并不能完全替代儿童科幻文学的地位。科幻文学的认知性、新奇性和儿童文学在审美上的稳定性等特征,构成了儿童科幻文学在文体上的独特魅力,而对科幻题材的复用、归原简化手法的使用,提升了儿童科幻文学的思辨深度和艺术价值。可以认为儿童科幻文学仍有巨大的潜力,值得不断探索,拓宽自己的艺术边界。

付玉琪[5](2021)在《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着人们的生存焦虑,各种现代科学的治理方案却未能立竿见影。因而生态批评与生态文化成为人类在精神领域探索疗救的重要路径。生态批评超越了国家、地区、种族的界限,在当今全球化态势愈加明确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批评的东西方对话趋势逐渐突显:秉持人类命运共同利益的价值取向,寻求跨文化的生态文明事业的共赢。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始终关注儿童生存的具体文化语境,并以文学的方式参与童年生态问题的救治。尽管中国生态批评理论成果已蔚为大观,但是运用生态批评方法论对整个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作出系统化梳理和研究的着作尚未出现。因而本论文将社会性的生态问题与个体精神疗救相结合,探寻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态审美意识的嬗变规律,概览生态童年的特征,进而试图建构中国式童年精神生态的诗学。生态整体主义赋予了“自然”与“人”同等的独立审美地位,它不再是抒情工具与征服对象,能够以其自身特有的美质吸引读者,并塑造他们独特的童年经历与生命体认。受到社会文化与儿童“野性”思维的双重规约,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态童年建构由“非自觉”走向“自觉”的过程中,童年精神也经历了由“家园意识”、“荒野意识”到“星球意识”的发展,并且逐渐带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以及“生命写作”的文学内涵。!生态童年建构始终贴近童年生活现实,同时勾连起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人类历史与宇宙历史,从而将儿童生命的自我实现置于更加广阔的“自然”空间。在此基础上确立的中国式童年精神生态的诗学,或将能够积极推动中国童年研究、儿童文学的批评标准更新,以及社会生态文明事业。

洪妍娜[6](2020)在《论视觉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幼儿文学》文中提出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从幼儿视角出发,同时以满足幼儿需求为创作宗旨的文学。随着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媒体文化和视觉技术的进步,视觉文化逐渐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形态。从幼儿的日常认知、学习和交流方式来看,视觉文化环境构成了当代幼儿的一个基本生活和文化语境,幼儿以视觉文本作为其观看世界、认识生活的主要媒介,电视、电脑、手机以及各类具备视觉传播功能的电子产品进一步构成了对幼儿文化生活的覆盖和建构。对于以幼儿读者为接受对象的幼儿文学来说,视觉文化正以极强的影响力改变乃至重塑其艺术面貌。幼儿视知觉理论、幼儿视觉素养与幼儿文学理论是理解和思考视觉文化视域中幼儿文学艺术发展现状与走向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前提。顺应视觉文化的潮流,幼儿文学文本的形态呈现出视觉化趋势。例如,幼儿文学文本插图的图像叙事意识逐渐增强;图画书的自觉和兴盛,与视觉文化时代创作、出版和阅读密切相关;在幼儿期刊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视觉符号来呈现刊物特色以及打造图画书板块,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向;当下借助各种高科技电影手段创造出来的奇幻影像和画面,更是将幼儿文学推进到一个新的生产和传播空间;根据网络游戏改编和转化而来的网络游戏书正逐渐成为幼儿文学出版的重要品种。幼儿文学的视觉文本并不是孤立、静止的文本,它始终处在幼儿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中,并由此衍生出丰富多样的意义。面对幼儿文学从内容到形式的新变,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思考幼儿文学的概念、美学特质与文学功能。对于这些问题的重视与思考,是我们对视觉文化语境中幼儿文学进行艺术考察时,应持有的一个基本立场。在视觉文化语境中,有关幼儿文学创作的童年经验与文化责任的深入思考,对于进一步实现幼儿文学的艺术突破和提升有着根本性的意义。面对新的文化语境,幼儿文学与图像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文学独有的感性深度,构成了当代幼儿文学理论研究课题。顺应视觉文化的时代背景,坚持文字与图像的互文阅读与提升幼儿的视觉素养是幼儿文学阅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在视觉文化语境下思考当代幼儿文学发展的核心意义在于,视觉文化不仅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更开阔、综合的理论视角把握当代幼儿文学的发展思潮及其特征,进而催生出一种更具当代性的对于幼儿文学的理解,同时对于整个儿童文学研究也是大有助益的。

陈莉[7](2020)在《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文中认为考察中国百余年来的儿童文学发展,1949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70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界一方面译介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和作品,一方面建构和创作本土儿童文学理论和作品,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过程中,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儿童文学发展的中国道路。本论文主要采用比较文学“接受——影响”的研究方法,探讨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论文实证性地描述这一过程,具体呈现译介的成果及其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构和作品创作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揭示其中值得重视的历史经验。本论文共分七部分:绪论:简要说明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并对五四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史作一简述。第一章:评述“十七年”及“文革十年”时期在苏联儿童文学理论影响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十七年”时期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介及传播的概述。二是以儿童文学评论家兼作家陈伯吹为例,讨论“十七年”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受到的外来影响。三是结合当时的儿童文学作品,具体呈现外来影响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并以这一时期有较大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严文井和孙幼军的创作为例作深入探讨。四是以几部儿童小说为样本,探究揭示“文革十年”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创作的基本特征。第二章:评述1976年至1980年期间,“后苏式文论”影响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1976至1980年期间,在历史的惯性中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二是“后苏式文论”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三是以科幻文学作家郑文光、叶永烈为例,讨论科幻儿童文学创作在挣脱历史惯性时发生的变化。