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涂料溶剂甲乙酮市场分析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1](2019)在《甲乙酮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文中认为截至2018年末,中国甲乙酮产能达到68.7万吨/年,全年产量41.5万吨,同比下降10.1%,表观消费量为26.6万吨,自给率达156%。预计到2020年,总产能仍将维持在70万吨/年左右,消费量预计达到42万吨。中国甲乙酮产能利用率并不高,明显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内需减弱持续打压行情。同时,受2017年甲乙酮市场大涨影响,部分下游用户出于成本考虑,纷纷寻找丁酮的替代,需求不旺导致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明显,拖累甲乙酮市场震荡走低。寻找出口市场是扩大需求的有效途径。预计甲乙酮市场将弱势延续,价格仍有下跌可能。
钱晓[2](2017)在《陶氏化学离子交换树脂业务在国内化工行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自1935年离子交换树脂发明且工业化生产以来,因为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水处理、冶金、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和医药等工业领域。2009年,陶氏化学正式收购罗门哈斯化工,在全球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处于领先的两家公司强强联手,自2010年到2012年这三年间,陶氏化学在国内业务连续三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但是进入2013年之后,一方面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国内各行业产能过剩,需求疲软,另一方面,国内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崛起,对陶氏化学在国内业务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内忧外患之下,陶氏化学离子交换树脂在国内化工领域的业务增幅放缓。因为离子交换树脂在化工行业的应用属于Niche Market,有着多达十几种的应用,因此本文先从外部大环境着手,运用PEST工具进行分析,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对离子交换树脂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应用STP理论工具,对离子交换树脂产品在国内化工行业市场进行了细分,确定了目标市场之后,再依据不同细分市场客户的需求,对细分市场进行定位。最后用4Ps营销理论对陶氏化学离子交换树脂在国内化工市场的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优化后的市场策略。
崔小明[3](2017)在《国内外甲乙酮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国内外甲乙酮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2016年全世界甲乙酮总生产能力为1 546 kt/a,2015年消费量为1 110 kt,预计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1 250 kt。2016年我国甲乙酮生产能力为687 kt/a,消费量为398 kt,预计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470 kt。同时指出了我国甲乙酮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李卓[4](2017)在《几种离子液体对甲醇—甲乙酮体系的汽液相平衡及其萃取精馏计算机模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甲醇和甲乙酮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溶剂和化工合成的原料,二者形成共沸物,非特殊手段不能分离。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进行共沸物的萃取精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离子液体结合了传统有机溶剂和固体盐的优点,作为萃取剂具有选择性高、溶剂比小、易操作、安全环保等特点。本文针对甲醇-甲乙酮共沸物系,首先筛选出了合适的离子液体,继而测得了含离子液体体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分析了离子液体对共沸体系的影响,并研究常用活度系数模型对含离子液体多元体系的适用性,最后对离子液体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UNIFAC模型计算了 19种离子液体对甲醇-甲乙酮体系的在无限稀释条件下的选择性和溶剂能力,定义并计算了共沸组成下的相对挥发度增强因子EF。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阴离子的选择性和溶剂能力差异较大,其大小排序:[NTf2] > [PF6] > [OTf] > [BF4] > [SCN] > [DMP]。