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44例(论文文献综述)
石兆峰[1](2021)在《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中医临床治疗作为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个体化模式,其临床疗效虽然已经过长期验证,但是缺乏科学和客观的证据。当前以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为主导的群体化研究方法已应用于中医疗效评价之中,虽然规范了临床证据产出,但是带来了辨证论治特色缺失问题,难以满足个体化实践与分析的需求,与客观评价中医真实疗效水平尚有差距。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符合辨证论治特色的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成为亟需解决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通过梳理辨证论治时空特征,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在时间动态变化中引起的复杂化评价难题,提出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框架、探讨实施步骤,并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系统研发以及临床验证,以期建立完整的方法研究和实践体系,实现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客观动态评价和长期预测指导,助力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完善和创新,优化中医临床证据的产出和应用。研究方法: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梳理辨证论治时空特征,分析当前群体化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的局限性,凝练论文科学问题;基于本团队工作基础,提出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并明确其内涵和主体;从研究问题的结构化构建角度,参考PICO模型分析中医个体化诊疗和评价的思辨过程,转化形成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研究框架,探讨评价方法的实施步骤,以契合长时程评价方法的内涵、完善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主体。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研究框架和实施步骤进行示范构建:1)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为疾病范例,采用系统评价联合专家头脑风暴、聚类和因子分析,形成个体化结局指标汇总清单;2)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为疾病范例,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形成中医固定干预方法在不同指标间疗效排序汇总清单;3)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汇总中医个体化研究成果,梳理形成个体化比较方法汇总清单;4)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汇总多学科纵向数据模型,梳理形成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汇总清单。3.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示范构建所形成的汇总清单,将固定干预措施在不同指标间疗效排序清单和个体化结局指标优化清单搭建形成个性化选用模块;选用个体化疗效比较方法中的“个体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搭建形成逻辑分析模块;选用纵向数据模型中的“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搭建形成外部调用分析模块。以三层架构为指导,分别采用Eclipse+JDK+SDK+ADT作为Android移动客户端系统搭建的集成开发平台、MySQL+Java Web+Tomcat作为系统后台服务器搭建的集成开发平台,设计研发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以信息化模式优化长时程评价方法。4.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基于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注册登记研究设计,纳入10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于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对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观察,选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量化评价自身治疗前后中医个体化疗效;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从个体层面解析疗效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从患者层面预测长期个体化疗效趋势,结合疗效影响因素给予个体化指导。研究结果: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辨证论治诊疗的时空特征是个体差异和动态变化,本论文科学问题是探索解决因个体差异在动态变化中引起的复杂化评价难题。明确随时间推移的每个访视点,中医都需要通过评价重新定义患者整体状态,其过程实践就是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长时程评价方法的内涵是中医个体化诊疗数据的完整采集、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多时点动态分析和量化评价、中医个体化疗效的长期预测和指导;方法的主体初步选用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参考PICO模型并转化构成要素为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形成了中医个体化长时程评价方法的研究框架和实施步骤。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1)针对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纳入130篇随机对照试验,形成125项结局指标清单和7类指标准则层,指标合并优化后获得24项结局指标,使指标清单在全面合理的基础上突出层次重点。2)针对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纳入166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9种固定干预模式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对7项评价指标中疗效排名前10的共44类不同组合中成药进行汇总分析,展示了同一种中成药在不同指标中的疗效排序。3)针对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纳入74篇中医个体化研究成果,汇总梳理得出5种比较模式:个体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个体疗效和公认疗效评价标准的比较、个体疗效和群体疗效的比较、个体指标与多指标线性趋势的比较、个体指标与多指标权重体系的比较。4)针对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纳入115篇文献和34种纵向数据模型,模型集中学科主要为数学,热点研究领域为医学。模型主要分为五大类:线性模型、混合效应模型、联合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梳理并呈现了模型与方法内涵的对应特征。上述示范构建为长时程评价方法中结局指标的个性化制定、个体化治疗优化选用、疗效量化比较方式设定、疗效个体化动态分析提供了支持和完善。3.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由客户端和后台管理两个区域和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的三层架构搭建。客户端区域由研究者登录、项目经理登录和系统管理员三大模块组成,后台管理区域由研究中心管理、试验管理、疾病管理、受试者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统计分析功能六大模块组成。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示范构建所搭建的信息化模块,Android系统客户端和后台服务器完成了个体化数据采集、录入和动态分析,初步实现了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优化。4.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基于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临床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循证目标成就评量分数呈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最后时点评分均显着高于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中医个体化疗效显着。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的截距、斜率和二次斜率的均值、方差和相关系数显示回顾性研究的中医个体化疗效呈非线性变化且存在个体差异(P<0.05),提示既往不同个体对疗效的反馈不同,存在应答和提升迅速的个体;前瞻性研究的中医个体化疗效呈非线性变化而初始水平存在个体差异(P<0.05),提示治疗初期存在疗效反馈不同个体。模型协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回顾性研究中疗效初始水平和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既往病史、评量初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证候;前瞻性研究中评量初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脉象,评量后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年龄、证候虚实类型和脉象(P<0.05)。以前瞻性研究中一名患者为例,时间序列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其中医个体化长期疗效较好,个体化指导提示患者需要关注随年龄增长可能带来的合并慢性疾病负担,结合证候和脉象偏虚需要注重补气活血。上述结果共同验证了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临床可行性。结论:本论文紧扣辨证论治个体差异和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探索建立了以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难题为导向、长时程评价方法构建为驱动、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和实践体系,初步实现了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动态评价、长期预测和个性化指导,能够助力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完善和创新,辅助和优化中医临床证据的产出和应用。
