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与IEEE802.11g系统共存方案——模式切换

蓝牙与IEEE802.11g系统共存方案——模式切换

一、蓝牙与IEEE802.11g系统的共存解决方案——模式切换(论文文献综述)

朱经鹏[1](2021)在《一种面向个域网的低时延组网协议设计与实验验证》文中指出无线个域网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在小范围内实现各种电子设备互联互通的无线通信网络,侧重于解决无线网络“最后几米电缆”的问题。无线个域网设备间的信息传递必然要遵循一种规则或约定,即组网协议。目前关于无线个域网的各种组网技术在传输速率、通信距离、组网能力和功耗性能上各有特点,但已经不能满足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新兴技术对时延的严格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面向个域网的低时延组网协议,论文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分析了IEEE 802.15工作组针对无线个域网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分析了目前主流的无线个域网组网技术,针对本文的实际应用场景,提出了协议软件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第二,围绕低时延和高吞吐量性能需求,进行组网协议设计。组网协议主要分为网络层、MAC层和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协议规定了系统上下行无线帧结构;MAC层协议规定了MAC数据帧结构,采用了TDMA/FDMA混合的多节点信道接入技术,并确定了系统上下行无线资源分配方式和节点随机接入流程;网络层协议主要负责业务帧的分片重组和路由转发。第三,根据协议设计方案,完成中心节点和子节点的组网协议软件实现。基于Free RTOS操作系统,采用分层分模块的思想进行协议软件设计与实现,层与层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保持良好的独立性,便于协议软件以后的迭代升级和功能扩展。第四,搭建了Xilinx Zynq-7045+AD9371硬件平台,进行组网协议软件的功能测试和性能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组建的星型无线个域网,系统实际最大吞吐量达到54Mbps,数据包端到端时延低于6ms,满足设计指标要求。论文完成了一种面向个域网的低时延组网协议设计与实现,满足低时延、高吞吐量的实际应用需求,对无线个域网在低时延场景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和参考价值。

范伶[2](2020)在《共存无线体域网间干扰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无线体域网技术也随之成型。无线体域网中的传感器节点布置于人体表面或植入体内,跟随人体具有移动性。体域网的这一特性以及网络可用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多个体域网聚集在一起时互相干扰,从而导致低可靠性或高时延等不良后果。这种不可靠的通信对于无线体域网的使用者而言是无法容忍的,有时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目前不少学者针对无线体域网之间的共存问题提出了干扰缓解策略。然而,在静态或半动态体域网中,现有的干扰缓解策略没有充分考虑信道利用率的问题。在动态体域网中,现有的干扰缓解策略没有考虑在维持低干扰的同时保证低时延和低功耗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共存无线体域网的干扰缓解策略,分别应用于静态或半动态无线体域网和动态无线体域网。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针对静态或半动态无线体域网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居信息表的干扰缓解策略。该策略利用共存体域网之间的信息交流对共存体域网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结果分配信道,尽量保证所有直接相邻的体域网之间使用不同的信道传输数据以避免共存干扰。同时,该策略在分类时致力于使类的数量最少,即保证在满足共存体域网正常工作的同时使用较少的信道,保证了较高的信道利用率以减少对信道资源的浪费。我们通过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2)针对动态无线体域网提出了一种基于拉丁方和散列进行传输资源调度的干扰缓解策略。该策略的数据传输阶段不需要共存体域网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即可利用拉丁方进行信道和时隙分配,更适应动态体域网的移动性。而数据重传阶段中提供了重传机会,在无需切换信道的情况下利用每个传感器节点的网络信息和散列函数计算重传时隙,有利于节省能耗,降低时延等。我们进行了分析和验证,证明了此策略在丢包率和功耗等多个方面的优越性。综上所述,本论文主要针对无线体域网的共存干扰问题提出了两种适用于不同情形的干扰缓解策略,通过分析和仿真验证了本文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谭世唯[3](2018)在《基于ZigBee网络的地铁施工隧道监测数据采集与抗噪传输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交通拥挤、汽车尾气、噪声污染等系列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问题,地铁成为缓解这些问题的第一选择。然而地铁施工是一项复杂且极具危险的工程,地铁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导致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同时参与施工的机械多,干扰大,现有的监测手段很难在动态变化的施工面及时部署,无法将各种监测数据实时上传给监理部门进行风险评估,一些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尤其是在施工人员交接班之时无人值守,很多施工事故在此时发生。为此,研究开发地铁隧道施工面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技术尤为重要。随着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各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功能于一身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已有许多成功应用的案例。本文以地铁施工面监测数据的通信平台为研究目标,通过全面分析地铁隧道复杂区域非视距条件下无线传输节点RSSI采样值的特点与性质,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网络、适用于地铁施工隧道开挖面使用的超低功耗、抗噪性能好、可短距离上传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系统。重点研究了地铁隧道施工面监测数据的无线通信采集和数据抗噪传输。在抗噪处理上,以节点间的RSSI值作为检测基准,动态切换通信信道,避让拥挤信道,实现了多信道智能跳变抗噪,为地铁施工中隧道挖掘面监测数据采集与实时传输提供一种可靠的新方案。系统采用TI公司生产的基于8051内核的CC2530F256芯片作为核心,采用IEEE802.15.4协议作为通信标准,针对湿度、温度、烟雾、人体感应等进行信息采集模拟,设计系统硬件电路、编制系统程序软件,测试数据传输,以同频的WIFI无线路由器、蓝牙等作为干扰源,模拟通信干扰,检测系统抗干扰能力和实时数据传输质量。

