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硝酸铈促进水稻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鲍甜甜[1](2021)在《宛氏拟青霉菌对甜瓜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文中研究表明甜瓜(Cucumis melo L.)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随着消费者对甜瓜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种植面积也日益增加。近年来,我国设施甜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土壤盐渍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甜瓜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本试验以‘羊角蜜’甜瓜为材料,研究了微生物制剂‘智能聪’(ZNC)对盐胁迫下甜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其缓解盐胁迫的生理机制进行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ZNC能显着缓解盐胁迫对甜瓜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1)将甜瓜种子至于0、50、100、150、200 mmol·L-1 Na Cl溶液中进行催芽,发现100 mmol·L-1以上的Na Cl显着抑制了甜瓜种子发芽率、主根长、侧根数及幼苗鲜重;故选择100 mmol·L-1 Na Cl为有效胁迫处理,发芽7 d后,发现3~7 ng·ml-1的ZNC可以缓解盐胁迫,尤以7 ng·ml-1ZNC缓解效果最好。较盐胁迫处理显着提高了甜瓜种子发芽率(25.42%)、主根长(63.7%)、侧根数(176.7%)、幼苗鲜重(56.3%)。(2)7 ng·mL-1ZNC处理显着降低了Na Cl胁迫对子叶α-淀粉酶、β-淀粉酶及总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提高了胚根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了O2.-产生速率以及H2O2和丙二醛含量,缓解了盐胁迫对胚根的氧化胁迫。2.根施ZNC能显着缓解盐胁迫对甜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1)用0、50、100、150、200 mmol·L-1 Na Cl溶液处理甜瓜幼苗,发现150mmol·L-1以上浓度的Na Cl显着抑制了甜瓜幼苗株高、茎粗、茎叶和根系的生长,故选择150 mmol·L-1 Na Cl为有效胁迫处理。盐胁迫7 d后,3、5、7和10 ng·mL-1的ZNC溶液灌根均可显着缓解盐胁迫对甜瓜幼苗生长的抑制。(2)5 ng·mL-1 ZNC缓解效果最佳,显着提高了盐胁迫下甜瓜幼苗的光合性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ZNC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盐胁迫诱导的丙二醛、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的积累;盐胁迫下甜瓜幼苗中Na+浓度显着上升,K+含量显着降低,植株体内离子平衡被打破,ZNC提高了盐胁迫下甜瓜幼苗体内K+含量,维持细胞膨压,调控运输蛋白的活性,外排降低了Na+含量。
潘珊珊[2](2021)在《锌铁硒引发提高烟草种子耐寒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全国各省广泛种植。早春低温危害是我国南方烟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低温直接影响烟草种子萌发,导致田间出苗不整齐、烟苗生长缓慢,从而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提高烟草种子耐寒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鉴定了7个烟草品种种子的耐寒性,研究了三种微量元素锌、铁、硒引发对低温敏感型烟草品种种子低温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深入探究了硒引发促进烟草种子低温萌发能力的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鉴定了7个烟草品种种子的耐寒性。在25℃、11℃、8℃和5℃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的各项活力指标,并计算耐寒系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1℃和8℃低温下的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平均发芽时间三个指标呈显着相关(P<0.05),但相对发芽率与其他三个耐寒系数无显着相关。在5℃低温下,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之间呈极显着相关(P<0.01)。表明在5~11℃低温时,可采用与25℃条件下的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两个指标作为评价烟草种子耐寒性的有效指标。综合各温度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及耐寒系数,7个烟草品种中,XLY18和ALA19为耐寒型品种,YY85、YY97、YY105和YY87为低温敏感型品种,BLY19的耐寒性居中。2.明确了锌铁硒引发对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促进效果。以YY85、YY97、YY105和YY87四个烟草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硫酸锌、硫酸亚铁和亚硒酸钠三种药剂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研究不同微量元素对11℃低温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元素均能有效提高烟草种子活力,促进种子低温萌发。其中,亚硒酸钠引发有效浓度为0.5~1.0 mg/L,硫酸锌引发有效浓度为10~50mg/L,硫酸亚铁引发有效浓度为10~100 mg/L。三种元素的优选浓度引发效果排序为:硒>锌>铁。3.研究了锌铁硒三种元素引发对烟草种子低温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YY97和YY85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低温处理前后烟草种子和幼苗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锌铁硒三种元素引发均能显着提高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增加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降低种子电导率和幼苗MDA含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种子和幼苗的耐寒性。其中,硒引发的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增强抗氧化能力方面,锌和铁引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种子能量代谢方面。4.初步探究了硒引发促进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生理机制。以YY97和YY85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硒引发通过增强POD活性促进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烟草种子萌发期遭遇低温时,硒引发可有效增强种子中的POD活性,POD在清除活性氧,即将H2O2转化为·O2-的过程中,促进了酚类物质氧化,并提高了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H)的活性,从而在低温条件下促进种子发芽中发挥重要作用。
