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廖克强,卓左斌[1](2021)在《自体血引流回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自体血引流回输,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根据输血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单纯输注异体血,观察组给予自体血引流回输,对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进行统计比较,并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血输血情况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数均显着降低,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实际引流量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在异体输血量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手术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输血反应等不良情况。结论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自体血引流回输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着降低异体输血量,能够对临床用血紧张情况进行有效缓解,值得进一步推广。
陈大为[2](2020)在《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患者失血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联合自体血回输(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BT)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失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骨科一区诊断为FNF并行单侧THA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87例患者,其中A组(TXA联合ABT试验组n=30例)、B组(TXA对照组n=28例)、C组(ABT对照组n=29例)。A组:15mg/kg TXA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切皮前15分钟静脉滴注,2g(20ml)TXA原液关闭切口后局部关节腔内注入,联合ABT。B组:15mg/kg TXA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切皮前15分钟静脉滴注,2g(20ml)TXA原液关闭切口后局部关节腔内注入,不联合ABT。C组:100ml生理盐水切皮前15分钟静脉滴注,20ml生理盐水关闭切口后局部关节腔内注入,联合ABT。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1、3、5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血小板(Platelet,Plt),术后3天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Hidden Blood Loss,HBL)、总失血量(Total Blood Loss,TBL)、术后2周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及其他不良事件(脑梗塞、脑出血、肺栓塞、切口感染等)发生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骨折类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疾病例数、选择假体的类型、术前Hb及Plt、术前TT、APTT、PT、FIB、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未输异体血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骨折类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疾病例数、选择假体的类型、术前Hb及Plt、术前TT、APTT、PT、FIB、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效性结果:A组、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三组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后1天、3天Hb的比较,A组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3天Hb与术前Hb差值的比较,A组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结果:三组术后2周内DVT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后1、3、5天Plt,术后3天TT、APTT、PT、FIB及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A联合ABT可减少老年FNF行单侧THA患者的TBL,且对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不增加DVT的形成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李杰敏,杨雪红,赵盼,刘洁杏,肖丽玲[3](2019)在《自体血引流回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自体血引流回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12月同一治疗组初次行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9例,将单纯输注异体血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自体血引流回输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及术中出血量、异体血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与输血反应和发热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异体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与红细胞计数、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发热反应。结论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血输注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自体血引流回输患者的异体输血量明显低于单纯输注异体血的患者。目前国内血源紧张,自体血引流回输可有效缓解临床用血紧张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经亚威[4](2017)在《自体引流血回输在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自体引流血回输在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的病例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收入院并由同一组医生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于术后使用绿清公司生产的自体血回输器并回输了一定量的术后引流血。通过对引流血成分测定,以及患者术后的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回输量、隐性失血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探讨自体血会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同时对自体血回输器在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当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讨论。结果:本组研究的30例患者平均自体血回输量为364ml,平均总引流量为758ml,回输量占总引流量的48%,平均隐性失血量为926ml,平均异体血输血量为250ml,异体血输血率为50%。术后1、3、7天的静脉血HB、RBC、HCT较之术前出现明显的下降,术后第3天达到最低值,与术前相比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钾离子、钙离子及黄疸三项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引流血血涂片染色见红细胞形态保持完整,未见红细胞碎片,引流血HB、RBC、HCT较之术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血黄疸三项水平在正常值范围内,血钾水平升高,血钙水平降低;本组研究的所有病例在自体血回收的过程当中未出现发热、过敏、溶血性黄疸等情况。结论:自体血回输器在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患者异体血的输注量和输注率。