第三章:评述改革开放初期(1981-1989年)时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主要讨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八十年代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介和传播概述。二是以鲁兵、胡从经、洪汛涛、王泉根两代学者为例,讨论这一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受到的外来影响。三是以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周锐、冰波、柯岩和沈石溪等人的作品为例,讨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受到的外来影响。第四章:评述改革开放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0-1999年)期间时,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期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介和传播情况的概述。二是以汤锐、孙建江、王泉根、方卫平、朱自强、刘绪源、彭懿等七位青年学者为例,讨论1990-1999年期间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受到的外来影响。三是以孙幼军、秦文君、曹文轩、梅子涵、汤素兰、陈丹燕、彭懿和杨红樱两代儿童文学作家为例,讨论这一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受到的外来影响。第五章:本章以新世纪以来外国图画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为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以日本图画书理论家、编辑和出版人松居直先生的图画书理论为例,简要阐述这一图画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传播过程。二是从学者接受、儿童文学教材中的体现、原创图画书月刊的发展等方面着手,探究以松居直先生为代表的日本图画书理论对中国的影响。三是以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奖作品为例,分析中国原创图画书发展的现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语:在回顾70年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和影响的基础上,分析探究这一译介和影响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提出展望。总之,新中国成立后对苏联儿童文学理论的全方位译介及其影响,导致中国儿童文学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推动了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并由此改变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外在风貌。改革开放后对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为中国儿童文学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借鉴及影响,使得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建构和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在绚烂的世界儿童文学地图中展示出中国儿童文学的独特性。因此,探究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理清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评判中国儿童文学的特征及意义,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进而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潘颖[8](2020)在《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多维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及其社交媒体的进步和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模式、生活形态和话语机制,中国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儿童文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接受、文学消费具备了新的多维特征,也构成了本部论文研究的核心命题。厘清这些特征对于准确把握儿童文学在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发展规律有重要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采用了文本分析、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聚焦于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文本与生产情境,运用文学、传播学、接受美学、文化学等理论多角度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儿童文学在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接受、文学消费四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新特点,对比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与传统儿童文学发展的差异性、融合性,研究社会转型、文学转型、媒介转型对儿童文学发展演变的影响,总结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在建构、生产、传播、接受、消费等方面的新变化、新发展,探讨中国儿童文学在当代文学的发展空间和价值意义。论文基本框架如下:绪论部分在分析研究对象和背景的基础上界定论文中与新媒体时代和儿童文学相关的核心概念。第一章标题为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生产。该章指出,新媒体改变着儿童文学生产,固有的文化环境和传统儿童文学创作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创作主体泛化、低龄化写作和网络写手异军突起,实现了儿童文学作家群多元化发展;儿童文学题材、体裁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各界政策及措施的出台促使文学作品数量激增、品质提升,实现了儿童文学的原创品牌塑造和国际化走向;文学创作方式的新媒体化、多样化、融合化发展,实现了传统儿童文学的新媒体化和新媒体儿童文学的经典化,儿童文学也呈现出视听先行的新特征及数字化生存的多路径发展。第二章标题为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传播。该章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分析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转换所带来的公共话语、思想结构、认知能力、生存方式等多方面的变化,梳理传播媒介的生态系统和媒介素养,分析儿童文学与媒介变迁的关系,以及我们面对儿童文学传播方式的变迁所应具备的媒介素养。同时,总结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传播方式、传播策略及传播特征,分析研究传统儿童文学的出版现状及转型、新媒体化出路和新媒体儿童文学的数字多元化传播和经典化走向。第三章标题为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接受。该章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分析儿童这一特殊的文学接受主体的接受素质(包括语言文字能力、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审美能力的分析)和心理能力(生理、心理、文化),梳理儿童接受成长心理轨迹、阅读视野的特点,结合深度访谈的调研,重点分析全民阅读时代背景和儿童文学阅读的特点及新变化,分析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阅读方式、特征和发展方向,以及儿童文学阅读的影响力和发展趋势。第四章标题为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消费。该章将儿童文学放在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语境下,以文学消费为核心切入,分析新媒体时代消费文化对儿童文学的引导及其特征,总结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经典消逝”、娱乐至上、追逐游戏快感的特点;通过对重点儿童文学作家畅销书和作家富豪排行榜等信息数据比对,分析消费时代文学价值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总结儿童文学作品“商业化”“娱乐化”的特征,解析在新媒体时代消费文化语境下儿童文学的“童年消逝”的危机与童年精神的文学重构。结论部分全面梳理总结了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生产、传播、接受和消费的多维特征,通过新媒体媒介技术演进与儿童文学的关系畅想儿童文学的未来,既对儿童文学的娱乐化与商业化表示忧虑,也对新媒体时代的儿童文学发展和前景充满期待。