莫广安[4](2017)在《WLAN网络干扰分析与优化》文中提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正经历从2G、3G过渡到4G的快速发展,移动用户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因WLAN具有不受线缆端口位置局限、组网简单快捷、低成本等优势,对数据业务分流效果显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规模发展与建设应用。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大多采用“2G+3G+4G+WLAN”四网协同组网作为全业务运营的主要形式。随着WLAN产品的不断普及和增多,因WLAN射频频域资源有限,众多WLAN终端可能工作于同一频段,由此带来的众多WLAN产品之间的同邻频干扰也日益加剧,导致WLAN系统性能的降低。因此,如何尽量避免干扰、弱化干扰,甚至与干扰共存,成为WLAN网络前期建设组网规划与运行期间的干扰优化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从WLAN各种干扰机制原理入手,介绍了WLAN组网的关键技术,深入分析了WLAN干扰源和干扰类型。探讨了各类干扰源对WLAN接入终端的接入难易程度、网速以及吞吐量等方面的影响。针对前期WLAN组网建设,结合实际组网方案案例,本文总结了WLAN组网的拓扑结构以及WLAN组网中的信道规划。综合分析了在WLAN工程组网建设过程遇到的包括接入难、网速慢、吞吐量下降等各种WLAN问题,整理出WLAN组网后期配置优化整体流程图。以本人负责设计和开通的樟木头新都会酒店WLAN组网方案以及负责开通和验收的东莞台商大厦WLAN组网方案作为案例,给出了新建WALN室内分布系统方案和新建+合路方式WLAN组网的设计思路。针对WLAN运行碰到的干扰问题,文中通过对现网中四网协同组网中存在的各设备间的相互干扰问题进行测试分析,整理出WLAN干扰处理优化流程图,提出优化建议。以某办公室网速慢为案例,结合定位WLAN干扰源的常用测试工具、分析软件的使用,总结出WLAN问题的定位方法并给出分析思路以及解决方案。以东莞某手机厂为例,重点分析开阔密集并发接入场景的干扰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WLAN干扰问题的建议和优化方案。为实现覆盖最大化、干扰最小化的覆盖效果,本文提出2.4G+5.8G混合组网、以及小功率扩容覆盖的方式,力求规避干扰和实现网络容量和性能最大化的效果。

石城[5](2016)在《基于信道自主切换的心电运动负荷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电运动负荷试验通过病人的运动来增加心脏负荷,实时检测病人心电变化,是对已知或怀疑或有心血管类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非常好的临床评估方法。由于需要病人的运动来增加心脏负荷,传统的导联直接连接到心电图主机的方法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因此,心电运动负荷系统一般采用无线传输心电数据。本文研究并分析心电运动负荷系统发展过程,开发了具有信道自主切换功能的基于IEEE802.15.4的无线网络的心电运动负荷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并设计了基于IEEE802.15.4的心电运动负荷系统,对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2.针对运动负荷实验系统在复杂环境中传输心电信号易受外界干扰、丢包率高等问题,本文在评估了随机算法和队列算法以后,设计了一种无线信道自主切换算法,能够实现无线信道自主切换,通过在应用层监测无线信道丢包率,计算各信道传输质量,建立信道优先级列表,自主切换无线信道来传输心电信号,减少其它无线网络对其干扰。实验证实,该系统能够在复杂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对信道的监测,自主切换信道,使得无线传输系统的丢包率降低。通过实验分析证明本文设计的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丢包率。

马若飞[6](2014)在《智能电网中异构通信网络的共存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能电网是融合了先进电力、通信与控制技术的智慧能源网络,其主要特点是能在电网各组成部分之间同时传输双向的电能和数据,从而优化全网的电力产生和使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演进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这一演进过程正在逐渐加快。双向实时的数据传输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关键,因而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是智能电网的基本组成架构之一。考虑到电网各组成部分的分布特点,没有任何一种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这种“无处不在”,所以其基本通信架构一定是异构的分层通信网络架构,不同的层次对应不同的通信技术。特别是在节点分布相对复杂的邻域和家域,低成本的异构无线通信网络架构是必然的选择。为此,IEEE专门制定了面向智能电网邻域数据传输的全新无线网络标准SUN(SmartUtility Network),但SUN工作在免许可频段,其工作信道与邻域和家域的许多其它无线网络的工作信道是相互交叠的,异构网络间因争用信道而引起的共存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更精确地评估异构网络间的共存性能以及建立更有效的共存机制是智能电网通信网络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择WLAN作为SUN的典型共存系统,对二者的共存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模型确定共存系统的信道中心频率间隔和节点距离是影响共存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后续共存机制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选择误码率(BER)和误包率(PER)作为多系统共存性能的基本评价指标,先建立用于共存干扰分析的BER计算模型,由路径衰减模型反映节点的相对距离关系,功率因子反映干扰信号和期望信号中心频率及功率谱密度相对关系,证明增大共存系统的中心频率间隔可以有效减少彼此之间的相互干扰;然后基于传统的PER计算模型归纳出不同共存场景中SUN与WLAN/Zig Bee的安全距离。考虑到传统PER计算模型不能反映共存系统数据包的传输特性,得到的PER值并不精确,本文引入数据包碰撞思想计算PER理论值。先根据各系统数据包传输的定时关系,建立SUN与WLAN的基本包碰撞模型,由于将期望数据包分为碰撞和非碰撞两部分,更符合实际数据包传输中的相互干扰情形,因而其PER计算的精确性优于传统方法;然后,证明基本包碰撞模型不适用于多干扰源情形,并由此提出一种基于干扰数量的期望数据包分段方法,不同的分段对应不同的BER值,从概率论角度推导出各分段的平均长度;接着,基于该分段理论,建立多干扰源包碰撞模型,通过分段处理得到期望数据包各段的BER性能,进而获得整个数据包更精确的PER理论值,仿真证明了其在多干扰源条件下的优越性。考虑到实际共存场景中的干扰节点分布的随机性,本文给出一种干扰节点在二维平面服从泊松点分布时期望节点理论PER值的计算方法,通过推导期望节点处干扰总功率的统计平均值,得到期望节点PER值的理论上界,并给出这种场景中包碰撞模型的应用方法。针对共存机制,本文先对按需干扰避免方案进行研究。