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知识”丰富了海报的内容

“农村知识”丰富了海报的内容

一、《农村百事通》丰富了墙报内容(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龙[1](2021)在《以城乡一体化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作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国内外乡村发展实践及其形成的理论都倾向于以城乡一体化思想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应做到: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及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乡村产业兴旺;以美丽乡村建设与绿色发展为重点,推进乡村生态宜居;以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乡风文明;以德治、法治和自治相融合为重点,推进乡村有效治理;以民生工程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促进乡村生活富裕;以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邹昕羽[2](2021)在《枯草芽孢杆菌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由于蛋鸡的饲养周期长,产蛋需求量大,蛋鸡出现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而骨质疏松症易出现蛋鸡的产蛋量下降,蛋壳质量降低,骨折,瘫痪,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蛋鸡的经济效益及动物福利。益生菌是一种新型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安全微生态制剂,能维护宿主肠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长生产性能,是一类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最新研究显示,益生菌还可影响人和动物的骨代谢,增加腿骨密度和矿物质含量,阻止骨量减少。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骨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作用机制,给枯草芽孢杆菌在实际应用的推广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24只48周龄的蛋鸡,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饲喂基础饲料),枯草芽孢杆菌组(B0.5,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 g/kg的枯草芽孢杆菌),每组12只,持续饲养60 d,自由饮水饮食。为分析枯草芽孢杆菌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日常记录产蛋率和软破壳蛋率,每10 d,从各组收集12个鸡蛋,使用蛋品质分析仪、蛋壳强度测定仪和蛋壳厚度计检测蛋重、哈氏单位、蛋白高度、蛋黄颜色、蛋壳强度和厚度。在第30和60 d,收集新鲜粪便,检测粪便中枯草芽孢杆菌菌落数,验证枯草芽孢杆菌定植与否。为验证枯草芽孢杆菌对蛋鸡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它的作用机制,在第30 d和第61d采血后,利用ELISA和生化仪检测了血液因子1,25-(OH)2D3、PTH、CT、E、IL-1、IL-6、TNF-α、LPS、D-LA、Ca、P、ALP、AST和TRACP水平。其次,第61 d实验结束后解剖所有的生存鸡采集蛋鸡股骨和胫骨、各肠段及其肠内容物,利用万能试验机和骨密度测定仪检测骨强度和骨密度,HE染色观察胫骨和各肠段组织形态学变化,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了股骨、蛋壳和粪便内Ca、P和Mg元素的含量。同时,利用荧光定量检测了股骨骨代谢相关基因OPG、SOST、COL1A2、RANK、RANKL的表达量。通过各肠段的紧密连接蛋白OCLN和JAM-A mRNA的表达水平的检测及各肠段的pH值,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主要影响的肠段。之后选取十二指肠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验证了免疫相关差异目的基因TF、CYBB、P2RX7、PRKCB mRNA以及炎症基因IL-1、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还进行了十二指肠中氧化应激指标SOD、MDA和GSH-Px含量检测和利用16s r RNA对蛋鸡盲肠菌群多样性分析。实验一:结果显示B0.5组蛋鸡的软破壳蛋率(P<0.05),蛋壳厚度(P<0.05)分别被显着降低和提高,同时股骨最大载荷(P=0.06),最大应力(P<0.01),刚度(P<0.01)和杨氏模量(P<0.01)也显着增加,而骨应变(P=0.06)明显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在第61 d,B0.5组的血清P(P<0.01)含量显着性降低,但股骨中P(P<0.05)含量显着性增加。股骨中Mg含量减少(P=0.04),并被大量排出。另外,B0.5组的血浆中雌二醇(P<0.01)含量显着提高,炎症因子IL-1、TNF-α(P<0.01)的含量降低,并股骨中OPG mRNA的表达量增加。实验二:结果显示B0.5组的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的pH值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变化,但空肠的pH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B0.5组蛋鸡十二指肠紧密连接蛋白OCLN mRNA(P<0.05)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增高,但其他肠段没有。根据PCR结果选取十二指肠进行转录组分析,获得了上调基因397条和下调基因501条共898条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炎症、免疫相关GO功能上,基因CYBB(P<0.01)、TF(P<0.05)、P2RX7(P=0.066)、PRKCB(P=0.091)、TNF-α(P<0.01)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饲喂枯草芽孢杆菌显着降低十二指肠内MDA(P<0.05)含量,但不改变SOD和GSH-Px酶活性。16s RNA分析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显着性在门水平上减少蓝藻菌门(P=0.02)和梭杆菌门(P=0.10)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降低Eubacterium_hallii_group(P=0.04)、Mailhella(P=0.04)、norank_f__nor-ank_o__Saccharimonadales(P=0.02)、Lachnospiraceae_FCS020_group(P=0.03)、norank_f__norank_o__Gastranaerophilales(P=0.04)、Oxalobacter(P=0.03)、Hy-drogenoanaerobacterium(P=0.05)、Ruminiclostridium(P=0.04)和Lachnospirace-ae_UCG-010(P<0.05),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P=0.06),CHKCI001(P=0.07)、Fusobacterium(P=0.10)、Bilophila(P=0.08)的相对丰度并增加Weissella(P=0.08)的相对丰度。以上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减少有害促炎菌的含量调节肠道微生物屏障,并可抑制十二指肠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提高紧密连接蛋白OCLN的表达,维护肠道的免疫屏障和物理屏障。这有利于降低全身炎症反应,提高雌二醇分泌量,改变钙磷代谢,从而保护骨质量,增强骨强度,改善蛋壳质量。

