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型南瓜双膜覆盖高效栽培(论文文献综述)
陈浩天[1](2019)在《我国西瓜和甜瓜栽培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西瓜和甜瓜均具有丰富营养,多汁爽口的特点,并且栽培周期短,栽培门槛低且栽种效益显着。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大,四季分明,适合西甜瓜栽培。近40年来,西甜瓜产业在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中已经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为种植户增收和满足消费者逐渐提高的生活品质上有了越来越重要的贡献。但随着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规范、生产上的问题。本文依据“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任务内容,通过走访和数据查询,概括了我国五大西甜瓜优势产区的一般栽培模式现状,产量现状,以及各地典型栽培模式。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目前我国西甜瓜产业的发展状态——产量和栽培面积均呈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栽培模式虽较为多样,但比例仍需平衡;设施栽培发展较为迅速,但仍是以露地栽培为主等。同时整理归纳了各产区典型或特有的适应当地条件的栽培模式,如辽宁省新民市的春秋茬大棚、春茬露地双膜的栽培模式,甘肃凉州日光温室一年四茬栽培模式等,更深层次的对比了不同产区的西甜瓜栽培模式的异同。其次通过对西甜瓜产业栽培现状的分析,总结出我国现阶段西甜瓜栽培还存在主栽品种更新换代慢、搭配不合理;工厂化育苗发展滞后,自育苗栽培过多;产品上市时间过于集中等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新品种、新技术在基层推广力度;扶持并树立典型育苗工厂;发展多样栽培模式,平衡各栽培模式比例,使栽培茬口相对平均的一系列具有参考性的建议,从而使得产业能够良性发展。
穆大伟[2](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陈宝宽,潘秀萍,臧晟鸿,苏生平[3](2009)在《粉质南瓜双膜覆盖高效栽培》文中指出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小型粉质南瓜模式,5月底至6月初南瓜即可上市,使南瓜的供应期提前了2个多月,每亩产量2000~3000公斤,收入3000元以上,经济效益较高。
孙建阁,杨晓军[4](2008)在《马铃薯覆膜早播高效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依据不同地域生态特点,在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西安6个市大力集成推广高垄覆膜、适期早播、平衡施肥、选用优良脱毒种薯技术,配套推广短壮芽栽培、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田间管理技术,全面提高实施区马铃薯生产水平。
王启国[5](2005)在《早中晚熟西瓜优质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
陈宝宽,潘秀萍,丁忱,朱瑞金[6](2001)在《小型南瓜双膜覆盖高效栽培》文中研究说明
郝明贤[7](2020)在《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山区,耕地面积总量少、地块小、不集中,不平整,坡地面积占86%。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林州市建立37个农业园区,11个设施蔬菜种植园区。为全面了解林州市设施蔬菜现状,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对林州市11个蔬菜种植园区及4个蔬菜种植大户进行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研,发现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林州市坡地面积大,不利于集约化生产;设施规模不均衡,基础设施结构滞后;蔬菜品种单一,以种植番茄、黄瓜、茄子、西葫芦常见蔬菜为主,缺少林州市特色蔬菜品种;蔬菜产品营销方式陈旧,品牌意识缺乏;以人工徒手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推广技术服务落后;病虫害防治形式单一,肥水管理不科学。2改进措施和发展对策。根据山坡地区的特点进行集约化蔬菜种植;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基础设施;结合设施保温、采光、市场需求,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形成林州特色菜;运用“互联网+”营销体系,拓宽营销渠道,提高品牌意识;减少用工,积极支持农户购买农机,提高机械化水平;通过招聘蔬菜专业相关的大学生,扩充农技人员,对农民及园区管理者进行“充电”,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以预防为主,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水方式采用滴灌,减少地表水蒸发,降低棚内相对湿度;引进设有电子器及电磁阀的滴灌和施肥系统,根据蔬菜需肥量和利用率进行配方施肥。本研究结合林州实际情况,分析了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相应对策,对进一步增强全市设施蔬菜生产活力,保障林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邵明珠,蔡志卫,郑继东,杨孔涛,董远梅,段和云,别之龙[8](2017)在《宜昌市设施蔬菜产业现状与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文中研究说明多年来,宜昌市以"菜篮子"工程为抓手,大力培育蔬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通过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建基地、树品牌、做示范、促融合,加快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成效显着。基于对宜昌市主要设施蔬菜基地的调研,总结出该地区设施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可供气候相似地区借鉴。