首先,结合SUN与WLAN的信道配置特点,为单网关SUN建立一种按需信道选择机制,使得SUN可以周期性检测信道中的WLAN干扰,并根据检测结果决定信道的切换与否,检测到干扰则进行信道切换,仿真结果显示采用该机制可以保证SUN在共存环境中的工作性能,但由于PER检测周期的存在该机制并不能对信道中的WLAN干扰做出及时的反应;考虑到这一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改进方案,通过对每个数据包进行LQI检测实现对信道中WLAN干扰的及时反应,仿真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最后,本文针对多网关SUN提出一种按需信道选择方案,该方案为不同的网关节点分配不同的工作信道并充分利用节点的路由信息,使得子节点可以通过切换根网关实现工作信道的切换,但该机制的具体性能如何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按需信道选择机制是被动共存机制,并不能从本质上避免SUN与WLAN之间的相互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认知无线电角度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共存方案,在邻域和家域网络中增加网间和网内的频谱数据交互,由具有频谱管理功能的网关节点按需为SUN与WLAN业务分配信道,因此这是一种主动共存机制,可以从根本上避免SUN与WLAN同一时刻对同一信道的竞争。另外,考虑到SUN与WLAN业务优先级的高低,提出对等和非对等两种信道分配模式,并分别在单映射和非单映射信道关系下针对两种分配模式建立基于二维Markov链的信道状态理论分析模型,并根据稳态概率进一步推导出SUN业务的阻止概率、丢弃概率、吞吐量及系统效率。仿真结果显示,相同参数条件下对等模式的SUN业务接入性能优于非对等模式,增加可分配的共存信道或保留信道资源可以显着提高SUN业务的接入性能,符合资源分配的一般规律,证明了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魏松鹤[7](2014)在《Wi-Fi和Bluetooth在手机上和谐共存方案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手机由于其携带方便性,已经成为人们通信必不可少的工具。蓝牙和Wi-Fi都是中高端手机中的标准配备功能,蓝牙可提供headset、PC以及printer等外围短距离之间的连接,Wi-Fi可以实现用户接入因特网,拨打VoIP电话。两者都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但是随着两种技术标准的不断扩展与完善,BT和Wi-Fi其中一方淘汰另外一方,是不可能的,两者的共存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但是在非常小的移动终端甚至SOC内,Wi-Fi和BT共存时干扰就变得非常严重。如果同时使用并且不加任何减轻与除去干扰的措施就会导致声音质量的恶化失真,数据吞吐量下降,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数据链路断开而不能正常的使用,导致用户体验低劣。经过研究表明:当Blutooth音频传输或WLAN上的VoIP,只要有超过5%的数据包差错率,就会造成难以忍受的音频时延甚至打电话中断,因此有必要研究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两者共存问题。由于Wi-Fi和蓝牙都工作在ISM2.4GHz频段,前者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后者采用跳频扩频(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它们采用不同的扩频技术使Wi-Fi和Bluetooth的干扰不可避免。目前IEEE802.15.2已经形成了8种机制,分为协同作业和非协同作业。每种机制都有各自的实现条件和对技术的要求难度,其抗干扰性能也不一样,能真正适合面积非常小的手机芯片的很少。8种解决方案尤其是AFH和PTA得到了很好的广泛运用。但都没有涉及到具体的设计与实现方面,本文主要是基于SPREADTRUM平台,对手机芯片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设计出蓝牙与Wi-Fi共存的方案。共存方案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仲裁器的硬件的设计,时序图的设计,寄存器的配置,软件的设计,调度算法的设计等。其中硬件的设计是通过Verilog HDL来设计的,主要是RF的选择的设计和仲裁器机制的设计;软件的设计实质上是一个时分复用的调度算法,集成在蓝牙和Wi-Fi的固件里。最后通过实验数据证明此设计的有效性。

房发成[8](2014)在《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干扰模型及共存方案设计》文中认为随着WiFi技术、蓝牙技术、ZigBee技术、RFID技术等无线应用技术的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正深入到通讯应用的各个领域。由于不同技术标准支持的终端日益增加,在同一物理场景下,多种终端共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通信设备使用同一频谱资源,相互之间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分析复杂干扰环境下通信设备的性能,并提出相应的干扰协调方案来缓解相互之间的干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论文以IEEE802.15.4(ZigBee)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在复杂干扰环境下的干扰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干扰协调机制来缓解相互之间的干扰。首先,论文介绍了IEEE802.15.4(ZigBee), IEEE802.11b (WLAN), IEEE802.15.1(蓝牙)等典型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及协议,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其次,论文研究了IEEE802.15.4(ZigBee)在复杂干扰环境下的系统性能。考虑到同一场景中可能共存着多种ISM频段的无线通信设备,ZigBee在同时受到多个蓝牙网设备及多个WLAN源节点干扰时,冲突时间无法用一个闭合表达式表示,因此论文提出了一种冲突时间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扰分析模型。论文研究了干扰源设备与受干扰设备之间距离、WLAN节点数量、蓝牙节点数量对ZigBee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从分组错误率(PER)、平均传输时延、吞吐量等多个指标衡量了ZigBee受干扰后的系统性能。仿真结果显示,该干扰分析模型能正确反映ZigBee的系统性能。最后,论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干扰协调方案,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为干扰检测过程,第二步为干扰协调过程。该机制通过分布式的干扰检测机制,能快速的检测出干扰是否存在。在确认受到干扰的情况下,该机制提出通过跳频的方式在多个信道上通信,同时记录各个信道特性,并最终选择状态最好的信道作为最终的切换信道。通过仿真验证,该机制能有效缓解同频干扰,提高IEEE802.15.4(ZigBee)的通信性能。