刘仕巧[3](2020)在《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柑桔是人类最早进行区域性水果生产与贸易的大宗水果之一,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柑桔产业对发展地区经贸、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命健康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内江市是四川柑桔类水果生产最佳区域之一,适合各类柑桔生产,柑桔栽培品种齐全,发展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资中县、隆昌市、市中区为主产区的特色柑桔产业。本文在全面阐述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能丰富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理论体系,也为内江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水平提升,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和借鉴。本文以内江市柑桔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走访调查法和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走访内江市级及县区柑桔管理部门,深入内江市农村田间地头,对种植大户、专合社、公司进行走访调查,对走访对象的种植规模、技术支撑、人才支撑、营收情况、营销体系等进行深入了解,总结分析内江市柑桔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现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表现等情况。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存在规模效应不明显、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强、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基础设施规划滞后,龙头企业培育发力;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完整;品牌创建力度不够;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等导致的。根据对内江市柑桔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对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对策建议:(1)科学规划布局;(2)加大扶持力度;(3)实施基础建设工程;(4)狠抓标准化生产;(5)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6)加大对外宣传,培育品牌;(7)健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8)建立营销体系;(9)强化组织保障措施。

许力[4](2017)在《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任何社会都有责任对不具备自给自足能力的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帮助,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制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从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这五个方面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依无靠的社会成员提供帮助。学术界对五保对象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在社会学和社会保障两个领域,社会学是通过实证调研得出相关结论再提出相关的政策,社会保障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分析五保供养制度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五保供养制度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实施现状的分析,发现五保对象的生存需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但是在集中供养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总结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结合实际的发展状况不断思考,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五保供养体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以新公共管理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和社会福利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农村五保老人的吃、穿、住、医、葬以及精神需求这几个方面的的表现,深入探讨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对我国五保供养制度提出了思考。为了进一步完善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本文认为各社会主体应该分工明确,政府、社区、敬老院、非政府组织应该相互协调,共同建立具体可行的五保供养体系,不仅在资金上给予保障,更应该在服务和精神慰藉方面提供支持,从而多方面的保障五保老人的生活。