尹聪,程静,孙辉,李娟[2](2021)在《中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不同中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 Data)、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有关中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研究员均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采用OpenBUGS和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69项研究,涉及22种干预措施,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方面,舒血宁、丹红、血塞通、参芎葡萄糖、疏血通、银杏达莫、丹参酮ⅡA磺酸钠和灯盏花素联合常规西医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舒血宁联合常规西医优于复方丹参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在降低甘油三酯(TG)方面,舒血宁、丹参、红花黄色素、丹红、血塞通和疏血通联合常规西医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舒血宁、丹参、红花黄色素和丹红联合常规西医优于复方丹参或灯盏花素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血塞通联合常规西医优于灯盏花素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舒血宁、血塞通和丹红联合常规西医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舒血宁联合常规西医优于丹红、复方丹参、丹参川芎嗪、参芎葡萄糖、疏血通、银杏达莫、丹参、血必净、灯盏花素、瓜蒌皮、苦碟子和香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在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方面,舒血宁、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红花黄色素和丹红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舒血宁或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常规西医优于丹参川芎嗪或灯盏细辛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舒血宁联合常规西医优于丹红、疏血通、血必净、复方丹参、银杏达莫、血塞通、葛根素、苦碟子和参芎葡萄糖联合常规西医。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根据SUCRA排序结果,舒血宁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在降脂方面成为最好的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推荐临床使用。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所得结论仍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廖映迪[3](2021)在《灯盏花制剂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证据及真实世界用药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基于系统评价再评价探讨灯盏花制剂治疗不同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灯盏花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的疗效及安全性,以了解临床最优选择;2.基于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更新灯盏生脉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证据,回顾性分析真实世界中灯盏生脉胶囊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用药情况,并探讨临床上使用灯盏生脉胶囊的影响因素,以为未来研究提供启示。方法:1.根据已制定的检索策略,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万方(WanFang)、中国知网(CNKI),以及美国国立图书馆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至2019年2月,筛选出灯盏花制剂相关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对Meta结果描述性分析;再根据纳入的系统评价,筛选灯盏花制剂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命令包对数据进行分析。2.系统检索以上数据库,更新检索时间至2020年4月,搜集相关灯盏生脉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RCT,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对数据进行分析;3.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卒中慢病门诊系统的病例,时限从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对纳入的病例进行筛选、变量清理及数据补充,采用SPSS 21.0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是否服用灯盏生脉胶囊分为灯盏生脉胶囊组和非灯盏生脉胶囊组,对比两组相关资料,同时对有意义变量进行筛选,分析灯盏生脉胶囊用药的相关因素。成果:1.纳入31个灯盏花制剂相关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共575项研究,主要评估了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涉及的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急性脑出血等,结果示常规西药联用灯盏花制剂干预疾病的有效率显着高于单独西药治疗;联用灯盏花制剂较常规西药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其中灯盏生脉胶囊组优于安慰剂组,灯盏花素注射液组、灯盏细辛注射液组优于丹参注射液或其他中成药组,但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各干预组未监测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2.基于网状Meta分析对比不同灯盏花制剂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提示在总的临床有效率上,短疗程(≤15 d)使用,不同的灯盏花制剂间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疗程(>20d)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组[RR=1.16,95%CI(1.02,1.33),P<0.05],而其他灯盏花制剂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为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注射液。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短疗程下灯盏生脉胶囊组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变化值大于灯盏细辛注射液组[MD=1.93,95%CI(0.01,3.85),P<0.05],其余不同灯盏花制剂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灯盏花制剂改善NIHSS评分的SUCRA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灯盏生脉胶囊、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生脉胶囊的不良事件较其他灯盏花制剂少。3.灯盏生脉胶囊Meta分析结果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急性期长期服用灯盏生脉胶囊较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残障功能,但对死亡率的改善未见显着差异,同时还降低炎症因子CRP水平;基于慢病数据库的横断面探索性研究结果示真实世界中使用灯盏生脉胶囊的缺血性脑卒中人群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轻型卒中,多在恢复期使用,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示复发型卒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史与灯盏生脉胶囊使用呈正相关,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脑梗死后合并认知障碍与灯盏生脉胶囊使用呈负相关。结论:1.灯盏花制剂联用常规治疗在临床治疗疾病上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心绞痛方面,但纳入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和报告治疗较低,结果需合理解释。灯盏花制剂可能是一种潜在和有前途的替代治疗方法,但临床最优选择仍不明确。2.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灯盏花制剂治疗的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优势与疗程长短、结局指标差异有关。综合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灯盏生脉胶囊的优势最为明显,考虑是因其活性成分较多所致。3.急性早期长期联用灯盏生脉胶囊可带来额外获益,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等药理机制来作用,但证据强度不强,未来临床研究应在急性期(发病时间在24 h内)进行给药来观察长期终点,而动物相关试验研究可以进一步推进来验证药理作用。4.结合真实世界用药特点及因素探讨,未来研究除了做疗效的纵向对比外,还可开展轻型卒中或非致残性卒中、不同发作类型的人群中的高质量RCT,同时应该在不同的亚型或合并高危因素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而医生用药应结合优质证据、临床经验、患者病情合理用药。