徐飞[9](2013)在《蓝牙数据传输增强技术研究及其基带芯片设计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蓝牙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实现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间的无线数据连接,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组网简单和适于语音通信等诸多优点,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本文以蓝牙技术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无线数据传输、组网性能、基带SoC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蓝牙的数据传输增强型方案;分析了蓝牙微微网数据传输性能并提出了改善措施;研究了蓝牙与其他无线设备共存时的数据传输性能;提出了改善蓝牙微微网调度性能的创新算法;最后进行了蓝牙基带芯片的设计。通过对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从底层芯片级IC设计到上层标准协议实现,以及应用层软件的开发与实现,对全面掌握以蓝牙为代表的无线通信技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了提高蓝牙的数据传输性能,在研究现有数据传输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增强型的改进措施。提出了在蓝牙2.0+EDR规范中加入DM数据分组形式,以提高蓝牙数据传输抗干扰能力并增强其数据传输速率;推导出了新增的DM数据分组的分组特性;进而推导出了蓝牙2.0+EDR规范原有的2-DH、3-DH数据分组形式以及新增的2-DM和3-DM数据分组形式在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数据传输速率。另外,提出了在蓝牙2.0+EDR新规范中加入采用BCH编码的数据分组,以有效地提高蓝牙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抗干扰能力;根据蓝牙标准协议对数据包的定义方式推导出了新增的数据分组特性;分析了在AWGN信道下原有的DH分组和新采用BCH编码数据分组的数据重传概率与平均接收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并且计算出了各个数据分组在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通过仿真结果发现,在蓝牙2.0+EDR新规范中采用BCH编码方式,明显地改善了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蓝牙在噪声信道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为了更全面地研究蓝牙的数据传输性能,以瑞利(Rayleigh)准静态衰落信道为信道模型,对蓝牙2.0+EDR规范规定的12种ACL数据分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在瑞利准静态衰落信道下数据分组重传概率与位错误率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蓝牙2.0+EDR规范用到的GFSK、π/4-DQPSK、8DPSK三种调制方式的位错误率(BER)与不同信噪比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了蓝牙2.0+EDR规范12种ACL数据分组形式在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数据传输速率,最后给出了仿真计算结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蓝牙的数据广播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了提高蓝牙在噪声环境下的广播性能,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数据分组选择策略,通过在不同的信噪比下选择相应的数据分组类型进行广播从而获得最大的广播传输吞吐量,同时给出了不同分组类型切换的信噪比门限值。另外,提出了对蓝牙广播数据分组采用BCH码进行纠错编码的方法。根据蓝牙广播数据分组重传概率与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关系,分别推导出了采用BCH纠错编码的广播数据分组和蓝牙原有的广播数据分组在噪声信道下的自适应分组选择策略,即通过在不同的信噪比情况下选择相应的数据分组类型进行传输以得到最少的广播重传次数和最大的传输吞吐量。通过比较结果表明采用BCH纠错编码方法的广播性能要明显优于蓝牙原有数据分组的广播性能。在实际的数据传输应用中,经常会有几个蓝牙微微网共存的情况,论文研究了分组长度对蓝牙微微网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从仿真结果可以发现,并非载荷越长就能实现越高的传输吞吐量,因为在一定的信噪比条件下,数据分组载荷越长,重传就越容易发生,从而降低系统传输吞吐量。只有针对不同的信噪比,选择合适长度的数据载荷,才能达到最高的系统传输吞吐量。工作在ISM频段,蓝牙设备经常受到其他工作在相同频段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特别是与Wi-Fi设备的共存已经成为常态。本文建立了IEEE802.11b(Wi-Fi)对蓝牙数据传输干扰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蓝牙与Wi-Fi设备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冲突,计算了Wi-Fi直接序列扩频对蓝牙跳频系统的干扰概率。在分析蓝牙数据分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在Wi-Fi干扰情况下蓝牙数据分组重传概率的数学模型,推导出蓝牙与Wi-Fi共存时的数据传输性能,包括数据传输吞吐量和延时等。蓝牙微微网调度采用纯循环轮询的方案,但是这种方案只保证了公平,却忽视了效率。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的动态轮询方案调度算法,与纯循环轮询方案(PRR)、限制循环轮询方案(LRR)和限制加权循环轮询方案(LWRR)在系统传输吞吐量和平均延时性能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本论文提出的方案在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同时,降低了延时;提高了调度效率,同时兼顾了公平性,明显优于其它调度方案。最后,在分析蓝牙基带协议的基础上,进行了蓝牙基带芯片的IP设计,并在综合了课题组其他成员基带IP设计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蓝牙基带SoC系统的设计和集成;通过软硬件联合仿真平台,验证了蓝牙SoC系统的设备查询、ACL和SCO链路建立等业务功能;搭建了蓝牙SoC系统验证平台,对标准蓝牙基带设计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蓝牙基带SoC系统正确实现了标准蓝牙数据通信功能。

王宣宣[10](2013)在《IEEE802.11bWi-Fi与无线个域网蓝牙之间的共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IEEE802.11bWi-Fi和蓝牙都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高速率、低成本、短距离、便携式链接等特点。为了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地应用,IEEE802.11bWi-Fi和蓝牙都使用了免授权的ISM2.4GHz频段。而由于2.4GHz频段的免授权性和开放性,目前工作在该频段无线系统量多而密集,主要有Bluetooth、Wi-Fi、无线USB、 ZigBee以及无绳电话和微波炉等。无线系统在ISM频段内的自由接入必定会加重系统之间的干扰程度,典型的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Wi-Fi和蓝牙。蓝牙技术比Wi-Fi技术发展的早,而IEEE802.11b标准规定的Wi-Fi工作频段与蓝牙的工作频段相同,所以蓝牙系统势必会受到同频带内Wi-Fi系统的干扰,因此在Wi-Fi的干扰环境下,对蓝牙系统的性能研究就显得很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IEEE802.11bWi-Fi物理层的两种扩频技术,即直序列扩频和跳频扩频,对他们的技术原理、调制方式、数据传输速率进行了介绍。同时对MAC层的媒质访问方式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点协调功能(PCF)进行了比较,并概述了CSMA/CA和RTS/CTS协议。其次介绍了以蓝牙协议栈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协议栈最底层的射频协议以及高层的链路管理协议LMP、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2CAP)、控制器接口(Host Controller Interference, HCI)等协议。最后先概要介绍了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干扰类型和无线信道的特性以及改善技术,接着从实验理论出发,介绍了实验配置环境和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蓝牙载干比C/I、误码率BER、碰撞率、吞吐量与干扰距离d和IEEE802.11bWi-Fi载荷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在保证蓝牙和Wi-Fi的碰撞概率最小,同时蓝牙所得吞吐量最大时IEEE802.11bWi-Fi建议的数据载荷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目前常用的避免蓝牙和Wi-Fi干扰的两种共存机制。

