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ptimu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design with consideration of uncertainty(论文文献综述)
吴怡[1](2021)在《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造价的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造价的重点,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可行性和工程造价重点,以及工艺设计对城市污水工程处理厂造价的影响。同时,在对相关要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造价的方法。
曹业始,ABEGGLEN Christian,刘智晓,KROISS Helmut,张悦,彭永臻[2](2021)在《改造当前国内污水管网需要综合考虑的四个因素》文中认为研究了国内污水管网的现状并参考欧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外来水入侵、管网里含外来水混合污水的处理量(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城市用水效率和污水收集率是影响污水管网性能和效率的四个因素。以维也纳和苏黎世合流式污水管网系统和维也纳主污水处理厂(VMWWTP)和苏黎世Werdh9lzli污水处理厂为例,比较国内和一些欧洲国家在污水管网外来水入侵、含外来水混合污水的处理量、城市用水效率和污水收集率等方面情况,分析了造成国内污水浓度偏低的因素,提出了估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污水管网系统质量平衡概念模型,说明上述四个因素对污水COD浓度和溢流排放负荷的影响。建议在对当地污水管网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技术和经济分析,制定具有成本效益的污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和升级改造规划,并谨慎考虑修订污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设计准则并制定与外来水处理和排放标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戴同[3](2021)在《基于VFM的多主体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污水处理公用基础设施对改善水环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少、净化质量差成为制约水污染治理效果的重要原因。由政府自建、自营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工程建设、技术水平、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对污水处理效果的要求,进而影响了人们对安全用水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政企合作的PPP模式在污水处理建设、运营项目中得到了大力推广。污水处理PPP项目对水资源用户、政府部门及水务企业而言存在共同的需求基础。但公私合作的PPP模式试行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究其根本原因是未能平衡多方参与主体的利益。现有PPP模式的研究成果多从政府或社会资本方的视角,以博弈的方法分析问题,很少以多方参与主体利益共赢为目标解决问题。本文突破以往PPP模式的合作理论研究,从人们对优质水环境需求的角度出发,以污水处理PPP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方利益的VFM评价及影响社会资本方利益的投资回报为主线,兼顾用户对排污价格的承受能力,运用信息同步反馈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基于VFM评价的多方主体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Vensim软件对满足各方利益相关主体的合作条件进行仿真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加强公私合作过程中的公正性,提高城镇污水处理PPP项目的实施效率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其主要研究如下:(1)污水处理行业、PPP模式、VFM评价相关理论梳理污水处理行业、PPP融资模式、VFM评价的相关概念,深入探讨污水处理PPP项目投资收益评价指标,污水处理项目应用PPP融资模式相比于其他模式的优势,污水处理PPP项目VFM评价的应用等相关理论。(2)污水处理PPP项目决策影响因素分析污水处理PPP项目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每个主体方的决策影响因素均不同。公众期盼尽快享受优质水资源环境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其关键决策影响因素是项目实施速度与效果;排污用户关注污水排放费用是否在其承受能力之内,其关键决策因素是污水处理收费单价;VFM评价是政府方针对PPP项目的主要决策依据;投资收益是水务企业投资污水处理项目的主要决策依据。(3)基于多方主体的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依据污水处理PPP项目中政府方对VFM量值及水务企业方对投资收益的要求,提炼双方利益的共同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量化模型、税费异动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反馈理论构建基于VFM定量评价的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并根据模型中各因子之间的反馈关系设置系统函数。结合上述各子模型构建基于VFM评价的多方主体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4)模型验证及应用分析借助Vensim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实际案例从综合效益最大化、合作边界条件、影响因素敏感性三个方面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基于多方主体视角的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为加强政企合作过程的社会公信力,满足多方主体利益需求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周舒[4](2021)在《基于PPP模式的M区城市污水处理厂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万鹏亮[5](2021)在《某城市污水厂A2O工艺沿程水质特征分析与提质增效方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目标的基本达成与各地区更加严格地方排水标准的相继发布执行,表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提升将是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以西安市某污水厂一期A2O工艺为研究对象进行工艺优化研究,提升工艺的出水水质并减少能源消耗。