刘光艳[4](2021)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对干预心力衰竭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6个结局指标和不良反应来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效果,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研究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规定的meta分析写作流程,制定检索策略,检索相关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library。检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建库时间截止2021年2月。将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软件中,排除重复文献后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最终纳入的文献提取数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将6个结局指标和不良反应的数据导入RevMan5.4软件,用RevMan5.4软件绘制meta分析相关的图形,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异质性检验时,若异质性(I2)≤50%,则可以接受;若>50%则进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meta回归等查找异质性来源,如果无法查找异质性来源,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二分类变量选用比值比(OR)合并统计量,可信区间(CI)为95%;连续型变量用均数差(MD)合并统计量,C1为95%。采用Z检验判断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若概率值(P)>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对结局指标中干预措施文献数量≥10篇的文献绘制漏斗图评估结果是否稳定可靠。研究结果检索数据库共获得相关文献3135篇文献,经过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数为57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9374名患者,其中治疗组总样本量4731例,对照组总样本量4644例,最大为样本量328例,最小为100例。纳入的文献中47篇文献[9-12,14-18,19-25,26,29,30,33,34,37,39,40,42-50,52-54,56-65]报告了心功能改善Ⅰ-ⅡⅡ级、症状体征改善的有效率,51篇文献[9-19,21,22,24-29,31-38,39,41,4347,49-61,63-65]报告了左室射血分数,14篇文献[14,15,26,28,30,31,33,44-47,57,59,66]报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14篇文献[14,15,17,33,44,46,48,54,55,56,58,62,64,65]报告了6分钟步行距离,19篇[14,15,25,29,31,33,35,36,38,45-48,56,60,52,55,58.66]报告 了左室收缩末内径,27 篇文献[9,13,14,15,17,29,32-34,35,36,38,45-48,52,53,55,56,5 8,60,61,64,66]报告 了左室舒张末内径,2文献报告了死亡率[28,55],1篇文献报告了住院时间[28],2篇文献报告了Lees心衰评分[27,58],1篇文献报告了生活质量[56]。11篇文献[14,28,33,34,38,48,52,57-60]报告了不良反应。对心功能改善Ⅰ-Ⅱ级、症状体征改善的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杏芎氯化钠注射液 Chi2=0.05,df=1(P=0.83),I2=0,P=0.0002;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Chi2=0.02,df1(P=0.89),I2=0,P=0.0004;复方丹参注射液 Chi2=0.91,df=1(P=0.34),I2=0,P=0.001;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Chi2=0.06,df=2(P=0.97),I2=0,P<0.0001;血塞通注射液 Chi2=0.54,df=2(P=0.76),12=0,P<0.0000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Chi2=0.31,df3(P=0.96),I2=0,P<0.00001;丹红注射液 Chi2=15.76,df=8(P=0.05),I2=49,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Chi2=11.35,df=5(P=0.73),I2=0,P<0.00001。8种干预措施中丹红注射液存在中度异质性,其余干预措施不存在异质性。Z检验结果P值均≤0.05,提示这8种干预措施能改善心功能和症状体征,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是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来验证结果的证据强度。对左室射血分数的meta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Chi2=0.88,df=1(P=0.35),I2=0,P<0.00001;杏芎氯化钠注射液 Chi2=0.00,df=1(P=0.95),I2=0,P<0.0000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Chi2=0.10,df=1(P=0.76),I2=0,P<0.00001;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Chi2=1.91,df=3(P=0.59),I2=0,P<0.00001;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 Chi2=5.30,df3(P=0.15),I2=43,P<0.00001;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敏感性分析后 Chi2=2.17;df 2(P=0.34);I2=8,P<0.00001;丹红注射液敏感性分析后Chi2=1.72,df=4(P=0.79),I2=0,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Chi2=196.04,df=16(P<0.00001),I2=92,P<0.00001。纳入的 8 种干预措施中,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存在轻度异质性,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存在中度异质性,心脉隆注射液存在高度异质性,其余5种干预措施不存在异质性。心脉隆注射液文献数量>10篇,可以对心脉隆注射液进行亚组分析。心脉隆注射液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疗程=10天Chi2=1.84,df=3(P=0.61),12=0,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疗程=14 天 Chi2=15.87,df=9(P=0.07),I2=42,P<0.00001。Z检验结果P值均≤0.05,提示这8种干预措施干预心力衰竭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由于文献数量较少、文献质量较低,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来验证结果的证据强度。对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meta分析结果:剔除引起异质性来源的文献和无法进行亚组分析和meta的文献后,只对丹红注射液的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Chi2=0.14,df=1(P=0.71),I2=0%,MD=-112.49,95CI%=(-117.06,-107.92),Z=48.26(P<0.00001)。由于文献异质性太大,文献数量太少,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进一步佐证,对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HF对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meta分析结果还需谨慎解释。对于6分钟步行距离的meta分析结果:经敏感性分析后合并效应量结果:丹红注射 液 Chi2=0.00,df=1(P=0.98),I2=0%,Z=7.43(P<0.00001);心 脉 隆注射液Chi2=1.65,df=2(P=0.44),I2=0%,Z=6.28(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具有中度异质性。2种干预措施Z检验P值<0.00001,说明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的结果优于对照组。由于文献数量太少,研究异质性太大,对结果需谨慎解释并且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进一步佐证。对左室收缩末内径的meta分析结果:敏感性分析后,丹红注射液Chi2=3.27,df=2(P=0.19),I2=39%,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 Chi2=0.05,df=1(P=0.83),I2=0%,P<0.00001。丹红注射液结果存在轻度异质性,心脉隆注射液的结果不存在异质性。2种干预措施Z检验结果P值<0.00001,说明治疗组左室收缩末内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但由于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差,需要谨慎解释以及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进一步佐证。对左室舒张末内径的meta分析结果:敏感性分析后,杏芎氯化钠注射液Chi2=0.86,df=1(P=0.35),I2=0%,P<0.00001;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Chi2=0.01,df=1(P=0.92),I2=0%;P<0.00001;大株红景天注射液Chi2=0.00,df=1(P=0.99),I2=0%,P<0.0001;丹红注射液 Chi2=2.31,df=2(P=0.31),I2=14%,P<0.00001。丹红注射液存在轻度异质性,杏芎氯化钠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不存在异质性。心脉隆注射液存在高度异质性,文献数量10篇,可以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如下:心脉隆注射液疗程=2周Chi2=3.93,df=4(P=0.42),I2=0%,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疗程=10天Chi2=49.06,df=4(P<0.00001),12=92%,P=0.005。5种干预措施P<0.0001,说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内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但该结果需要谨慎解释以及更多高质量的文献的支持。心脉隆注射液疗程为10天的文献异质性较大,无法得知异质性来源,结果需谨慎解释。对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结果: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合并效应量结果:Chi2=0.52,df=1(P=0.47),I2=0%,P=0.97;心脉隆注射液合并效应量结果如下:Chi2=8.71,df=4(P=0.07),I2=54%,P=0.91。心脉隆注射液存在中度异质性,P>0.05,结果提示2种干预措施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文献数量较少,可信度不高,还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佐证。研究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干预心力衰竭的疗效优势更明显,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改善西医客观指标,减轻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杏芎氯化钠、复方丹参、大株红景天、血塞通、丹参川芎嗪、丹红以及心脉隆注射液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症状体征,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舒血宁、杏芎氯化钠、丹参川芎嗪、丹参酮ⅡA磺酸钠、大株红景天、丹红、心脉隆注射液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对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以及不良反应的结果,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进一步佐证。对于远期结局而言,还需要其他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治疗对死亡率、住院率等是否有改善。在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方面,以此为思路,中成药干预心力衰竭有广阔的前景,未来在开展更多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中成药干预心力衰竭的疗效方面,需要注重文献质量的提高和样本量的设定,完善质量评价指标,以免导致文献质量较差、证据等级不足、对于结局指标需谨慎解释等弊端。