通过分析研究增强因子 EF,进一步发现[EMIM][NTf2]、[BMIM][NTf2]和[HMIM][NTf2]三种离子液体对甲醇-甲乙酮体系的萃取分离能力较强,并预测了含离子液体的三元体系的汽液相平衡。2、在101.3 kPa下利用改进的Othmer汽液相平衡釜测定了甲醇-甲乙酮-[EMIM][NTf2]、甲醇-甲乙酮-[BMIM][NTf2]和甲醇-甲乙酮-[HMIM][NTf2]三个体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实验数据表明,三种离子液体对体系均存在较强的盐效应,降低了甲乙酮在体系中的活度系数,从而使得甲醇在汽相中的含量增加,增大了体系的相对挥发度。在离子液体液相摩尔分数大于0.05时,就可以完全打破甲醇-甲乙酮共沸。三种离子液体萃取分离效果排序:[HMIM][NTf2] > [BMIM][NTf2] > [EMIM][NTf2]。3、采用四种活度系数模型Wilson、NRTL、UNIQUAC和e-NRTL对甲醇-甲乙酮体系和甲醇-甲乙酮-离子液体三元体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回归并得到模型参数。Wilson、NRTL和UNIQUAC均能够较好地再现实验数据,平均相对偏差较小,不超过2%,对含离子液体体系具有较强的适用性。e-NRTL回归的平均相对偏差较大,不适合用来回归含离子液体的多元体系。此外,研究发现UNIFAC模型的预测结果在离子液体浓度较低时较准确。4、利用Aspen Plus软件,采用NRTL模型,对离子液体做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甲醇和甲乙酮的工艺过程进行计算模拟,得到了质量合格的产品,并优化了设备和操作参数,三种离子液体的萃取效果排序:[HMIM][NTf2] >[BMIM][NTf2] > [EMIM][NTf2]。模拟结果与二乙基酮作萃取剂进行了比较,发现了离子液体做萃取剂的诸多优势。最后研究了萃取精馏塔内汽液分布和塔内温度分布,确定了灵敏板的位置。
刘宾宾[5](2017)在《介孔Cu-SiO2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其催化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甲基乙基酮(甲乙酮、MEK)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以其优异的溶解能力、稳定的化学性能和良好的干燥速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涂料、润滑油、粘结剂、清洗剂和萃取等领域中。此外甲乙酮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制备甲基紫罗兰酮、甲基烯丙基酮等香料、抗氧化剂以及某些催化剂的中间体。甲乙酮的合成路径很多,包括正丁烯法、丁二烯催化水解法、正丁烷液相氧化法、异丁苯法、生物发酵法和异丁醛异构化法等十余种。但是正丁烯两步法生产了全球80%的甲乙酮,我国工业化生产甲乙酮也主要采用这种方法。该方法中第二步仲丁醇脱氢生成甲乙酮主要使用铜基催化剂,包括Cu/Al、Cu/Zn/Al、Cu/Zn O、Cu/SiO2等。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也很多,主要有浸渍法、蒸氨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解沉淀法。因此,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并通过改性等手段,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不同制备方法合成了铜基催化剂,并对其进行改性等处理,同时采用XRD、BET、H2-TPR、FTIR、HRTEM、XPS、TG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仲丁醇脱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首先,本文采用等体积浸渍的方式,合成了三种不同理化性质SiO2载体的Cu/SiO2催化剂,考察了载体对Cu/SiO2催化性能、活性物种的分散度等方面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在本文考察范围内,表面面积较大的载体能更好的分散活性铜物种,使其活性表面较大,有利于催化反应的发生和进行,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次,本文采用并加法的沉淀方式,合成了以层状硅酸铜为前驱体的Cu-SiO2催化剂。考察了在沉淀过程中,加入有机模板剂和无机钠盐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在沉淀过程中加入有机模板剂和无机钠盐,大幅度拓宽了Cu-SiO2催化剂的孔径,使反应物可以顺畅地扩散到催化剂孔道中,并与之内部的活性物种进行催化反应,因此显着提高了Cu-S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后,本文对比了浸渍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沉淀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和工业应用的Cu/Zn/Al催化剂,在反应过程和氧化再生过程中的催化剂失活现象。实验数据表明,不同的催化剂显示出不同的失活机理及原因。同时体现了沉淀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高效的催化活性、优良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再生性能。
