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眼科B型超声诊断仪(论文文献综述)
于薏,周奕文,陈弟,胡珊,杨燕宁[1](2021)在《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眼科B型超声图像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辅助诊断系统应用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一种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眼科B型超声图像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进行眼科B型超声检查的1 278例受试者3 600张B型超声图像,以此构建图像数据集,由3位资深专业眼科医师对图像进行标记。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2 812张图像和测试集788张图像,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构建诊断模型,检测模型识别视网膜脱离(RD)、玻璃体积血(VH)及玻璃体后脱离(PVD)的准确性。选取120张独立于数据库的B型超声图像,由3位高年资眼科超声医生进行评估并记录评估时间,并与模型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另选取8位低年资临床医生模型辅助前后分别对独立于数据库的另外150张眼科B型超声图像进行评估,对2次评估结果进行差异分析以评估模型辅助效果。结果本诊断模型识别正常眼、RD、VH、PVD以及其他疾病的准确度分别为0.954、0.909、0.881、0.990和0.920。人机对比中,模型识别各类眼底疾病的准确度与高年资医师相近,评估图像的时间约为高年资医生的1/2。经模型辅助后,8位低年资医师诊断准确度均有显着提升(P<0.01)。结论该智能评估模型诊断RD、VH、PVD的准确度较高,并能提高临床诊断效率,较好地辅助临床医生进行评估。
胡涛,曹全胜,陈锐[2](2021)在《关于眼科超声设备注册检验中标准的研究》文中认为眼科超声设备作为一种医院中常用的医疗仪器,通过眼科超声设备,可以快捷、无创地提供实时、高清晰度的眼部结构影像,而且对眼部的组织几乎不会造成明显的损害。眼科超声设备在上市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注册检验,从而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本文对眼科超声设备的专用性能和安全通用标准等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付庆东,杨寅寅,俞萍萍,徐东,孔祥筠,刘继丽,王露雯[3](2019)在《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与浸润式B型超声引导下的A型超声分段式生物测量法在高度近视眼眼轴测量中的一致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与浸润式B型超声引导下的A型超声分段式生物测量法在高度近视眼眼轴长度测量中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浙江省杭州西湖朝聚眼科医院白内障科的白内障伴高度近视眼患者36例(65只眼)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1例(41只眼),女性15例(24只眼);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3±2.1)岁;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1.50~-10.50 D,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1.00±0.50)D。分别应用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和A/B型超声诊断仪采用浸润式B型超声引导下的A型超声分段式生物测量法检测高度近视眼眼轴的长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检测方法测得眼轴的长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其相关性,采用Bland-Altamn统计分析评价其一致性。结果 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和浸润式B型超声引导下的A型超声分段式生物测量法测量患者眼轴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9.01±2.04)mm和(28.91±2.08)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5,P>0.05)。两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眼轴长度差值的平均值为(0.11±0.09)mm,95%一致性界限区间为-1.42~+1.71。