林程[3](2021)在《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和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抗性调控的研究》文中认为杂交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提高杂交水稻陈种子利用价值和直播过程对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的抗性,对杂交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可以提高田间成苗率、田间逆境的抵抗能力,继而提高杂交水稻产量。通过种子处理可以提高种子活力,种子引发是种子处理中一种发展较快的方法。本文以杂交水稻Y两优689陈种子(YLY689)和领优华占(LYHZ)种子为材料,开展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和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下种子活力、生理生化和蛋白质组学影响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研究了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机理。锌铁螯合物引发显着提高了Y两优689陈种子活力和生活力。与未引发对照比,发芽率从77.9%提高至87.4%,发芽指数从11.48提高至16.99。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了ɑ-淀粉酶、过氧化物酶(P OD)、过氧化氢酶(CAT)、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合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着提高了ɑ-淀粉酶、POD、CAT、APX活性和蔗糖、葡萄糖、GA含量及GA/ABA比率,显着降低ABA和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锌铁螯合物引发调控种子萌发的差异蛋白主要与核糖体构成、RNA转运、蛋白质加工、蛋白质泛素化水解、吞噬体、过氧化酶体和氨基酸、核苷酸、脂类、蔗糖和淀粉新陈代谢、线粒体电子传递、糖酵解、TCA循环相关。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核糖体蛋白、水通道蛋白、丝氨酸羧肽酶、ɑ,β-淀粉酶、蔗糖合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精氨酸脱羧酶、脂氧合酶、异柠檬酸裂解酶、POD、CAT等蛋白的上调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表明,锌铁螯合物引发可以提高杂交水稻陈种子的活力和生活力。研究了锌铁螯合物引发对低温逆境下(5℃)杂交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机理。锌铁螯合物引发显着提高了领优华占种子低温逆境后恢复生长的种子活力和生活力。与未引发对照比,发芽率从82.7%提高至96.0%,发芽指数从18.41提高至31.73。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了ɑ-淀粉酶、POD、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A和生长素(IAA)代谢和低温逆境响应基因的表达,显着提高了ɑ-淀粉酶、POD、APX和SOD活性和可溶性糖、GA、IAA含量及GA/ABA比率,显着降低过氧化氢(H2O2)含量。蛋白组分析发现锌铁螯合物引发调控种子萌发过程中对低温抗性的差异蛋白主要与核糖体构成、蛋白质加工和氨基酸、蔗糖和淀粉新陈代谢、木质素合成、线粒体电子传递、发酵作用、TCA循环、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RNA、NAD、ATP结合蛋白、核糖体蛋白、G-box因子、乙醇脱氢酶、丝氨酸羧肽酶、己糖激酶、几丁质酶、丙酮酸脱氨酶、果糖激酶、POD、APX和ɑ-淀粉酶等蛋白的上调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表明,锌铁螯合物引发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对低温逆境的抗性,以及复合逆境后恢复生长的能力。研究了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淹水逆境下杂交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机理。锌铁螯合物引发显着提高了淹水逆境后恢复生长种子的活力和生活力。与未引发对照比,发芽率从67.0%提高至93.3%,发芽指数从17.63提高至27.88。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了ɑ-淀粉酶、β-淀粉酶、POD、GA和ABA代谢和淹水逆境响应基因的表达,显着提高了ɑ-淀粉酶、β-淀粉酶、POD活性和可溶性糖、GA含量及GA/ABA比率,显着降低ABA、超氧阴离子(O2-)和MDA含量。蛋白组分析发现锌铁螯合物引发调控种子萌发过程中对淹水抗性的差异蛋白主要与核糖体构成和氨基酸、核苷酸、脂类、蔗糖和淀粉新陈代谢、线粒体电子传递、糖酵解、TCA循环相关。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RNA、ATP结合蛋白和NAD H脱氢酶、几丁质酶、丝氨酸羧肽酶、天冬氨酸肽链内切酶、脂肪氧化酶、β-葡糖苷酶、丙酮酸激酶、ɑ-淀粉酶、β-淀粉和POD等蛋白的上调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表明,锌铁螯合物引发能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对淹水逆境的抗性,以及淹水逆境后恢复生长的能力。研究了锌铁螯合物引发对低温-淹水复合逆境下杂交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机理。锌铁螯合物引发显着提高了复合逆境后恢复生长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相对未引发,发芽率从81.0%提高至93.2%,发芽指数从19.79提高至28.43。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了ɑ-淀粉酶、POD、CAT、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A、ABA代谢和低温、淹水逆境响应基因的表达,显着提高了ɑ-淀粉酶、POD、CAT、APX、SOD活性和可溶性糖、G A含量及GA/ABA比率,显着降低MDA和ABA含量。蛋白组分析发现锌铁螯合物引发调控种子萌发过程中对低温-淹水复合逆境抗性的差异蛋白主要与核糖体构成、蛋白质加工和脂类、酚类、氨基酸、蔗糖和淀粉新陈代谢、木质素合成、线粒体电子传递和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金属阳离子结合、钙离子结合蛋白、细胞色素c和S-腺苷甲硫氨酸合酶、泛素化酶、苯丙氨酸脱羧酶、β-葡萄糖苷酶、果糖激酶、几丁质酶、丝氨酸羧肽酶、细胞色素氧化酶、ɑ-淀粉酶、β-淀粉酶、P OD和APX等蛋白的上调和编码基因表达。表明,锌铁螯合物引发能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对复合逆境的抗性,以及复合逆境后恢复生长的能力。总之,锌铁螯合物引发后,随着杂交水稻种子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减弱,淀粉、GA代谢水平的增强,最终提高了杂交水稻陈种子和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下种子的活力和生活力,提高了杂交水稻种子对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抗性。
李丹慧[4](2020)在《稀土元素铈对冬凌草二萜类物质代谢的调控研究》文中认为冬凌草是河南省特色药用植物,其主要药用成分冬凌草甲素属于二萜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稀土元素铈具有广泛的生理效应,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品质形成等方面具有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河南省济源产地的冬凌草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硝酸铈对冬凌草光合性能和冬凌草甲素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溶液培养试验从叶片结构、光合性能、冬凌草甲素关键合酶转录检测、离子组变化、转录组测序分析研究了稀土元素铈对冬凌草生长和冬凌草甲素代谢的调控机理。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盆栽冬凌草叶面喷施硝酸铈溶液试验和营养液培养中添加硝酸铈试验,结果均表明一定浓度的硝酸铈可以显着提高冬凌草叶片中冬凌草甲素的含量。叶面喷施试验中以300μM和500μM的硝酸铈溶液较为适宜,营养液培养以10μM浓度效果最好。2.冬凌草叶片具有典型的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特点,主要由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下表皮和叶脉组成。