本文首先使用常规指标、三维荧光数据和LC-OCD对该工艺的沿程污水水质进行分析,发现该工艺中存在初沉池截留碳源、回流污泥携带过多硝态氮、回流混合液携带过多溶解氧、缺氧池碳源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的提质增效方案取消原工艺中初沉池,使用厌缺氧池分点进水的方式解决缺氧池内碳源不足的问题,将原工艺的好氧池第4廊道改造为非曝气区和第2好氧池,在非曝气区的末端进行混合液的回流,在厌氧池、缺氧池和第1好氧池投加悬浮填料增加微生物丰度,增加一个污泥缺氧池削减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基于工艺提质增效方案,在GPS-X仿真平台建立该优化工艺的概化模型并进行模型校正。通过单因素模拟确定工艺的运行参数,最终选定DO、R、r、分段进水比例、填料填充比例、非曝气区与第2好氧池体积比、污泥缺氧池停留时间的最佳参数值分别为2.4 mg/L、160%、50%、20%、25%、6:4、30min。89天动态数据模拟结果表明,该优化工艺出水水质指标中BOD5、NH3-N、TN均稳定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8)中的A标准。出水COD主要由溶解性惰性有机物贡献,生物反应无法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应辅以深度处理。TP在无化学除磷的条件下,平均去除率达到95.6%,仅在进水TP负荷较高时会出现微量超标,同时总能耗相比于原工艺降低了 13.0%。因此本文提出的工艺提质增效方案强化了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减少了能源消耗,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可为同类型工艺的提质增效提供借鉴与技术参考。
路文达[6](2021)在《深圳市污水管网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赵鹏鹤[7](2021)在《鼠李糖脂碱热强化剩余污泥的溶出特征及产酸规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剩余污泥产量逐年增加,且具有产量大、有机物含量高等特征,资源回收潜力较大。但污泥的可生化性较差,导致资源化产物附加值低。因此,有效处理处置污泥,提升污泥资源利用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鼠李糖脂协同热碱强化预处理剩余污泥,改善其可生化性,探究鼠李糖脂碱热促进剩余污泥发酵产酸的工艺条件和作用机理,分析剩余污泥在鼠李糖脂碱热作用条件下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为提高污泥发酵产酸效率提供一种新方法。论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如下:(1)通过对剩余污泥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实验研究发现,鼠李糖脂、NaOH、温度分别为40mg/gVS、60mg/gVS、80℃时污泥的破解率最高,破解率分别可达14.14%、18.55%和19.23%。分析发现,鼠李糖脂促进了富里酸类物质的生成,在发酵产酸第3.5d出现最大产酸量,且为乙酸型发酵;从性价比角度分析,NaOH为20mg/gVS时,在第1.5d产酸量最大,为乙酸型发酵,但随着NaOH的增大,丁酸浓度逐步加大,呈乙酸丁酸交替型发酵;温度在70℃时,在第1d产酸量最大,为乙酸型发酵。综合分析得出热碱鼠李糖脂协同预处理最优条件为鼠李糖脂量 40mg/gVS、碱量20mg/gVS和温度70℃。(2)通过响应曲面中心复合设计,建立了变量(鼠李糖脂量、碱量和温度)与响应(溶出率和产酸量)之间的关系,优化热碱鼠李糖脂预处理实验,得到了增加剩余污泥可溶性有机物和提高发酵产酸效果的最优条件为鼠李糖脂28.44mg/gVS、碱35mg/gVS和温度80℃,溶出破解率为19.99%,产酸量为1631.27mg/L,模型拟合度R2大于0.99。经过实验验证,发酵产酸量显着增加,为1584.89mg/L,误差率为2.93%,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有机物溶出和发酵产酸量。(3)通过分析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对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及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特征,发现发酵产酸菌群在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各样品门、纲、属中存在较大差异。预处理因素仅影响了微生物的数量,对于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影响差异不大,鼠李糖脂和碱影响了发酵产酸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拟杆菌门、变形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变化影响了产酸量。(4)利用鼠李糖脂碱热对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分析了热碱鼠李糖脂协同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发酵产酸的机理。结果表明,鼠李糖脂结构中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特性降低了固液界面的表面张力,疏水烷基与污泥细胞壁和胞外聚合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加速了有机物由固态向溶解态的转化、溶解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溶出水解以及生物聚合类物质向中低分子量类物质的转化,促进了污泥破解溶出,提高了热水解和碱解的效率。另外,在厌氧发酵过程中,鼠李糖脂促进了变形杆菌门的增长,碱促进了厚壁菌门的增加,从而有利于VFAs的形成。
王若腾[8](2021)在《新概念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可持续评价研究 ——以睢县第三污水处理厂为例》文中认为
余鑫磊[9](2021)在《城镇污水厂进水BOD软测量及运行能耗分析模型》文中研究指明
