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期手术治疗胫骨骨折合并小腿皮肤撕脱伤8例

I期手术治疗胫骨骨折合并小腿皮肤撕脱伤8例

一、I期手术治疗胫骨骨折合并小腿套状皮肤撕脱伤8例(论文文献综述)

邓江涛,高建华,曲恒顺,程欢,孙士奎,杨学涛[1](2021)在《高海拔地区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分阶段手术,重视创面处理,结合多种骨折固定方法治疗的62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男51例,女11例,年龄14~59(37.2±12.3)岁,病程7~59(23.7±15.5)d。所有患者伴有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14例,Ⅱ型24例,ⅢA型14例,ⅢB型8例,ⅢC型2例。观察骨折修复及创面愈合情况,并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5例获得随访,时间4~36(14.7±8.5)个月,7例失访。根据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33例,良16例,中4例,差2例。2例创面愈合差,1例跟腱部分坏死,1例骨折不愈合,2例骨折延迟愈合。结论:重视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及创面保湿的管理,对骨折分阶段手术并充分保护骨折端血运,是治疗高海拔地区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

杨来新[2](2020)在《膜诱导成骨结合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背景小腿前部及足踝部软组织覆盖少,皮肤移动性差,损伤后容易造成骨或(和)肌腱外露。对于这种损伤,目前多采用皮瓣移植或骨-肌皮瓣移植进行修复重建。但是对于严重的骨和软组织联合缺损,目前多采用反复清创、大段骨移植及皮瓣移植等步骤的方法来治疗,尚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治疗时间长,预后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因此,寻找相对简便、能够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法是创伤外科医师面临的重要任务。目的比较膜诱导成骨结合皮瓣移植和单边外固定结合颗粒状松质骨植骨修复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借鉴。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5例严重创伤导致的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35.3±7.9)岁;致伤因素:车祸伤12例,砸伤1例,机器挤压伤2例。I期手术:早期行清创术,术后1周无感染迹象行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并应用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行皮瓣移植覆盖创面,皮瓣切取范围7.0cm×12.0cm-16.0cm×21.0cm。骨缺损长度为5.2cm-15.1cm,平均(9.7±2.8)cm。II期手术:I期术后8-12周,平均10周取出骨水泥后行自体骨移植手术。同时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联合颗粒状松质骨移植治疗的12例严重小腿开放性损伤伴骨缺损保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5-50岁,平均年龄(37.1±10.6)岁。致伤因素:车祸伤10例,砸伤1例,机器挤压伤1例。清创后骨缺损长度为4.9cm-13.2cm,平均(9.2±2.7)cm。对照组采用早期清创、外固定架固定,VSD覆盖及颗粒状松质骨植骨、皮瓣覆盖创面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骨缺损长度和伤情上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和感染率以及骨质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结果1.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和感染率的比较:观察组15例患者中13例I期术后伤口均达到甲级愈合,2例皮瓣周围出现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无深部感染的发生。II期术后伤口均达到甲级愈合,无感染的发生。对照组外固定架术后,12例患者中有8例甲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2例发生感染,经反复换药后治愈;颗粒植骨及皮瓣覆盖创面后,9例甲级愈合,2例出现皮瓣坏死,1例发生深部感染,经反复清创及换药后痊愈。观察组伤口感染率和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骨质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9±2.7)月。观察组II期植骨重建术后,所有骨缺损均获得愈合,无合并感染、畸形愈合等情况;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7.9±1.2)月。骨缺损愈合分级为优,按照Paley评定标准评定踝关节及膝关节功能,其中优13例,良2例。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平均(25.8±4.9)个月。骨重建及皮瓣修复术后,2例骨质不愈合,再次手术及植骨后12月获得骨质愈合;1例合并感染,行反复清创后感染控制,反复多次手术后获得骨质愈合。愈合时间为12-27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8.9±5.3)个月,骨缺损愈合分级9例为优,2例为良,1例为差;按照Paley评定标准评定踝关节及膝关节功能,其中优9例,良2例,差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骨折愈合时间、骨缺损愈合分级以及paley评分标准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膜诱导成骨结合皮瓣移植比单边外固定结合颗粒状松质骨移植修复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骨缺损更能够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抗感染能力,促进骨质愈合,是小腿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郭宗慧,余霄,唐寅,付有伟,庞清江[3](2019)在《真皮下血管网层反取皮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后急诊给予真皮下血管网层反取皮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0例;年龄16~67(48±13)岁。车祸伤19例,碾轧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5±1) h。所有病例给予I期彻底清创,真皮下血管网层反取皮植皮后多切口引流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覆盖7~10 d。拆除VSD观察创面成活情况:如果坏死面积大,需清创切痂待创面肉芽生长满意后择期再次取皮植皮术;小面积坏死皮肤加强换药直至愈合。结果:30例均获随访,时间7~48(20±11)个月。无一例出现感染,30例经Ⅰ期成活面积均达到85%以上;5例皮肤坏死范围在12%左右,Ⅱ期经再次清创游离植皮后愈合,其余患者经过加强换药后均获愈合。真皮下血管网层回植的皮肤颜色、弹性、感觉、耐磨耐压性良好,各关节活动良好,未见明显皮肤粘连引起肢体活动受限。结论:真皮下血管网层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可大大降低了创面感染率,促进了皮片与创面的贴敷,利于引流,提高了反取皮的成活率,改善了下肢关节功能。