冬凌草叶片表皮细胞不规则,上下表皮均分布有较多的盾状腺毛和具节锥状的非腺毛,气孔器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类型近为不等型或不规则型。1μM和10μM浓度铈营养显着促进冬凌草叶片的生长,增加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对海绵组织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更大。10μM硝酸铈处理表皮细胞较对照组排列规则,显着促进了叶片上表皮腺毛分化,腺毛数量显着提升,对叶片表皮毛和腺毛的结构没有显着影响。3.盆栽冬凌草叶面喷施300~500μM硝酸铈溶液和营养液培养中添加10μM硝酸铈显着提高了冬凌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了光合效率,增加了冬凌草的生物产量。4.营养液中添加10μM硝酸铈主要通过上调二萜合成代谢下游的柯巴基焦磷酸合酶基因CPS4和类贝壳杉烯合酶基因KSL5的转录水平促进了冬凌草甲素的合成积累;而异戊烯基焦磷酸合酶基因IDI的表达水平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5.10μM的硝酸铈处理显着影响了各种离子在冬凌草不同部位的营养水平,显着提高了冬凌草根中Ca和Mg离子的浓度及植株中Ca和Mg离子的含量,显着降低了冬凌草根中Cu、Fe、Mn和Zn离子的浓度,提高了叶中Zn和Mg离子的浓度和含量,可见,铈营养主要通过促进Ca、Mg的吸收和使叶片中维持较高的Mg、Zn营养水平,从而促进了冬凌草的光合作用和物质转变代谢,提高了冬凌草的产量和促进了冬凌草甲素的合成。6.10μM的硝酸铈营养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共筛选到35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64个,下调基因193个。66个差异基因富集到38个KEGG条目中,主要涉及二萜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光合碳固定、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离子转运和信号转导等多个生物过程。铈营养的调控作用从初生代谢的光合碳固定、物质的呼吸代谢转变,到丙酮酸代谢,为冬凌草萜类合成提供底物,从而促进二萜类物质的合成。本研究结果为稀土元素铈对冬凌草物质代谢的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探讨硝酸铈对冬凌草物质代谢和活性成分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方向,为冬凌草的栽培生产管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智文芳[5](2020)在《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饲草高粱生长调节效应和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粱是一种耐盐、耐旱性较强的粮饲兼用杂粮作物,适于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不仅能改良土壤还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盐碱地种植高粱萌发出苗较为困难,种子引发可以解决高粱苗期对盐分胁迫较为敏感、耐盐性差等问题,提升高粱的出苗率,成苗率。本试验于2018年分别在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江苏省盐城市大丰沿海林场进行。试验田土壤全氮0.72 g/kg,速效磷1.45 mg/kg,速效钾279mg/kg,有机质 19.75 g/kg,PH 8.8(8.21-9.48),盐分平均含量 1.67g/kg。本试验以加拿大高粱CFSH30和高粱1230为试验材料,研究种子引发(H2O2、NaCl、KCl、MgSO4)对高粱萌发、幼苗生长、生长调节效应和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对于加拿大饲草高粱CFSH30来说:2%H2O2对发芽率提高效果较好,50mMKCl对叶面积的增加效果较好,250 mMMgSO4引发对幼苗鲜重的影响效果较好,52.0 mM NaCl对幼苗干重的影响效果较好;对高粱1230来说:2%H2O2对发芽率提高效果较好,52.0mMNaCl引发对叶面积的增加效果较好,50 mM KCl对幼苗的鲜重和干重影响效果较好;在本试验中,对两个高粱品种引发效应较好的引发剂浓度分别为52.0mM NaCl、2%H2O2、250 mM MgSO4、50 mM KCl。2.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种子引发可以提高盐分胁迫下高粱的株高、鲜重产量和干重产量,KCl处理对高粱产量的促进效果最好,CFSH30和高粱1230鲜重产量达到82.8和119.3 t/ha,比对照分别增加了 14.6和20.7 t/ha,干重产量达到39.7和47.8 t/ha,比对照增加了 9.9和14.6 t/ha。3.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生理特性和元素积累的影响种子引发对高粱光和色素含量无明显促进作用,高粱的蔗糖含量随着生育期逐渐增加,高粱的淀粉含量随着生育期呈先增后减趋势,在孕穗期达到峰值。种子引发可以提高盐碱地高粱的CAT、POD、S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盐分胁迫下经种子引发的高粱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于对照,且有效的降低了盐碱地高粱体内的丙二醛含量,减轻了高粱细胞膜的脂膜过氧化现象。高粱品种间的氮、磷、钾、钙、镁等元素含量有显着差异,引发处理间除磷元素外其他含量均无显着差异,高粱1230的元素含量均高于CFSH30,单位生物量的氮磷钾含量随着生长发育逐渐降低,钙镁等元素含量各生育期相差不大。
朱建峰,杨秀艳,武海雯,张华新[6](2020)在《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提高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种子萌发是种胚从生命活动相对静止恢复到生理活跃状态的生长发育过程,最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其中盐碱胁迫是最严重的生态限制因素之一。中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总面积约1亿h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盐碱逆境下种子萌发受阻已成为我国盐碱地植物天然更新和农林业生产的首要障碍因子。目前,已知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提高技术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调控、生物途径和育种技术4个方面,其中物理方法包括种子引发、低温、超声波、微波、电场等物理因素处理;化学调控包括无机、有机外源物质调控;生物途径包括植物促生细菌和真菌共生;育种技术包括耐盐性鉴定筛选和转基因技术。综述了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提高技术研究进展,简述了这些技术的特点及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建议,旨在为解决我国盐碱地植物种子萌发受阻难题、实现盐碱地低成本规模化的生物修复和盐碱地区农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王维泽[7](2017)在《引发剂组合对番茄种子发芽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番茄是世界上栽培最为广泛的蔬菜作物之一。种子是农业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种子生理成熟时,活力达到最高,而当种子进入储藏或休眠阶段后,由于不适宜的贮藏条件或贮藏时间过长,种子活力逐渐下降,导致种子质量降低、活力参差不齐。如何提高种子活力一直是种子生理研究及农作物栽培所关注的问题。但利用引发剂组合提高番茄种子发芽质量,以及引发剂组合对不同活力番茄种子发芽质量影响的研究还少见报道。