结论 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与浸润式B型超声引导下的A型超声分段式生物测量法检测高度近视眼眼轴长度有着相同的准确性,后者为实时二维图像,可准确引导A型超声测量至黄斑中心位点,避免后巩膜葡萄肿及其它眼底病变的干扰,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苏琛,谭树林,孙莹莹,段德光,高振海,任旭东,刘培朋,阎洁[4](2018)在《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的设计》文中认为目的:为满足灾害医学救援和军事行动中对五官科的医疗保障需求,设计研制一种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提高野外环境中五官科的医疗救治能力。方法:分析国内外相关装备现状,确定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的勤务定位和功能需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建模、结构仿真、试验验证等方法,对方舱的展收结构、作业布局、人机工程等进行设计研究。结果:设计的方舱将眼、耳鼻喉和口腔3个科室集成在一个双扩方舱内,具有对眼/耳鼻喉/口腔战、创伤的诊断和救治,常见五官科病的诊疗和多发病的处置以及健康体检和通过性体检等功能,方舱布局设计合理,舱室内温度均衡性较好,满足人机工程要求。结论: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提高了应急医学救援和军队卫勤保障中五官专科的医疗救治能力。
郭佳妮,王敏[5](2017)在《关于眼科疾病超声诊断软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针对传统眼科超声诊断系统功能单一的缺点,设计并实现了具有图像亮度与对比度调节、距离与面积测量、诊断报告自动化打印等新功能的A/B型超声诊断软件系统,为了更好地实现系统的A型生物测量与B型诊断两种基本功能,又对A型与B型探头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研究,以期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刘晓航,陶海[6](2012)在《泪道超声检查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检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声三维重建和测量技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的应用,泪道超声检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泪道超声检查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应用进展、超声检查的优势和不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作一综述。
白大勇,马晓莉,赵军阳,吴倩,金眉,崔燕辉,曹文红,樊云葳,张诚玥,王媛,张燕,于刚[7](2012)在《超声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在B型超声检查的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9例经B型超声、CT及Retcam眼底检查证实为RB患者的36只眼纳入研究。对其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Retcam眼底检查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RB的超声特征。结果 RB的超声表现大多以眼球后段实质性肿块为特征,呈球形、半球形、不规则形中强回声团块,部分伴有液化坏死腔。25例病人32只跟肿块内有钙化,占病例数的88.9%;3例4只限肿块中无钙化,占病例数的11.1%,其中1例1只眼初查无钙化,随访过程中岀现钙化,占2.8%。CT检查发现24例30只眼内有斑片状、块状及细点状钙化,占病例数的83.3%。经Retcam眼底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及形态,为诊断提供进一步的证据。结论经B型超声检查,可以显示RB的形状、大小、内部特征,对于眼内钙化的发现优于CT扫描及Retcam眼底检查,初查B超无钙化的RB患者,尤其是化疔后有可能岀现钙化。B超在RB诊断巾有重要应用价值。
张燕[8](2012)在《未必征战才豪杰 指点江山亦英雄——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超声研究室主任王延群》文中指出王延群说,无论未来时代打上何种标记,生物医学工程都将会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促进理工医相结合,实现"中国创造",使更多的国产眼科设备进入临床,是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
王晓玲[9](2010)在《基于PC平台实现眼科B超图像的实时传输、解码和处理》文中认为近些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医生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其中超声诊断技术以其安全、无痛、无创、直观、实时、可重复检查、对软组织鉴别能力强、适用范围广以及价廉等优点成为当前四大医学影像技术之一,是临床医学领域必不可少的诊断工具。近年来在眼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眼科B型超声诊断仪就是其中一种广泛应用于眼科的超声设备。临床诊断的需要不断要求超声设备具有更加完善的功能。在此形势下,传统眼科B型超声诊断仪性能方面的局限性逐渐显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个人计算机(PC)具有越来越强大的性能而价格大幅下降,为提升眼科B型超声诊断仪的性能提供了便利条件。