王爽[6](2014)在《2,3-丁二醇脱水制备甲乙酮的催化剂及工艺研究》文中提出甲基乙基酮又称甲乙酮,是一种用途广泛、性能优越的有机溶剂,目前工业上甲乙酮的主要生产方法为正丁烯两步法,此法原料来源于不可再生资源,且生产工艺工艺路线流程复杂、操作困难。因此,使用非石油原料高效的生产甲乙酮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生物发酵路线获得的2,3-丁二醇中间产物为原料,采用脱水制备高附加值甲乙酮产品。重点以分子筛为催化剂母体,采用改性高性能2,3-丁二醇脱水制备甲乙酮产品催化剂,并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催化剂的筛选,发现硅铝比为38的HZSM-5母体改性后效果最佳,SO42-/MXOy负载的硅铝比为38的HZSM-5能有效提高2,3-丁二醇的转化率和甲乙酮的选择性,尤其SO42-/CuO、 SO42-/CuO、 SO42-/SnO2、 SO42-/Al2O3等不同组分分别负载的HZSM-5具有较高的活性;通过硫酸盐直接负载HZSM-5分子筛母体,CuSO4,MnSO4, ZnSO4均能有效提高催化剂活性,以CuSO4负载HZSM-5为例,优化催化剂的改性条件:CuSO4最佳负载量为16%,室温等体积浸渍时间为10min。(2)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20℃,原料浓度为50wt%,载气N2流速为7ml/min,反应质量空速为1.6h-1,此时,2,3-丁二醇的转化率为99.1%,甲乙酮的收率为83.0%。并在此工艺条件下对负载量为16%的CUSO4/HZSM-5催化剂进行稳定性及再生性能探索,新鲜催化剂运行240h后,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甲乙酮的收率为73%。在240~250h内催化剂迅速失活,培烧后活性恢复。(3)以负载量为16%的CuSO1/HZSM-5为催化剂,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对生物发酵液精馏处理后的生物质2,3-丁二醇加入水溶剂稀释至50wt%时,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2,3-丁二醇的转化率可达99.4%,甲乙酮的收率可达84.3%,催化剂运行15h,性能稳定。(4)采用双组分联合改性以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考察3种负载物质浓度对于2,3丁二醇脱水制备甲乙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性物质ZnSO4负载量为0.5%时,2,3-丁二醇的转化率为100%,甲乙酮的收率均达到78.1%。
雷丽晶,孟桂萍[7](2013)在《甲乙酮市场分析》文中认为分析了国内外甲乙酮市场的生产及消费状况,并对国内甲乙酮生产企业的发展和项目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张翔[8](2013)在《甲乙酮工艺流程及生产消费现状》文中指出文章介绍了甲乙酮的生产工艺,并对流程进行了叙述,总结了近10年国内甲乙酮装置的生产现状及其消费情况,为今后国内甲乙酮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崔小明[9](2012)在《国内外甲乙酮的市场分析》文中指出分析了国内外甲乙酮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2010年,全世界甲乙酮的总生产能力约为154.3万t/a,消费量约为110.0万t。2011年我国甲乙酮的总生产能力为47.0万t/a,预计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约39.0万t,产能可以满足国内需求。提出了今后我国发展甲乙酮生产的建议。
徐沛[10](2012)在《Zn-Mn-Co/HZSM-5催化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甲乙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中间体。由于石油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发酵生产2,3-丁二醇,再脱水生成甲乙酮的新工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石化路线相比,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不依赖石油,且环境友好、高效低温、产物回收分离简单。本论文以 Zn(N03)2 6H2O、Mn(N03)2、Co(N03)2 6H20 等溶液按一定固液比(1:10g/mL)在高压反应釜条件下对HZSM-5进行水热改性,制备出了具有高催化活性、高比表面积、酸性适度的Zn-Mn-Co/ZSM-5复合改性催化剂,并用于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的催化脱水反应,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和结构的影响;采用XRD、BET、SEM、XPS、XRF、FT-IR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晶型、孔结构、元素组成、微观形貌结构、超强酸酸中心结构进行考察;并研究了 