本试验以番茄砧木品种‘果砧1号’为植物材料,将其种子进行人工老化,获得高、中、低3组不同活力程度的种子,再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硫脲(TU)、萘乙酸(NAA)、赤霉素(GA)、甘露醇(MNT)、聚乙二醇(PEG)、氯化钠(NaCl)、壳聚糖(CTS)、氯化钙(CaCl2)、硝酸钙[Ca(N03)2]对种子进行单一引发剂处理,从中筛选出效果最佳的3种单一引发剂;然后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对这3种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引发效果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优的引发剂组合;最后探讨了最优引发剂组合改善种子质量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结果可为种子质量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活力番茄种子获得:将番茄砧木‘果砧1号’种子置于人工老化条件下(40℃,RH100%)处理,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老化0、2、3天,即可获得高、中、低3组不同活力程度的种子。2.单引发剂及引发浓度筛选:选择10种单一引发剂对种子进行单引发剂处理,研究发现,除了 0.4 g L-1 SA和0.08 g.L-1 NAA会抑制种子的活力,其余SA、TU、NAA、GA、MNT、PEG、NaCl、CTS、CaC12、Ca(N03)2 不同浓度引发剂都能不同程度提高3种活力番茄种子的活力指数,其中对3种活力番茄种子都有较好引发效果的分别是0.2 g·L-1 GA、2g·L-1 CTS、10 g·L-1 NaCl。3.引发剂组合的筛选:在筛选出的引发效果最好的3种引发剂基础上,进行组合引发,应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引发剂组合处理下对番茄种子的引发效果。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判排名,对于高活力种子,不同引发剂组合引发排名依次为:NaCl+GA+CTS>NaCl+CTS>GA+CTS>NaCl+GA>NaCl>GA>CTS>CK;中活力种子:NaCl+GA+CTS>NaCl+CTS>NaCl+GA>GA+CTS>CTS>NaCl>GA>CK;低活力种子:NaCl+GA+CTS>NaCl+GA>GA+CTS>NaCl+CTS>CTS>GA>NaCl>CK。4.引发剂组合的聚类分析:以各处理的主成分分析得分做为评价引发效果的新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不同引发剂组合引发效果的分类等级,其分类在3种活力种子中基本一致:一等:NaCl+GA+CTS;二等:NaCl+GA、NaCl+CTS、GA+CTS;三等:NaCl、GA、CTS;四等:CK。5.引发剂组合提高番茄种子活力的生理生化机理:使用10 g·L-1 NaCl+0.2 g·L-1 GA+2 g·L-1 CTS最佳组合方式对3种活力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研究发现,组合引发提高了种子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为种子萌发提供了能量和物质保障;并通过增强种子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了种子抗氧化系统的功能;引发还增加了内源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降低了萌发抑制物内源脱落酸含量,使种子能更快的萌发,最终改善了不同活力的种子质量。
王亚喆,刘慧,杜英芳,徐秋曼[8](2016)在《稀土元素铈对大蒜幼苗生理活性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研究稀土元素铈对大蒜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铈铵溶液作用于大蒜幼苗,观察和测量其根长、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以及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情况.结果表明:1mg/L和10mg/L的硝酸铈铵溶液可以促进大蒜根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MDA的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30 mg/L和50 mg/L的硝酸铈铵溶液会抑制大蒜根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MDA的含量也显着增加.高浓度硝酸铈铵溶液处理下,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畸变率升高,50 mg/L的硝酸铈铵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出现染色体粘连或断裂现象.由此可见,铈对于大蒜的生长存在低促高抑现象.
王小玲,刘腾云,高柱,胡淼,余发新[9](2016)在《稀土元素对作物生长及作物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稀土作为一类有益元素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在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增产增质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分别从稀土元素在作物不同器官的积累、作物体与土壤稀土含量的相关性、作物对稀土元素的选择吸收等方面综述了稀土元素在作物体内转运;概述了国内外稀土元素对作物保护酶活性、营养元素吸收与光合作用效率等影响的生理效应,以及稀土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和稀土元素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长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加强开展稀土对复合重金属和作物品质影响的分子机制,旨在为探索稀土纳米微粒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何洋,程竞卉,何淼[10](2015)在《稀土元素铈对绿豆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影响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0、5mg/L、10mg/L、25mg/L、50mg/L、100mg/L浓度的硝酸铈溶液在20℃的条件下处理绿豆种子,研究了稀土元素铈对绿豆种子的发芽速度、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50mg/L硝酸铈溶液的处理能显着的提高种子发芽速度、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胚根的生长。用100mg/L硝酸铈溶液的处理能抑制种子发芽速度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胚根的生长。
二、硝酸铈促进水稻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硝酸铈促进水稻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宛氏拟青霉菌对甜瓜盐胁迫的缓解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抗盐机制 |
1.2.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2.2 盐胁迫对渗透调节的影响 |
1.2.3 盐胁迫对离子平衡的影响 |
1.2.4 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5 盐胁迫对氮代谢的影响 |
1.2.6 盐胁迫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3 植物ZNC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盐胁迫下ZNC对甜瓜种子萌发的调控 |
2.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2.1.2 试验方法 |
2.2 ZNC缓解甜瓜幼苗盐胁迫的生理效应 |
2.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2.2.2 试验方法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ZNC对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3.1.1 不同浓度NaCl对甜瓜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 |
3.1.2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胚根生长的影响 |