二、蓝牙与IEEE802.11g系统的共存解决方案——模式切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蓝牙与IEEE802.11g系统的共存解决方案——模式切换(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面向个域网的低时延组网协议设计与实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无线个域网组网技术研究现状
        1.2.1 无线个域网概述
        1.2.2 IEEE无线个域网标准
        1.2.3 无线个域网组网技术
    1.3 研究工作与贡献
    1.4 论文结构与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面向个域网的低时延组网软件需求分析
    2.1 引言
    2.2 应用场景
    2.3 低时延个域网性能需求与分析
        2.3.1 网络拓扑结构
        2.3.2 无线帧长
        2.3.3 多址接入方式
    2.4 低时延个域网功能需求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个域网的低时延组网协议设计
    3.1 引言
    3.2 系统总体架构
    3.3 物理层关键技术
        3.3.1 OFDM调制技术
        3.3.2 上行无线帧结构
        3.3.3 下行无线帧结构
    3.4 MAC层协议设计
        3.4.1 MAC层数据帧设计
        3.4.2 FDMA/TDMA多址接入
        3.4.3 无线资源分配设计
        3.4.4 节点入网机制
    3.5 网络层协议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个域网的低时延组网协议实现
    4.1 引言
    4.2 实时操作系统Free RTOS
        4.2.1 Free RTOS概述
        4.2.2 Free RTOS任务状态与调度策略
        4.2.3 Free RTOS任务同步与通信
    4.3 协议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4.3.1 中心节点
        4.3.2 子节点
    4.4 协议软件关键模块设计
        4.4.1 随机接入模块
        4.4.2 资源分配模块
        4.4.3 组帧解帧模块
        4.4.4 数据处理模块
        4.4.5 路由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个域网的低时延组网软件测试
    5.1 引言
    5.2 硬件平台和软件移植
        5.2.1 硬件平台和软件开发工具
        5.2.2 操作系统移植和驱动开发
    5.3 功能测试
        5.3.1 随机接入功能
        5.3.2 业务传输功能
    5.4 性能测试
        5.4.1 系统吞吐量
        5.4.2 网络丢包率
        5.4.3 端到端时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共存无线体域网间干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文主要工作
    1.3 本文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共存无线体域网间干扰缓解策略概述
    2.1 无线体域网概述
        2.1.1 无线体域网简介
        2.1.2 无线体域网的拓扑结构及系统架构
        2.1.3 无线体域网通信标准
        2.1.4 无线体域网的特点和应用
        2.1.5 无线体域网中面临的挑战
    2.2 无线体域网中的干扰问题
        2.2.1 干扰类型
        2.2.2 共存干扰带来的影响
    2.3 共存干扰缓解策略
        2.3.1 约束条件和性能指标
        2.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3 干扰缓解策略的设计思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态或半动态体域网共存干扰避免策略
    3.1 问题描述
    3.2 网络模型
    3.3 干扰避免策略的设计与实现
        3.3.1 建立邻居信息表
        3.3.2 共存体域网分类
        3.3.3 分配信道
        3.3.4 动态调整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1 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体域网共存干扰缓解策略
    4.1 问题提出
    4.2 模型分析
        4.2.1 网络模型
        4.2.2 超帧模型
    4.3 拉丁方和散列
        4.3.1 拉丁方
        4.3.2 散列
    4.4 基于拉丁方和散列的共存干扰缓解策略设计
        4.4.1 数据传输阶段
        4.4.2 数据重传阶段
        4.4.3 具体实例
        4.4.4 算法分析与计算
        4.4.5 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基于ZigBee网络的地铁施工隧道监测数据采集与抗噪传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地铁施工隧道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发展现况
        1.2.1 地铁工程的施工监测数据采集
        1.2.2 地铁施工监测数据传输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地铁施工隧道面监测数据采集与抗噪传输系统总体设计
    2.1 无线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与传统数据采集的比较
    2.2 ZigBee网络技术
    2.3 选择ZigBee技术的原因分析
        2.3.1 技术特点与应用需求
        2.3.2 抗干扰优势
    2.4 地铁施工面监测数据采集与抗噪传输总体构架
        2.4.1 施工面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式
        2.4.2 系统工作模式设计
        2.4.3 网络结构选择
    2.5 干扰源、干扰分析与传输质量指标
        2.5.1 ZigBee网络信道划分以及干扰分析
        2.5.2 ZigBee与 Wi Fi之间干扰分析
        2.5.3 ZigBee与蓝牙之间干扰分析
        2.5.4 系统数据传输质量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道智能动态切换跳频抗噪技术设计