肖大伟[5](2010)在《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研究》文中指出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和农民增收缓慢问题,我国2004年出台了粮食直补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06年又出台了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不能持续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有限,而且无论在政策本身设计还是在政策执行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对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根据理论和现实需要对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进行设计,以期达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目标,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比较分析和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相关概念、基础理论、实施状况、实施效果、存在问题以及国外经验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中国农业直补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提出了农业直补政策调整和完善的建议。农业补贴政策是政府为支持、保护和发展农业,而对农业的生产、流通和贸易等环节进行转移支付的政策。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是政府将财政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农业生产者或者直接让农业生产者受益的一种农业补贴政策。中国现行四项农业直补政策在政策含义、政策目标、补贴范围对象、补贴资金分配方式和兑付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产业扶持理论、城乡统筹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和政治博弈理论是进行农业直补的理论基础。中国农业直补政策的出台源于粮食补贴政策改革、世贸组织要求、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四个方面的因素。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都经过试点而后推广,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直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业直补政策调动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促使农户增加了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了粮食单产,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增加。农业直补政策对农民增收起了重要的作用,补贴对耕地数量多和种粮收入比重大的农户影响较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了多元化农机投入机制的形成,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粮食单产水平和粮食优质化率,促进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实现了规模种植和优质优价。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农业直补政策是影响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补贴政策总的增收作用略大于增产作用,专项直补政策的增产增收作用均大于综合直补政策,其中只有粮食直补政策的增产作用大于增收作用。中国农业直补政策自身存在着政策目标不明确、粮食补贴成本分摊不合理、补贴范围和对象限定不合理、补贴规模不大、农业直补标准低且地区差异大、补贴计算依据不统一、补贴体系不完善和补贴方案不明确等问题,在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着政策宣传不到位、执行主体过多、执行成本高、补贴信息化程度低和补贴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政策支撑方面存在着补贴资金受限且管理分散、政策组织系统不完善和补贴政策缺乏法律保障等问题,农户卖粮难问题、补贴拉大收入差距问题、补贴公平问题都有待解决。国外实施的农业直补政策主要有美国的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土地休耕保护计划和反周期支付政策,欧盟的面积补贴、休耕补贴和环境保护补贴政策,日本的稻作安定经营政策和山区、半山区直接收入支付补贴政策以及韩国的稳定农户所得直补制度、农业结构调整直补制度、维护农业公益功能直补制度。各国直补政策在补贴目标、补贴强度、补贴对象、补贴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我国实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可借鉴的启示有七点:改间接补贴为直接补贴是一个必然趋势,在WTO框架下制定和调整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相结合,直接补贴与价格补贴同时实行,完善我国农业补贴的立法工作,提高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建立健全农业直接补贴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从政策目标、体系和补贴原则、范围对象、规模标准、补贴方式、补贴程序、补贴监管、政策内容九大方面对中国农业直补政策进行了分析设计,构建了完整的综合直补和专项直补相结合的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体系,粮食直补政策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属于农业综合直补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良种补贴政策属于农业专项直补政策。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尽快增设全国性的土地流转补贴、技术推广补贴、自然灾害补贴、环境补贴、改良增产补贴、农民培训补贴和休耕补贴政策,采取种粮合同补贴方式进行综合直补,提高补贴标准,降低补贴成本,加强补贴监管,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两大目标。调整和完善中国农业直补政策除了遵照一定的步骤和要求来实施之外,更需要建立农业直接补贴长效机制,通过整合和完善现行的四项直接补贴政策和增设农业专项直补政策来完善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体系,建立农民种粮收益保障制度,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还要加强和完善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农业直接补贴立法,农民进城定居政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配套支持制度来支撑。

