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太子宝颗粒中葡萄糖酸钙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曾胜巧[1](2018)在《八味石灰华丸质量标准及利尿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藏药八味石灰华丸进行质量标准研究,为提高其现有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建立更为全面、有效的质量标准。对八味石灰华丸利尿效应进行研究,为其合理使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薄层鉴别法对八味石灰华丸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采用络合滴定法对处方中石灰华的主成分碳酸钙进行了定量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石榴子的特征成分鞣花酸进行了定量研究:其色谱条件为Agilent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乙腈—0.2%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4nm;采用代谢笼法,对八味石灰华丸不同使用剂量的利尿作用进行药效对比研究。结果:通过显微鉴别确定可以选择淀粉粒、石细胞、非腺毛、花粉粒、纤维、导管等做为八味石灰华丸主要的显微鉴别特征;采用薄层鉴别法对处方中六味药材进行鉴别试验,丁香、肉桂、荜茇、绿绒蒿、红花的薄层鉴别成立;采用络合滴定法对处方中石灰华的主成分碳酸钙进行试验,阴性样品出现了干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石榴子的特征成分鞣花酸进行了试验,鞣花酸在0.00680.1368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加标回收率在98.5%100.6%之间;通过利尿作用研究,发现中、高剂量的八味石灰华丸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显微和薄层定性鉴别分析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简便可靠,结果稳定,准确,重现性良好的优点,可用于八味石灰华丸的质量控制,为其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利尿效果研究发现八味石灰华丸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刘培[2](2014)在《南美白对虾虾头的微生物法综合利用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美白对虾作为我国养殖产量最大的虾种,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批的虾头废弃物,其中只有一部分被直接加工成饲料,其余大多被丢弃,很少被高值化利用。对虾虾头富含蛋白质和甲壳素,是生产虾蛋白粉与甲壳素的良好原料。本文以脱除蛋白质和矿物质为目标,研究了单菌发酵和双菌协同发酵方法对南美白对虾虾头的利用效果,为南美白对虾的高值化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建立了B. licheniformis OPL-007单独发酵利用虾头的整体工艺,包括微生物发酵条件优化、发酵液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性能研究,得到最优发酵工艺为:采用虾头种子培养基活化菌种,接种量为5%,起始培养基pH为10,固液比为10g:80mL,30℃、180rpm发酵48h。此工艺下的脱蛋白率达到85.30%±0.010。在最佳工艺下,对B.007单独发酵虾头的发酵液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多酚、多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及有机酸,其含量分别为888.8mg/L、402.74mg/L、85.88mg/L、2097.41mg/L、5426.74mg/L;同时含有4种酶:蛋白酶、甲壳素水解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在最佳工艺下,对B.007单独发酵虾头的发酵液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以BHA、BHT及柠檬酸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该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及Fe2+螯合能力,同时证明了对该抗氧化性能贡献最大的物质是非蛋白质氨基酸中的牛磺酸,其次是多酚。在最佳工艺下,将2.5L发酵液经过滤、喷雾干燥得到10.142g虾蛋白粉。该虾蛋白粉呈土黄色,有愉悦的虾香味,含水5.020%±0.211、灰分19.811%±0.833、蛋白质67.599%±1.693、矿物质7.570%。