    3.1 ZigBee网络抗干扰研究分析
    3.2 跳频抗噪技术
    3.3 信道智能动态切换跳频抗噪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器件选型
    4.2 硬件方案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Z-Stack协议栈
    5.3 系统软件流程
        5.3.1 电源模式
        5.3.2 特殊工作模式设计
        5.3.3 一般工作模式设计
        5.3.4 抗噪通信软件设计
        5.3.5 各传感器模块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隧道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测试
    6.1 系统抗噪性能测试
    6.2 系统抗噪采集功能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4)WLAN网络干扰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WLAN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1.3 WLAN技术标准发展
    1.4 WLAN干扰问题与课题来源
    1.5 本课题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WLAN干扰机制分析
    2.1 WLAN基本原理
        2.1.1 无线接入技术介绍
        2.1.2 IEEE802.11系列标准概述
    2.2 WLAN关键技术
        2.2.1 CSMA/CA和RTC/CTS
        2.2.2 OFDM技术在WLAN系统中的应用
        2.2.3 MIMO和MIMO-OFDM
    2.3 干扰机制原理分析
        2.3.1 无线通信中的干扰类型
        2.3.2 功率控制对WLAN干扰的影响
    2.4 WLAN干扰源分析
        2.4.1 微波炉对WLAN的干扰
        2.4.2 2.4GHZ无绳电话和WLAN设备间的相互干扰
        2.4.3 WLAN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2.4.4 蓝牙对WLAN的干扰
    2.5 WLAN干扰对无线接入终端的影响
        2.5.1 WLAN干扰对接入难易程度的影响
        2.5.2 WLAN干扰对网速的影响
        2.5.3 WLAN干扰对吞吐量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LAN组网中的干扰规避与组网案例
    3.1 WLAN组网规划中的干扰规避
        3.1.1 前期WLAN的组网规划需考虑规避干扰
        3.1.2 WLAN的信道规划与干扰规避
    3.2 WLAN组网关键技术在干扰规避中的应用
        3.2.1 采用VLAN+双SSID组网规划可减少干扰
        3.2.2 智能负载均衡可有效规避干扰
        3.2.3 WLAN网管对干扰的监测
    3.3 WLAN组网的后期配置优化
        3.3.1 WLAN组网后期配置优化流程
        3.3.2 确定WLAN组网后期优化期望效果
        3.3.3 WLAN网络状态分析和优化方案
    3.4 WLAN组网案例
        3.4.1 东莞中国移动WLAN组网总拓扑
        3.4.2 常规站点新建WLAN组网方案
        3.4.3 新建+合路方式WLAN组网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LAN运行中的干扰分析与优化
    4.1 WLAN干扰的评估以及测试方法
        4.1.1 常用专业WLAN网络测试设备和软件
        4.1.2 网络环境仿真分析
        4.1.3 使用专用抓包软件分析网络协议定位网络问题
    4.2 LTE对WLAN的干扰与优化
        4.2.1 四网协同组网产生的干扰类型
        4.2.2 LTE系统对WLAN系统的干扰和优化
    4.3 WLAN干扰规避常用方法
    4.4 WLAN干扰案例剖析
        4.4.1 办公室场景WLAN干扰导致网速慢分析
        4.4.2 有限开阔空间多用户高密度接入与WLAN干扰场景问题分析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于信道自主切换的心电运动负荷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心电运动负荷系统起源,现状和发展
    1.3 主要工作
    1.4 研究内容与本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无线传输技术
        2.1.1 无线传输技术介绍
        2.1.2 技术对比及其应用范围
    2.2 IEEE802.15.4 协议解读
        2.2.1 IEEE802.15.4 标准介绍
        2.2.2 IEEE802.15.4 网络拓扑结构
    2.3 物理层
        2.3.1 物理层介绍
        2.3.2 物理层帧结构
    2.4 介质访问控制层
        2.4.1 介质访问控制层介绍
        2.4.2 介质访问控制层帧结构
    2.5 IEEE802.15.4 数据传输模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心电运动负荷系统总体设计
    3.1 心电运动负荷系统介绍
        3.1.1 心电运动负荷系统作用
        3.1.2 系统功能指与需求
    3.2 运动负荷硬件系统架构
        3.2.1 硬件框架
        3.2.2 硬件工作模式
    3.3 运动负荷软件系统架构
        3.3.1 软件框架
        3.3.2 软件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线信道自主切换算法设计
    4.1 IEEE802.15.4 传输网络研究与干扰分析
        4.1.1 IEEE802.15.4 网络研究
        4.1.2 IEEE802.15.4 的干扰问题分析
        4.1.3 IEEE802.11b对 IEEE802.15.4 无线传输的干扰研究
    4.2 信道切换建模分析
        4.2.1 无线信道切换相关研究
        4.2.2 无线信道切换的目标
        4.2.3 信道切换建模
    4.3 无线信道自主切换算法设计
        4.3.1 无线信道切换的算法描述
        4.3.2 无线信道自主切换流程
    4.4 实验数据验证与分析
        4.4.1 实验环境与仿真
        4.4.2 实验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智能电网中异构通信网络的共存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智能电网介绍
        1.1.2 智能电网通信架构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网间干扰的理论分析模型
        1.2.2 网间干扰避免机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网络共存问题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智能公用事业网
        2.2.1 基本特点
        2.2.2 网络组成及拓扑结构
        2.2.3 MAC层设计
        2.2.4 物理层设计
    2.3 SUN物理层性能分析
    2.4 共存干扰分析的基本理论模型
        2.4.1 SUN的同频段共存系统
        2.4.2 共存性能分析的BER计算模型
    2.5 基于理论BER模型的共存性能分析