张彦[6](2008)在《“新农村书屋”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文中指出“新农村书屋”工程,是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受到农民欢迎的一项利国惠民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新农村书屋”是由政府规划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农民自主管理的,建在行政村上的公用文化设施。实施“新农村书屋”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是促进农民求知成才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愿望的实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河南省南阳市有1000万人口,80%居住在农村,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截至2007年底,已建成“新农村书屋”107个。对16个“新农村书屋”的调查显示,“新农村书屋”场地选择多种类型,资金筹措多种渠道,基本设施多重标准,管理人员多种来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产权归全体村民,开放时间灵活,读者满意度高。书屋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图书配置呆板失衡、管理松散、缺乏硬性约束以及书屋影响力和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为实现“新农村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加大投资与扶持力度是先决条件,书屋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本是有效途径,新华书店构建发行网络、提高服务水平是重要保障,出版单位出版适合“新农村书屋”的优质图书是根本保证,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新农村书屋”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彭伏吾[7](2004)在《农村科普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人类社会开始迈向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产、工作和思维方式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与之不相称的是,当前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落后,导致农民的生活质量低下、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村商品经济不发达。科学普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科学普及的关键在于以适当的方式,将最适合的技术知识传播给最需要的社会公众。因此,从事农村科普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科学传播学理论及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要善于研究政策、分析形势;要善于同农民打交道,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要善于同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以获得他们的知识,争取他们协助搞好科普工作。本文从传播学的理论出发,首先探讨了当前科普理论的发展,然后重点对我国当前农村科普现状进行了浅析。最后有针对性的以湖南省涟源市的具体情况作为个案,探讨性地研究了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对策。作者在研究农村科普受众状况时,重点分析了农村科普受众的文化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给科普带来的影响及提出的要求;在分析农村科普的传播者时,本文对当前执行农村科普工作的社会组织进行了分类研究。本文同时分析了影响农村科普成效的科普工作模式、科普主要传媒以及农村科普经费等问题。在探讨涟源农村科普时,本文把涟源科协的组织建设作为重点,同时把科普其他方面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归纳,并对实际工作给出了对策和建议。本文的主导思想是:促进农村科普工作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进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在写作过程,由于受当前国内外对农村科普领域研究滞后的制约,缺乏足够的资料及案例,导致研究不够深入。身为科普工作者,作者希望我国的科普事业能够尽快发展,并且将在今后继续关注农村科普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黄梅[8](2003)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并在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园和湖南宁乡迥龙铺两地同时对免耕的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环境、植株性状、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全面系统地评价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为免耕稻-鸭生态种养这一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试验研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构建了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种养模式;(2)研究该体系对土壤环境的影响;(3)研究该体系对植株性状的影响;(4)研究该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与常规翻耕相比,0~5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了2%,非毛管孔隙度增加了3.28%;5~15cm土层土壤容重变化不大,非毛管孔隙度增加了1.1%,说明免耕养鸭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库数量在0~5cm土层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机质两地平均增加了8.8g/kg,全氮增加了0.53g/kg,碱解氮增加了77.0mg/kg,增加幅度分别达17.9%、23.76%、44.41%,说明免耕养鸭有利于这些养分的增加,对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的分析表明养鸭有利于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的增加,而免耕则对两者影响不大;5~15cm土壤的肥力变化缺乏明显的规律性,说明免耕养鸭能提高土壤表层肥力水平,而对中下层土壤肥力影响不明显。免耕养鸭与常规翻耕相比,氧化还原电位提高了18.4mV,还原物质总量减少83%,有利于土壤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善。以上结果说明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全面提高了土壤环境质量。 2 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对水稻植株的影响 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水稻生长前中期的叶面积指数、干物重以及水稻根系的活力,后期由于免耕不动土,影响了根系下扎,根系有早衰现象,叶面积指数也受到影响,但后期这三项指标与常规翻耕比仍然处于优势。水稻植株茎叶氮、磷、钾含量在齐穗期以前也表现出免耕养鸭处理的优势,齐穗期后,则翻耕略高于免耕。穗粒性状考查表明,免耕稻-鸭复合系统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都得到了提高,理论产量每公顷增加了197kg,实际产量每公顷增加了141k8,增产幅度分别达2.5%、2.3%,产量增加显着。 3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的综合效益研究 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免耕的稻鸭复合生态系统利用鸭子除虫、除病、除草,不施农药和除草剂也能获得明显的防治病虫草害的效果,而且保护了天敌,防治效果稳定,大大减少了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免耕养鸭处理降低了晚稻甲烷排放高峰--分蘖盛期排放通量的40.4%,整个生育期排放总量降低了28.8%,这对于改善全球的温室气体效应具有重大意义;免耕稻一鸭复合生态系统在早稻生长后期不断水,不晒田,发挥了稻田生态系统集雨蓄水的作用,每公顷可节约灌溉用水1300 ms。经济效益方面,免耕养鸭增产显着,每公顷增加纯收入4390元,节约农药、除草剂以及机耕费用920元,产投比比对照增加了将近60地免耕抛秧养鸭极大地缓和了农忙时期机耕、畜力和劳力紧张强度,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很大现实意义,同时生产了无公害农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免耕稻一鸭复合生态系统将兔耕与养鸭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了土壤环境质量,改善了水稻植株性状,增加产量、提高稻田的产出和效率、降低成本,还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米、生态鸭、生态蛋,同时能降低农田污染、减少甲烷排放,节约灌溉用水,生态效益显着。实验证明兔耕稻一鸭复合生态系统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将成为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生态农业模式。