Zn-Mn-Co/ZSM-5催化作用下的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反应的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Zn-Mn-Co/ZSM-5在250℃下具备较高的催化反应活性,金属的最佳负载量为8%Zn,6%Mn,8%Co,且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不同的水热改性温度和时间,会影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道结构和酸中心的分布,本实验的最佳水热改性温度为180℃,水热改性时间为4h;焙烧过程中的最佳温度为600℃,焙烧温度过低,酸中心结构不易形成,而过高的焙烧温度会破坏酸结构中心和分子筛骨架,进而导致Zn-Mn-Co/ZSM-5催化剂的活性下降,焙烧时间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不大,但适当的延长焙烧时间,可以减少催化剂上的积炭,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会破坏分子筛晶粒的规整性;水热离子改性法制备的催化剂引入的Zn、Mn、Co等物种可高度分散在ZSM-5分子筛表面或孔道内,且不改变分子筛的基本骨架结构,但会使结晶度、孔体积和比表面积下降;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PS表征结果证明分子筛在改性前后都保留了 ZSM-5分子筛的基本的骨架特征吸收峰,这表明水热离子改性前后其官能团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而金属离子以+2价的金属氧化物形式存在于催化剂中;催化剂反应后的积碳可以通过焙烧进行再生。本实验制得的催化剂可适用于不同浓度的2,3-丁二醇,在连续反应48h后仍然能保持较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用响应面法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2,3-丁二醇浓度为17.14%,反应温度为254.30℃,质量空速为2.27h-1,甲乙酮收率达到69.67%。各因素的主效应关系为:反应温度=质量空速>2,3-丁二醇浓度,并且两两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关系。
二、涂料溶剂甲乙酮市场分析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涂料溶剂甲乙酮市场分析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2)陶氏化学离子交换树脂业务在国内化工行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化工行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2.1 政治和法律环境 |
2.2 经济环境 |
2.2.1 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
2.2.2 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
2.3 社会环境分析 |
2.4 科技环境分析 |
第3章 研究理论方法 |
3.1 PEST理论 |
3.2 STP理论 |
3.3 4Ps营销理论 |
第4章 陶氏化学公司情况介绍及现状 |
4.1 陶氏化学公司发展历程 |
4.2 陶氏化学企业文化及价值观 |
4.3 陶氏化学在华业务 |
4.4 陶氏化学水处理及工艺工程解决方案部门业务介绍 |
4.5 业务现状 |
第5章 营销战略STP |
5.1 研究对象和背景 |
5.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5.3 化工行业市场细分 |
5.3.1 化工工业催化市场 |
5.3.2 化工工艺纯化市场 |
5.4 目标市场选择 |
5.5 市场定位 |
第6章 4Ps |
6.1 产品策略 |
6.2 价格策略 |
6.3 渠道策略 |
6.4 促销策略 |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国内外甲乙酮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甲乙酮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
1.1 生产现状 |
1.2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
2 我国甲乙酮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
2.1 生产现状 |
2.2 进出口情况 |
2.3 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 |
2.4 市场价格 |
3 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
(4)几种离子液体对甲醇—甲乙酮体系的汽液相平衡及其萃取精馏计算机模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萃取精馏 |
1.2.1 萃取精馏简介 |
1.2.2 连续萃取精馏 |
1.2.3 间歇萃取精馏 |
1.3 萃取剂的选择 |
1.3.1 萃取剂筛选原则 |
1.3.2 萃取剂分类 |
1.3.3 萃取剂筛选方法 |
1.4 离子液体 |
1.4.1 离子液体简介 |
1.4.2 离子液体的盐效应 |
1.4.3 离子液体在萃取精馏中的应用 |
1.5 汽液相平衡理论与模型 |
1.5.1 汽液相平衡理论 |