3.1.3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3.1.4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3.1.5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胚根中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3.1.6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胚根活性的影响 |
3.1.7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胚根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 |
3.1.8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胚根中O_2.~-产生速率、H_2O_2和MDA含量的影响 |
3.1.9 ZNC对NaCl胁迫下甜瓜胚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1.10 ZNC对NaCl胁迫下甜瓜胚根中耐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2 ZNC缓解甜瓜幼苗NaCl胁迫的生理效应 |
3.2.1 不同浓度NaCl对甜瓜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2 不同浓度NaCl对甜瓜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2.3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生长指标影响 |
3.2.4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5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离子含量的影响 |
3.2.6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植株膜脂过氧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2.7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植株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3.2.8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3.2.9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耐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4.1 ZNC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4.2 ZNC缓解甜瓜幼苗NaCl胁迫的生理效应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锌铁硒引发提高烟草种子耐寒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低温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耐寒机制 |
1.1.1 低温对植物的影响 |
1.1.1.1 低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1.1.1.2 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1.1.3 低温对细胞生理代谢的影响 |
1.1.2 植物的耐寒机制 |
1.1.2.1 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应答 |
1.1.2.2 植物的渗透调节应答 |
1.1.2.3 植物的信号转导应答 |
1.2 种子引发研究进展 |
1.2.1 种子引发的原理 |
1.2.2 种子引发的方法 |
1.2.2.1 水引发 |
1.2.2.2 渗透引发 |
1.2.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引发 |
1.2.2.4 固体基质引发 |
1.2.2.5 生物引发 |
1.2.2.6 营养元素引发 |
1.3 植物中微量元素的生理效应 |
1.3.1 锌元素的生理效应 |
1.3.1.1 锌与生长素合成的关系 |
1.3.1.2 锌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关系 |
1.3.1.3 锌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
1.3.1.4 锌与细胞膜的关系 |
1.3.2 铁元素的生理效应 |
1.3.2.1 铁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1.3.2.2 铁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
1.3.2.3 铁与固氮作用的关系 |
1.3.3 硒元素的生理效应 |
1.3.3.1 硒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
1.3.3.2 硒的生理作用机制 |
第二章 烟草不同品种种子耐寒性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2.1 烟草种子的发芽试验 |
2.1.2.2 烟草种子耐寒系数计算 |
2.1.2.3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温度对烟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
2.2.2 耐寒系数法评价烟草品种耐寒性 |
2.2.3 烟草种子耐寒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锌铁硒引发对低温下烟草种子发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2.1 引发处理 |
3.1.2.2 低温发芽试验 |
3.1.2.3 种子和幼苗取样 |
3.1.2.4 元素含量测定 |
3.1.2.5 电导率测定 |
3.1.2.6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3.1.2.7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3.1.2.8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3.1.2.9 脯氨酸含量测定 |
3.1.2.10 脱落酸含量测定 |
3.1.2.11 丙二醛含量测定 |
3.1.2.12 叶绿素含量测定 |
3.1.2.13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三种微量元素引发对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影响 |
3.2.1.1 硒引发对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影响 |
3.2.1.2 锌引发对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影响 |
3.2.1.3 铁引发对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影响 |
3.2.1.4 锌铁硒优选浓度引发的效果比较 |
3.2.2 锌铁硒引发对烟草种子中元素含量的影响 |
3.2.3 锌铁硒引发对烟草种子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
3.2.4 锌铁硒引发对烟草种子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3.2.5 锌铁硒引发对烟草种子能量代谢的影响 |
3.2.6 锌铁硒引发对烟草种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 |
3.2.7 锌铁硒引发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硒引发促进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生理机制初探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2.1 烟草种子的引发处理及取样 |
4.1.2.2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测定 |
4.1.2.3 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测定 |
4.1.2.4 DAB和 NBT组织染色 |
4.1.2.5 总酚含量测定 |
4.1.2.6 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活性测定 |