论文首先对医用超声诊断系统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接着对数字图像处理在超声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以PC为平台,利用VC++6.0开发工具,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实现了一个集图像采集、处理和综合信息管理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本文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独立的模块,并采用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其中最重要的图像采集显示模块。在结构上,该系统采用多线程结构,将实时图像采集传输和解码的任务与其他交互操作在不同线程中完成,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系统提供了多种图像处理方法以满足实际当中的不同需要。另外,系统实现了病人信息管理和报告生成打印功能,为医生高效工作提供了保证。
周代明[10](2009)在《基于FPGA的B型超声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便携式B型超声诊断仪具有无创伤、简便易行、相对价廉等优势,在临床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将超声波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及生物医学工程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对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和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便携式B型超声诊断仪由人机交互系统、探头、成像系统、显示系统构成。其基本工作过程是:首先人机交互系统接收到用户通过键盘或鼠标发出的命令,然后成像系统根据命令控制探头发射超声波,并对回波信号处理、合成图像,最后通过显示系统完成图像的显示。成像系统作为便携式B型超声诊断仪的核心对图像质量有决定性影响,但以前研制的便携式B型超声诊断仪的成像系统在三个方面存在不足:第一、采用的是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控制精度不高,导致成像系统采样不精确;第二、采用的数字扫描变换算法太粗糙,影响超声图像的分辨率;第三、它的CPU多采用的是51系列单片机,测量速度太慢,同时也不便于系统升级和扩展。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基于FPGA的B型超声成像系统解决方案,采用Altera公司的EP2C5Q208C8芯片实现了步进电机步距角的细分,使电机旋转更匀速,提高了采样精度;提出并采用DSTI-ULA算法(Uniform Ladder Algorithm based on Double Sample and TrilinearInterpotation)在FPGA内实现数字扫描变换,提高了图像分辨率;人机交互系统采用S3C2410-AL作为CPU,改善了测量速度和系统的扩展性。通过对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制作,软件的编写、调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便携式B型超声成像系统图像分辨率高、测量速度快、体积小、操作方便。本文所设计的便携式B型超声诊断仪可在野外作业和抢险(诸如地震、抗洪)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可在乡村诊所中完成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工作。
二、一种眼科B型超声诊断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眼科B型超声诊断仪(论文提纲范文)
(2)关于眼科超声设备注册检验中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眼科超声设备简介及工作原理 |
1.1 眼科A超设备 |
1.2 眼科B超设备 |
1.3 高频超声诊断仪(UBM) |
2 眼科超声设备检验标准 |
2.1 YY/T 0107-2015《眼科A型超声测量仪》 |
2.2 YY 0773-2010《眼科B型超声诊断仪通用技术条件》 |
2.3 YY 0849-2011《眼科高频超声诊断仪》 |
2.4 电磁兼容性要求 |
2.5 环境试验要求 |
2.6 生物相容性要求 |
3 检验单元的划分方式 |
4 总结 |
(3)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与浸润式B型超声引导下的A型超声分段式生物测量法在高度近视眼眼轴测量中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
1.纳入标准: |
2.排除标准: |
三、本研究使用的仪器 |
1. Lenstar LS900 光学生物测量(瑞士Haag-Streit公司生产): |
2. A/B型超声诊断仪(法国Aviso光太公司生产): |
四、检查方法 |
1. 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 |
2. A/B型超声诊断仪测量眼轴长度: |
五、统计学分析方法 |
结 果 |