唐金平[5](2021)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网状Meta分析观察不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2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并通过代谢组学技术观察其治疗机制。方法:1研究一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获得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经过逐层筛选共纳入文献23篇,使用Stata 16.0软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2研究二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39例来自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疗程14天。通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等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等多元变量统计方法分析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研究一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的网状Meta分析。1结果表明,6种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提高有效率、改善NIHSS评分及血浆黏度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灯盏花素注射液可能是最佳的药物,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血栓通注射液可能是最佳的药物,在降低血浆黏度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能是最佳的药物。研究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观察和代谢组学研究1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7.95±3.15和5.21±2.86,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5.13±12.06和90.26±9.93;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经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14天后均有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在一定程度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2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使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前与治疗后共有30个差异代谢物。代谢组共检测出21个差异代谢物,其中L-缬氨酸、胆红素、棕榈酰鞘磷脂、花生四烯酸、谷氨酸给药后下降;十六碳酰胺、甜菜碱、硫酸吲哚酚、L-乙酰肉碱、甘氨脱氧胆酸、去氧胆酸、硫酸十二酯、胆碱、柠檬酸、马尿酸、对羟基苯甲醛、二十碳五烯酸、油酸炔、咪唑乙酸给药后上升;其中核磁分析检测出2个差异化合物,分别是N-乙酰糖蛋白及3-羟基丁酸,二者在给药前含量少,给药后明显上升。脂质组共检测出9类差异化合物,其中游离脂肪酸、磷脂酰甘油给药后下降;甘油三酯、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酰肌醇、磷脂酰肌醇、磷脂酸、磷脂酰胆碱给药后上升。3本研究共得到22个代谢通路,其中主要的7种代谢通路分别为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通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卟啉和叶绿素代谢通路;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通路;组氨酸代谢通路;这些主要的代谢通路共同参与了体内的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能量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结论:1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能够有效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说明活血化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此类中药注射剂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2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以有效的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它可以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改善脑缺血症状。血浆代谢组学提示氨基酸代谢与脂质代谢可能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有一定的相关性。
刘杨,张方博,孙慧峰[6](2020)在《灯盏细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与临床》文中研究指明灯盏细辛发挥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成分以灯盏花素等黄酮类为主,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和保护神经元等发挥作用,临床多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并对病毒性心肌炎、心房纤颤、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具有较好的疗效。今后需进一步完善灯盏细辛的药理作用机制尤其是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于丹丹[7](2020)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在我国,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所有脑卒中的69.6%~70.8%。有研究报告,我国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的病死率和致残疾率分别为9%~9.6%和34.5%~37.1%,1年的病死率和致残疾率分别为14.4%~15.4%和33.4%~33.8%。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使得急性脑梗死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剧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目前,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新指南推荐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内压、降纤、支架置入等疗法。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在中医药制剂领域的广泛运用,中药注射剂,尤其是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开始运用于治疗脑梗死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然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种类繁多,各有优劣,但临床开展的研究多是中药注射剂与西医治疗的疗效比较,故不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孰优孰劣尚不明确,致使临床医生在选择用药时由于缺乏证据而难以做出选择。因此,比较不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很有必要。研究目的评价不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将这些药物进行排序,从中选取疗效排序较好的两种药物初步探索两者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机制差异。研究内容(1)开展网状Meta分析研究,即201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16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网状Meta分析。(2)开展排序前5位的中药注射治疗脑梗死的机理研究,即根据网状Meta分析结果,选择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和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排序两个结局指标上均位于前5位的两种中药注射剂,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初步探索上述两种中药注射剂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机制差异。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研究方法首先,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和 Web of Science,检索香丹注射剂、丹参注射剂、丹红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红花注射剂、苦碟子注射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血塞通注射剂/注射用血塞通(冻干)、血栓通注射剂/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灯盏细辛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剂/注射用灯盏花素、冠心宁注射剂、疏血通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和瓜蒌皮注射剂共计16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其次,采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Risk of Bias,ROB)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最后,基于频率学派的统计模型,采用STATA 16软件进行所有数据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使用STATA 16软件中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mvMeta软件包进行网状Meta分析;采用Loop-specific Method来评估直接比较结果和间接比较结果的一致程度;计算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SUCRA),并以数值由大到小预测各治疗措施疗效排序。