褚剑峰[9](2016)在《印度南瓜周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本研究探索了印度南瓜(Cucurbita maxima)品种适应性、冬春栽培、夏秋栽培、坐果调控等多项栽培技术,实现了印度南瓜在绍兴市周年栽培目标。主要结果如下:1.对‘胜栗’、‘翠栗’、‘锦栗’等9个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产量、品质和抗性等特性比较,表明‘翠栗2号’综合表现最好,‘甜栗王’可溶性固形物最高。2.越冬(冬春季)栽培条件下,‘翠栗2号’和‘栗冠’在早熟性、商品性和产量上均占优势。冬季设施栽培及不同搭架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拱架栽培最利于生长。3.夏秋季栽培过程中,‘胜栗2号’和‘锦栗’在抗病毒病方面表现较好。不同播种期试验表明7月份播种的印度南瓜生长优于9月份播种。4.周年栽培茬口安排主要有四种。越冬栽培为11月中旬播种,实现产量高、效益好的目的。夏秋季短季节栽培,从7月上旬开始播种,一直播种到9月上旬,产量低、单价高、效益较好。春季、夏季露地栽培省工、省力。5.印度南瓜与美洲南瓜套种,采用美洲南瓜花粉授粉、印度南瓜花粉授粉、氯吡脲处理雌花,比较三种坐果方式的坐果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明美洲南瓜花粉能够使印度南瓜坐果,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坐果效果优于花粉处理。花粉低温储存表明冰冻(-18℃)贮藏花粉效果好,30天后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花粉处理的坐果率分别为90%和80%。6.病虫害化学防治药效试验。露娜森防治白粉病效果最佳。香菇多糖+毒氟灵防治病毒病效果较好。阿维菌素防治烟粉虱效果较好。
崔艳玲[10](2011)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瓜产业化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世界农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美国、法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兴起的农业纵向组织经营形式(农业一体化),通过实践已被证明是一条成功之路。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西瓜在我国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为世界首位。但千百年来,农作物的生产一直延续着分散型的种植模式。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全国展开,各种作物产业化生产迅速兴起。进入“十·五”期间,我国各地西瓜产业化发展才进入起步阶段。“十一·五”期间,西瓜生产规模较大的省区依据当地西瓜栽培历史和自然条件开始提升本地区的西瓜产业。西瓜作为一种主要的农作物,在大兴区栽培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曾是宫廷贡品。大兴区西瓜产业化的发展,与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相似,也是立足农村,政府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积极采取措施逐步确立产业格局。本文采用实证与科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并广泛调研国内外西瓜产业化发展现状,以及综合分析大兴区西瓜产业化发展历程,明确了现阶段大兴区西瓜产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设施西瓜栽培。结论如下:出台保护设施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使大兴区设施农业面积居京郊之首。针对雹灾多发情况,出台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为增收致富建起“防火墙”。开展科技助农工程,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瓜农,将农业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西瓜产业链条向市场领域延伸。但各项保障政策包含在全区农业的整体政策中,对西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是十分明确,政策机制保障作用有待加强。建议出台专项政策,避免项目实施中的重合和交叉,统一规划和有针对性的对西瓜产业加以指导,突出其比较优势,保障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区域性生产试验研究大兴区西瓜产业化的技术支撑,提出尽快培育设施栽培专用优良品种用于生产,采取综合措施防控病虫害发生,研究开发适合本区的设施配套技术体系保障设施西瓜生产发展;通过研究销售体系建设平台,提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产后环节作用,成为瓜农和市场间的桥梁纽带,实施品牌战略,将“大兴农业”品牌和西瓜地理标志保护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西瓜产业链条,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兴西瓜从产品到产业化的跨越。
二、小型南瓜双膜覆盖高效栽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南瓜双膜覆盖高效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西瓜和甜瓜栽培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1.3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3.1 创新之处 |
1.3.2 不足之处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外西甜瓜嫁接技术现状 |