徐晓斓[5](2015)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术后自体血回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80例行单侧初次TKA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与常规引流组各40例;记录术后6h、24h引流量、输血量、术后24h血红蛋白值及并发症等。结果:自体血回输组6h引流量、24h引流量分别为(415.4±198.5)ml、(606.5±210.9)ml,常规引流组为(345.1±136.7)ml、(506.2±227.1)ml。输血总量分别为(1.5±1.3)μ、(2.2±1.3)μ。术后24h血红蛋白值分别为(96.7±9.7)g/dl、(95.0±1.3)g/dl。结论:自体血回输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的医疗技术,有利于维持术后较高的血红蛋白值,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掌握自体血回输的使用方法及护理要点,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
江盈盈,侯伟,王儒蓉[6](2015)在《下肢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常伴随大量失血。输血的不利影响以及血源的紧张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采取围术期血液保护措施减少异体血的使用成为下肢关节置换术的重点。为给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就近年来下肢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液保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李林涛,吴海山,吴宇黎,符培亮,丁喆如[7](2015)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策略》文中认为目的综述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前、术中及术后血液管理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方式较多,其中术前包括补充铁剂、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自体血储备,术中包括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技术、抗纤溶治疗、使用止血带等,术后包括使用自体血回输系统以及严格的输血指征。对贫血患者,术前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者联合自体血储备可以降低术后输血率,术中使用止血带及静脉输注氨甲环酸也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术后采取严格的输血指征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应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综合使用多种方式,减少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促进患者康复。
李伟[8](2014)在《应用抗凝药条件下全髋关节置换后自体引流血的回输》文中提出背景:采用自体引流回血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异体血需求量,而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抗凝药物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目的:观察应用抗凝药物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进行自体引流血回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与结论:置换后,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总失血量和大腿中部周径变化最大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抗凝药物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自体引流血不会影响患者的隐性失血量,但会造成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增大。
孙亚婷,李金英,刘洋[9](2014)在《自体血液回输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32例,其中试验组(A组)72例采用自体血回输器,对照组(B组)60例采用普通引流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的变化;记录所有输血反应情况。结果:术后A组引流血量(638.5±285.6)ml,B组引流血量(655.6±307.7)ml,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有14例接受异体血输入,B组术后48例接受异体血输入。所有自体血回输均未出现输血反应,异体血输血过程中有3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均消退。结论:应用自体血回输器能够明显减少异体血输入量,降低对异体血的需要,可减少因输入异体血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自体血回输虽无法完全纠正术后患者贫血症状,但它可以减少输入异体血的机会。因此,在异体血血源紧张的情况下,应用自体血回输器回输自体血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喻长纯,杨明路,杜兴升[10](2013)在《全膝关节置换后高负压引流下的隐性失血》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通常评价关节置换患者出血量主要是记录置换中的出血量和置换后的引流量,这些只是显性失血量,研究表明隐性失血量可达到并超过总量的50%。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高负压引流和普通负压引流失血量,评价高负压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60例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根据置换后采用的负压吸引不同分为高负压引流组和普通负压引流组(对照组),每组30例。通过Gross方程推算,对膝关节置换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最)和输血量进行分析,并对两组置换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高负压引流组患者总失血量为(646±184)mL,隐性失血量为(215±128)mL;对照组患者总失血量为(867±296)mL,隐性失血量(457±268)mL;高负压引流组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高负压引流组平均输血量224 mL,对照组平均输血量467 mL。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采用高负压引流,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置换后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尤其是隐性失血量的减少,有利于病情的观察、处理,规避潜在的风险,有利于置换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自体血引流回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计数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输血量的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讨论 |