(2)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中医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CM)收集已筛选出的丹红注射剂(丹参、红花)和脉络宁注射剂(石斛、牛膝、金银花、玄参)的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人类表型本体(Human Phenotype Ontology,HPO)数据库、Disease connect 数据库、Genecard 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学(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收集脑梗死相关基因,数据背景设为人类基因(Homo Sapiens)。其次,使用Excel 2010整理上述收集的和筛选的结果,删除重复的靶点。将数据导入STRING工具构建以下网络:①丹红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②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靶点的PPI。网络的节点(Node)表示靶点,边(Edge)表示靶点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Cytoscape软件中Network Analyzer工具计算网络的重要拓扑参数节点度(Degree)和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筛选丹红注射剂和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核心靶点。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分别对丹红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靶点和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生物学通路富集分析,以了解丹红注射剂和脉络宁注射剂治疗脑梗死涉及的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s,CC)和 KEGG信号通路。即将上述筛选的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限定物种为人,选择标识为Official-gene-symbol,设定阈值P<0.05,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研究结果(1)网状Meta分析结果将初步检索出21348条相关记录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经查重后最终筛选出120篇中文文献。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总体偏低,主要体现在随机序列的生成、分配隐藏和盲法等条目。冠心宁注射剂、瓜蒌皮注射剂和黄芪注射剂的相关研究均不符合纳排标准。除常规治疗外,13种中药注射剂针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指标的疗效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脉络宁注射剂+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剂+常规治疗>丹红注射剂+常规治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剂+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剂+常规治疗>香丹注射剂+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剂+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剂+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剂+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剂+常规治疗>红花注射剂+常规治疗>丹参注射剂+常规治疗;13种中药注射剂针对NIHSS评分指标的疗效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栓通注射剂+常规治疗>脉络宁注射剂+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剂+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剂+常规治疗>丹红注射剂+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剂+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剂+常规治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剂+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剂+常规治疗>红花注射剂+常规治疗>香丹注射剂+常规治疗>丹参注射剂+常规治疗。(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鉴于疗效排序均位于前5位的注射剂有脉络宁注射剂、丹红注射剂和血栓通注射剂,而血栓通注射剂与血塞通注射剂有效化学成分相同,不便于区分。因此,本研究选取脉络宁注射剂和丹红注射剂开展机制研究。通过检索TCMSP平台和ETCM平台获得丹红注射剂活性成分339个,基因靶点2479个。通过TCMSP平台和ETCM平台获得脉络宁注射剂活性成分204个,基因靶点1660个。通过检索HPO数据库、Disease-connect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获得脑梗死基因650个。丹红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靶点基因有13个,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的靶点基因有38个。丹红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包括12个节点,21条边;脉络宁注射剂与脑梗死重叠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包括34个节点,125条边。两种中药注射剂均可通过肿瘤抑制蛋白(Tumor Protein p53,TP53)、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等核心靶点,纤维蛋白溶解、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一氧化氮介导的信号转导、内皮细胞细胞凋亡负调节、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磷脂酰肌醇3’-激酶(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脑梗死的作用。丹红注射剂还可通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等核心靶点,应力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级联、活性氧代谢过程的正调控、死亡结构域受体对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的负性调控等生物过程,MAPK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治疗脑梗死。脉络宁注射剂还可以通过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Toll-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等核心靶点,炎症反应、缺氧的细胞反应和白细胞介素-10产生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传导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脑梗死的作用。结论(1)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丹红注射剂和脉络宁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和NIHSS评分两个结局指标上比其他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效果好。(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脉络宁注射剂核心靶点拓扑分析结果整体情况优于丹红注射剂。丹红注射剂的活性成分侧重从调控凝血过程、能量代谢调节和保护血脑屏障等途径来治疗脑梗死,重在活血。脉络宁注射剂的活性成分侧重从调控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和通过对血管的功能进行调控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等途径治疗脑梗死,重在活血兼清热。(3)药理学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临床疗效的差异。中医药疗效评价应坚持倡导以疗效为先导的研究策略,可以在临床疗效比较评价确切之后,基于优势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机制研究,以更好地为临床上针对同一疾病的同类竞争药物的选择提供用药参考和依据。
林自进[8](2020)在《醒脑静注射液对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病人60例。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集,经头颅MRI或者CT检查,证实为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依据脑梗死指南诊疗用药,在入院当天给予中风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50mg qd(生产厂家:Bayer Vital Gmb H;批准文号:H20130340)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托伐他汀钙20mg qn(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408)稳定斑块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30g(生产厂家: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99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bid;脑水肿者予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784)据脑水肿情况qd~q8h脱水治疗5-7天。治疗组在常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10ml X 2支(生产厂家: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639),配入5%葡糖糖注射液250ml或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qd,14天/疗程)。