其中矿物质元素包括Na、K、Ca、Mg等4种常量元素(其中以Na、K含量较高,分别高达43.081mg/g和20.598mg/g)及Fe、Cu、Zn等7种微量元素(其中以Fe含量最高,为361.512μg/g)。虾蛋白粉同时含有15种水解氨基酸,总含量为389.876mg/g,其中包括6种必需氨基酸(106.48mg/g)、8种非必需氨基酸和1种非蛋白质氨基酸——牛磺酸(27.704mg/g)。虾蛋白粉不含致病微生物,对虾蛋白粉中的微生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其菌落总数是110000CFU/g,同时含有少量的大肠杆菌(<10CFU/g),不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微生物;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的鉴定结果表明虾蛋白粉,发现虾蛋白粉中含量最多的微生物是地衣芽孢杆菌,因此,该虾蛋白粉可以作为益生菌饲料而被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2)建立了利用B.007(产蛋白酶)和Gluconobacter oxydans DSM-2003(G.2003,产酸)协同发酵虾头进行甲壳素清洁生产的实验室工艺,可实现一步法提取虾头中甲壳素的目的。对B.007和G.2003双菌协同发酵虾头的工艺进行了探索,且得到最优发酵条件(B--> G)——先接种B.007,发酵60h后接种G.2003,同时添加葡萄糖溶液继续发酵36h,在最优发酵条件下,脱蛋白率、脱盐率和甲壳素产率分别达到87.03%、93.49%和90.81%,发酵时间(96h)较目前所报道的相关研究可缩短一半。由此可知,B--> G发酵方式可实现连续脱除虾头中蛋白质和盐类。对B--> G方式发酵虾头的发酵液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富含生物活性物质——总酚、多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及有机酸。其中除总酚之外,其他指标在B--> G发酵液中的含量均较未发酵煮液和B.007单独发酵液高。其中,B-->G发酵液的有机酸含量(16055.04mg/L)是B.007单独发酵液的有机酸总量(4789.05mg/L)的3倍;此外,作为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特征指示酸——葡萄糖酸,其含量的增加进一步验证了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在该发酵方式中的成功运用。对B--> G方式发酵虾头所得发酵液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以未发酵煮液、B.007单独发酵液、BHA、BHT及柠檬酸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除还原能力外,B--> G发酵液具有较所有对照样品更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Fe2+螯合能力,更适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对B--> G方式发酵虾头所得甲壳素进行了扫描电镜表征,结果发现B--> G协同发酵虾头得到的甲壳素变得高度一致且呈现多孔层状组织和裂隙密集结构,且较B.007单独发酵和G.2003单独发酵虾头得到的甲壳素相比,B--> G发酵得到的甲壳素的结构得到较好程度的保存。3)本研究利用单菌和双菌发酵法利用虾头,不仅拓展了虾加工废弃物的利用途径,同时为其他甲壳类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减轻甚至避免资源的浪费,解决虾头丢弃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海洋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便于工业化大量生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杨浩义,钟国秀,黄清华[3](2009)在《褪色光度法测定药物中钙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在pH 11.0的氨水-氯化铵介质中,苦胺酸偶氮变色酸与钙离子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导致显色剂褪色,据此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药物中的钙含量。对反应介质的酸度及缓冲溶液的用量、显色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和共存离子的干扰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并予以优化。在590 nm波长处测定时,钙的质量浓度在0.323.60 mg.L-1范围内,反应体系吸光度的降低值ΔA与钙离子浓度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26×104L.mol-1.cm-1。用该方法测定药物中钙的含量,其结果与EDTA法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1.5%2.1%之间。