胡长青[4](2017)在《延迟皮瓣的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延迟效应在小腿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中足及前足创面中的作用足部损伤修复的难点为中足及前足,因为该部位的损伤如果利用小腿筋膜蒂皮瓣修复时,常因为远端血管穿支纤细而难以成活,或蒂部难以达到相应的长度而发生过度牵拉导致皮瓣血运障碍。尤其是中老年病人,血管常常发生硬化,穿支血供受影响更加显着,所以皮瓣移植早期常发生部分坏死,创面需要长期换药或二次取皮植皮处理,甚至有时发生远端再次骨外露而需手术咬除部分骨质方能闭合创面,更有甚者为了保留足底负重区需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处理极为棘手。我们从2005年3月到2016年9月对部分病人采用延迟小腿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中足及前足创面(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皮瓣12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7例),与常规的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中足及前足创面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皮瓣14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8例),旨在明确延迟皮瓣在逆行小腿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中足及前足创面的临床应用中是否具有优势。目的:探讨病人中足及前足损伤时应用小腿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3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41例(4565岁)中足及前足损伤病人,其中19例行延迟的筋膜穿支蒂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皮瓣12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7例),另外22例病人行直接筋膜穿支蒂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皮瓣14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8例),对术后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并随访半年。结果:术后两组皮瓣仍需二期手术处理或长期换药处理的病例数经统计分析有明显差异,半年后两组皮瓣的优良率经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病人中足及前足损伤时应用延迟的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创面时,其效果从近期术后处理方面观察明显优于不进行延迟而直接行皮瓣转移的病例组,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并减少了二次手术率。第二部分延迟效应在腹部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中的应用全手脱套伤是手外科一种极为严重的损伤,手部掌背两侧均受累,处理不当则手部功能严重受损,如何有效的修复手部掌背两侧损伤是外科医师的一大挑战。传统的腹部包埋手掌后取出植皮的手术方法历时较长,且植皮难以一次成活。为了更加简单有效的处理该种损伤,该研究于2006年3月2016年9月采用腹部迟延皮瓣修复手部掌背两侧复合皮肤撕脱伤11例,与传统的腹部包埋患手后取出植皮的病例(14例)进行临床比较,对住院时间,手术后手部功能及肩肘关节术后活动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了解两种术式临床效果有无差异。目的:探讨腹部迟延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的疗效。方法:收治手部掌背两侧全手脱套伤患者共11例,其中机器挤压撕脱伤9例,热压伤2例。手部彻底清创后首先用1.2mm克氏针将各指间关节固定于伸指位。将患手牵至对侧腹部较舒适位置做标记,患手包埋于腹部,利用腹部皮瓣及腹部迟延皮瓣共同修复手部掌背两侧全手脱套伤。另14例手部掌背两侧全手脱套伤患者按传统的腹部包埋患手后取出植皮的手术方法治疗。对两组病例的住院时间,手术后手部功能(ATM)及肩肘关节术后活动度(6周时及12周时)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1例术后皮瓣均成活,皮瓣血运正常,耐磨性好,手部恢复部分拿捏功能,其中有1例出现张力性水泡,表皮部分结痂,经换药后痂皮脱落,有1例发生感染,克氏针外露,给予创面换药引流后感染控制,延期清创缝合。