结束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包括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I)评定量表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及脑血管经颅多普勒(以下简称TCD)的大脑前、中动脉的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与平均血流速率(Vm)变化情况。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2周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对于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改善作用。(2)BI评分:经2周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可改善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3)中医证候评分:经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醒脑静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具有显着作用。(4)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治疗后ACA、MCA的PI、RI的速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着降低,Vs、Vm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患者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00%,对照组有效患者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66.67%,治疗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加快ACA、MCA的血流速度,改善脑血流循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史航[9](2020)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加味黄芪汤的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研究一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第一节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NAION患者中医证型的分类及不同证型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确诊为NAION的患者167例,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眼别、双眼发病间隔、病程、体重指数等。根据有关NAION危险因素综述分析,收集的既往病史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脑梗死等病史。所有病例都进行视力、视野、辨证分型等分析。结果:NAION患者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之间BCVA、MD、M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0岁及以下与50岁以上人群中医证型构成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0岁及以下人群证型以气滞血瘀为主,50岁以上以气虚血瘀为主。50岁及以下与50岁以上人群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的患病人数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患病人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AION患者有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病史在不同证型的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AION患者伴有不同危险因素对中医证型的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根据既往研究发现,NAION患者以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为基本证型。50岁及以下人群证型以气滞血瘀为主,50岁以上以气虚血瘀为主。单双眼发病对中医证型总体构成比无影响。50岁以上人群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患病人数明显多于50岁及以下人群。单双眼之间不同危险因素的构成无差异。有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病史对不同证型的分布有一定相关性。第二节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特点目的:探讨NAION患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病房的NAION患者20例为观察对象。同时纳入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检查,获得 BOLD-fMRI 大脑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结合眼科视力、视野指标,探讨 NAION患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变化特征。结果:和对照组相比,NAION组BCVA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比,NAION组MS水平下降、MD值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NAION组初级视觉皮层区ALFF降低,右脑岛、额中回区域的ALFF降低;但是NAION组患者大脑皮质的其他脑区存在ALFF增加区域,包括脑桥、舌状回、顶下小叶、中央旁小叶区域。结论:与健康人比较,NAION组初级视觉皮层区、右脑岛、额中回区域功能明显下降,DMN功能障碍,这可能利于NAION的早期诊断。第三节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学特点目的:从血管舒缩因子、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常规相关的炎症指标,以期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发病的血清学特点。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病房的NAION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健康人群30例做对照。观察NAION患者与相匹配健康人群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与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glucose,GLU)、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ION患者NO与ET-1、PGI2与TXA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NAION患者组Hcy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LDL、GLU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NAION患者PLT、MP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NLR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与健康人比较,发现NAION患者Hcy、NLR水平升高。因此Hcy、NLR可能是NAION患者诊断和发病重要的参考指标。研究二加味黄芪汤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Hcy、NLR的影响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汤对NAION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加味黄芪汤对NAION患者Hcy、NLR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病房的NAION患者16例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NAION患者15例做对照。纳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维生素类、神经营养和改善循环等药物);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外予以加味黄芪汤颗粒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两组干预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NLR、Hcy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BCVA、MD、MS 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BCVA、MD、MS 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前后BCVA改善幅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前后MD、MS改善幅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效率(按眼数计)分别为55.56%、68.4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效率虽然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NLR、Hcy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NLR 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Hcy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前后NLR、Hcy改善幅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黄芪汤可明显改善NAION患者的BCVA、MD、MS等指标,视野改善幅度有统计学差异,视力改善幅度无统计学差异。加味黄芪汤可降低NAION患者NLR、Hcy水平,对NAION患者疗效可能与降低NLR、Hcy水平密切相关。