(2)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患者失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写语英文索引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1.1 一般资料 |
2.1.2 股骨颈骨折诊断及分型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 |
2.2.2 病例筛选 |
2.2.3 术前准备 |
2.2.4 干预方式 |
2.2.5 手术方法 |
2.2.6 药品及设备 |
2.2.7 术后处理 |
2.2.8 观察指标 |
2.2.9 失血量的计算公式 |
2.2.10 数据资料的质量控制 |
2.2.11 依从性解决方案 |
2.3 研究流程图 |
2.4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病例说明 |
3.2 一般资料 |
3.2.1 术前基线资料 |
3.3 有效性结果 |
3.3.1 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比较 |
3.4 安全性结果 |
3.4.1 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前与术后1、3、5天血小板比较 |
3.4.2 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比较 |
3.4.3 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
3.4.4 不良事件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自体血引流回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讨论 |
4 小结 |
(4)自体引流血回输在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4 术后护理 |
1. 4. 4 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消失后患者即可进行足背伸跖曲运动, 第三天开始CPM功能锻炼, 所有锻炼以不疲劳为度。 |
1. 4. 5 术后并发症预防如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 |
2 结果 |
3 讨论 |
(6)下肢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围手术期失血的预测与评估 |
1.1 隐性失血的关注 |
1.2 围手术期出血的高危因素[7] |
2 下肢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措施 |
2.1 术前血液保护技术 |
2.1.1 铁剂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ecombinanthuman erythropoietin, rhEPO) |
2.1.2 术前自体血储存 (preoperative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D) |
2.1.3 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 (acute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ANH) |
2.2 术中血液保护技术 |
2.2.1 手术方式的改进 |
2.2.2 麻醉药物及麻醉方式的选择 |
2.2.3 术中自体血回收 |
2.2.4 术中药物干预 |
2.2.5 控制性降压 |
2.3 术后血液保护技术 |
2.3.1 术后引流管处理 |
2.3.2 术后引流血自体回输 |
2.3.3 关节腔内药物注射 |
3 小结 |
(7)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前血液管理 |
1.1 补充铁剂 |
1.2 使用EPO |
1.3 PAD |
2 术中血液管理 |
2.1 ANH |
2.2 抗纤溶治疗 |
2.3 应用止血带 |
3 术后血液管理 |
3.1 自体血回输系统 |
3.2 输血指征 |
4 总结 |
(8)应用抗凝药条件下全髋关节置换后自体引流血的回输(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2 结果Results |
2.1 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数量分析及临床资料 |
2.2 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前的疾病类型 |
2.4 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
3 讨论Discussion |
(9)自体血液回输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自体血液回输器的应用 |
2.1 负压调节 |
2.2 操作方法 |
2.3 自体血回输器的护理 |
2.4 特殊情况处理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自体血回输器的有效性 |
4.2 自体血回输器的安全性 |
(10)全膝关节置换后高负压引流下的隐性失血(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设计: |
时间及地点: |
对象: |
诊断标准: |
纳入标准: |
排除标准: |
假体类型: |
方法: |
全膝关节置换: |
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计算: |
显性失血量计算: |
隐性失血量计算: |
主要观察指标: |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量 |
2.3 并发症 |
3 讨论Discussion |
3.1 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失血量 |
3.2 全膝关节置换后是否留置引流管仍存在争议 |
3.3 本组实验数据证实 |
3.4 结论 |
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体血引流回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廖克强,卓左斌. 浙江创伤外科, 2021(05)
- [2]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患者失血的影响[D]. 陈大为. 南华大学, 2020(01)
- [3]自体血引流回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 李杰敏,杨雪红,赵盼,刘洁杏,肖丽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24)
- [4]自体引流血回输在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D]. 经亚威. 广州医科大学, 2017(02)
- [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的护理[J]. 徐晓斓.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24)
- [6]下肢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研究进展[J]. 江盈盈,侯伟,王儒蓉. 西部医学, 2015(08)
- [7]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策略[J]. 李林涛,吴海山,吴宇黎,符培亮,丁喆如.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06)
- [8]应用抗凝药条件下全髋关节置换后自体引流血的回输[J]. 李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44)
- [9]自体血液回输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孙亚婷,李金英,刘洋. 中外医学研究, 2014(09)
- [10]全膝关节置换后高负压引流下的隐性失血[J]. 喻长纯,杨明路,杜兴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48)
标签:人工关节论文; 人工关节置换术论文;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论文; 全髋关节置换术论文; 自体输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