曾芳[9](2019)在《新世纪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儿童本位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是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代表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评奖的最高标准,获奖作品也代表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结合评奖条例分析获奖作品及其授奖词,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注重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具有鲜明的思想导向性,但对"儿童性"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未能真正秉持儿童本位的儿童观。

杜丽[10](2016)在《幼儿科学文艺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幼儿科学文艺作为文学和科学的结合体,幼儿科学文艺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文学和科学素养。幼儿科学文艺在幼儿园教学中可以运用于语言教学,也可以运用于科学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忽视对幼儿科学文艺的教学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如能运用幼儿科学文艺进行教学,将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提高幼儿语言表达水平,帮助幼儿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情感。本研究以J幼儿园大一班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幼儿科学文艺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本研究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幼儿科学文艺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准备,包括:幼儿科学文艺的相关理论概述,行动研究选取的幼儿园、班级、教师及幼儿,研究资料的搜集与编码。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幼儿科学文艺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实施过程,包括:幼儿科学文艺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状况,幼儿科学文艺教学行动研究的方案设计,应用幼儿科学文艺作品实施教学的第一次行动,应用幼儿科学文艺作品实施教学的第二次行动。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幼儿科学文艺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行动研究结果,包括:幼儿科学文艺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成效,教师有效应用幼儿科学文艺进行教学的条件分析。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幼儿科学文艺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行动研究结论与建议。结论有四点,分别是:第一,幼儿科学文艺是幼儿园教学的宝贵资源;第二,教师是应用幼儿科学文艺进行教学的主导者;第三,教师应用幼儿科学文艺进行教学需要幼儿园大力支持;第四,教师应用幼儿科学文艺进行教学需要家长积极配合。为了以后更好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幼儿科学文艺进行教学,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建议教师阅读儿童文学理论着作,提高文学素养;大量阅读幼儿科学文艺作品,深入了解幼儿科学文艺,尝试创编、改编幼儿科学文艺作品,丰富教学素材。建议幼儿园开展文学培训活动,加大文学投入。建议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幼儿科学文艺教学,亲子共读幼儿科学文艺作品。

二、幼儿科学文艺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儿科学文艺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STEM教育下的幼儿科学素养发展——评《STEM教育视域下的幼儿科学素养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详细,解读深刻
二、视角全面,语言生动
三、聚焦应用,实用性强

(2)高职学校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审美场的创设——以幼儿科学文艺为例
二、审美情感的培养——以幼儿图画书为例
三、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幼儿诗歌为例

(3)孙幼忱科学童话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创作理念:儿童为本的知识普及
    第一节 以儿童教育为核心的创作初衷
        一、传播丰富的科学知识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第二节 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原则
        一、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
        二、暗合儿童的好奇心理
    第三节 “游戏至上”的创作精神
        一、解放儿童天性
        二、还原儿童本真
第二章 思想内容:科学与人文的自然融合
    第一节 溶解在童趣中的科学知识
        一、人与自然的科学探索
        二、知识与童趣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 真善美的传递
        一、生态关怀的意识
        二、爱的教育
    第三节 作者的精神信念
        一、不惧生活的困难艰苦
        二、对于知识的不断渴求
第三章 艺术特色:通俗科学的文学审美
    第一节 将自然科学通俗化
        一、形象化的科学语言
        二、人格化的自然事物
    第二节 多样的叙事方法
        一、双重的叙事视角
        二、 “无时间”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 幻想与现实相结合
        一、以现实为依存的合理想象
        二、以童心为基础的“超现实”幻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论儿童科幻小说的“边界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边界性的诞生
    第一节 儿童科幻文学的定义
    第二节 何为边界?