顾文秀,谢为明,夏文水,朱传征[4](2005)在《碱性催化反应液中葡萄糖酸钠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讨论了碱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酸钠与二价铜离子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而显色的原理,进行分光光度法检测葡萄糖酸钠并对实验条件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检测波长为660 nm,试样浓度在1.0010.00 mmol/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99+0.0814x,r2=0.9982,回收率大于98%。该法对催化样品的测试结果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CE-ED)所得结果极为相近。该分析方法简单、可靠、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胡飞凤,林晓[5](2003)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太子宝颗粒中葡萄糖酸钙的含量》文中认为目的 测定太子宝颗粒中葡萄糖酸钙的含量。方法 采用 EDTA络合滴定法。结果 本品含葡萄糖酸钙 ,为标示量的 85 %~ 115 %。平均回收率 99.7%,RSD为 1.13 %。 结论 本法简便 ,快速 ,灵敏 ,准确 ,重现性好
二、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太子宝颗粒中葡萄糖酸钙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太子宝颗粒中葡萄糖酸钙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八味石灰华丸质量标准及利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中、藏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
1.2 研究现状 |
1.2.1 现代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
1.2.2 八味石灰华丸的研究进展 |
1.2.3 药方中药味的研究进展 |
1.3 项目来源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 |
第2章 八味石灰华丸显微鉴别与薄层鉴别研究 |
2.1 仪器与材料 |
2.2 显微鉴别 |
2.2.1 甘油醋酸试液装片观察 |
2.2.2 水合氯醛试液装片观察 |
2.3 薄层鉴别 |
2.3.1 丁香、荜茇的薄层鉴别 |
2.3.2 肉桂的薄层鉴别 |
2.3.3 红花的薄层鉴别 |
2.3.4 石榴子的薄层鉴别 |
2.3.5 绿绒蒿的薄层鉴别 |
2.3.6 丁香、荜茇、肉桂的薄层鉴别 |
第3章 八味石灰华丸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
3.1 仪器与材料 |
3.2 碳酸钙含量测定 |
3.2.1 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
3.2.2 测定方法 |
3.2.3 方法学考察 |
3.3 鞣花酸含量测定 |
3.3.1 色谱条件、样品制备方法、测定方法 |
3.3.2 方法学考察 |
第4章 八味石灰华丸利尿作用研究 |
4.1 实验器材、试药及动物 |
4.1.1 实验器材 |
4.1.2 试药 |
4.1.3 动物 |
4.2 实验方法 |
4.2.1 供试药物制备 |
4.2.2 实验设置 |
4.2.3 实验结果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2)南美白对虾虾头的微生物法综合利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我国水产品加工现状 |
0.2 南美白对虾概况 |
0.3 南美白对虾虾头的食品化学特性 |
0.4 南美白对虾虾头的综合利用现状 |
0.4.1 利用对虾虾头生产甲壳素的研究现状 |
0.4.1.1 甲壳素概述 |
0.4.1.2 制备甲壳素的传统方法 |
0.4.1.3 生物法制备甲壳素 |
0.4.2 利用对虾虾头生产虾蛋白粉的研究现状 |
0.4.2.1 虾蛋白粉概述 |
0.4.2.2 虾蛋白粉的制备方法 |
0.5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0.5.1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0.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 Bacillus licheniformis 单独发酵虾头生成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
