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交通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权双璐,郭婷,金悦,桂亮,胡改玲[1](2021)在《“新工科”综合性实验教学“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该文以"微"见大,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为抓手,针对"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实验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开展了"新工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探索。将微信"微程序"引入到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中,围绕实验室安全"微"教育、实验室"微"记录、实验教学"微"管理、实验教学"微"在线四大方向,提出并设计了一套面向新工科综合性实验教学管理方法,并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开展了实践探索。
李运金,吴守仓,张之江[2](2021)在《基于B/S模式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现有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应对管理方式的变化,调整性较差且过度依赖于系统开发公司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以PaaS云平台为支撑的后台管理系统、Vue.js开发的前台用户系统、实现前后台数据对接的g RPC远程过程调用系统。将以上三部分组合,使其应对教学管理方法的改变或新管理条例的实施,能够灵活调整结构,在系统中实现快速响应且不影响实用性。以上海某高校为例进行验证,该系统可调整性强且对提升高校研究生管理效率具有显着效果。
黄波,董增川,沈扬,朱昌平,李峰,陈磊[3](2021)在《本研课程管理融合:动因分析与路径设计》文中提出从资源、技术、效率和质量四个维度,分析了本研课程管理融合的动因,从融合理念、机制和保障三个方面设计了本研课程管理融合的路径,并结合案例应用,总结了本研课程管理融合的成效。实践表明:高校通过本研课程管理融合,能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供需矛盾,规范课程教学管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效率提升,是高校提升内部治理效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尤其是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潘悦琛[4](2021)在《综合类高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数字化构建 ——以APP“艺设通”设计为例》文中提出
宁光莹[5](2021)在《基于J2EE的在线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人们的社交环境受到极大的影响。国内中小学及高等院校教学也因疫情原因无法按期开学提供正常课堂教学活动,使得以线上教学为主的远程授课模式成为疫情期间的各教育机构的主要授课方式。如今虽然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全球范围内,疫情形式依然较为严峻,因此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有效减少社交活动仍然是有效防控疫情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以线上远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当前较为流行的软件工程技术对基于J2EE的在线教学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同时针对传统在线教学系统无法满足当前线上远程教育业务对海量教学数据的处理,及网络带宽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在线学生人数需求等现象,尝试采用当前较为流行的云计算技术及负载均衡算法,对系统进行设计优化,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在线教学系统的需求。首先,在课题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对在线教学及云计算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继而提出本文主要结构框架。其次,对设计与实现基于J2EE的在线教学系统相关的分析建模工具、系统开发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进行分析,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技术支持。随后,为解决传统在线教学系统无法满足当前线上远程教育业务对海量教学数据的处理,及网络带宽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在线学生人数需求的问题,在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优化负载均衡算法,提升基于J2EE的在线教学系统的教学服务提供能力。继而,在前文云计算框架及负载均衡优化算法的基础上,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对基于J2EE的在线教学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继而对系统总体架构方案进行设计。最后,在前文系统总体架构方案及本文提出负载均衡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分模块详细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编码实现,使系统可以在分布式云计算平台有效运行。
邓晶艳[6](2021)在《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定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位。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路径与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面集成与广泛应用,人类逐步迈入大规模数据挖掘、运用与创新的“大数据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性、增强针对性、彰显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作为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大数据广域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全新的思维范式,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即时性、精准性、前瞻性与个性化等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与新空间。将大数据思维、技术与方法全方位嵌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各环节与全过程,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革新思维、优化供给、改进方法、重构范式,建构科学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向“精准思政”“智慧思政”转型升级,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其进一步提质增效、焕发新机的重要生长点与强劲推动力。阐释大数据内涵、价值、特征与功能,阐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并且辨析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探讨两者的深度融合。基于此,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概念得以提出。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思维三个维度全面阐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论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生成逻辑、发展动因、方法论基础与价值取向,可以明确大数据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契合点,理清大数据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存在一些短板和弱环。