1.4.2 国内外西甜瓜设施栽培现状 |
1.4.3 国内外栽培模式现状 |
2 全国五大西甜瓜产区栽培概况 |
2.1 全国五大西甜瓜优势产区分布 |
2.2 东北西甜瓜优势产区栽培概况 |
2.2.1 东北优势产区产量情况 |
2.2.2 东北优势产区西瓜栽培模式概况 |
2.2.3 东北优势产区甜瓜栽培概况 |
2.2.4 东北优势产区西瓜典型栽培模式 |
2.2.5 东北优势产区甜瓜典型栽培模式 |
2.3 黄淮海优势产区栽培概况 |
2.3.1 黄淮海优势产区产量概况 |
2.3.2 黄淮海优势产区西瓜栽培模式概况 |
2.3.3 黄淮海优势产区甜瓜栽培概况 |
2.3.4 黄淮海优势产区西甜瓜典型栽培模式 |
2.4 长江流域优势产区栽培概况 |
2.4.1 长江流域优势产区产量概况 |
2.4.2 长江流域优势产区西甜瓜栽培模式概况 |
2.4.3 长江流域优势产区典型西甜瓜栽培模式 |
2.5 西北优势产区栽培概况 |
2.5.1 西北优势产区产量情况 |
2.5.2 西北优势产区西甜瓜栽培模式概况 |
2.5.3 典型西甜瓜栽培模式 |
2.6 华南优势产区栽培概况 |
2.6.1 华南优势产区产量概况 |
2.6.2 华南优势产区西甜瓜栽培模式概况 |
2.6.3 华南优势产区典型西甜瓜栽培模式 |
2.7 小结 |
2.7.1 设施栽培面积成为各地区主要栽培模式,露地栽培面积减少 |
2.7.2 设施栽培形式多样,南北方构成略有差异,主要以简单设施为主 |
2.7.3 上市时间集中在夏季,且南北上市时间差异不大 |
2.7.4 因地制宜,发展了多种特色简约高效栽培模式 |
2.7.5 无土栽培开始在实际生产中发展 |
2.7.6 人工授粉方式仍在多数主栽产地使用,蜜蜂授粉和激素喷花广泛应用 |
3 我国西甜瓜产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
3.1 存在问题 |
3.1.1 主栽品种更新换代慢较为缓慢,老品种较多 |
3.1.2 自育苗仍占规模化生产较大比重,工厂化育苗仍需发展 |
3.1.3 上市时间过于集中 |
3.1.4 露地栽培仍占有较大比重 |
3.2 解决建议 |
3.2.1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推进品种更新换代 |
3.2.2 加大对工厂化育苗的扶持力度,树立典型育苗企业 |
3.2.3 调节生产方式构成,改善上市时间分布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 全国西甜瓜栽培模式调查表 |
致谢 |
(2)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都市农业 |
1.2.2 设施农业 |
1.2.3 立体绿化 |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创新点 |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
2.1 有农建筑 |
2.1.1 垂直农场 |
2.1.2 有农建筑 |
2.2 产能建筑 |
2.2.1 被动房 |
2.2.2 产能房 |
2.3 生产型建筑 |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3.1.2 材料与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1.4 结论 |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3 讨论 |
3.2.4 结论 |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
4.3.1 材料与方法 |
4.3.2 结果与分析 |
4.3.3 讨论 |
4.3.4 结论 |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
5.1.1 覆土种植 |
5.1.2 栽培槽 |
5.1.3 栽培块 |
5.1.4 栽培箱 |
5.1.5 水培 |
5.1.6 栽培基质 |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
5.2.5 砂栽培的特点 |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
5.3.1 研究现状 |
5.3.2 材料与方法 |
5.3.3 结果与分析 |
5.3.4 讨论与结论 |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
6.1 品种选择原则 |
6.1.1 研究现状 |
6.1.2 品种选择原则 |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
7.1 温室 |
7.1.1 日光温室 |
7.1.2 现代温室 |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
7.2.1 研究现状 |
7.2.2 农业光伏电池 |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
7.2.4 光伏温室设计 |
7.2.5 实践案例 |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
7.3.1 材料与方法 |
7.3.2 结果与分析 |
7.3.3 结论 |
7.4 屋顶温室 |
7.4.1 研究现状 |
7.4.2 实践案例 |
7.4.3 屋顶温室类型 |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
7.5.2 屋顶日光温室 |
7.5.3 屋顶现代温室 |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
7.6.4 自给率分析 |
7.6.5 结果与讨论 |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
7.7.2 建筑能耗模型 |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
7.7.5 能耗模拟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粉质南瓜双膜覆盖高效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一、择良种育壮苗 |
二、整地作畦, 施足底肥 |
三、及时定植, 加强田管 |
四、防病治虫 |
五、采收 |
(4)马铃薯覆膜早播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关键技术措施 |
1.1 地膜覆盖技术 |
1.1.1 单膜覆盖技术 |
1.1.2 双膜覆盖技术 |
1.2 适期早播技术 |