随访6-12个月,皮瓣耐磨性及手部功能均较满意。14例传统术式的病人,一次取皮植皮成活的病例2人,两次取皮植皮成活的病例8人,三次取皮植皮成活的病例4人。两种术式的住院时间,手术后手部功能及短期内(12周)肩肘关节术后活动度均存在差异,显示延迟皮瓣组效果优于传统术式组。结论:腹部迟延皮瓣用于修复手部掌背两侧全手脱套伤行之有效,术后手部可恢复部分拿捏功能,并能完成书写等较精细动作,是修复手部掌背两侧联合损伤的理想方法之一。第三部分利用新西兰白兔研究延迟皮瓣的时间效应关系临床工作者采取皮瓣延迟的方法延期转移皮瓣,临床效果往往优于一期转移皮瓣,皮瓣成活率及成活面积均显着提高。但延迟时间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认为一周后皮瓣内血管重构,增粗的效应就开始减缓,所以提出一周后转移延迟皮瓣即可,也有学者认为十天之内皮瓣内血管重构一直进行的非常活跃,十天之后重构速度放缓,所以提出十天后转移延迟皮瓣为最佳时机。我们利用动物实验对该时效进行研究,选取新西兰大白兔50只,根据实验设计,在其腹部固定位置(具体见第三部分图1A、B)切取长宽比例为1:2的皮瓣。这些动物分为两组。其中一组30只,在不同的时期将皮瓣掀起对标记血管的宽度进行测量,通过统计比较了解皮瓣延迟后血管变化情况,并于最后一次实验时取材皮瓣中央区(Choke区)得到30个标本。另外20只,其中10只当天腹部切取皮瓣而后中央区取材,另外10只行延迟皮瓣后于第5天取材皮瓣中央区。对上述两组共取得的50个中央区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CD31标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管数量,并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进行CD31定量分析,以此判断新生血管数目。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延迟皮瓣的最佳时限,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分别是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其中组一进行不同时间段延迟皮瓣蒂部血管直径的观察。该组3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亚组(第1组、第2组、第3组),分别进行0、5、10、15,0、4、8、12,0、3、6、9天前述项目的观察。在15、12、9天3个亚组的实验结束时对上述白兔的皮瓣中央区取材,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CD31标记)染色后观察血管增殖情况,并用Western bolt的方法进行CD31定量分析,以此判断新生血管数目。实验组二,共计20只白兔;其中10只(第4组)在0天时取材皮瓣中央区行HE染色、组化及Western检测CD31,而另外10只(第5组)则同时进行皮瓣延迟术,术后5天取材皮瓣中央区后行HE染色、组化及Western检测CD31。所有分组均依照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实验组一的3个亚组在其腹部切取皮瓣后,根据实验设计在不同的时间点将筋膜层掀起,于手术当时对每只四个观察点的血管宽度进行记录,每次记录观察完毕后彻底冲洗伤口后放置无菌橡胶隔层后原位缝合皮瓣,术后饲喂抗生素(阿莫西林0.2g/100ml饮用水)。对实验组一内3个亚组不同时段得到的40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血管变化趋势。同时对实验组一取得的30个中央区标本及实验组二取得的20个中央区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CD31标记)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毛细血管的数量,并用Western的方法进行CD31定量分析。结果:比较得到的各组血管直径的数据发现,延迟皮瓣于术后3-6天主要血管的增粗趋势最快,4-8天,5-10,6-9,8-12天均在继续增粗,但趋势逐渐减缓,在10-15天处于停滞状态。比较得到的50个中央区标本,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镜下毛细血管数量计数,并用Western的方法进行CD31定量分析,发现手术当天与5天时比较,皮瓣内Choke血管的数量显着增长,5天时与9天时比较,皮瓣内Choke血管的数量仍在增长;而9天时与12天时,12天时与15天时比较,皮瓣内Choke血管的数量统计无显着变化。结论:延迟皮瓣Choke区毛细血管增殖在前5天最快,第9天停止,皮瓣蒂部主要供血动脉扩张在3-6天最快,第10天停止,实施皮瓣延迟术的延迟时间一般可把握在10天左右,超过该时限,皮瓣内血管增殖及增粗的变化几乎停滞,且外周组织可与皮瓣发生血运重建而失去延迟意义。