运用文献资料法、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与访谈调研法审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总结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作原因剖析,同时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以及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教育内容体系以及教育工作的主体转型,有利于为新时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现实依据。通过分析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技术优势以及可能性,进一步探讨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精准画像”“规律探寻”与“超前感知”三个应用呈现。以之为基础,基于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理念滞后、模式粗放、知行脱节、供需错位等难题,提出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由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由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由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四大发展转向并详细阐述四大发展转向的实现路径。基于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遵循学科规律、注重理论深化,还要坚持实践导向,致力推动大数据应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由之,宏观上,探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与存储、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应用与可视化、数据解释与反馈五大工作模块与应用流程;微观上,对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场域中的“数据画像”“精准资助”“失联告警”三个应用进行数据模型构建,从而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提供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大数据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还存在观念性、路径性与机制性瓶颈,同时,大数据是一柄双刃剑,对数据的不当应用会带来诸如“数据垄断”“数据滥用”“数据侵害”“数据冰冷”等一些可能的风险与挑战。高校尚须在思维理念、技术开发、政策支持、制度完善、机制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对大数据应用作出回应与调试。不仅如此,在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始终坚持数字技术与人文精神、数据智能与教育智慧相结合。
高原[7](2021)在《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高校中,除了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课程之外,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也是学校所有专业学生修读的公共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对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的需求量和使用率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管理手段,以提升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发展服务。本文分析了广西某高校的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管理现状和发展需求,给出了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管理系统应具备的身份核验、学生管理、学生学习行为分析、课程排课、课程推荐、软件自动安装、设备管理和数据交换等功能,对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功能结构设计;通过UML工具对系统进行了功能用例设计、数据流图设计;设计了系统的实验室管理员信息数据表、学生信息数据表、教师信息数据表、课程数据表、课件信息数据表、设备信息数据表、实验室信息数据表;将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与学校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结合节次优度、周次组合优度、可行度和满足优化度策略,运用遗传算法设计计算机公共实验室课程排课算法;依据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资源的需求,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算法FP-Growth设计了课程推荐算法;基于K-means算法设计对学生课堂行为挖掘分析算法。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采用Python3.83和Html5作为系统的编程语言,基于Windows 10操作系统和My 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了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实现的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既具有传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软件自动安装、信息管理等功能,又具有实验室课程排课、课程推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功能,同时实现了与校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该系统的使用有力促进了学校教学实践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工作向前发展。
商然[8](2021)在《美国中小学生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探究 ——以全校范围信息系统(SWIS)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但如今顶撞老师、打架斗殴、校园欺凌等违纪行为频发,不仅影响老师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还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预防和干预进而减少违纪行为是当今教育管理者应当着重考虑的事情。美国中小学生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研究与建立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理论和实践内容都十分丰富。学校范围积极行为干预与支持机制(School-Wide Pos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and Supports,简称SWPBIS)是美国中小学应用广泛的一种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它可以有效改善学校环境,预防和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全校范围信息系统(School-Wide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WIS)是针对学校范围积极行为干预与支持机制第一层级的预防与干预系统。它代表性强并且在美国中小学应用广泛,学校团队使用它来收集学生违纪行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学校纪律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基于数据制定精准化的预防与干预方案。因此本文主要以全校范围信息系统为例来研究美国中小学生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运作流程、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而丰富我国中小学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方面的相关理论。本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有四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介绍。