一、患者的基本情况 |
二、两种方法测量的差异性分析 |
三、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
讨 论 |
一、超声生物测量 |
(一)A型超声测量 |
(二)B型超声测量 |
1. 直接接触式B型超声: |
2. 间接浸润式B型超声: |
(三)A/B型超声联合测量 |
二、非接触式光学生物测量 |
(4)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外五官科机动诊疗装备的研制现状 |
1.1 国外现状 |
1.2 国内现状 |
2 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的研制 |
2.1 功能设计 |
2.2 结构设计 |
2.3 布局设计 |
2.4 作业设计 |
2.5 供电保障设计 |
2.6 供水保障设计 |
3 作业温度试验验证 |
4 装备对比 |
5 结论 |
(5)关于眼科疾病超声诊断软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总设计 |
2 A/B探头设计 |
2.1 B型探头设计 |
(1) 选择超声频率 |
(2) 选择声焦距 |
(3) 设计扫描探头 |
2.2 A型探头设计 |
3 系统实现 |
3.1 软硬件平台 |
3.2 病人资料管理模块实现 |
3.3 B型超声模块实现 |
3.4 A型超声模块实现 |
3.5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4 结语 |
(6)泪道超声检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检查技术的发展 |
1.1 超声检查的种类和仪器设备的改进 |
1.1.1 A型超声扫描 |
1.1.2 B型超声扫描 |
1.1.3 UBM |
1.1.4 CDFI |
1.2 检查技术的发展 |
1.2.1 选用超声频率的改进 |
1.2.2 泪小管内增强显影试剂的运用 |
1.2.3 计算机辅助超声三维成像技术 |
2 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2.1 泪囊区肿物的超声检查 |
2.2 泪囊炎的超声检查 |
2.3 泪小管疾病的超声检查 |
2.4 超声检查对功能性溢泪患者泪道泵功能的评估 |
2.5 超声在泪小管断裂二期吻合断端定位中的应用 |
3 超声检查的优势和不足 |
3.1 超声检查的优势 |
3.2 泪道超声检查的缺点 |
4 尚待解决的问题 |
(8)未必征战才豪杰 指点江山亦英雄——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超声研究室主任王延群(论文提纲范文)
筚路蓝缕 |
自主创新 |
精益求精 |
团队协作 |
任重道远 |
(9)基于PC平台实现眼科B超图像的实时传输、解码和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本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超声诊断系统的理论基础及采集系统 |
2.1 引言 |
2.2 医用超声的理论基础 |
2.2.1 超声诊断设备与种类 |
2.2.2 B超成像机工作原理 |
2.3 B超图像传输采集系统 |
第三章 超声图像处理技术 |
3.1 图像格式 |
3.2 超声图像增强技术 |
3.2.1 超声图像的平滑处理 |
3.2.2 超声图像灰度变换 |
3.2.2.1 灰度的线性变换 |
3.2.2.2 窗口灰度变换 |
3.2.2.3 灰度拉伸 |
3.2.2.4 超声灰度变换实验 |
3.2.2.5 直方图均衡化 |
3.2.3 超声图像的锐化处理 |
3.2.4 伪彩色变换 |
3.3 超声图像边缘检测技术 |
3.4 超声图像的几何测量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4.1 软件系统的整体设计 |
4.1.1 需求分析 |
4.1.2 设计原则 |
4.1.3 总体设计 |
4.2 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4.2.1 模块设计 |
4.2.2 图像采集模块 |
4.2.2.1 理论基础 |
4.2.2.2 模块实现 |
4.2.3 图像显示控制模块 |
4.2.4 图像处理模块 |
4.2.5 病人信息管理模块 |
4.2.6 报告生成和打印模块 |
4.3 软件系统的测试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的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录:综述 |
(10)基于FPGA的B型超声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
1.2 医用超声诊断仪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
1.2.1 全数字化超声波诊断技术 |
1.2.2 成像技术丰富化 |
1.2.3 小型化 |
1.3 医用超声诊断仪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
1.4 课题来源 |
1.5 本文的研究方向及内容 |
1.6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1.7 小结 |
第二章 超声成像原理及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超声波的产生原理及相关物理量 |
2.2.1 超声波产生的原理 |
2.2.2 超声波的物理量 |
2.3 超声设备的诊断成像原理 |
2.4 B型超声诊断仪的性能指标 |
2.4.1 纵向分辩力 |