    2.6 基于传统PER模型的共存性能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包碰撞模型的共存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基本数据包碰撞模型
        3.2.1 SUN在WLAN干扰下的包碰撞模型
        3.2.2 WLAN在SUN干扰下的包碰撞模型
    3.3 基于基本包碰撞模型的共存性能分析
        3.3.1 SUN在WLAN干扰下的系统性能
        3.3.2 WLAN在SUN干扰下的系统性能
    3.4 多干扰源包碰撞模型
        3.4.1 基本包碰撞模型存在的问题
        3.4.2 基于干扰数量的期望数据包分段方法
        3.4.3 SUN在多个WLAN干扰下的包碰撞模型
    3.5 多干扰源包碰撞模型性能评估
        3.5.1 模型验证
        3.5.2 干扰节点发射概率的影响
        3.5.3 期望数据包长度的影响
    3.6 干扰源泊松分布下的共存性能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按需信道选择的共存机制
    4.1 引言
    4.2 基于PER-LQI-ED的单网关SUN信道选择算法
        4.2.1 SUN与WLAN信道配置分析
        4.2.2 SUN在WLAN干扰下的信道选择算法
        4.2.3 算法性能分析
    4.3 基于LQI-ED的单网关SUN信道选择算法
        4.3.1 已建立的信道选择算法存在的问题
        4.3.2 基于LQI-ED的SUN信道选择算法
        4.3.3 算法性能分析
    4.4 多网关SUN的按需信道选择方案
        4.4.1 多网关SUN的网络拓扑
        4.4.2 按需信道选择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共存机制
    5.1 引言
    5.2 基于认知无线电的智能电网通信网络架构
    5.3 基于动态频谱共享的SUN与WLAN共存方案
        5.3.1 网络拓扑模型
        5.3.2 信道检测方式
        5.3.3 信道分配方案
    5.4 信道状态的排队论分析法
    5.5 单映射信道关系下的网络性能分析
        5.5.1 单映射信道关系下系统状态和业务模型的定义
        5.5.2 单映射信道关系对等分配模式下的系统状态分析模型
        5.5.3 单映射信道关系非对等分配模式下的系统状态分析模型
        5.5.4 单映射信道关系下的性能分析
    5.6 非单映射信道关系下的网络性能分析
        5.6.1 非单映射信道关系下系统状态和业务模型的定义
        5.6.2 非单映射信道关系对等分配模式下的系统状态分析模型
        5.6.3 非单映射信道关系非对等分配模式下的系统状态分析模型
        5.6.4 非单映射信道关系下的性能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Wi-Fi和Bluetooth在手机上和谐共存方案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共存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2.1 BLUETOOTH技术
        2.1.1 蓝牙技术简介与特性
        2.1.2 蓝牙的版本系列
        2.1.3 蓝牙协议分析
        2.1.4 蓝牙的调制技术
    2.2 WI-FI技术
        2.2.1 Wi-Fi技术简介与特性
        2.2.2 Wi-Fi的系列标准
        2.2.3 Wi Fi网络的介绍
        2.2.4 Wi-Fi的调制技术
    2.3 无线干扰特性和共存可行性研究
        2.3.1 Bluetooth与Wi-Fi的扩频技术
        2.3.2 Bluetooth与Wi-Fi的共存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蓝牙和WI-FI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TROUT的系统框图
    3.2 WI-FI子系统的设计
        3.2.1 Wi-Fi功能描述
        3.2.2 Wi-Fi Firmware软件的设计
        3.2.3 Wi-Fi系统软件的设计
    3.3 蓝牙子系统的设计
        3.3.1 蓝牙子系统的架构图设计
        3.3.2 蓝牙的状态分析
        3.3.3 蓝牙子系统分析
第4章 蓝牙与WI-FI共存的设计
    4.1 硬件的设计
        4.1.1 缩略词
        4.1.2 仲裁器的设计与实现
        4.1.3 仲裁器的配置与计算
        4.1.4 共存机制怎样获得HW(RF)的使用权
    4.2 FSM的设计
    4.3 蓝牙和WI-FI优先级情况的分析
        4.3.1 BT高优先级使能
        4.3.2 BT低优先级使能
        4.3.3 Wi-Fi高优先级使能
        4.3.4 Wi-Fi低优先级使能
    4.4 蓝牙和WI-FI共存时时序的设计
    4.5 寄存器的介绍与配置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蓝牙和WI_FI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1 WI-FI性能指标的测试
    5.2 蓝牙子系统的测试
        5.2.1 蓝牙测试的模式
        5.2.2 蓝牙测试条件
        5.2.3 蓝牙测试结果
    5.3 蓝牙和WI-FI共存时的波形分析
        5.3.1 B_P vs. W_P
        5.3.2 B_A vs. W_A
        5.3.3 B_A vs. W_P
        5.3.4 B_P vs. W_A
    5.4 蓝牙和WI-FI共存时的数据吞吐率的测试结果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1:FSM重要的函数原型及TDM调度算法
参考文献
致谢

(8)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干扰模型及共存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ISM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2.1 引言
    2.2 IEEE 802.15.4(ZigBee)标准介绍
        2.2.1 IEEE 802.15.4(ZigBee)概况
        2.2.2 IEEE 802.15.4(ZigBee)协议栈
    2.3 IEEE 802.11b(WLAN)标准介绍
        2.3.1 IEEE 802.11 WLAN标准
        2.3.2 IEEE 802.11 WLAN物理层
        2.3.3 IEEE 802.11 MAC层
    2.4 IEEE 802.15.1(蓝牙)标准介绍
        2.4.1 蓝牙技术介绍
        2.4.2 蓝牙的网络结构
        2.4.3 蓝牙协议体系
第三章 ZigBee、WiFi、蓝牙共存的干扰模型研究
    3.1 短距离无线通信信道特点
    3.2 时域冲突分析
        3.2.1 WLAN干扰下的ZigBee的冲突时间分析
        3.2.2 多个蓝牙网干扰下的ZigBee的冲突时间分析
        3.2.3 在WLAN和多个蓝牙网共同干扰下的ZigBee的冲突时间分析
        3.2.4 冲突时间分析仿真结果
    3.3 频域冲突分析
    3.4 误比特率及分组错误概率分析
        3.4.1 误比特率(BER)分析
        3.4.2 分组错误率(PER)分析
    3.5 平均传输时延与吞吐量分析
    3.6 干扰分析仿真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EEE 802.15.4(ZigBee)共存机制研究