1.1 引言 |
1.2 实验材料 |
1.2.1 原材料 |
1.2.2 菌种 |
1.2.3 主要试剂 |
1.2.4 培养基 |
1.3 实验方法 |
1.3.1 实验技术路线图 |
1.3.2 发酵基质的准备 |
1.3.3 B. 007 发酵虾头工艺的优化 |
1.3.3.1 种子活化方式对脱蛋白率的影响 |
1.3.3.2 接种量、发酵时间、起始培养基 pH 和固液比对脱蛋白率的影响 |
1.3.4 化学指标的测定 |
1.3.5 脱蛋白率和脱盐率的测定和计算 |
1.3.6 B. 007 发酵虾头所得发酵液中活性物质的测定 |
1.3.6.1 总酚 |
1.3.6.2 总糖 |
1.3.6.3 还原糖 |
1.3.6.4 氨基酸态氮 |
1.3.6.5 游离氨基酸 |
1.3.6.6 有机酸 |
1.3.6.7 细胞分裂素 |
1.3.7 B. 007 发酵虾头所得发酵液中酶系分析 |
1.3.7.1 蛋白酶 |
1.3.7.2 甲壳素水解酶 |
1.3.7.3 脂肪酶 |
1.3.7.4 -淀粉酶 |
1.3.8 B. 007 发酵虾头所得发酵液中抗氧化性能的分析 |
1.3.8.1 清除 DPPH 自由基能力的研究 |
1.3.8.2 还原能力的研究 |
1.3.8.3 Fe2+螯合能力的研究 |
1.3.9 B. 007 的虾头发酵液抗氧化性能产生机理的分析 |
1.3.9.1 B. 007 单独发酵虾头所得发酵液的制备 |
1.3.9.2 B. 007 发酵虾头所得发酵液中活性物质测定 |
1.4 结果与讨论 |
1.4.1 南美白对虾虾头的化学组成 |
1.4.2 B. 007 单独发酵虾头工艺优化 |
1.4.2.1 种子活化方式对脱蛋白率的影响 |
1.4.2.2 其他因素对脱蛋白率的影响 |
1.4.3 B. 007 单独发酵虾头所得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含量 |
1.4.3.1 总酚、多糖和还原糖 |
1.4.3.2 游离氨基酸 |
1.4.3.3 有机酸 |
1.4.3.4 细胞分裂素 |
1.4.4 B. 007 单独发酵虾头所得发酵液的酶系分析 |
1.4.5 B. 007 单独发酵虾头所得发酵液抗氧化性能分析 |
1.4.5.1 DPPH 清除能力 |
1.4.5.2 还原力和 Fe2+螯合能力 |
1.4.6 B. 007 的虾头发酵液抗氧化性能产生机理分析 |
1.4.6.1 还原糖、总糖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 |
1.4.6.2 氨基酸含量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 |
1.4.6.3 非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 |
1.5 本章小结 |
2 Bacillus licheniformis 单独发酵虾头制备虾蛋白粉及其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虾蛋白粉的制备 |
2.3.2 虾蛋白粉化学成分的测定 |
2.3.3 虾蛋白粉中水解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2.3.4 虾蛋白粉中矿物质含量检测 |
2.3.5 虾蛋白粉中微生物含量检测 |
2.3.6 虾蛋白粉中微生物的鉴定 |
2.3.6.1 微生物形态观察 |
2.3.6.2 革兰氏染色镜检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虾蛋白粉的制备及化学组成 |
2.4.2 虾蛋白粉的水解氨基酸含量 |
2.4.3 虾蛋白粉的微生物含量及鉴定 |
2.4.3.1 虾蛋白粉的微生物含量测定 |
2.4.3.2 虾蛋白粉中所含微生物的形态学鉴定 |
2.4.3.3 虾蛋白粉潜在应用价值的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Bacillus licheniformis 和 Gluconobacter oxydans 协同发酵虾头制备甲壳素及活性物质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菌种 |
3.2.2 原材料 |
3.2.3 培养基 |
3.3 实验方法 |
3.3.1 B. 007 和 G. 2003 协同发酵虾头工艺优化 |
3.3.1.1 B. 007 和 G. 2003 单独发酵 |
3.3.1.2 B. 007 和 G. 2003 协同发酵 |
3.3.2 化学指标的测定 |
3.3.3 脱蛋白率、脱盐率及甲壳素得率的计算 |
3.3.4 蛋白酶酶活的测定 |
3.3.5 活性物质的测定 |
3.3.6 抗氧化性能分析 |
3.3.7 甲壳素的扫描电镜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B. 007 和 G. 2003 协同发酵虾头工艺优化 |
3.4.1.1 B. 007 和 G. 2003 单独发酵 |
3.4.1.2 B. 007 和 G. 2003 双菌发酵 |
3.4.2 甲壳素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3.4.3 发酵液活性物质的测定 |
3.4.3.1 还原糖、总糖、总酚及钙离子 |