郭春生[9](2002)在《《农村百事通》丰富了墙报内容》文中指出 去年11月,我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日农村”节目中介绍的《农村百事通》,就到镇邮电所订了一份。春节前后,便陆续收到了4期。对每一期都爱不释手地反复阅读,真让我高兴极了,篇篇都是短小精悍、实用性强、贴近生活的好文章,并且很适合作为墙报的内容。当我把第2期和第3期中的《致

郭春生[10](2000)在《《农村百事通》丰富了墙报内容》文中研究说明 去年11月,我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日农村”节目中介绍的《农村百事通》,就到镇邮电所订了一份。春节前后,便陆续收到了4期。对每一期都爱不释手地反复阅读,真让我高兴极了,篇篇都是

二、《农村百事通》丰富了墙报内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百事通》丰富了墙报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以城乡一体化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要求
    (一)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基础
    (二)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二、国内外乡村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一)国外乡村发展经验
    (二)国内乡村发展借鉴
    (三)国内外乡村发展的启示
三、当前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
    (一)农村居民收入低、消费高
    (二)乡村产业小、散、杂
    (三)乡村环境散、乱、差
    (四)乡村治理碎片化
四、以城乡一体化思想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发展思路
    (二)对策建议

(2)枯草芽孢杆菌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研究承以下项目资助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 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
        1.1 蛋鸡骨质疏松症症状及诱因
        1.2 常用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
    2 益生菌对蛋鸡的有益作用
        2.1 益生菌的种类
        2.2 益生菌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3 益生菌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2.4 益生菌对骨代谢疾病的影响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引言
第3章 枯草芽孢杆菌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骨性能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与实验菌株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动物实验
        2.2 样品采集
        2.3 枯草芽孢杆菌定植效率测定
        2.4 生产性能及蛋样品分析
        2.5 血液样品分析
        2.6 骨样品分析
        2.7 矿物质含量分析
        2.8 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枯草芽孢杆菌的定植效率
        3.2 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分析
        3.3 血液学分析结果
        3.4 骨性能检测结果
        3.5 矿物质含量分布
        3.6 胫骨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3.7 骨相对基因mRNA水平变化
        3.8 骨性能与钙磷含量及免疫因子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4章 枯草芽孢杆菌对蛋鸡肠道组织结构、转录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主要溶液和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动物实验
        2.2 样品采集
        2.3 肠道pH值测定
        2.4 肠病理组织学检查
        2.5 十二指肠转录组测序
        2.6 肠基因mRNA水平分析
        2.7 LPS和 D-LA含量的测定
        2.8 十二指肠中SOD、GSH-Px、和MDA含量的测定
        2.9 盲肠微生物区系测序
        2.10 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肠pH值测定
        3.2 肠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3.3 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和 LPS、D-LA的测定结果
        3.4 肠促炎因子测定结果
        3.5 十二指肠转录组分析
        3.6 SOD、GSH-Px和 MDA含量
        3.7 盲肠微生物区系分析结果
        3.8 差异菌与骨代谢、免疫因子和转录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会议

(3)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柑桔产业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产业化
        2.1.2 柑桔产业本地化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比较优势理论
        2.2.4 产业链理论
第三章 内江市柑桔产业基本现状分析
    3.1 内江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2 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3.2.1 柑桔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
        3.2.2 内江市柑桔产业主要情况
        3.2.3 内江市柑桔主产区发展情况
    3.3 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主要特征
        3.3.1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3.3.2 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3.3.3 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3.3.4 柑桔产品效益较好
        3.3.5 优势品牌逐渐培育
第四章 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1 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规模效应不明显
        4.1.2 产品附加值不高,处于产业微笑曲线底部
        4.1.3 品牌影响力不强
        4.1.4 技术支撑不足
    4.2 内江柑桔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基础设施配套落后,龙头经营主体培育乏力
        4.2.2 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完整
        4.2.3 品牌创建力度不够
        4.2.4 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
第五章 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5.1 科学规划布局
    5.2 加大扶持力度
    5.3 实施基础建设工程
        5.3.1 土壤改良方面
        5.3.2 交通设施方面
        5.3.3 水利设施方面
    5.4 狠抓标准化生产
        5.4.1 严格种苗管理
        5.4.2 实施标准种植园工程
        5.4.3 实施老果园改造工程
    5.5 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
        5.5.1 大力发展柑桔加工产业
        5.5.2 大力探索“柑桔+”互联网新模式
        5.5.3 拓宽销售渠道
    5.6 加大宣传,培育品牌
        5.6.1 围绕柑桔产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
        5.6.2 加大柑桔对外宣传力度
    5.7 健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5.7.1 积极发挥专家大院作用
        5.7.2 加强院校合作
        5.7.3 强化信息技术服务
    5.8 建立营销体系
        5.8.1 创新营销模式
        5.8.2 建设专业市场
        5.8.3 培育经营主体
    5.9 强化组织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不足之处