邱广伟,孙志刚,崔永珍,朱敬民[5](2014)在《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烧伤科收治41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用急诊清创、制成保留皮肤全层及真皮下血管网层皮片或全厚皮片回植,部分患者后期再次清创、肉芽创面游离植皮以及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封闭创面。撕脱部位合并的骨折均采用外固定架、髓内钉或克氏针固定。结果41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8例患者创面一期愈合;7例患者一次手术后留有部分创面,经换药后创面愈合;15例患者术中及术后残留创面较大,行二次手术肉芽创面植皮;1例患者双下肢毁损严重,远端血运差,二次手术行双下肢截肢术。41例术后均随访13年,除截肢外,回植皮肤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无明显瘢痕挛缩导致的功能障碍。结论早期采用保留皮肤全层及真皮下血管网层皮片或全厚皮片回植是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胡继超[6](2014)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冷藏技术在手足皮肤回植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总结联合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冷藏技术回植手足撕脱皮肤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利用联合技术回植手足撕脱皮肤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例。试验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封闭创面,4℃或-80℃保存撕脱皮肤,4℃低温保存皮肤4天后原位回植5例,修复皮瓣供区3例;-80℃冷冻皮肤伤后7-8d回植4例,45d回植1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8-62岁,平均40.8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4h,平均2.4h。受伤原因:机器伤7例,车轮碾压6例。受伤部位:手指2例,手背侧5例,足背侧6例。撕脱皮肤面积:5cm×6cm~13cm×16cm,4例患者合并肌腱、骨外露;对照组采用皮肤撕脱急诊回植方式,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7-60岁,平均35.3.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4h,平均2.3h。受伤原因:机器伤6例,车轮碾压7例。受伤部位:手指3例,手背侧4例,足背侧6例。撕脱皮肤面积:4cm×6cm~12cm×16cm,3例患者合并肌腱、骨外露。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在统计学中的差异无意义,具有可比性。比较创面负压吸引联合冷藏技术回植皮肤组成活情况。结果:试验组13例回植皮肤中,1例小腿至足背部皮肤脱套伤患者足背皮肤回植完全坏死,1例4指皮肤脱套伤45d回植后成活约30%,后多次植皮治愈。余回植皮肤成活面积大于85%,换药后治愈。按照贾金鹏等的皮肤成活面积评价标准,获得优11例,中1例,差1例。成活11例病例无植皮处破溃等并发症,术后随访4-22个月,植皮柔韧性良好。感觉恢复按BMRC标准:S3+2例,S38例,S23例。对照组皮肤成活获得优2例,良4例,中2例,差5例。皮肤回植区多出现无规则局灶状坏死。感觉恢复按BMRC标准:S3+2例,S37例,S24例。两组皮肤成活面积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冷藏技术回植手足撕脱皮肤,为二期手术患者创面准备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时间空间。尤其对于大面积皮肤撕脱患者,可有效利用撕脱皮肤,减少植皮供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痛苦,减少植皮供区瘢痕、色素沉着等并发症,疗效满意。