2.4.2 横向分辩力 |
2.4.3 对比分辩力 |
2.4.4 信号动态范围 |
2.4.5 工作频率和带宽 |
2.5 B型超声诊断仪的总体设计 |
2.6 人机交互系统 |
2.7 小结 |
第三章 B型超声成像系统模拟部分的设计 |
3.1 引言 |
3.2 模拟部分的结构 |
3.3 电源系统的设计 |
3.3.1 电源的选择原则 |
3.3.2 电源系统的设计 |
3.4 探头 |
3.5 发射电路 |
3.6 接收预放电路 |
3.6.1 接收隔离电路的设计 |
3.6.2 预放电路的设计 |
3.7 时间增益补偿(TGC) |
3.8 对数放大器 |
3.8.1 对数放大器的实现方法 |
3.8.2 TL441型对数放大器 |
3.9 动态滤波 |
3.10 检波 |
3.11 A/D采样 |
3.11.1 A/D选择原则 |
3.11.2 A/D采样电路的设计 |
3.12 小结 |
第四章 数字扫描变换算法及FPGA |
4.1 引言 |
4.2 数字扫描变原理 |
4.3 扇形扫查B超仪的DSC算法 |
4.3.1 NNIA算法 |
4.3.2 R-Theta算法 |
4.3.3 ULA算法 |
4.4 DSTI-ULA算法 |
4.4.1 DSTI-ULA算法原理 |
4.4.2 DSTI-ULA算法中插值参数计算 |
4.4.3 DSTI-ULA算法实现步骤 |
4.4.4 DSTI-ULA算法的特点 |
4.5 关于FPGA |
4.5.1 FPGA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4.5.2 FPGA开发流程 |
4.5.3 FPGA芯片的选取 |
4.5.4 EDA工具的选取 |
4.5.5 开发语言的选取 |
4.6 小结 |
第五章 B超成像数字系统在FPGA中的实现 |
5.1 引言 |
5.2 B超成像数字系统的总体结构 |
5.3 通信及时序控制模块 |
5.3.2 FPGA与ARM9通信模块 |
5.4 数模接口 |
5.4.1 步进电机的控制及探头的发射 |
5.4.2 A/D采样电路时序的控制 |
5.4.3 FPGA控制的STC |
5.5 图像前端处理 |
5.5.1 平均频率合成技术 |
5.5.2 平均频率合成技术在二次采样中的应用 |
5.5.3 图像的相关处理在FPGA中的实现 |
5.6 图像的缓存在FPGA内的实现 |
5.6.1 帧相关与存储器读写衔接模块 |
5.6.2 插值与存储器读写衔接模块 |
5.6.3 M模式与存储器读写衔接模块 |
5.6.4 存储器读写模块 |
5.6.5 有限状态机在图像缓存控制中的应用 |
5.7 图像的后端处理 |
5.7.1 图像的插值 |
5.7.2 三次采样 |
5.8 字符形成和测量 |
5.9 显示控制模块 |
5.9.1 图像水平线性缓冲器 |
5.9.2 字符水平线性缓冲器 |
5.9.3 灰阶条产生器 |
5.9.4 LCD驱动 |
5.10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的调试 |
6.1 引言 |
6.2 模拟部分的调试 |
6.3 FPGA的调试 |
6.4 软件的调试 |
6.5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四、一种眼科B型超声诊断仪(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眼科B型超声图像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辅助诊断系统应用评估[J]. 于薏,周奕文,陈弟,胡珊,杨燕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09)
- [2]关于眼科超声设备注册检验中标准的研究[J]. 胡涛,曹全胜,陈锐. 中国仪器仪表, 2021(07)
- [3]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与浸润式B型超声引导下的A型超声分段式生物测量法在高度近视眼眼轴测量中的一致性研究[J]. 付庆东,杨寅寅,俞萍萍,徐东,孔祥筠,刘继丽,王露雯.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9(06)
- [4]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的设计[J]. 苏琛,谭树林,孙莹莹,段德光,高振海,任旭东,刘培朋,阎洁. 医疗卫生装备, 2018(11)
- [5]关于眼科疾病超声诊断软件系统研究[J]. 郭佳妮,王敏.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7(12)
- [6]泪道超声检查研究进展[J]. 刘晓航,陶海. 眼科新进展, 2012(07)
- [7]超声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临床意义[J]. 白大勇,马晓莉,赵军阳,吴倩,金眉,崔燕辉,曹文红,樊云葳,张诚玥,王媛,张燕,于刚.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05)
- [8]未必征战才豪杰 指点江山亦英雄——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超声研究室主任王延群[J]. 张燕. 科学中国人, 2012(06)
- [9]基于PC平台实现眼科B超图像的实时传输、解码和处理[D]. 王晓玲.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0(10)
- [10]基于FPGA的B型超声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代明. 中南大学,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