(4)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老龄人口增长迅速,农村养老压力大
        1.1.2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贫困问题严峻
        1.1.3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欠缺,五保供养情况不乐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对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性质的认识
        1.3.2 对五保供养制度发展阶段的历史梳理
        1.3.3 对我国现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模式的分析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1.4.3 数据统计分析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五保老人
        2.1.2 集中供养
        2.1.3 分散供养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福利多元化理论
        2.2.3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2.3 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必要性分析
        2.3.1 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2.3.2 提供保障的便捷性
        2.3.3 适应发展的优越性
第三章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发展状况
    3.1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发展历程
        3.1.1 五保供养制度的集体供养阶段(1956-2001)
        3.1.2 五保供养制度的国家供养阶段(2002-至今)
    3.2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施的现状
        3.2.1 供养人数上呈倒“U”形,环比下降
        3.2.2 资金筹集以财政为主,社会参与不足
        3.2.3 从供养水平较低,难以保证基本生活
        3.2.4 供养方式以分散供养为主,集中供养发展缓慢
第四章 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概况的实证调查——以山西省大同市N县为例
    4.1 样本选择
        4.1.1 调查地点的概况
        4.1.2 调研地点典型性说明
        4.1.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 调查设计
        4.2.1 问卷的设计和访谈提纲设计
        4.2.2 调研过程
    4.3 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概况
        4.3.1 五保老人的“保吃”现状
        4.3.2 五保老人的“保穿”现状
        4.3.3 五保老人的“保住”现状
        4.3.4 五保老人的“保医”现状
        4.3.5 五保老人的“保葬”现状
        4.3.6 五保老人的精神慰藉现状
第五章 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存在的问题——基于多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样本结构
    5.3 变量选择
        5.3.1 自变量的选取
        5.3.2 因变量的选取
    5.4 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问题分析——基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5.4.1 集中供养资金缺乏
        5.4.2 集中供养专业服务水平低
        5.4.3 集中供养精神生活匮乏
        5.4.4 集中供养对供养对象收纳具有选择性和偏向性
    5.5 当前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5.5.1 政府供养责任缺失
        5.5.2 政府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5.5.3 养老机构管理的不足
        5.5.4 五保老人自身存在不足
第六章 完善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对策建议
    6.1 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五保供养机制
        6.1.1 发挥政府供养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6.1.2 注重五保供养政策修订的时效性
        6.1.3 完善五保供养机制
    6.2 完善社区中坚力量提高五保供养水平
        6.2.1 立足社区,推进五保老人供养工作
        6.2.2 规范敬老院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6.3 加强社会组织介入补充五保供养机制
        6.3.1 创新供养模式,满足五保老人需求
        6.3.2 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作用,完善五保供养工作
        6.3.3 重建和谐互助价值观,营造敬老文化氛围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1.2.1 国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1.2.2 国内研究动态和趋势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理论基础
    2.1 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补贴政策
        2.1.2 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2.1.3 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2.2 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基础理论
        2.2.1 产业扶持理论
        2.2.2 城乡统筹理论
        2.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4 公共经济学理论
        2.2.5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2.6 政治博弈理论
3 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与评价
    3.1 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出台背景
        3.1.1 粮食补贴政策改革的必然选择
        3.1.2 加入世贸组织的必然要求
        3.1.3 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3.1.4 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抉择
    3.2 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实施进程
        3.2.1 粮食直补政策实施进程
        3.2.2 良种补贴政策实施进程
        3.2.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进程
        3.2.4 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实施进程
    3.3 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实施效果
        3.3.1 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3.3.2 补贴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3.3.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影响
        3.3.4 良种补贴政策的影响
    3.4 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综合评价
        3.4.1 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定量分析