黎楠杰[10](2021)在《江西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设计方案优化及运行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Optimu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design with consideration of uncertaint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ptimu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design with consideration of uncertainty(论文提纲范文)
(1)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造价的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造价概述 |
2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造价结构 |
3 深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和决策论证 |
3.1 确定规模和建设计划 |
3.2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造价评估与分析 |
3.3 风险因素分析 |
4 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施工造价的要点 |
4.1 完善工程信息 |
4.2 熟悉施工图 |
4.3 确保计算工程量的准确性 |
4.4 选择合理的工艺设计 |
5 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期间的工程造价措施 |
5.1 改善合同管理 |
5.2 严格监督工程变更 |
5.3 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施工期间工程造价 |
5.3.1 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决策阶段工程造价 |
5.3.2 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阶段工程造价 |
5.3.3 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施工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 |
5.3.4 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 |
5.3.5 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 |
6 结束语 |
(2)改造当前国内污水管网需要综合考虑的四个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介绍 |
2 问题和讨论 |
2.1 维也纳和苏黎世的合流制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 |
2.2 污水管道泄漏: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
2.3 含外来水混合污水的处理量和降低外来水量的策略 |
2.4 污水稀释因素 |
2.5 污水管网系统质量流和平衡概念模型 |
2.6 污水处理厂如何应对含外来水的超量混合污水 |
3 总结和建议 |
3.1 污水管网系统升级改造需综合考虑的四个因素 |
3.2对现有污水管网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识别较易实现且经济有效的行动的优先次序 |
3.3 重新考虑和确定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设计规程 |
3.4 新政策和法规 |
(3)基于VFM的多主体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污水处理行业投资决策研究现状 |
1.2.2 PPP融资模式研究现状 |
1.2.3 物有所值评价研究现状 |
1.2.4 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1.3.3 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理论基础 |
2.1 污水处理理论基础 |
2.1.1 污水处理行业概述 |
2.1.2 污水处理相关水质标准 |
2.2 PPP模式相关理论基础 |
2.2.1 PPP模式内生动力及内涵 |
2.2.2 PPP模式运作方式 |
2.3 污水处理项目PPP模式适用性 |
2.3.1 污水处理特性及发展历程 |
2.3.2 污水处理PPP项目运作方式 |
2.4 PPP项目VFM评价基础理论 |
2.4.1 PPP项目VFM评价的特性内涵 |
2.4.2 PPP项目VFM评价的驱动因素 |
2.5 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
2.5.1 系统动力学的起源与发展 |
2.5.2 系统动力学仿真应用基础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主体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决策依据 |
3.1 公众决策依据仿真方法分析 |
3.2 用户决策依据排污收费分析 |
3.3 企业决策依据投资收益分析 |
3.4 政府决策依据VFM评价研究 |
3.4.1 污水处理PPP项目VFM定性评价改进模型 |
3.4.2 污水处理PPP项目VFM定量评价PSC法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VFM定量评价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
4.1 VFM定量评价PSC法的应用 |
4.1.1 VFM定量评价PSC法应用分析 |
4.1.2 VFM定量评价PSC法核算要素分析 |
4.2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模糊风险成本量化模型 |
4.2.1 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识别与分配 |
4.2.2 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成本量化模型 |
4.3 基于税费异动的竞争性中立调整值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子模型构建与仿真 |
5.1 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假设前提 |
5.1.1 多方主体参PPP项目交易结构 |
5.1.2 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边界条件 |