1.3 选用优良脱毒种薯 |
1.4 平衡施肥 |
2 配套技术 |
2.1 短壮芽播种 |
2.2 合理密植 |
2.3 间作套种 |
2.4 加强田间管理 |
2.5 病虫害防治 |
(7)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外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
1.1.2 我国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
1.1.3 河南省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查阅 |
2.2.2 实地调查 |
2.2.3 问卷调查 |
2.3 技术路线 |
2.4 研究条件 |
第三章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概况 |
3.1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 |
3.1.1 自然气候条件 |
3.1.2 地理位置 |
3.1.3 水资源 |
3.1.4 劳动力资源 |
3.1.5 市场需求 |
3.2 林州市设施蔬菜园区及种植大户生产现状 |
3.2.1 西赵无公害果蔬种植精品园 |
3.2.2 梅平现代农业精品园 |
3.2.3 林州丰乐农业生态园 |
3.2.4 林州市土楼果蔬农业示范园 |
3.2.5 五龙镇城峪村种植合作社 |
3.2.6 原康镇李家村 |
3.2.7 田壮壮蔬菜种植产业扶贫基地 |
3.2.8 安阳市京亿鑫源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3.2.9 刘家街方家庄 |
3.2.10 原康镇岸下村 |
第四章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问题分析 |
4.1 坡地制约设施蔬菜发展 |
4.2 设施规模不均衡、基础设施有待优化 |
4.3 设施蔬菜种类单一、品种结构有待调整 |
4.4 营销策略不完善、品牌意识薄弱 |
4.5 徒手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下 |
4.6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推广服务滞后 |
4.7 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不规范 |
第五章 加快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对策 |
5.1 根据坡地蔬菜种植特点进行集约化种植 |
5.2 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基础设施 |
5.3 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形成区域特色蔬菜 |
5.4 建设信息网络、提高品牌意识 |
5.5 减少用工、提高蔬菜设施机械化水平 |
5.6 引进人才、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
5.7 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规范化 |
5.7.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5.7.2 科学浇水、平衡施肥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宜昌市设施蔬菜产业现状与周年高效栽培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连栋温室 |
2 日光温室 |
3 水泥立柱钢拱结构大棚 |
3.1 代表性生产基地之一:枝江市百里洲果蔬专业合作社 |
3.2 代表性生产基地之二:当阳市绿满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
4 钢架大棚 |
4.1 代表性生产基地之一:枝江市明新蔬菜专业合作社 |
4.2 代表性生产基地之二:宜昌山里来蔬菜专业合作社 |
4.3 代表性生产基地之三:当阳市苏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
4.4 代表性生产基地之四:宜昌巴楚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5 小拱棚 |
5.1 代表性生产基地之一:枝江市飘香园果蔬专业合作社 |
5.2 代表性基地之二:枝江市滕家河隆惠蔬菜专业合作社 |
5.3 代表性基地之三:当阳市绿满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
(9)印度南瓜周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印度南瓜生产概况 |
1.2 不同印度南瓜品种特征特性相关研究 |
1.3 印度南瓜栽培技术相关研究 |
1.4 提高瓜类坐果率相关研究 |
1.5 印度南瓜主要病虫害相关研究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 |
第二章 印度南瓜茬口安排及品比试验 |
2.1 印度南瓜茬口模式调查 |
2.2 印度南瓜品种情况调查 |
2.3 2013年冬季~2014年春季印度南瓜品比试验 |
2.3.1 料材与方法 |
2.3.2 田间试验 |
2.3.3 结果与分析 |
2.4 2015年印度南瓜品比试验 |
2.4.1 材料与方法 |
2.4.2 田间试验 |
2.4.3 结果与分析 |
2.4.4 高温条件下生长情况 |
2.5 讨论 |
第三章 冬春季印度南瓜设施栽培技术研究 |
3.1 关键技术总结 |
3.1.1 品种选择 |
3.1.2 种植时间 |
3.1.3 保温措施 |
3.1.4 保花保果 |
3.2 栽培试验 |
3.2.1 试验材料 |
3.2.2 田间试验 |
3.2.3 调查方法 |
3.2.4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3.1 掌握关键栽培技术 |
3.3.2 优化栽培方式 |
第四章 夏秋季印度南瓜栽培技术研究 |
4.1 关键栽培技术 |
4.1.1 播种时间安排 |
4.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
4.1.3 病虫害防控 |
4.2 不同播种期对印度南瓜的影响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试验期间天气状况 |
4.2.3 调查方法 |