1.5.2 活度系数模型 |
1.6 Aspen Plus模拟 |
1.7 甲醇-甲乙酮共沸物系分离的研究进展 |
1.8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1.8.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8.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离子液体的筛选 |
2.1 引言 |
2.2 UNIFAC模型计算 |
2.2.1 离子液体预选 |
2.2.2 基团的拆分 |
2.2.3 基团参数 |
2.3 UNIFAC模型计算结果 |
2.3.1 选择性和溶剂能力 |
2.3.2 相对挥发度增强因子 |
2.3.3 离子液体萃取剂的选用 |
2.4 UNIFAC模型预测汽液相平衡 |
2.4.1 UNIFAC模型预测甲醇-甲乙酮-[EMIM][NTf_2]三元体系汽液相平衡 |
2.4.2 UNIFAC模型预测甲醇-甲乙酮-[BMIM][NTf_2]三元体系汽液相平衡 |
2.4.3 UNIFAC模型预测甲醇-甲乙酮-[HMIM][NTf_2]三元体系汽液相平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甲醇-甲乙酮-离子液体汽液相平衡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装置 |
3.2.4 实验分析方法 |
3.2.5 实验步骤 |
3.2.6 装置与方法可靠性检验 |
3.3 甲醇-甲乙酮-离子液体三元体系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甲醇-甲乙酮-[EMIM][NTf_2]体系 |
3.3.2 甲醇-甲乙酮-[BMIM][NTf_2]体系 |
3.3.3 甲醇-甲乙酮-[HMIM][NTf_2]体系 |
3.3.4 离子液体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活度系数模型对汽液相平衡数据的回归 |
4.1 引言 |
4.2 回归计算 |
4.2.1 模型的选取 |
4.2.2 回归方法 |
4.2.3 计算程序框图 |
4.3 回归结果 |
4.3.1 活度系数模型对甲醇-甲乙酮二元体系的回归结果 |
4.3.2 活度系数模型对甲醇-甲乙酮-[EMIM][NTf_2]三元体系的回归结果 |
4.3.3 活度系数模型对甲醇-甲乙酮-[BMIM][NTf_2]三元体系的回归结果 |
4.3.4 活度系数模型对甲醇-甲乙酮-[HMIM][NTf_2]三元体系的回归结果 |
4.4 验证UNIFAC模型预测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甲醇-甲乙酮体系萃取精馏计算机模拟 |
5.1 引言 |
5.2 过程模拟 |
5.2.1 离子液体与物性模型 |
5.2.2 可行性分析 |
5.2.3 模拟过程的搭建 |
5.2.4 模拟条件 |
5.2.5 设备与操作参数的确定和优化 |
5.3 模拟结果与讨论 |
5.3.1 模拟结果 |
5.3.2 与有机溶剂比较 |
5.3.3 萃取精馏塔内的汽液分布 |
5.3.4 萃取精馏塔内的温度分布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5)介孔Cu-SiO2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其催化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甲乙酮 |
1.1.1 甲乙酮的理化性质 |
1.1.2 甲乙酮的广泛用途 |
1.1.3 甲乙酮的合成方法 |
1.2 介孔催化剂 |
1.2.1 介孔材料的主要应用: |
1.2.2 用于SBA脱氢制备MEK的金属催化剂 |
1.2.3 介孔铜硅催化剂的广泛应用 |
1.2.4 介孔铜硅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1.3 催化剂失活 |
1.3.1 热失活机理 |
1.3.2 积垢失活机理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设备以及原料 |
2.1.1 实验设备 |
2.1.2 实验原料 |
2.2 催化剂的制备与评价 |
2.2.1 催化剂制备 |
2.2.2 催化剂评价 |
2.3 产物分析 |
2.3.1 定量分析 |
2.4 实验结果计算 |
2.5 催化剂的表征 |
2.5.1 FTIR分析 |
2.5.2 XRD分析 |
2.5.3 BET分析 |
2.5.4 H_2-TPR分析 |
2.5.5 HR-TEM分析 |
2.5.6 TG分析 |
第三章 浸渍法制备Cu/SiO_2催化剂及其脱氢性能研究 |
3.1 不同二氧化硅载体浸渍制得Cu/SiO_2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
3.2 不同二氧化硅载体浸渍制得Cu/SiO_2催化剂催的化脱氢性能 |
第四章 沉淀法制备Cu-SiO_2催化剂及其脱氢性能研究 |
4.1 有机模板剂CTAB对沉淀法制得Cu-SiO_2催化剂理化性质的影响 |
4.2 有机模板剂CTAB对沉淀法制得Cu-SiO_2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4.3 无机钠盐对沉淀法制得Cu-SiO_2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4.4 无机钠盐对沉淀法制得Cu-SiO_2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五章 铜基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