第一章首先论述了美国中小学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组成,并对美国中小学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和学校范围积极行为干预与支持机制、全校范围信息系统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最后对全校范围信息系统与学生信息系统(Stud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IS)、违纪行为转介(Office Discipline Referral,简称ODR)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全校范围信息系统的几点作用。第二章主要以全校范围信息系统为例对美国中小学生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运作流程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全校范围信息系统如何对违纪行为进行认定与录入、如何对违纪行为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如何进一步深度挖掘违纪行为数据、如何制定科学精准的预防与干预方案。第三章主要以全校范围信息系统为例对美国中小学生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进行评析。笔者通过研究了解到其客观高效,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注重隐私、机密安全等优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违纪行为转介的局限性,耗时长、成本高等。这可以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中小学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有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第四章主要从国家、社会、学校三方面来论述了研究美国中小学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可以借鉴的地方。在国家层面,国家应该加快教育惩戒立法,完善教育惩戒制度;在社会层面,社会应转变教育惩戒观念,发挥多方力量积极开发学生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系统;在学校层面,学校应教学管理方法,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形成家校合力。
王鑫铭[9](2021)在《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的建设 ——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世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应用到体育教学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渐的形成。公共体育课程的管理是复杂多样的,课程的设置及类别也比较丰富,这就给体育学院的体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原来的教务管理系统基本上采用半自动化与线下手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并不能满足现阶段我校体育学院对体育教学的有效管理,公共体育课程资源利用率低、公共体育课程成绩手工录入较为繁琐且出错率较高、监考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使得各相关管理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并没有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如何有效的将现代化管理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管理中来,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开展教师人性化自主管理的理念是每一位体育管理人员及校院领导值得深入思考的永恒话题。本文所设计与讨论的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服务模式,应用了HBuilder开发工具与Mysql 5.6数据库建设完成教师选课系统、监考系统、成绩处理系统三大功能系统。本研究选取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建设完成以后,将使用此系统的教师及教学工作者作为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对象。基于此问卷进行了数据整理、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建设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结果:1.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的建设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不同学历及职称对系统满意度使用评价关联性较低,而不同职务对于系统建设及运行的满意度相关性较大。3.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对系统建设及运行使用满意度较高。其中选课系统满意度最高,系统总体使用满意度达87%。4.系统使用前的流程培训将极大提高教师自身使用需求及对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而对提高系统评价起到促进作用。结论:1.上海师范大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的应用对促进体育教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2.本研究开发的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主要包括公共体育课教师自主选课、专业课自主监考、公共体育课成绩信息化处理系统三大系统,实现了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强化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自主管理意识。3.系统使用前的流程培训将有效提高使用者使用系统进行操作的熟练度,且使得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更为有序的在线上进行开展。4.教务工作人员也降低了以往手工安排公共体育课程资源调配、期末监考的工作量,减轻了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快实现了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自动化、无纸化办公的进程。
陈慧[10](2021)在《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对于推动学校个性化发展,进而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将起到关键作用。校长是学校管理和运行的核心,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是否充分,校长能否用好办学自主权,是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健全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关于校长办学自主权研究的文献看,强调下放教育管理权限、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总体趋势,但就执行现状来看,办学自主权的落实水平尚有待提升。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进行的与校长办学自主权相关研究显示,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向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的治理模式。本研究聚焦于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从国际比较和本土实践两个视角展开实证比较研究,力图解决如下问题:(1)通过国际教育调查的数据分析,解析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结构;(2)重要国际教育调查中,不同国家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现状;(3)在国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更为细致的问卷、访谈,在解析本土实践中校长办学自主权现状的同时,进一步揭示本土中小学校长对办学自主权的期望;(4)提出需要重点关注的校长办学自主权,以及提升校长用好办学自主权能力的策略与方法。