蒋波,赵有光,朱辉,樊健,俞光荣,袁锋[7](2014)在《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微创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采用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下段骨折15例,其中闭合性10例,开放性5例。首先处理软组织损伤,闭合性损伤予抗炎、脱水、消肿,开放性损伤予清创、抗炎,待肢体肿胀消退、软组织无感染征象时进行内固定手术。骨折经闭合复位,经皮插入胫骨远端锁定钢板,以桥接方式固定,开放性损伤患者于内固定后对创面进行皮片或皮瓣覆盖。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4.1个月(1220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3周(1228周),无骨不连、畸形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结束时根据AOFAS评分系统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 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软组织保护好、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可靠方案。

李海鹏[8](2012)在《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运用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病例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4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年龄18~70岁,右侧12例,左侧8例,按照AO标准分型其中A型骨折19例,B型骨折13例,C型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I型3例,Ⅱ型1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以MIPPO组为实验组,以OPIF组为对照组。根据开放骨折、AO软组织损伤分类情况决定手术时机。对于软组织肿胀不重的闭合骨折和可以耐受手术的开放骨折患者,于伤后8h内手术。所有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闭合骨折及不能耐受手术的开放骨折患者均予跟骨牵引,伤后3~12d软组织肿胀消退,无感染,再行手术治疗。术后1年对其进行随访,运用Johner-Wruh疗效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以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临床愈合时间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出现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Johner-Wruhs疗效评定评分优良率比较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优越性,患者手术和住院的时间短,对患者的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愈合率高,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潘永德[9](2009)在《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临床治疗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比较不同病情分别采用原位缝合,反取皮植皮法及异位取皮植皮法等治疗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自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两年收治的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6例。本组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6~57岁,平均32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损伤37例占82.2%。机械伤3例,占6.7%,其它5例,占11.1%。46例中,属于片状撕脱伤31例,占66.7%,套状撕脱伤10例,占22.2%,潜行性撕脱伤5例,占11.1%。按部位分析,下肢及足部37例,占82.2%,上肢及手部8例,占17.8%。其中并发休克,20例,占44.4%,重要血管神经损伤16例,占35.5%,并发骨折及四肢关节损伤35例,占76.0%,入院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36小时,平均时间8.0小时。结果:根据伤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经平均12.3个月的随访,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但创面愈合及外形、功能存有差异,结果的优劣与组织损伤程度及处理方法选择密切相关。46例中原位缝合法组共16例,结果优4例,良6例,中等4例,差2例;反取植皮法共25例,结果优15例,良5例,中等4例,差1例;异位取皮共5例,优2例,良3例。结论: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伤情特点来选择,早期血液循环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是临床预后的关键。对皮肤撕脱面积较大,皮肤完全剥脱,皮肤及皮下组织血供丧失,皮肤受损不重者多选用反取皮法早期治疗;原位回植是早期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一种很实用的方法,且操作简便,皮片成活后质量高,对患者损伤小;异位取皮植皮法特别适应于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皮肤缺损面积大,需要供皮面积大的患者,优点是成活率高,简单易行,易于渗出液排出和愈合;缺点是皮肤耐磨性差易破损,瘢痕较多,需要供区,影响供区功能,换药时间长需10—20d,不利于骨折的治疗。

顾纯[10](2009)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影响愈合的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愈合情况,研究影响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胫腓骨骨折的一般情况及特点,外固定支架的治疗现状,以及中西医对骨折愈合的研究情况;观察40例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愈合情况,研究骨折开放与否,腓骨固定与否,术后支架动力化与否等因素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1.所有患者均愈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18±2.30个月。其中术后3个月愈合有4例,术后4个月愈合有6例,术后5个月愈合有7例,术后6个月愈合有8例,术后7个月愈合有5例,术后8个月愈合有3例,术后9个月愈合有4例,术后10、11、12个月愈合各有1例。术后3个月时骨痂生长情况评分平均为1.40±0.93分,患肢功能优良率为70%。2.闭合性骨折的患者在平均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的骨痂生长评分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均较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有显着差异(P<0.05)。3.所有胫腓骨骨折腓骨行钢板固定的患者,以及其中闭合性骨折患者,在平均愈合时间与未固定腓骨的患者有显着差异(P<0.05),而术后3个月的骨痂生长评分,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其中开放性骨折腓骨行钢板固定的患者在上述指标上与未固定腓骨的患者均无显着差异(P>0.05)。4.所有胫腓骨骨折术后支架动力化的患者,以及其中闭合性骨折患者,在平均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的骨痂生长评分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均较未动力化的患者有极显着差异(P<0.01);而开放性骨折术后支架动力化的患者在上述指标上也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确切,也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好方法;2.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愈合情况较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差;3.胫腓骨骨折治疗中若能予腓骨坚强固定,可能对骨折愈合有积极影响;4.术后支架动力化,可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二、I期手术治疗胫骨骨折合并小腿套状皮肤撕脱伤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期手术治疗胫骨骨折合并小腿套状皮肤撕脱伤8例(论文提纲范文)

(1)高海拔地区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
    2.2 术后处理
3 结果
    3.1 疗效评价标准
    3.2 治疗结果
4 讨论
    4.1 重视患者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及创面保湿管理
    4.2 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分阶段手术仍是开放性骨折救治中的重要原则
    4.3 重视骨折端血运的保护

(2)膜诱导成骨结合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5 本课题的研究不足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Masquelet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3)真皮下血管网层反取皮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真皮下血管网层反取皮回植术的临床意义
    4.2 撕脱皮肤的处理
    4.3 创面的处理
    4.4 术后康复

(4)延迟皮瓣的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延迟效应在小腿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中足及前足创面中的作用
    引言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延迟效应在腹部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中的应用
    引言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利用新西兰白兔研究延迟皮瓣的时间效应关系
    引言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一: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延迟皮瓣choke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治疗方法
        1. 入院处理:
        2. 手术方法:
        3. 合并伤治疗:
        4. 术后处理:
结果
讨论

(6)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冷藏技术在手足皮肤回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术后护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植皮愈合情况
    2.2 植皮成活面积评价
    2.3 皮肤神经感觉功能评价
    2.4 随访情况
3 讨论
    3.1 皮肤的结构
    3.2 影响植皮成活的因素
    3.3 传统方法治疗的不足
    3.4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优势
    3.5 低温保存对皮肤活性的影响
    3.6 甘油溶液预处理程序与皮肤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关系
    3.7 低温保存时间对皮肤活性的影响
    3.8 自体冷藏皮肤回植的优点
    3.9 手掌及足底负重区皮肤低温保存原位回植
    3.10 手指皮肤脱套伤皮肤低温保存原位回植需要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主持课题和发表论文