4.1.2.7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硒引发对种子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
4.2.2 硒引发对种子总酚含量的影响 |
4.2.3 硒引发对种子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经历与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3)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和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抗性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水稻陈种子活力研究 |
1.1.1 水稻陈种子活力变化机理 |
1.1.2 提高水稻陈种子活力的措施 |
1.2 水稻直播的研究 |
1.2.1 水稻直播的利弊 |
1.2.2 低温对水稻直播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3 提高水稻直播过程中种子低温抗性的措施 |
1.2.4 淹水对水稻直播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5 提高水稻种子直播过程中淹水抗性的措施 |
1.3 锌铁元素和烟酰胺对水稻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
1.3.1 锌元素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
1.3.2 铁元素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
1.3.3 烟酰胺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
1.4 种子引发方式与效应 |
1.4.1 水引发 |
1.4.2 渗调引发 |
1.4.3 激素引发 |
1.5 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 |
1.5.1 水稻种子活力蛋白质组学研究 |
1.5.2 水稻低温、淹水逆境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二章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和分析 |
2.2.1 不同引发处理效果比较 |
2.2.2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3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模拟田间生长的影响 |
2.2.4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和幼苗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2.2.5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和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2.2.6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和幼苗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2.7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和幼苗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2.8 锌铁螯合物引发的杂交水稻陈种子差异蛋白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抗性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和分析 |
3.2.1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的影响 |
3.2.2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3.2.3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2.4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淀粉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2.5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活性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2.6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2.7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 |
3.2.8 锌铁螯合物引发的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差异蛋白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抗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和分析 |
4.2.1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下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的影响 |
4.2.2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下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4.2.3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下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4.2.4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淹水逆境下淀粉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2.5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下活性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2.6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下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2.7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 |
4.2.8 锌铁螯合物引发的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下差异蛋白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淹水复合逆境抗性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和分析 |
5.2.1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的影响 |
5.2.2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5.2.3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5.2.4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淀粉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5.2.5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活性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5.2.6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5.2.7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或淹水逆境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 |
5.2.8 锌铁螯合物引发的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差异蛋白分析 |