张晓琦[10](2020)在《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心脏负荷增加的一种多系统疾病。其关键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将导致呼衰和心衰,死亡率极高。在肺心病治疗上,中医辅助西医能增强治疗的疗效。中药注射剂大量应用于肺心病的治疗,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飞跃,种类繁多,故现急需评价各中药注射液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应用循证医学方法,综合评估中药注射液对肺心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临床上用于治疗肺心病的中药注射剂种类繁多,并且各自拥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这就给临床医生选择带来困扰。同时,关于中药注射剂头对头的实验研究较少,两种药物没有直接比较。网状meta分析可以进行多种药物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现比较各中药注射液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出最优方案,更好地服务临床。方法:1.检索文献,筛选文献,制作文献基线资料表;2.采用REVMAN软件将各注射剂进行异质性检验,进行传统meta分析;3.比较异质性筛选进入网状meta分析的组别,STATA14制作网状图;GEMTC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肺心病总有效率具体概率的排序。比较各组在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上的疗效。结果:纳入文献共123篇,共涉及8种中药注射剂,分别是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舒血宁、冠心宁、脉络宁。研究中对照组均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实验组均为某种中药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①在疗效上:辅助中药注射液能提高疗效,脉络宁疗效最显着,与灯盏花素相比OR:1.68,95%CI(1.08,2.66),与红花组相比 OR:1.69,95%CI(1.03,2.89),与丹红组相比较OR:1.59,95%CI(1.06,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在降低红细胞压积上:仅红花组和舒血宁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仅脉络宁组和舒血宁组比较,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④在血浆粘度指标上,无法进行网状meta分析。⑤在不良反应上,脉络宁组meta分析合并结果率1%,而丹参组为6%,居榜首。结论:在8种中药注射剂中,脉络宁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最优选择。
二、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4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44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热点与前沿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 |
1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科学问题 |
2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工作基础 |
3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内涵和主体 |
3.1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内涵 |
3.2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主体 |
4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框架 |
4.1 问题研究模型的梳理和选择 |
4.2 参考PICO模型的研究框架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 |
1 疾病范例选择依据 |
2 要素一: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3 要素二: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 |
3.1 资料与方法 |
3.2 研究结果 |
4 要素三: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 |
4.1 资料与方法 |
4.2 研究结果 |
5 要素四: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 |
5.1 资料与方法 |
5.2 研究结果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 |
1 系统模块设计准备 |
1.1 个体化结局指标优化清单 |
1.2 个体化干预方法优化清单 |
1.3 个体化比较方法的选用 |
1.4 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选用 |
1.5 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的制定 |
2 系统设计方法 |
2.1 整体设计 |
2.2 安卓核心组件与生命周期 |
2.3 系统搭建工具 |
2.4 运行环境 |
3 研究结果 |
3.1 系统操作界面展示 |
3.2 系统模拟数据测试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 |
1 回顾性研究部分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结果 |
2 前瞻性研究部分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中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入标准 |
1.2.1 研究类型 |
1.2.2 研究对象 |
1.2.3 干预措施 |
1.2.4 结局指标 |
1.3 排除标准 |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1.6 数据综合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3 收敛性评估 |
2.4 网状meta分析 |
2.4.1 TC |
2.4.2 TG |
2.4.3 HDL-C |
2.4.4 LDL-C |
2.5 排序概率 |
2.6 异质性和不一致性评价 |
3 讨论 |
(3)灯盏花制剂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证据及真实世界用药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缺血性脑卒中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一、缺血性脑卒中定义、发病机制、流行病学 |
二、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 |
三、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进展 |
第二节 中医学对缺血性中风认识 |
第三节 灯盏细辛及灯盏家族相关研究进展 |
一、灯盏细辛成分及药理研究 |
二、灯盏家族药理学研究现况 |
三、灯盏花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进展 |
四、灯盏花制剂治疗相关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
第二章 灯盏花制剂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一、纳入排除标准 |
二、文献检索和筛选 |
三、数据提取 |
四、方法学和报告质量评价 |
五、统计与分析 |
第二节 结果 |
一、文献检索结果 |
二、纳入系统评价的基本特征 |
三、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四、相关疾病及结局指标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一、灯盏花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证据总结 |
二、灯盏花制剂系统评价的质量 |
三、研究局限性 |
第四节 结论 |
第三章 灯盏花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网状META分析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一、纳入和排除标准 |
二、文献检索、筛选与数据提取 |
三、方法学质量评价 |
四、统计与分析 |
第二节 结果 |
一、文献检索结果 |
二、文献基本特征 |
三、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
四、网状Meta分析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一、研究背景探讨 |
二、不同灯盏花制剂疗效对比的结果总结 |
三、研究优势、不足与未来启示 |
第四节 结论 |
第四章 灯盏生脉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META分析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一、纳入和排除标准 |
二、文献检索、筛选与数据提取 |
三、方法学质量评价 |
四、统计与分析 |
第二节 结果 |
一、文献筛选结果 |
二、文献基本特征 |
三、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
四、Meta分析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一、主要结果总结 |
二、优势及不足 |
三、未来研究启示 |
第四节 结论 |
第五章 一项关于灯盏生脉胶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群特征及用药因素分析的描述性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 |
二、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步骤与方法 |
一、数据采集 |
二、数据清理 |
三、数据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病例筛选及纳入情况 |
二、两组资料分析 |
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灯盏生脉胶囊使用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四节 讨论 |
一、真实世界灯盏生脉胶囊用药特征总结 |
二、真实世界灯盏生脉胶囊用药因素分析 |
三、不足与局限性 |
第五节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4)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心力衰竭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概况 |
2. 心力衰竭的诊断 |
2.1 生物学标记物 |
2.2 左室射血分数 |
2.3 6分钟步行距离 |
3.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3.1 改善心力衰竭症状的治疗 |
3.2 改善心力衰竭预后的治疗 |
3.3 新型药物治疗 |
4.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
4.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4.2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 |
4.3 其他心脏辅助装置 |
4.4 心脏移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
1. 病名 |
2. 病因 |
3. 病机 |
4. 辨证分型 |
5. 中成药干预心力衰竭的优势及概况 |
5.1 益气活血类中成药 |
5.2 益气养阴活血类中成药 |
5.3 温阳活血利水类中成药 |
5.4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
5.5 化痰祛瘀类中成药 |
5.6 回阳固脱类中成药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文献来源 |
3. 检索词 |
4. 检索策略 |
5. 纳入与排除标准 |
6. 文献筛选 |
7. 资料提取 |
8. 质量评价 |
9. Meta分析 |
10. 异质性检验 |
11. 发表偏倚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文献的基本特征 |
2.1 基本信息 |
2.2 诊疗标准 |
2.3 干预措施 |
2.4 结局指标 |
3. 质量评价 |
4. mata分析 |