围绕上述问题,研究并置分析了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调查评估项目TALIS、PISA和SABER中近年来关于办学自主权的调查,对其概念框架、主题指标、实施方法等进行阐述,通过对TALIS2018和PISA2015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所呈现的校长自主权有近乎一致的差异趋势,校长在课程、教材、人事、教师工资方面的自主权较低,在学生纪律政策、预算分配、招生、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相对较高。SABER2014评估发现上海校长在学校预算、人事管理、学校与学生评估方面的自主权相对较高,在发挥学校理事会作用和学校问责方面自主权相对较低。鉴于大型国际教育调查虽涉及范围比较广,但是就办学自主权问题而言深入程度不够,且仅显示了各国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现状,本研究对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公办学校中小学校长进行更为细致的办学自主权现状与期望的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区分变量制作出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在问卷项目和问卷维度上的数据概览,为后续其他研究者进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证比较研究提供多指标分析参考。研究发现,上海校长在不同维度上办学自主权呈现高中低3个水平,在学校形象、发展规划、教学实施、教育科研方面自主权程度较高;在组织领导、学生德育、课程建设和教师发展方面自主权程度中等;在人事管理和财物管理方面自主权程度较低。上海校长对人事管理和财物管理自主权现实与期望的差值最大,落差处于高位水平;组织领导、教师发展、学生德育、课程建设、教育科研方面的自主权差值处于中位水平;学校形象、发展规划和教学实施方面的自主权差值处于低位水平。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对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策略以及政策建议:扩大校长人事和财物自主权,平衡好规范与活力;加强校长课程教学和育人能力,寻找办学内生动力;增强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自主权、营造独特育人文化;优化校长内部管理领导自主权,强调绩效责任分;落实校长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注重教育科研引领。对政府而言,应该关注校长角色和校长队伍建设;聚焦重点领域的校长办学自主权;加强校长用好办学自主权的能力建设。
二、上海交通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交通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新工科”综合性实验教学“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工科”综合实验教学管理现状 |
2 基于微信程序的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方法 |
2.1 实验安全“微”教育 |
2.2 实验室“微”登记 |
2.3 实验教学“微”管理 |
2.4 实验教学“微”在线 |
3 实践效果与成效 |
4 主要特色与经验 |
4.1 开发方便,可定制化设计 |
4.2 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
4.3 实现实验教学“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 |
5 结束语 |
(2)基于B/S模式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总体框架及功能设计 |
1.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1.2 系统功能设计 |
1.2.1 前台用户系统 |
1.2.2 后台管理系统 |
2 教学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
2.1 教学管理业务流程 |
2.2 表结构及组件开发设计思路 |
2.3 前后台数据流对接 |
2.4 前端用户端功能实现 |
2.4.1 前端视图层所需数据准备 |
2.4.2 前端视图层数据读取 |
3 结束语 |
(3)本研课程管理融合:动因分析与路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回顾 |
三、本研课程管理融合动因分析 |
(一)资源因素:缓解供需矛盾的现实需要 |
(二)技术因素:优化信息系统的有效途径 |
(三)效率因素:提高管理效能的有益尝试 |
(四)质量因素:提升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
四、本研课程管理融合的实施路径 |
(一)本研课程管理的融合理念 |
(二)本研课程管理的融合机制 |
(三)本研课程管理的融合保障 |
1. 技术层面:信息资源融合 |
2. 政策层面:评价标准融合 |
五、本研课程管理融合案例应用及成效 |
(一)案例应用 |
(二)实践成效 |
1. 优化教学资源 |
2. 增加课源供给 |
3. 规范课程管理 |
4. 提升管理效能 |
(三)问题与反思 |
六、结语 |
(5)基于J2EE的在线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在线教学相关研究现状 |
1.3.2 云计算技术相关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框架 |
第2章 系统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 |
2.1 分析建模工具 |
2.1.1 BPMN业务流程建模 |
2.1.2 UML统一建模语言 |
2.2 系统开发技术 |
2.2.1 B/S框架结构 |
2.2.2 MVC开发模式 |
2.2.3 J2EE开发技术 |
2.2.4 SSH框架技术 |
2.2.5 MySQL数据库技术 |
2.3 云计算技术 |
2.3.1 云计算技术概述 |
2.3.2 云计算特点 |
第3章 在线教学系统云计算及负载均衡 |
3.1 基于Hadoop的云计算在线教学系统 |
3.1.1 Hadoop框架 |
3.1.2 HDFS技术及其基本架构 |
3.1.3 HDFS主要角色 |
3.1.4 Map Reduce编程框架 |
3.2 在线教学系统资源文件云计算存取模式 |
3.2.1 资源文件读取流程 |
3.2.2 资源文件写入流程 |
3.3 负载均衡算法 |
3.4 算法优化 |
3.4.1 遗传算法 |
3.4.2 教学资源优化负载均衡算法 |
3.5 算法测试 |
3.5.1 测试环境 |
3.5.2 测试编码 |
3.5.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章 系统分析 |
4.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4.2 需求分析 |
4.2.1 业务流程分析 |
4.2.2 功能需求分析 |
4.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5章 系统设计 |
5.1 系统框架设计 |
5.2 功能模块设计 |
5.2.1 注册登录功能模块 |
5.2.2 公告管理功能模块 |
5.2.3 资料管理功能模块 |
5.2.4 教学管理功能模块 |
5.2.5 作业管理功能模块 |
5.3 数据库结构设计 |
5.3.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
第6章 系统实现 |
6.1 系统开发环境设计 |
6.2 网络部署设计 |
6.3 分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 |
6.3.1 注册登录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 |
6.3.2 公告管理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 |
6.3.3 资料管理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 |
6.3.4 教学管理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 |
6.3.5 作业管理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大数据让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大数据与教育交叉研究综述 |
三、研究评析 |
第三节 逻辑结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内容框架 |
第四节 重点、难点及预期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解读 |
一、大数据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 |
一、感性对象性活动之数据生成逻辑 |