第三章 我国儿童科幻文学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科幻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分野
        一 兼顾儿童的“科学小说”
        二 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科学文艺”
        三 儿童科幻在历史中的失语
    第二节 儿童科幻文学的作家群体
        一 “大男孩”作家簇
        二 “大男孩”以外的作家群体
第四章 主题与题材的迁移
    第一节 科幻文学的题材与主题
    第二节 儿童科幻文学的题材
        一 新奇的环境
        二 作为儿童身体外延的超能力
        三 忠诚的朋友与隐藏的成人监护者
    第三节 儿童科幻文学的主题
        一 成长与逃离的主题
        二 张之路科幻小说中的教育主题
第五章 审美的背离
    第一节 一种认知型陌生化的文学
    第二节 向神话、童话和民间故事的简化归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研究背景
    二、生态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内外儿童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现状综述
    四、论文基本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 生态批评视阈下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宏观考察
    第一节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态审美意识的嬗变
    第二节 生态童年的特征
第二章 生态童年的家园意识
    第一节 怀旧故乡的美好人性
    第二节 重构城市童年的生存图景
第三章 生态童年的荒野精神
    第一节 吁求生态道德
    第二节 高扬动物生命权利
    第三节 塑造荒野精神气质
第四章 生态童年与星球意识
    第一节 全球化视野下的“星球意识”
    第二节 宏阔的星球生命视角
    第三节 重建未来星球秩序
第五章 现代童年诗学的可能性建构
    第一节 童年叙事与“精神生态”问题
    第二节 现代童年诗学特征的可能构想
    第三节 生态美育的可能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论视觉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幼儿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视觉文化视角的确立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核心概念
        一、视觉文化
        二、图像转向
        三、幼儿与幼儿文学
    第三节 中国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
        一、19世纪末之前的幼儿文学
        二、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幼儿文学
        三、1949年之后的幼儿文学
第一章 视觉文化与幼儿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幼儿视知觉理论
        一、幼儿视知觉的生理基础与心理基础
        二、幼儿视知觉的心理特点
        三、视觉文化环境中幼儿视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视觉素养理论
        一、视觉素养与幼儿的视觉学习
        二、幼儿视觉素养与语言素养的整合
    第三节 视觉文化视域中的幼儿文学理论
        一、立体的幼儿文学文本观
        二、幼儿文学的召唤结构
第二章 当代幼儿文学的视觉文本形态
    第一节 幼儿文学文本的插图语言——以《365夜故事》图画本为例
        一、《365夜故事》:从文字版到图画本
        二、《365夜故事》图画本的艺术特性
        三、从听赏到观赏
    第二节 幼儿文学出版的图画书化趋势
        一、图画书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发展
        二、图画书的定义
        三、图文互动:幼儿文学叙事空间的拓展
        四、视觉艺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重写——以童谣图画书为例
    第三节 幼儿期刊文本的视觉呈现
        一、幼儿期刊文本的视觉传达
        二、幼儿期刊文本的图画书化
    第四节 幼儿文学文本的影像化延伸
        一、幼儿文学的影视改编
        二、影像文本反哺幼儿文学
    第五节 幼儿文学新型视觉文本——“网络游戏书”
        一、“网络游戏书”的兴起和发展
        二、网络游戏书的文学化复制——以《植物大战僵尸》为例
        三、反思与展望:从游戏走向游戏精神
第三章 幼儿文学活动的视觉化表现
    第一节 幼儿文学的视觉生产
        一、视觉媒介与幼儿文学的视觉生产
        二、幼儿文学视觉生产的产业化运营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视觉传播
        一、幼儿文学视觉传播的形式与内容
        二、关于幼儿文学视觉传播的思考——以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奖作品为例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视觉消费
        一、视觉消费下的幼儿生存状况
        二、视觉消费对幼儿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视觉文化与中国幼儿文学重构
    第一节 视觉文化与幼儿文学观念重塑
        一、幼儿文学的复杂性
        二、视觉文化时代中的幼儿文学
    第二节 视觉文化与幼儿文学形态重塑——以电子图画书为例
        一、电子图画书的定义与分类
        二、电子图画书的艺术特质
        三、电子图画书的未来发展
    第三节 视觉文化与幼儿文学功能重塑
        一、幼儿文学传统功能的坚守
        二、幼儿文学功能的再认识:视觉艺术欣赏功能
        三、幼儿文学视觉艺术欣赏功能呈现
第五章 对视觉文化时代幼儿文学的思考
    第一节 视觉文化时代的幼儿文学创作
        一、童年经验的回归
        二、文化责任的坚守
    第二节 视觉文化时代的幼儿文学研究
        一、幼儿文学文字与图像之关系的再思考
        二、幼儿文学感性深度的再理解
    第三节 视觉文化时代的幼儿文学阅读
        一、图画书阅读与幼儿视觉素养
        二、图画书阅读对幼儿视觉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图画书阅读在幼儿视觉素养能力培养实践中的应用
结语
征引文献
    一、中文着述
    二、中文报刊论文
    三、外文着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理由
    二 选题意义
    三 研究现状回顾
    四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1章 苏联儿童文学理论烛照下的中国儿童文学
    1.1 “十七年”时期译介的苏联儿童文学理论
        1.1.1 苏联儿童文学理论译介概述
        1.1.2 有影响的苏联儿童文学理论家及其理论思想
    1.2 “苏式文论”强势影响下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
        1.2.1 “全盘译介”模式中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
        1.2.2 陈伯吹儿童文学理论思想述评
    1.3 “十七年”时期“苏式文论”烛照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1.3.1 受“苏式文论”规约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1.3.2 不敢逾矩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