5.1 浸渍法制备的Cu/SiO_2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性能研究 |
5.2 工业应用的铜锌铝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性能研究 |
5.3 沉淀法制备的介孔Cu-SiO_2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性能研究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文章 |
致谢 |
(6)2,3-丁二醇脱水制备甲乙酮的催化剂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2,3-丁二醇简介 |
1.1.1 2,3-丁二醇的物化性质及应用 |
1.1.2 2,3-丁二醇的生产工艺及发展现状 |
1.2 甲乙酮简介 |
1.2.1 甲乙酮的性质及应用 |
1.2.2 甲乙酮的生产技术及需求概况 |
1.3 2,3-丁二醇制备甲乙酮的研究概况 |
1.3.1 均相反应概况 |
1.3.2 非均相反应概况 |
1.4 固体酸催化剂简介 |
1.4.1 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简介 |
1.4.2 杂多酸固体酸催化剂简介 |
1.4.3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简介 |
1.4.4 分子筛固体酸型催化剂简介 |
1.4.4.1 ZSM-5分子筛概述 |
1.4.4.2 ZSM-5分子筛改性方法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思路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
2.1.1 实验药品 |
2.1.2 实验仪器 |
2.2 气相催化反应流程及产物分析 |
2.2.1 气相催化实验操作流程 |
2.2.2 产物分析 |
2.2.2.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产物定性分析 |
2.2.2.2 内标法产物定量分析 |
2.3 催化剂表征手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3 酸改性HZSM-5分子筛催化2,3-丁二醇脱水反应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催化剂筛选及改性 |
3.3.1 分子筛催化剂载体的初步筛选 |
3.3.2 SO_4~(2-)/M_xO_y改性HZSM-5的性能研究 |
3.3.3 硫酸盐改性HZSM-5的性能研究 |
3.3.4 杂多酸改性HZSM-5的性能研究 |
3.4 催化剂改性条件优化 |
3.4.1 浸渍温度对改性HZSM-5活性的影响 |
3.4.2 浸渍时间对改性HZSM-5活性的影响 |
3.4.3 负载量对改性HZSM-5活性的影响 |
3.5 2,3-丁二醇脱水制备甲乙酮的工艺条件优化 |
3.5.1 反应温度对2,3-丁二醇脱水反应的影响 |
3.5.2 原料浓度对2,3-丁二醇脱水反应的影响 |
3.5.3 载气N_2流速对2,3-丁二醇脱水反应的影响 |
3.5.4 质量空速对2,3-丁二醇脱水反应的影响 |
3.5.5 催化剂稳定性及再生性能考察 |
3.6 CuSO_4/HZSM-5催化剂应用于生物质原料的催化性能 |
3.6.1 CuSO_4/HZSM-5应用于未精馏生物质原料的性能研究 |
3.6.2 CuSO_4/HZSM-5应用于精馏处理后生物质原料的性能研究 |
3.7 本章小结 |
4 双组份物质复合改性催化剂制备研究 |
4.1 引言 |
4.2 催化剂的制备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Fe_2O_3的负载量对于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4.3.2 ZnSO_4的负载量对于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4.3.3 MnSO_4的负载量对于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4.3.4 其他双组份物质改性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甲乙酮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市场供需现状 |
1.1 美国 |
1.2 西欧 |
1.3 日本 |
2 国内市场 |
2.1 供需现状及预测 |
2.2 消费结构 |
3 结束语 |
(10)Zn-Mn-Co/HZSM-5催化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甲乙酮概述 |
1.1.2 甲乙酮的工业现状和前景分析 |
1.1.3 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的意义 |
1.2 甲乙酮的工艺进展与研究现状 |
1.2.1 正丁烯法 |
1.2.2 丁烷液相氧化法 |
1.2.3 异丁苯法 |
1.2.4 异丁醛异构化法 |
1.2.5 发酵法 |
1.2.6 其他方法 |
1.3 2,3-丁二醇醇脱水制甲乙酮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1.4 ZSM-5分子筛的改性与应用进展 |
1.4.1 ZSM-5分子筛的结构及催化性能 |
1.4.2 ZSM-5分子筛的改性方法 |
1.5 课题研究目的、思路、内容和创新点 |
1.5.1 研究目的和思路 |
1.5.2 研究的内容 |