4.1 有效率(心功能改善Ⅰ-Ⅱ级、症状体征改善) |
4.2 左室射血分数 |
4.3 NT-ProBNP |
4.4 6MWD |
4.5 LVESD |
4.6 LVEDD |
4.7 不良反应 |
5. 发表偏倚 |
讨论 |
1. 质量评价 |
2. 异质性处理 |
3. 结局指标的评价 |
4. 局限性 |
5. 创新性 |
6.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表1 文献基本特征表 |
附表2 心力衰竭的中医诊断标准 |
(5)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的网状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观察和代谢组学研究 |
1 研究设计 |
2 临床资料研究方法 |
3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
4 临床研究结果 |
5 代谢组学研究结果 |
6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丹参多酚酸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
1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
2 作用于脑血管系统 |
3 其它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灯盏细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与临床(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2 药理作用 |
2.1 抑制血小板聚集 |
2.2 舒张血管 |
2.3 抗氧化 |
2.4 抑制炎症 |
2.5 保护神经元 |
3 临床应用 |
3.1 缺血性脑卒中 |
3.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
3.3 病毒性心肌炎 |
3.4 其他 |
3.4.1 瘀证型高血压 |
3.4.2 永久性心房颤动 |
3.4.3 难治性心力衰竭 |
3.4.4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
4 展望 |
(7)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论文整体框架概述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基于复杂网络理念的研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概述 |
综述二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概述 |
第二部分 基于两种复杂网络方法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1.1 网状Meta分析 |
2.1.2 网络药理学 |
2.2 研究方法 |
2.2.1 网状Meta分析 |
2.2.2 网络药理学 |
3 技术路线 |
4 结果 |
4.1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4.1.1 文献检索结果 |
4.1.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4.1.3 证据网络图 |
4.1.4 不一致性检验 |
4.1.5 治疗结果排序 |
4.2 网络药理学结果 |
4.2.1 药物成分及药物、疾病靶点信息 |
4.2.2 核心靶点分析 |
4.2.3 GO功能富集分析 |
4.2.4 KEGG通路分析 |
5 讨论 |
5.1 研究结果总结 |
5.2 网状Meta分析结果与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 |
5.3 研究局限性 |
6 结论 |
7 创新点与展望 |
7.1 创新点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一 检索策略 |
附录二 纳入120篇文献题录 |
附录三 纳入120篇文献的基本特征 |
附录四 13种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效率和NIHSS评分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 |
(8)醒脑静注射液对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中风病分期标准 |
1.2.4 中风症候分型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病例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观察指标 |
1.7.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临床疗效 |
1.7.2 Barthel指数(BI)评分 |
1.7.3 中医证候评分 |
1.7.4 经颅多普勒血管流速的检测 |
1.8 疗效评定标准 |
1.9 不良反应观察指标 |
1.10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后TCD检测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2.6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
2.7 用药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3.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
3.1.1 脑梗死的病因学研究 |
3.1.2 脑梗死临床分型标准[11] |
3.1.3 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 |
3.2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起源及临床运用 |
3.2.1 脑血管检查的优缺点对比 |
3.3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
3.3.1 中风病的起源 |
3.3.2 “中风病”病因病机的发展历史 |
3.3.3 中风病以“五脏”辩证论治 |
3.3.4 现代医家对中风病的中医治疗 |
3.3.5 中药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4 醒脑静注射液 |
3.4.1 醒脑静注射液的组方分析 |
3.4.2 醒脑静注射液的临床药理研究 |
3.4.3 醒脑静注射液临床治疗效果 |
4 本课题的选题思路 |
5 疗效分析 |
6 结论 |
7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Strokes Scale,NIHSS) |
附录2 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 |
附录3 中医证候评分表 |
综述 脑梗死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相关文献记载 |
2.现代医家对中风病的中医治疗 |
2.1 汤药治疗 |
2.2 中成药治疗 |
2.3 针灸治疗 |
2.4 针药合用 |
2.5 穴位贴敷治疗 |
3.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9)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加味黄芪汤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1 系统性疾病 |
2 解剖学异常 |
3 血清学指标变化 |
4 药物或外科手术的影响 |
5 遗传因素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历史沿革 |
2 中医药的治疗进展 |
3 中医分期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功能磁共振技术在视神经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
1 青光眼导致的视神经病 |
2 缺血性视神经疾病 |
3 视神经炎 |
4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
5 其他的视神经病变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研究一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 |
第一节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特点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学特点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加味黄芪汤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Hcy、NLR的影响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10)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现况 |
1. 中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研究 |
2. 中药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单个中药注射液meta分析 |
(一)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 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舒血宁、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效性和不良反应meta分析汇总 |
1 文献检索果 |
2 纳入文献概况 |
3 文献质量 |
4 meta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4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D]. 石兆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中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J]. 尹聪,程静,孙辉,李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8)
- [3]灯盏花制剂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证据及真实世界用药因素分析[D]. 廖映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D]. 刘光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5]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代谢组学研究[D]. 唐金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灯盏细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与临床[J]. 刘杨,张方博,孙慧峰. 中医学报, 2020(12)
- [7]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D]. 于丹丹.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醒脑静注射液对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研究[D]. 林自进.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加味黄芪汤的疗效评价[D]. 史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D]. 张晓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