    4.1 IEEE 802.15.4(ZigBee)抗干扰特性介绍
        4.1.1 空闲信道评估
        4.1.2 动态信道选择
        4.1.3 直接序列扩频和频率快变技术
        4.1.4 应答重传和帧缓存
    4.2 IEEE 802.15.4(ZigBee)系统模型
    4.3 IEEE 802.15.4(ZigBee)干扰协调机制
        4.3.1 现有的干扰协调方案介绍
        4.3.2 提出的干扰检测机制
        4.3.3 提出的干扰协调方案
    4.4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9)蓝牙数据传输增强技术研究及其基带芯片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蓝牙技术的研究及现状分析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蓝牙技术协议的演进与发展
    2.1 蓝牙技术概述
    2.2 蓝牙协议演进
    2.3 蓝牙 RF 技术
    2.4 蓝牙 Baseband 技术
    2.5 蓝牙协议栈架构
    2.6 蓝牙抗干扰技术
    2.7 蓝牙组网技术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蓝牙数据传输性能分析与改进研究
    3.1 AWGN 信道环境下蓝牙数据传输性能的分析与改进
    3.2 瑞利信道下蓝牙数据传输性能分析与改进
    3.3 蓝牙广播性能的分析与改进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蓝牙微微网共存技术研究
    4.1 蓝牙微微网的组成
    4.2 蓝牙微微网共存性研究与数据传输性能分析
    4.3 通过分组长度自适应调整增强蓝牙微微网数据传输能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蓝牙与其他无线设备共存性研究
    5.1 蓝牙与无线局域网(WLAN)共存性问题的提出
    5.2 IEEE 802.11 协议特性
    5.3 WLAN 对蓝牙数据传输干扰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蓝牙微微网调度效率增强性研究
    6.1 蓝牙微微网调度问题的提出
    6.2 相关轮询方案研究
    6.3 基于记忆的动态轮询方案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蓝牙基带 IP 及 SOC 芯片开发
    7.1 基于 IP 的蓝牙 SOC 系统设计
    7.2 基于 IP 的蓝牙 SOC 系统验证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
    8.1 本论文的创新与总结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IEEE802.11bWi-Fi与无线个域网蓝牙之间的共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1.2.1 蓝牙技术
        1.2.2 Wi-Fi技术
        1.2.3 UWB技术
        1.2.4 ZigBee技术
    1.3 免许可证的频谱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结构
第二章 WI-FI技术综述
    2.1 IEEE 802.11无线网络标准简述
    2.2 WI-FI的物理层技术原理与协议
    2.3 扩频通信技术
        2.3.1 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
        2.3.2 跳频扩频(FHSS)技术
    2.4 WI-FI的MAC层接入协议
        2.4.1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2.4.2 点协调功能(PCF)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蓝牙技术综述
    3.1 蓝牙技术介绍
        3.1.1 蓝牙的由来
        3.1.2 蓝牙技术的特点
    3.2 蓝牙射频协议
        3.2.1 物理信道和时隙
        3.2.2 蓝牙发射器和接收器性能
    3.3 蓝牙基带规范
        3.3.1 物理链路
        3.3.2 逻辑信道
        3.3.3 蓝牙信道控制与网络控制
        3.3.4 蓝牙单元地址
        3.3.5 蓝牙跳频选择
    3.4 蓝牙高层协议的功能与特点
        3.4.1 蓝牙链路管理器协议(LMP)
        3.4.2 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2CAP)
    3.5 蓝牙主机控制器接口(HCI)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I-FI与蓝牙系统间的干扰研究
    4.1 短距离无线通信干扰类型
    4.2 无线信道及其特性
        4.2.1 无线信道衰落特性
        4.2.2 无线信道特性与性能改善的技术
    4.3 IEEE 802.11BWI-FI对蓝牙的干扰
        4.3.1 背景
        4.3.2 Wi-Fi对蓝牙的干扰实验及分析
    4.4 克服蓝牙与WI-FI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
        4.4.1 协作方式
        4.4.2 非协作方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蓝牙与IEEE802.11g系统的共存解决方案——模式切换(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面向个域网的低时延组网协议设计与实验验证[D]. 朱经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共存无线体域网间干扰问题研究[D]. 范伶.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3)
  • [3]基于ZigBee网络的地铁施工隧道监测数据采集与抗噪传输研究[D]. 谭世唯.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7)
  • [4]WLAN网络干扰分析与优化[D]. 莫广安.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2)
  • [5]基于信道自主切换的心电运动负荷系统的研究[D]. 石城.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6]智能电网中异构通信网络的共存问题研究[D]. 马若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3)
  • [7]Wi-Fi和Bluetooth在手机上和谐共存方案的研究与设计[D]. 魏松鹤.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0)
  • [8]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干扰模型及共存方案设计[D]. 房发成.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8)
  • [9]蓝牙数据传输增强技术研究及其基带芯片设计实现[D]. 徐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10)
  • [10]IEEE802.11bWi-Fi与无线个域网蓝牙之间的共存分析[D]. 王宣宣.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蓝牙与IEEE802.11g系统共存方案——模式切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