二、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之数据发展动因 |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数据应用的方法论基础 |
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之数据应用的价值取向 |
第三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自组织系统阐释 |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复杂自组织系统特征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数据转化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数据转换 |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数据工作机制 |
第二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 |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
一、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分析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访谈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
一、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
二、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与原则 |
三、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体系 |
四、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转型 |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优势 |
一、大数据关键技术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
二、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数据交互 |
三、教育管理平台载体的数据智能 |
四、教育管理实践数据的跨域应用 |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性分析 |
一、基于数据技术的效率提升 |
二、基于证据的日常教育管理 |
三、基于数据评价的工作改进 |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转向 |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呈现 |
一、精准画像:大数据精确反映学生行为状态 |
二、规律探寻:大数据有效呈现学生活动规律 |
三、超前感知:大数据准确研判学生活动趋向 |
第二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 |
一、线性思维 |
二、系统思维 |
三、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转变 |
一、普适教育 |
二、个性化培育 |
三、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转变的适应性与有效性 |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转变 |
一、认知培育 |
二、实践养成 |
三、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转变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
第五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转变 |
一、需求侧适应 |
二、供给侧发力 |
三、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转变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
第一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
一、以人为本原则 |
二、守正创新原则 |
三、趋利避害原则 |
四、循序渐进原则 |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库建设与运行 |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采集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预处理与存储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建模分析 |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
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解释与反馈 |
第三节 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 |
一、数据画像 |
二、精准资助 |
三、异常告警 |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保障 |
第一节 个体主观条件 |
一、培育大数据意识与大数据思维 |
二、掌握大数据知识与大数据技能 |
三、提升大数据伦理与管理理性 |
四、把握大数据应用的价值导向 |
第二节 技术条件保障 |
一、开发和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平台 |
二、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核心技术团队 |
第三节 组织与制度保障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二、推进教育政策实施与制度建设 |
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
第四节 文化环境保障 |
一、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
二、培育校园数据文化 |
三、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
结语:数据智能与教育智慧结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
2.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2.2 系统用例图设计 |
2.3 系统架构设计 |
2.4 数据流图设计 |
2.5 数据库结构设计 |
2.6 数据与交换功能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课程排课与推荐及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算法设计 |
3.1 基于遗传算法的课程排课算法设计 |
3.2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课程推荐算法设计 |
3.3 基于K-means算法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算法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2 排课功能的实现 |
4.3 实验室预约功能的实现 |
4.4 学生行为分析功能的实现 |
4.5 学生信息管理功能的实现 |
4.6 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 |
4.7 课程推荐功能的实现 |
4.8 用户管理功能的实现 |
4.9 设备管理功能的实现 |
4.10 软件自动维护功能的实现 |
4.11 数据交换接口功能的实现 |
4.12 系统测试 |
4.1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5.1 主要研究工作成果与创新 |
5.2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美国中小学生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探究 ——以全校范围信息系统(SWI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违纪行为 |
(二)积极行为干预与支持机制 |
(三)学校范围积极行为干预与支持机制 |
(四)全校范围信息系统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五、研究思路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比较研究法 |
(三)历史研究法 |
七、研究的创新点和重难点 |
(一)创新点 |
(二)重难点 |
第一章 美国中小学生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组成 |
一、美国中小学生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 |