5.2.9 锌铁螯合物引发的杂交水稻种子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下共表达蛋白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4)稀土元素铈对冬凌草二萜类物质代谢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见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章 综述 |
1.1 冬凌草生物学研究进展 |
1.1.1 冬凌草生物学概述 |
1.1.2 冬凌草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
1.1.3 冬凌草叶片的表皮毛 |
1.2 二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
1.2.1 萜类化合物概述 |
1.2.2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
1.2.3 冬凌草甲素生物合成关键酶研究进展 |
1.2.4 冬凌草生长发育及二萜类物质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
1.3 稀土元素对植物的生理效应研究进展 |
1.3.1 稀土元素概述 |
1.3.2 稀土元素对植物的生理效应及机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稀土元素铈对冬凌草叶片结构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仪器、耗材与试剂 |
2.1.3 试验方法 |
2.2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硝酸铈对冬凌草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
2.3.2 硝酸铈对冬凌草叶片腺毛数量的影响 |
2.3.3 硝酸铈对冬凌草叶片腺毛形态的影响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稀土元素铈对冬凌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仪器、耗材与试剂 |
3.1.3 试验方法 |
3.2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硝酸铈对冬凌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3.2 硝酸铈对冬凌草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3.3.3 硝酸铈对冬凌草生物量的影响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稀土元素铈对冬凌草甲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仪器、耗材与试剂 |
4.1.3 试验方法 |
4.2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硝酸铈处理对冬凌草叶片中冬凌草甲素含量的影响 |
4.3.2 硝酸铈对冬凌草甲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稀土元素铈对冬凌草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仪器、耗材与试剂 |
5.1.3 试验方法 |
5.2 数据处理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稀土元素铈对冬凌草二萜代谢的转录调控分析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转录组测序 |
6.1.3 数据分析 |
6.1.4 差异基因的qPCR验证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样本测序数据质控情况 |
6.2.2 差异基因筛选 |
6.2.3 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 |
6.2.4 差异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 |
6.2.5 差异基因挖掘 |
6.2.6 差异基因qPCR验证分析 |
6.3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冬凌草植株的培育和处理图片 |
附录 B 霍格兰营养液配方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饲草高粱生长调节效应和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 研究背景 |
2 种子引发研究进展 |
2.1 种子引发的机理 |
2.2 种子引发的方法 |
2.3 种子引发的影响因素 |
2.4 种子引发的效应 |
2.4.1 种子引发对种子细胞膜的修复作用 |
2.4.2 种子引发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4.3 种子引发对植株幼苗的影响 |
3 高粱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4.1 目的及意义 |
4.2 研究内容 |
4.3 研究目标 |
5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方法和测定项目 |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H_2O_2引发对高粱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 KCl引发对高粱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2.3 MgSO_4对高粱发芽率和高粱幼苗生长的影响 |
2.4 NaCl引发对高粱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主要生育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株高的影响 |
2.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鲜重的影响 |
2.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干重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生理特性和元素积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光合色素的影响 |
2.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2.2.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蔗糖含量的影响 |
2.2.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淀粉含量的影响 |
2.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2.3.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2.3.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2.4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2.4.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可溶性糖的影响 |
2.4.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脯氨酸的影响 |
2.5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丙二醛(MDA)的影响 |
2.6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的养分吸收与利用 |
2.6.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含氮量的影响 |
2.6.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磷、钾、钙、镁等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光合色素的影响 |
3.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3.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3.4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3.5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3.6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矿质元素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主要生育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生理特性的影响 |