3.4.3.2 游离氨基酸 |
3.4.3.3 有机酸 |
3.4.4 发酵液抗氧化性能分析 |
3.4.4.1 清除 DPPH 自由基能力 |
3.4.4.2 还原力和 Fe2+螯合能力 |
3.5 本章小结 |
4 年处理 1400 吨对虾虾头废弃物中试规模生产线设计 |
4.1 引言 |
4.1.1 甲壳素和虾头蛋白粉的市场分析 |
4.1.2 工厂设计规模 |
4.1.3 厂址选择 |
4.1.4 建厂优势及其社会经济效益 |
4.1.5 设计范围 |
4.2 生产工艺设计 |
4.2.1 产品方案 |
4.2.1.1 虾蛋白粉的产品方案 |
4.2.1.2 甲壳素的产品方案 |
4.2.2 工艺流程的确立 |
4.2.2.1 基本步骤 |
4.2.2.2 工艺特点 |
4.3 总物料衡算 |
4.3.1 工艺技术指标和基础数据 |
4.3.2 处理 1000kg 对虾虾头的物料衡算 |
4.3.2.1 种子活化过程的物料衡算 |
4.3.2.2 发酵过程物料衡算 |
4.3.2.3 虾蛋白粉生产过程物料衡算 |
4.3.2.4 甲壳素生产过程物料衡算 |
4.3.3 处理 20t/批对虾虾头的物料衡算 |
4.3.4 全年物料衡算 |
4.3.5 总物料衡算表 |
4.4 设备选型 |
4.4.1 设备选型的原则 |
4.4.2 发酵车间的设备选型 |
4.4.2.1 种子罐选型 |
4.4.2.2 发酵罐选型 |
4.4.2.3 空气压缩机 |
4.4.2.4 过滤设备的选型 |
4.4.2.5 储罐选型 |
4.4.3 干燥车间的设备选型 |
4.4.3.1 喷雾干燥设备的选型 |
4.4.3.2 烘干设备的选型 |
4.4.3.3 粉碎设备的选型 |
4.4.4 全厂设备明细表 |
4.5 热量衡算 |
4.5.1 灭菌工段热量衡算 |
4.5.1.1 带出系统的热量 |
4.5.1.2 带入系统的热量 |
4.5.2 发酵工段热量衡算 |
4.5.2.1 种子罐热量衡算 |
4.5.2.2 发酵罐热量衡算 |
4.5.2.3 发酵工段总热量衡算表 |
4.5.3 喷雾干燥阶段热量衡算 |
4.5.3.1 空气用量的计算 |
4.5.3.2 喷雾干燥室热量衡算 |
4.5.3.3 空气预热器的热量计算 |
4.6 水量衡算 |
4.6.1 发酵车间用水 |
4.6.2 提取车间用水 |
4.6.3 水量总衡算表 |
4.7 车间及全厂布置设计 |
4.7.1 车间布置设计 |
4.7.1.1 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及原则 |
4.7.1.2 车间布置设计 |
4.7.2 全厂平面布置设计 |
4.7.2.1 全厂平面布置设计要求 |
4.7.2.2 全厂平面布置设计 |
4.8 劳动定员的编制 |
4.8.1 基本原则 |
4.8.2 全厂人员编制 |
4.9 经济技术分析 |
4.9.1 总投资初步核算 |
4.9.1.1 固定资产 |
4.9.1.2 流动资金 |
4.9.1.3 投资构成分析 |
4.9.2 资金来源和计划用款 |
4.9.3 经济效益衡算 |
4.9.3.1 主要消耗计算 |
4.9.3.2 年利润计算 |
4.9.3.3 投资回收期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一: 工艺流程图 |
附图二: 发酵提取车间平面图 |
附图三: 干燥车间平面图 |
附图四: 全厂平面布置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碱性催化反应液中葡萄糖酸钠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测定原理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1.4 催化反应样品中葡萄糖酸盐的测定 |
1.5 CE-ED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吸收光谱的选择 |
2.2 工作曲线的线性回归分析 |
2.3 配合物的组成 |
2.4 回收试验 |
2.5 可能的干扰因素分析 |
2.6 与CE-ED分析方法结果的比较 |
3 结论 |
四、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太子宝颗粒中葡萄糖酸钙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八味石灰华丸质量标准及利尿作用研究[D]. 曾胜巧.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2]南美白对虾虾头的微生物法综合利用技术[D]. 刘培.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3]褪色光度法测定药物中钙的含量[J]. 杨浩义,钟国秀,黄清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9(07)
- [4]碱性催化反应液中葡萄糖酸钠的分光光度法测定[J]. 顾文秀,谢为明,夏文水,朱传征. 化学世界, 2005(10)
- [5]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太子宝颗粒中葡萄糖酸钙的含量[J]. 胡飞凤,林晓. 海峡药学,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