二、学校范围积极行为干预与支持机制 |
三、全校范围信息系统 |
(一)全校范围信息系统与学生信息系统的关系 |
(二)全校范围信息系统与违纪行为转介的关系 |
(三)全校范围信息系统的作用 |
第二章 美国中小学生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运作流程 |
一、违纪行为的认定和录入 |
(一)违纪行为的认定 |
(二)违纪行为转介数据的录入 |
二、违纪行为转介数据的监控与分析 |
(一)核心报告的监测与分析 |
(二)附加报告的监测与分析 |
三、违纪行为转介数据的深度挖掘 |
(一)深度挖掘违纪行为转介数据的原因 |
(二)深度挖掘违纪行为转介数据的方法 |
(三)违纪行为转介数据挖掘的实际案例 |
四、数据化决策:预防与干预方案的开发 |
(一)预防与干预方案开发遵循的基本规则 |
(二)预防与干预方案的开发与实施 |
(三)预防与干预方案的评价反馈 |
第三章 美国中小学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评析 |
一、主要优势 |
(一)客观高效 |
(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 |
(三)注重隐私,机密安全 |
二、存在的问题 |
(一)自定义字段导致数据收集难、可比性低 |
(二)违纪行为转介的局限性 |
(三)耗时长、成本高 |
第四章 美国中小学生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
一、加快教育惩戒立法,完善教育惩戒制度 |
二、转变教育惩戒观念,开发预防与干预系统 |
(一)改变错误的教育惩戒观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
(二)发挥多方力量,开发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系统 |
三、改变教学管理方法,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形成家校合力 |
(一)改变教学管理方法 |
(二)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
(三)学校、家庭形成合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的建设 ——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
1.1.2 高校体育个性化改革的需要 |
1.1.3 现阶段体育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管理 |
2.1.2 教务管理 |
2.1.3 云平台 |
2.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2.2.1 教务信息化系统发展研究现状 |
2.2.2 信息化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证研究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访谈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使用者情况的调查分析 |
4.2 不同层次调查对象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
4.2.1 不同职务教师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
4.2.2 不同职称教师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
4.2.3 不同学历教师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
4.2.4 不同培训教师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
4.3 信息化管理云平台的建设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
4.3.1 体育教师工作需求的满足 |
4.3.2 体育教师心理需求的满足 |
4.3.3 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使用与手工排课对比性分析 |
4.4 信息化教务管理云平台的使用满意度调查分析 |
4.4.1 体育教师对系统评价调查分析 |
4.4.2 体育教师对系统满意度调查分析 |
4.5 使用需求与使用情况影响使用满意度的结构方程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问卷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使用情况调查表》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致谢 |
(10)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研究对象说明 |
二、“Autonomy”的语义与译语 |
三、学校自主权、学校自治和办学自主权 |
四、校长办学自主权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一、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
二、具体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四、论文结构安排 |
第四节 研究价值与创新 |
一、研究价值 |
二、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一、关注教育分权改革的探讨 |
二、关注校本管理改革的探讨 |
三、关注学校效能提升的探讨 |
四、关注办学自主权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探讨 |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一、关注校长负责制的探讨 |
二、关注现代学校制度的探讨 |
三、关注政府职能转变的探讨 |
四、关注办学自主权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探讨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 |
第三章 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调查和评估 |
第一节 TALIS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研究 |
一、TALIS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
二、TALIS办学自主权调查结果分析 |
三、TALIS2018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与分析 |
第二节 PISA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研究 |
一、PISA测评的内容与方法 |
二、PISA2015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与分析 |
第三节 SABER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研究 |
一、SABER评估的工具与方法 |
二、SABER-SAA在各国的评估实践案例 |
三、SABER对上海校长办学自主权的评估发现 |
第四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调查的启示 |
第四章 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实证调查 |
第一节 实证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一、问卷设计 |
第二节 样本分布与工具有效性分析 |
一、样本数据准备 |
二、样本属性分布 |
三、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分析 |
第三节 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数据概览 |
一、校长办学自主权在性别上的数据概览 |
二、校长办学自主权在年龄段上的数据概览 |
三、校长办学自主权在职位上的数据概览 |
四、校长办学自主权副校长分管上的数据概览 |
五、校长办学自主权在学历上的数据概览 |
六、校长办学自主权在任职总年限段上的数据概览 |
七、校长自主权在学段类型上的数据概览 |
八、校长办学自主权在行政区属性上的数据概览 |
第五章 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校长办学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差异比较 |