        3.4.2 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定性评价
4 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
    4.1 政策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 补贴政策目标不明确
        4.1.2 补贴成本分摊不合理
        4.1.3 补贴范围和对象限定不合理
        4.1.4 补贴规模不大
        4.1.5 补贴标准低且地区差异大
        4.1.6 补贴计算依据不统一
        4.1.7 补贴体系不完善
        4.1.8 补贴方案不明确
    4.2 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
        4.2.1 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
        4.2.2 补贴执行主体过多
        4.2.3 补贴执行成本高
        4.2.4 补贴信息化程度低
        4.2.5 补贴监管力度不够
    4.3 政策支撑方面的问题
        4.3.1 补贴资金问题
        4.3.2 政策组织系统不完善
        4.3.3 补贴政策缺乏法律保障
        4.3.4 相关支持政策不完善
        4.3.5 政策负效应缺乏解决措施
5 国外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借鉴
    5.1 国外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介绍
        5.1.1 美国的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5.1.2 欧盟的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5.1.3 日本的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5.1.4 韩国的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5.2 国外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比较
        5.2.1 直接补贴政策的相同之处
        5.2.2 直接补贴政策的差别之处
    5.3 国外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启示
6 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分析设计
    6.1 补贴政策目标分析设计
        6.1.1 明确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目标
        6.1.2 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目标的实现
    6.2 直接补贴政策体系分析设计
        6.2.1 直补政策体系结构分析设计
        6.2.2 农业综合直补政策分析
        6.2.3 农业专项直补政策分析
        6.2.4 综合直补政策和专项直补政策相结合
    6.3 补贴政策的原则分析
        6.3.1 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总原则
        6.3.2 补贴范围和对象的选择原则
        6.3.3 直接补贴成本分摊的原则
        6.3.4 农业直接补贴资金使用的原则
    6.4 补贴范围对象分析
    6.5 补贴规模标准分析
        6.5.1 补贴规模分析
        6.5.2 补贴标准分析
    6.6 补贴方式分析
        6.6.1 现行补贴方式分析
        6.6.2 种粮合同补贴方式分析
    6.7 补贴程序分析
    6.8 补贴监管分析
    6.9 直补政策的内容设计
        6.9.1 综合直补政策内容设计
        6.9.2 专项直补政策内容设计
7 调整和完善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建议
    7.1 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实施的步骤和要求
    7.2 建立农业直接补贴长效机制
    7.3 完善现行农业直补政策
    7.4 增设各种专项直补政策
    7.5 建立农民种粮收益保障制度
    7.6 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7.7 加强农业直补的配套支持制度建设
        7.7.1 建立产销利益协调机制
        7.7.2 加快农业直接补贴立法
        7.7.3 加快农民进城定居进程
        7.7.4 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新农村书屋”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南阳市“新农村书屋”现状
    (一) 建设情况
    (二) 管理情况
    (三) 利用情况
二、南阳市“新农村书屋”成效分析
    (一) 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二) 提高农民素质
    (三) 推动农业发展
三、南阳市“新农村书屋”存在问题分析
    (一) “新农村书屋”理应买单者的实际虚位
    (二) 图书配置的呆板与失衡
    (三) 管理缺乏硬性约束
    (四) 书屋影响力和吸引力不足
四、“新农村书屋”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 政府加大投资与扶持力度是先决条件
    (二) 书屋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本是有效途径
    (三) 新华书店构建发行网络,提高服务水平是重要保障
    (四) 出版单位出版发行优质“三农”图书是根本保证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农村科普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科普的含义
        1.1.1 相关概念
        1.1.2 科普的定义
    1.2 科普发展概况
        1.2.1 科普发展的三阶段观
        1.2.2 中国科普发展历程
    1.3 发展农村科普事业的意义
        1.3.1 农业人口多,比重大
        1.3.2 农业资源短缺
        1.3.3 农业从业者受教育程度低,素质差
第二章 农村科普现状
    2.1 农村科普传播者
    2.2 农村科普受众
        2.2.1 学校教育
        2.2.2 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
    2.3 农村科普主要传媒
        2.3.1 图书
        2.3.2 报刊、杂志
        2.3.3 广播、影视
        2.3.4 互联网
    2.4 农村科普模式
        2.4.1 教育型
        2.4.2 服务型
        2.4.3 示范型
        2.4.4 宣传型
    2.5 农村科普经费
        2.5.1 科普经费来源
        2.5.2 科普经费的状况
    2.6 农村科普事业评价模型
        2.6.1 层次分析法简介
        2.6.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6.3 构造判断矩阵
        2.6.4 层次单排序
        2.6.5 层次总排序
        2.6.6 一致性检验
        2.6.7 结论
    2.7 农村科普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7.1 明确农村科普的重点对象人群
        2.7.2 加强农村科普组织和队伍建设
        2.7.3 树立农村科普新观念,创新科普工作方式
第三章 涟源市农村科普分析
    3.1 涟源市农村科普现状
        3.1.1 概况
        3.1.2 科普组织
        3.1.3 科普受众
        3.1.4 科普模式
        3.1.5 科普传媒
        3.1.6 科普经费
    3.2 涟源市农村科普工作对策
        3.2.1 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
        3.2.2 创新科普工作方式
        3.2.3 着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
        3.2.4 争取政府与部门支持,改善工作环境
        3.2.5 树立经营科普的理念,走科普产业化之路
        3.2.6 营造科普宣传良好氛围
        3.2.7 加大科协自身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后记