4 结论 |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6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探究成果 |
致谢 |
(6)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提高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物理方法在提高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中的作用 |
1.1 种子引发 |
1.2 低温处理 |
1.3 其它物理方法 |
2 化学调控在提高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中的作用 |
2.1无机外源物 |
2.1.1无机盐 |
2.1.2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等活性气体 |
2.2 有机外源物 |
2.2.1 激素 |
2.2.2 糖 |
2.2.3 维生素 |
2.2.4 蛋白多肽和氨基酸 |
2.2.5 多胺 |
2.2.6 腐植酸、黄腐酸等有机肥 |
2.2.7 其它有机物 |
2.3 无机和有机外源物质联用 |
3 生物途径在提高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中的作用 |
3.1 细菌 |
3.2 真菌 |
4 育种技术在提高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中的作用 |
4.1 耐盐碱性鉴定筛选 |
4.2 转基因技术 |
5 总结与展望 |
(7)引发剂组合对番茄种子发芽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种子引发 |
1.1 种子引发的概念 |
1.2 种子引发的主要方法 |
1.3 影响引发效果的因素 |
1.4 种子引发的作用 |
1.5 种子引发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 |
2 统计分析在园艺学中的运用 |
2.1 主成分分析的简介 |
2.2 聚类分析简介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不同种类引发剂对番茄种子的引发效果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方法 |
1.3 测定指标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人工老化过程中番茄种子活力的分级和筛选 |
2.2 不同引发剂处理对不同活力番茄种子活力的影响 |
2.3 不同引发剂处理对3种活力种子活力变化的比较及优选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评价不同组合处理下番茄种子的引发效果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方法 |
1.3 测定指标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引发剂组合的引发效果分析 |
2.2 发芽特性与贮藏物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2.3 提取主成分 |
2.4 聚类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组合引发对番茄种子的生理效应及其机理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方法 |
1.3 测定指标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引发处理对3种活力‘果砧1号’发芽特性的影响 |
2.2 引发处理对3种活力‘果砧1号’浸出液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2.3 引发处理对3种活力‘果砧1号’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4 引发处理对3种活力‘果砧1号’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2.5 引发处理对3种活力‘果砧1号’MDA含量的影响 |
2.6 引发处理对3种活力‘果砧1号’可溶性糖、淀粉、蔗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2.7 引发处理对引发处理对3种活力种子激素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图版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稀土元素铈对大蒜幼苗生理活性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处理 |
1.2 实验方法 |
1.2.1 根长的测量 |
1.2.2 叶绿素的测定 |
1.2.3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1.2.4 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铈对于大蒜根部生长的影响 |
2.2 铈对大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3 铈对于大蒜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2.4 铈对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
2.4.1 铈对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畸变率的影响 |
2.4.2 铈对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态的影响 |
3 结论 |
(9)稀土元素对作物生长及作物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稀土在作物体内的分布及运转 |
2 稀土对作物影响的生理效应 |
3 稀土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4 稀土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5 问题与展望 |
5.1 稀土对复合重金属影响的研究 |
5.2 稀土对作物品质影响的分子机制 |
5.3 稀土纳米微粒开发利用 |
四、硝酸铈促进水稻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宛氏拟青霉菌对甜瓜盐胁迫的缓解效应[D]. 鲍甜甜.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锌铁硒引发提高烟草种子耐寒性的研究[D]. 潘珊珊. 浙江大学, 2021(01)
- [3]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和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抗性调控的研究[D]. 林程. 浙江大学, 2021(07)
- [4]稀土元素铈对冬凌草二萜类物质代谢的调控研究[D]. 李丹慧. 郑州大学, 2020(02)
- [5]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饲草高粱生长调节效应和产量的影响[D]. 智文芳. 扬州大学, 2020
- [6]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提高技术研究进展[J]. 朱建峰,杨秀艳,武海雯,张华新. 生物技术通报, 2020(02)
- [7]引发剂组合对番茄种子发芽质量的影响[D]. 王维泽.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5)
- [8]稀土元素铈对大蒜幼苗生理活性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J]. 王亚喆,刘慧,杜英芳,徐秋曼.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9]稀土元素对作物生长及作物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王小玲,刘腾云,高柱,胡淼,余发新. 核农学报, 2016(06)
- [10]稀土元素铈对绿豆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影响试验[J]. 何洋,程竞卉,何淼. 种子世界,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