一、“学校形象”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二、“发展规划”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三、“组织领导”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四、“人事管理”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五、“财物管理”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六、“学生德育”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七、“课程建设”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八、“教学实施”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九、“教师发展”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十、“教育科研”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第二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性别差异 |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性别差异 |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性别差异 |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性别差异 |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性别差异 |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性别差异 |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性别差异 |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性别差异 |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性别差异 |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性别差异 |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性别差异 |
第三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年龄段差异 |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年龄段差异 |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年龄段差异 |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年龄段差异 |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年龄段差异 |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年龄段差异 |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年龄段差异 |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年龄段差异 |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年龄段差异 |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年龄段差异 |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年龄段差异 |
第四节 副校长自主权分管职能差异 |
一、在“学生德育”上的分管职能差异 |
二、在“课程建设”上的分管职能差异 |
三、在“教学实施”上的分管职能差异 |
第五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学历差异 |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学历差异 |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学历差异 |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学历差异 |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学历差异 |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学历差异 |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学历差异 |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学历差异 |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学历差异 |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学历差异 |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学历差异 |
第六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五、在“财物管理”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第七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学段类型差异 |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第八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行政区属性差异 |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一、扩大校长的人事和财务自主权,平衡好规范与活力 |
二、加强校长课程教学和育人能力,寻找办学内生动力 |
三、增强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自主权、营造独特育人文化 |
四、优化校长内部管理领导自主权,强调绩效责任分布 |
五、落实校长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注重教育科研引领 |
第二节 思考和建议 |
一、关注校长角色和校长队伍建设 |
二、聚焦重点领域的校长办学自主权 |
三、加强校长用好办学自主权的能力建设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实证调查样本代表性存在不足 |
二、实证调查数据与国际数据的对接存在不足 |
三、访谈数据运用和学校案例分析存在不足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类 |
二、英文类 |
附录 |
附录一 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访谈提纲 |
附录二 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上海交通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工科”综合性实验教学“微”管理研究[J]. 权双璐,郭婷,金悦,桂亮,胡改玲.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1(06)
- [2]基于B/S模式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 李运金,吴守仓,张之江.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1(11)
- [3]本研课程管理融合:动因分析与路径设计[J]. 黄波,董增川,沈扬,朱昌平,李峰,陈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1(08)
- [4]综合类高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数字化构建 ——以APP“艺设通”设计为例[D]. 潘悦琛.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5]基于J2EE的在线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宁光莹. 阜阳师范大学, 2021(12)
- [6]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邓晶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7]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高原. 广西大学, 2021(12)
- [8]美国中小学生违纪行为预防与干预机制探究 ——以全校范围信息系统(SWIS)为例[D]. 商然.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9]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的建设 ——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D]. 王鑫铭.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比较研究[D]. 陈慧.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