    1.4 “文革”期间处于闭环式发展状态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创作
        1.4.1 “文革”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创作概述
        1.4.2 “文革”期间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创作
第2章 “后苏式文论”影响下的中国儿童文学
    2.1 在历史的惯性中译介外国儿童文学
        2.1.1 “文革”结束初期对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和传播
        2.1.2 走出泥沼时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作品
    2.2 “后苏式文论”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
        2.2.1 走出闭环式发展状态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
        2.2.2 蒋风儿童文学理论思想述评
    2.3 挣脱历史惯性的一次尝试:中国科幻儿童文学创作发生的变化
        2.3.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概述
        2.3.2 郑文光和叶永烈的科学文艺思想及代表作品
第3章 改革开放视域下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影响Ⅰ
    3.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其影响
        3.1.1 以开放的姿态译介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作品
        3.1.2 以上笙一郎为代表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家及理论思想内涵
        3.1.3 这一时期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3.2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在改变中寻求建设之路
        3.2.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概述
        3.2.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家及其理论思想述评
    3.3 向文学性与儿童性回归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3.3.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概述
        3.3.2 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创作
第4章 改革开放视域下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影响Ⅱ
    4.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
        4.1.1 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介走向多元化
        4.1.2 多元、系统地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4.2 多层次、多渠道建设中国儿童文学理论
        4.2.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概述
        4.2.2 这一时期主要的儿童文学理论家及其理论思想内涵
    4.3 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4.3.1 生机盎然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现状
        4.3.2 异彩纷呈的儿童文学创作
第5章 新世纪以来外国图画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
    5.1 外国图画书理论的译介和传播:以日本松居直先生为例
        5.1.1 松居直其人和他倡导的图画书理论
        5.1.2 松居直图画书理论的译介及传播过程
        5.1.3 松居直推崇的图画书在国内的译介情况简述
    5.2 以松居直先生为代表的日本图画书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5.2.1 关注图画书阅读及图画书创作
        5.2.2 多途并举阐释松居直的图画书理论
    5.3 中国原创图画书扫描:以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奖作品为例
        5.3.1 星星点灯: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投身图画书创作
        5.3.2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缘起及发展
        5.3.3 图画书中的童年书写:以《团圆》、《荷花镇的早市》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8)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多维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生产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生产的环境
        一、文学生产与新媒体生产力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生产的环境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生产的新变化
        一、儿童文学观念的时代嬗变
        二、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多元化发展
        三、儿童文学主题模式的拓宽丰富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新媒体融合的新发展
        一、文学生产的新媒体化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网络化
        三、视听先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特点
        四、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数字化生存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传播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传播媒介
        一、文学传播与媒介素养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传播的媒介融合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传播现状及转型
        一、儿童文学传播的现状分析
        二、儿童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传播方式及策略
        一、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传播方式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传播策略
        三、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畅销书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接受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全民接受阅读
        一、文学接受理论