5.1.3 污水处理PPP项目财务测算基本假设 |
5.2 污水处理PPP项目企业投资收益模型 |
5.2.1 污水处理项目企业投资子模型构建 |
5.2.2 实例仿真分析 |
5.3 污水处理PPP项目税费异动子模型 |
5.3.1 污水处理PPP项目税费影响因素分析 |
5.3.2 污水处理PPP项目税费子模型构建 |
5.3.3 实例仿真分析 |
5.4 污水处理PPP项目政府VFM评价子模型 |
5.4.1 VFM评价影响因子函数关系分析 |
5.4.2 污水处理PPP项目VFM评价子模型构建 |
5.4.3 实例仿真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应用 |
6.1 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构建 |
6.2 合作决策模型在招标采购中的应用 |
6.2.1 污水处理PPP项目招标采购案例概述 |
6.2.2 合作决策模型在招标采购中的应用 |
6.3 合作决策模型在边界条件中的应用 |
6.3.1 污水处理PPP项目边界条件案例概述 |
6.3.2 合作决策模型在边界条件中的应用 |
6.4 合作决策模型在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某城市污水厂A2O工艺沿程水质特征分析与提质增效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
1.2.1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
1.2.2 活性污泥模型发展现状 |
1.2.3 基于活性污泥模型的模拟软件发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污水与污泥 |
2.1.2 实验药剂 |
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
2.2.1 主要实验装置 |
2.2.2 实验仪器 |
2.3 仿真平台及模型理论 |
2.3.1 Mantis2 模型状态变量 |
2.3.2 Mantis2 模型复合变量计算 |
2.3.3 Mantis2 模型反应过程 |
2.4 实验指标及检测方法 |
2.4.1 三维荧光光谱测定 |
2.4.2 分子量分布测定 |
2.4.3 Mantis2 模型进水参数 |
2.4.4 Mantis2 模型活性污泥参数 |
2.4.5 其他指标检测方法 |
2.5 荧光数据分析方法 |
2.5.1 平行因子法(PARAFAC) |
2.5.2 荧光区域积分法(FRI) |
3 A~2O工艺水质特征分析 |
3.1 常规指标分析 |
3.1.1 出水水质分析 |
3.1.2 该污水厂A~2O工艺沿程水质基本特征 |
3.2 LC-OCD分析 |
3.3 荧光数据PARAFAC分析 |
3.4 荧光数据FRI分析 |
3.5 荧光信息与水质指标的关系 |
3.6 本章小结 |
4 A~2O工艺概化模型构建 |
4.1 污水厂工艺概况 |
4.2 A~2O工艺概化模型构建 |
4.3 污水水质特征化 |
4.3.1 有机组分 |
4.3.2 氮组分 |
4.3.3 磷组分 |
4.4 A~2O工艺模型动态模拟效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A~2O工艺模型的校准与验证 |
5.1 A~2O工艺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5.1.1 敏感度分析原理 |
5.1.2 敏感度计算与方法 |
5.1.3 化学计量系数敏感度计算结果 |
5.1.4 动力学参数敏感度计算结果 |
5.2 敏感性参数值的确定与分析 |
5.2.1 异养菌好氧产率系数Y_(Hair) |
5.2.2 异养菌好氧衰减速率b_H |
5.2.3 异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m_(μh) |
5.2.4 氨氧化菌的最大比增长速率m_(μNH) |
5.2.5 其他敏感性参数的数值拟合 |
5.3 A~2O工艺校正模型的动态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6 A~2O工艺提质增效方案研究 |
6.1 提质增效方案设计 |
6.2 A~2O优化工艺单因素影响分析 |
6.2.1 溶解氧(DO)对响应变量的影响 |
6.2.2 混合液回流比(R)对响应变量的影响 |
6.2.3 污泥回流比(r)对响应变量的影响 |
6.2.4 分点进水比例对响应变量的影响 |
6.2.5 填料填充比例(P)对响应变量的影响 |
6.2.6 非曝气区与第2 好氧池体积比对响应变量的影响 |
6.2.7 污泥缺氧池停留时间对响应变量的影响 |
6.3 优化工艺的动态模拟与验证 |
6.4 优化工艺的能耗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鼠李糖脂碱热强化剩余污泥的溶出特征及产酸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污泥及其处理处置 |
1.2.1 性质及特征 |
1.2.2 污泥处理 |
1.2.3 污泥处置 |
1.2.4 污泥厌氧消化 |
1.2.5 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 |
1.3 剩余污泥发酵产酸的研究现状 |
1.3.1 发酵产酸原理 |
1.3.2 污泥厌氧发酵的影响因素 |
1.3.3 污泥发酵产酸预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
1.4 问题的提出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试验材料和测试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剩余污泥 |
2.1.2 接种污泥 |
2.2 污泥预处理试验及厌氧发酵产酸试验 |
2.2.1 预处理装置与试验 |
2.2.2 厌氧发酵产酸试验 |
2.2.3 协同预处理试验 |
2.3 分析指标和测试方法 |
2.3.1 基本理化指标的预处理及测试方法 |
2.3.2 VFAs测定方法 |
2.3.3 荧光光谱数据测试分析 |
2.3.4 LC-OCD测定 |
2.3.5 发酵产酸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2.3.6 数据处理 |
2.4 试验仪器设备 |
3 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中单因素对污泥溶出及产酸研究 |
3.1 鼠李糖脂、碱和热协同预处理对污泥溶出特性的影响 |
3.1.1 协同预处理中单因素对污泥p H值的影响 |
3.1.2 协同预处理中单因素对污泥SCOD、TOC、SC、SP的特征研究 |
3.1.3 协同预处理中单因素对污泥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物质解析 |
3.1.4 协同预处理中单因素对污泥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
3.2 协同预处理中单因素对污泥发酵产酸的规律研究 |
3.2.1 鼠李糖脂对污泥发酵产酸的规律研究 |