(7)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微创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3.2 手术方法的选择
    3.3 M 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优势
    3.4 钢板的选择
    3.5 注意事项
4 结论和展望

(8)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对象和临床资料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治疗
    4 疗效评定
        4.1 观察指标
        4.2 Johner-Wruhs 疗效评分
        4.3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4.4 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参考
    5 统计方法
    6 结果与分析
        6.1 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的比较
        6.2 两组皮肤坏死、钢板外露、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的比较
        6.3 两组术后 Johner-Wruhs 疗效评定优良率比较:
讨论
    1 胫骨骨折的特点
    2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
    3 关于骨折的生物学固定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
    4 MIIPO 技术原理及优势
    5 关于锁定加压钢板(the 1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system,LCP)
    6 MIPPO 技术胫骨干骨折的注意事项
    7 MIPPO 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优缺点
    8 MIPPO 技术与其他微创方法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临床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纳入标准
        (四) 排除病例标准
        (五) 剔除病例标准
    二、病例分类
    三、治疗方法
        (一) 入院检查
        (二) 方法选择
        (三) 方法简介
    四、疗效评价
        (一) 疗效判定标准
        (二) 结果及分析
    五、分析
讨论
    一、皮肤撕脱伤的发生机制及生物力学研究
    二、皮肤撕脱伤损伤分型
    三、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
        (一) 大面积撕脱伤治疗方法的选择
        (二) 手术中注意的事项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10)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影响愈合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胫腓骨骨折基本理论
        1.1 解剖概要
        1.2 病因
        1.3 类型
        1.4 临床特点
    2.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现状
        2.1 种类分型
        2.2 外固定支架适应症及注意问题
    3. 现代医学对骨折愈合的研究
        3.1 骨折的愈合过程分期
        3.2 骨再生过程的三个主要条件
        3.3 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的骨生长因子
        3.4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5 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
        3.6 骨折愈合的观察方法及其优缺点
    4. 中医学对骨折愈合的研究
        4.1 病因病机
        4.2 治疗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情况
    2. 诊断标准
        2.1 诊查要点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试验终止
        2.5 脱落病例及其处理
    3. 治疗方法
        3.1 手术治疗
        3.2 功能锻炼
        3.3 术后支架调整与动力化
        3.4 疗程与随访
    4.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4.1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4.2 骨痂X线评分
        4.3 胫骨骨折疗效评价
    5. 统计方法
    6. 结果及分析
        6.1 骨折的开放与否对愈合的影响
        6.2 腓骨固定与否对愈合的影响
        6.3 外固定支架的动力化与否对愈合的影响
第三部分 讨论与体会
    1.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特点
    2. 腓骨固定与否对胫腓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3. 外固定支架动力化与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4. 胫腓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处理
        4.1 创伤性筋膜间隙综合征
        4.2 钉道感染
        4.3 固定螺钉松动
        4.4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
        4.5 关节功能障碍或创伤性关节炎
参考文献
附录
    1.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2. 部分病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I期手术治疗胫骨骨折合并小腿套状皮肤撕脱伤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海拔地区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体会[J]. 邓江涛,高建华,曲恒顺,程欢,孙士奎,杨学涛. 中国骨伤, 2021(12)
  • [2]膜诱导成骨结合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疗效观察[D]. 杨来新.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3]真皮下血管网层反取皮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J]. 郭宗慧,余霄,唐寅,付有伟,庞清江. 中国骨伤, 2019(06)
  • [4]延迟皮瓣的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研究[D]. 胡长青. 苏州大学, 2017(04)
  • [5]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治疗[J]. 邱广伟,孙志刚,崔永珍,朱敬民.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4(05)
  • [6]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冷藏技术在手足皮肤回植中的应用[D]. 胡继超. 浙江大学, 2014(05)
  • [7]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微创治疗[J]. 蒋波,赵有光,朱辉,樊健,俞光荣,袁锋.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4(01)
  • [8]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D]. 李海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9]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临床治疗的研究[D]. 潘永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S1)
  • [10]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影响愈合的因素分析[D]. 顾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I期手术治疗胫骨骨折合并小腿皮肤撕脱伤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