4.2.4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3.1 分析秋季印度南瓜病毒病高发原因 |
4.3.2 合理安排播种期 |
第五章 南瓜花粉贮藏试验及坐果技术研究 |
5.1 花粉低温贮藏试验 |
5.1.1 材料与方法 |
5.1.2 结果与分析 |
5.2 印度南瓜人工授粉试验 |
5.2.1 材料与方法 |
5.2.2 田间试验 |
5.2.3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第六章 印度南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
6.1 印度南瓜白粉病防治试验 |
6.1.1 材料与方法 |
6.1.1.1 试验药剂 |
6.1.1.2 田间试验方法 |
6.1.1.3 数据统计方法 |
6.1.2 结果与分析 |
6.1.3 露娜森使用情况 |
6.2 印度南瓜病毒病防治试验 |
6.2.1 材料与方法 |
6.2.2 结果与分析 |
6.3 印度南瓜烟粉虱绿色防控试验 |
6.3.1 材料与方法 |
6.3.2 结果与分析 |
6.3.3 稳特药剂试用情况 |
6.4 残体无害化处理及再利用 |
6.4.1 无害化处理技术 |
6.4.2 循环再利用技术 |
6.5 讨论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与建议 |
7.3 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附件 |
(10)北京市大兴区西瓜产业化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技术路线 |
1.4 国内外产业化综述 |
1.4.1 农业产业化 |
1.4.2 国外农业产业化现状 |
1.4.3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类型 |
1.4.4 国内外西瓜产业化发展综述 |
第二章 大兴区西瓜产业化发展历程 |
2.1 大兴区西瓜产业化发展概述 |
2.1.1 自然环境条件 |
2.1.2 西瓜种植传统 |
2.1.3 地理位置优势 |
2.2 大兴区西瓜产业化发展历程 |
2.2.1 古代贡瓜时期 |
2.2.2 传统生产方式延续期 |
2.2.3 农业结构调整前期 |
2.2.4 西瓜产业初步形成时期 |
2.2.5 西瓜产业蓬勃发展时期 |
2.3 现阶段西瓜产业化发展条件 |
2.3.1 科技资源优势 |
2.3.2 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 |
2.3.3 西瓜标准化建设 |
2.3.4 其他 |
第三章 大兴区西瓜产业化的政策机制 |
3.1 设施农业发展扶持政策 |
3.2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政策 |
3.3 科技助农工程政策 |
3.4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政策 |
第四章 大兴区西瓜产业化的技术支撑 |
4.1 嫁接砧木品种的筛选与示范推广 |
4.2 西瓜设施栽培中多层覆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
4.3 西瓜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 |
4.4 小型西瓜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
4.4.1 小型西瓜上架栽培技术研究 |
4.4.2 小型西瓜地爬栽培技术研究 |
4.4.3 小型西瓜单蔓整枝高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
4.4.4 小型西瓜延秋栽培技术研究 |
4.4.5 小型西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小结 |
4.5 西瓜无公害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 |
4.5.1 大兴区主要产瓜镇瓜田土壤养分调查和综合评判 |
4.5.2 西瓜有机、无机专用肥的施用研究 |
4.5.3 微生物菌肥E-2001的应用效果研究 |
4.6 依托农民田间学校的技术推广工作 |
第五章 大兴区西瓜销售体系建设 |
5.1 创立推广"大兴农业"品牌 |
5.1.1 "大兴农业"的品牌含义 |
5.1.2 搭建平台推广"大兴农业"品牌 |
5.1.3 "大兴农业"品牌的应用成效 |
5.2 融合庞安路观光休闲产业带资源带动销售 |
5.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多层营销网络建设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小型南瓜双膜覆盖高效栽培(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西瓜和甜瓜栽培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 陈浩天.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2]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3]粉质南瓜双膜覆盖高效栽培[J]. 陈宝宽,潘秀萍,臧晟鸿,苏生平. 农家致富, 2009(04)
- [4]马铃薯覆膜早播高效栽培技术[J]. 孙建阁,杨晓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08(01)
- [5]早中晚熟西瓜优质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J]. 王启国. 吉林蔬菜, 2005(06)
- [6]小型南瓜双膜覆盖高效栽培[J]. 陈宝宽,潘秀萍,丁忱,朱瑞金. 蔬菜, 2001(01)
- [7]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D]. 郝明贤.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8]宜昌市设施蔬菜产业现状与周年高效栽培模式[J]. 邵明珠,蔡志卫,郑继东,杨孔涛,董远梅,段和云,别之龙. 长江蔬菜, 2017(15)
- [9]印度南瓜周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D]. 褚剑峰. 浙江大学, 2016(09)
- [10]北京市大兴区西瓜产业化现状研究[D]. 崔艳玲.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