3.2.2 碱对污泥发酵产酸的规律研究 |
3.2.3 温度对污泥发酵产酸的规律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4 污泥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的溶出及发酵产酸优化研究 |
4.1 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对污泥溶出特性的影响 |
4.1.1 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对污泥p H值的影响 |
4.1.2 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后污泥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溶出特征 |
4.1.3 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后污泥中总有机碳的溶出特征 |
4.1.4 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后污泥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物质分析 |
4.2 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对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 |
4.2.1 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对污泥发酵产酸总量的影响 |
4.2.2 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对污泥发酵单质酸组成的影响 |
4.3 污泥鼠李糖脂碱热预处理条件优化及效果验证 |
4.3.1 试验模型构建 |
4.3.2 参数优化过程 |
4.3.3 模型有效性分析 |
4.3.4 模型响应曲面法优化结果分析 |
4.3.5 模型模拟结果验证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5 污泥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对厌氧发酵系统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 |
5.1 污泥发酵产酸微生物样本序列处理和物种组成 |
5.1.1 微生物样本的序列处理分析 |
5.1.2 微生物样本的分类单元数统计和分类学组成分析 |
5.2 污泥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对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分析 |
5.2.1 物种累积曲线和丰度等级曲线分析 |
5.2.2 污泥鼠李糖脂碱热协同预处理对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分析 |
5.3 污泥协同预处理方法和发酵时间对厌氧发酵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5.3.1 污泥协同预处理方法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5.3.2 污泥协同预处理发酵时间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5.4 污泥发酵产酸中微生物的物种差异与标志性物种 |
5.4.1 污泥发酵产酸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分析 |
5.4.2 污泥发酵产酸微生物群落组成的聚类热图分析 |
5.5 .污泥发酵产酸微生物的功能潜能预测 |
5.5.1 污泥发酵产酸微生物的代谢通路统计 |
5.5.2 污泥发酵产酸微生物的代谢通路的差异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鼠李糖脂碱热强化污泥的破解及产酸机理研究 |
6.1 鼠李糖脂碱热强化污泥破解的机理研究 |
6.1.1 有机物溶出随污泥预处理方式的变迁特征 |
6.1.2 污泥破解的机理分析 |
6.2 鼠李糖脂碱热强化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机理研究 |
6.2.1 发酵产酸过程中溶出性有机物的转化机理分析 |
6.2.2 预处理方式对污泥发酵产酸物质的转化机理分析 |
6.2.3 厌氧发酵产酸过程中溶出性有机物的转化机理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Optimu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design with consideration of uncertainty(论文参考文献)
- [1]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造价的研究概述[J]. 吴怡. 山东化工, 2021(16)
- [2]改造当前国内污水管网需要综合考虑的四个因素[J]. 曹业始,ABEGGLEN Christian,刘智晓,KROISS Helmut,张悦,彭永臻. 给水排水, 2021(08)
- [3]基于VFM的多主体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研究[D]. 戴同.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基于PPP模式的M区城市污水处理厂风险管理研究[D]. 周舒.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5]某城市污水厂A2O工艺沿程水质特征分析与提质增效方案研究[D]. 万鹏亮.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深圳市污水管网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 路文达. 吉林建筑大学, 2021
- [7]鼠李糖脂碱热强化剩余污泥的溶出特征及产酸规律研究[D]. 赵鹏鹤.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8]新概念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可持续评价研究 ——以睢县第三污水处理厂为例[D]. 王若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9]城镇污水厂进水BOD软测量及运行能耗分析模型[D]. 余鑫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10]江西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设计方案优化及运行效果研究[D]. 黎楠杰. 南昌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