(8)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 湿地稻田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1.1 湿地稻田生态系统的研究
        1.2 湿地稻田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1.2.1 稻田-经济作物系统
        1.2.2 稻-鱼共生生态系统
        1.2.3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
    2 免耕农业的研究
        2.1 免耕农业的发展史和研究进展
        2.1.1 少免耕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2.1.2 免耕的增产机理及作用
        2.1.3 免耕存在的问题
        2.2 我国免耕农业的推广应用和研究进展
        2.2.1 我国免耕农业的发展
        2.2.2 我国湿地稻田生态系统免耕的研究
        2.2.3 我国湿地稻田复合生态系统免耕的研究
    3 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
    1 引言
    2 技术体系的特点
    3 综合配套技术
        3.1 稻田的选择与处理
        3.2 品种的选择
        3.3 晚稻免耕田处理
        3.4 播种育苗
        3.5 移植抛栽
        3.6 田间管理
        3.6.1 水分管理
        3.6.2 肥料施用
        3.6.3 病虫害和杂草防治
        3.6.4 鸭子的管理
第三章 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土壤取样
        2.4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2.4.1 土壤物理性状
        2.4.2 土壤养分
        2.4.3 土壤氧化还原特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1.1 土壤密度
        3.1.2 土壤孔隙度
        3.2 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2.1 处理与对照的养分比较
        3.2.2 土壤养分的动态分析
        3.3 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壤氧化还原特征
    4 结论
第四章 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调查项目
        2.3.2 测定项目
    3 结果与分析
        3.1 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
        3.2 水稻根系活力
        3.3 水稻植株茎叶的养分特征
        3.4 穗粒性状及产量考查
    4 结论
第五章 免耕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调查项目
        2.3.2 甲烷的采样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效益
        3.1.1 实现病虫草害的生物及生境防治
        3.1.2 减少甲烷排放通量和排放总量
        3.1.3 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2 经济效益
        3.3 社会效益
    4 结论
第六章 综合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四、《农村百事通》丰富了墙报内容(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城乡一体化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J]. 王永龙.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1(04)
  • [2]枯草芽孢杆菌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邹昕羽. 西南大学, 2021(01)
  • [3]内江市柑桔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仕巧.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 [4]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问题研究[D]. 许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7
  • [5]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研究[D]. 肖大伟. 东北农业大学, 2010(01)
  • [6]“新农村书屋”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D]. 张彦. 河南大学, 2008(09)
  • [7]农村科普对策分析[D]. 彭伏吾. 天津大学, 2004(07)
  • [8]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D]. 黄梅. 湖南农业大学, 2003(03)
  • [9]《农村百事通》丰富了墙报内容[J]. 郭春生. 农村百事通, 2002(S1)
  • [10]《农村百事通》丰富了墙报内容[J]. 郭春生. 农村百事通, 2000(12)

标签:;  ;  ;  ;  ;  

“农村知识”丰富了海报的内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