        二、新媒体与全民阅读时代的儿童阅读
    第二节 儿童文学接受主体的特征分析
        一、儿童读者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征分析
        二、儿童读者的阅读心理分析
    第三节 新媒体与儿童文学阅读
        一、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阅读的方式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阅读的特点
        三、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阅读的影响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消费
    第一节 消费文化与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
        一、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二、新媒体时代文化转型与消费文化
        三、新媒体时代消费文化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商业化
        一、儿童文学的商业化写作
        二、儿童文学畅销书与中国作家富豪榜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娱乐化
        一、儿童文学的游戏性和游戏精神
        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娱乐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9)新世纪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儿童本位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一)奖项设置
    (二)评奖条例
二“儿奖”获奖作品的文体特点
三获奖作品的思想导向性
四获奖作品的“儿童性”体现

(10)幼儿科学文艺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幼儿科学文艺能提升幼儿的文学与科学素养
        (二)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幼儿科学文艺的应用
        (三)以往相关研究欠缺,没有引起学者重视
    二、文献综述
        (一)幼儿科学文艺发展历程的相关状况
        (二)幼儿科学文艺分类与特点的相关研究
        (三)幼儿科学文艺教育功能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部分 幼儿科学文艺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行动研究准备
    一、幼儿科学文艺的概述
        (一)幼儿科学文艺概念及其分类
        (二)应用幼儿科学文艺进行教学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二、行动研究选取的幼儿园、班级、教师及幼儿
        (一)研究选取的幼儿园
        (二)研究选取的班级
        (三)研究参与的教师
        (四)研究参与的幼儿
    三、研究资料的搜集与编码
        (一)研究资料的搜集
        (二)研究资料的编码
第二部分 幼儿科学文艺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行动研究实施
    一、幼儿科学文艺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状况
        (一)幼儿园拥有幼儿科学文艺作品的情况
        (二)教师应用幼儿科学文艺作品的教学情况
        (三)幼儿园应用幼儿科学文艺作品缺乏的原因分析
    二、幼儿科学文艺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一)选择幼儿科学文艺作品
        (二)制定教学活动步骤
        (三)总结反思教学活动
    三、应用幼儿科学文艺作品实施教学的第一次行动
        (一)应用动、植物知识类作品进行的教学活动
        (二)应用地理、物理知识类作品进行的教学活动
        (三)对第一次行动的总结与反思
    四、应用幼儿科学文艺作品实施教学的第二次行动
        (一)应用动、植物知识类作品进行的教学活动
        (二)应用地理、物理知识类作品进行的教学活动
        (三)对第二次行动的总结与反思
第三部分 幼儿科学文艺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行动研究结果分析
    一、幼儿科学文艺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成效
        (一)幼儿的发展
        (二)教师的发展
        (三)研究者的收获
    二、教师有效应用幼儿科学文艺进行教学的条件分析
        (一)教师选择合适的作品是有效实施教学的前提
        (二)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
        (三)教师及时做好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四部分 幼儿科学文艺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行动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幼儿科学文艺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行动研究结论
        (一)幼儿科学文艺是幼儿园教学的宝贵资源
        (二)教师是应用幼儿科学文艺进行教学的主导者
        (三)教师应用幼儿科学文艺进行教学需要幼儿园大力支持
        (四)教师应用幼儿科学文艺进行教学需要家长积极配合
    二、幼儿科学文艺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二)对幼儿园的建议
        (三)对家长的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幼儿科学文艺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STEM教育下的幼儿科学素养发展——评《STEM教育视域下的幼儿科学素养发展研究》[J]. 陈肖. 热带作物学报, 2021(11)
  • [2]高职学校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为例[J]. 陈婷. 基础教育论坛, 2021(20)
  • [3]孙幼忱科学童话论[D]. 陈雅纯.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4]论儿童科幻小说的“边界性”问题[D]. 易曼.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D]. 付玉琪. 兰州大学, 2021(09)
  • [6]论视觉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幼儿文学[D]. 洪妍娜.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7]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D]. 陈莉. 新疆大学, 2020(06)
  • [8]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多维特征研究[D]. 潘颖.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新世纪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儿童本位问题[J]. 曾芳. 珠海潮, 2019(Z1)
  • [10]幼儿科学文艺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杜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儿童科学文艺的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