1.5.3 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Zn-Mn-Co/HZSM-5催化剂的制备 |
2.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2.3.1 实验装置与流程 |
2.3.2 数据处理方法 |
2.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2.4.1 催化剂的结构 |
2.4.2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2.4.3 催化剂形貌的观察 |
第三章 Zn-Mn-Co复合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
3.1 载体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3.2 金属离子浓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3.2.1 金属Zn~(2+)浓度的影响 |
3.2.2 金属Mn~(2+)浓度的影响 |
3.2.3 金属Co~(2+)浓度的影响 |
3.3 水热改性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3.3.1 水热改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3.3.2 水热改性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3.4 焙烧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3.4.1 焙烧温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
3.4.2 焙烧时间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Zn-Mn-Co/HZSM-5催化剂的表征 |
4.1 催化剂晶体结构的表征 |
4.1.1 不同金属负载ZSM-5催化剂的XRD结果分析 |
4.1.2 不同焙烧温度的催化剂的XRD结果分析 |
4.2 氮低温物理吸附-脱附表征 |
4.3 催化剂的形貌表征 |
4.4 FT-IR分析 |
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工艺条件的研究 |
5.1 2,3-丁二醇脱水的单因素实验 |
5.1.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5.1.2 质量空速(WHSV)的影响 |
5.1.3 2,3-丁二醇浓度浓度的影响 |
5.1.4 载气流速的影响 |
5.2 响应面法优化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工艺 |
5.2.1 Box-Behneken实验设计方案 |
5.2.2 模型建立及其显着性分析 |
5.2.3 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工艺条件的响应面分析 |
5.2.4 模型优化和验证实验 |
5.3 2,3-丁二醇脱水反应中催化剂的稳定性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涂料溶剂甲乙酮市场分析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甲乙酮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J]. 李敏.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9(12)
- [2]陶氏化学离子交换树脂业务在国内化工行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D]. 钱晓.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7)
- [3]国内外甲乙酮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崔小明.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7(03)
- [4]几种离子液体对甲醇—甲乙酮体系的汽液相平衡及其萃取精馏计算机模拟的研究[D]. 李卓.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3)
- [5]介孔Cu-SiO2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 刘宾宾.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1)
- [6]2,3-丁二醇脱水制备甲乙酮的催化剂及工艺研究[D]. 王爽.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7]甲乙酮市场分析[J]. 雷丽晶,孟桂萍. 化学工业, 2013(10)
- [8]甲乙酮工艺流程及生产消费现状[J]. 张翔. 广东化工, 2013(14)
- [9]国内外甲乙酮的市场分析[J]. 崔小明.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2(06)
- [10]Zn-Mn-Co/HZSM-5催化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的研究[D]. 徐沛. 太原理工大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